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练习题3篇

合集下载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最新)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最新)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最新)一、选择题1. 鸿门宴发生的背景是什么?A.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B. 楚汉相争时期C. 三国鼎立时期D. 南北朝时期答案:B解析:鸿门宴发生在楚汉相争时期,具体时间是公元前206年,地点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鸿门堡村。

2. 鸿门宴的主要人物有哪些?A. 刘邦、项羽、张良、范增B. 刘邦、项羽、诸葛亮、周瑜C. 刘邦、项羽、韩信、萧何D. 刘邦、项羽、刘备、曹操解析:鸿门宴的主要人物包括刘邦、项羽、张良和范增。

张良是刘邦的谋士,范增是项羽的谋士。

3. 鸿门宴的起因是什么?A. 刘邦率先攻入关中,项羽不满B. 项羽率先攻入关中,刘邦不满C. 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D. 刘邦和项羽争夺关中的粮食答案:A解析:鸿门宴的起因是刘邦率先攻入关中,占领了咸阳,项羽对此感到不满,认为刘邦有独占天下的野心。

4. 鸿门宴中,范增的建议是什么?A. 与刘邦和谈B. 直接进攻刘邦C. 设宴款待刘邦,趁机杀之D. 将刘邦逐出关中解析:范增建议项羽设宴款待刘邦,趁机将其杀死,以消除后患。

5. 鸿门宴中,谁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帝的野心?A. 张良B. 范增C. 曹无伤D. 项伯答案:C解析:曹无伤是刘邦的部下,他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帝的野心,激起了项羽的愤怒。

二、填空题1. 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____年。

答案:206解析: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206年,是楚汉相争的重要事件之一。

2. 鸿门宴的地点在今天的____省____市临潼区鸿门堡村。

答案:陕西西安解析:鸿门宴的地点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鸿门堡村。

3. 鸿门宴中,刘邦的谋士是____,项羽的谋士是____。

答案:张良范增解析:张良是刘邦的谋士,范增是项羽的谋士,两人在鸿门宴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4. 鸿门宴中,刘邦通过____的调解,最终得以安全返回。

答案:项伯解析: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他在鸿门宴中起到了调解作用,帮助刘邦安全返回。

5. 鸿门宴后,项羽自立为____,封刘邦为____。

鸿门宴练习题答案

鸿门宴练习题答案

鸿门宴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鸿门宴是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秦朝末年
D. 汉朝初年
2. 鸿门宴中,项羽为何要设宴?
A. 庆祝胜利
B. 试探刘邦
C. 举行婚礼
D. 纪念亡友
3. 在鸿门宴上,刘邦是如何逃脱的?
A. 通过战斗
B. 被项羽放走
C. 利用计谋
D. 被部下救走
4. 鸿门宴后,刘邦和项羽的关系如何?
A. 敌对
B. 友好
C. 互不干涉
D. 合作
5. 鸿门宴中,谁提出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计谋?
A. 张良
B. 范增
C. 项庄
D. 萧何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6. 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______年。

7. 鸿门宴的地点位于今天的______省。

8. 在鸿门宴上,刘邦的部将______扮演了关键角色。

9. 鸿门宴中,项羽的部将______试图刺杀刘邦。

10. 鸿门宴后,刘邦最终建立了______王朝。

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11. 如果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206年,而刘邦建立汉朝是在公元前202年,那么鸿门宴与汉朝建立之间相隔了多少年?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2. 简述鸿门宴中刘邦为何能够逃脱的原因。

13. 鸿门宴对后来的汉朝建立有何影响?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
14. 论述鸿门宴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完整版)《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识记与理解】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鲰(zōu)生美姬(jī)飨(xiǎng)士卒要(yāo)项伯B、玉玦(qué)瞋(chēng)目目眦(cī)尽裂孰与君少长(cháng)C、戮(lù)力刀俎(zǔ)与臣有郤(xì)按剑而跽(jì)D、樊哙(kuài)姓靳(jìn)置车骑(jì)奉卮(zhī)酒为寿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叔父)沛公起如厕(去,往)窃为大王不取也(私下里)B、乃令张良留谢(感谢)其意常在沛公(神情,神态)大王来何操(品德,品行)C、若属皆且为所虏(辈,群)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亡去不义(逃跑)D、度我至军中(估计)不胜杯杓(能承担,能承受)孰与君少长(和……相比,哪一个……)3、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D、备他盗之出入于非常也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距关,勿内诸侯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令将军与臣有郤D、杀人如不能举5、下列句子与“为击破沛公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得复见将军于此B、吾属今为之虏矣C、竖子不足与谋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1)沛公军霸上(2)范增数目项王(3)籍吏民,封府库(4)刑人如恐不胜(5)素善留侯张良(6)项伯杀人,臣活之(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8)沛公欲王关中(9)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0)吾得兄事之A、(1) (2)(3) (4) (8)/ (6) (7) (9)/ (5) /(10)B、(1) (2)(3) (4) / (6) (7) (9)/ (5) /(8) (10)C、(1) (2)(3) (4) / (6) (7) (8) (9)/ (5) (10)D、(1) (2)(3) (4) /(5) / (6) (7) (9) (8) /(10)7、下列句子中与“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中的“因”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座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C、为山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樊哙覆其盾于地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B、客何为者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或师焉,或不焉D、寿毕,请以剑舞籍何以至此【阅读与鉴赏】◆课内阅读(一)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考试复习用(2篇)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考试复习用(2篇)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考试复习用(2篇)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篇)练习题一、选择题1. 《鸿门宴》出自哪部史书?A. 《史记》B. 《汉书》C. 《资治通鉴》D. 《左传》2. 鸿门宴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A. 春秋B. 战国C. 秦朝D. 楚汉相争3. 鸿门宴的主要人物不包括以下哪位?A. 刘邦B. 项羽C. 张良D. 荀彧4. 鸿门宴中,谁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帝之心?A. 范增B. 项伯C. 曹无伤D. 张良5. 鸿门宴中,谁劝刘邦赴宴?A. 张良B. 项羽C. 范增D. 项伯二、填空题1. 鸿门宴中,刘邦的军师范增献计给项羽,建议他__________刘邦。

2. 鸿门宴的地点是今天的__________。

3. 鸿门宴中,刘邦借口__________离开宴会,得以脱险。

4. 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__________。

5. 鸿门宴后,刘邦回到军中,第一件事就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2. 鸿门宴中,范增为何要劝项羽杀刘邦?3. 鸿门宴中,项伯为何要保护刘邦?4. 鸿门宴对楚汉相争的局势有何影响?5. 鸿门宴中,刘邦和张良的表现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四、论述题1. 论述鸿门宴中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 分析鸿门宴中刘邦和张良的智谋与决策,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答案一、选择题1. A2. D3. D4. C5. A二、填空题1. 杀掉2. 陕西临潼3. 如厕4. 意在沛公5. 杀曹无伤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206年,楚汉相争初期。

当时,秦朝已经灭亡,项羽和刘邦是争夺天下的两大势力。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威震天下,而刘邦则趁机攻入关中,占领了秦都咸阳。

刘邦的部下曹无伤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帝之心,项羽大怒,决定攻打刘邦。

范增建议项羽在鸿门设宴,趁机杀掉刘邦。

2. 鸿门宴中,范增为何要劝项羽杀刘邦?范增认为刘邦有野心,且善于笼络人心,将来必成大患。

鸿门宴练习题

鸿门宴练习题

鸿门宴练习题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极具战略意义的事件。

公元前206年,刘邦(刘备)与项羽(曹操)在鸿门举行盛大的宴会,并以此为起点展开了后来的长时间战争。

下面就来解答一些关于鸿门宴的练习题。

(一)鸿门宴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300字)在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西楚霸王项羽所率领的军队进行了长达四年时间的战争。

鸿门宴是两位统治者为了寻求和解而在鸿门举办的一场盛大宴会。

刘邦和项羽都是当时割据山东半岛和江苏地区的重要势力,争夺国家统一的控制权。

而鸿门宴,成为了他们之间谈判、沟通和寻求妥协的一次机会。

(二)鸿门宴的过程和结果如何?(400字)鸿门宴开始时,刘邦和项羽彼此私下讨论,试图找到一个可以终结战争的解决方案。

然而,双方的谈判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接着,刘邦派遣使者向项羽表达愿意分出一部分势力,以换取和平的意愿。

然而,项羽不满意这个提议,他希望能够全面统一天下。

随后,刘邦派出使者再次找到项羽并表示愿意让位于项羽,并充当统治者的角色。

但是,项羽并不相信刘邦,因为他认为刘邦是在采取战术上的变招。

最终,刘邦提出相互边境互不侵犯,并且各自保留原有领土的方案,目的是为了达到和平的目的。

而项羽同意了这个提议,并双方共同举行了祭天和宴会的仪式。

然而,这只是一个表面上的妥协,因为双方都没有放弃对统一天下的决心。

鸿门宴结束后不久,刘邦趁项羽军队疲劳时,突然袭击项羽,最终刘邦获胜,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

(三)鸿门宴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什么?(800字)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一场事件,对中国历史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鸿门宴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结束和中央集权的开始。

刘邦作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通过鸿门宴成功收割了项羽的力量,并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天下的皇帝。

此后,中国进入了统一秩序的时代,中央政权开始崛起,各个势力基本被整合。

其次,鸿门宴也是刘邦赢得统一战争的关键一步。

通过在鸿门宴之后趁项羽军队疲惫之际的突然袭击,刘邦成功地打败了项羽,确立了自己的中央政权。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鸿门宴》练习题一。

基础练习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鲰(zhōu)生参乘(shèng)玉玦(jué)飨(xiǎng)士卒B.戮(lù)力彘(zhì)肩籍(jiè)吏民按剑而跽(jì)C.披帷(wéi)刀俎(zǔ)要(yāo)项伯说(shuì)项羽D.目眦(zì)卮(zhì)酒樊哙(kuài)不胜杯杓(sháo)2.下面各句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君为我呼入②君王为人不忍B.①会其怒,不敢献②会天大雨,道不通C.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②不如因而善遇之D.①故遣将守关②君安与项伯有故3.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B.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德”通“得”)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沛公军霸上②吾得兄事之③项伯杀人,臣活之④范增数目项王⑤常以身翼蔽沛公⑥籍吏民,封府库A.①②④⑥/③⑤B.①④/②⑤/③⑥C.①④/②⑤⑥/③D.①④⑥/②⑤/③5.找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若属皆且为所虏B.行将为人所并C.吾属今为之虏矣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二。

课内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0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政治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是项羽与刘邦之间的一次重要对决。

这场宴会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思考和讨论的话题。

下面是一些关于鸿门宴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

一、选择题1. 鸿门宴是在哪个城市举行的?a) 长安b) 襄阳c) 鸿门d) 洛阳答案:b) 襄阳2. 鸿门宴的主角是谁?a) 项羽b) 刘邦c) 刘备d) 曹操答案:a) 项羽3. 鸿门宴的目的是什么?a) 做买卖b) 聚会娱乐c) 谈判和解d) 比武较量答案:c) 谈判和解4. 鸿门宴后,刘邦采取了什么行动?a) 立即发动进攻b) 暂时退避三舍c) 向项羽表明忠诚d) 暗中策划反击答案:b) 暂时退避三舍5. 鸿门宴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什么?a) 使刘邦获得了胜利b) 使项羽失去了统治地位c) 奠定了刘邦的皇帝地位d) 为刘邦和项羽的合作埋下伏笔答案:c) 奠定了刘邦的皇帝地位二、填空题1. 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____年。

答案:2062.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一次_______。

答案:对决3. 鸿门宴的地点是_______。

答案:襄阳4. 鸿门宴的目的是进行_______和_______。

答案:谈判、和解5. 鸿门宴后,刘邦暂时_______。

答案:退避三舍三、简答题1. 鸿门宴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项羽和刘邦要举行这次宴会?答案:鸿门宴的背景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势力争夺。

项羽是楚国的霸主,而刘邦是汉国的崛起者,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和竞争。

鸿门宴是项羽想通过宴会的方式解决与刘邦的矛盾,达到和解的目的。

2. 鸿门宴的结果如何?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答案:鸿门宴后,刘邦暂时退避三舍,但他并没有放弃对权力的追求。

这场宴会使得刘邦在政治上获得了更大的声望和支持,为他后来的崛起和建立汉朝奠定了基础。

鸿门宴也标志着项羽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最终导致了刘邦的胜利和汉朝的建立。

《鸿门宴》练习题(含答案)

《鸿门宴》练习题(含答案)

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愿举.国为内臣 B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C .⎩⎪⎨⎪⎧杀人如.不能举洛阳亲友如.相问 D .⎩⎪⎨⎪⎧沛公不胜.杯杓刑人如恐不胜.2.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的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⑤约为.婚姻 ⑥窃为.大王不取也 ⑦若属皆且为.所虏 A .①/②④/③/⑤/⑥/⑦B .①⑤/②④/③/⑥⑦C .①/②④/③/⑤⑥/⑦D .①⑤/②③④/⑥/⑦3.从词类活用角度分析,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军.霸上 ②素善.留侯张良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⑤豪毛不敢有所近. 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⑦范增数目.项王 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⑨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A .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B .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C .①②⑤⑦/③⑧/④⑥⑨D .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约为婚姻..B .沛公居山东..时 C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 .财物..无所取 5.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②客何为者 ③大王来何操 ④具告以事 ⑤竖子不足与谋 ⑥长于臣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 ⑧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⑨此天子气也 ⑩沛公安在A .①⑧⑨/②③④⑥/⑤⑩/⑦B .①⑧⑨/②③⑩/④⑤⑥/⑦C .①⑧⑨/②③⑩/④⑥/⑤/⑦D .①⑧/②③④⑥/⑤⑩/⑦⑨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练习题《鸿门宴》练习题3篇《鸿门宴》练习题1一、选择题1.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则置车骑置之坐上B.乃令张良留谢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C.樊哙从良坐因击沛公于坐D.距关,毋内诸侯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2.下列对各句加粗词按其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欲王关中②项伯杀人,臣活之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④沛公军霸上⑤范增数目项王⑥常以身翼蔽沛公⑦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⑧吾得兄事之A.①⑤⑥/②③④⑧/⑦B.①④⑤/②③⑦/⑥⑧C.①④⑤⑥/②③/⑦⑧D.①④⑤⑥/②⑧/③⑦3.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窃为大王不取也B.亚父者,范增也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鲁迅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贾谊是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文章以《过秦论》和《论积贮疏》最为著名。

C.《鸿门宴》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句中“河”指黄河。

“沛公居山东时”句中“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D.古人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列顺序。

“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季”为老三,“叔”排在最后。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是说项伯是项羽的三叔。

5.下列对省略成分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拜献(之于)大王足下B.竖子不足与(之)谋C.沛公安在(军中)D.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谢)6.明知“鸿门宴”杀机四伏,不是一次真正的宴会,善于应变的刘邦为何还要“赴宴”呢?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从宴前形势看,项强刘弱,刘邦必须“赴宴”。

B.仗着和项伯有“婚姻”关系,项王讲感情,不会杀刘邦。

C.项王一向自高自大,刘邦会见机行事,投项王之所好,以满足其虚荣心,躲过这一关。

D.不去“谢项王”,会立即遭受全军覆灭之灾。

7.在项王即将来犯,形势万分危急之时,张良见了刘邦,既不提议备战,更不主张退军,却只要刘邦“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这是为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兵力悬殊,土气不同,“战”必败,“逃”必溃。

B.从项伯的通风报信中可以看出项伯这人十分重“义”,有恩必报,确信项伯可以利用。

C.张良了解项伯与项羽的关系,分析刘邦只要利用项伯和项羽的这层关系,必能获得效果,尤其是看准了项羽的致命弱点和双方矛盾的焦点,深信:“言沛公不敢背项王”将会解项羽来战之忧。

D.张良才智过人,有未卜先知之明。

二、填空题8.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刘邦去赴鸿门宴,为什么“既来之,则走之”呢?请用课文中一成语回答。

答:9.刘邦为入关辩解的一番话,明明是一派谎言,在文中却重复了三次。

一次是对项伯说的“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他这样说是希望项伯。

第二次是直接对项羽说的:“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他这样说是企图。

最后是让樊哙闯帐,第三次重复这一谎言。

不过樊哙的重复与刘邦不同:他先说“怀王与诸将约”表明刘邦是。

先入关而不为王,“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可见功高义重。

樊哙的话既是刘邦的谎言的重复与补充,又与项伯说的“ ”相呼应。

三、阅读语段,完成文后问题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10.下列句中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从小路B.张良入谢谢:告罪C.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再:第二次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监督11.下列句中的“之”字,指代对象相同的两项是( )A.闻大王有意督过之B.置之坐上C.置之地D.吾属今为之虏矣1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与“拔剑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C.外连横而斗诸侯D.项伯杀人,臣活之13.对文段中的四个人物及其言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和范增分别是刘邦和项羽的谋士。

B.张良的话,明为道歉,实为指责项羽,项羽没听出他的意思。

C.项羽接受刘邦的礼物,这说明他非常注意外交礼节。

D.范增看出了刘邦是项羽最大的敌人,所以他把刘邦的礼物打破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B3.A4.D5.C6.B7.D二、填空题8.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走处境危险9.回去作传声筒欺骗项羽用感情打动项羽,掩盖自己的野心遵约入关“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三、阅读题10.D 11.A、D12.D13.C《鸿门宴》练习题2一、基础知识1、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共130 篇,由本纪、世家、列传、书和表五部分组成,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张良出,要项伯C.良乃人,具告沛公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C (A.“倍”通“背”B.“要”通“邀”C.“蚤”通:‘早’’)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组是 ( B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料大王士卒足以当大王乎C吾得兄事之D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冀蔽沛公4、列出一些出自课本的成语劳苦功高;秋毫无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二、语段精读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0—15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官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5、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约为婚姻(这里指结为儿女亲家)B.备他盗之出入(指防止农民起义军进进出出)与非常(指意外的变故)也。

C.沛公居出东(指崤山以东)时D.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指中原地区)抗衡B(“出入”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在“入”)6、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所以遣将守关者”不同的一项是( )A、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B.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C、此国之所以不昌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D (用来-------的,其余为“---------原因”)7、翻译下列句子(1)君安与项伯有故(1)你怎么跟项伯有旧交情?(2)沛公奉卮酒为寿(2)沛公举起一杯酒,祝项伯健康。

(3)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主也(3)把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的地盘尽可以称王了。

(4)籍吏民,封府库(4)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

8、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B )A项伯回到军营,把刘邦的话如数告诉项羽,并趁机为刘邦说情。

项羽竟然答应了,刘邦也如愿了。

B.刘邦邀请项伯,又是敬酒,又是拉关系,用谎言为自己辩护,企图笼络住项伯,让项伯在范增面前为张良说些好话。

C。

刘邦回答张良“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的问话时,说是有蠢小子唆使,实际上是他自己的想法。

D.项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机密泄露给了张良,这里,项伯本是为个人情谊,结果却坏了项羽的大事。

三、拓展延伸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

祖赉,给事中、监利候。

父望之早卒。

赉中庭橘树冬熟,子孙竞来取之。

愿年数岁独不取,赉及家人皆异之。

宋元嘉中,为湘东王国常侍。

及明帝立,以愿儒吏学涉,兼蕃国旧恩,意遇甚厚。

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

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

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寺,各五层。

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帝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

”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

罪高佛图,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

帝大怒,使人驱曳下殿,愿徐去,无异容。

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帝好围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与第一品王抗围棋,依品赌戏。

抗饶借帝,曰:“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

”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

愿又曰:“尧以此教丹朱,非人主所宜好也。

”虽数忤旨,而蒙赏赐犹异余人。

迁兼中书郎。

愿以侍疾久,转正员郎。

出为晋平大守。

在郡不事生业。

前政与百姓交关,质录其儿妇,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在郡立学堂教授。

郡旧出髯蛇,胆可为药。

有遗愿蛇者,愿不忍杀,放二十里外山中。

一夜蛇还床下。

复送四十里山,经宿复归。

论者以为仁心所致。

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

愿往就观视,清彻无所隐蔽。

后琅邪王秀之为郡,与朝士书曰:“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

”以母者解职,除后军将军。

褚彦回尝诣愿,愿不在,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箧。

彦回叹曰:“虞君之清至于此。

”令人扫地拂床而去。

迁中书郎,领东观祭酒。

兄季为上虞令卒,愿从省步出还家.不待诏便归东。

除骁骑将军,迁廷尉,祭酒如故。

建元元年卒。

愿著五经论问,撰会稽记,文翰数十篇。

(《南史?虞愿传))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子孙竞来取之竞来:竟然来B.愿徐去,无异容徐去:慢慢离开C.质录其儿妇质录:质问抓捕D.经宿复归经宿:路经住处B (A.竞来:争相赶来;C.质录:捕作人质;D.经宿:经过一宿。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虞愿“清廉耿直”的一组是( )①罪高佛图,有何功德②尧以此教丹朱,非人主所宜好也③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④愿往就观视,清彻无所隐蔽⑤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箧⑥愿从省步出还家,不待诏便归东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⑥10、C(第③句说明虞愿为政一切为了百姓,第⑥句说虞愿回家奔丧,表现他重亲情的`优良作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