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度的大小和运动轨迹的曲率半径运动方程解共25页
曲率半径的两种求解方法

曲率半径的两种求解方法作者:汪邦家孙丽来源:《中学物理·高中》2014年第07期高中物理教材中出现了曲率半径,并且在高考中也出现过求曲率半径的试题.那什么是曲线的曲率半径呢?曲率半径如何求解?很多学生都发出这样的疑问.本文将讨论曲率半径的概念及求曲率半径的两种求解方法.1平面曲线的曲率半径工程技术中用曲率来描述曲线的弯曲程度.如图1所示,设曲线C是光滑的(曲线上每一处都有切线,且切线随切点的移动而连续转动).在曲线C上选定一端点M0作为度量弧s的基点.设曲线上点M对应于弧s,在点M处切线的倾角为a,曲线上另外一点M′对应于弧s+Δs,在点M′处切线的倾角为a+Δa,那么,弧段MM′的长度为|Δs|,当动点从M移动到M′时切线转过的角度为|Δa|.用比值|Δa||Δs|来表达弧段MM′的平均弯曲程度,把这比值叫做弧段MM′的平均曲率,并记作=|ΔaΔs|,当Δs→0时,上述平均曲率的极限叫做曲线C在点M处的曲率,记作K,K=|dads|,把ρ=1K=|dsda|称为曲线C在点M的曲率半径.设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y=f(x),则ρ=1K=(1+y′2)3/2|y″|.设曲线的参数方程为x=φ(t),,则ρ=1K=[]-1.1抛物线上的曲率半径例1(2011年安徽高考题)现将一物体与水平面成a角的方向以速度v0抛出,如图2所示.则在轨迹最高点P处的曲率半径是多少?方法1数学公式法解斜抛运动参数方程x=φ(t)=v0cosa•t,-12gt2,可得φ′(t)=v0cosa,φ″(t)=0(1)--g(2)把(1)、(2)两式代入ρ=1K=[]-得ρ=[v20cos2a+(v0sina-gt)2]3/2v0gcosa(3)运动到轨迹最高点历时t=v0sinag(4)把(4)代入(3),得ρ=v20cos2ag.方法2物理方法一般的曲线运动可以分为很多小段,每小段都可以看作圆周运动的一部分,即把整条曲线用一系列不同半径的小圆弧来代替.而曲线上某点的曲率半径,就是在曲线上包含该点在内的一段弧,当这段弧极小时,可以把把它看作是某个圆的弧,则此圆的半径就是曲线在该点的曲率半径,如图3.这样在分析质点经过曲线上某点的运动时,就可以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来处理了.如图3中,当质点运动到A点对应的曲率半径为ρ,速度为vA,向心加速度为an,由向心加速度公式可得an=v2Aρ.解物体在在其轨迹的最高点P处只有水平速度,其水平速度为v0cosa,最高点法向加速度an=g=v0cosa)2ρ,所以曲率半径ρ=v20cos2ag.例2将一小球以v0=10 m/s的初速度从楼顶水平抛出,小球下落t=3 s时位于轨迹曲线上的P点,求曲线在P位置的曲率半径和此时小球的法向加速度.方法1数学公式法平抛运动参数方程x=φ(t)=v0t,得φ′(t)=v0,φ″(t)=0(1)把(1)、(2)两式代入ρ=[]-得ρ=(v20+g2t2)3/2v0g(3)把v0=10 m/s,t=3 s代入(3)式,得ρ=80 m.此时小球瞬时速度v=v20+(gt)2=20 m/s,所以an=v2ρ=5 m/s2.方法2物理方法如图4所示,下落3 s时,竖直速度vy=gt=103 m/s.此时瞬时速度v=v20+(gt)2=20 m/s,设其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则tanθ=vyv0=3,得θ=60°.把重力加速度g沿该点法向和切向分解,法向分加速度an=gcos60°=5 m/s2.由an=v2ρ得ρ=v2an=2025 m=80 m.1.2椭圆上的曲率半径例3质点沿轨道方程为x2a2+y2b2=1的椭圆从A点开始做逆时针运动,如图5所示.求A、B两点的曲率半径.方法1数学公式法解椭圆的参数方程为x=φ(θ)=acosθ,可得φ′(θ)=-asinθ,φ″(θ)=-acosθ(1)-bsinθ(2)把(1)、(2)两式代入ρ=[]-得ρ=[a2sin2θ+b2cos2θ]3/2ab(3)A点θ=0,代入(3)式得ρA=b2a(4)B点θ=90°,代入(3)式得ρB=a2b(5)方法2物理方法解如图6所示,半径为b的圆柱面被两平面相截,其中一个平面与圆柱面轴线垂直,第二个平面与第一个平面交角为θ,且满足cosθ=ba.两平面的交线与圆柱面相切,如图所示.由图5可知,第一个平面与圆柱面的交线是一个半径为b的圆,第二个平面与圆柱面的交线是一半长轴为b,半短轴为a的椭圆.如图6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坐标原点在圆心O处,y轴过两个平面交线与圆柱面的切点C.x轴与圆的交点A、y轴与圆的另一个交点B,沿z轴方向在第二个平面上的射影正好是椭圆上的A′、B′.设一质点在半径为b的圆周上做速率为v的匀速圆周运动,则此质点沿z轴方向在第二个平面上的运动将沿椭圆轨道运动.这个射影的运动就是此处选择的运动,在此运动下求椭圆轨道点A′、点B′的曲率半径易知,A点的速度v,法向加速度v2b.A点的射影A′的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分别为vA′=vcosθ=abv,(aA′)n=(aA)n=v2b.由这两式得A′处的椭圆曲率半径ρA′=v2A′(aA′)n=a2b.同理,由点B的速度v和法向加速度v2b,得B点的射影B′点的速度和法向加速度vB′=v,(aB′)n=(aB)ncosθ=av2b2,由这两式得B′处的椭圆曲率半径ρB′=v2B′(aB′)n=b2a.2立体曲线的曲率半径螺旋线的曲率半径例5已知等距螺旋线在垂直z轴方向的截面圆半径为R,螺距为h,如图7所示.一质点沿此螺旋线做匀速率运动,在垂直z轴方向的投影转过一周所用的时间为T.求该质点在做等距螺旋线运动时螺旋轨迹的曲率半径.方法1数学公式法此题属于立体曲线的曲率半径求解问题,上面给出的平面曲线的曲率半径求解公式在此已经不适用.对于一个以参数化形式给出的空间曲线x=φ(t),,z=ψ(t).其曲率半径计算公式为ρ=(x′2+y′2+z′2)3/2(z″y′-y″z′)2+(x″z′-z″x′)2+(y″x′-x″y′)2.解设此质点沿z轴方向的速率为v∥,螺旋线运动方程为x=φ(θ)=Rcosθ,z=ψ(θ)=v∥θ2πT,得x′=φ′(θ)=-Rsinθ,x″=φ″(θ)=-Rcosθ(1)-Rsinθ(2)z′=ψ′(θ)=v∥t2π,z″=ψ″(θ)=0(3)把(1)、(2)、(3)式代入ρ=[x′2+y′2+z′2]3/2(z″y′-y″z′)2+(x″z′-z″x′)2+(y″x′-x″y′)2,得ρ=4π2R2+v2∥T24π2R(4)质点沿z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v∥T=h(5)把(5)式代入(4)式得ρ=4π2R2+h24π2R.方法2物理方法解质点在垂直轴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分速度为v⊥=2πRT(1)沿z轴方向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hT(2)设质点沿螺旋线运动速度v,则v2=v2⊥+v2∥(3)把(1)、(2)代入(3)得v2=4π2R2+h2T2(4)质点运动的加速度a=ΔvΔt=Δ(v⊥+v∥)Δt=Δv⊥Δt=0,这里Δv∥Δt=0,可知加速度与质点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的加速度相同,即a=an=(2πT)2R=4π2RT2(5)把(4)、(5)代入ρ=v2a得ρ=4π2R2+h24π2R.从数学和物理两种角度出发都可以求解曲率半径,充分体现了数学工具在处理物理问题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数学和物理在处理同一问题时的和谐统一美.。
第6章例题-点的运动例题-all

dx vx = dt = 4 − 4t v = dy = 2 − 2t y dt
加速度的大小:| a |= ax 2 + a y 2 = 20(m/s 2 )
版权所有 张强 钟艳玲
2
例 dy-2 直杆 AB 两端分别沿铅锤和水平直线运动。已知
MA = l1 , MB = l2 , ϕ = ωt (ω = const.)
例 dy-1 已知动点在 xOy 平面内的运动方程为
工 程 力 学 第 6 章 点 的 运 动 学
x = 4t − 2t 2 y = 2t − t 2
单位:m, s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解 (1) 消去参数 t,得到轨迹方程
x − 2y = 0
(2) 求速度
t≥0
⇒ x ≤ 2, y ≤ 1
2 vC vC t = sin r r 2 vC vC t = cos r r
指向圆盘中心
tan β =
版权所有 张强 钟艳玲
aMy aMx
vC t π vC t π = cot = tan − = tan − ϕ r 2 r 2
13
工 程 力 学 第 6 章 点 的 运 动 学
旋轮线
8
工 程 力 学 第 6 章 点 的 运 动 学
例 dy-5 直线轨道上的纯滚动圆盘,C 点速度为常量。求 M 点的轨迹、速度、加速度以及轨迹的曲率半径。 vC t y D xM = vC t − r sin r r y = r − r cos vC t vC Cr M r ϕ
dx vx = dt = 4 − 4t v = dy = 2 − 2t y dt
§2、速度、加速度的分量表达式

§2、速度、加速度的分量表达式上一次课,我们为了将运动的一些特征能直接的表示出来,而定义了速度和加速度,22;dt r d dt v d a dt r d v =≡≡ 。
在一般情况下它们往往都是时间t 的函数。
何谓定义呢?定义它本身不是可以用什么方法或者数学手段加以证明得到的,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常常用到而定义下来的名称和概念。
例如过两点成一条直线……。
由于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因此都可以将它们表示成分量的形式。
这次课将准备讨论速度、加速度在各种坐标系中的表达式。
一、 直角坐标系——直角坐标系又称笛卡儿坐标系在直角坐标系中,质点的位置矢径可以写成为:........z k y j x i r ++= (1)根据速度的定义可知dtr d v ≡将(1)代入,则有 1、速度: z y x v k v j v i dt dz k dt dy j dt dx i z k y j x i dt d dt r d v ++=++=++==...........................................)(于是,我们比较上面的等式,就可得到速度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分量表达式为:z dtdz v y dt dy v x dt dx v z y x ======;;可见速度沿三直角坐标轴的分量(即分速度)就等于其相应的坐标对时间t 的一阶导数。
速度的大小:222z y x v v v v v ++== 速度的方向就用方向余弦来表示:vv k v v v j v v v i v z y y ===),cos(;),cos(;),cos( 。
同理,我们由加速度的定义不难得到它的分量表达式。
2、加速度根据加速度的定义:zy x z y x a k a j a i dt dv k dt dv j dt dv i dt z d k y d j x d i dt dz k dy j dx i dt d dt v d a ++=++=++=++==2222)(比较这些恒等式可得加速度的直角坐标分量表达式:z dt z d v dv a y dt y d v dt dv a x dtx d v dt dv a z t z y y y x x x ============222222 于是可得加速度的大小为:222z y x a a a a a ++== 加速度的方向用方向余弦表示。
用物理方法求解曲率半径

本专题说明:物体运动轨迹曲率半径的求解是物理竞赛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本专题主要是练习掌握运用物 理原理和方法求解曲率半径,要求学会灵活构造物理过程、合理运用物理原理,归纳总结出最一般的物理 求解方法,并熟练掌握。 1、设长为 L 的杆 AB 靠在竖直的墙 y 轴和地面 x 轴上,P 点将杆分成长度分别为 a 和 b 的两段。设杆的 A 端沿地面以速度 v 匀速运动, 某时刻杆两端的坐标分别为 A( x0 ,0) ,B(0, y 0 ) , P 点的坐标为 P( x, y) , 求: (1)P 点的运动轨迹; (2)P 点的曲率半径。
2
5、在场强为 B 的水平匀强磁场中,一质量为 m 、电荷量为 q 带正电荷的小球在 O 点静止释放,小球的运 动曲线如图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求 (1)此曲线的轨迹方程; (2)此曲线上任一点的的曲率半径,并指出最低点的曲率半径。
6、一长为 L 的匀质重绳(柔软) ,两端挂在天花板上,绳的最低点与天花板间的距离为 H,求最低点的曲 率半径。
2、在水平地面上置有一质量为 M 的滑块。滑块内有一圆形空心光滑通道半径为 b ,开始时质量为 m 的小 球置于轨道的最高点,若有微小扰动,小球开始在光滑通道内运动,求: (1) 小球的运动轨迹; (2)运动轨迹在任一点的曲率半径。
3、轮滚线问题:轮子在直线轨道上做纯滚动,轮子边缘运动轨迹曲线称为滚轮线。设轮子半径为 R,轮子 边缘 P 对应的滚轮如图所示,试求 (1)P 点的轨迹曲线方程; (2)此滚轮线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 ( ) ,以及在最高点曲率半径 1 和最低点曲率半径 2 。
H
A
பைடு நூலகம்
B
7、理论力学可以证明:质点在有心力场中运动,如果总机械能 E 0 则其轨迹必为双曲线的一支,且引力 源在其双曲线的一个焦点上。假设某慧星进入太阳系中,慧星和太阳的质量分别为 m 、 M 且系统总能量
[精品]掌握用自然坐标法求点的速度加速度的方法步骤
![[精品]掌握用自然坐标法求点的速度加速度的方法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08ccb10d5901020207409c3a.png)
方法二:直角坐标法 ①列动点的运动方程。 建立直角坐标系Oxy,如图所示。 图示几何关系:x=Rsin2φ y=Rcos2φ y 故点M的运动方程为 O' x=Rsin2ωt a 2 a y=Rcos2ωt O ②求点的速度。 vx= dx/dt = 2Rωcos2ωt vy= dy/dt =-2Rωsin2ωt A 点M速度的大小为: v =√vx2+vy2 = 2Rω 速度的方向余弦: cos(v,i)= vx/v= cos2ωt=cos2φ
3、匀变速直线运动 an=0,a = aτ=dv/dt=常量。若已知点的运动的初 始条件,当t=0时,s= s0,v= v0,则积分可得 v = v0 + at s = s0+ v0t +at² /2 由上式消去t 可得 v 2= v0 2+2a(s-s0) 4、匀变速曲线运动 an= v2/ρ, aτ=dv/dt=常量。若已知点的运动 的初始条件,当t=0时,s= s0,v= v0,则积分 可得 v = v0 +aτt s = s0+ v0t +aτt² /2 由上式消去t可得 v2= v02+2aτ(s-s0)
例3:如图a所示:杆AB的A端铰接固定,环M将AB杆 与半径为R的固定圆环套在一起,AB与垂线之夹角为 φ=ωt,求套环M的运动方程、速度、加速度。 方法一:自然坐标法 ①分析动点的运动、建立弧坐标轴。 动点套环M的轨迹为沿固定圆环 的圆周运动。以圆环上的O′点 为弧坐标原点,顺时针为弧坐标 正向,建立弧坐标轴。 ②列动点的运动方程。 图示几何关系:s = R(2φ) 故有: s= 2Rωt
③求点的速度、加速度。 由v = ds/dt得 v = d(2Rωt)/dt=2Rω 速度v的方向沿该点的切线方向,且指向运动的一方。 由an = v2/ρ,aτ=dv/dt得 aτ=dv/dt=0,an = v2/ρ=4Rω2 即点M的全加速度为:a=an=4Rω2 a的方向即 an的方向,自M点半径指向圆心。 (套环M沿固定圆环作匀速圆周运动。)
第三讲 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

—— 质点运动学 ——
伽利略变换、 伽利略变换、绝对时空理论
二船都以2m/s 3、在相对地面静止的坐标系内,A、B二船都以 在相对地面静止的坐标系内, 二船都以 的速率匀速行驶, 船沿 轴正向, 船沿 轴正向, 船沿x轴正向 船沿y轴正向 的速率匀速行驶,A船沿 轴正向, B船沿 轴正向, 今在A船上设置与地面坐标系方向相同的坐标系, 今在 船上设置与地面坐标系方向相同的坐标系,那 船上设置与地面坐标系方向相同的坐标系 么在A船上的坐标系中 船上的坐标系中, 船的速度为 么在 船上的坐标系中,B船的速度为 。 4、一飞机相对空气的速度大小为200km/h,风速为 一飞机相对空气的速度大小为 , 56km/h,方向从西向东,地面雷达测得飞机的速率为 ,方向从西向东, 192km/h,则飞机相对地面运动的方向为 , 。
o O′ z x z′ z
x
t′ = t
∗
z′ = z
—— 质点运动学 —— 伽利略变换、 伽利略变换、绝对时空理论
x′ = x − υt y′ = y
轴方向上。 设两参考系间的相对运动只发生在 x 轴方向上。 S系 S ′系 事件A 事件A ( x 1 , t 1 ) ′ ′ ( x1 , t1 ) 事件B 事件B ( x 2 , t 2 ) ′ ( x′ , t2 ) 2
1– 4
如何度量曲线弯曲程度? 如何度量曲线弯曲程度? P∆s P′
∆θ
ρ
ρ
曲率圆
∆θ dθ = 曲率: 曲率: k = lim ∆s→0 ∆ s ds ds 1 = 曲率半径: 曲率半径: ρ = dθ k
—— 质点运动学 —— 切向加速度、 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
v τ ( t + dt )
《大学物理学》(赵近芳 主编)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上下册)第一单元

习题解答 习题一1-1 |r ∆|与r ∆ 有无不同?t d d r 和t d d r 有无不同? t d d v 和td d v 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解:(1)r ∆是位移的模,∆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r ∆12r r -=,12r r r-=∆;(2)t d d r 是速度的模,即td d r==v t s d d . trd d 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 ∵有r r ˆr =(式中r ˆ叫做单位矢),则tˆr ˆt r t d d d d d d rr r +=式中trd d 就是速度径向上的分量, ∴trt d d d d 与r 不同如题1-1图所示.题1-1图(3)t d d v 表示加速度的模,即tva d d=,t v d d 是加速度a 在切向上的分量.∵有ττ(v =v 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所以tv t v t v d d d d d d ττ += 式中dt dv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 (tt r d ˆd d ˆd τ 与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 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22y x +,然后根据v =t r d d ,及a =22d d tr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v =22d d d d ⎪⎭⎫⎝⎛+⎪⎭⎫ ⎝⎛t y t x 及a =222222d d d d ⎪⎪⎭⎫⎝⎛+⎪⎪⎭⎫ ⎝⎛t y t x 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j y i x r+=,jty i t x t r a jty i t x t r v222222d d d d d d d d d d d d +==+==∴ 故它们的模即为222222222222d d d d d d d d ⎪⎪⎭⎫ ⎝⎛+⎪⎪⎭⎫ ⎝⎛=+=⎪⎭⎫⎝⎛+⎪⎭⎫ ⎝⎛=+=t y t x a a a t y t x v v v y x yx而前一种方法的错误可能有两点,其一是概念上的错误,即误把速度、加速度定义作22d d d d tr a trv ==其二,可能是将22d d d d trt r 与误作速度与加速度的模。
曲线运动相关公式及定理

曲线运动相关公式及定理匀速圆周运动定义: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亦称“匀速率圆周运动”因为物体作圆周运动时速率不变,但速度方向随时发生变化。
公式:1、v(线速度)=S/t=2πr/T=ωr=2πrf (S代表弧长,t代表时间,r代表半径)2、ω(角速度)=θ/t=2π/T=2πn (θ表示角度或者弧度)3、T(周期)=2πr/v=2π/ω4、n(转速)=1/T=v/2πr=ω/2π5、Fn(向心力)=mrω^2=mv^2/r=mr4π^2/T^2=mr4π^2f^26、an(向心加速度)=rω^2=v^2/r=r4π^2/T^2=r4π^2n^27、v过顶点时最大速度v=(gr)^(1/2)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的推导设一质点在A处的运动速度为Va,在运动很短时间⊿t后,到达B点,设此是的速度为Vb由于受向心力的作用而获得了一个指向圆心速度⊿v,在⊿v与Va的共同作用下而运动到B点,达到Vb的速度则矢量Va+矢量⊿v=矢量Vb,矢量⊿v=矢量Vb-矢量Va用几何的方法可以得到Va与Vb的夹角等于OA与OB的夹角,当⊿t非常小时⊿v/v=s/r(说明:由于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Va=Vb=v,s表示弧长,r表示半径)所以⊿v=sv/r⊿v/⊿t=s/⊿t * v/r,其中⊿v/⊿t表示向心加速度a,s/⊿t 表示线速度所以a=v^2/r=rω^2=r4π^2/T^2=r4π^2n^2F(向心力)=ma=mv^2/r=mrω^2=4π^2/T^2相关介绍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线速度v①意义:描述质点沿圆弧运动的快慢,线速度越大,质点沿圆弧运动越快。
②定义:线速度的大小等于质点通过的弧长s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
③单位:m/s。
④矢量:方向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
⑤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
⑥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线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在改变,故其线速度不是恒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