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翻译的标准
第一章 翻译理论

Eugene A. Nida(奈达): Functional Equivalence(功能对等) A minimal, realistic definition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 readers of a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able to comprehend it to the point that they can conceive of how the original readers of the text must have understood and appreciated it. A maximal, ideal definition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 readers of a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able to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it in essentially the same manner as the original readers did.
Hale Waihona Puke 3. 科技英语翻译标准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简称 EST)作为一种英语文体,其翻译的标准为“信”和“达”, 即“忠实”和“通顺”。科技文章的特点是专业性强,逻辑严 密,表达严谨,译文应反映这些特点。所谓“忠实”,就是要 求译者必须弄懂英语原文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理解全部内容 (包括思想、精神与风格)。不能任意增删、曲解、篡改或遗 漏。“忠实”对科技翻译尤为重要。译文必须准确,不能模糊 不清、模棱两可,以免产生歧义。同时,要防止对“忠实”的 片面理解,一味追求形式上的相似,造成逐字死译,产生翻译 上的形式主义。试比较下列各句的不同译文:
第一章从翻译的定义看翻译的三种类型

从翻译的定义看翻译的三种类型对于一名英语翻译的学习者而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也就是翻译到底是什么了。
而一直以来,翻译的定义也是古今中外的众多学者大家们共同探讨研究的话题之一。
以下我将列举《现代汉语词典》对翻译的定义,因为它在中国的权威工具书对翻译的定义中,表述更完整、更科学。
通过学习翻译的定义,了解翻译的三种不同类型,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深入了解翻译理论,指导今后的翻译实践。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翻译的解释是: 1) 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也指方言与民族共同语, 方言与方言, 古代语与现代语之间一种用另一种表达) ; 2) 把代表语言文字的符号或数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外国小说/把密码~出来⋯⋯3)做翻译工作的人:他当过三年~。
在这段解释中可以看出,翻译既可以是一种行为动作,如“翻译外国小说”,也可以指翻译活动的发出者,即翻译者,如“当过三年翻译”。
但是这段解释忽略了翻译行为的结果即译文的概念,如“这是我的翻译”。
这段解释可以发展为布拉格学派的雅各布森(Roman Jacobson)对语言的分类的观点。
雅各布森认为语言有三种类型: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
语内翻译指“同一种语言的一些符号对另一些符号所作出的阐释”。
方言与民族共同语,方言与方言,古代语与现代语之间的语言转换,都属于语内翻译。
在我国有七大方言区,而这些方言都是汉语因为地域的差异而形成的分化,所以方言始终是属于汉语语系的,是同一种语言下的不同变体,不同方言之间的转换也就符合语内翻译的要求。
而古代语与现代语之间的关系,则是汉语在纵向上的发展变化。
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在五四以后,白话文替代了文言文,人们对古代汉语的学习有了难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语对古汉语的翻译,有助于人们回味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如于丹对《论语》的解读。
“语际翻译或者严格意义上的翻译指的是一种语言的符号对另一种语言的符号所作出的阐释”。
这是我们常规所指的翻译,也是《现代汉语词典》中所指的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翻译理论(汉译英)

六、表示谚语的无主句英译时可译为无主句,
亦可译为人称句,要视情况而定 a)三思而后行。 First think,then speak. b)入乡随俗 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 c)活到老,学到老。 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He who would search for pearls must dive deep.Nothing venture, nothing have.
翻译理论(汉译英)
第一章汉语单句句型的翻译(一)
第一节 无主语的译法 无主句,顾名思义,就是没有主语的句子。
英语中除谚语外,只有省略了主语的祈使句为 无主句。而汉语中无主句却比比皆是,一般用 来表示自然现象、命令、谚语、存现、叙述等 意义。汉语的无主句翻译时常采用下列方式: 一、表示自然现象,时间,距离的无主句一般 译作英语的无人称句 英语的无人称句由“代词it”作主语,其表意 功能与汉语表自然现象、时间、距离的无主句 相同,翻译时常可对译。如:
汉语的动词无词形变化,而英语的非限定动词有不 定式与分词的区别,翻译英中必须注意宾补动词形式 的运用。“使、令”类兼语式的宾补多为不定式, 有的动词只能用分词作宾朴,有的不定式,分词皆 有,意思不同,须加区别使用。 如: a)不要让你妈一直等你。 Don't keep your mother waiting. b)这话使我们都笑了。 The words set us all laughing c)他觉得房子在摇动。 He felt the house shaking 1)当动词是“keep,catch,set,feel”等时。宾补 动词应用现在分词以表进行中的动作。
《大学第一章》原文翻译及赏析

《大学第一章》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大学第一章》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文言文。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第一章:翻译概述1.1 翻译的定义与历史1.2 翻译的类型与标准1.3 翻译的基本原则与策略1.4 翻译研究与评价第二章:翻译理论基础2.1 语言与翻译2.2 翻译单位的确定2.3 翻译等值与差异2.4 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第三章:直译与意译3.1 直译与意译的定义与区别3.2 直译与意译的应用场景3.3 直译与意译的利弊分析3.4 直译与意译的实践案例第四章:翻译技巧与策略4.1 词汇翻译技巧4.2 句子翻译技巧4.3 段落翻译技巧4.4 篇章翻译技巧第五章:计算机辅助翻译5.1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定义与原理5.2 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介绍5.3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优缺点5.4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实际应用案例第六章:翻译理论与实践案例分析6.1 案例分析的重要性6.2 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6.3 翻译案例分析实例一6.4 翻译案例分析实例二第七章:文学翻译7.1 文学翻译的特点与要求7.2 文学翻译的基本策略7.3 诗歌、小说、戏剧等不同体裁的翻译7.4 文学翻译实践案例分析第八章:实用文本翻译8.1 实用文本翻译的特点与要求8.2 官方文件、合同、广告等不同类型文本的翻译8.3 实用文本翻译实践案例分析8.4 实用文本翻译的注意事项第九章:口译理论与实践9.1 口译的定义与类型9.2 口译的基本技巧与策略9.3 会议口译、同声传译等不同形式口译的实践案例9.4 口译训练与提高方法第十章:翻译伦理与职业素养10.1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10.2 翻译伦理的基本原则与规范10.3 翻译过程中的职业素养10.4 翻译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第十一章:本地化与翻译11.1 本地化的概念与过程11.2 翻译在本地化项目中的作用11.3 本地化翻译的策略与技巧11.4 本地化翻译案例分析第十二章:机器翻译与12.1 机器翻译的发展历程与现状12.2 机器翻译的主要技术及其优缺点12.3 在翻译领域的应用12.4 机器翻译与人类翻译的比较与融合第十三章:翻译教学与评估13.1 翻译教学的目标与方法13.2 翻译教学的实践与反思13.3 翻译评估的标准与手段13.4 翻译教学评估案例分析第十四章:翻译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14.1 翻译行业的市场需求与挑战14.2 翻译行业的专业组织与认证14.3 翻译行业的新兴领域与发展方向14.4 翻译从业者的职业规划与终身学习第十五章:翻译案例鉴赏与讨论15.1 翻译案例的选取与分析方法15.2 经典翻译案例鉴赏15.3 引起争议的翻译案例讨论15.4 学生翻译作品的评价与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提供了关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教案内容,涵盖了从翻译概述到翻译案例鉴赏的十五个章节。
日汉翻译教程

(四)注意近义拟声拟态词的用法区别
在翻译时,要尽量体现出不同的拟声拟态表现手段中所 隐含的意义内涵。
例:ころ——转动;
ころん——跳动着转动;
ころっ——开始转动;
ころり——停止不转了;
ころころ——连续转动;
ころんころん——有劲儿的跳动着转动; ころりころり——转动停下后又转动停下; ころりんこ——在一阵转动之后,最后安然地停下来,就不 再转动了。
例3、お前は実にけちなやつだ。けちなたつだと いうことが俺にもだんだん分かってきた。 译文:其实,你是个卑鄙的家伙,这一点我是 慢慢明白的。
例4、私のすることを一一けちをつけて、わたし がいない時には大森さんに向ってわたくしの悪 口をいって、二人を遠ざけようとなさるんです。
对我做的每件事都要吹毛求疵,趁我不在就在 大森面前说我的坏话,企图离间我们。
译文:“这个嘛,每月收你五百日元 吧。”不破随便的说了一句。
第四章
同形汉字词的翻译
注意:即便是形同义同的同形汉字词翻译时 也不能一味的照搬,也要根据语境,随机应 变,以求准确表达原文的信息内容。
例1、同じ夫を思ふにしても、畑仕事をしながらの 方が心明るい希望が持てた。京子は無心で夫に たいしる愛情にひたるために菜園へ出た。 译文:同样是惦记着丈夫,种菜的时候却又不 同,它使人感到光明和希望,京子不知不觉地 为了咀嚼对丈夫的爱情而走进菜园。
第三章 普通词语的翻译
第 一 单 元 词 语 的 翻 译
第四章 同形汉字词的翻译 第五章 特殊词语的翻译 第六章 数量词的翻译 第七章 拟声拟态词的翻译
第八章 流行语的翻译
第三章
普通词语的翻译
根本原理:语境决定意义
1.多义词的翻译 时时刻刻结合语境考虑选字用词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新编英汉翻译教程翻译是一门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体,它涉及到无论是语言、文化、历史还是人类思维方式的诸多方面。
对于想要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的人来说,学习一套完整的翻译教程是非常有用的。
下面是一些相关的参考内容,将帮助您了解如何进行新编的英汉翻译教程。
第一章:翻译基础知识1.1 翻译定义和分类1.2 翻译的目的和原则1.3 翻译与语言间的关系1.4 翻译的难点和挑战第二章:语言知识和技巧2.1 英汉语言的比较和对比2.2 词汇和短语翻译2.3 句子结构和语法翻译2.4 上下文的影响和处理2.5 语体和风格转换第三章:文化意识和背景知识3.1 跨文化交际和翻译3.2 文化差异的认识和理解3.3 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的处理3.4 原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传递第四章:专业领域和行业知识4.1 法律翻译原则和技巧4.2 医学翻译原则和技巧4.3 经济与商务翻译原则和技巧4.4 技术与科学翻译原则和技巧第五章:翻译工具和资源5.1 电子词典和在线翻译工具的使用5.2 术语库和翻译记忆库的建立和管理5.3 翻译软件的使用和技巧5.4 翻译资源和参考文献的查找和使用第六章:翻译实践和技巧6.1 阅读和理解原文的重要性6.2 提高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度6.3 校对和修改译文的技巧6.4 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翻译作品第七章:发展和推广翻译技能7.1 参加翻译考试和认证7.2 加入翻译协会和社区7.3 进修和继续教育的机会7.4 与客户和雇主建立有效的沟通通过学习以上内容,您将逐步掌握新编英汉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
同时,您还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并且了解如何将翻译技能应用到不同的专业领域中。
通过继续学习和积累实践经验,您将成为一名优秀的英汉翻译专业人员。
值得一提的是,在学习翻译过程中,积极参与翻译实践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选择翻译新闻、文学作品、商业文件等不同类型的材料,并进行翻译和校对实践。
此外,与他人分享您的翻译作品、参加翻译比赛和与其他翻译专业人士的交流也是提高翻译能力的有效途径。
双城记第一章中英对照翻译

双城记第一章中英对照翻译Chapter 1: The PeriodBook the First - Recalled to Life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in short, the period was so far like the present period, that some of its noisiest authorities insisted onits being received, for good or for evil, in thesuperlative degree of comparison only.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绝望的冬天;我们有无尽的可能,我们却一无所有;我们都直奔天堂,我们都直奔另一个方向。
总之,这个时期和现在时期一样,其中一些最吵闹的权威坚称,只能以最高级的比较级接受它,无论是好还是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的标准
我国清代翻译家严复于1898年提出了著名的翻译标 准“信、达、雅”,历经百余年,至今仍广为引用 和研究,足见其影响深远。严复的“信”,是指 “达旨”,主张译文应忠实于原文,不拘泥于原文 形式以求原意明显;严复的“达”,是要用汉以前 的字法句法;而他的“雅”,则是脱离原文而片面 追求译文的古雅。后来的翻译理论家都各自给严复 的三字翻译标准赋予新的内涵。多数人认为“信” 是忠实原意,“达”是通顺流畅,“雅”是保持原 文的风格。这就赋予“信、达、雅”翻译标准新的 内容和要求。
如果还是翻译,那么,首先的目的,就在博览外国的作品, 不但移情,也要益智,至少是知道何地何时,有这等事,和 旅行外国,是很像的:它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洋气。 其实世界上也不会有完全归化的译文,倘有,就是貌合神离, 从严辨别起来,他算不得翻译。凡是翻译,必须兼顾这两面, 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但这保存,却 又常常和易懂相矛盾:看不惯了。不过它原是洋鬼子,当然 谁也看不惯,为比较的顺眼起见,只能改换他的衣裳,却不 该削低他的鼻子,剜掉他的眼睛。我是不主张削鼻子剜眼睛 的,所以有些地方,仍然宁可译得不顺口。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余译此书之宗旨,第一在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 保持原作之神韵,必不得已而求其次,亦必以明白 晓畅之字句,忠实传达原文之意趣;而于逐句对照 式之硬译,则未敢赞同。凡遇原文中与中国语法不 合之处,往往再四咀嚼,不惜全部更易原文之结构, 务使作者之命意豁然呈露,不为晦涩之字句所掩蔽。 每译一段竟,必先自拟为读者,查阅译文中有无暧 昧不明之处。又必自拟为舞台上之演员,审辨语调 之是否顺口,音节之是否调和。一字一句之未惬, 往往苦思累日。 (朱生豪《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译者序)
张培基先生提出可用“忠实、通顺”四个字作为翻译标准。忠 实不但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还指保持原作的风格。通顺指译 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流畅地道。如果不考虑表达是否通顺, 只注重内容的忠实,常会导致译文失去原作风采甚至使读者看 不懂;另一方面,如果牺牲内容而追求表达方式的华丽,则无 法传达原文信息。二者都不能说是完美的翻译。在不能兼而有 之的情况下,译者应首先照顾忠实的要求。 要达到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是不容易的,但应当是我们 的努力方向。实践证明,我们只能要求译文和原文“等值”, 而不能要求完全等同。按照奈达的理论,绝对一致的翻译是不 存在的;译者寻求的应当是“对等语(equivalence),而不 应是同一语(identity); 理想的翻译是在译入语中找到最切 近的对等语。绝对忠实只是一个梦想,是极难办到的事。翻译 只可能尽量忠实准确地用译文形式把原作的思想内容、风格、 神韵等再现出来,尽可能使译文读者的感受和反应与原文读者 的感受和反应基本一致。
鲁迅:翻译: 当然力求其易解 一则保存原作的丰姿 一则保存原作的丰姿。 鲁迅:翻译: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原作的丰姿。反对 牛头不对马嘴,提出“宁信而不顺”之原则。 牛头不对马嘴,提出“宁信而不顺”之原则。 林语堂的“忠实、通顺、 林语堂的“忠实、通顺、美” 梁实秋的“宁错务顺” 梁实秋的“宁错务顺” 瞿秋白的“信顺统一” 瞿秋白的“信顺统一”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是奈达 (E.Nida)从交际学方面探索翻译中的对等问题提出来的一 个概念。他给“动态对等”所下的定义是:“最切近原语信 息的自然对等。”并进一步解释说在上述定义中有三个关键 术语: 1. 对等——对原语信息而言; 2. 自然——对目的语 而言; 3. 最切近——尚属两者的结合,以达到最高度近似。 “动态对等”的理论基础是“效果对等”的原则,即译文读 者对译文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所作的反映基本一 致。后来为避免“动态”一词引起概念上的混淆,奈达将 “动态对等”改为“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美国翻译理论家Eugene A. Nida: 美国翻译理论家 :
把翻译中的“意义”概括成“语义” 把翻译中的“意义”概括成“语义”和“语 体”: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所谓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自然 所谓翻译, 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在语义上, 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在语义上,其 次在文体上。 次在文体上。)
Grading policy
1. Regular attendance, class performance in practicum, discussion and seminar 20% 2. After-class exercise 10% 3. Final test 70%
什么是翻译? 第一章 什么是翻译 could not step into the same rivers, for other waters are ever flowing on to your; Into the same rivers we step and do not step ; we are and are not. 重涉已异旧水 ,亦表故我;我是昔人而非昔人 , 水是此河而非此河
什么是翻译? 第二章 什么是翻译?
翻译的定义 翻译是人类交流思想过程中沟通不同语 言的桥梁,使通晓不同语言的人能通过原文 的重新表达而进行思想交流。翻译是把一种 语言(即原语)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即译 语)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原文作者 所表达的思想,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 感受。
What is translation?
什么是翻译? 第二章 什么是翻译?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完 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张培基等 1983) ) 我国早期典籍《周礼 秋官司寇 篇里就有“象胥” 秋官司寇》 我国早期典籍《周礼·秋官司寇》篇里就有“象胥”(谓 通言语之官)这一名目,唐朝贾公彦所作的《义疏》 通言语之官)这一名目,唐朝贾公彦所作的《义疏》里提到 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这条注疏, “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这条注疏,关于翻译的 定义,足以给人不少启发。用现代文艺理论和语言理论, 定义,足以给人不少启发。用现代文艺理论和语言理论,也 许可以诠释为: 许可以诠释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换易成另一种语言文 而并不变更所蕴含的意义, 或用近年流行的术语说, 字,而并不变更所蕴含的意义,——或用近年流行的术语说, 或用近年流行的术语说 并不变更所传递的信息, 以达到彼此沟通, 并不变更所传递的信息,——以达到彼此沟通,互相了解的 以达到彼此沟通 目的。 目的。 (罗新璋1984) 罗新璋 )
Yan Fu’s (严复 “three-character guide”, which was 严复) 严复 first proposed in 1898, is the principle of Faithfulness (信)
Expressiveness (达) Elegance (雅)
“译事三难:信、达、雅” 译事三难: 译事三难
Some revisions such as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closeness (信、达、切); 信 Fu Lei’s (傅雷 spiritual conformity/resemblance in 傅雷) 傅雷 spirit (神似 神似) Qian Zhongshu (钱钟书 transmigration (化境 钱钟书) 化境) 钱钟书 化境
Thre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十八世纪末的英国学者亚历山大·泰特勒 十八世纪末的英国学者亚历山大 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泰特勒 Tytler, 1747-1814) 。 他 在 《 论 翻 译 的 原 则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 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 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 (1)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 ( 2) 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 ) 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 (3)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A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
The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Eugene A. Nida &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