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三醇 甘油的生产方法

合集下载

甘油介绍

甘油介绍

EINECS号: 200-289-517.9℃,相对密度1.2613。

与水可无限混溶,无水甘油有强烈的吸水性。

甘油有微弱酸性,能与碱性氢氧化物作用,如与氢氧化铜作用可生成颜色鲜艳的蓝色甘油铜(可用来鉴别多元醇)。

甘油与硝酸作用生成三硝酸甘油酯,又名硝化甘油,是一种烈性炸药。

由于甘油有吸水性,故常用于化妆品、皮革、烟草、食品及纺织品的吸湿剂和滋润剂。

甘油还有润肠作用,可用于灌肠或制成栓剂医治便秘。

硝酸甘油酯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绞痛。

硝化甘油可用作炸药和推进剂。

甘油与二元酸反应可得醇酸树脂,广泛用于油漆和涂料中。

自然界中,甘油以酯的形式广泛存在。

如各种动植物油脂都是甘油的羧酸酯,水解油脂便可得到脂肪酸和甘油。

目前,甘油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制皂工业的副产物(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另一来源是由石油裂解气丙烯制备。

图为甘油结构式。

药理作用本品能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其易于排出。

还有脱水作用,与抗坏血酸钠配成复方针剂静脉给药,可降低眼压。

外用有吸湿作用,并使局部组织软化。

能溶解硼砂、硼酸、苯酚、核酸、水杨酸等。

主要用于小儿及年老体弱者便秘、一般脑水肿的抢救、青光眼的治疗、冬季皮肤皲裂及剥离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0.5~1g/kg,每日1~2次,配成50%生理盐水溶液。

可在其他脱水药应用的间歇期配合使用。

静滴或静注:每次1g/kg,每日1次,可配成10%甘油葡萄糖或甘油生理盐水溶液。

【不良反应】本品无毒,口服大剂量可引起头痛、眩晕、口渴、恶心、呕吐、腹泻,但症状轻微,卧床休息后即可消失。

【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慎用。

高浓度静滴(30%以上)可引起溶血和血红蛋白尿。

本品有溶血作用,静脉给药时,不可单用本品,应与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配合用。

【制剂与规格】口服制剂:50%甘油0.9%氯化钠溶液。

注射剂:9.263%甘油0.834%氯化钠注射液(甘油氯化钠注射液)。

医用甘油栓剂:由硬脂酸钠(肥皂)为硬化剂,吸收甘油而制成(肥皂的刺激性泻下也有一定作用)。

丙三醇 甘油的物理性状

丙三醇 甘油的物理性状

丙三醇,国家标准称为甘油,无色、无臭、味甜,外观呈澄明黏稠液态,是一种有机物。

俗称甘油。

丙三醇,能从空气中吸收潮气,也能吸收硫化氢、氰化氢和二氧化硫。

难溶于苯、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石油醚和油类。

丙三醇是甘油三酯分子的骨架成分。

相对密度1.26362。

熔点17.8℃。

沸点290.0℃(分解)。

折光率1.4746。

闪点(开杯)176℃。

急性毒性:LD50:31500 mg/kg(大鼠经口)。

[1]中文名丙三醇英文名GLYCEROL,GLYCERINE别称1,2,3-丙三醇,甘油化学式C3H8O3分子量92.09CAS登录号56-81-5EINECS登录号200-289-5熔点17.8℃(18.17℃,20℃) [1]沸点290.9℃at 760 mmHg水溶性任意比例混溶密度1.263-1.303g/cm3外观无色、透明、无臭、粘稠液体闪点177℃应用用于气相色谱固定液及有机合成等安全性描述无毒,大量可导致似麻醉作用IUPAC命名propane-1,2,3-triol引燃温度370℃目录1. 1发现历史2. 2编号系统3. 3物性数据4. 4毒理学数据5. 5生态学数据6. 6分子结构数据7. 7计算化学数据1. 8性质与稳定性2. 9贮存方法3. 10安全信息4. 11生产方法5. ▪天然甘油6. ▪合成甘油7. 12用途1. ▪工业用途2. ▪日用3. ▪野外4. ▪医药5. ▪植物6. 13中国药典7. 14衍生物8. 15注意事项1. ▪操作注意事项2. ▪储存注意事项3. 16安全风险4. ▪安全术语5. ▪风险术语6. 17国家标准发现历史编辑甘油,1779年由斯柴尔(Scheel)首先发现,1823年人们认识到油脂成分中含有Chevreul,希腊语为甘甜的意思,因此命名为甘油(Glycerine)。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其为制造火药的原料,则产量大增。

编号系统CAS号:56-81-5MDL号:MFCD00004722EINECS号:200-289-5RTECS号:MA8050000BRN号:635685 [2]物性数据1. 性状:无色无臭的黏稠状液体,有甜味。

甘油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甘油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甘油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年产5000吨甘油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学号:姓名:年级: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2 年月日目录1.总论 (6)1.1概述 (6)1.1.1甘油的性质 (6)1.1.2产品用途 (7)1.1.3甘油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7)1.1.4甘油的市场需求 (7)1.2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8)1.2.1设计的目的 (8)1.2.2设计的意义 (8)1.3项目设计根据与原则 (8)1.3.1设计根据 (8)1.3.2设计原则 (8)1.4设计范围 (9)1.5甘油生产能力及产品质量标准 (9)1.5.1生产能力 (9)1.5.2产品质量标准 (9)2.生产方案选择 (10)2.1生产方法 (10)2.1.1以天然油脂为原料的生产 (10)2.1.2合成甘油的生产 (11)2.1.3发酵甘油的生产 (14)2.2生产方案确定 (16)3.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与说明 (17)3.1生产工艺流程图 (17)3.2.生产工艺流程说明 (19)4.工艺计算 (22)4.1物料衡算 (22)4.1.1原辅物料的计算 (22)4.1.2物料衡算汇总列表 (26)4.1.3水、电、煤的用量计算 (27)4.2热量衡算 (28)4.2.1蒸汽喷射液化器工段 (28)4.2.2连消工段 (28)4.2.3无菌空气制备工段 (30)4.2.4蒸发浓缩工段 (34)4.2.5减压蒸馏工段 (35)5.设备设计与选型 (36)5.1要紧设备的选型 (36)5.2辅助设备的选型 (45)6.车间布置设计 (47)6.1厂房布置原则 (47)6.2厂房的整体布置设计 (48)6.3车间设备布置设计 (48)7.设计评析与总结 (56)参考文献 (58)1.总论1.1概述1.1.1甘油的性质(1)性质外观无色透明粘稠液体,无臭、无味、具有吸湿性、保润性、软化性,极显汲取空气中的水分,水溶液呈中性,可与水、乙醇、甲醇任意比例混合。

甘油教材

甘油教材

1、甘油是一种化工产品,化学名为丙三醇。

在常温下,它是无色、透明、粘稠的液体,味甜、有温热的感觉,露于空气中能吸收水分。

2、纯甘油的比重在25℃时为1.26205,随着温度的不同而变化,温度增高,比重降低。

3、甘油水溶液的粘度,在同一温度下随着甘油含量的高低而变化,含量高时,粘度也增大。

4、甘油水溶液的沸点随着甘油的含量而变化,含量高时沸点也高,含量低时沸点也低,如果含量相同,当压力降低(或真空度提高),则沸点也随之降低。

5、当甘油中含有水分时,甘油含量变化,冰点也不同,但以含甘油66.7%的甘油水溶液的冰点最低,为-46.5℃。

由于甘油有这一特征,故甘油水溶液常用作冷冻剂。

6、甘油可以任何比例与水相混合,它不溶于油脂及汽油、苯、氯仿、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中。

7、甘油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聚合,形成聚合甘油,在甘油蒸馏时,在一定的碱质情况下,温度过高时,甘油蒸脚中会有较多的聚合甘油。

为使聚合甘油尽可能减少,一定要注意提高粗甘油的质量,并且在高真空条件下蒸馏。

8、甘油的生产方法主要有:(1)从天然油脂中提取甘油,包括从皂化废液中提取甘油和用油脂水解法提取甘油;(2)以糖类为原料用发酵法生产甘油;(3)以石油化工原料生产合成甘油。

9、甘油的用途主要有:(1)制造炸药。

(2)在医药工业上作溶剂、吸湿剂、防冻剂等。

(3)在日用化妆品中的应用。

如冬季用甘油擦皮肤,可以润化组织,使皮肤柔软不致开裂。

(4)在涂料油漆工业上的应用。

(5)在纺织和印染工业上应用。

(6)在烟草工业上的应用。

(7)在造纸、文印工业上的应用。

(8)其它方面的应用:如军工业、食品业、皮革业、金属加工业、照相业、电工材料生产、橡胶工业等方面的应用。

10、废液中所含肥皂(包括氧化脂肪酸皂)过多,势必会增加盐酸、烧碱、三氯化铁的用量,给废水净化处理带来困难,增加生产成本,同时影响粗甘油及成品甘油的质量,也影响甘油的回收率。

11、在废液的酸处理中,加盐酸的作用是:(1)中和废液中的游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2)分解废液中的肥皂,使其转化成脂肪酸上浮撇去,以降低三氯化铁的耗用量,减少过滤泥渣,从而提高甘油回收率。

年产十万吨甘油的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年产十万吨甘油的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年产十万吨甘油的生产车间工艺设计[摘要]:甘油,学名丙三醇。

因其具有吸湿性、保温性、高粘度、水溶性、无毒、有甜味、微生物易分解、有三个羟基可制成一些衍生物等特性,是一种重要的轻化工原料。

本设计为年产十万吨甘油的生产工艺设计。

目前,在国内生产甘油又有多种方法,而本设计是由环氧氯丙烷法生产甘油工艺的设计;主要设计内容有原料的存储罐,以及生产过程如蒸发,换热等工序的计算。

主要以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进行工艺计算和设备选型.在选型的基础上进行了设备的校核。

绘制了工艺流程图,主要设备装配图,车间设备立面图和全厂平面布置图。

[关键词]:环氧氯丙烷;甘油;反应釜;蒸发塔。

Technological design of outputting 100,000 tons of glycerinprocess workshop per yearAbstract: Glycerin, scientific name being glycerol, is an important light industry raw material, because of its characteristic of moisture absorption, heat preservation, heat viscosity, water-soluble, no-poison, taste sweet, bacterium resolve easily, and there are three hydroxyl groups could be made into derivatives. Technological of outputting 100,000 tons of glycerin process workshop per year are designed in this paper. There are many ways to produce glycerin, but the epichlorohydrin is adopted in this paper.The main design includes the calculations of raw material storage tank, and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such as evaporation and heat transfer. The calculations and equipment selections are completed through mass balance and heat balance, The engineering flow sheet, the main equipment assembling drawing, workshop appliance elevation drawing and floor plan of plant are completed also.Key words: Epichlorohydrin;Glycerin, reactor; evaporation tower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1概述 (1)1.1甘油研究背景 (1)1.1.1甘油性质及用途 (1)1.2.甘油的生产工艺 (1)1.2.1 天然甘油的生产 (1)1.2.2合成甘油的生产 (2)1.2.3发酵甘油的生产 (3)1.3甘油发展现状 (4)1.4甘油的市场分析 (4)1.5甘油的发展前景 (7)1.6本设计的任务以及选题意义 (7)2工艺说明 (9)2.1主要生产甘油的工艺说明 (9)2.1.1油脂皂化制皂 (9)2.1.2天然油脂水解法 (9)2.1.3丙烯醛法 (9)2.1.4 环氧氯丙烷法 (9)2.2 工艺流程方案 (10)2.3 主要工艺参数说明 (10)3生产工艺设计计算 (11)3.1 主要化学反应 (11)3.1.1 化学反应 (11)3.1.2 化学反应物料衡算 (11)3.2反应器的设计 (11)3.2.1 反应釜体积计算 (11)3.2.2 反应釜直径和高度的计算 (12)3.2.3 反应釜的热量衡算: (12)3.2.4第二个反应的反应器设计 (14)3.3反应釜的强度校核 (16)3.3.1 选择材料 (16)3.3.2 计算压力和封头的壁厚 (16)3.3.3 反应器的质量载荷计算 (16)3.3.4 塔的自阵周期计算 (18)3.3.5 地震载荷计算 (18)3.3.6 风载荷计算 (20)3.3.7各种载荷引起的轴向应力 (22)3.3.8筒体的强度与稳定性校核 (23)3.3.9 筒体和裙座水压试验应力校核 (24)3.3.10 裙座水压试验应力校核 (25)3.3.11 基础环设计 (25)3.3.12 地脚螺栓计算 (26)4 附属设备的计算 (28)4.1 储罐的设计 (28)4.1.1 容积的计算: (28)4.1.2 容器的选型 (28)4.2 反应釜搅拌器的选型 (29)4.2.1 搅拌器的计算 (29)4.2.2搅拌功率计算 (29)4.3 换热器的计算 (30)4.3.1 确定换热器的类型 (30)4.3.2 估算传热面积 (30)4.3.3 换热器工艺结构尺寸 (31)4.3.4核算总传热系数 (31)4.4 蒸发器的选择 (33)4.4.1 蒸发器选择原则 (33)4.4.2 蒸发量计算 (33)4.4.3蒸发器的主要尺寸计算 (35)4.5 真空浓缩罐 (36)4.6 泵 (36)4.7精馏塔的设计 (36)5 车间设备布置说明 (39)5.1 车间布置设计的意义 (39)5.2 车间布置的原则 (39)5.3 车间设备布置 (39)5.4 车间布置的任务 (39)5.5 设备布置设计注意的问题 (39)5.5.1 露天化布置与室内布置 (39)5.5.2 生产流程化布置 (40)5.5.3 集中化布置 (40)5.5.4 操作、安装与检修要求 (40)5.5.5 设备布置与厂房建筑 (40)5.5.6 设备布置与安全卫生 (40)5.6车间设备布置的方法与步骤 (40)6 总结 (42)主要符号说明 (43)致谢 (44)参考文献 (45)附录1工艺流程图 (46)附录2主要设备装配图 (46)附录3车间立面图 (46)附录4全厂平面图 (46)1概述1.1甘油研究背景1.1.1甘油性质及用途甘油(历史),1779年由斯柴尔(Scheel)首先发现,1823年人们认识到油脂成分中含有Chevreul,希腊语为甘甜的意思,因此命名为甘油(Glycerine)。

甘油

甘油

丙三醇甘油即丙三醇。

丙三醇是无色味甜澄明黏稠液体。

无臭。

有暖甜味。

俗称甘油,能从空气中吸收潮气,也能吸收硫化氢、氰化氢和二氧化硫。

对石蕊呈中性。

长期放在0℃的低温处,能形成熔点为17.8℃有光泽的斜方晶体。

遇强氧化剂如三氧化铬、氯酸钾、高锰酸钾能引起燃烧和爆炸。

能与水、乙醇任意混溶,1份本品能溶于11份乙酸乙酯,约500份乙醚,不溶于苯、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石油醚和油类。

相对密度1.26362。

熔点17.8℃。

沸点290.0℃(分解)。

折光率1.4746。

闪点(开杯)176℃。

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20ml/kg 丙三醇是甘油三酯分子的骨架成分。

当人体摄入食用脂肪时,其中的甘油三酯经过体内代谢分解,形成甘油并储存在脂肪细胞中。

因此,甘油三酯代谢的终产物便是甘油和脂肪酸。

中文名丙三醇英文名GLYCEROL别称1,2,3-丙三醇,甘油化学式C3H8O3分子量92.09CAS登录号56-81-5EINECS登录号200-289-5熔点18.6℃沸点290.9℃ at 760 mmHg水溶性>500 g/L (20℃)密度1.303g/cm3外观无色、透明、无臭、粘稠液体闪点22.9℃1发现历史甘油,1779年由斯柴尔(Scheel)首先发现,1823年人们认识到油脂成分中含有Chevreul,希腊语为甘甜的意思,因此命名为甘油(Glycerine)。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其为制造火药的原料,则产量大增。

2生产方法甘油的工业生产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以天然油脂为原料的方法,所得甘油俗称天然甘油;以丙烯为原料的合成法,所得甘油俗称合成甘油。

[1]1. 天然甘油的生产 1984年以前,甘油全部从动植物脂制皂的副产物中回收。

直到目前,天然油脂仍为生产甘油的主要原料,其中约42%的天然甘油得自制皂副产,58%得自脂肪酸生产。

制皂工业中油脂的皂化反应。

皂化反应产物分成两层:上层主要是含脂肪酸钠盐(肥皂)及少量甘油,下层是废碱液,为含有盐类,氢氧化钠的甘油稀溶液,一般含甘油9-16%,无机盐8-20%。

甘油生产方法研究进展

甘油生产方法研究进展

甘油生产方法研究进展甘油又称丙三醇,分子式C3H5(OH)3,是一种粘稠液体,有甜味,所以称为甘油;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有强烈的吸湿性,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

1779年,瑞典化学家谢勒(Scheele)偶然从橄榄油与一氧化铅的反应中获得了甘油,这是人们第一次知道甘油的存在。

·最早,人们只将甘油作为皮肤的滋润剂,至1846年,沙勃里罗(Sobrero)将甘油与硝酸反应,得到硝化甘油。

20年以后,诺贝尔将硝化甘油与硅藻土制成了安全炸药,使硝化甘油能顺利地应用于达纳炸药的生产。

现在,甘油的用途已经十分广泛,主要用于医药、化妆品、醇酸树脂、烟草、食品、饮料、聚氨基甲酸酯、赛璐珞、炸药、纺织印染等方面。

大约有1700多种用途。

由于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消耗,寻找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成为化学工整理义不容辞的责任,甘油,来源于自然界,无毒无害,是理想的化工原料。

因此,如何很好地开发甘油,发现它的新用途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对甘油的生产方法作一个综述,希望对致力开发甘油新用途的化学工整理有所帮助。

甘油主要以甘油酯的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所以,长期以来,大部分甘油是从油脂皂化生产肥皂以及从油脂水解产生脂肪酸的过程中作为副产物取得的。

直到1858年,人们才知道用发酵法也能制甘油。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由于甘油缺乏,首创用甜菜发酵制甘油。

从1948年起,用丙烯合成甘油的方法已开始在工业上应用,产量逐年上升,发展趋势较快。

现在,甘油的工业生产方法按甘油的来源可以分为3类,即天然甘油的生产,发酵甘油的生产,合成甘油的生产。

其中前2类方法的原料都是可再生的。

1 天然甘油的生产主要来自肥皂生产和油脂裂解过程的副产品;1948年以前,甘油全部从动植物油脂制皂的副产物中回收。

直到目前,天然油脂仍为生产甘油的主要原料,其中约42%的天然甘油来自制皂副产,58%来自脂肪酸生产。

由于该方法以天然油脂为原料,且甘油是副产物,我国的化学工整理设想将其用于油脚的废水处理和利用上,既起到环保的作用,又得到一定的经济效应。

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交联聚乙烯醇

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交联聚乙烯醇

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是一种重要的交联剂,它在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本文中,将对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交联聚乙烯醇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包括其定义、制备方法、特性及应用领域。

一、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的定义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又称三羟甲基丙烷醚,是一种具有三个羟基的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3H6(OH)3,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高沸点液体,易溶于水和醇类溶剂,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有机合成原料。

二、制备方法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甘油与丙烯经过环氧化反应得到环氧丙烷,然后将环氧丙烷与水进行加成反应,生成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

丙二醇等化合物也可以作为原料制备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

三、特性1. 交联性能: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具有良好的交联性能,能够与许多聚合物如聚乙烯醇等发生交联反应,增强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2. 稳定性: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在高温环境下能够保持较好的性能。

3. 溶解性: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在水和许多有机溶剂中均能够较好的溶解,便于在制备过程中的混合和加工操作。

四、应用领域根据其优异的性能特点,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在各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医药领域: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可用作医用胶囊的原料,以及医用软膏、软膏基质及其他医疗材料的交联剂。

2. 食品领域: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可以用作食品的稳定剂、增稠剂、乳化剂等添加剂,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口感。

3. 化工领域: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可用于聚合物材料的改性,提高其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

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作为一种重要的交联剂,在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具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将有更多的研究和市场需求。

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对其性能和特性有着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在医药领域,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被广泛用作药物的辅料,能够改善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持续释放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方法
甘油的工业生产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以天然油脂为原料的方法,所得甘油称天然甘油;
以丙烯为原料的合成法,所得甘油称合成甘油。

天然甘油
1984年以前,甘油全部从动植物脂制皂的副产物中回收。

至今为止,天然油脂仍为生产甘油的主要原料,其中约42%的天然甘油得自制皂副产,58%得自脂肪酸生产。

制皂工业中油脂的皂化反应。

皂化反应产物分成两层:上层主要是含脂肪酸钠盐(肥皂)及少量甘油,下层是废碱液,为含有盐类,氢氧化钠的甘油稀溶液,一般含甘油9-16%,无机盐8-20%。

油脂反应。

油脂水解得到的甘油水(也称甜水),其甘油含量比制皂废液高,约为14-20%,无机盐0-0.2%。

近年来已普遍采用连续高压水解法,反应不使用催化剂,所得甜水中一般不含无机酸,净化方法比废碱液简单。

无论是制皂废液,还是油脂水解得到的甘油水所含的甘油量都不高,而且都含有各种杂质,天然甘油的生产过程包括净化、浓缩得到粗甘油,以及粗甘油蒸馏、脱色、脱臭的精制过程。

合成甘油
从丙烯合成甘油的多种途径可归纳为两大类,即氯化和氧化。

现在工业上仍在使用丙烯氯化法及丙烯不定期乙酸氧化法。

丙烯氯化法
这是合成甘油中最重要的生产方法,共包括四个步骤,即丙烯高温氯化、氯丙烯次氯酸化、二氯丙醇皂化以及环氧氯丙烷的水解。

环氧氯丙烷水解制甘油是在150℃、1.37MPa 二氧化碳压力下,在10%氢氧化钠和1%碳酸钠的水溶液中进行,生成甘油含量为5-20%的含氯化钠的甘油水溶液,经浓缩、脱盐、蒸馏,得纯度为98%以上的甘油。

丙烯过乙酸氧化法
丙烯与过乙酸作用合成环氧丙烷,环氧丙烷异构化为烯丙基醇。

后者再与过乙酸反应生成环氧丙醇(即缩水甘油),最后水解为甘油。

过乙酸的生产不需要催化剂,乙醛与氧气气相氧化,在常压、150-160℃、接触时间24s的条件下,乙醛转化率11%,过乙酸选择性83%。

上述后两步反应在特殊结构的反应精馏塔中连续进行。

原料烯丙醇和含有过乙酸的乙酸乙酯溶液送入塔后,塔釜控制在60-70℃、13-20kPa。

塔顶蒸出乙酸乙酯溶剂和水,塔釜得至甘油水溶液。

此法选择性和收率均较高,采用过乙酸为氧化剂,可不用催化剂,反应速度较快,简化了流程。

生产1t甘油消耗烯丙醇1.001t,过乙酸1.184t,副产乙酸0.947t。

目前,天然甘油和合成甘油的产量几乎各占50%,而丙烯氯化法约占合成甘油产量的80%。

我国天然甘油占总产量90%以上。

工业级甘油
工业级甘油量用1/2量的蒸馏水稀释,搅拌充分后,加入活性炭,并加热至60~70℃进行脱色处理,然后,真空过滤,保证滤液澄清透明。

控制滴加速度,将滤液加到事先处理好的732型强酸阳树脂和717型强碱阴阳树脂混合的柱内,以吸附除去甘油中的电解质和醛类、色素、酯类等非电解质杂质。

除去杂质后的甘油溶液进行减压蒸馏,控制真空度93326Pa以上,釜温在106~108℃,蒸出大部分水之后,再将釜温升到120℃快速脱水,不出水时停止加热,所得釜内物料即为成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