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配料模拟控制系统设计
自动配料模拟控制系统设计..

引言自动配料控制系统是采用PLC控制方式以及新颖的变频调速喂料机构,配合配料控制软件包,实现物料传送、配料控制、配方设计、生产数据管理等功能。
并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多个配料系统的集合控制。
自动配料控制系统设计步骤:1.主电路设计,并画出接线示意图。
2. 分配I/O地址,列出分配表.3。
设计系统控制的程序框图。
4。
根据程序框图设计该系统的控制梯形图.5. 上机调试通过。
6。
利用PLC系统进行模拟运行1自动配料控制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1.1自动配料控制系统方案系统启动后,配料装置能自动识别货车到位情况及对货车进行自动配料,当车装满时,配料系统自动关闭.本设计的突出点是故障检测部分的设计,首先,当某一节传送带发生故障时,该节传送带和其前面的传送带会立即停止,该节之后的传送带会在一定的延时后停止。
其次,当某节传送带上的物体过重时,该节传送带和其前面的传送带会立即停止,并且数码显示电路会显示发生故障的电机的号码,该节之后的传送带会在一定的延时后停止。
1。
2 自动配料控制系统基本结构自动配料的模拟面板如图1.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四节传送带是本次设计的核心电路,PLC编程也是围绕此面板进行的图1。
1 自动配料系统图自动配料系统的功能是利用四节传送带为小车自动配料,重物通过传送带进行传输,发生故障时系统自动停机。
自动配料实验面板与PLC接线控制对应关系如表1。
1。
1所示。
表1。
1。
1 输入/输出接线列表面板SB1 SB2 S1 SQ1 SQ2 D1PLC I0.0 I0。
1 I0。
2 I0。
4 I0.5 Q0。
0面板D2 D3 D4 L1 L2 M1PLC Q0。
1 Q0。
2 Q0.3 Q0。
4 Q0.5 Q0.6面板M2 M3 M4 A B CPLC Q0。
7 Q1。
0 Q1。
1 I0.6 I0。
7 I1.0面板 D I1.2 I1。
3 I1。
4 I1.51. DOP数码显示电路DOP数码显示电路如图1。
2所示。
配料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

配料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
导读:配料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对配料工艺分析,结合实际测试,引入先进的工业控制机和PLC 和DCS控制系统,采用Fuzzy(模糊)控制思想,使控制系统分散化、网络化、智能化,保证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
配料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控制的目的是提高整个配料过程的配比精度:即控制各种物料更精确地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我们通过对配料工艺分析,结合实际测试,引入先进的工业控制机和PLC和DCS控制系统,采用Fuzzy(模糊)控制思想,使控制系统分散化、网络化、智能化,保证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
控制系统功能包括:料仓给料量的检测(给料核子秤的计量);系统联锁控制;系统流量控制;计量数据的集中处理。
系统特点:
1、设备选型
为了确保系统运行可靠,故障少,操作维护方便,在设备选择时,选择经过长期检验证明性能稳定可靠的设备来适应工业现场恶劣环境,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
2、系统组态
系统组态采用软件二次开发功能,除动态显示工作流程外,包括趋势图、棒图、历史数据等数据显示、报表、打印等功能。
3、易于扩充
系统保留必要的接口,为厂级管理、全部过程实现自动控制设计必要的接口与界面。
4、实用性强
系统具有自动、仪表室内手动、现场手动三类控制方法。
自动配料控制系统的设计

题目:自动配料控制系统的设计内容摘要自动配料系统是一种在线测量动态计量系统,集输送、计量、配料、定量等功能于一体,在冶金、建材、化工、饲料加工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设计开发自动配料优化控制系统,对于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自动配料系统的应用背景、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针对当前配料生产企业工艺水平相对落后、自动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低等不足,设计了一个自动配料优化控制系统,系统能够工作在全自动、远程手动以及本地手动三种模式下。
在硬件设计上,采用工控机与PLC相结合的总体控制结构,由工控制机实现系统的管理和远程监控,PLC完成设备级的动作控制及相关信号的处理,通过以太网及RS-485总线实现系统的联接与通信;改进了配料车定位系统,利用设计的定位盒实现位置编码方案,提高了定位精度。
在软件设计上,设计开发了画面实时监控和数据库管理(SCADA)等上位机应用软件,能够保存产品配方、料仓数据、实时数据等,并能够实现历史数据查询、报表打印、实时数据及状态显示、远程控制等功能,两台上位机数掘库能够有效地保持同步。
设计了下位机PLC主控程序以及通信、配料精度控制和配料车行走子程序。
针对配料系统普遍存在的配料落差控制问题,采用了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结合PID的复合型预测控制算法,算法将模糊自适应控制宽范围快速调节和PID精确调节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当系统的偏差大于某一设定值时,采用结合了人的经验的模糊自适应规则控制,当系统偏差小于设定值时采用PID控制,模糊控制器的两个输入分别为系统期望值和偏差,通过不同的期望值,预测不同的空中落差,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针对批量生产时的工作效率问题,通过对两台配料车工作时序的认真分析,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进行寻优,精心设计了遗传算子,求解出了最大工作效率所需的两台配料车的最佳行走路径,解决了配料车行走路径的优化问题。
饲料厂配料自动控制系统

图2配料仓配料示意 图
2 系统 的硬 件设 计
在进行具体电路设计之前 ,得根据系统及实际情况 的要求 ,进行各 个硬件器 件的选型 ,具体 包括 :传感器 、电动机 、接触 器 、电磁 阀和 Dk O I 卡等的选型 , D 使之符合生产 的要求 。 21 电源模块设计 . 本 系统 电路分为多个模块 ,而不同的模块对 电源的 电压 、电源质量 等要求都不一样 。电源对于每个 电路单元来说都 十分重要 ,尤其在系统 设计精度比较高时 ,整机的指标和 电源的质量密切相关 ,因此设计性能 优越并适合系统的电源电路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数字电源和模拟电源 , 控制器采用从交流20 经变压为较低 电 2 V 压后 经过整 流桥为直流 ,然后经三端正 向稳压电源7 1和7 2后变成直 82 84 流l 和2 电源 。模拟 电源和数字电源分别用不 同变压绕组 , 2 V 4 V 两路 电 源互不 干扰 。由于模拟电源对 电压纹波等指标要求较为严格 , 在设计模 块地 时需加入更为严格的滤波措施 ,模拟地需通过 电感和担电容进一步
图1 系统整体结构框图
12 系统 的 工 艺 流 程 .
主要 工艺设备 :①螺旋给料机一 用于输送和分配原料 ; 电子配料 ② 秤一用 于饲料称 重 ;③电动 闸门一 用于控制进 料 ;④料位器一 用于检 测控制筒仓里原料 的料位 ;⑤混合机一 用于把各种不 同品质的饲料进行
混合。 系统工艺流程 简介 :
2 . 负载传感器的联接 .1 2 由于 电子秤采用四个传感器来进行物料 的称重 ,这就涉及 到传感器 是串联还是并联 ,现对两种联接方式介绍如下 。 1 串联组合称重方式 :每个传感器使用独立电源单独供 电,而4 ) 个 传感器 的输出端 串联连接。 对于型号规格相 同的多个传感器来说 如果 激励电源电压 u 相同 ,而 且输出电压敏度s 也~致相等 ,那么这样 ,就可以保证传 感器串联组合 后总输 出信号与秤体承载总重量w成正 比。串联组合后 ,总的输 出信号 为各传感器输 出信号之和∑u ,总的输 出阻抗为各感器输 出阻抗之和 。 2 并联组合称重方式 :各个传感器输入 端并联 , 用一个公共电 ) 使 源供 电,输出端也 以并联 的方式工作 。 多传感器输出端并联组合后 ,多个传感器并联工作 和一个传感器_ T 作时的输 出电压 是相等 的;总的输出信号为各传感 器输 出信号之 和的 I ;但并联后的输出电阻却减小 为一个传感器的1 。 / n , n 多传感器 串、并联联接方式如图4 。
自动化配料系统策划书

自动化配料系统策划书一、自动化配料系统简介1.自动化配料系统是指采用自动传输机械设备和计算机检测技术实现自动化配料的技术方案。
该系统可以实现配料材料的自动化采集、测量、计量和对多种配料材料进行自动搅拌到可能进行其他加工步骤。
2.自动化配料系统包括自动采集系统、自动计量控制系统、自动搅拌系统等。
它可以满足业界对便捷操作、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的要求。
二、自动化配料系统的原理1.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机电一体化开发技术,可以实现对自动化配料系统的完全控制和管理。
2.使用各种电子控制元件和传感器,将采集的信号和控制信号转换成可控的触发信号,使各部分功能块达到最佳效果,以此实现自动化配料系统检测、采集和调整输出。
三、自动化配料系统功能与特点1.自动化配料系统具备完善的可操作性能,可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2.自动采集系统,可以实现对多种物料进行自动采集,精确调整物料量,确保配料效果。
3.计量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检测及智能控制,实现对物料计量的智能化调整。
4.自动搅拌系统,设备的搅拌方式多样,具有稳定的性能,可以自动控制物料搅拌,确保物料搅拌效果。
四、自动化配料系统应用领域1.食品制造行业:自动化配料系统可以用于食品生产过程中配料过程,可以保证物料的密度和配比以保证生产的质量。
2.饮料酿造行业:针对饮料酿造行业,自动化配料系统可以用于精确量化模拟物料的搭配,节省酿造费用以及保证搭配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3.医药业:自动化配料系统在医药领域应用较多,可以精确控制药物组份、密度和组成,以此来确保药物质量及保证人体健康。
五、自动化配料系统发展前景1.配料技术的发展急剧,以及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的发展,自动化配料系统发展前景广阔。
2.随着生产企业不断完善自动化配料系统,自动化配料系统未来将会得到更多应用,自动化配料系统将会把生产效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3.由于自动化配料系统可以降低人工开销,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未来自动化配料系统将会是市场上重要的产品。
自动上料配料系统方案

物料输送自动上料及配料系统方案一、项目概述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线的前端DCS自动上料及配料系统。
该系统用于以石油炼解后的附产品石焦油为主要原料,通过物理及化学反应生产人工石墨生产线的自动上料、输送,自动配料,自动投放的系统控制,实现系统在线实时监测,信息、故障提醒、生成生产记录、统计报表等。
为业主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报表、产出量报表等。
历史气候情况:该地区属于中亚温湿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7.3°C。
其中,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4.7C,历史上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1C,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9C,极端最高温曾在8月初出现达40.4C。
全年平均降雨量为1612毫米,最多年份达2264毫米,最少年份只有1237毫米,降雨量集中在4—6月份,占全年的54%,7—9月雨量减少,不到全年的28%。
年相对湿度平均为79%,无霜期年平均为26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达1803小时。
石焦油参数:颗粒度(D50)8~10um,常规散装堆积密度为:0.3~0.45,最低为:0.22,挤压后最大密度为:1.1含水率:小于0.2%,物料安息角:,硬度:1-2.工艺流程要求连贯、可靠、严禁出现跑漏冒等恶性事故的发生,确保系统全年正常生产。
生产线按年度需定期检查,提起排除故障隐患。
1、用户需求分析(1)、产品规模生产要求系统具有更大的产能、更高的稳定性;(2)、降低人工上料劳动强度、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提高计量精度;(3)、粉体及液体物料均应自动上料、自动计量;(4)、每次生产的不同配方(原料配比)均可在电脑上进行操作;(5)、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控制及远程监控,同时可根据操作级别设置就地操作和急停。
(6)、对储料罐设置上限和下限报警,超限停机。
2、项目设计、制造、安装、检验标准DCS自动上料及配料系统在设计、制造和验收过程中应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并以最新版为准。
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标准:GB/T9969—2008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T14436—1993工业产品保证文件GB/T6587—1986电子测量仪器GB/T7724—2008称重显示控制器技术条件JJG555—1996非自动秤通用检定规程QB1563—2003衡器产品型号编制方法GB/T7551—2008称重传感器GB/T14249.1—93 JJG649-90电子衡器安全要求数字称重显示器GB/T14249.2-93电子衡器通用技术要求GB/T5185-1985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GB1184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的规定GB1901公差与配合尺寸至500mm孔、轴工差带与配合GB/T1804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GB1764漆膜厚度测定法JB/TQ4000.3焊接通用技术条件IEC/GB电动机技术标准GB324-88钢焊缝符号表示法GB8923涂装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9286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JB8产品标牌JB/ZQ4000.3焊接通用技术要求B/ZQ4286-86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4208外壳防护等级分类TJ231(四)GBJ17-88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GB19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3797-89电控设备第二部分装有电子器件的电控设备GB4064-83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14285-93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59898-9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1497-85低压电器基本标准二、本方案自动上料及配料系统组成生产线配料主要完从与混料机下部料仓星型给料机下部开始:通过1号物料输送机f2号物料输送机f1~12号下料器—1〜12计量仓f1~12号仓下料排料阀f1~12号水平输送机f1~12号釜口气动球阀止。
基于PLC的自动配料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自动配料系统设计摘要本文针对自动化配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展开研究,系统采用了PLC控制技术,以此来实现物料的自动配送,提高生产效率。
文中介绍了自动化配料系统的组成结构、PLC控制器选型、系统工作原理及软件开发等关键技术,为自动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自动化配料系统;PLC控制技术;配料;软件开发;工作原理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automatic batching system using PLC control technology to achieve automatic material delivery and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e composition structure of the automatic batching system, PLC controller selection, system working principle, and software development are key technologies discussed. This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automated production.Keywords: automatic batching system; PLC control technology; batching; software development; working principle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自动化生产逐渐成为了行业发展的趋势。
其中,自动化配料系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针对自动化配料系统进行研究,采用PLC控制技术,以此实现物料自动化配送控制,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完整版)基于PLC的自动配料系统毕业设计

完整版)基于PLC的自动配料系统毕业设计___的毕业设计论文旨在设计一种基于PLC的自动配料系统,以满足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化配料的需求。
该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配料精度、首尾滚筒距、常用带速、物料密度、灵敏度、准确度等级、综合误差、最大称量、最大安全负荷、最大称量极限过负荷、称重传感器输入信号范围、速度传感器输入信号范围和RS485串行通讯接口等。
二、工作内容和要求:该自动配料系统将完成三种物料的自动配比控制,采用主从比例控制方式。
PLC将实现各种物料下料量的采集、喂料装置的启停、物料下料量的控制。
组态操作界面将显示设备的运行、停车、故障,并要求显示每种物料的下料设定值和实际下料值。
通过界面上设置的启动、停车按钮实现整个系统的开停。
三、主要参考文献:本毕业设计论文参考了多篇文献,包括___和___的《PLC在白动配煤控制系统中的应用》、___、___和应力刚的《可编程控制器在配料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___的《MPS课程项目》、___和___的《PLC在混料控料系统的应用》以及___的《自动配料系统的设计》等。
该自动配料系统将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干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化配料的需求。
自动配料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可以根据设定的配比和流量控制各输入物料的瞬时流量,从而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
本文旨在设计开发一种自动配料系统,以解决动态计量衡器的控制精度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讨论配料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选择、上下位机通信方案的选择、PLC控制系统设计、传感器设计和选型等内容。
设计任务将使用___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及Wincc组态软件。
本文将详细论述设计方法,包括画出主电路、分配I/O地址、设计系统控制的程序框图、根据程序框图设计该系统的控制梯形图并写出指令表、上机调试通过以及利用Wincc组态软件对系统进行模拟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自动配料控制系统是采用PLC控制方式以及新颖的变频调速喂料机构,配合配料控制软件包,实现物料传送、配料控制、配方设计、生产数据管理等功能。
并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多个配料系统的集合控制。
自动配料控制系统设计步骤:1.主电路设计,并画出接线示意图。
2. 分配I/O地址,列出分配表。
3. 设计系统控制的程序框图。
4. 根据程序框图设计该系统的控制梯形图。
5. 上机调试通过。
6. 利用PLC系统进行模拟运行1自动配料控制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1.1自动配料控制系统方案系统启动后,配料装置能自动识别货车到位情况及对货车进行自动配料,当车装满时,配料系统自动关闭。
本设计的突出点是故障检测部分的设计,首先,当某一节传送带发生故障时,该节传送带和其前面的传送带会立即停止,该节之后的传送带会在一定的延时后停止。
其次,当某节传送带上的物体过重时,该节传送带和其前面的传送带会立即停止,并且数码显示电路会显示发生故障的电机的号码,该节之后的传送带会在一定的延时后停止。
1.2 自动配料控制系统基本结构自动配料的模拟面板如图1.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四节传送带是本次设计的核心电路,PLC编程也是围绕此面板进行的图1.1 自动配料系统图自动配料系统的功能是利用四节传送带为小车自动配料,重物通过传送带进行传输,发生故障时系统自动停机。
自动配料实验面板与PLC接线控制对应关系如表1.1.1所示。
表1.1.1 输入/输出接线列表面板SB1SB2S1SQ1SQ2D1PLC I0.0I0.1I0.2I0.4I0.5Q0.0面板D2D3D4L1L2M1PLC Q0.1Q0.2Q0.3Q0.4Q0.5Q0.6面板M2M3M4A B C1. DOP数码显示电路DOP数码显示电路如图1.2所示。
此电路在整个电路中起辅助性作用,即当四节传送带中的某一节发生故障时,数码显示有故障一节的编号,用户可以清楚的看到。
DOP数码显示面板与PLC控制端口对应关系如表1.2所示。
表1.2 数码显示电路1.3控制系统工作过程1.初始状态系统启动后,红灯L2(Q0.5)灭,绿灯L1(Q0.4)亮,车未到位,表明允许汽车开进装料。
料斗出料口D2关闭,若料位传感器S1(I0.2)置为“0”(料斗中的物料不满),进料阀开启进料,D4(Q0.3)亮。
当S1置为“1”(料斗中的物料已满),则停止进料(D4灭)。
电动机M1、M2、M3和M4均为“0”。
2.装车过程装车过程中,当汽车开进装车位置时,限位开SQ1(I0.3)置为“1”,红灯信号灯L2(Q0.5)亮,绿灯L1(Q0.4)灭,车到位;同时启动电动机M4(Q1.1),经过3s后,再启动M3(Q1.0),再经3s后启动M2(Q0.7),再经过2s最后启动M1(Q0.6),再经过3s后才打开出料阀,D2(Q0.1)亮,物料经料斗出料。
当车装满时,限位开关SQ2(I0.4)为“1”,D1(Q0.0)亮,料斗关闭(Q0.1复位),3s后M1停止,M2在M1停止3s后停止,M3在M2停止3s后停止,M4在M3停止3s后停止,同时红灯L2灭,绿灯L1亮,表明汽车可以开走。
3.故障控制当某一节传送带发生故障时,该节传送带和其前面的传送带会立即停止,该节之后的传送带会在一定的延时后停止。
例如,当M2发生故障时,M2、M1会立即停止,M3会在M2和M1停止后5s后停止,M4在M3停止5s后停止。
其次,当某节传送带上的物体过重时,该节传送带和其前面的传送带会立即停止,该节之后的传送带会在一定的延时后停止。
例如,当M1上有重物时,M1会立即停止,同时数码显示电路会显示“1”,M2在M1停止5s后停止,M3在M2停止5s后停止,M4在M3停止5s后停止。
4.停机控制按下停止按钮SB2,自动配料装车的整个系统终止运行。
2 自动配料模拟控制系统中的PLC应用2.1 PLC的发展历史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开关量顺序控制,它按照逻辑条件进行顺序动作,并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连锁保护动作的控制,及大量离散量的数据采集。
传统上,这些功能是通过气动或电气控制系统来实现的。
1968年美国GM(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气控制装置的要求,第二年,美国数字公司研制出了基于集成电路和电子技术的控制装置,首次采用程序化的手段应用于电气控制,这就是第一代可编程序控制器,称Programmable Controller(PC)。
个人计算机(简称PC)发展起来后,为了方便,也为了反映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可编程序控制器定名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现在,仍常常将PLC简称PC。
PLC的定义有许多种。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PLC的定义是: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
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贮器,用来在其内部存贮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的、模拟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有关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
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DCS系统。
PLC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适应面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特点。
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特别是顺序控制中的地位,在可预见的将来,是无法取代的。
2.2 PLC的硬件和软件2.2.1 PLC的硬件构成从结构上分,PLC分为固定式和组合式(模块式)两种。
固定式PLC包括CPU板、I/O板、显示面板、内存块、电源等,这些元素组合成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
模块式PLC包括CPU模块、I/O模块、内存、电源模块、底板或机架,这些模块可以按照一定规则组合配置。
CPU的构成:CPU是PLC的核心,起神经中枢的作用,每套PLC至少有一个CPU,它按PLC的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贮用户程序和数据,用扫描的方式采集由现场输入装置送来的状态或数据,并存入规定的寄存器中,同时,诊断电源和PLC内部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编程过程中的语法错误等。
进入运行后,从用户程序存贮器中逐条读取指令,经分析后再按指令规定的任务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去指挥有关的控制电路。
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总线构成,CPU单元还包括外围芯片、总线接口及有关电路。
内存主要用于存储程序及数据,是PLC不可缺少的组成单元。
在使用者看来,不必要详细分析CPU的内部电路,但对各部分的工作机制还是应有足够的理解。
CPU的控制器控制CPU工作,由它读取指令、解释指令及执行指令。
但工作节奏由震荡信号控制。
运算器用于进行数字或逻辑运算,在控制器指挥下工作。
寄存器参与运算,并存储运算的中间结果,它也是在控制器指挥下工作。
CPU速度和内存容量是PLC的重要参数,它们决定着PLC的工作速度,IO数量及软件容量等,因此限制着控制规模。
I/O模块:PLC与电气回路的接口,是通过输入输出部分(I/O)完成的。
I/O模块集成了PLC的I/O电路,其输入暂存器反映输入信号状态,输出点反映输出锁存器状态。
输入模块将电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进入PLC系统,输出模块相反。
I/O分为开关量输入(DI),开关量输出(DO),模拟量输入(AI),模拟量输出(AO)等模块。
开关量是指只有开和关(或1和0)两种状态的信号,模拟量是指连续变化的量。
常用的I/O分类如下:开关量:按电压水平分,有220VAC、110VAC、24VDC,按隔离方式分,有继电器隔离和晶体管隔离。
模拟量:按信号类型分,有电流型(4-20mA,0-20mA)、电压型(0-10V,0-5V,-10-10V)等,按精度分,有12bit,14bit,16bit等。
除了上述通用IO外,还有特殊IO模块,如热电阻、热电偶、脉冲等模块。
按I/O点数确定模块规格及数量,I/O模块可多可少,但其最大数受CPU所能管理的基本配置的能力,即受最大的底板或机架槽数限制。
电源模块:PLC电源用于为PLC各模块的集成电路提供工作电源。
同时,有的还为输入电路提供24V的工作电源。
电源输入类型有:交流电源(220VAC或110VAC),直流电源(常用的为24VAC)。
2.2.2 PLC的软件构成(1).系统软件系统软件包含三个部分:一.系统管理程序。
其作用一是运行时间管理,控制可编程控制器何时输入,何时输出,何时计算,何时自检,何时通信。
二是存储空间管理,规定个中参数,程序的存放位置,以生成用户环境。
三是系统自检程序,包括各种系统出错检验,用户程序语法检验,句法检验,警戒时钟运行。
二.用户指令解释程序。
用户指令解释程序是联系高级语言程序和机器码的桥梁。
三.标准程序模块及其调用程序。
这是许多独立的程序块,各程序块具有不同的功能。
(2).用户程序用户程序即是应用程序,使PLC的使用者针对具体控制要求编制的程序。
根据不同的控制要求编制不同的程序,这相当于改变PLC的用途,相当于继电器控制设备的硬接线线路,也正是所谓“可编程”一词的基本含义。
2.3 PLC系统的辅助设备1.编程设备:编程器是PLC开发应用、监测运行、检查维护不可缺少的器件,用于编程、对系统作一些设定、监控PLC及PLC所控制的系统的工作状况,但它不直接参与现场控制运行。
小编程器PLC一般有手持型编程器,目前一般由计算机(运行编程软件)充当编程器。
2.机界面:最简单的人机界面是指示灯和按钮,目前液晶屏(或触摸屏)式的一体式操作员终端应用越来越广泛,由计算机(运行组态软件)充当人机界面非常普及。
3.输入输出设备:用于永久性地存储用户数据,如EPROM、EEPROM写入器、条码阅读器,输入模拟量的电位器,打印机等。
2.4 PLC的通信联网依靠先进的工业网络技术可以迅速有效地收集、传送生产和管理数据。
因此,网络在自动化系统集成工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甚至有人提出"网络就是控制器"的观点说法。
PLC具有通信联网的功能,它使PLC与PLC 之间、PLC与上位计算机以及其他智能设备之间能够交换信息,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分散集中控制。
多数PLC具有RS-232接口,还有一些内置有支持各自通信协议的接口。
2.5 PLC的注意事由保证PLC的正常运行,因此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工作环境温度:PLC要求环境温度在0~55℃,安装时不能放在发热量大的元件下面,四周通风散热的空间应足够大,基本单元和扩展单元之间要有30mm以上间隔;开关柜上、下部应有通风的百叶窗,防止太阳光直接照射;如果周围环境超过55℃,要安装电风扇强迫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