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超声方法在儿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检测对比
内-中膜厚度和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定量评价肥胖儿童颈动脉弹性

2 . De p a r t me n t o f Ul t r a s o u n d,t h e S e c o n d A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Me d i c i n e , Xi ' a n J i a o t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 Xi ' a n ,S h a n x i 7 1 0 0 0 4 Ch i n a
硬 化 提 供 准确 的 手 段 。
关 键 词
肥胖儿 童 超声检查 颈动脉 弹性
Ev a l u a t i o n o f Ca r o t i d Ar t e r y El a s t i c i t y i n Ob e s e Ch i l d r e n b y Qu a n t i t a t i v e I n t i ma — me d i a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 0 1 3年 l o月 第 2 9卷 第 1 o期 C h i n e s e J Ul t r a s o u n d Me d Vo 1 . 2 9 No . 1 0 Oc t o b e r 2 0 1 3
— ‘ — — 9 4 5 , - — —
t w e e n t h e g r o u p s we r e a n a l y z e d . R e s u l t s T h e r e wa s 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QI MT、 C C a n d p b e t we e n t w o 中膜 厚 度 和 动脉 僵 硬 度 分析 技 术 定 量评 价 n E  ̄ J S J L 童 颈 动脉 弹 性
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和高分辨率超声评价儿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比较研究

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和高分辨率超声评价儿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比较研究金晔;陈亚青;汤庆娅;李文英;蒋珺【摘要】目的比较高分辨率超声和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QIMT)技术测量儿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可靠性.方法两名超声科医师分别应用操作者徒手测量法和QIMT技术测量32名儿童的双侧颈动脉IMT.结果 QIMT技术和操作者徒手测量法测量颈动脉IMT的均差(MD),在检查者间比较,左侧为-0.00和-0.09 mm,右侧为-0.01和-0.11 mm;组内相关系数(ICC)在检查者间比较,分别为左侧0.808和0.335;右侧0.875和0.415.Bland-Altman分析显示,QIMT技术有较好的一致性,优于操作者徒手测量法.结论在规范的测量条件下,QIMT技术的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准确测量颈动脉IM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reliability of high-resolution ultrasound and quality intima-media thickness (QIMT) in evaluation of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 in children. Methods Bilateral carotid IMT 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 in 32 children by two doctors of Department of Medical Ultrasound with QIMT and high-resolution ultrasound.Results The mean differences of carotid IMT of QIMT were - 0.00 mm for the left and - 0.01 mm for the right, and those of high-resolution ultrasound were - 0.09 mm for the left and - 0.11 mm for the right. The intra-class coefficients of highresolution ultrasound were 0. 335 for the left and 0.415 for the right, and those of QIMT were 0. 808 for the left and 0.875 for the right. Bland-Altman analysis indicated better interobsorver reproducibility for QIMT. Conclusion Understandardized measurement conditions, QIMT may yield favourable interobserver reproducibility, and can measure carotid IMT accurately.【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1(031)004【总页数】4页(P458-461)【关键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重复性;均差;组内相关系数;Bland-Airman;图【作者】金晔;陈亚青;汤庆娅;李文英;蒋珺【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超声中心,上海,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超声中心,上海,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营养中心,上海,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超声中心,上海,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超声中心,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增加是早期动脉硬化的标志。
基于两阶段分析的多尺度颈动脉斑块检测方法

明显抑制内毒素诱导的TNF-α分泌,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降低内毒素的致死率。
研究显示,TP 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表没食子儿茶酚胺(EGCG )可通过调控IL-1β抑制白细胞活化,从而发挥抗炎作用[20]。
由此可见,TP 对感染性炎症相关的多种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与本研究一致的,Bae 等[21]通过脂多糖诱导建立小鼠ALI 模型后,观察到EGCG 可通过调控ERK1/2信号通路和JNK 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降低炎性因子表达,抑中性粒细胞在肺内的聚集,进而减轻脂多糖造成的肺损伤。
因此,TP 的抗炎特性使其在脓毒症相关ALI 中具有良好的潜在转化价值。
有研究认为[22],NLRP3炎症小体参与了多种炎症相关疾病,可能是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调控因子。
研究显示[23],胞内氧化还原失衡是NLRP3的活化的关键途径之一。
研究显示,失血性休克时,高迁移率蛋白1可通过TLR4模式激活肺内皮细胞NAD(P)H 氧化酶,而激活后的NAD(P)H 氧化酶所生成的ROS 可进一步解离与硫氧还原蛋白互作的蛋白,使之转而与NLRP3蛋白结合,而诱导NLRP3炎症小体活化和IL-1β的分泌[24]。
因此,对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的调控可能是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改善相关疾病炎症反应的潜在有效靶点。
由于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所引起的ROS 大量生成是NLRP3活化的关键诱导剂之一。
多项研究证实TP 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25],与本研究一致。
本研究首次发现TP 可抑制CLP 小鼠肺组织内氧化应激相关蛋白NOX4表达并减少ROS 生成;同时,对脓毒症肺损伤小鼠肺组织的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显示:氧化应激相关蛋白NOX4与NLRP3蛋白在CLP 小鼠肺组织内表达显著增多且具有明显的共定位,而应用TP 治疗后,上述2种蛋白在小鼠肺组织内的表达下调、共定位减少,提示TP 可能通过抑制NOX4相关氧化应激反应,下调肺组织内ROS 含量,阻碍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进而减少脓毒症相关肺损伤时肺内炎症因子的释放,最终改善脓毒症相关肺损伤。
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摘要】目的:研究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方法:2015年5月—2016年5月脑梗死患者48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一时期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阿洛卡超声Prosound α7检查所有参与人员的颈动脉,探讨IMT值、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结果:实验组颈动脉IMT值大于对照组,CCAD值(颈动脉管腔直径)小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85.4%)高于对照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脑梗死可以通过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进行预测。
【关键词】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脑梗死【中图分类号】R445.1;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3-0183-01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由大脑局部区域脑部供血障碍引起的相应区域的功能障碍。
有研究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1]。
因此对颈动脉硬化斑块、评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脑梗死的预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现笔者就IMT值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15年5月—2016年5月脑梗死患者48例作为实验组,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有冠心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2]。
其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9.3±2.1)岁,平均体重(64.9±3.4)kg。
另选取同一时期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8.7±2.6)岁,平均体重(65.3±3.1)kg。
所有参与本次研究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软件检验,发现P>0.05,不会影响研究结果。
1.2 方法所有参与研究者均需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仪器选择阿洛卡超声Prosound α7诊断仪。
两种超声检测方法测量儿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比较

㊀ 林 马
㊀ 对 摘 要 : 目 的 比 高 分 辨 率 超 声 和 超 声 射 频 信 号 血 管 内 中 膜 分 析 技 术 (QIMT)测 量 儿 童 颈 动 脉 内 中 膜 厚 度 (IMT) ㊀ 选 2015 年 10 月 2016 年 10 月 60 例 择 至 期 间 于 我 院 接 受 健 康 体 检 的 儿 童 作 为 研 究 对 象 , 分 别 同 时 的 可 靠 性 。方 法 QIMT 测 IMT 进 IMT 值 采 用 高 分 辨 率 超 声 与 量 方 法 对 儿 童 颈 动 脉 行 测 量 。比 较 两 种 测 量 方 法 下 双 侧 颈 动 脉 、 相 对 标 BlandAltman 分 ㊀ ( 1 )与 QIMT 技 准 偏 差 (RSD% )及 组 内 相 关 系 数 (ICC)、 析 结 果 。结 果 高 分 辨 率 超 声 检 查 相 比 , 术 测 IMT 重 RSD% 更 ICC 更 量 儿 童 颈 动 脉 复 性 更 佳 , 小 , 大 , 两 种 测 量 方 法 实 用 性 相 比 , 差 异 均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 < 0 05); 2 )将 IMT 差 BlandAltman 分 QIMT 测 IMT 值 两 种 测 量 方 法 下 患 者 的 颈 动 脉 值 进 行 析 , 结 果 显 示 : 量 技 术 所 测 得 的 在 ( 0; IMT 值 两 位 临 床 医 师 之 间 差 值 的 平 均 值 均 趋 于 而 对 于 高 分 辨 率 超 声 测 定 方 法 而 言 , 所 测 得 的 在 两 位 临 床 医 师 之 间 12 22% , 2 89% , 95% 的 ㊀ 与 的 差 值 则 较 大 , 左 侧 为 右 侧 为 左 右 侧 差 值 均 超 过 一 致 性 界 限 。结 论 高 分 辨 率 超 声 测 量 QIMT 技 方 法 相 比 , 术 重 复 性 更 好 、 操 作 性 更 强 、 准 确 度 更 高 , 检 查 结 果 具 有 较 好 的 一 致 性 , 应 在 临 床 上 进 行 推 广 。 关 键 词 : 儿 童 ; 颈 动 脉 内 中 膜 厚 度 ; 高 分 辨 率 超 声 ; 超 声 射 频 信 号 血 管 内 中 膜 分 析 技 术 R730 41㊀ 文 B㊀ 文 10047115 ( 2017 ) 11126502 中 图 分 类 号 : 献 标 识 码 : 章 编 号 : doi: 10 3969 / j issn 10047115 2017 11 022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标准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标准
一、厚度测量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测量通常使用超声成像技术。
在超声图像中,通过测量颈动脉内膜与中膜之间的垂直距离,得到内中膜厚度(IMT)。
测量时应取颈动脉横断面图像,避免纵断面或斜断面图像。
测量位置一般选择在颈动脉球部(即颈总动脉分叉处)及其远端1cm范围内。
二、异常厚度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异常值主要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确定。
通常认为,IMT≥1.0mm为增厚,提示动脉硬化;IMT≥1.2mm为斑块形成,提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
然而,不同研究机构和专家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因此,具体的异常厚度值可能会有所差异。
三、其他指标
除了IMT,还有其他指标可以评估颈动脉的健康状况,如血流速度、血流阻力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帮助评估颈动脉的功能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临床实践中,这些指标通常需要结合IMT进行综合评估。
总之,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标准是评估颈动脉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测量IMT和其他相关指标,可以早期发现颈动脉病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标准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标准一、厚度测量方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通常采用超声检测方法进行测量。
超声探头放置在颈动脉部位,通过高频声波信号反射回来的信息,计算出内中膜的厚度。
测量时需要注意探头的位置和角度,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二、异常厚度标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正常值通常为<1.0mm。
如果测量结果大于1.0mm,则视为异常厚度。
此时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等问题,以确定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三、测量位置选择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测量位置通常选择在颈总动脉远端、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近端。
这些位置能够反映整个颈动脉的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血管病变。
四、测量仪器要求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仪器应具备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特性,能够准确地反映血管壁的情况。
此外,仪器还应具备易于操作、便于携带等优点,以便在临床和健康体检中广泛应用。
五、测量误差分析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时,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探头位置、角度、血压、血脂等。
其中,探头位置和角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为了减小误差,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此外,血压和血脂等因素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控制和调整。
六、临床意义解读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预测指标之一。
异常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预示着动脉硬化的可能性,而动脉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
因此,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测量,有助于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七、健康人群与疾病人群厚度差异健康人群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通常在正常范围内,而疾病人群的厚度可能异常。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患者通常会出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情况。
因此,对于这些患者,定期进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测量有助于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赖惠芳;梁碧艳;祝文蕊【期刊名称】《实用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22(23)1【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为研究组,并选择同一时间本院非心脑血管疾病志愿者50例,纳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超声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结果研究组患者IMT增厚率、以及斑块形成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志愿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吸烟率,要高于对照组志愿者(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1~80岁IMT增厚率、以及斑块形成率最高,61~70岁次之;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与斑块形成率年龄分布一致。
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超声IMT及斑块筛查,其IMT增厚率、以及斑块形成率较高,且具有明显三高表现、以及吸烟史;随着患者年龄增加,其IMT增厚率、以及斑块形成率明显增加,筛查结果有助于临床系统性干预,加强对老年患者的预防和控制,临床价值明显。
【总页数】3页(P103-105)【作者】赖惠芳;梁碧艳;祝文蕊【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伍仲纪念医院功能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相关文献】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IMT及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3.检查颈动脉IMT及斑块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4.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及颈动脉狭窄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IMT及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超声方法在儿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检测对比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高分辨率超声与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qimt)技术在检测儿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效果及可靠性。
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40例儿童作为对象,检测医师分别应用操作者徒手测量法与qimt技术测量这40例儿童的双侧颈动脉imt,并将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采用qimt技术检测儿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优于徒手检测法。
结论在检测过程中采用qimt技术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获得准确的数据与imt。
【关键词】高分辨率超声;超声射频信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的增减直接与动脉硬化有直接联系,因此,检测imt可以早期发现动脉硬化,做到今早预防与治疗[1]。
目前,在临床中主要有两种方法来检测imt,操作中徒手检测法、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操作者徒手检测法在检测的过程中具有很多的影响因素与不确定因素,导致检测结果的均差十分大,需要多次的检测才能取得一个较为大概的结果;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是一种自动测量技术,可以在1到6个心动周期内自动对内中膜厚度进行检测,并将每一次的检测结果进行计算,求出平均值与标准差值[2]。
下面作者就这两检测方法的对比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40例儿童作为对象,40例儿童中,男
25例,女15例;年龄8-13岁,平均10.3(8.5±2.8)岁;身高132.5-156.7cm,平均为145.6(145.6±15.6)cm,体重38.4-69.5kg,平均为43.2(54.3±11.6)kg。
在40例儿童中,有正常儿童、肥胖儿童,所有儿童均未有过心脏、肝脏、肾脏等病史。
1.2 方法
1.2.1 操作者徒手检测法儿童采取仰卧位,进行常规扫描检查颈部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及颈部内部动脉情况。
选取颈动脉长轴切面,在颈动脉的分叉处下方大概1cm处,测量imt,分别采取同样的方法测量三次,将三次数值进行计算取平均值。
1.2.2 qimt技术检测儿童采取仰卧位,进行常规扫描检查颈部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及颈部内部动脉情况。
选取颈动脉长轴切面,在颈动脉的分叉处下方大概1cm处,调整qimt探头的方向,保证声束与测量动脉前后壁垂直,能够清晰的显示血管前后壁的内中膜,启动qimt功能,对操作者徒手检测部位进行检测,根据检测得出的平均值与标准差值,在得到标准差值≤15后冻结,数值开始自动记录。
2 结果
通过检测,颈动脉imt差值均数接近0。
操作者徒手测量法检测:儿童左侧0.421±0.038、右侧0.408±0.051;qimt技术检测:儿童左侧0.415±0.043、右侧0.402±0.064。
详细情况见表一。
3 讨论
颈动脉包含:总动脉、分支,即是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
颈动脉
硬化是目前比较常见的病症之一,其导致的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研究表明,动脉粥氧硬化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开始形成,在所有的儿童之中,有5-10%的无症状单纯肥胖儿童的冠状动脉已经开始出现了纤维斑块。
因此,研究检测儿童颈动脉imt,可以提前发现、预防、治疗早期发现动脉硬化,而准确的检测方法可以增加结果的准确性。
高分辨率超声检查用于测量颈动脉lmt在临床中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但是操作者主要是采用的徒手测量法,由于操作者对于二维图像的识别能力与测量精准度拿捏不准确,导致得到的结果会出现很大的差异。
qimt检测技术是一种自动化的测量颈动脉imt的方法,其主要是由主机发射的射频信号经过探头接收,在1到6个心动周期内自动对6个时点的imt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自动统计,并且计算均值及标准差值。
其比徒手测量法更加精准、方便,可靠性大幅度提升,为肥胖儿童动脉硬化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田蜜,林萍,赵浑,等.高频超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10):739-741.
[2] 金晔,陈亚青,汤庆娅,等.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和高分辨率超声评价儿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比较研究[j].上海
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458-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