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实验室装备规范
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

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篇一:普通初中实验室装备标准普通初中实验室装备标准一、实验室建设(一)实验室及功能室设置指标表说明: “每间使用面积与间数”的指标,以学校的建设规模和班额人数分别为12班~23班、24班~36班、37班~48班,每班50人参考设计;学校规模小于12班的可参照表中12班~23班的基本要求指标执行,学校规模大于48班的,以本标准中48班的数据指标为基准,学校规模每增加12班时,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及其附属用房各增加1间。
新建实验楼及整体搬迁的学校在实验室和附属用房规划上应充分考虑班级数,根据发展的需要和适应课程改革对探究性实验的要求,适当增加实验室和附属用房间数,并留有一定余地。
凡1991年起建的实验室和其他专用教室每间使用面积不小于90 ㎡,城市初中2007年9月起立项新建的实验室和其他专用教室每间使用面积不小于96 ㎡,实验室和其他专用教室后排设置展览橱(柜)的每间使用面积不小于110 ㎡;各学科实验室和附属用房及其他专用教室除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等相关标准有关要求外,还应符合建设部、国家计委、教育部《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和教育部教育行业标准《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0385—2006)等相关标准有关要求。
改建、扩建的实验室和附属用房及其他专用教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达到相关标准对各项距离(净距离)和安全通道要求的前提下参照执行。
(三)实验室专用要求1、物理实验室(1)物理实验室功能要求物理实验室应能满足物理课程教学需要,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科学实践活动以及开放式探究实验提供场地和条件。
它包含实验室(演示、分组)、探究(3)物理探究室配置要求(4)物理仪器室配置要求(5)物理实验准备室配置要求篇二: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省教育厅关于发布《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等四个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各市教育厅(教委),计划单列市教育局:以下四个教育行业标准经全国教学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核通过,现予以发布:JY/T 0385-2006 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 0386-2006 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JY/T 0387-2006 初中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JY/T 0388-2006 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以上标准自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
中小学教育装备技术管理规范(含各项制度)

中小学教育装备技术管理规范 (含各项制度)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依照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教育装备的要求,我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装备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教育装备的品种、数量不断增加,质量和档次不断提升,为了更好地发挥出教育装备的资源效益,提高教育装备的管理水平,我们根据省市有关规定,制定教育装备管理工作规范。
学校应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校长是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以下制定的管理规范,各校可根据本校实际进行适当的修改。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学校必须成立由相关人员参加的领导机构,加强和规范管理,推进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确保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出。
(一)中小学实验室管理规定本规定根据《四川省中小学普及实验教学基本标准》制订。
包括实验室管理领导机构与职责、管理人员职责、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管理细则。
1 领导机构与职责⑴学校设有实验室管理领导机构。
分管校长协助校长负责实验室标准化建设规划、实验教学、人员、设备、管理制度的制订与执行等。
关心实验教师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检查,有总结。
⑵教导主任负责对教研组、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工作进行管理。
布置和检查计划的制订和执行情况,匡助其提高业务水平和解决工作中的艰难。
⑶总务主任负责实验室物质保障和管理。
包括实验室建设规划,设备、仪器的配备、更新、维修、报废处理,保证实验室日常经费,按有关文件规定定期发放专职兼职实验教师的劳动保护用品和津帖等工作。
⑷规模较大的学校设实验室组长或者主任,直接受教导处领导,在业务上参加有关教研组教研活动,是教研组成员之一;规模较小的学校可不设组长,人员隶属教研组,由教研组长领导。
2 实验人员职责⑴执行学校有关实验的工作计划,负责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⑵按照教材规定的实验内容,准备和开出教学实验;协助教师指导学生实验;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⑶不断总结经验,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和教学仪器研制,改进管理方法,努力提高实验室工作水平。
[小学]实验室及功能教室装备规范及布置要求
![[小学]实验室及功能教室装备规范及布置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44bbaed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3.png)
[小学]实验室及功能教室装备规范及布置要求实验室及功能教室等规范化管理及布置要求一、仪器室、实验室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养和技能~实行专人专职管理~并签订工作责任状。
,一,仪器设备的常规管理流程:?收货 ?验收,按国家教育部有关技术标准、教学要求及参考说明书进行验收。
开箱查看~核对仪器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看说明书~检查配件是否齐全、性能是否正常等等,?分类,按学科分类,?登账,总务处设总账~实验室设明细账。
明细账需一物,品,一页, 并在每一个发生年度,购臵、消耗、损毁,用红线分隔,?入柜,所有仪器必须拆除纸质包装后~入柜存放,?维修、保养 ?领用、外借 ?报损、赔偿 ?盘点等。
,二,仪器的存放要求:教学仪器的存放是一项技术性工作~既要保护仪器的性能特点~又要保证仪器的完好率。
存放的总原则是科学规范、整齐美观、方便取用。
1、按学科分室、分类存放。
仪器和药品分室存放。
?危毒品和一般药品分开存放。
?危毒品柜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并严格执行领用手续。
?存放化学药品的容器必须贴有标签~并涂蜡保护~以免标签字迹模糊。
,如钾、钠应浸泡在煤油中保存~白磷应保存在水中等等~一些常识性的化学知识必须掌握,?化学、生物专用仪器,如天平、显微镜等,不得与化学药品同室存放。
?仪器设备均要正放、平放、不得堆放、倒放。
,如天平、显微镜、电子仪器等,2、按仪器分类定橱、定位存放。
?仪器橱柜的中间标注橱号~每顶橱柜的左上角粘贴仪器标签,橱号、学科、仪器类别、编号、品名及规格、单位、数量、变动记录等,。
?所有仪器必须拆除纸质包装~入橱入柜存放~橱顶不得堆放仪器或杂物。
柜内仪器按上轻、下重、上矮、下高、大小分格的原则摆放。
?教学仪器按《初中教学仪器配备标准》的编号顺序进行分类分柜存放。
?要保持仪器设备的成套性、完整性。
同类仪器要放在一起,同一仪器的主件、附件要放在一起。
3、仪器说明书统一按仪器的编号顺序进行装订~集中保存。
中小学实验室装备安全规范

中小学实验室装备安全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普通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建设的基本规范,它分中学部分和小学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功能与要求”、“面积与间数”、“环境要求”、“布置”、“建筑设备”和“实验室设备”等六个方面。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中小学校理科实验室的装备建设,它涵盖的学科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地理、通用技术和小学科学。
九年制学校可根据学校规模参照本标准小学和初中的相关内容综合考虑;完全中学可参照本标准中学部分内容综合考虑。
师范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的相关学科实验室建设亦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099.1 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3325—2008 金属家具通用技术条件GB 8772 电视教室座位布置范围和照度卫生标准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T 17226—1998 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GB/T 21747—2008 教学实验室设备实验台(桌)的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T 50033-2001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4-200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118-2010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1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25—201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T 28920-2012 教学实验用危险固体、液体的使用和保管GB ×××××—××××学校安全与健康设计通用规范GB ×××××—××××教学实验室设备易燃品、毒害品储存柜的安全要求JY/T 0386-2006 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JY/T 0406-2010 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3 分类本标准把普通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建设的要求分为两类,即“基本要求”和“规划要求”。
中小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规范细则

表面要经常涂抹防锈剂,紧固螺丝及机械转动部门要定期加注润滑油,以防生锈结牢,影响使用。
传动式皮带、胶带、弹簧发条使用后要解除形变。
橡胶、塑料等高分材料制品要注意老化的防护(在存放仪表的柜内布设电源插座,不需搬动仪器便能通电保养)。
带内电源的仪器、仪表使用后应取出电池存放。
磁铁存放时要使磁路闭合,以防消磁。
等等。
④要经常检查仪器的附件、零配件是否完整,组合教具如小学的力学、电流等实验盒后必须检查部件是否齐全,然后装盒保管,以防失散,定期更换易损零部件,确保性能良好。
⑤化学试剂的保养要注意:室内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要防止试剂瓶上的标签脱落或腐蚀,一般采取在标签外面涂一层石蜡保护。
少数购时时用塑料代包装的试剂入库后要改装存放在试剂瓶中,并贴好标签。
受光照易分解或变质的试剂如硝酸银、碘化钾、过氧化氢等,要用棕色玻璃瓶盛装,并放在低温阴暗处,容易挥发、潮解或风化的试剂,盛装的玻璃瓶要用石蜡封口,并经常检查封口的严密性。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碳酸钠、碳酸钾的溶液必须盛装在带有橡胶塞的玻璃瓶中,浓硫酸等要盛装在带正职璃塞的瓶子中,等等。
⑥实验完毕回收的仪器要随时保养。
例如,有的要擦油,有的要清洁干燥,有的要将有关部件复位后才能归位。
等等。
⑦保养工作要定期进行,形成制度,每次保养都要作好记录。
五、做好仪器设备的定期清理盘点及工作变动时的交接手续教学仪器在存放和使用一段时间后要清理盘点,查明其性能好坏及损耗情况,以便总结经验,并制订补充购置计划。
清查工作一般一学期或一学年进行一次。
清查中如发现仪器短少或多出时,要查明原因,写出报告,提出处理意见,经校领导或上级有关部门审批盖章后才能调整账目。
属于低值耐久的仪器设备由实验员负责填写清单,经学校有关领导审核签字确认后作帐面调整,属于固定资产的仪器设备由实验员填写报损报废单,经学校盖章上报上级有关主管部门,经国资办审核盖章后再作帐面调整。
实验教师工作变动时,要求有领导和交接双方在场,清理核查仪器,开列清单,办好交接手续,经三方签字生效。
学校实验室设备使用规范

学校实验室设备使用规范学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实验室设备的使用规范是保证实验室安全和科学学习的基础。
本文将从实验室安全、设备保养与维护、实验操作规范等方面展开回答,旨在提供一套完善的学校实验室设备使用规范。
一、实验室安全学校实验室安全是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和设备完整的重要保障。
首先,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如防火标志、危险品警示标志等。
其次,实验室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水龙带、应急洗眼器等,以应对突发事故。
同时,实验室人员应掌握紧急情况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进行定期的安全演练。
二、设备保养与维护正确的设备保养与维护是延长实验室设备使用寿命和保障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首先,实验室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保持设备表面的清洁与干燥。
其次,要定期进行设备的校准和检测,确保设备的精度和准确性。
另外,对于易损部件,及时更换和维修,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同时,需要建立设备使用记录,保留设备使用情况和保养维护的记录,方便设备管理和追溯。
三、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操作规范是确保实验过程高效、准确和安全的基础。
首先,实验操作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教材和操作手册,了解实验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其次,实验操作前需确保操作手中干净、整洁,必要时还需要佩戴实验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按照严谨的实验流程和步骤进行,严禁违反操作规定,以免发生事故。
四、实验废弃物处理实验室的实验废弃物需正确处理,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首先,实验室应设立相应的垃圾分类桶,对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进行分类投放。
其次,对于化学废液、废弃药品等有害物质,应专门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比如中和后再排放或交由专业机构处理。
实验室人员还应在使用过程中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提倡绿色实验,降低对环境的负担。
五、实验室用电安全实验室的用电设备和电源线路安全使用是重要的安全环节。
首先,实验室中的用电设备应配备过载保护器、漏电保护器等安全设备。
中小学理化生实验室建设和实验装备配置标准

中小学理化生实验室建设和实验装备配置标准实验教学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经过多年的大力投入和建设,我国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装备配置标准已取得显著提升。
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内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出要构建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相适应、与课程标准要求相统一的实验教学体系。
中小学理化生实验室建设要求中小学理化生实验室建设中,相关文件指导: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实验;不断将科技前沿知识和最新技术成果融入实验教学,丰富内容,改进方式;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情境体验、探索求知、亲身感悟和创新创造,着力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和意志品质。
相关文件指导意见(部分图)中小学理化生实验装备配置标准中小学理化生实验室装备配置标准整体应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体现绿色环保、人性化、灵活化、智能化等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科学态度。
中小学理化生实验室装备配置标准,直接关系到学校实验教学的开展和实施,学校应按照标准和实际需求建设理化生实验室。
中小学生物实验室装备配置标准:教师演示台、教师椅、教师主控电源、学生实验桌、学生凳、给排水设备等。
生物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和分析能力的核心学科,其他设施(器材)配备有各类显微镜(如生物显微镜、数码显微镜等)、微量移液器、酸度计、消毒柜、培养箱、光合作用测量仪、雨量器、温度传感器、各类传感器等各类采集器额传感器。
中小学生物实验室中小学物理实验室装备配置标准:书写板、教师演示台、教师椅、教师电源系统、实验专用仪器、学生实验桌、学生凳、学生电源、多媒体设备、水嘴水池、仪器柜、资料柜,及其他配套设施。
需要说明的是,电学实验可设实验电源型实验桌;光学实验室学生桌设电源、室内安装遮光窗帘和通风设等。
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介绍

发达国家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 范方面具有更高水平,注重实验教学 的创新性和探究性,强调学生实践能 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未来发展方向与重点
加强实验教学的探究性和创新性
01
通过引入先进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
现新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提高实验设备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程度
该区教育局邀请了专家团队对原有的 装备规范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找出了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随后,专家 团队制定了新的装备规范,并组织教 师进行培训和学习。同时,教育局还 对各学校的实验室装备进行了升级和 改造,确保符合新规范的要求。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该区中小学理 科实验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学 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得到了 进一步提高。同时,实验室的安全和 环保状况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实验器材的采购、验收、保管、维修和报废等环节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实 验器材的正常使用和安全。
实验台及实验柜配置
实验台应具备足够的承重能力和稳定 的台面,提供合理的电源、水源和气 源接口。
实验台和实验柜的材质应符合环保和 耐腐蚀要求,保证使用安全和长期稳 定性。
实验柜应具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分类 标识,方便存放实验器材和试剂。
目标
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保障实验 安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 素养的培养。
适用范围与对象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国范围内中小学理科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教学。
适用对象
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实验室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等。
规范的重要性与意义
规范的重要性
实验室装备规范是保障实验教学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措施,能够提高实验教学的 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促进中小学理科教育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实验室装备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普通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功能与要求”、“面积与间数”、“建筑要求”、“环境要求”、“固定设施”、“布置”和“实验室设备”等7个方面。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中小学理科实验室的装备建设。
其中,九年制学校和完全中学在本标准中没有单列。
在实际执行中,九年制学校可根据学校规模参照本标准小学和初中的相关内容综合考虑;完全中学可参照本标准的中学部分内容综合考虑。
2 规范性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700 室内照明测量方法
GB 5701 室内空调至适温度
GB 8772 电视教学座位布置范围和照度卫生标准
GB/T 17226 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3 分类
普通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建设的要求分为两类,即“基本要求”和“规划建议”。
“基本要求”是学校实验室装备建设应达到的最低要求,“规划建议”是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为有较高实验室装备能力的地区和学校提出的要求。
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验室,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4 要求
4.1 中学部分
4.1.1功能与要求
功能与要求见表1。
表1 功能与要求
4.1.2面积与间数
“面积与间数”的指标,以学校的建设规模和班额分别为12班~24班(4个~8个平行班)、24班~36班(8个~12个平行班)、36班~48班(12个~16个平行班),每班50人为参考设计的;学校规模大于48个班的,以本标准中48个班的数据指标为基准,学校规模每增加12个班(4个平行班)时,理、化、生实验室及其附属用房各增加1套。
4.1.2.1 面积见表2
表2 面积单位:㎡
表2(续)面积单位:㎡
4.1.2.2 间数见表3。
表3 面积单位:间
4.1.3建筑要求
a) 地面:各室与走廊的地面不宜设台阶。
地面应防尘易清洁、耐磨、防滑,
化学实验室的地面应耐酸碱腐蚀。
化学实验室、化学准备室和生物实验室的地面应设地漏;
b) 门窗:应根据人流安全疏散的要求设置前后门,门洞的宽度不应小于
1200mm ,门扇上宜设观察窗,门框上部设采光通风窗。
实验室的窗台适宜高度900mm ~1000mm ,实验室的窗间墙宽度不应大于1200mm 。
门窗开启后不应影响室内空间的使用的走廊通行的便利与安全。
c) 综合布线系统:室内有水源、电源的应设总控制阀。
实验室内电源插座与照
明用电应分路设计、分别控制。
新建实验室应预备留综合布线系统的竖向贯通井道及设备位置;
d) 采用通风到桌的化学实验室,应单独设置三相动力电源,独立控制;
e) 用电负荷:实验室的配电线路和设备功率容量应留有余地,以满足不断采用现
代化教学手段及教学设备逐步增多的需要。
4.1.4环境要求
环境要求见表4。
表4 环境要求
4.1.5固定设施
4.1.
5.1 基本要求
a) 书写板:书写板下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宜为1000mm ~1100mm ;
b) 讲台:两端与书写板竖直边缘下延长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m ,
宽度不应小于650mm ,高度宜为200mm ;
c) 电源:实验室电气线路应采用防火要求的暗敷配线方式,安装自动断电
保护器,应有可靠的接地措施;
d) 水源:各室庆设给排水设施,宜设水槽和拖把池,排水口应有水封装置。
4.1.
5.2 规划建议
a) 气源:可根据需要设置气源,并应有一定的安全措施;
b) 通讯:可根据实际情况设一处或多处网络接口;
c)教学电视:实验室内设置电视机时,应符合GB 8772的有关要求。
观看距离以座椅前缘至电视屏幕垂直面间水平距离为电视机屏幕尺寸的4
倍~11倍为宜。
观看的水平斜视角不宜超过45O,仰角不宜超过30O;d) 教学屏幕:实验室内安装屏幕时,屏幕下沿距讲台面不应低于
1100mm ,屏幕的宽度宜为屏幕垂直面至最后一排座椅距离的1/6。
4.1.6布置
a) 同一学科的实验室宜布置在同一层面;化学实验室宜设置在一层;
b) 实验室第一排实验台的前沿与书写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500mm ,
边座的学生与书写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O。
最后一排实验台
的后沿距后墙不应小于1200mm ;与书写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1000
㎜;
c) 实验室两实验台间前后的净距离:双人单侧操作时,不应小于600mm ;
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1300mm ;超过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
于1500mm ;
d) 实验室中间纵向走道的净距离:双人单侧操作时,不应小于600mm ;
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900mm ;
e) 实验室实验台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不
应小于550mm ;
f) 学校在进行实验室布置时,应结合学科特点,充分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
4.1.7实验室设备
4.1.7.1 基本要求
4.1.7.1.1 演示台、实验台和准备台
a) 台面:演示台、准备台尺寸不小于(L×D)1800mm ×700mm ,实
验台生均有效操作面积不小于600mm ×500mm 。
外观应平整、无
明显缝隙,若采用封边处理的,封边条不应有脱胶、鼓泡;
b) 台面材料:应符合相应材质的力学性能和理化性能要求。
其中化学台耐
腐蚀、耐污染等要求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
c) 演示和实验台均应有良好的稳定性。
实验台前沿可设高约50mm 的围
板,延伸到两侧的围板长应不大于200mm ,铺设有管线到台的实验室,实验台与地面间应采取固定措施。
4.1.7.1.2 仪器柜、药品柜、陈列柜
数量、规格及内部格局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其中,柜中搁板位置应可调节,对于存放较重仪器的搁板宜做承重加强处理。
药品柜中搁板宜设计成阶梯式,应设计通风装置;搁板面材应耐酸、耐碱、耐热、阻燃。
危险药品柜应防腐、应有必要的安全措施。
陈列柜宜设计成透明体,并应采取防潮、防虫蛀等措施。
4.1.7.1.3 通风柜(化学)
通风柜用于产生有害气体实验的准备,柜内宜设给排水装置,但电源插座、照明及煤气开关均不得设在通风柜内。
4.1.7.1.4 资料柜、储物柜
数量、规格及内部格局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4.1.7.1.5 学生凳
高度宜可调节,无棱角。
4.1.7.1.6 电源
a) 演示台、准备台和实验台应有220V交流电源;
b) 教学电源和学生电源可选用集控电源或分立电源,指标应符合相关标
准,充分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4.1.7.1.7 插座
交流220V,演示台宜采用电流不小于6A多用插座,演示台、实验台应选用通过国家认证的安全插座,设计位置应合理。
4.1.7.1.8 水槽及水嘴
演示台水槽宽度不小于600mm,实验台水槽宽度不小于400mm;深不小于180mm,排水口应有水封装置,并设高位水嘴。
若将水槽置到台面上,水槽的四周应密缝处理、漏水现象。
4.1.1.19 废液收集器
化学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室应配置废液收集器。
4.1.7.1.10 工具
应配置制作、修理仪器所用的工具及仪器小车、梯子等。
4.1.7.2 规划建议
4.1.7.2.1 信息传输设备
宜配置适当的显示装置和播放设备。
a) 信息的传送和显示:信息传送部分可由局域网端口等信息源,计算机等
信息查询设备和音、视频电子设备组成,并由显示装置来实现。
设备的
功能和技术指标宜适时选择;
b) 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宜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实验进行实时测量,数
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c) 实验资料的查询:装备一套或多套与网络相连接的计算机设备,方便查
询相关资料,帮助自主设计实验。
4.1.7.2.2 辅助电器
根据学科需求配备电冰箱、恒温箱等。
4.1.7.2.3 培养室设备
宜设置超净工作台、培养架、培养箱、高压灭菌锅、接种环等培养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