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土木工程 学术报告

合集下载

新版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5年春全日制研究生课

新版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5年春全日制研究生课

E6-(- 单) 世 0701 E11--(单) 世 晓晴(3-10 周)世 晴世主 305(3-10 周)岩土工
E7-(- 单) 世 0703 0701
主 305
计 算 机 辅 助 工 程 程数值
E8-(- 双) 世 0705 E12--(单) 世 计 算 机 辅 助 工 程 ( CAE ) 仿 真 罗 克 分析 张
结构材料耐久性 结构材料耐久性的
傅纯(3-10 周)世 房地产开发与管 的设计原理
设计原理
主 305
理 傅 纯 ( 3-10 卫军(9-16 周)世 卫军(9-16 周)世主
地基处理与加固 周)世主 305 主 401
401
王星华(3-6 周)建 地基处理与加固 高等工程地质 徐 高等工程地质 徐林
E9--(单) 二综 综 604
501
构与性能
715
E12--(双) 二 混凝土材料组成、 龙广成(4-7 周)
E10-- ( 单 ) 二 综 综 606
结构与性能
世 A205
815
1E3--(单) 二 龙广成(4-7 周) 工程管理信息化
综 609
世 A205
(5-8 周)世 A102
E14--(单) 二 工程管理信息化

E9-(- 双) 世 0701 E10-(- 双)世 0703
0703 E13--(双)

(CAE)仿真 罗克 奇、陈宪麦(4-6
奇、陈宪麦(4-6 周)国祥
世主 608
(7-14
1-16 英语精读
0705
周)世主 608
建筑市场经济学 王 周)世主
E6--(双) 二综 E14--(双) 世 建 筑 市 场 经 济 学 孟钧(11-18 周)世 305

2015中南大学研究生土木工程规划与管理初试复试成绩表

2015中南大学研究生土木工程规划与管理初试复试成绩表

322 321 320 316 311 310 306 30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拟淘汰 拟淘汰 拟淘汰 拟淘汰 拟淘汰 拟淘汰 拟淘汰 拟淘汰
姓名 王静丽 邱琦 呼彩莹 陈敏友 贺威鹏 李宁 唐翰强 曾稼乐 易默然 倪祎荣 邱启零 吴晓东 肖雅芝 呼国杰 王亚平 张鸣凤 徐婕 杨光 彭依 卢青 蔡青 张萌 江向军 康亚丹 陈丽伟 桂中玮 张琼 任晓晨 徐惠云 李爱华 朱婷 何幸 葛伟 肖寒 邹乐囡 王康康 吴亚庆 颜蒙 池香君 孙启财
英语听说 初试成绩 专业课考 综合面试 能力测试 总评成绩 专业排名 录取情况 (C) 试(Z) 成绩(N) 成绩(T) 371 235 80 89.2 775.2 1 拟录取 338 247 86.7 85.4 757.1 2 拟录取 368 213 83.3 89.2 753.5 3 拟录取 367 208 81.3 88 744.3 4 拟录取 349 223 88.7 82.4 743.1 5 拟录取 355 220 84.7 83.2 742.9 6 拟录取 313 239 86.7 90.8 729.5 7 拟录取 381 180 84 84.4 729.4 8 拟录取 370 173 88.7 88.8 720.5 9 拟录取 340 201 86.7 86.8 714.5 10 拟录取 345 193 86 89 713 11 拟录取 357 187 85.3 81 710.3 12 拟淘汰 332 195 91.7 79.6 698.3 13 拟淘汰 340 187 77 87 691 14 拟淘汰 328 188 85.7 81 682.7 15 拟淘汰 325 186 78.3 89.2 678.5 16 拟淘汰 340 162 83.3 89.4 674.7 17 拟淘汰 332 160 90.7 88.2 670.9 18 拟淘汰 333 168 81 82.8 664.8 19 拟淘汰 322 178 79 84.4 663.4 20 拟淘汰 330 165 82.3 85.6 662.9 21 拟淘汰 348 159 72 80.6 659.6 22 拟淘汰 316 170 82 84.6 652.6 23 拟淘汰 331 157 81 80.4 649.4 24 拟淘汰 337 152 81 78.6 648.6 25 拟淘汰 321 156 84.3 77.2 638.5 26 拟淘汰 310 162 83.3 79 634.3 27 拟淘汰 323 148 78 83.2 632.2 28 拟淘汰 329 141 87.7 74 631.7 29 拟淘汰 323 132 75.7 84.4 615.1 30 拟淘汰 313 137 79.7 84.8 614.5 31 拟淘汰 314 127 78.7 78.8 598.5 32 拟淘汰 345 97 75 79.2 596.2 33 拟淘汰 325 99 82.3 89.6 595.9 34 拟淘汰 302 137 74.3 81.6 594.9 35 拟淘汰 323 124 73.3 70.8 591.1 36 拟淘汰 333 100 78.3 78.6 589.9 37 拟淘汰 300 117 76.3 81 574.3 38 拟淘汰 307 90 87.3 80.2 564.5 39 拟淘汰 330 缺考 缺考 缺考 330 42 拟淘汰

中南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中南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中南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中南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建筑与艺术学院.05一、学科专业(领域)概况、优势与特色建筑与土木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统称。

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地下或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维修等技术活动。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城市与区域及房地产开发、道路交通建设、旧城改造、风景园林工程修筑和智能化建筑的投资建设;电子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和新型建筑材料科学的应用,充实和丰富了本事域的基础,拓宽和发展了本事域的研究范畴。

本事域范围涉及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和土木工程多个一级学科,其根本任务是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服务,以人为本,为人们营造安全、舒适、便捷、环保、节能、经济、美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主要领域范围:城市与区域规划、城乡规划与设计、住房与社区建设、城市经济与管理、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更新与历史保护,及风景园林、道路、市政、防灾减灾与防护、建筑材料、建筑经济、生态等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

相关领域:装饰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交通与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测绘工程、水利工程。

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源于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立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铁道建筑系和桥梁与隧道工程系,历经长沙铁道学院等变迁,现为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1976年在原长沙铁道学院土木工程系内兴办“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94年该专业从分出建筑工程系(含“建筑工程”与“建筑学”两个专业), 1997年土木工程系与建筑工程系合并,成立土木建筑学院;中南大学成立,“建筑学”专业与原中南工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1993年创办的城市规划专业合并,更名为建筑与城市规划系;建筑与城市规划系与学校原艺术学院合并组建建筑与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系调整为城乡规划系与建筑系,现城乡规划学和建筑学均获校级重点学科。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获国家科技三大奖情况汇总(2000-2013年)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获国家科技三大奖情况汇总(2000-2013年)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获国家科技三大奖情况汇总(2000-2013年)
序号
项目名称
获奖时间、名称和等级
完成人
完成单位
1
大跨度低塔斜拉桥板桁组合结构建造技术
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叶梅新(8)
中南大学(5)
2
多塔斜拉桥新技术研究
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陈政清(5)
中南大学(3)
3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余志武(2)、蒋丽忠(4)
周凌宇(6)、罗小勇(7)
中南大学(1)
4
铁路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新技术研究
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中南大学(5)
5
柔性桥梁非线性设计和风致振动与控制的
关键技术
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杨孟刚(8)、何旭辉(9)
中南大学(4)
6
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学(1)
10
长大跨桥梁结构状态评估关键技术与应用
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何旭辉(7)
中南大学(4)
青藏铁路
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谢友均(113)
中南大学(11)
7
列车过桥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安全评估技术及
工程应用
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郭向荣(7)
中南大学(4)
8
混凝土桥梁服役性能与剩余寿命评估方法及应用
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余志武(3)
中南大学(3)
9
新型自密实混凝土设计与制备技术及应用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9年硕士生复试名单(2)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9年硕士生复试名单(2)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19 年硕士生复试 名单(2)
姓名
复试院系 代码及名

复试专业 代码及名称
学 专项计 习 划名称 方

业务 政治 外国
课1 代码 语代
代 及成 码及
码及 绩 成绩
成绩
业务 课2
总 代
分 码及 成绩
04 土木工 08010
胡颖
力学
8 程学院 0
全 10 20 7 30 10 94 14 39


04 土木工 08140
彭梦龙
土木工程
日 0 0 0 00

8 程学院 0




04 土木工 08140
曹宏凯
土木工程
日 0 0 0 00

8 程学院 0




04 土木工 08140
孔坤锋
土木工程
日 0 0 0 00

8 程学院 0




04 土木工 08140
刘韶辉
土木工程
日 0 0 0 00
刘思慧
土木工程
日 0 0 0 00

8 程学院 0




04 土木工 08140
林文亦
土木工程
日 0 0 0 00

8 程学院 0




04 土木工 08140
赵晓苗
土木工程
日 0 0 0 00

8 程学院 0


段彬鑫 04 土木工 08140 土木工程
全 0 0 0 00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结果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结果

拟录取 导师姓 名 王星华 王星华 冷伍明 方理刚 杨果林 张家生 冷伍明 金亮星 魏丽敏 魏丽敏 肖武权 杨果林 张家生 杨果林 盛岱超 肖武权 魏丽敏 乔世范 冷伍明 金亮星 饶秋华 杨果林
英语 英语听 专业课 阅读 初试 说能力 综合面 考试成 能力 成绩 测试成 试成绩 绩 测试 绩 成绩
363 358 393 400 382 411 384 403 387 407 390 404 382
复 试 考生姓 编 名 号 A7 A8 A13 A16 A17 A25 A27 A28 A33 B3 B10 B12 C5 C74 C114 C115 C116 C129 C138 C150 C154 C182 李文静 朱太宜 冯金杭 沈双林 林超 何欢 李文坚 刘怡然 何重阳 夏启迪 胡润乾 黄玮 成浩 张雨 贺佐跃 张安 孙发程 谢济仁 王涛 王华 冯康 贺特球
拟录取专业 土木工程(岩土方向) 土木工程(岩土方向) 土木工程(岩土方向) 土木工程(岩土方向) 土木工程(岩土方向) 土木工程(岩土方向) 土木工程(岩土方向) 土木工程(岩土方向) 土木工程(岩土方向) 土木工程(岩土方向) 土木工程(岩土方向) 土木工程(岩土方向) 土木工程(岩土方向) 土木工程(岩土方向) 土木工程(岩土方向) 土木工程(岩土方向) 土木工程(岩土方向) 土木工程(岩土方向) 土木工程(岩土方向)
83 82 84 86 82 86 84 78 85 79 76 85 89
所在 是否 是否 奖学 加权总 专业 享受 全日 金等 成绩 复试 助学 制专 级 排名 金 业学 位 全额 是 否 全额 是 否 全额 是 否 全额 是 否 全额 是 否 全额 是 否 全额 是 否 全额 是 否 全额 是 否 3 全额 是 否 353.10 2 全额 是 否 376.00 1 全额 是 否 402.30 5 全额 是 否 387.70 6 全额 是 否 385.80 1 全额 是 否 405.50 10 全额 是 否 381.50 8 全额 是 否 383.30 9 全额 是 否 383.00 2 全额 是 否 402.10 4 全额 是 否 388.70 7 全额 是 否 384.50 3 全额 是 否 392.60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导师汇总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导师汇总
硕导
101
张晔芝

197301
结构工程
大型复杂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研究
副教授
2005年
硕导
102
易亮

197909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

火灾烟气流动与控制
副教授
2005年
硕导
103
陈长坤

197706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

钢结构防火研究
教授
2005年
硕导
104
何旭辉

197512
桥梁与隧道工程
桥梁健康监测及状态评估
副教授
2005年
硕导
105
杨孟刚

197601
桥梁与隧道工程
桥梁抗震、大跨度桥梁非线性
副教授
2005年
硕导
106
王薇

196908
桥梁与隧道工程
地下工程结构设计理论及地下工程防灾术
副教授
2005年
硕导
107
段乐珍

196709
桥梁与隧道工程
土木建筑工程图学研究
副教授
2005年
硕导
桥梁结构稳定与振动
教授
1993年
博导
9
张家生

196402
岩土工程
岩土边坡工程、岩土力学、路基工程
教授
1996年
博导
10
冷伍明

196405
岩土工程
地基基础、路基工程、地下工程
教授
1995年
博导
11
王星华

195505
岩土工程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术报告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姓名:学号:目录题目1: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技术 (1)题目2: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报告 (2)题目3: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bridge infrastructure system subjected to multiple threats (4)题目4:铁路隧道底鼓案例的成因分析与反思 (6)题目5:重载铁路桥梁和路基检测与强化技术 (7)题目6: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与发展。

(10)题目7:铁道机车车辆-铁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工程应用。

(12)题目8: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展望报告 (15)题目9:基于OpenSees的结构与岩土体系非线性动力分析 (16)题目10:Consequence of multi-support ground excitations for bridge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mitigation measures (18)学术报告总结(1)题目1: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技术报告时间、地点:2013年10月15日,迎宾楼1楼会议室学术报告人简介:江成,铁建所研究员,长期从事铁路轨道专业相关课题的试验研究工作,特别是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前期研究,为我国铁路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结构的国内研发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奠定了基础。

为适应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求,近年来他在国内前期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国外高速铁路无碴轨道的先进技术,在客运专线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碴轨道结构方面作了积极的技术准备,同时撰写了大量无碴轨道技术资料,为铁道部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了技术依据。

2006年被铁道部批准为铁路专业技术带头人。

学术报告主要内容:报告会上,江研究员分别就“什么是高速铁路”、“国内外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技术的发展”,“无砟轨道的结构及相关接口技术”与“无砟轨道的运营维护”四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姓名:学号:目录题目1: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技术 (1)题目2: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报告 (2)题目3: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bridge infrastructure system subjected to multiple threats (3)题目4:铁路隧道底鼓案例的成因分析与反思 (4)题目5:重载铁路桥梁和路基检测与强化技术 (5)题目6: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与发展。

(7)题目7:铁道机车车辆-铁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工程应用。

(8)题目8: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展望报告 (10)题目9:基于OpenSees的结构与岩土体系非线性动力分析 (11)题目10:Consequence of multi-support ground excitations for bridge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mitigation measures (12)题目1: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技术报告时间、地点:2013年10月15日,迎宾楼1楼会议室学术报告人简介:江成,铁建所研究员,长期从事铁路轨道专业相关课题的试验研究工作,特别是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前期研究,为我国铁路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结构的国内研发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奠定了基础。

为适应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求,近年来他在国内前期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国外高速铁路无碴轨道的先进技术,在客运专线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碴轨道结构方面作了积极的技术准备,同时撰写了大量无碴轨道技术资料,为铁道部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了技术依据。

2006年被铁道部批准为铁路专业技术带头人。

学术报告主要内容:报告会上,江研究员分别就“什么是高速铁路”、“国内外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技术的发展”,“无砟轨道的结构及相关接口技术”与“无砟轨道的运营维护”四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

他介绍到高速轨道分为无砟轨道和有砟轨道两种,并详细的阐述了无砟轨道“高稳定性,高平顺性,少维修”的三个特点。

接下来他重点介绍了日本、德国及我国的高速铁路发展历史与当前面临的问题。

他讲到,我国高速铁路研究具有后发优势,博采众长。

用不足10年的时间取得其他国家30年的成就,如今我国的高速铁路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但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

比如,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系统技术所带来的知识产权限制,无砟轨道的减震降噪和结构耐久性评价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各高校师生努力解决。

谈到高速铁路的运营维护,江成研究员主要介绍了快速修复,养护维修的技术研究。

在我国,高速铁路的维修天窗时间只有短短4个小时,相比国外仍有一定差距。

由此可见,我们的维护工作效率还有待提高。

总结: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工具,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争夺市场、谋求更大利润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正在成为跨国公司打压我国企业的重要竞争手段。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就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通常是国家赋予创造者对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专有权或独占权。

知识产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无形财产权,他的客体是智力成果或者知识产品,是一种无形财产或者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是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

无论是哪行哪业,近年来在市场竞争中我国一些优秀企业都因为知识产权问题直接遭受到外国公司的打压,在铁路行业也不例外,尤其对于需要专业技术较高的高速铁路中,知识产权侵权的案例时有发生,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于该问题,我觉得应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主动运用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二,运用最前沿的知识进行技术创新,争取走在行列最前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

题目2: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报告报告人:缪昌文院士2014年11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师缪昌文院士做了有关混凝土技术的发展的报告。

缪昌文院士就现代混凝土的发展及其特点做了概述,并指出我国当前正处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在三峡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传统混凝土暴露出了自身的不足,所以有必要对传统混凝土进行“着装”完善,在其中加入化学外加剂及矿物外加剂,就能得到流动性大、耐久性强、力学性能优异的现代混凝土。

缪昌文院士对当代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大家一起进行了探讨。

他指出,混凝土的开裂问题不仅影响使用安全,缩短服役寿命,而且会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此外,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也相当突出。

缪院士还重点强调了混凝土材料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他举例说,我国2010年水泥产量达到18.8亿吨,为此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排放了大量废气和粉尘,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所以重视混凝土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缪院士阐述了现代混凝土的三大关键技术,即混凝土材料裂缝控制技术、混凝土材料耐久性提升技术、混凝土材料多功能化和高性能化技术。

围绕三大关键技术,缪昌文院士从理论分析到实践成果,详细介绍了多项最新研究进展,引领在场师生进入魅力十足的混凝土科学世界。

在互动环节,缪院士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关于混凝土开裂温度、早强技术等问题做了详细解答,大家均感到受益匪浅。

2013年我国水泥产量是24亿吨,像现在这样的生产速度,我国相关资源只能维持30-40年时间,对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在研究如何提高混凝土性能及使用效率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实现国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题目3: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bridge infrastructure system subjected to multiple threats报告人:Suren Chen2014年10月22日Associate Professor,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USA. Suren Chen来我校做了题目为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bridge infrastructure system subjected to multiple threats的报告,陈博士首先简要介绍了其近年来关于桥梁交通系统动力模拟和多种灾害威胁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然后分别对运营荷载与极端荷载联合作用下的大跨桥梁/交通系统动力模拟、弯斜桥抗震、考虑随机交通流对大跨桥梁断面影响的桥梁风致动力性能研究、柔性大跨桥梁概率疲劳评估和极端荷载作用下的概率动力行为研究、随机交通流下大跨度桥梁的动力行为分析、斜拉桥拉索突发断裂事故的时变动力评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讲解。

报告中还提到提到交通系统是现代社会关键基础设施之一,它的安全和可靠极大地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民众的每日生活。

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包括各种关键桥梁,道路,车辆交通,人员以及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能否保障这个系统在正常,不利,甚至灾害性情况下的安全和效率对于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至关重要。

这不仅包括基础设施本身的安全,耐久以及在灾害情况下的快速恢复能力,也包括了如何提高交通安全以及减少拥堵。

作为一个耦合系统,这些因素常常相互有很大的影响,传统基于独立学科的研究对于解决这类问题存在一些局限。

在过去几年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从跨学科和系统角度对这些问题作了一些尝试和探讨。

这些工作在基础设施方面包括结合交通流模拟的大跨桥梁以及交通耦合系统在正常使用以及灾害性条件下的动力分析方法的研究;基于可靠度的桥梁安全及耐久性的研究;基于AASHTO设计荷载的研究。

在交通方面包括在不利驾驶条件下的交通安全模拟研究;多尺度交通安全和拥堵研究;基于统计方法的精细尺度交通事故风险预测及智能交通方案的研究;交通事故人员伤害风险及驾驶行为研究等。

这次报告主要介绍在这方面近年来的系列研究工作,并着重对大跨桥梁交通系统的动力分析平台作比较详细的讨论。

题目4:铁路隧道底鼓案例的成因分析与反思报告时间、地点:2014年06月07日,铁道校区世纪楼国际报告厅(C座201)学术报告人简介:王立川,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成都铁路副总工程师。

1988年毕业于原长沙铁道学院铁道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11年在中南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致力于浅埋、偏压、大跨、强透水地层、淤泥质软土等地下工程的结构和施工技术研究。

曾获得鲁班奖、詹天佑大奖等诸多奖项。

完成学术论文20余篇,在同行中有广泛影响。

学术报告主要内容:6月6日下午3点,成都铁路局教授级高工王立川正式受聘为我校兼职教授,聘任仪式在铁道校区世纪楼国际报告厅举行。

我院党委书记黄建陵教授、党委副书记郭峰教授、副院长彭立敏教授、副院长何旭辉教授以及部分隧道系老师参加了本次会议。

副院长何旭辉教授主持会议。

会上,郭峰副书记对王立川的基本情况和学术成就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黄建陵书记为王立川颁发了中南大学兼职教授聘书。

随后黄建陵书记发表讲话,表达了对王立川教授的欢迎。

王立川教授在接受聘书后发言,对学校的欢迎表达了感谢。

王立川教授与到场领导、老师合影留念后,随即以“铁路隧道底鼓案例的成因分析与反思”为题作了首场学术报告。

报告会中,王立川教授结合隧道底部结构隆起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强调了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性。

之后他结合自己工作、学术研究经历,就技术、施工和地质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介绍了目前该问题在国内外的现状,并通过失败工程的案例,与大家分享了其中的经验教训。

总结我国是个地震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数次大地震给我国带来了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地面建筑物、桥梁、道路等破坏严重,就连被认为不易有地震灾害发生的隧道及地下结构也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隧道有底鼓灾害发生。

而目前我国尚无完整的针对隧道编制的抗震设计规范,故该编制工作的进行已经迫在眉睫。

题目5:重载铁路桥梁和路基检测与强化技术报告人:土木院院长余志武教授等报告主要内容及心得:3月9号下午3:00,铁道校区国际报告厅座无虚席,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学术研讨系列讲座第五场在此隆重举行。

土木院院长余志武教授应邀作题为“重载铁路桥梁和路基检测与强化技术”的报告,土木院副院长杨建军、盛兴旺等领导与老师及研究生近200人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会。

余院长分别从“研究背景与现状”、“重载铁路桥梁检测与强化技术”、“重载铁路路基检测与强化技术”和“主要研究成果”等四个方面向与会者做了详细的介绍。

列车荷载与轨道抗力的相互作用关系决定了轨道的破损程度和使用寿命。

按照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连续弹性基础梁轨道强度理论,影响轨道结构受力的因素主要有荷载、轨枕、道床和钢轨四个方面。

1、荷载是造成轨道受力的根本原因,荷载与轨道的受力及变形成线形关系,荷载增加的百分数与轨道结构受力及变形增加的百分数基本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