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测定对评估心血管病的预后价值 (1)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关系分析

d s a e Reu t : Th r r O c s si e s n t o t C ie s . sl s e e we e 5 a e n p r o s wi u AD, 5 a e n p t n s wih C h 3 c s s i a i t t AD fsn l- r n h l — e o i g e b a c e so . 5 a e t li r n h lso .Co a e t h e s n t o tCAD ,t e I T in fc n l c e s d i in 5 c s s wi mu t b a c e in h — mp r d wi t ep r o s wih u h h M sg i a t i r a e i yn n
文章 编 号 :1 0 — 0 4 ( O 】0 — 3 — 3 0 80 7 2 1 0 2 1 80
D i 1 . 9 9 jis . 0 8 0 7 .2 1 . 2 1 Corlt nb t e a oi t - me i hc n s n o o ayatr i ae/ U u - n ,HUANG W e -u reai ewenc rt i i o d n ma dat ik esa dcrn r reyds s LI J n mig e nj n,XI E
Abta t src :Obet e jci :Toa ayetec reainb t e aoi ni — dat ik e s( MT)a dc r n r re yds v n lz h or lt ewe nc rt it o d mame i hc n s I n oo a ya tr i—
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价值探讨

S h i l o n g Bo ’ a i Ho s p i t a l , Do n g g u a n 5 2 3 3 2 5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0b j e c t i v e T o d i s c u s s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v a l u e o f t e s t i n g c a r o t i d i n t i ma - m e d i a t h i c k n e s s b y u l t r a s o u n d t o e a r d i o - c e r e b r o —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C C V D ) . Me t h o d s 2 1 6 7 c a s e s t e s t e d c a r o t i d i n t i m a - m e d i a t h i c k n e s s b y u l t r a s o u n d
I M T正常组 中心血管病发病率为 4 . 9 5 %, 异常组为 3 5 . 9 5 %,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正常组 中脑血管病发病率为 3 . 5 3 %, 异常组为 2 6 . 8 8 %,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 I M T异常组中高血 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 I A) 的发病率分别明显高于其他心脑血管疾病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2 = 6 5 6 9,
年 6月我院超声检测颈动脉 内中膜厚度共 2 1 6 7 例, 根据超声检测结果 , 分 为正常组和异常组 , 统计两组患 者心脑血管疾病 患病情况。 结果 2 1 6 7 例受检者经超声检测 , I M T异 常 8 9 3 例( 4 1 . 2 1 %) , 其 中, 内中膜增
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的定量预测价值

西部 医 学 2 0 1 3年 3月 第 2 5卷 第 3期 Me d J We s t C h i n a , Ma r c h 2 0 1 3 , Vo 1 . 2 5 , No . 3
颈 动 脉 超 声 对 冠 心 病 的 定 量 预 测 价 值
薛仙 军 , 王 晨 霞
g e s t s t e n o s i s p e r c e n t a g e we r e a n a l y z e d a n d c o n t r a s t e d .Re s u l t s Th e c a r o t i d a r t e r y b i f u r c a t i o n I M T≥ 1 . O mm c o u l d p r e —
下面积为 0 . 7 0 4 ( P dO . 0 1 ) 。 结 论 根 据 B I F — I MT 的 不 同界 值 点 , 可 对冠脉狭 窄程度及 判断是 否需进行 冠脉 造影提供 重要 参 考 价 值 。 【 关 键 词 】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颈 动脉 ;冠 心 病 ; 超 声 检 查 ;冠脉 造 影 【 中图 分 类号 】 R 4 4 5 . 1 【 文献 标 识 码】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3 5 1 1 . 2 0 1 3 . 0 3 . 0 1 6
怎样看颈动脉彩超报告

怎样看颈动脉彩超报告颈动脉彩超报告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报告,用于评估颈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或堵塞等问题。
对于非医学专业人士来说,阅读和理解颈动脉彩超报告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本文将帮助您了解如何正确阅读和理解颈动脉彩超报告。
第一步:报告信息概述首先,您需要查看报告的基本信息部分。
这通常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和检查日期等。
这些信息对于正确理解报告非常重要。
第二步:彩超图像解读颈动脉彩超报告通常会附带彩超图像。
您需要仔细观察图像并理解其中的标记和数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彩超图像标记和解释:1.IMT(Intima-Media Thickness):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是一项重要的测量指标,用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正常情况下,颈动脉的IMT应该在正常范围内。
2.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彩超图像通常会显示颈动脉内的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
正常的血流速度和方向对于健康的颈动脉非常重要。
3.斑块:斑块是指颈动脉内的异常物质沉积,通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
斑块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对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风险非常重要。
第三步:报告解读和结论在彩超图像解读之后,报告通常会提供一个解读和结论部分。
这部分将详细说明图像和测量结果的意义,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或风险进行评估。
1.颈动脉狭窄程度:报告可能会指出颈动脉的狭窄程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较低的百分比表示轻度狭窄,而较高的百分比表示严重狭窄。
2.颈动脉堵塞:如果报告中提到颈动脉存在堵塞,可能会指出堵塞的程度和位置。
堵塞程度越高,血流受限的风险就越大。
3.其他异常:报告还可能提到其他异常,如斑块的数量、大小和分布。
这些异常可能表明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等问题。
第四步:医生建议和治疗方案最后,报告通常会提供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这些建议可能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请务必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适当的行动。
总结起来,正确阅读和理解颈动脉彩超报告需要您对报告中的基本信息、彩超图像和解读结论等进行综合考虑。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标准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标准一、厚度测量方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通常采用超声检测方法进行测量。
超声探头放置在颈动脉部位,通过高频声波信号反射回来的信息,计算出内中膜的厚度。
测量时需要注意探头的位置和角度,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二、异常厚度标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正常值通常为<1.0mm。
如果测量结果大于1.0mm,则视为异常厚度。
此时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等问题,以确定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三、测量位置选择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测量位置通常选择在颈总动脉远端、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近端。
这些位置能够反映整个颈动脉的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血管病变。
四、测量仪器要求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仪器应具备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特性,能够准确地反映血管壁的情况。
此外,仪器还应具备易于操作、便于携带等优点,以便在临床和健康体检中广泛应用。
五、测量误差分析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时,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探头位置、角度、血压、血脂等。
其中,探头位置和角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为了减小误差,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此外,血压和血脂等因素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控制和调整。
六、临床意义解读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预测指标之一。
异常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预示着动脉硬化的可能性,而动脉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
因此,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测量,有助于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七、健康人群与疾病人群厚度差异健康人群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通常在正常范围内,而疾病人群的厚度可能异常。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患者通常会出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情况。
因此,对于这些患者,定期进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测量有助于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检测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预测价值

Pr e di c t i v e v al u e of c ar ot i d ar t e r y i nt i ma— me di a t hi c kn e s s i n e l de r l y pat i e nt s wi t h c o r o na r y ar t e r y d i s e a s e
生率均显 著 高于阴性 对照组 , 差 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P < 0 . 0 5 ) ; 但 不 同冠 状 动脉病 变支数 各组 之 间颈动 脉 I M T、 斑块
发 生率 比较 , 差 异无统计 学意 义 ( P > 0 . 0 5 ) 。结论 彩色多 普勒超 声测量 颈动脉 I MT对 冠心病 有着重要 的预 测作 用。 可望为 老年冠 心病 高危人群 筛选 提供新 的临床 手段 。 关键词 : 冠 状动 脉疾病 ; 颈 动脉 内一 中膜 厚度 ; 颈 动脉彩 色多普 勒 ; 冠状 动脉造 影术 ; 老年 中图分类 号 : R 5 4 1 . 4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7 — 9 6 8 8 ( 2 0 1 4 ) 0 6 — 0 7 5 9 — 0 3
周瑞 莉 , 陈 剑, 郭 玉萍 , 王满立 , 许 少 兰
[ 广 东省 人 民 医 院( 广 东省 医学科 学 院 ) 超 声科 , 广州5 1 0 0 8 0 ]
摘 要 :目的 采用 彩色 多普 勒 超声 检测 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冠状 动 脉粥 样硬化 性 心脏 病 ( 冠心 病 )患 者颈 动 脉 内一 中膜 厚度
状 动 脉狭窄 < 7 O %组 ;冠状 动 脉狭 窄 ≥7 0 %组 。按 累及 冠状 动脉 病 变支 数分 组 :阴性 对 照组 ( 冠状 动 脉狭 窄< 5 0 %) ; 单 支病 变组 ( 仅 1 支冠状 动脉 狭窄 ≥5 0 %) ; 2支病变 组 ( 2支 冠状动 脉狭 窄 ≥5 0 %) ; 多 支病变 组 ( 3支 及 以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在老年人群心血管事件中的评估价值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在老年人群心血管事件中的评估价值目的探讨老年人群中性别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以及颈动脉IMT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老年患者105例,男50例,女55例,测血压、血脂,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并进行男女各变量比较及颈动脉IMT与心肌梗死相关性分析。
结果女性≥80岁IMT明显高于﹤80岁患者(P﹤0.05);男性≥80岁与﹤80岁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肌梗死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入选的变量有性别、年龄、TC、LDL-C、HDL-C、IMT,结果提示,男性、年龄与心肌梗死呈正相关(P=0.006,P=0.038),TC、LDL-C、HDL-C、IMT均移出模型。
结论该研究人群的性别、年龄与心肌梗死相关,颈动脉IMT与心肌梗死无相关性。
标签:颈动脉;血管内膜;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大量研究证实,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被视为反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不但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而且对心脑血管事件有预测价值[1]。
研究发现,超声检测颈动脉IMT与组织学检测一致性良好,可重复性强,颈动脉解剖位置固定,位置表浅,易寻找,故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IMT成为评估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方法之一。
性别作为一个心血管病的影响因素,多年来在众多研究中地位肯定。
现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老年人105例的临床资料,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在该院住院的老年人105例,男50例,女55人,年龄54~87岁。
入选标准:因心前区不适收入院的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一种或多种病史,并完善血生化及颈动脉IMT等指标的测定。
根据2007年ESC/ACC/AHA全球心肌梗死的定义,满足以下任何一项标准诊断为陈旧性心肌梗死[1]:①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伴或不伴症状);②影像学证据示,局部存活心肌丢失;③病理发现,已愈合或正在愈合的心肌梗死。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
宋梦莹;朱立光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
【年(卷),期】2005(026)003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弥漫性的系统性疾病,主要累及体循环的大中型动脉如主动脉、冠状动脉和颈动脉。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为控制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早发现和干预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
【总页数】4页(P348-351)
【作者】宋梦莹;朱立光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尿酸与斑块不稳定性关系研究 [J], 郭华涛;徐丽华;常哲兴
2.高频超声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J], 祝永扬;李洪满;罗美妹
3.踝臂指数联合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老年糖尿病中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J], 陈积雄;黄晓燕;王萍;何阳利;曾敏
4.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研究 [J], 张广杰
5.冠心病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的检验及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J], 魏锦坤;林锡民;冯舒敏;黄南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研究显示,合并CIMT增厚或斑块的早发冠心 病患者经介入治疗后,近期发生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 心肌梗死及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远高于CIMT正常 的早发冠心病者;CIMT每增加O.1 mm,急性心肌梗 死的危险性增加11%。此外,还可以通过对比经降脂 治疗后CIMT变化情况,来评价降脂疗效,进而评估 心血管的危险性。 霍晓燕(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广东
万方数据
・584・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年7月第16卷第7期
Chin
J Hypertension,Jul 2008,V01.16 No 7
超声检测CIMT可作为反映全身As的一个窗口。大 量文献已证实了超声方法检查CIMT的可靠性和重 复性,且结果显示,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 查IMT及斑块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且颈 动脉内中膜增厚与缺血性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多种 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相关,是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冠心病 的独立因子。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 预后具有重要价值。规定CIMT≥O.9 mm为增厚,如 IMT≥1.3 mm则定义为斑块。2007 ESC/ESH高血 压指南中也强调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脉搏波速度 (PwV)、ABI测定及CIMT测定以期早期评价血管的 亚临床病变。 但目前的超声测量由于测量仪器本身的性能、测 量部位的定位和操作者的精度还存在一定的误差,如 salonen等研究发现不同操作者测量颈总动脉IMT 的偏差为10.5%,而同一操作者为8.7%,测量误差占 总变异的1%,故需要进一步改进和规范。 戴伦(滁州市全椒人民医院,安徽滁州239500) 测定CIMT是评价全身AS的指标。CIMT增加 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关。据统计,有颈动脉斑块存在 者,其IMT每年增长显著,可达o.01 mm;而无斑块 存在者,每年仅增长O.006 mm;C1MT>1 mm者, 86%有斑块存在。CIMT也是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强 大独立指标。一些研究发现,CIMT每增加1个标准 差,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生率增加1.36倍,CIMT每 增加o.15 mm,脑梗死增加1.82倍。临床资料表明 有些药物可以有效地逆转CIMT的增长,如长效 CAA,ACEI/ARB和他汀类,从而延缓、改善甚至逆转 动脉硬化的进程。测定CIMT可以作为抗高血压治 疗中药物选择的指标。 陈锋(谷城县中医院内科,湖北谷城441700) 已有许多研究证实颈动脉超声可用以评价AS性 疾病的发病情况,ClMT测定是观察和评价AS病变 的窗口,其检测方法简便易行,无创伤,重复性好。因 此在2007年ESH/ESC高血压指南中将超声显示有 颈动脉壁增厚(IMT>O.9 mm)或斑块者,是亚临床血 管病变的一个公认指标。 顾东,唐莉英(安徽省九成医院心内科,安徽安庆246220) 超声波难以辨认内膜与中膜之间界面,只能测得 内膜和中膜总厚度。在测量前应在较大范围内检测斑 块形成情况,选择无斑块处测量CIMT。发现和测量 斑块不能代替CIMT的测量,前者反映AS的程度,而 颈动脉CIMT主要反映AS的情况。特别是中膜的增
一项比较普伐他汀10 mg/d与饮食控制治疗高胆固 醇血症者2年的研究,发现普伐他汀组CIMT下降 13.9%,对照组上升23.2%。 赵玉玲(吉林医药学院附属465医院心内科,吉林吉
黄贤锡(汕头大学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广东汕
头515041)
林132013)
AS是一个全身性的病变,主要侵犯大中型动脉, 冠状动脉和颈内动脉常同时受累,具有同一发病机制, 颈AS斑块的严重程度,可在一定程度反映冠状动脉 的病变程度,测量CIMT可反映冠状动脉的硬化程 度。颈动脉超声检测无创、简单、经济。因此对于冠状 动脉硬化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 的临床价值。 本刊编辑部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年7月第16卷第7期
Chin
J Hypertension,Jul 2008,V01.16 No
7
・583・
・焦点大家谈・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测定 对评估心血管病的预后价值
李拥军(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河北石家庄
056001)
是否超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C反应蛋白。Brown 和Taylor明确指出,CIMT进展的减缓尽管不能保证 事件发生率的下降,但如果没有CIMT进展的减缓, 即不太可能获得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降低。 薛美玉(吉林医药学院附属465医院心内科。吉林吉 林132013) 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 素,降压、降糖、戒烟等措施均可显著减缓动脉硬化。 进行动脉结构与功能的检测,不仅可以预测心脑血管 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直接指导临床治疗。譬如,与其 他种类的降压药物比较,钙离子拮抗剂可以更为显著 地减缓颈总动脉内中膜的增厚。更为重要的是,这些 检测技术为血压尚处在正常范围或糖代谢受损的人群 提供了有效的危险分层手段,使我们能够筛选出其中 的高危人群,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以预防严重致 死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AHA第5次会议指出,
万方数据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年7月第16卷第7期
chin
J Hypertension,Jul 2008,V01.16 No 7
・585・
观察管腔内血流情况,对弱回声或无回声斑块,CDFI 可显示斑块处血流出现充盈缺损,频谱可显示狭窄处 血流收缩期峰值增高,能及早检测出颈AS的发生、发 展、斑块形成并确定其性质。
测定CIm适用于45岁以上的中危人群的危险评估。
郑友祥(阜宁县中医院内科,江苏阜宁224400) CIMT测定在心血管疾病预后方面的价值应该是 肯定的。它的理论基础是各种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是 动脉管壁的向心性增厚、弹性减退和管腔缩小。随着 高分辨率B超的问世,利用B超这种简便、快捷的检 测手段,对外周血管进行准确测量已经成为现实。近 几年,国内外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很多,已经取得了大 量成果,包括随年龄变化,IMT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并 对检查的部位、要求进行了规范。因此,2007年欧洲 高血压防治指南已经将其列入预测心血管疾病的独立 危险因素。但此项检测对仪器设备和操作人员技术水 平的要求较高,有必要对检测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以进 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邓君曙(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宜兴214221) AS是一个以局部突出表现为主的全身系统性疾 病。可发生在全身任何一处的血管,最多见于大中动 脉的中内膜。颈动脉和近心段的冠状动脉一样由于所 处的解剖部位比较特殊,血流的剪切力较小,易于形成 易损斑块,造成动脉内膜损伤,管腔狭窄。颈动脉内中 膜增厚是全身性AS的早期特征,由于其位置表浅,用
血管壁内膜中膜厚度(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 化(AS)的早期征象,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CIMT)是近年来国内外大规模心脑血管疾病临床试 验中最常采用的替代终点之一,常用于评价他汀类药 物抗AS作用的效果。关于IMT和心脑血管疾病预 后的关系,以下研究结果可以参考。 1993年Salonen等研究表明,与无粥样硬化患者 比较,颈AS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增加3倍, CIMT每增加O.1 mm,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就增加 11%。1997年Bots等研究发现,卒中、心肌梗死的发 生率随IMT的增加而增加,而既往有卒中、心肌梗死 病史者,卒中、心肌梗死的几率增加更为明显。1999 年oLeary等证明,对于无症状的老年人,CIMT每增 加一个标准差,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1.36 倍。2001年Karpe等证明,颈As患者发生急性心肌 梗死的危险增加3倍。2003年Hollander等比较CI— MT、颈动脉斑块、踝一肱指数和主动脉钙化等卒中危 险因素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时发现,CIMT是脑梗死的 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应该认可IMT的预后意义。 林甲宜(安徽省九成医院心内科,安徽安庆246220) CIMT的预后价值评价不一。 内膜是AS病变形成的所在地,但超声波下由于 其菲薄不易辨认,因而加上中膜厚度测量以观察变化。 1986年Pignol等提出的从内膜表面经中膜到中膜与 外膜相移行处的距离为IMT,已公认为动脉壁的厚度。 早期AS未造成管腔狭窄之前,病变主要在内膜, 因此斑块形成与IMT密切相关,CIMT是全身AS的 早期评价指标,多个研究证明,CIMT能很强地独立预 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尤其是与缺血性卒中关系特 别密切,CIMT每增加o.15 mm,脑梗死增加1.82倍。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CIMT和冠脉造影或切 片证实的冠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一项随访8.8 年研究证明,每年IMT进展o.03 mm,冠脉事件发生 率增加两倍。 但2008 ACC公布了ENHANCE研究结果,讨论 中有学者提出CIMT是否具有过去认定的临床意义, 认为CIMT作为影像学指标,目前仍未能证实其意义
o.89
mm时分叉部发生粥样硬化斑块的几率是厚度
为0.63 mm时的6倍。
学者们也认为,IMT和AS斑块是不同的(弥漫 性和局部性)。但是他们有共同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模式,共同的流行病学和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 .黄瑞燕(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二科,广东汕头
505041)
CIMT对心血管疾病预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特别是高频探头的应用能清晰 显示动脉管壁内、中、外三方法),间接判断内膜厚度,是诊断早期AS的良好影 像学方法。对管壁IMT微小病变(>1 mm的斑块) 较为敏感,可辨别不同回声斑块,彩色血流(CDFI)可
714102)
CIMT能够独立预测心血管病事件。AHA第五 次预防会议指出,测定CIMT适用于45岁以上的中 危人群的危险评估。2004年中国动脉硬化杂志发表 的早期冠心病患者CIMT特点及其预测价值,其结果 显示早期冠心病患者CIMT≥O.8 mm明显高于对照 组,颈动脉超声阳性对预测早期冠心病的敏感性为 55.7%,特异性为88.9。 花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南京210028) 用高频探头B型超声检测CIMT及粥样斑块的 有无已被公认是判定动脉硬化程度的可靠指标。IMT 在多个各自独立的实验室,经过多中心或单中心研究, 它的可靠性已经确定。 AS时IMT测量的最佳位置是颈总动脉。好的 测量点是颈总动脉远端后壁,该处比颈动脉分叉处及 颈内动脉的可重复性都要好。IMT是检测颈总动脉 分叉处斑块形成的灵敏指标。当颈总动脉IMT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