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
诗经《式微》原文、翻译和注释

诗经《式微》原文、翻译和注释(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诗经《式微》原文、翻译和注释【导语】:劳苦人的怨诉。
诗经《国风·邶风·式微》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邶风·式微》原文译文赏析《国风·邶风·式微》先秦:佚名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赏析】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其一,一章“微君之故”和二章“微君之躬”。
上下章只变换“故”“躬”两字,却使诗歌语义饱满、押韵和谐。
“微君之故”,朱熹《诗集传》释为:“我若非以君之故”;“微君之躬”,“躬”是“躳”的异体,《尔雅·释言》:“躬,身也。
”躬、身二字互训,故“躬”即自身也,也即“君”。
“微君之躬”即“我若无君”。
上章言“我若非以君之故”,下章言“我若无君”。
上下章表达相同的意思却运用不同的字眼,把作者委婉含蓄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其二,一章“胡为乎中露”和二章“胡为乎泥中”。
“露”为“路”的假借字。
《尔雅·释名》:“路,露也。
言人所践蹈而露见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泥中’犹言泥涂也。
”按:“中露”也即今俗语所谓心里沉沉的,像被什么东西堵得慌;“泥中”犹今所谓陷入泥中而不能自拔。
因此“中露”、“泥中”是虚写而非实写,上下章可互相补充理解。
同时,作者字数的变换中,始终不忘记押韵的和谐。
一章“故”、“露”为阴声“鱼”韵和入声“铎”韵同用;二章“躬”、“中”押阴声“侵”部韵。
此两句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又能押韵和谐字数整齐,有一箭双雕之功效。
八下语文古诗式微子衿

八下语文古诗式微子衿
《式微》与《子衿》是两首来自中国古代《诗经》的诗歌,以下是这两首古诗的内容:
1.《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天黑了,天黑了,怎么还不回家?若非为了君主,怎会劳作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怎么还不回家?若非为了君主,怎会劳作在泥泞中!
2.《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那青青的你的衣领啊,长久地萦绕在我心间。
即使我不能去找你,你怎么就不给我传个音信呢?
那青青的你的佩玉啊,深深地牵动着我的思绪。
即使我不能去找你,你怎么就不来看望我呢?
我来来回回地徘徊啊,就在那高高的城楼上。
一天没有见到你啊,就像隔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劳役无休止的无奈和哀怨(《式微》),以及女子对恋人深深思念、期待相会的心情(《子衿》)。
诗经式微原文及翻译.doc

诗经式微原文及翻译《国风;邶风;式微》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篇。
选用反诘、切口、互文等多种修辞方法,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韵律调和美丽,用词反常精巧。
下面由为我们收拾的诗经式微原文及翻译,期望大家喜爱!诗经式微原文及翻译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翻译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珠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诗经式微的注释⑴式:作语助词。
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⑵微:非。
微君:要不是君主。
⑶中露:露中。
倒文以协韵。
⑷躬:身体。
诗经式微的鉴赏关于此诗宗旨,《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逃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
刘向《列女传 ;贞顺篇》说是卫侯之1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
二说均顺理成章,因为无论是实指黎侯或黎庄妇人,都缺少史实佐证。
余冠英以为“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诗经选》),乃最切诗旨。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工作,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珠和泥浆中奔走劳作。
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役使者的非人境况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激,给读者留下极端深化的形象。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色。
一是以设问强化言语作用。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成心设问。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榨,废寝忘食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天然要倾诉心中的怨言不平,但假如是正言直述,则易于尽头,选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一起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
《式微》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

式微[先秦] 诗经式sh ì微w ēi ,式sh ì微w ēi !胡h ú不b ù归ɡu ī?微w ēi 君j ūn 之zh ī故ɡù,胡h ú为w éi 乎h ū中zh ōn ɡ露l ù!式sh ì微w ēi ,式sh ì微w ēi !胡h ú不b ù归ɡu ī?微w ēi 君j ūn 之zh ī躬ɡōn ɡ,胡h ú为w éi 乎h ū泥n í中zh ōn ɡ!作品赏析: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 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 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其一, 一章“微君之故”和二章“微君之躬”。
上下章只变换“故”“躬”两字, 却使诗歌语义饱满、押韵和谐。
“微君之故”, 朱熹《诗集传》释为: “我若非以君之故”; “微君之躬”, “躬”是“躳”的异体, 《尔雅·释言》: “躬, 身也。
”躬、身二字互训, 故“躬”即自身也, 也即“君”。
“微君之躬”即“我若无君”。
上章言“我若非以君之故”, 下章言“我若无君”。
上下章表达相同的意思却运用不同的字眼,把作者委婉含蓄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其二,一章“胡为乎中露”和二章“胡为乎泥中”。
“露”为“路”的假借字。
《尔雅·释名》:“路,露也。
言人所践蹈而露见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泥中’犹言泥涂也。
”按:“中露”也即今俗语所谓心里沉沉的,像被什么东西堵得慌;“泥中”犹今所谓陷入泥中而不能自拔。
因此“中露”、“泥中”是虚写而非实写,上下章可互相补充理解。
《式微》赏析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注释
⑴式:作语助词。
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⑵微:非。
微君:要不是君主。
⑶中露:露中。
倒文以协韵。
⑷躬:身体。
《邶风·式微》出自《诗经·国风·邶风》,式作语助,微为黄昏,字面意思就是暮色昏暗天要黑了。
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
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
由于《毛诗》将此诗解说成劝归,历代学《诗》者又都以毛说为主,所以“式微”一词竟逐渐衍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象。
赏析
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式微》

• 二、重章叠句,一唱三叹、余味无穷。
• 全诗重章叠句,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 淋漓。
• 三、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
• 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 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 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 暴政的决心。
诗词主旨
式微
创作背景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 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 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 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 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首 《式微》即是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现实的 诗歌。
诗词诵读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写作特点
• 一、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 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 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 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容易平淡,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 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 思。
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如果不是为“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 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 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短 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 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式微

式微百科名片“式微”出自《诗经》,“式”是文言的语气助词,“微”是衰微的意思。
“式微”原来指国家或世族衰落,现在也泛指事物的衰落。
“式微”有书面语色彩。
例如:“这里的老式织布产业日趋式微。
”基本解释[decline] 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式微式微,胡不归?(式微:天将暮。
)——《诗·邶风·式微》编辑本段作品读解1. 衰微,衰败。
《诗·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朱熹集传:“式,发语辞。
微,犹衰也。
”明归有光《张翁八十寿序》:“予以故家大族德厚源远,能自振于式微之后。
”郭沫若《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武王以前的周室没有什么高度的文化,平王以后的周室则是式微得不堪了。
”茅盾《一个女性》:“谁曾从丰裕跌落到贫乏,从高贵跌落到式微,那他对于世态炎凉的感觉,大概要加倍的深切罢。
”2. 《诗·邶风》篇名。
《诗序》说,黎侯流亡于卫,随行的臣子劝他归国。
后以赋《式微》表示思归之意。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荣城伯赋《式微》乃归。
”唐王维《渭川田家》诗:“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唐崔璞《蒙恩除替呈军事院诸公郡中一二秀才》诗:“作牧惭为政,思乡念《式微》。
”清曹寅《胡静夫先归白门即席同用依字》诗:“十竹秋来好,连宵咏《式微》。
”一说《邶风·式微》诗是表现征夫痛苦、反对徭役的作品。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渐渐黑了,为什么不回去呢?若不是国君的缘故,怎么会身披露水之苦!天渐渐黑了,为什么不回去呢?若不是国君的驱使,怎么会在泥泞中辛劳!式:作语助。
微:昧,黄昏。
诗经里面的话,字面的意思是,天就要黑;但可引申为:原指王室的衰微,现多指衰落,渐变的无足轻重也朱熹注释“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赋也。
式,发语辞。
微,犹衰也。
再言之者,言衰之甚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邶风》
绵阳民族初级中学 杨淑
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约500 年间的诗歌305篇。在先秦古籍中, 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相 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 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 经”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释义:
①式微:式,语气助词。微,昏暗。式微,即天 黑了。
②微:(如果)不是。
③胡:何,为什么
④中露:即露中,在露水。 ⑤微君之躬:(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 ⑤ 们。躬,身体
把握诗意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主旨
“饥者歌其食,劳者 歌其事”
劳役者的悲歌
本诗通过日落天黑,还在露水泥浆中辛 苦劳作不得归的咏叹,表现了劳动人民 生活的艰辛,抒发了对统治阶级的不满。
艺术特色
1.赋比兴的运用:诗从天色已晚,却不得 归作为切入点,抓住这一瞬间的感触,一 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2.重章叠句:文字简约,以设问强化语言 效果,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抒发 质朴率真的情感。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 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漓。
“风”: 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雅”: 是西周王畿地区的雅乐,又分为“大雅”
和“小雅”。 “颂”: 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
歌辞。
2.三大表现手法:
“赋”: “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 “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式微
《诗பைடு நூலகம்· 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拓展
阅读《秦风·无衣》,理解把握本诗的表现手法以及 思想情感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