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生产方法研究进展
发酵法甘油

发酵法甘油
发酵甘油的生产工艺:
原料:谷物、玉米、红薯等淀粉类原料和糖蜜原料
生产过程:经微生物发酵而产生。
优点:原料易得、成本低。
缺点:质量达不到要求、不能完全代替精甘油。
目前大部分企业已经停产。
亚硫酸盐法
发酵法最早的生产工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候,缺乏油脂的德国领先发明并使用,主要向酿酒酵母发酵醪中添加亚硫酸盐生产甘油。
但该工艺对环境污染严重,战争停止后就停产了。
碱性法
在碱性的条件下用酿酒酵母对蔗糖和葡萄糖等精细厌氧发酵,生成甘油、乙醇、乙酸和二氧化碳。
只处于实验水平。
耐高渗压酵母法
酵母菌受高糖或高盐的不利环境胁迫而分泌出甘油,此
法与常规产品发酵过程相似,不会对环境造成无人,甘油含量高,在20世界50年代受欢迎。
此法生产工艺有两种:好氧发酵法和二步发酵法。
1.好氧发酵法
酵母从高于20%的初糖浓度下开始发酵并生产甘油,当葡萄糖浓度降至2%左右时,酵母将甘油作为第二碳迅速消耗,继续发酵,使甘油发酵液中甘油含量降低,所以此法的甘油提取非常困难。
2.二步发酵法
甘油发酵分为前期好氧发酵和后期厌氧发酵:。
生产甘油的微生物工程

生产甘油的微生物工程甘油,也称为丙三醇,是一种无色、无味、易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
在医药、食品、化妆品、塑料等众多行业中都有广泛应用。
目前,甘油主要是通过石油化工方法生产,这种方法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而且会消耗重要的石油资源。
因此,研究利用微生物工程生产甘油,已成为当今显得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微生物工程方法生产甘油不仅环保,而且可持续。
微生物工程方法,是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目标化合物的方法。
微生物将基质转化为所需产品,而且能够选择性地产生特定的产物,从而避免了其他非目标产物的生成。
这种领域的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随着生物技术及微生物代谢的研究越发深入,微生物工程生产也因体系质量等之因素得以更好地推进。
微生物工程生产甘油的研究始于“厌氧发酵法”,这种方法是通过耐氧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将糖类底物转化为甘油。
液相培养条件下,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成分、糖类底物、氧化剂等都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通过考虑并控制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条件,微生物产生甘油的效率与数量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近些年,利用代表性的微生物——大肠杆菌,工程化生产甘油逐渐成为主流。
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酸乳、口腔、肠道等环境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大肠杆菌能够代谢各种有机底物,将其代谢产物与甘油的生产相关联。
事实上,已有不少研究表明藻类、酵母菌、青霉等微生物也可以生产甘油,但目前大肠杆菌的甘油生产效果仍以最好,因此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基于大肠杆菌的微生物工程生产甘油的方法。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的生物性质及代谢规律广泛研究,因此被广泛用于基因工程。
目前微生物工程技术包含调节大肠杆菌的代谢途径、调节大肠杆菌的生长条件等方法。
其中,两种主要的微生物工程方法为:酸性条件下生产甘油与中性或微碱性条件下生产甘油。
调节代谢途径甘油的形成是通过糖代谢途径中的糖酵解和戊糖酵解产生的物质组合而成的。
不同的糖类底物转化后将会得出不同的代谢途径,例如大肠杆菌就是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利用工业甘油生产的生物碳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利用工业甘油生产的生物碳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及绿色制造的发展,利用工业甘油生产的生物碳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研究变得日益重要。
生物碳源来自于古老的植物,可以产生多种有用的化学产物,具有价值高、应用广泛的特点,可以用于制造高分子材料、颜料、润滑剂、食品添加剂等,是环保型生产原料的宝贵资源。
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解释工业甘油生产的生物碳源:首先,生物碳源可以被分解成单糖,其次可以进一步发酵生产甘油。
甘油是一种无色液体,苦味柔和,不溶于水,也用于制造糖果、香料、油画材料等,有显著的洗涤、抗病毒和保养皮肤的功效。
国内外对于利用工业甘油生产的生物碳源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的研究涉及到发酵技术、物理化学分离技术、酶促反应技术等多个方面。
例如,科学家使用发酵技术将生物碳源转化为发酵甘油,以芦荟提取物为原料,以乳酸菌为菌株,进行发酵生产甘油,可以提高甘油的产率、提高发酵效果、改善芦荟提取物的有效性等。
另外,科学家还发现物理化学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分离出来的发酵甘油中的有机磷、有机硫和其他有机盐,从而获得更纯净的甘油。
此外,科学家利用酶促反应技术可以将工业甘油中的糖质物质转化成乙酸和乙醇,乙酸水溶液可以用作洗涤剂,乙醇可以用作燃料添加剂。
以上就是利用工业甘油生产的生物碳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研究状况,以上方法也可用于其他有机物的生产,因此,研究工业甘油生产的生物碳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环境及社会意义。
另外,在未来,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提高工业甘油生产的生物碳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的效率,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促进可持续的发展。
此外,还有必要探索有效的环保技术,减少工业甘油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消耗,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利用工业甘油生产的生物碳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应用前景,如果本文让大家对此有更大的了解,则本文及作者将感到非常满意。
生物质甘油制备1,3-丙二醇的研究进展

(. 1华东 理 工 大 学 , 海 上 20 3 ; . 027 2 上海 化 工 研 究 院 , 海 上 206 ) 00 2
O
摘 要 :随 着 生 物 柴油 成 为替 代 石 油 能 源研 究 的兴 起 , 何 利 用 生 物 柴油 副 产 甘 油 , 降低 生 产 成 本 就 成 为 一 个不 可 如 以 忽 略 的考 虑 因 素 。 另 一方 面 , 13一丙 二 醇 制备 的 P . 由 , I r因其 独 特 的化 学 性 质 可 以用 来 生 产 性 质 优 良的 纤 维 和 薄 膜 等 , 其 生 产 也 开 始 受 到 越来 越 多 的关 注 。 笔 者 阐述 了 目前 制 备 13一丙 二 醇 的 各种 方 法 , 对 其 优 劣 性 进 行 了 比较 , 后 指 出通 , 并 最
不久 的将来 人类 将继 “ 油经 济 ” 石 之后 迎来 “ 物 质 生
二醇 ( ,.D ) 其 生 产 成 本 又 直 接 影 响 着 肿 13P O , 3P O 则 可 大 大 降 低 肿 -D ,
的
经济 ” 因为生物 质是 替代 石油 为人 类提 供液 体燃 料 ,
和化 工原 料 的唯一途 径 J 。
P O的技术 , D 已取 得 进 展 。清 华 大 学对 以克 雷 伯 氏 菌 和葡萄糖 作 为辅 助底 物发 酵生 产 13P O进行 了 ,.D 研究 [ _引。
维普资讯
第2 2卷 第 l 期
20 0 7年 3月
合
成
技
术
及
应
用
V0 . 2 No. 12 1
S YNTHE1 C T 1 ECHNOLOGY AND PU CA AP nON
发酵法产甘油可行性报告

发酵法产甘油可行性报告1.引言甘油(Glycerol)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传统上,甘油主要通过石化工艺从石油中提取,但这种方法存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因此,寻找一种可替代的制备甘油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将探讨一种新的生产甘油的方法——发酵法,并评估其可行性和潜在优势。
2.发酵法的原理发酵法是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的酶来催化底物转化为目标产物的一种方法。
在制备甘油的发酵过程中,常使用酵母菌作为生产甘油的微生物。
发酵法制备甘油的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适宜的酵母菌,例如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等,作为发酵的微生物。
2.提供适宜的培养基,包含碳源(例如葡萄糖)、氮源、矿物盐等,以满足酵母菌的生长和代谢需求。
3.通过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代谢,底物(例如葡萄糖)被转化为乳酸、酒精和甘油等产物。
4.对发酵产物进行提取和纯化,得到甘油作为最终产品。
3.可行性分析3.1原料可获得性作为发酵法的底物,葡萄糖是一种常见的可获得的天然糖分。
葡萄糖可以从多种植物来源获取,例如玉米、甘蔗等。
因此,葡萄糖的供应相对充足,不会成为制备甘油的瓶颈。
3.2酵母菌的选择和培养酿酒酵母是一种常见的酵母菌,具有较强的代谢能力和抗性。
其在工业应用中已经被广泛采用,因此可以满足发酵法制备甘油的需要。
酵母菌的培养相对简单,只需提供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即可。
3.3产物纯化和提取发酵产物中的甘油需要进行纯化和提取,以获得高纯度的甘油产品。
传统的提取方法包括蒸馏、结晶等,但这些方法存在操作复杂、能耗高等问题。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高效、低成本的甘油提取技术。
3.4经济可行性发酵法相对于传统的石化法制备甘油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
首先,发酵法不依赖于石油等有限资源,而是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作为底物,降低了原料成本。
其次,发酵法的生产过程较为简单,节省了能源和设备成本。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发酵法在规模化生产时可能面临设备投资和操作成本的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经济评估和优化。
利用工业甘油生产的生物碳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利用工业甘油生产的生物碳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工业甘油是一种由植物油或动物脂肪制成的多功能化合物,常用于生产化妆品、药品、食品、塑料等产品中。
除此之外,工业甘油也可以作为生物碳源被利用,帮助微生物进行生长和代谢,从而实现生物转化和制备化学品的目的。
本文将从工业甘油的生物碳源利用、制备方法及应用方面进行阐述。
由于工业甘油本身具有稳定性高、毒性低、易于水解降解等优点,因此成为了许多微生物生长及代谢的理想碳源之一。
从目前已知的利用工业甘油的微生物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利用甘油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及代谢,例如曲霉属、酵母菌属、乳酸杆菌属等;另一类则是在其他碳源的同时利用甘油,例如酵母菌属、肠道菌群等。
其中较为值得关注的是曲霉属,具有较强的可伸展性及生物降解能力。
据相关研究表明,曲霉属利用甘油同时还可以生产出许多有用的化学品,例如琥珀酸、丙二酸、乳酸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甘油进行生物转化,形成较为复杂的中间体,利用这些中间体进行进一步的结构调控和合成。
二、工业甘油的制备方法工业甘油主要是通过甘油脂的水解反应获得的。
目前主要的生产方式有两种:1.酸水解法:通过加入酸性催化剂,将植物油或动物脂肪进行水解反应,得到甘油、游离脂肪酸和杂质物混合物。
随后通过蒸馏、洗涤等处理,将甘油分离出来。
其中酸水解法生产成本较低,但产物质量较差;碱催化法则反之。
目前工业上一般采用混合使用酸性和碱性催化剂的方法,以获得高质量的工业甘油-油酸混合物。
三、工业甘油的应用除了在化学品的生产中,工业甘油还可以在其他领域得到应用:1.生物燃料领域:由工业甘油经过微生物菌群发酵生产的生物柴油是一种低碳、环保、高效的可再生燃料。
2.医药领域:工业甘油可以用于眼药水、口腔消毒液、润肤霜等药品的生产中。
3.食品领域:工业甘油可以用于甜味剂、保湿剂、防腐剂等食品中。
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

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一、引言- 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的定义和背景-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二、粗甘油的物化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粗甘油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 影响粗甘油物化性质的因素三、粗甘油的利用方式- 生化过程中的应用及优劣比较分析- 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及优劣比较分析- 食品和医药工业中的应用及优劣比较分析四、粗甘油的深加工- 高值化学品的生产及应用- 生化燃料的生产及应用- 粗甘油的分离纯化及相关工艺流程五、现有问题及展望- 粗甘油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技术难点- 未来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六、结论- 粗甘油开发利用在环保、资源节约、经济等方面的意义- 未来研究的意义和应用价值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需求的增长,生物柴油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可持续能源。
生物柴油的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粗甘油,不仅是生物柴油生产成本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具有潜在价值的有机物。
粗甘油中含有丰富的三酸甘油酯、甘油以及少量杂质,其组分特点决定了其具有多样的应用价值。
因此,粗甘油的开发利用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旨在总结粗甘油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包括粗甘油的物化性质、利用方式、深加工及问题展望等内容。
二、粗甘油的物化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粗甘油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是其利用方式的基础。
一般粗甘油中三酸甘油酯占比较高,甘油含量较低,同时含有少量杂质,如游离脂肪酸、杂醇等。
其物理性质包括黏度、密度、流动性等,这些性质对粗甘油进行利用时起到重要的作用。
不同来源的生物柴油副产物中的粗甘油其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都存在差异,因此研究不同来源的粗甘油特点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丰富化的利用。
在粗甘油的利用过程中,其组成物质的相互作用对产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游离脂肪酸浓度的增加,会降低三酸甘油酯的含量,从而影响了粗甘油的主要应用——作为粗甘油酯的原料,导致生产出的生物柴油的品质下降。
粗甘油在生物羧酸化反应和脱水反应中也需要和其他物质进行反应,不同反应条件和反应物质的选择影响不同条件下产品的品质和产率等。
一种纯甘油的生产方法

一种纯甘油的生产方法纯甘油,也称甘油,是一种无色、无味,具有吸湿性和稳定性的化学物质。
它被广泛用于药品、食品、化妆品、烟草和其他工业领域。
下面将介绍一种主要的纯甘油生产方法。
纯甘油的生产通常从动物油、植物油或石油化学原料开始。
以下是一种典型的纯甘油生产工艺。
首先,从动物油或植物油中提取甘油。
这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实现。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饱和脂肪酸甘油酯水解。
这种方法可以将动植物油中的甘油酯酸与水反应,生成纯甘油。
在这个过程中,常用的催化剂是氧化锌或氢氧化钠。
该反应通常在高温下进行,例如220C到230C,持续几个小时。
其次,经过水解反应后,副产物是游离脂肪酸和生成的甘油。
为了获得纯净的甘油,需要对混合物进行过滤和蒸馏。
过滤可以去除杂质,而蒸馏可以分离甘油和游离脂肪酸。
通常,蒸馏温度在100C左右。
第三步是对甘油进行精炼。
在一般的甘油生产中,精炼主要是通过二次蒸馏来实现的。
通过控制蒸馏条件,例如温度和压力,可以进一步提高甘油的纯度。
此外,通过添加一些分离剂,如硫化铁,可以帮助去除剩余的杂质。
最后一步是甘油的净化和过滤。
这可以通过使用活性炭等吸附剂来实现。
吸附剂可以吸附残余的杂质和色素,使甘油更加纯净和透明。
传统的纯甘油生产方法主要是从动植物油中提取,但随着石油和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种新的纯甘油生产方法出现了,即石油化工方法。
石油化工方法主要是从石油中提取纯甘油。
首先,通过石油精炼过程从原油中分离出石脑油。
然后,利用溴化氢或甲基硫酸等试剂与石脑油反应,产生溴代产品。
溴代产品再与氢气反应,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氢解反应,生成纯甘油和溴化氢。
该方法产生的纯甘油纯度较高,可以直接用于工业上的某些应用。
总的来说,纯甘油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从动植物油中提取和石油化工方法。
这些方法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物理分离和精细处理步骤,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甘油产品。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更先进和高效的纯甘油生产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油生产方法研究进展甘油又称丙三醇,分子式C3H5(OH)3,是一种粘稠液体,有甜味,所以称为甘油;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有强烈的吸湿性,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
1779年,瑞典化学家谢勒(Scheele)偶然从橄榄油与一氧化铅的反应中获得了甘油,这是人们第一次知道甘油的存在。
·最早,人们只将甘油作为皮肤的滋润剂,至1846年,沙勃里罗(Sobrero)将甘油与硝酸反应,得到硝化甘油。
20年以后,诺贝尔将硝化甘油与硅藻土制成了安全炸药,使硝化甘油能顺利地应用于达纳炸药的生产。
现在,甘油的用途已经十分广泛,主要用于医药、化妆品、醇酸树脂、烟草、食品、饮料、聚氨基甲酸酯、赛璐珞、炸药、纺织印染等方面。
大约有1700多种用途。
由于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消耗,寻找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成为化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甘油,来源于自然界,无毒无害,是理想的化工原料。
因此,如何很好地开发甘油,发现它的新用途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对甘油的生产方法作一个综述,希望对致力开发甘油新用途的化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甘油主要以甘油酯的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所以,长期以来,大部分甘油是从油脂皂化生产肥皂以及从油脂水解产生脂肪酸的过程中作为副产物取得的。
直到1858年,人们才知道用发酵法也能制甘油。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由于甘油缺乏,首创用甜菜发酵制甘油。
从1948年起,用丙烯合成甘油的方法已开始在工业上应用,产量逐年上升,发展趋势较快。
现在,甘油的工业生产方法按甘油的来源可以分为3类,即天然甘油的生产,发酵甘油的生产,合成甘油的生产。
其中前2类方法的原料都是可再生的。
1 天然甘油的生产主要来自肥皂生产和油脂裂解过程的副产品;1948年以前,甘油全部从动植物油脂制皂的副产物中回收。
直到目前,天然油脂仍为生产甘油的主要原料,其中约42%的天然甘油来自制皂副产,58%来自脂肪酸生产。
由于该方法以天然油脂为原料,且甘油是副产物,我国的化学工作者设想将其用于油脚的废水处理和利用上,既起到环保的作用,又得到一定的经济效应。
如葛文光利用棉油脚生产脂肪酸后的废水回收甘油。
安徽省应用技术研究所的冯立文等发表了动植物油脂及油脚生产油酸、甘油、硬脂酸、聚酰胺树脂的技术论文。
国家脂肪酸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的汪习生等介绍了《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高效益环保项目”利用餐饮泔水油及废动植物油生产油酸、甘油、硬脂酸”新工艺。
1.1 皂化甘油皂化反应产物分成2层:上层主要是含脂肪酸钠盐(肥皂)及少量甘油:下层是废碱液,为含有盐类、氢氧化钠的甘油稀溶液,一般含甘油质量分数9%-16%,尤机盐质量分数8%-20%。
目前阔内提取甘油工艺主要采用传统蒸馏法,即将皂化废液经过澄清处理得到精废液,接着浓缩为质量分数40%的甘油,回收盐后浓缩为质量分数80%的甘油,再真空蒸馏、活性炭处理、压滤得到甘油产品。
该法存在着产品质量低和能耗高等缺点,致使我国的低级甘油过剩,而98%以上的皂化或药用级甘油,尤其是99.9%的高纯度甘油,主要靠进口。
梁秉华等在采用传统工艺制得质量分数40%的甘油后,提出新的工艺流程。
首先采用阳离子型高离子澄清剂进行中性条件下的第2步澄清处理,减少了副反应,除色和除臭效果好;第2步为色谱分离,使离子物和非离子物的盐、胶体和有色物从甘油中排除;最后进行树脂脱色、脱盐和真空浓缩,制得高纯度甘油。
整个生产过程在100℃下进行,浓缩阶段也在110℃下进行,杂质少、能耗低,可制得低成本相当药用二级甘油。
并且小试和中试对比了新、旧工艺在质量、技术经济指标和环保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分析了工业化规模的可行性1.2 油化甘油油化甘油指的是用油脂水解法生产的甘油。
油脂水解的主产品是硬脂酸、油酸等油化产品,甘油是副产品。
油脂水解得到的甘油水,其甘油含量比制皂废液高,质量分数约为14%-20%,无机盐的质量分数0%-0.2%。
近年来已普遍采用连续高压水解法,反应不使用催化剂,所得甘油中一般不含无机酸,净化方方法比处理废碱液简单。
我国油化甘油生产能力已突破万吨。
无论是制皂废液,还是油脂水解得到的甘油水所含的甘油量都不高(质量分数10%左右),而且都含有各种杂质。
所以,需要净化、浓缩的过程先得到粗甘油,然后将粗甘油进行蒸馏,脱色、脱臭的精制过程才能得到天然甘油。
2 合成甘油的生产从丙烯合成甘油的多种途径可归纳为2大类,即氯化和氧化。
现在工业上仍在使用丙烯氯化法及丙烯过乙酸氧化法。
2.1 丙烯氯化法这是合成甘油中最重要的生产方法,共包括4个步骤,即丙烯高温氯化成氯丙烯、氯丙烯次氯酸化成二氯丙醇、二氯丙醇皂化得环氧氯丙烷以及环氧氯丙烷水解成甘油。
2.2 丙烯过乙酸氧化法丙烯与过乙酸作用合成环氧丙烷,环氧丙烷发生异构化为烯丙醇,然后在过乙酸氧化下生成环氧丙醇(即缩水甘油),水解生成甘油。
或者烯丙醇在双氧水氧化下直接生成甘油。
过乙酸的生产不需要催化剂,乙醛与氧气气相氧化,在常压、150-160℃、接触时间24s 的条件下,乙醛转化率11%,过乙酸选择性83%。
上述后2步反应在特殊结构的反应精馏塔中连续进行。
原料烯丙醇和含有过乙酸的乙酸乙酯溶液送人塔后,塔釜控制在60-70 ℃,13-20KPa。
塔顶蒸出乙酸乙酯溶剂和水,塔釜得到甘油水溶液。
此法选择性和收率均较高,采用过乙酸为氧化剂,可不用催化剂,反应速度较快,简化了流程。
生产每吨甘油消耗烯丙醇1.001 t,过乙酸1.184t,副产乙酸0.974t。
2.3 环氧氯丙烷法用环氧氯丙烷合成的甘油,是一种工艺成熟、产品质量好的生产方法。
1980年我国就引进了生产装置,目前我国合成甘油的年产能力在5kt以上,但长期以来受原料环氧氯丙烷货紧价高的影响,使合成甘油的生产能力尤法发挥。
国外合成甘油产量很大,美国年产甘油300kt,其中合成甘油150kt。
在环氧氯丙烷生产中,产生大量副产品三氯丙烷,可综合利用,通过加热水解制各甘油。
(1)水解。
在反应养内加入1 mol三氯丙烷副产品(混合物,沸程130-170 ℃),加热回流,滴加醋酸钠水溶液(醋酸钠用量是三氯丙烷质量的3%),滴完后即开始滴加1.5 mol的质量分数20%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时间约为2h,回流温度由100℃左右逐步因共沸作用而降低到900℃左右,此后,因水解作用沸点逐步上升,直到110℃为止,(在滴完后约1 h),抽样观察。
反应物中油相消失,由二相变为一相,在110℃保持10min后,并在搅拌中逐步降温到70℃后继续搅拌1 h,开动真空泵,脱气10min,然后在常压条件下加热到85 c℃放料,用盐酸中和到pH为6为止,冷却。
(2)甘油水的纯化。
经中和的产品是甘油水的饱和食盐溶液,加入少量多聚氯化铝净水剂,静置过夜,过滤去除不净杂质,去除表层浮油,如有结晶盐析出,必须用少量清水洗除盐表面所吸附的甘汕,再把洗液过滤后和第一次的滤液合并。
所得产品为浅黄色的甘油食盐溶液。
(3)脱盐。
把以上所制的产品在真空中(6.666-10.666kPa)脱水,沸点约50-60 ℃,当水馏出量约为总体积的1/6时,即把残液过滤脱盐,滤出的盐分必须先用未浓缩的甘油溶液来洗涤,再用淡水洗涤,洗液和浓缩液合并,重新真空蒸馏脱盐,如此反复5-6次,直到浓缩液中甘油的质量分数达80%以上,即可用为粗甘油处理。
(4)离子交换处理。
把粗甘油用水稀释到质量分数20%左右,先用阴阳离子混合的离子交换柱处理,然后依次用阴离子树脂,阳离子树脂处理,如此反复3次,待甘油溶液中不含氯离子或钠离子,即可得去离子甘油水溶液。
(5)浓缩和蒸馏。
把上述的甘油水溶液在13.332kPa,60℃左右浓缩到质量分数91.3%,用氢氧化钠把pH调节到8.5,然后在933.254h,170℃进行蒸馏,可得纯度在98%以上的纯甘油。
将天然油脂水解法和环氧氯丙烷法原料消耗作一粗略的对比,不难发现天然油脂水解法的优势,天然油脂水解法用的原料是肥皂废液,没有规格要求,价格便宜”习。
就生产甘油总消耗的原料来看,天然油脂水解法也比环氧氯丙烷的要少。
而且,合成法制甘油的设备投资大,成本又较高。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肥皂的广阔市场逐渐被洗衣粉、洗涤剂等占领,肥皂的生产随之萎缩,肥皂废液回收甘油产量也相应减少。
所以,许多化学工作者又将发酵法生产甘油作为努力的方向。
3 发酵甘油的生产利用淀粉类原料(谷物、玉米、红薯等)或糖蜜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而产生。
我国研究发酵法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从60年代兴起的耐高渗透酵母菌种的研究和应用到70年代处于鼎盛时期,到1994年至1995年,开始进入工业生产,特别是山东、江苏、甘肃等地的企业较多。
为了解决当时有的工厂因发酵周期长、产甘油率低而停产的情况,李亚东等,采用回用酵母发酵生产甘油,以期缩短发酵周期,提高产甘油率、减低残糖含量。
2001年,唐军等作了采用Candida krusei的分批培养与补料分批培养生产甘油的探索。
2003年,刘听等做了以蜜糖为原料利用耐高渗透压酵母生产甘油的研究。
2005年,刘桂香等研究了利用邑蕉芋葡掏糖浆发酵生产甘油,降低发酵法生产甘油的成本。
1993-1994年,国内城乡企业以酒糟土生产复合甘油。
酿酒的发酵醪液中,经分析含有质量分数约 1.8%-3.5%的甘油成分,当蒸馏出乙醇后,所剩的酒糟巾即含行甘油。
但所谓的从酒糟中生产甘油,并不是指这部分甘油,而是在酒糟中还含有未完全转化为乙醇的淀粉及其中间产物(质量分数约8%-10%),利用这部分淀粉经糖化、催化发酵处理,生成甘油的方法。
以酒糟生产复合甘油工艺原料易得、成本低,但质量达不到要求,至1995年大部分企业停产。
但是因该方法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便宜,且绿色环保,我国化学工作者从未放弃对它的研究。
许金木、熊联明等研究了利用酒糟来生产复合甘汕,以期代替甘油。
然而,从酒糟中生产复合甘油巾于质量不高,用途很窄,不能完全代替精甘油。
因此,化学工作者义对制精甘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
其中,喻雪英等对废酒糟生产精甘油做了一些尝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此方法将会大大缓解我国甘汕紧张的局面。
4 结束语甘油是油化学产品的重要副产品,又是其它化学产品的重要原料,主要用途有医药、化妆品、香烟、炸药及食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国计民生重要化工产品的甘油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尤其是在涂料、化妆品工业和医药工业的需求在逐年增加。
因此,开发国内甘油的生产和应用,对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