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代诗词中探析茶文化
从宋代诗词中探析宋代茶文化

从宋代诗词中探析宋代茶文化从宋代诗词中探析宋代茶文化宋代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极具中国特色的茶文化在这一时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文人们用他们的笔记下了这一历史盛况,在宋代的诗词中有不少是描写当时茶文化的,这些诗词为我们今天更好、更生动地认识宋代茶文化提供了甚多的帮助。
本文不揣简陋,将自己的一些认识奉献给喜好中国茶文化的方家,以达抛砖引玉之效。
一、诗词中所提到的名茶宋代诗词众多,有一些提到当时的名茶,这些名茶有的从唐代开始就是名茶,如蒙顶茶、顾渚紫笋茶,有的是在宋代新涌现出来的,如北苑茶等。
1、龙凤茶,宋代最为著名的茶,产于福建的建溪流域,诗见王禹偁《龙凤茶》。
2、鸠坑茶,唐代贡茶之一,宋代名贡,产于今浙江省淳安县,诗见范仲淹《鸠坑茶》。
3、七宝茶,当时的贡茶之一,诗见梅尧臣《七宝茶》。
4、双井茶,当时的贡茶之一,产于江西省修水县,诗见欧阳修《双井茶》、苏轼《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其韵为谢》、黄庭坚《双井茶送子瞻》。
5、宝云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诗见王令《谢张仲惠宝云茶》、欧阳修《双井茶》。
6、日注茶,又名日铸茶,产于今浙江省绍兴市的日铸山,诗见苏轼《宋城宰韩文山惠日铸茶》。
7、卧龙山茶,产于浙江省绍兴市,诗见赵几《次谢许少卿寄卧龙茶》。
8、蒙顶茶(蒙山紫笋茶),产于四川省蒙顶山区,诗见文同《谢人寄蒙顶茶》、陆游《秋晚杂兴十二首》。
9、月兔茶,产于四川省涪州,诗见苏轼《月兔茶》。
10、垂云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宝严寺,诗见苏轼《怡然以垂云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
11、修仁茶,产于今广西荔浦县,诗见《饮修仁茶》。
12、峨眉雪芽茶,产于今四川省峨眉山,诗见陆游《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二首》。
13、七宝茶,产地不祥,诗见梅尧臣《七宝茶》。
14、北苑茶,产于福建北苑,是当时声誉最高的贡茶,诗见蔡襄《北苑茶》,北苑茶多制成龙凤团茶,但龙凤团茶并非一定是北苑所出。
二、赐茶及谢茶表之类现象唐代的皇帝偶尔会赐一些贡茶给大臣,在宋代则赐茶之风甚盛,受到皇帝恩赐茶叶的大臣们常要作诗或作文章对皇帝的恩赐表示感谢,称为"谢茶表",如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写过此类"谢茶表",可参见刘禹锡《代武中丞谢新茶表》,有关的诗可见以下几例。
宋代点茶文化的诗词鉴赏

宋代点茶文化的诗词鉴赏
宋代点茶文化非常发达,许多文人墨客在诗词中描绘了点茶的情景和技艺,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宋代茶艺的精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
以下是一些宋代点茶文化的诗词鉴赏。
1.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渑池道上风雪载途,客子行舟何处停?
忽忆去年梅花发,满园春色正春醒。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2.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沙尽,南望王师又一年。
3.范仲淹《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些诗词虽然不专门描述点茶,但它们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其中不乏与茶相关的意象和情感。
宋代文人往往在品茶之余,借助诗词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事的关切。
通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窥见宋代点茶文化的一角,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宋代咏茶文学研究

宋代咏茶文学研究本文旨在探讨宋代咏茶文学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茶文化与文学,揭示其对宋代文化传承和现代茶文化的影响。
一、茶文化的历史背景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发展于唐,兴盛于宋。
宋代茶文化融入了更多的文人雅士的情感与思想,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这一时期,茶文化与文学紧密结合,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咏茶文学作品。
二、名人典故宋代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与茶有关的佳作。
例如,苏东坡的《汲江煎茶》中,他描述了自己汲取江水,烹茶品茗的情景。
这首诗既表达了他对茶的热爱,也展现了他旷达自适的人生态度。
三、茶文化的不同方面1、茶道宋代的茶道强调“清静、自然”,追求茶、水、器、境的和谐统一。
在品茗过程中,文人墨客们以茶会友,吟诗作画,将茶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2、茶具宋代茶具追求典雅、精致。
紫砂壶、青花瓷等成为当时的流行款式,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茶具遗产。
3、茶叶种类与制茶工艺宋代茶叶种类繁多,包括龙井、普洱、铁观音等。
同时,制茶工艺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现代茶产业奠定了基础。
四、咏茶文学对于宋代文学、茶文化的影响1、丰富了宋代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咏茶文学为宋代文学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文人雅士们通过吟咏茶事,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悟和人生态度,为宋代文学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2、传承了茶文化并推动了茶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宋代咏茶文学作品不仅传承了传统的茶文化精髓,同时也推动了茶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这些作品将茶文化与文学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影响了后世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五、总结与思考本文通过对宋代咏茶文学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其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对现代茶文化的深远影响。
宋代咏茶文学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宋代文化传承和现代茶文化发展的独特视角。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深邃的人文精神。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加珍视和传承这一份丰富的文化遗产。
通过深入研究和学习宋代咏茶文学,我们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在品茗过程中感受那份恬静与自得,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8首唐宋名家茶诗词赏析,品味千年茶文化!

8首唐宋名家茶诗词赏析,品味千年茶文化!
标题:茶韵千年:唐宋茶诗词赏析
引言:
茶,这个字眼,如同一种古老而醇厚的韵味,弥漫在中华文化的每一个角落。
在唐宋时期,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文化象征。
诗人用笔墨描绘出了茶的千姿百态,品茶如品人生,这便是茶文化的魅力所在。
一、唐代:茶的颂歌
1. 《玉泉仙人掌茶》——李白
此诗以玉泉山之玉泉仙人掌茶为题材,描绘了采茶人的艰辛和制茶过程的乐趣。
诗中呈现了茶叶制作过程中所包含的苦与乐,展示了茶叶的独特魅力。
2. 《山泉煎茶有怀》——白居易
白居易在诗中描述了自己在山间用清澈的泉水煮茶的情景,展现了对茶的热爱和享受。
这首诗表达了品茶过程中的愉悦感受,让人感受到茶的清新与自然。
二、宋代:茶的艺术
1.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
苏轼以超然台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春日烹茶的画面。
诗中描述了采摘茶叶的过程和烹茶的乐趣,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茶的欣赏。
2.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陆游在诗中描述了雨后品茗的情景,表达了对江南春色的赞美和对茶的热爱。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品茶时的感受,让人感受到茶的静谧与美好。
三、结论:
唐宋时期的茶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展现了茶叶背后的故事,揭示了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这些诗作,我们可以品味到千年茶文化的韵味,感受到茶叶带给人们的愉悦与享受。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借助这些诗作,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茶道文化诗句

茶道文化诗句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茶的国度。
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中,与茶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
文人与茶之间,就如和酒一样,总有着说不尽的种种情缘。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文化诗句,一起来看看。
茶道文化诗句1、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
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
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
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2、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
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3、融通三教儒释道,汇聚一壶色味香。
4、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山光扑面因潮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
5、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
尘滤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泉香好解相如渴;火候闲平东坡诗。
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团。
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新占一枝春。
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
陆羽谱经卢仝解渴;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
幽借山巅云雾质;香凭崖畔芝兰魂。
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
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6、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关于茶文化的古诗词

关于茶文化的古诗词
1.《茶经》-陆羽
茶为水之精,味为液中之美。
清有益于心,和发津液。
热可以助膏肓,冷可以清神思。
茶味可以喝几杯,便能解除疲劳。
2.《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诗中“离离”一词为描述草的离散状况,又表达了诗人离别的伤感之情。
)
3.《赠茶》-陶渊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茗味香芬芳,独酌忆渔翁。
坐几杯已尽,五更来吊客。
(这首诗表达了陶渊明对自己财富有限的看法,生命短暂,要好好珍惜所拥有的。
)
4.《把酒问月》-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中将茶、酒、月、影、音乐、舞蹈等元素融为一体,抒发了思乡
之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
5.《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歌让人感受到茶与人生相似,都是需要珍惜的。
文中西段阳关,表示人生不重不返,每一次离别都是一次别样的伤感,而这次离别亦是这相识的最后一次)。
从宋代茶诗看宋诗的“茶性”

从宋代茶诗看宋诗的“茶性”摘要:进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陆羽《茶经》一出,饮茶之风遂起。
由此,饮茶真正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出现在士人阶层,尤其是在宋代。
其突出表现就是大量文人茶诗的创作。
笔者认为,在这样长期的文化活动中,茶已经从审美对象转化为审美思维本身,乃至成为宋诗的根本属性之一。
因此,本文拟就宋人茶诗切入,力求对宋诗中的茶性作深入的把握。
关键词:宋诗茶诗茶性一、茶诗的盛行和茶性的浸染虽然“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进门七件事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位置,但这里终究是作为一种饮品。
究其作为一种文化元素乃至审美思维浸淫在民族血脉的根源,其实是在北宋初期广阔的文人士大夫阶层。
经过唐时的一番洗礼与更进,品茗到了北宋已经成为一项具有代表性的文人活动,无论是在茶叶的烘焙、品茗的程序还是在茶理的总结上皆取得了显著成就。
不用说像欧阳修、苏轼、黄庭坚这样的文人,就连皇室也不由得加入到这场盛事中来。
早在宋太祖时就专门设立了专制贡茶的地点——北苑,并以模具为龙凤图区别于庶人之饮。
到了咸平年间,丁谓始创龙团凤饼,四十年后经蔡襄改造又诞生了小龙团茶,成为无比贵重的茶之精品。
欧阳修《归田录》中记载:“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小团,凡二十八片,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
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尝南郊致斋,两府共赐一饼,四人分之。
宫人往往镂金花其上,盖贵重如此。
”欧阳公辛劳一生亦不过蒙赐一饼,其重可知。
“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唯饮茶”(欧阳修《茶歌》);“衰病万缘皆绝虑,甘香一事未忘情”(蔡襄《和孙子翰谢寄茶》)。
仅从这两句,茶对文人的重要性就可见一斑。
宋徽宗《大观茶论》有言:“荐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
”随着茗事的兴盛,茶诗的创作也达到了一个高潮。
宋代许多名盛一时的文人如王安石、欧阳修、苏轼、梅尧臣、范仲淹、黄庭坚、秦观、陆游等,都留下了不少咏茶的诗作。
文人对茶在“品”而非“饮”。
饮茶得之快感,品茶得之美感;饮茶意在解渴,品茶意在情趣。
关于茶文化的古诗词

关于茶文化的古诗词茶文化渊源流长,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茶有着极深的情感和热爱。
茶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古代文人墨客们对茶的赞美和描写,留下了许多优美的古诗词,为我们展示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关于茶文化的古诗词。
第一首是唐代诗人陆羽的《茶经》中的诗句:“采茶去无路,青山多远近。
遥知不是雾,揽月当堂茗。
”这首诗概括了采茶的过程和茶的品质,表达了对茶叶的深情厚意。
陆羽是我国著名的茶文化先驱者,他在《茶经》中详细介绍了茶树的栽培、制作和品饮方法,对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句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茶,但通过境界的描绘,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与喝茶时的惬意相契合。
茶是一种让人放松心情、卸下烦恼的饮品,正如诗中描绘的那样,凉风起,君子情意自在。
第三首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茶山行》中的句子:“数载初闻名,乍準闭门品。
频移说可病,未敢茶言心。
”这首诗抒发了茶对身体健康的好处,以及对茶文化的顾虑和感慨。
茶叶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在古代就已经广为人知,陆游通过这首诗向人们传递了对茶文化的认同和推崇。
第四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自君王节度越王宅茶湖亭观钟池石台三十韵》中的句子:“御營瀑布小歸来,半岩懸激斷流笳。
九龙次第潮云雨,一飏相向涌潜霞。
”这首诗以茶湖为背景,描绘了茶山的壮丽景色。
茶山以其雄奇壮丽、秀丽多姿的风景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目光,成为了他们倾吐心声和释放情感的净土。
第五首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小石城东山》中的句子:“东山虽小最能作,山鸟山花不用苦。
”这首诗旨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给人以宁静自由、舒适愉悦之感。
而与茶文化相伴的正是这种自然的和谐,品茗时,人们可以感受到茶的香气,听到自然的声音,享受到内心的宁静。
古代诗词中关于茶文化的描写数不胜数,从而反映了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宋代诗词中探析宋代茶文化彭景元(厦门市博物馆,福建厦门361005)[摘要]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繁荣阶段,以宋词为代表的文化成就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在唐代的基础上涌现出更多、更绚丽的篇章,在众多的宋词中有许多描写当时茶文化的面貌,为后人认识中国茶文化发展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材料。
[关键词]宋词;名茶;斗茶;茶文化宋代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极具中国特色的茶文化在这一时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文人们用他们的笔记下了这一历史盛况,在宋代的诗词中有不少是描写当时茶文化的,这些诗词为我们今天更好、更生动地认识宋代茶文化提供了甚多的帮助。
本文不揣简陋,将自己的一些认识奉献给喜好中国茶文化的方家,以达抛砖引玉之效。
一、诗词中所提到的名茶宋代诗词众多,有一些提到当时的名茶,这些名茶有的从唐代开始就是名茶,如蒙顶茶、顾渚紫笋茶,有的是在宋代新涌现出来的,如北苑茶等。
1、龙凤茶,宋代最为著名的茶,产于福建的建溪流域,诗见王禹偁5龙凤茶6。
2、鸠坑茶,唐代贡茶之一,宋代名贡,产于今浙江省淳安县,诗见范仲淹5鸠坑茶6。
3、七宝茶,当时的贡茶之一,诗见梅尧臣5七宝茶6。
4、双井茶,当时的贡茶之一,产于江西省修水县,诗见欧阳修5双井茶6、苏轼5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其韵为谢6、黄庭坚5双井茶送子瞻6。
5、宝云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诗见王令5谢张仲惠宝云茶6、欧阳修5双井茶6。
6、日注茶,又名日铸茶,产于今浙江省绍兴市的日铸山,诗见苏轼5宋城宰韩文山惠日铸茶6。
7、卧龙山茶,产于浙江省绍兴市,诗见赵几5次谢许少卿寄卧龙茶6。
8、蒙顶茶(蒙山紫笋茶),产于四川省蒙顶山区,诗见文同5谢人寄蒙顶茶6、陆游5秋晚杂兴十二首6。
9、月兔茶,产于四川省涪州,诗见苏轼5月兔茶6。
10、垂云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宝严寺,诗见苏轼5怡然以垂云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6。
11、修仁茶,产于今广西荔浦县,诗见5饮修仁茶6。
12、峨眉雪芽茶,产于今四川省峨眉59山,诗见陆游5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二首6。
13、七宝茶,产地不祥,诗见梅尧臣5七宝茶6。
14、北苑茶,产于福建北苑,是当时声誉最高的贡茶,诗见蔡襄5北苑茶6,北苑茶多制成龙凤团茶,但龙凤团茶并非一定是北苑所出。
二、赐茶及谢茶表之类现象唐代的皇帝偶尔会赐一些贡茶给大臣,在宋代则赐茶之风甚盛,受到皇帝恩赐茶叶的大臣们常要作诗或作文章对皇帝的恩赐表示感谢,称为/谢茶表0,如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写过此类/谢茶表0,可参见刘禹锡5代武中丞谢新茶表6,有关的诗可见以下几例。
王禹5龙凤茶6:/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得作近臣0。
蔡襄5北苑茶6:/特旨留丹禁,殊恩赐近臣0。
梅尧臣5七宝茶6:/啜之始觉君恩重,休作寻常一等夸0。
三、人们对饮茶功效的认识宋代人对饮茶的认识是建立在唐代人的基础上,基本上是认为饮茶可以清心、治疗消渴病(糖尿病)、治疗眼病和兴奋等的作用,具体可见以下几例。
梅尧臣5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云愈少愈佳,未知尝何如耳,因条答之6(以下简称为5因条答之6):/一日尝一瓯,六腑无昏邪0(清心)。
苏轼5宋城宰韩文山惠日铸茶6:/一啜更能分幕府,定应知我俗人无0(清心)。
蔡襄5和杜相公谢寄茶6:/鲜明香色凝云液,清彻神情敌露华0(清心)。
朱熹5康王谷水帘6:/采薪爨绝品,瀹茗浇穷愁0(清心)。
丁谓5咏茶6:/烦襟时一啜,宁羡酒如渑0(清心)。
梅尧臣5因条答之6:/夜枕不得寐,月树闻啼鸦0(兴奋)。
余靖5和伯恭自造新茶6:/一枪试焙春尤早,三盏搜肠句更佳0(兴奋)。
朱熹5茶坂6:/一啜夜窗寒,跏趺谢衾枕0(兴奋)。
赵抃5次谢许少卿寄卧龙山茶6/啜多思爽都忘寐,吟苦更长了不知0(兴奋)。
曾巩5尝新茶6:/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0(兴奋)。
苏轼5汲江煎茶6:/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0(兴奋);5赠包安静先生茶二首6:/奉赠包居士,僧房战睡魔0、/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0(兴奋)。
黄庭坚5奉同六舅尚书咏茶碾煎烹三首6:/睡魔有耳不及掩,直拂绳床过疾雷0 (兴奋);5双井茶送子瞻6:/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0(兴奋)。
范仲淹5和章岷从事斗茶歌6:/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去0(兴奋)。
秦观5次韵谢李安上惠茶6:/从此道上春困少,黄书剩校两三家0(兴奋)。
孙觌5饮修仁茶6:/昏昏嗜睡翁,唤起风洒面。
亦有不平心,尽向毛孔散0(兴奋、清心)。
曾几5述侄饷日注茶6:/谈多唤坐睡,此味政时须0(兴奋);5谢人送壑源绝品,云九重所赐也6/谁分金掌露,来作玉溪凉0 (生津)。
陆游5喜得建茶6:/舌本常留甘尽日,鼻端无复鼾如雷0(兴奋)、5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6:/岩电已能开倦眼,春雷不许殷枯肠0(兴奋)、5试茶6:/睡魔何止退三舍,欢伯直知输一筹0(兴奋)、5幽居即事九60首6:/幽人作茶供,爽气生眉宇0、/超然高世韵,何独驱睡昏0(兴奋)、5懒趣6: /舌根茶永0(生津)、5饭后忽邻父来戏作6:/茶味森森留齿颊0(生津)、5杂兴6: /瓯聚茶香爽齿牙0(生津)、5初秋杂咏6: /茶甘半日如新啜0(生津)、5晚兴6:/客散茶甘留舌本0(生津)、5北岩采茶用3忘怀录4中法煎饮,欣然忘病之未去也6:/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生津)0。
文同5谢人寄蒙顶茶6:/十分调雪粉,一啜咽口津;沃睡迷无鬼,清吟健有神;冰雪凝入骨,羽翼要腾身0(生津、清心、兴奋)。
王令5谢张和仲惠宝云茶6:/与疗文园消渴病,还招楚客独醒魂0(治疗消渴病、兴奋)。
苏轼5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其韵为谢6:/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0 (治疗消渴病)。
蔡襄5北苑茶6:/啜将灵药助,用于上尊清0(治疗消渴病)。
杨万里5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6:/京尘满袖思一洗,病眼生花得再明0(治眼病)、5寄新茶与南禅师6:/筠焙熟茶香,能医病眼花0(治眼病)。
黄庭坚5谢刘景文送团茶6:/鹅溪水练落春雪,粟面一杯增目力0(明目)。
四、名泉唐代人们对用于煮茶的水质已经很讲究,这在陆羽5茶经6中有比较充分的记述,但诗歌较少见到,宋代人们对用于饮茶的水进一步讲究,并在诗词中有比较多的表现,具体参见如下:1、谷帘泉,又名康王谷帘泉,位于江西省庐山,古人认为此水为天下第一,诗词见王禹偁5谷帘泉6、朱熹5康王谷水帘6、陆游5试茶6等。
2、惠山泉,位于今江苏省无锡市西,以泉山著名,有天下第二泉、龙眼泉等二十多处,诗词见苏辙5次韵李公择以惠泉答章子厚寄新茶6、5宋城宰惠日铸茶6、文同5谢人寄蒙顶茶6、王令5谢张和仲惠宝云茶6。
3、大明泉,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大明寺,诗词见黄庭坚5谢人惠茶6。
4、报国灵泉,位于今四川省剑阁县西南,诗词见陆游5过武连县北柳池安国院,煎泉试日铸、顾渚茶,院有二泉皆甘寒,传云唐僖宗幸蜀在道不豫,至此饮泉面愈,赐名/报国灵泉0云三首6。
5、六泉,位于今安徽省滁县城西南琅琊山麓,诗词见杨万里5以六一泉煮双井茶6。
6金线泉,齐州城南,诗见苏轼5次韵李公择以惠泉答章子厚寄新茶6。
五、茶的等级鉴别标准宋代人们对茶的等级标准分为七级,以一级为绝品,七级为末品,评定时不仅仅是依据某一方面,而是各有侧重,诗词见梅尧臣5因条答之6:/七品无水晕,六品无沉槎。
五品散云脚,四品浮粟花。
三品若琼乳,二品罕所加。
绝品不可议,甘香焉等差0。
六、建溪茶品种(或曰建茶品种)宋代福建的建溪一带产茶业因北苑茶的名声而发展迅猛,名茶纷纷涌现,成为名茶品种最为集中的地区,描写建溪茶的诗词甚多,一些名品在诗词中有所体现,具体如下:1、建溪洪井茶,诗词见梅尧臣5因条答之6。
2、建溪龙凤茶,诗词见王禹偁5龙凤茶6。
3、的乳茶,诗词见梅尧臣5刘成伯遗建州小片的乳十枚,因以为谢6。
614、葵花(龙凤茶中的一个品种,龙凤团茶,属于一个系列,其中茶名有几十种,如葵花、龙团胜雪、玉叶长春、瑞云呈祥、启沃承恩等),如曾巩5尝新茶6:/麦粒收来品绝伦,葵花制出样争新0。
七、对陆羽的崇拜陆羽因其著作5茶经6而倍受后人的崇拜,在宋代,文人们对陆羽是推崇备至,纷纷以陆羽再生自谕,其是尤以陆游更甚,具体见如下诗词:徐照5谢徐玑惠茶6:/静室无来客,碑粘陆羽真0。
陆游5戏书燕几6:/水品5茶经6常在手,前生疑是竟陵翁0;5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二首6:/身是江南老桑苎,诸君小住共茶杯0;5八十三吟6:/桑苎家风君勿笑,他年犹得作茶神0;5幽居即事6:/卧石听松风,萧然老桑苎0;5幽居即事九首6:/卧石听松风,萧然老桑苎0;5开东园路北至山脚因治路傍隙地杂植花草6: /遥遥桑苎家风在,重补<茶经>又一篇0。
林逋5烹北苑茶有怀6:/人间绝品应难识,闲对5茶经6忆古人0。
八、斗茶之俗斗茶,又称点茶、斗试,方法是将碾碎的茶末放入盏中,再将初开的水点注至盏中,从而进行品赏。
唐末五代,在福建省建州的产茶地区兴起了斗茶之俗,至北宋流行,文人士大夫之间在斗茶时多诗歌唱赋,气氛热烈。
斗茶包括斗形、斗香、斗味、斗色等四个方面,其中斗香从碾茶时即已开始,斗味则以茶味之淳酽浓厚程度为准,斗色则以白色茶沫为最佳,同时还要看茶沫的存留时间的长短。
在实际斗茶过程中,茶香、茶味因标准甚难把握,人们多以斗色为准,茶沫(茶花)白且长久不散,表示茶汤浓,也表示茶品质好,因此诗中多见描写茶沫(花)的内容。
如梅尧臣5尝茶和公议6:/汤嫩水清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长0;苏轼5赠包安静先生茶二首6:/皓面生瓯面,堪称雪见羞0、晁补之5次韵苏翰林五日扬州石塔寺烹茶6:/轻尘散罗曲,乱乳飞瓯雪0。
在这个风俗中,范仲淹的5和章岷从事斗茶歌6描写得十分清楚,斗茶胜利者很得意,/胜若登仙不可攀0,而斗茶失败者则很沮丧,/输同降将无穷耻0。
苏轼5月免茶6:/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0。
由于茶质的好坏以茶沫为评断,茶沫的颜色以白者为佳,因此,只有选择与白色对比度最大的色彩)))黑色,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表现白色的纯度,当时人们用于斗茶的茶碗(盏)是以黑(褐)的茶盏为首选,产于福建省的水吉窑的黑釉盏成为最好的斗茶所用的茶碗。
水吉窑的黑釉盏因为发色的原因,品种很多,如兔毫盏、鹧鹕斑盏、油滴盏、曜变釉盏等,在宋代诗词中多用/紫0来表示黑,具体可见下例:欧阳修5和梅公议尝建茶6:/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馀清0。
苏轼5游惠山6:/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0、5送南屏禅师6:/勿惊午盏兔毛斑,打出春瓮鹅罗酒0、5水调歌头#桃花茶6: /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0。
苏辙5次韵李公择以惠泉答子厚寄新茶二首6:/蟹眼煎成声未老,兔毛倾看色尤宜0。
杨万里5澹庵坐上观上显人分茶6:/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0、5以六一泉煮双井茶6:/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呜雪兔毫霜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