[古典诗词中茶文化的兴起历史]茶文化诗词
茶诗句最出名诗句

茶诗句最出名诗句茶,作为一种传统的饮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具有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茶也成为了诗人们吟咏的对象,许多脍炙人口的茶诗名句也因此流传至今。
下面是一些著名的茶诗句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1. 高山流水觅茶踪,茶瓯充爽世间钟。
——陆游《茶经七首·其一》这是陆游的茶诗《茶经七首之一》,作者以高山流水为背景,描绘了觅茶之旅的情景,表达了对茶的喜爱之情。
2. 茶歇风琴,雨停时间,满旗空际星丝。
——黄遵宪《茶非力舟而浩荡》这是黄遵宪的茶诗《茶非力舟而浩荡》中的一句诗句,作者运用生动的修辞手法,把品茗的场景与风琴、星丝等描绘得生动形象。
3. 怜君行茶青玉案,与君端茗丹砂壶。
——杨万里《山居秋暝》这是杨万里的茶诗《山居秋暝》中的一句诗句,通过描写茶具的情景,表达了与好友共品茶的愉悦之情。
4. 茶朝梵字过乱云,石迳松径懒送君。
——纳兰性德《观公子沂平壑众峰富贵翁恶盖寸心荧》这是纳兰性德的茶诗《观公子沂平壑众峰富贵翁恶盖寸心荧》中的一句诗句,通过茶朝梵字的描绘,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5. 茶是朱颜粉志合,烹茗于乡土,烟光便素馨。
——丁雪峰《繁花与茶》这是丁雪峰的茶诗《繁花与茶》中的一句诗句,以茶为媒介,表达了茶与人情、锦绣的关联。
6. 于归味作沙苑,茶容对月飘香花。
——曹雪芹《独对西风,江南暮》这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一句茶诗,在描述茶的醇香的同时,也借茶喻人情的美好。
7. 苦楝蒙茶心,流霞赠花情。
馨过砌红菡,囊残秀秋筠。
——张有道《玉壶春韵》这是张有道的茶诗《玉壶春韵》中的一句诗句,通过苦楝蒙茶心的形象描绘,表达了对茶的深情厚意。
以上是一些著名的茶诗句及相关参考内容。
茶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鲜明的意象,把品茶的场景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人们对于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茶诗作为文化的遗产,也延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和审美观念,使茶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茶道文化诗句

茶道文化诗句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茶的国度。
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中,与茶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
文人与茶之间,就如和酒一样,总有着说不尽的种种情缘。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文化诗句,一起来看看。
茶道文化诗句1、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
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
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
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2、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
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3、融通三教儒释道,汇聚一壶色味香。
4、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山光扑面因潮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
5、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
尘滤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泉香好解相如渴;火候闲平东坡诗。
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团。
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新占一枝春。
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
陆羽谱经卢仝解渴;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
幽借山巅云雾质;香凭崖畔芝兰魂。
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
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6、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描写中国茶文化的古诗词

描写中国茶文化的古诗词
青山绿水藏奇香,中国茶文化传千年。
一壶清茗情意浓,品味人生自有言。
悠然品茶觅心静,轻轻松松入禅境。
茶香扑鼻滋味浓,回味无穷如诗行。
丹青翠染细工艺,杯盏轻抚韵流转。
茶道隐现雅致情,人与自然融洽共。
岩茶普洱飘香氛,龙井碧波荡心神。
铁观音醇厚品雅致,黄山毛峰意久长。
辽阔茶海古道行,禅意茶宴荡忧伤。
品味着那浓醇一口,茶香在心旋舞翔。
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与中国古诗词有着紧密的联系。
通过古诗词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品味到茶带来的宁静、雅致和深层的思考。
茶文化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之中,成为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抚慰。
关于中国茶道的古诗

关于中国茶道的古诗中国茶道在古代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茶艺作为一门独特的文化艺术,古人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茶道的赞美和理解。
下面是几首描写中国茶道的古诗,让我们一同领略茶道之美。
第一首古诗《品茶诗》泉石流云共呈祥,瓷樽轻轻倚竹床。
幽香袅袅迷人韵,细细煮来一块香。
陶罐水浸红杏尖,明前采获取春鲜。
品之佳趣无可尽,不饮情深自在闲。
在这首古诗里,描绘了品茶的情景。
茶具是由碧泉和石块制作而成,气氛幽雅,令人陶醉。
品茶过程中,瓷樽如古人扶着竹床轻轻倚靠,冲泡出的香气轻柔迷人。
茶的品质优雅,色香味具佳,每一口茶都能带来不一样的享受。
第二首古诗《名家茶》茗茶玲珑形状奇,茶叶乌绿煦阳晖。
貌美肌肤似翡翠,味意浓郁饮欲迟。
佳人慕之心生爱,诗人醉之神驰怀。
名家制作真无忌,唯好品茗永留来。
这首古诗通过对茶叶外形和品质的描绘,表达了对名家茶的景仰之情。
茶叶形似小巧玲珑,色泽乌绿,煦阳晖般的阳光照耀下更显亮丽。
茶叶沏泡后,茶汤幽绿宛如翡翠,口感浓郁,回味无穷。
这样的茶叶让人不禁联想到佳人的美丽,诗人也因此而陶醉,品茗之时,仿佛可以感受到名家之手的艺术。
第三首古诗《百味齐献》雨过天晴,闻茶香而体会。
茶滋味百般,或醇厚馥郁,或清淡浓情。
精品之茶,茶底微黄,壶内洒下茶滴。
香气逗人心旋,沁人心脾。
无需糖、无需奶,只需一碗好茶。
品味茶的滋润,品味生活的美好。
这首古诗以“百味齐献”为题,表达了品茶时的感受。
雨后天晴,闻到茶香能够激发出体验茶道之美的感觉。
茶的味道百般变化,有着醇厚的馥郁,也有清淡的浓情。
品质优良的茶,茶底微黄,滴在壶内时充满了香气,令人身心愉悦。
在品茶之时,无需加糖,无需加奶,只需一碗好茶,品味茶的滋润,体味生活的美好。
第四首古诗《茶香》茶是天然的香气,传统的味道。
绿意盎然的茶树,茶花飘溢的芬芳。
品茶静思,人文之雅。
茶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过去。
盖上壶盖,泡过几次后,抿上一口。
茶渐渐入喉,让内心得到了安抚。
这首古诗以“茶香”为题,通过对茶的描绘,表达了茶香的魅力。
关于茶文化的古诗词

关于茶文化的古诗词
1.《茶经》-陆羽
茶为水之精,味为液中之美。
清有益于心,和发津液。
热可以助膏肓,冷可以清神思。
茶味可以喝几杯,便能解除疲劳。
2.《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诗中“离离”一词为描述草的离散状况,又表达了诗人离别的伤感之情。
)
3.《赠茶》-陶渊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茗味香芬芳,独酌忆渔翁。
坐几杯已尽,五更来吊客。
(这首诗表达了陶渊明对自己财富有限的看法,生命短暂,要好好珍惜所拥有的。
)
4.《把酒问月》-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中将茶、酒、月、影、音乐、舞蹈等元素融为一体,抒发了思乡
之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
5.《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歌让人感受到茶与人生相似,都是需要珍惜的。
文中西段阳关,表示人生不重不返,每一次离别都是一次别样的伤感,而这次离别亦是这相识的最后一次)。
关于茶文化的古诗词

关于茶文化的古诗词茶文化渊源流长,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茶有着极深的情感和热爱。
茶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古代文人墨客们对茶的赞美和描写,留下了许多优美的古诗词,为我们展示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关于茶文化的古诗词。
第一首是唐代诗人陆羽的《茶经》中的诗句:“采茶去无路,青山多远近。
遥知不是雾,揽月当堂茗。
”这首诗概括了采茶的过程和茶的品质,表达了对茶叶的深情厚意。
陆羽是我国著名的茶文化先驱者,他在《茶经》中详细介绍了茶树的栽培、制作和品饮方法,对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句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茶,但通过境界的描绘,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与喝茶时的惬意相契合。
茶是一种让人放松心情、卸下烦恼的饮品,正如诗中描绘的那样,凉风起,君子情意自在。
第三首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茶山行》中的句子:“数载初闻名,乍準闭门品。
频移说可病,未敢茶言心。
”这首诗抒发了茶对身体健康的好处,以及对茶文化的顾虑和感慨。
茶叶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在古代就已经广为人知,陆游通过这首诗向人们传递了对茶文化的认同和推崇。
第四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自君王节度越王宅茶湖亭观钟池石台三十韵》中的句子:“御營瀑布小歸来,半岩懸激斷流笳。
九龙次第潮云雨,一飏相向涌潜霞。
”这首诗以茶湖为背景,描绘了茶山的壮丽景色。
茶山以其雄奇壮丽、秀丽多姿的风景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目光,成为了他们倾吐心声和释放情感的净土。
第五首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小石城东山》中的句子:“东山虽小最能作,山鸟山花不用苦。
”这首诗旨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给人以宁静自由、舒适愉悦之感。
而与茶文化相伴的正是这种自然的和谐,品茗时,人们可以感受到茶的香气,听到自然的声音,享受到内心的宁静。
古代诗词中关于茶文化的描写数不胜数,从而反映了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历代茶诗茶词茶赋精选赏析

我国历代茶诗茶词茶赋精选赏析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化史上瑰宝,而我国又是茶的发源地,而且历史也非常的悠久,因此有人说我国既是“茶的祖国”,又是“诗的国家”。
在当时的文人雅士之中饮茶时一种风尚,因此关于茶的诗词自然是少不了的。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有关茶的诗词吧。
1.茶诗·郑遨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
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说明:作者赞誉茶叶“香且灵”是“草中英”,是最可珍贵的。
所以他碾茶时,总担心茶叶粉末会散失掉。
当然,茶叶的提神之功作者也是熟知的。
2.五言月夜啜茶联句·颜真卿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蔫)。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万)。
流华净肌骨,疏沦涤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
(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闭轩(士修)。
说明:这首啜茶联句的几位作者各自别出心裁地搜索诗句,于是出现了许多啜茶有的代用词,诸如“泛花”、“代饮”、“醒酒”、“流华”、“疏沦”、“不似春醪”、“素瓷”、“芳气”等。
因为是月夜啜茶,所以也有人用了“月桂”这个词。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两句赞美诗表明颜真卿为众望所归,加强了宾主间的融洽气氛。
用联句来咏茶,也很少见。
3.《走笔谢梦谏议寄新茶》·唐·卢仝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请,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茶文化诗词

茶文化诗词
1.《茶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经典之作,对茶叶的种植、制作、品鉴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2.《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壑源新茶的喜爱和赞美,将其比作佳人,形象生动。
3.《一字至七字诗·茶》:“茶,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这首诗通过对茶的外形、香气、制作、品尝等方面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茶的热爱和推崇。
4.《尝茶》:“生拍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这首诗通过对茶叶形态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茶叶的喜爱和赞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中茶文化的兴起历史]茶文化诗词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茶的国度。
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中,与茶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
下面是精心为你的古典诗词中茶文化的兴起历史,一起来看看。
一、最早的茶诗在我国早期的诗赋中,最早赞美茶的应该是晋代诗人杜育的《茶赋》,诗人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这一奇产----茶叶。
诗中云:茶树受丰壤甘露的滋润,满山遍谷,生长茂盛,人们成群结队的前去采摘。
另外,西晋左思的《娇女诗》: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百晰。
小字为纨素,口吃自清历。
有姐字慧芳,眉目粲如画。
驰鹜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贪华风雨中,筱忽数百适。
心为茶荈剧,吹嘘成对鼎。
”写左思的两位娇女,因急着要品香茗,就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非常深动地描写了两个娇女烹煮茶的姿态。
2、关于茶圣羽和茶经说到茶事,不可不提一个人,那就是被后人称之为“茶圣”的陆羽。
陆羽仿佛天生就与茶有缘,他是一孤儿,三岁的时候被一位禅师收养,陆羽的少女时代便在寺院中度过。
因为最早种植茶树的是僧人,所以最早的饮茶习惯也是由僧侣间发起的。
小陆羽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因此对寺院中僧人种茶煮茶,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之后陆羽走出寺院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考察了各地饮茶习俗并总结了历代制茶经验后,撰写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
书中全面阐述了煎茶的制作过程,也奠定了中国茶道的基础,因此陆羽也被称尊为中国茶圣。
二、唐诗中的茶文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的第二个鼎盛时代,在军事、文化和经济上的发达,如同闪耀在这整个世界文明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当时没有一个国家能与唐王朝的强盛与繁荣等量齐观。
而对当时世界乃至后来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这一点在茶文化上表现的十分突出。
与火热的酒文化相比,流行于唐代的茶文化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另一面:高雅与,清静。
饮茶的过程就是精神调节和自我修养的过程。
唐人对茶的喜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至爱哈尔理想的倾注。
这种倾注激发了文学创作的激情,文人士大夫将饮茶视为雅逸的文化体验和精神上的享受。
在各种茶诗作品中,五言诗、唱和诗、联句诗、宝塔诗中的茶文化最为突出。
1、五言诗唐代杰出诗人杜甫,写有“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的诗句。
当时杜甫年过四十,而蹉跎不遇,微禄难沾,有归山买田之念。
此诗虽写得潇洒闲适,仍表达了他心中隐伏的不平。
诗仙李白豪放不羁,一生不得志,只能在诗中借浪漫而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的理想,而现实中的他又异常苦闷,成天沉湎在醉乡。
正如他在诗中所云:“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当他听说荆州玉泉真公因常采饮“仙人掌茶”,虽年愈八十,仍然颜面如桃花时,也不禁对茶唱出了赞歌:“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深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俪芳津,采眼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连接。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表达了茶的赞誉和向往。
中唐时期最有影响的诗人白居易,对茶怀有浓厚的兴味,一生国下了不少咏茶的诗篇。
他的《食后》云:“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
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诗中写出了他食后睡起,手持茶碗,无忧无虑,自得其乐的情趣。
2、唱和诗在数以千计的茶诗中,皮日休和陆龟蒙的唱和诗,可谓别具一格,在咏茶诗中也属少见。
皮日休,唐代文学家,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曾任翰林学士。
陆龟蒙,唐代文学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曾任苏湖两都从事。
两人十分知己,都有爱茶雅好,经常作文和诗,因此,人称“皮陆”。
他们写有《茶中杂咏》唱和诗各十首,内容包括《茶坞》、《茶人》、《茶笋》、《茶籯》、《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和《煮茶》等,对茶的史料,茶乡风情,茶农疾苦,直至茶具和煮茶都有具体的描述,可谓一份珍贵的茶叶文献。
3、联句诗联句是旧时作诗的一种方式,几个人共作一首诗,但需意思联贯,相连成章。
在唐代茶诗中,有一首题为《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是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
他们是:颜真卿,著名书画家,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官居吏部尚书,封为鲁国公,人称“颜鲁公”;陆士修,嘉兴(今属浙江省)县尉;张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工文辞,任吏官修撰;李萼,赵人,官居庐州刺史;崔万,生平不详;昼,即僧皎然。
诗曰: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荐),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士修)。
这首啜茶联句,由六人共作,其中陆士修作首尾两句,这样总共七句。
作者为了别出心裁,用了许多与啜茶有关的代名词。
如陆士修用“代饮”比喻以饮茶代饮酒;张荐用的“华宴”借指茶宴;颜真卿用“流华”借指饮茶。
因为诗中说的是月夜啜茶,所以还用了“月桂”这个词。
用联句来咏茶,这在茶诗中也是少见的。
4、宝塔诗唐代诗人元稹,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诗唱和,所以人称“元白”。
元稹有一首宝塔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此种体裁,不但在茶诗中颇为少见,就是在其它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
诗曰: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宝塔诗是一种杂体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从一字句到七字句,或选两句为一韵。
后又增至十字句或十五字句,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一个字。
元稹在他的宝塔茶诗自注中说:一至七字诗,“以题为韵,同王起诸公送分司东郡作。
”全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
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
第三句,显然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
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
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在碗中浮饽沫。
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
结尾时,指出茶的妙用,不论古人或今人,饮茶都会感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喝茶有助醒酒。
所以,元稹的这首宝塔茶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到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
唐代为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作诗成为谋取利禄的道路,因此唐代的文人几乎无一不是诗人,不饮茶成不了名诗人,诗人无不饮茶写诗,与酒一样,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
唐朝茶文化的繁荣,由此可见一斑。
三、宋代诗词中的茶文化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繁荣阶段,以宋词为代表的文化成就达到了 __高峰。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在唐代的基础上涌现出更多、更绚丽的篇章。
以茶文化为特色的封建文化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1、诗词中所提到的名茶宋代诗词众多,有一些提到当时的名茶,这些名茶有的从唐代开始就是名茶,如蒙顶茶、顾渚紫笋茶,有的是在宋代新涌现出来的,如北苑茶等。
龙凤茶,宋代最为著名的茶,产于福建的建溪流域,诗见王禹偁《龙凤茶》。
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因作近臣。
烹处岂期商岭水﹐碾时空想建溪春。
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
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
鸠坑茶,唐代贡茶之一,宋代名贡,产于今浙江省淳安县,诗见范仲淹《鸠坑茶》。
双井茶,当时的贡茶之一,产于江西省修水县,诗见欧阳修《双井茶》: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日夸。
宝云日铸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
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明变易。
君不见建溪龙凤,不改旧时香味色。
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
2、赐茶及谢茶表之类现象唐代的皇帝偶尔会赐一些贡茶给大臣,在宋代则赐茶之风甚盛,受到皇帝恩赐茶叶的大臣们常要作诗或作文章对皇帝的恩赐表示感谢,称为“谢茶表”,如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写过此类“谢茶表”,可参见刘禹锡《代武中丞谢新茶表》,有关的诗可见以下几例。
王禹《龙凤茶》:“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得作近臣”。
蔡襄《北苑茶》:“特旨留丹禁,殊恩赐近臣”。
梅尧臣《七宝茶》:“啜之始觉君恩重,休作寻常一等夸”。
3、借茶抒怀,忧国忧民北宋由于在“靖康之变”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过一个经济繁荣时期,加之当时斗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诗、茶词大多表现以茶会友,相互唱和,以及触景生情、抒怀寄兴的内容。
最有代表性的是欧阳修的《双井茶》诗: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斛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
南宋由于苟安江南,所以茶诗、茶词中出现了不少忧国忧民、伤事感怀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是陆游和杨万里的咏茶诗。
陆游在他的《晚秋杂兴十二首》诗中谈到:置酒何由办咄嗟,清言深愧谈生涯。
聊将横浦红丝碨,自作蒙山紫笋茶。
诗中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清贫,无钱置酒,只得以茶代酒,自己亲自碾茶的情景。
而在杨万里的《以六一泉煮双井茶》中,则吟到:日铸建溪当近舍,落霞秋水梦还乡。
何时归上滕王阁,自看风炉自煮尝。
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希望有一天能在滕王阁亲自煎饮双井茶的心情。
四:元、明、清茶文化1、元代茶文化元代,也有许多咏茶的诗文。
著名的有耶津楚材的《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
碧玉瓯中思雪浪,黄金碾畔忆雷芽。
卢仝七碗诗难得,谂老三瓯梦亦赊。
敢乞君侯分数饼,暂教清兴绕烟霞。
诗中感叹说自己多年没喝到建溪茶了,心窍被黄尘塞满。
时时忆念“黄金碾畔”的“雷芽”,“碧玉瓯中”的“雪浪”。
既不能象卢仝诗中连饮七碗,也不能梦想象赵州和尚那样连吃三瓯,只期望王玉能分几块茶饼。
此外还有洪希文的《煮土茶歌》、谢宗可的《茶筅》谢应芳的《阳羡茶》等等。
元代的茶诗以反映饮茶的意境和感受的居多。
2、明代茶文化明代的咏茶诗比元代为多,著名的有黄宗羲的《余姚瀑布茶》、陆容的《送茶僧》等。
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还有不少反映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咏茶诗。
如高启的《采茶词》: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采得谁最多?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诗中描写了茶农把茶叶供官后,其余全部卖给商人,自己却舍不得尝新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生活极大的同情与关怀。
又如明代正德年间身居浙江按察佥事的韩邦奇,根据民谣加工润色而写成的《富阳民谣》,揭露了当时浙江富阳贡茶和贡鱼扰民害民的苛政。
这两位同情民间疾苦的诗人,后来都因赋诗而惨遭迫害,高启腰斩于市,韩邦奇罢官下狱,几乎送掉性命。
但这些诗篇,却长留在人民心中。
3、清代乾隆皇帝品茶清代也有许多诗人如郑燮、金田、陈章、曹廷栋、张日熙等的咏茶诗,亦为著名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