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诊断骶髂关节炎
双侧骶髂关节炎标准

双侧骶髂关节炎标准双侧骶髂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
其主要症状包括骶髂关节疼痛、僵硬和肿胀,同时还伴随有腰痛、臀痛、下肢疼痛等症状。
由于该病具有较高的重复发作率和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因此对其进行标准化诊断已经成为相关领域内的研究热点。
一、目前双侧骶髂关节炎的标准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两种:1.纽约标准:包括4个要素,分别为:骶髂关节疼痛、晨僵、脊柱侧弯、交叉感炎症反应阳性。
其中,骶髂关节疼痛、晨僵应同时存在,并且符合以上两项症状6个月以上,即可确诊为双侧骶髂关节炎。
2.艾姆斯标准:该标准是针对早期双侧骶髂关节炎制定的标准,其主要包括:1.骶髂关节MRI显示骶髂关节周围骨膜、软组织或韧带炎症表现;2.实验室检查发现HLA-B27;3.炎症指标增高;4.晨僵。
其中,至少2项检测结果为阳性,并经专科医生诊断符合双侧骶髂关节炎发展的规律,即可诊断为双侧骶髂关节炎。
二、双侧骶髂关节炎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治疗:为治疗双侧骶髂关节炎,通常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类风湿因子抑制剂、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等进行疗效治疗。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对双侧骶髂关节炎患者进行康复的一种有效方法,包括温泉治疗、水疗、按摩等方法,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和骨关节负担,减少病情的复发。
3.手术治疗:对于患者病情严重的情况,需要采用手术治疗,包括人工骶髂关节置换和手术治疗橱柜等方法。
三、总结双侧骶髂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标准分别为纽约标准和艾姆斯标准。
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可以缓解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按照医嘱进行,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休息,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可以缓解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骶髂关节炎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分析

骶髂关节炎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分析摘要】目的提高骶髂关节炎影像学检查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骶髂关节炎影像学X线、CT和MRI检查诊断资料,分析检查方法与诊断。
结果骶髂关节CT和MRI检查优于X线检查。
结论加强骶髂关节炎影像学检查与诊断,能对临床提供有力依据。
【关键词】骶髂关节炎影像学检查分析【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7-0143-01骶髂关节炎是脊柱关节病重要诊断依据,影像学检查诊断的骶髂关节炎对临床诊断至关重要,为提高骶髂关节炎影像学检查的诊断水平,本文对56例脊柱关节病患者的骶髂关节炎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对临床可疑病例,而X线片检查尚未显示明确的(一般为骶髂关节炎0级、Ⅰ级)或Ⅱ级以上的双侧骶髂关节炎改变者,或骶髂关节炎可疑不肯定病例。
1.2一般资料进行X线检查后,进行CT检查:28例中男25例,女3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35岁,平均22.1岁;病程最短9月,最长4.5年,平均3.6年。
进行X线检查后,进行MRI检查:28例中男26例,女2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33岁,平均20.9岁;病程最短7月,最长5年,平均3.2年。
1.3 临床资料1.3.1 进行X线检查后,又进行CT检查:28例进行X线检查,其中0级4例、Ⅰ级16例、Ⅱ级8例;后又进行CT检查,其中0级0例、Ⅰ级5例、Ⅱ级23例。
Ⅰ级11例报告错误,误诊率为39.29%;Ⅱ级有15例报告错误,误诊率为53.57%。
1.3.2 进行X线检查后,又进行MRI检查:28例进行X线检查,其中0级3例、Ⅰ级16例、Ⅱ级9例;后又进行MRI检查,其中0级0例、Ⅰ级3例、Ⅱ级25例。
Ⅰ级13例报告错误,误诊率为46.43%;Ⅱ级有16例报告错误,误诊率为57.14%。
1.4 统计学方法两组患者的早期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骶骨关节炎的症状和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骶骨关节炎的症状和原因
导语:骶骨关节炎已经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了,这样的疾病对我们平时的生活会带来很多的困扰,而且也会出现很多不适的症状,骶骨关节对我们来说是很
骶骨关节炎已经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了,这样的疾病对我们平时的生活会带来很多的困扰,而且也会出现很多不适的症状,骶骨关节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关节,如果出现了骶骨关节炎,疼痛的现象就会很明显,大家就要积极的去治疗,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的是骶骨关节炎的症状和原因。
骶骨关节炎的症状
骶骨关节炎除了原发性遗传性因素导致发病以外,多因为局部病因基础上引起的软骨退变而发生的骨性关节炎,属病理性的。
常见的病症为臀部周围和大腿根部的疼痛。
疼痛的性质可以说痉挛性、持续性的钝痛、刀绞样疼痛,运动疼痛增加,走路跛行。
在遇阴天或劳累加重时候,还有筋伸不开的感觉。
常见的原因如下几点:
一、关节病变引起既往有关节感染如患急性或慢性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结核、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后,由于软骨已受到不同程度损伤,而继发本病。
另外,关节内骨折,既往做过关节手术或外伤是产生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基础。
二、医源性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关节内注射激素,会引起关节软骨剥脱,从而导致骶骨关节炎发生。
三、先天发育先天关节发育不良,关节不稳定如韧带、关节囊松弛等也会引起骨关节炎。
四、受力因素中年以后,体重过大会加重骶骨关节的负担,因此,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骶髂关节炎分级纽约标准

骶髂关节炎分级纽约标准1. 引言1.1 骶髂关节炎简介骶髂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疼痛性病变,主要发生在骶髂关节区域,属于强直性脊柱炎的一种。
该病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但却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和痛苦。
骶髂关节是连接骶骨和髂骨的关节,其功能是支撑和保护下半身的重要关节之一。
当骶髂关节发生炎症时,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下背部和臀部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骶髂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反应、环境因素等有关。
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晨僵、夜间痛、炎症反应等,容易被误诊为椎间盘突出、骨骼肿瘤等其他疾病。
及早明确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骶髂关节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预后,并重点探讨骶髂关节炎分级纽约标准的意义、应用及局限性,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参考和帮助。
2. 正文2.1 骶髂关节炎病因骶髂关节炎的病因并不完全清楚,但有多种假说可以解释其发生原因。
一般来说,骶髂关节炎的发生可以与遗传因素、炎症、外伤等多种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被认为是导致骶髂关节炎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族史中有骶髂关节炎的人更容易患上该疾病,说明遗传因素在骶髂关节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炎症也是引起骶髂关节炎的一个重要原因。
炎症可以导致骶髂关节组织的损伤和破坏,进而引发关节炎的发生。
骶髂关节炎的病因是多方面的,遗传因素、炎症、外伤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骶髂关节炎的发生。
研究人员仍在努力深入探索骶髂关节炎的病因机制,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
2.2 骶髂关节炎临床表现骶髂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疼痛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背部和臀部的疼痛。
患者通常在早晨或长时间静坐后感到疼痛加剧,疼痛呈慢性持续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了疼痛外,骶髂关节炎的临床表现还包括僵硬感、活动受限、步态异常等。
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肢放射痛、坐骨神经受压症状,甚至会出现肿胀、红肿等炎症表现。
在疼痛加剧时,患者还可能出现夜间疼痛、疲劳等症状。
骶痹病(骶髂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

骶痹病(骶髂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骶痹病(骶髂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引言骶痹病,也称为骶髂关节周围炎,是一种以骶髂关节疼痛和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本文将介绍中医在治疗骶痹病中的临床路径。
临床表现骶痹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 腰骶部疼痛:患者出现腰骶部疼痛,可放射至臀部、大腿后侧,甚至下肢。
疼痛常以较为明显的发作形式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晨僵现象:患者在早晨起床时,感到骶髂关节僵硬不灵活,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活动自如。
3. 夜间疼痛:患者在夜间休息时,常感到骶髂关节疼痛加剧,影响睡眠质量。
4. 活动受限:骶痹病患者在行走、站立或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时,常感到骶髂关节活动受限,无法自由活动。
中医临床路径中医在治疗骶痹病时,常采用以下临床路径:1. 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脉表现等信息,中医医生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
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寒湿瘀滞、痰湿阻络等。
根据辨证结果,中医医生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2. 温通活络中医治疗骶痹病时,常使用温通活络的方法,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畅通。
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温灸、艾灸、针灸等,有助于缓解骶髂关节疼痛。
3. 中药治疗中医中药在治疗骶痹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患者的辨证结果,中医医生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芍药、川芎、当归等,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作用。
4. 调理生活惯中医治疗骶痹病时,还需要引导患者调整生活惯,减少对骶髂关节的过度使用和损伤。
建议患者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坐卧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免加剧疼痛和僵硬感。
结论骶痹病是一种以骶髂关节炎症和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在治疗骶痹病中采用辨证施治、温通活络、中药治疗和调理生活习惯等临床路径,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于骶髂关节x线摄片的描述

关于骶髂关节x线摄片的描述
关于骶髂关节X线摄片的描述
骶髂关节X线摄片是用来对骶髂关节进行影像检查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利用X射线照射来检测骶髂关节是否存在僵硬及其它异常情况。
X射线摄片可以帮助诊断专家准确判断骶髂关节是否存在疾病或其它异常状况,及时给出有效的治疗方案。
X线摄片可以清楚显示骶髂关节的软骨和骨骼结构。
通过X线摄片,医生可以清楚看到骨骼和软骨之间的间隙,从而判断关节是否有严重的变形或异常情况。
此外,X线摄片还可以清楚的显示骶髂关节附近的韧带和肌肉结构,从而对于某些骶髂关节炎患者,影像技术能够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
骶髂关节X线摄片是一种安全的技术,仅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检查。
患者在拍摄时只需要被要求改变体位,以帮助拍摄不同的角度。
拍摄完毕后,医生可以根据影像测量出来的结果,进行准确的诊断,并给出有效的治疗方案。
骶髂关节痛定义、局部解剖、诊断与鉴别诊断、病因、易患因素及治疗措施

骶髂关节痛定义、局部解剖、诊断与鉴别诊断、病因、易患因素及治疗措施骶髂关节病变是产生慢性腰腿痛的重要来源之一,骶髂关节痛占所有腰腿痛患者的 15%~30%。
因 SIJP 病因和机制复杂,且部分临床医师对 SIJP 的认识不足,致使该类疾病容易被忽视,造成漏诊。
由于SIJP 的临床症状、疼痛部位与腰椎疾病类似,导致很容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相混淆,甚至被误诊。
,希望能加深对该病的认识,减少漏诊及误诊,提高其疗效。
定义及临床表现SIJP是位于骶髂关节及其附近,可通过局部按压及骶髂关节诱发试验诱发疼痛重现,并可通过向骶髂关节内注射局麻药得到缓解的疼痛。
SIJP 疼痛主要出现在臀部、大腿后外侧、腰部,部分患者会出现腹股沟区、背部、腹部,大部分患者疼痛出现在膝关节以上,少数患者会放射至膝关节以下。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及一侧或双侧下肢痛,弯腰困难,患者站立时多以健肢负重,坐位时以健侧臀部触椅;严重者甚至仰卧时不能伸直下肢,喜屈曲患肢仰卧或向健侧侧卧。
部分患者步行困难,患肢需拖行,表现为歪臀跛行步态,不能挺胸直腰。
还有患者表现为由站立位转换为卧位时腰骶部疼痛,甚至躺下困难;SIJP 伴随的麻木及感觉异常主要出现在大腿后外侧和小腿后侧。
骶髂关节解剖骶髂关节是微动半滑膜关节,前1/3 是真正的滑膜关节,后方是肌肉韧带复合体,这些肌肉韧带复合体影响着骶髂关节的稳定,是脊柱和下肢应力传导的枢纽。
骶髂关节神经支配来源主要是骶神经背侧支,指出 L5~S4后根的侧支支配骶髂关节背侧。
骶髂关节腹侧神经支配来自 L4和 L5神经根的腹侧支。
骶髂关节腹侧神经支配尚存争议,解剖学上证实的节段性支配模式并不能解释骶髂关节引起的疼痛常超出 L4—S4支配范围,骶髂关节并非单纯地由一个节段性神经支配,这是SIJP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原因。
诊断与鉴别诊断SIJP 诊断主要基于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和诊断性注射等。
骶髂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骶髂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何国武
【期刊名称】《白求恩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5(013)002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骶髂关节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探讨骶髂关节炎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方法。
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60例骶髂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CT扫描与X线检查结果探讨骶髂关节炎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方法。
结果 CT扫描提示,60例骶髂关节炎患者中,双侧骶髂关节炎53例,单侧骶髂关节炎7例;而X线检查显示,双侧骶髂关节炎45例,单侧骶髂关节炎9例,疑似异常5例,正常1例。
骶髂关节炎CT特点为:髂骨侧关节面下出现侵蚀、硬化而变模糊,皮质部分近乎消失,骨质糜烂成融雪状,骨小梁模糊,关节骨性强直,关节间隙缩窄或消失,关节周围骨质疏松;X线特点为:关节面毛糙,骨质侵蚀、硬化,关节腔隙增宽或狭窄,关节出现强直。
结论相对X线检查,CT扫描对于骶髂关节炎的鉴别诊断具有更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总页数】2页(P198-199)
【作者】何国武
【作者单位】河北省正定县人民医院骨科,050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4.3
【相关文献】
1.骶髂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2.女性强直性脊柱炎与女性致密性骶髂关节炎患者临床特点比较
3.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探讨
4.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强直性脊柱炎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骶髂关节炎的临床特点
5.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诊断骶髂关节炎
正常情况下,由于人的左、右两侧骶髂关节保持平衡,所以腰骶椎着力均匀分布,不会引起骶髂关节的受损。
但在分娩或外伤后,引起了耻骨联合的分离,使左、右两侧受力不均,即使是很轻的压力,也容易引起骶髂关节扭伤,从而产生骶髂关节炎。
【查体及检查】
1.Piedallu征患者取坐位,检查者自后方观察其髂后上棘是不是在同一水平线上,一般情况下,患侧偏低;腰前屈时,则患侧位置升高程度超过健侧。
2.对抗性髋外展试验阳性。
3.退变性骶髂关节炎X线平片上显示退变征,视病程不同而出现退行性变的各期表现,以增生及骨刺为主。
【与强直性脊柱炎鉴别】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疼痛特点是休息不能缓解,活动后方能缓解,这也是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部外伤的区别点。
强直性脊柱炎轻症者,仅会感觉骶髂关节部僵硬、肌肉酸痛。
原因是肌腱、韧带与骶髂关节的骨附着点炎症,即肌腱末端炎。
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风湿病。
臀、大腿后侧疼痛易误诊为坐骨神经痛,但是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下肢疼痛很少放射到膝以下。
强直性脊柱炎交替性左右骶髂关节部位疼痛,是强直性脊柱炎中、早期最具特征性的症状。
是骶髂关节固定部位深层次隐渐性疼痛,先为一侧显著,后发展为左右交替性疼痛,重者痛处在骶髂关节一点上。
骶髂关节疼痛可以上移出现腰椎部疼痛,下移至坐骨疼痛或大腿髂部痛,因咳嗽、打喷嚏或其他牵动性动作而疼痛加重。
开始时疼痛可以为单侧、间歇性,几个月后逐渐发展为双侧、持续性疼痛并伴有腰部僵硬。
强直性脊柱炎都侵犯骶髂关节,上行至腰椎疼痛,所以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疼痛常伴有腰痛和腰骶疼痛伴有晨僵。
先为反复发作,间歇性或两侧交替性酸痛,随病情发展,或持续性深部隐渐性钝痛或者刺痛,伴有腰部酸痛,全身疲劳无力,其特点为休息、阴天或劳累后加重,活动、遇热后疼痛缓解。
骶髂关节的影像学检查首选X线平片。
阅读X线平片须避免主观臆测,应采用上述ASAS发布的评分系统,如明确有SpA骶髂关节炎,则无须行其他影像学检查。
对于早期X线平片阴性的患者,如确诊为SpA会影响其治疗药物的选择,则应行MRI检查,骶髂关节骨髓水肿是在MRI结果中唯一有诊断意义的SpA特征。
原文链接:/ggjb/2014/0726/184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