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教案:物体的软硬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感知物体的软硬》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感知物体的软硬》含反思

小朋友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感知物体的软硬》含反思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感知物体的软硬》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小朋友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把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奇怪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初步把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快来看看小朋友园小班科学优秀《感知物体的软硬》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奇怪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把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初步把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4、对科学活动感爱好,能乐观动手探究,查找答案,感受探究的乐趣。

5、培育小朋友观看力量及动手操作力量。

【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把握感知的方法。

2、活动难点:能按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活动预备】1、材料预备:(1)两个神奇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2)软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头、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气球、面巾纸、洗碗布若干;(3)硬的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积木、石头、玻璃瓶等。

2、阅历预备:能说出软硬物体的【活动过程】(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1、老师出示神奇袋(一个装软软的物品,一个装硬硬的物品),先请一名小朋友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说一说感觉怎么样?猜一猜里面是什么?(老师把东西从神奇袋里拿出来)2、全部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小朋友说的感觉,让全部小朋友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种材料并试着进行分类。

1、把软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

3、小朋友分组试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两组,老师做适当指导。

4、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

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教案《软软的和硬硬的》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教案《软软的和硬硬的》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教案《软软的和硬硬的》含反思1.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幼儿将能够:1.区分物体的硬度和软度;2.理解物体硬度和软度对使用场景的影响;3.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科学探究兴趣。

2. 实验材料•两个塑料球(硬质);•两个雪糕棒(软质);•两个海绵球(软质);•一个小轻木盒;•两张图片:一张是石头,一张是棉花。

3. 实验步骤3.1 引入老师引导幼儿看两张图片,其中一张是石头,一张是棉花。

问幼儿两张图片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引出两个词:硬和软。

3.2 实验展示1.老师拿出一个塑料球,让幼儿用手摸一摸,问是软的还是硬的?幼儿说:“硬的。

”2.老师拿出一个海绵球,让幼儿用手摸一摸,问是软的还是硬的?幼儿说:“软的。

”3.示范性地将小轻木盒放在硬塑料球上,让幼儿感受硬球和盒子的摩擦力。

4.示范性地将小轻木盒放在软海绵球上,让幼儿感受软球和盒子的摩擦力。

5.示范性地用硬雪糕棒敲打硬塑料球和小轻木盒,比较出声音的不同。

6.示范性地用软海绵球压在桌上,让幼儿感受到软球的压缩性。

7.展示另外一个硬质塑料球、软质雪糕棒、软质海绵球,让幼儿观察并体验其不同特性。

3.3 讨论实验结果1.发现硬球和盒子之间的摩擦力大,使得盒子和球难以移动;2.发现软球非常容易被压缩,而硬质球则不容易被压缩;3.发现用硬棒子敲击硬球和小轻木盒时,声音稳定清脆,而用软棒子敲击软海绵球时声音则较低不稳定。

3.4 总结幼儿总结出硬和软的区别,并理解到物体硬度和软度对使用场景的影响。

4. 反思1.实验之前应该提前安排好幼儿的座位和器具使用方式;2.老师应长期关注幼儿的参与度,引导有待提高的幼儿认真参与实验;3.实验之后,老师应该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式巩固和延伸知识的应用和理解。

5. 结束语通过本次实验,幼儿们了解到了硬和软的特性及其对使用场景的影响,同时也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增强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PS:此实验适用于幼儿园小班的科学教育,希望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和调整实验内容,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知软硬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知软硬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感知软硬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触摸不同材质的物体,感知物体的软硬程度。

2.培养幼儿对物质软硬程度的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1.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棉花、石头、海绵等。

2.图片或实物,用于呈现软硬的物质。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或实物,让他们描述物体的特点,如颜色、形状等。

2.引导幼儿回忆和讨论自己遇到过的软硬物质,如棉花、石头等。

步骤二:触摸实验(10分钟)1.准备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棉花、石头、海绵等。

2.让幼儿轮流触摸每个物体,让他们描述触摸感受(软、硬)。

3.引导幼儿用手指按压物体,观察变形程度。

步骤三:小组活动(2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3-4名幼儿。

2.给每个小组提供不同材质的物体。

3.引导小组成员轮流触摸物体,并讨论物体是软的还是硬的。

4.鼓励小组成员用手指按压物体,观察变形程度。

5.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观察到的软硬物质。

步骤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1.引导幼儿回顾触摸实验和小组活动中的观察结果。

2.鼓励幼儿总结软硬物质的特点和变形程度,如软物体容易变形、硬物体不容易变形。

3.提问幼儿,什么样的材质会更容易变形,为什么?步骤五:延伸活动(20分钟)1.让幼儿在教室和校园中观察和找出软硬物质的例子。

2.引导幼儿用手指触摸和按压找到的物体,讨论物体的软硬程度。

3.鼓励幼儿用绘画或手工制作模仿这些软硬物质。

步骤六:结束(5分钟)1.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提醒幼儿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感知物质的软硬程度。

3.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幼儿们对物质的软硬程度有了更直观的感知,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多次触摸实验,让他们更好地感受物质的属性。

同时,在小组活动中,幼儿能够互相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班科学实验教案《软软的和硬硬的》

小班科学实验教案《软软的和硬硬的》

小班科学实验教案《软软的和硬硬的》实验名称:软软的和硬硬的适用年级:小班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软硬特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以及操作实验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棉花球、石头、海绵、纸张、沙子、橡皮泥等多种不同质地的物体。

2. 实验器材:一个大盘子或托盘。

3. 实验环境:一个安静、宽敞的实验室或教室。

实验步骤:1. 教师将准备好的不同质地的物体摆放在大盘子或托盘上。

2. 让学生观察大盘子或托盘上的物体,询问学生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3. 引导学生分辨物体的软硬特性,让他们用手触摸每个物体,感受它们的质地。

4. 请学生用手轻轻挤压和揉捏每个物体,并观察它们的变化。

5. 引导学生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帮助他们总结出物体软硬特性的特点。

教学提示:1. 在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物体的软硬特性时,要引导他们使用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帮助他们发现物体的共同点和差异。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触摸和操作物体,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实验总结:1. 教师可与学生共同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物体软硬特性的特点。

2. 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软硬特性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有什么关系,为他们提供一些简单的例子。

拓展实验:1. 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物体软硬特性的特点,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或挑战,让他们继续发现和探索。

2. 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物体的软硬特性与它们的用途有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观察、比较物体的软硬特性的能力。

2. 学生实际操作实验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 学生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小班科学发现室游戏软软的和硬硬的教案

小班科学发现室游戏软软的和硬硬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感知不同物体的软硬程度。

2.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软硬程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观察和比较生活中常见的软硬物体,如海绵、沙子、石头、气球等。

2. 学习用软和硬来形容物体的触感。

3. 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有关软硬程度的简单图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描述,感知物体的软硬程度。

2. 教学难点:用准确的词语描述物体的软硬程度,以及制作简单图表。

四、教学准备:1. 各种软硬物体,如海绵、沙子、石头、气球等。

2. 记录表格、画笔等绘画工具。

3. 小组合作制作图表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各种软硬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软硬程度。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探究,触摸和比较不同物体的软硬程度,并用语言描述。

3. 总结:教师组织学生分享探究成果,引导学生用“软”和“硬”这两个词语描述物体的触感。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合作,制作有关软硬程度的简单图表。

5. 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

6. 拓展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拓展游戏,如软硬接力、软硬猜猜等,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软硬程度的描述方法和制作图表的技巧。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家中或身边的软硬物体,并用语言描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9. 教学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10. 课后评价:对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其在观察、触摸、描述和合作等方面的进步。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带来不同的软硬物体,组织一次家庭亲子活动,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触摸和描述这些物体。

2. 社区探索:组织学生到社区中寻找不同的软硬物体,如家具、建筑材料等,并记录下来。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描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小班科学实验教案《软软的和硬硬的》

小班科学实验教案《软软的和硬硬的》

小班科学实验教案《软软的和硬硬的》
科学实验名称:《软软的和硬硬的》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硬度和软度,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比较能力。

适用年级:小班幼儿园(3-4岁)
实验材料:
1. 各种物体,例如:棉花、小石子、小木块、橡皮、橡胶泥等。

2. 实验器材,例如:碗、小勺、塑料袋等。

实验步骤:
1. 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各种物体的外观特点,例如颜色、形状等。

2. 选择两个物体进行比较,让学生分别触摸这两个物体并感受其硬度或软度。

3. 使用小勺将两个物体放入碗中,让学生听到碗中物体摩擦碰撞的声音,并观察碗中物体的反应。

4. 让学生用手将物体挤压、捏碎,观察物体的变化。

5.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物体的硬度和软度,并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感受和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扩展:
1. 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力度进行挤压或捏碎物体,观察物体的反应。

2. 让学生尝试将物体放入塑料袋中,用手或脚踩踏,观察物体的变形和传导力。

3. 让学生选择一个物体,用画笔将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画在纸上,培养其观察和绘画能力。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教师需保证幼儿的安全,避免尖锐物品损伤幼儿。

2. 尽量选择较为安全的物体,避免幼儿误食危险物品。

3.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实验器材,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4. 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幼儿将使用过的物品归位,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软软的和硬硬的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软软的和硬硬的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软软的和硬硬的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软软的和硬硬的物体的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分类和比较能力。

4.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探索科学知识。

教学准备:1. 软硬的不同物品:棉花、石头、泡沫纸、木块、橡皮球等。

2. 盲目摸物活动物品:眼罩、袋子。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物品,让他们说出一些软的和硬的物体的名称。

2. 引导幼儿触摸软的和硬的物体,并描述它们的触感。

3. 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是软的?什么是硬的?他们有什么不同?活动一:触摸游戏1. 给每个幼儿分发一个眼罩或让他们用布遮住眼睛,使他们无法看见。

2. 指导幼儿用手触摸不同的物品(棉花、石头、泡沫纸等),并让他们说出物体是软的还是硬的。

3. 分类讨论:把物品分成软的和硬的两组,让幼儿说出每组的物品名称。

活动二:比较物体1. 给每个幼儿分发一个袋子,里面放有软的和硬的物品。

2. 引导幼儿自由组合两个物体,触摸它们并比较它们的软硬程度。

3. 让幼儿将物体按照软和硬的程度排列整齐。

4. 分组活动:将幼儿分成两组,每组选择出一个代表性的硬物体和软物体展示给其他同学并用手触摸给其他同学感受。

活动三:软硬的实际应用1.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一些软的和硬的物体的实际应用,如:棉花被子、橡皮球、纸张等。

2. 让幼儿讨论这些物体的软硬对其使用的影响。

并思考为什么要选择相应的软硬度。

总结和延伸:1. 引导幼儿回顾学习内容,总结软的和硬的特点和区别。

2. 提出问题:你有没有想到其他软的和硬的物体?3. 延伸活动: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观察和寻找软的和硬的物体,并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科学教案的设计,幼儿能够通过触摸和比较不同物体的软硬度来感知和认识软的和硬的特点。

通过触摸游戏和分组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分类和比较能力。

通过实际应用的介绍,帮助幼儿理解软硬对物体使用的影响。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和引导也非常重要,引导幼儿思考问题、讨论和分享,并且适时引出延伸活动,让幼儿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发现和应用相关的科学知识。

小班科学实验教案《软软的和硬硬的》

小班科学实验教案《软软的和硬硬的》

小班科学实验教案《软软的和硬硬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体的硬度和软度的概念;2.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让学生能够区分物体的硬度和软度;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4.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课堂需要准备的材料:硬纸板、海绵、塑料球、橡皮球、橡胶泥等;2.实验工具:刷子、尺子、手套等;3.准备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新知识(5分钟)1.教师将硬纸板、海绵、塑料球、橡皮球、橡胶泥等放在桌子上,并问学生:“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呢?”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外观特点,并提出问题:“这些物体有些是软的,有些是硬的,你们知道什么是软的,什么是硬的吗?”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总结软的和硬的特点,并解释软的和硬的概念。

步骤二:实验探究(15分钟)1.教师将硬纸板、海绵、塑料球、橡皮球、橡胶泥等物体分别发给小组,在实验记录表格上填写物体的名称并进行标记。

2.学生在小组内观察这些物体的外观特点,用手触摸和按压这些物体,并讨论物体的软硬程度。

3.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将这些物体按照软度和硬度进行排序,找出最软的和最硬的物体,并在实验记录表格上记录下来。

步骤三:实验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最软的物体是什么?最硬的物体是什么?其他物体相对而言软还是硬?2.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软硬程度,可以得出结论:“硬的物体不容易变形,软的物体容易变形。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硬纸板、橡胶球、塑料球和橡胶泥有什么共同点?海绵和橡皮泥有什么共同点?4.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硬纸板、橡胶球、塑料球和橡胶泥都是固体物体,而海绵和橡皮泥是软体物体。

步骤四:巩固练习(10分钟)1.教师让学生再次观察周围的物体,并找出硬的物体和软的物体,用手触摸和按压这些物体,感受它们的软硬程度。

2.学生可以找到周围的其他物体,如书、玩具、枕头、衣服等,并用手触摸和按压这些物体,感受它们的软硬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教案:物体的软硬
活动目标:
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
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
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动难点:能按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两个神秘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
(2)软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头、毛衣、毛巾、
衣服、泡沫板、气球、面巾纸、洗碗布若干;
(3)硬的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
积木、石头、玻璃瓶等。

2、经验准备:能说出软硬物体的名称。

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
1、教师出示神秘袋(一个装软软的物品,一个装硬硬的物品),
先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说一说感觉怎么样?猜一猜里面是什么?(教师把东西从神秘袋里拿出来)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幼儿说的感觉,让所有幼儿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种材料并试着进行分类。

1、把软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

3、幼儿分组实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两组,教师做适当指导。

4、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

5、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

小结:通过手,牙齿,皮肤,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体软硬。

(三)巩固:游戏“送玩具宝宝回家”,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游戏规则:天黑了,软宝宝玩具,硬宝宝玩具都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软宝宝和硬宝宝送回家吧。

(教师将幼儿刚刚分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儿和教师一起分类,幼儿说感知方法,教师演示)。

活动延伸: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