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计划
超声科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超声科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一、根据超声探头感染危险度,采取合适的清洁消毒/灭菌方法1、仅接触完整皮肤,在完整皮肤上进行诊断扫描,如普通腹部超声诊断。
采用清洁探头+低水平消毒。
2、接触黏膜或者不完整皮肤,如经阴道或直肠的超声检查,或对感染创伤处进行的超声检查。
高水平消毒探头+无菌保护套/膜+无菌耦合剂。
3、接触无菌组织、器官或者无菌医疗操作区域,如超声引导下的中央静脉置管、组织活检、手术等。
灭菌或高水平消毒探头+无菌保护套/膜+无菌耦合剂。
二、超声探头处置基本要求1.一人一用一清洁消毒/灭菌。
每班次工作结束后,应对探头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并对手柄、电缆线等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2.探头消毒或灭菌前应先进行清洁,探头清洁时可选择含季按盐类的消毒湿巾或不脱毛软布蘸清水擦拭,也可在流动水下冲洗(探头面朝下),清洁后应及时使用吸水纸或清洁布巾擦干探头。
3.任何探头的清洁、消毒或灭菌方法均应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选择的消毒剂或消毒/灭菌方法必须与探头材质相兼容,并同时达到有效的消毒或灭菌水平,使用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探头后,应使用清水或无菌水去防消毒剂残留。
4.至少每周将探头及附件拆至最小化,彻底清洗和消毒。
5.使用中的探头保护套/膜如脱落、破损,应立即对探头重新清洁、消毒/灭菌,并重新加套/膜使用。
6、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或其他采取接触预防措施的患者进行超声诊断时,应使用探头保护套/膜,并做好清洁消毒。
7.探头保护套/膜不能代替探头清洁和消毒。
8.中度、高度危险性探头处置后应清洁或无菌保存,避免二次污染。
三、耦合剂的管理1.所有侵入性操作或探头接触无菌组织、破损皮肤、手术切口时均应使用无菌耦合剂,且耦合剂应为独立包装。
2.对婴儿进行超声诊断、治疗时,应使用无菌耦合剂3.挤压耦合剂时,瓶口不能接触探头。
4.不宜对耦合剂进行分装。
5.耦合剂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6.合剂应保存于清洁、干燥、通风处,温度<40℃。
四、环境与医疗废物管理1.超声仪、检查床等物体表面应定时进行清洁。
超声科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超声科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科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超声科全体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访客等相关人员。
第三条超声科医院感染防控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与职责第四条超声科设立医院感染防控小组,负责本科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第五条医院感染防控小组职责:1. 负责本科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规划、实施和监督;2. 制定本科医院感染防控相关规章制度;3. 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4. 定期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5. 协助上级部门开展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第六条医务人员职责:1.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防控规章制度;2. 掌握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3. 在诊疗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4.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报告并配合调查处理;5. 接受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和考核。
第三章防控措施第七条入院筛查1.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应进行医院感染风险评估;2. 对高风险患者进行重点监测和防控。
第八条手卫生1. 医务人员应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等必须洗手;2. 可采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第九条仪器设备管理1. 定期对超声设备进行清洁、消毒和保养;2. 对重复使用的超声探头等物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第十条诊疗环境1. 保持诊疗环境清洁、通风,定期进行消毒;2. 减少人员流动,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第十一条废弃物管理1. 医疗废弃物按照国家规定分类收集、暂存和处置;2. 做好医疗废物的登记和记录。
第四章监督与考核第十二条定期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第十三条对违反医院感染防控规定的医务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或处罚;第十四条将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体系。
超声科医院感染防范制度

超声科医院感染防范制度
1. 背景
为了保障超声科医院的安全与卫生,预防感染的发生,制定本感染防范制度以指导超声科医务人员的工作。
2. 目标
本制度的目标是确保超声科医院的环境清洁卫生,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3. 超声科医务人员的责任
- 超声科医务人员应遵守医院卫生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手卫生和环境卫生措施。
- 超声科医务人员应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
-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感染防控培训,了解和掌握感染防治知识和技能。
- 超声科医务人员应及时清洁和消毒超声设备,并保持设备的
正常运作。
- 医务人员应定期检查和更换超声设备的过滤器和消毒液。
4. 患者管理
- 患者进入超声科前,应接受必要的感染筛查,如体温测量和
问诊等。
- 患者与医务人员接触时,应保持适当的距离,并遵循医务人
员的指示。
- 患者在超声室内应保持个人卫生,如勿带食物进入、遵守卫
生间使用规则等。
5. 感染事件处理
- 如发现感染事件或疑似感染事件,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停止传播并报告给相关部门。
- 相关部门应组织调查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阻止感染的蔓延。
6. 制度落实和监督
- 超声科医院管理部门应负责本制度的落实和推行。
- 监督部门应定期检查超声科医院的医疗卫生情况,确保制度的执行情况。
本感染防范制度将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超声科医院的实际情况和最新的感染防控要求。
以上为《超声科医院感染防范制度》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感染质量管理工作计划

感染质量管理工作计划
一、前言
医疗质量安全是医疗机构的生命线,感染控制是医疗质量安全的重中之重。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特制定本感染质量管理工作计划。
二、总体目标
1. 持续加强院感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2. 完善感染控制制度,规范感染控制流程。
3. 加强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全体职工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三、重点工作内容
1. 制定年度感染控制目标,分解到各科室,并定期检查评估。
2. 完善手术部位感染、医院感染疫情报告制度和预防控制措施。
3. 加强重点部门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等高风险区域。
4. 开展针对性的感染控制专项培训,如手卫生、无菌操作技术等。
5. 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预防管理。
四、质量考核
1. 将感染控制相关指标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
2. 建立感染控制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3. 定期组织专家对感染控制工作开展评估。
五、实施保障
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感染管理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和部署。
2.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感染控制所需设施、设备和人力的充足。
3. 建立质量持续改进机制,总结经验,持续完善感染控制措施。
通过本计划的有效实施,将进一步夯实感染控制基础工作,为患者创造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方案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方案标题: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方案引言概述: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医疗服务期间感染的疾病,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为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医院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感染质量控制方案。
一、建立规范的感染控制管理制度1.1 制定感染控制管理制度:明确感染控制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明确各项工作职责和流程。
1.2 制定感染控制相关政策:包括感染控制的标准操作程序、感染控制培训计划、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等。
1.3 定期评估和更新制度:定期对感染控制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及时更新并不断完善。
二、加强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2.1 确保医疗设施的清洁与消毒:定期对医院环境、器械设备等进行清洁消毒,保证医疗环境的卫生。
2.2 建立医疗废物处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包装、运输和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2.3 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对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消毒灭菌,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三、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3.1 定期进行感染控制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对感染控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2 强化手卫生意识: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培训,提高其手卫生意识,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3.3 加强感染控制技能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在医疗过程中的感染控制技能。
四、加强感染监测与报告4.1 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4.2 加强感染事件报告:医院内部建立感染事件报告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发现感染事件及时报告,确保感染事件的及时处理。
4.3 定期进行感染数据分析:对医院感染数据进行定期分析,找出感染发生的规律和趋势,为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五、加强患者管理与预防5.1 加强患者隔离管理: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管理,避免感染传播给其他患者。
5.2 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对患者进行感染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
超声科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责任书

超声科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责任书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超声科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责任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五条的要求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结合我院的有关规定,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我院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责任书,要求科室所有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内容并遵照执行。
第一条超声科医院感染必须达到以下目标一、基本指标1.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2.一次性使用医疗物品必须一次使用;二、环境卫生学标准空气≤500cfu/m3;物体表面≤10cfu/cm2;医护人员手≤10cfu/cm2。
三、医疗用品卫生标准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2、接触粘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或100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3、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0cfu/g或100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四、消毒液标准使用中消毒剂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无菌器械保存液必须无菌。
第二条超声科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要求:一、科室成立感染控制小组1、负责超声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督促科室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熟练处理本科医院感染性疾病。
4、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控制科。
5、积极参与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对就诊患者进行医院感染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技术指导。
7.熟练掌握自我防护知识,预防锐器刺伤。
二、制定超声科医院感染教育制度并落实执行1、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定期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2、必须对管医务、工勤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常规培训。
医院感染在超声科中的防控措施

医院感染在超声科中的防控措施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感染导致的二次伤害。
在医院中,超声科是非常重要的临床科室,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超声科需要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
本文将从环境清洁、手卫生、消毒与无菌技术等方面介绍医院感染在超声科中的防控措施。
一、环境清洁超声科环境清洁是防控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科室内空气质量是影响医务人员和患者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科室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空气循环,避免因空气污染而导致疾病传播。
此外,超声科内的设备及工作台面也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科室工作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设备和工作台面的无菌状态,减少感染的传播风险。
二、手卫生手是医务人员最容易接触到病菌的部位,因此超声科的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
在工作前、工作中和工作后,医务人员都应该进行手卫生操作。
手卫生操作包括正确洗手、戴手套和使用洗手液等。
在洗手过程中应用肥皂充分搓洗,并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在戴手套时要确保手套无破损,戴好之后避免触摸非洁净区域。
在使用洗手液时,要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确保洗手液充分起泡和冲洗干净。
三、消毒与无菌技术在超声科的工作中,消毒与无菌技术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超声探头、传导介质等设备必须进行适当的消毒,以确保无菌状态。
探头消毒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清洗和消毒。
除了设备的消毒外,超声科的一次性物品也需要注意选择。
例如,一次性无菌手套、无菌布等物品都需要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并在使用前进行确认。
此外,在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戴好口罩和帽子,佩戴好手套,确保操作区域的无菌状态,降低感染的风险。
四、废物处理在超声科工作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必须符合规定进行妥善处理。
医务人员需要将废弃物分类,并投放到相应的收集容器中。
对生物医疗废物,要进行特殊的处理,遵守相关规定,以免引起交叉感染和污染环境。
医院超声科(超声检查)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超声科(超声检查)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目的:规范诊疗操作,杜绝超声检查过程中的医源性感染。
2、参考文件:《医院消毒隔离技术规范(WS/T367-2012)》《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卫生部第36 号文件2003)》《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019 年第 2 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3、内容:3.1定义3.1.1 低度危险性探头:仅接触完整皮肤,在完整皮肤上进行诊断扫描,如普通腹部超声诊断,需清洁探头+低水平消毒。
3.1.2 中度危险性探头:接触黏膜或者不完整皮肤,如阴道或直肠的 B 超检查,或对感染、创伤处进行的超声检查,需高水平消毒探头+无菌保护套/膜。
3.1.3 高度危险性探头:接触无菌组织、器官或者无菌医疗操作区域,如超声引导下的中央静脉置管、组织活检、手术等,需灭菌或高水平消毒探头+无菌保护套/膜。
3.2工作人员要求3.2.1 操作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物品后应使用流动水+皂液洗手。
3.2.2 进行侵入性超声检查、治疗时,操作人员应戴医用外科口罩、无菌手套,必要时穿戴无菌手术衣、戴护目镜或面罩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3.2.3 传染性疾病患者(如性病)等严格执行接触隔离措施进行相关检查。
3.3操作事项3.3.1 腹部及浅表探头:一般接触皮肤的探头必要时(皮肤破损或有异常的皮肤、特殊部位检查)使用一次性保护手套或专用探头套以防止交叉感染。
经阴道探头检查医生使用一次性安全套隔离探头,保护患者。
3.3.2 经阴道超声检查使用安全套流程为:检查医生手带一次性薄膜手套后取出安全套,将安全套套于腔内探头表面,检查安全套完整性,并将探头及安全套末端紧握在手中,后缓慢置入患者阴道内,进行超声检查。
检查结束后,探头退出患者阴道,确认安全套完整性后,以手套包裹卸下安全套。
若检查过程中安全套在患者阴道内意外发生破裂,立即取出腔内探头,用消毒湿巾擦拭消毒,更换安全套后重新开始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科2019年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文件相关规定,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使超声科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结合超声科实际,特制定超声科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计划,要求科室所有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内容并遵照执行。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感染控制小组
为保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使超声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成立超声科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工作小组,工作小组主要工作如下:
(一)负责超声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督促科室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熟练处理本科医院感染性疾病。
(四)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控制科。
(五)积极参与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六)对就诊患者进行医院感染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技术指导。
(七)熟练掌握自我防护知识,预防锐器刺伤。
二、制定超声科医院感染教育制度并落实执行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做好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的基础和重要保证。
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
为教育引导超声科全体工作人员践行“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的理念,将感控理念和要求融入到诊疗活动全过程、全环节、全要素之中,超声科在医院原有制度的基础上,根据超声科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超声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如下:
(一)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定期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二)必须对管医务、工勤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常规培训。
(三)必须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学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医务人员应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医务人员每年不少于6--15学时。
三、制定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制度并遵照执行
(一)对使用的消毒液,有效浓度及细菌污染量,每季度监测一次。
(三)对超声介入室及治疗室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手污染细菌,每季监测一次。
四、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消毒隔离
(一)人员管理
1、感染控制小组负责,医务人员相互监督,严格执行各规章制度;
2、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进修医生、研究生、实习学生进行岗前考核,对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教育;
3、对保洁人员进行教育,以帮助其掌握控制医院感染基础卫生学和相关消毒隔离知识;
4、工作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操作时戴口罩,使用一次性手套。
(二)消毒隔离
1、空气消毒
各诊疗室每周消毒一次,超声介入室、治疗室每日消毒二次,特殊情况随时消毒。
2、各种物品表面消毒
(1).地面和墙面:无明显污染可湿式拖地1-2次/日,被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500-1000mg /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表面使充分作用于约5—10分钟后清理干净。
(2).桌子、椅子、仪器:无污染时以清洁湿抹布抹洗,2次/日。
被病原菌或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按污染地面消毒方法及时处理。
(3).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每天用清洁水擦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
被污染时,按污染地面消毒方法处理。
(4).超声探头:每检查1位患者,用消毒毛巾清洁1次,用过毛巾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处理。
3、医务人员手卫生
⑴.进行各种治疗、操作前:用肥皂或皂液在流动水下洗手,手被污染后先用肥皂或皂液在流动水下洗手后快速手消毒液搓
擦2分钟。
(2).接触传染病病人后手的消毒:接触传染病病人检查、治疗护理前,要戴手套,每触一个病人要更换一副手套。
操作结束后按规定程序脱下手套,流动水洗手。
双手直接接触传染病人和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后,用快速手消毒液搓擦双手2分钟,然后用流动水冲洗。
(3).接触污染物品、微生物实验室操作前戴手套,操作结束后脱下手套流动水洗手。
手直接接触污物后将手用手消毒搓擦2分钟,然后用皂液流动水冲洗干净。
4、诊疗用品的消毒
⑴.无菌物品均要写灭菌有效期,有灭菌指示带,无菌棉签、纱布等及其容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2).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如被污染随时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侵泡30分钟湖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听诊器先清洗,后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
(3).治疗室区分有菌区和无菌区,无菌物品按特殊要求与一般物品分开放置。
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
2019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