舵系拆装工艺

合集下载

GMG0637 轴舵系安装工艺

GMG0637 轴舵系安装工艺

GMG0637轴、舵系安装工艺(参考资料:KCM/Q499(C)-M2,KCM/Q499(C)-H23,ZF.CPP说明书,RIQ舵机说明书,NIGATA主机说明书等)第一篇:下水前1、轴、舵系初拉线目的:初步定轴线和舵线位置,艉轴管前后位置,修整美人架余量。

拉线条件:主船体结构合拢和焊接基本完工,无大重量构件吊装,温差变化不大。

拉线依据:由于船台本身倾斜58.82mm/米,无地面基线和肋位号标示,只能以船体结构实际0号肋位作为前后距离的参考点。

基点:艏基点选在FR38#+100,艉基点定在FR-1#,艏艉基点距船中为3500mm,钢丝直径0.5mm,吊重:30 Kg基线:以FR45号处引水平线至船台旁围墙处,注意不断复核此基线,以防船体下沉量过大。

辅助水平线:基线向上平移1774.47mm。

拉线数据依据:详见轴舵系拉线图。

2、轴、舵系二次拉线目的:舵管、舵销座、艉轴管、螺旋桨、导流罩精确定位。

条件:轴舵线周围无动火、无震动、打磨等。

步骤:移开轴舵线→舵、轴管到位→按拉线标记重拉轴、舵线→重新校正轴、舵线→舵、轴管烧焊定位→导流罩烧焊定位。

注意:艉轴管安装前必须彻底清洁干净(不能涂防锈漆);应在烧焊定位前装上艏/艉温度传感器,在安装过程中应保证艉轴管内孔干净,不调轴线时应及时遮住艉轴管前后孔,以防焊渣或其它杂物进去艉轴管。

钢丝下垂量按轴线每米升高76.53mm拉平水管修正,并与理论计算数据对照(请向技术人员咨询),如出入不大,以76.53mm/米修正值为准。

艉轴管前后定位误差应在5mm范围内,烧焊时,外圆和平面的误差应控制在2mm范围内, 完工后测量艉轴管内径,焊接前、后各填写一份附件1。

舵管烧焊定位时,数据详见舵系总装图,上下定位误差在2mm范围内,烧焊变形控制在0.15mm范围内,完工后测量舵管内径(轴承位置),焊接前、后各填写一份附件2。

舵销座烧焊变形量控制在2mm范围内,整个舵系应控制在变化范围内,轴舵线报验时,填写附件3、附件4:轴舵系安装记录。

舵系安装通用工艺

舵系安装通用工艺

舵系安装通用工艺G21-LR1舵系安装通用工艺目录序: 舵系安装通用工艺说明一: 舵系中心线找中应具备的条件二: 舵系中心线的找中三: 舵系镗孔四: 舵系衬套的加工及安装五: 舵杆玻璃钢包覆工艺六: 舵系的安装七: 舵“零”位及舵叶灵活性检查八:悬式平衡舵的安装说明九:下水前的工作舵系安装通用工艺说明:本工艺通用于我厂目前建造的各类内河、沿海使用的中、小型船舶。

舵系结构为:设有舵销承座的普通平衡舵、设有导流管的普通平衡舵及悬式平衡舵。

舵系数量为:单舵或多叶舵;操舵装臵为:手操、液压推舵等型式。

由于各建造船舶产品的舵系结构和特点不同,有本工艺顾及不到的特殊之处,车间工艺股应根据施工船舶产品特点的个性,制订补充工艺(其中包括工艺布臵图、舵系拉线图、舵系镗孔图等)以完善建造船舶的舵系安装工艺,但舵系安装的主要顺序,方法及技术要1.舵系船台焊接工作结束。

上舵承本体(舵杆套筒)或舵托应全部装配完工,船体密性泵水报验合格。

2.舵系中心位臵及尺寸已确定,应符合图纸要求,并经报验合格。

3.上舵承座面板平行于基线。

距基线的理论尺寸应符合要求,且上舵承座面板应留有镗削余量≥5mm。

4.下舵承本体,舵销承座内孔,均应留有镗削余量。

5.轴系中心线已测定。

6.舵系找中及安装期间,应停止一切振动性作业。

二:舵系中心线的找中:1.上基准点:可在舵机舱顶部,亦可在舵机平台甲板舵中心线上方,设臵可调拉线支架一具。

2.基准点:在舵销承座下方约800~1000mm处,焊装钢性支架,并在其上设臵可调节拖板。

悬式平衡舵系可在船台地面设臵刚性支架,亦可不设下基准点,利用钢丝挂重划线。

或者将已加工内孔的下舵承本体直接装焊于船体上。

3.通过上基准点和下调节拖板拉线,采用φ0.8mm的琴钢丝,挂重60kg,钢丝应平直,清洁和无扭曲,调节上、下基准,使其中心与舵系中心线同轴。

4.拉舵线与拉轴线应同时进行,其舵中心线位臵应符合图纸要求:1)舵系中心线与轴系中心线的相对位臵偏差,每米不得大于1mm(即角度偏差<4′)(见图示)2)舵系中心线与轴系中心线的相对位臵偏差,不得超过下式计算数值:δ=0.001 3 L ,L Array 3)均不应大于5~10mm5.偏移及镗孔余量。

船舶舵系安装工艺

船舶舵系安装工艺

船舶舵系安装工艺1范围本工艺规定了半悬挂舵的舵系安装工艺准备、人员、工艺要求、工艺工程及检验。

2 文件引用船级社相关规范。

3 具备的条件3.1 舵系安装应在船体艉部已经成形。

3.2 轴舵系的拉线照光工作结束,并得到船东船检的认可。

3.3 上舵承座及舵扭根据船东船检认可的中心线镗孔已结束,有关要求的检验已完成,且得到了船东船检的认可。

3.3 舵叶上与舵杆、舵销联接的孔已镗结束,中心线偏差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并且得到了船东船检的认可。

3.4 舵机基座已根据图纸和认可的中心线安装到位。

3.5 船体上保护舵杆的结构油漆工作已结束并得到认可。

3.6 舵杆、舵销机加工结束,并得到船东船检的认可。

3.7 舵杆与舵叶上舵杆承座的锥孔、舵销与舵叶上的舵销承座锥孔已拂配结束,舵杆、舵销及舵叶上有关标记已做好,并得到了船东船检的认可。

4 舵系的安装4.1 舵杆、舵销轴承的安装4.1.1 在舵系镗孔结束后,测量舵杆轴套孔和舵扭上舵销轴套孔的实际尺寸,把这些尺寸传真给轴承厂家,轴承厂家根据计算结果确定轴承的实际加工外径、内径及长度尺寸,衬套由厂家精加工后供货;4.1.2 舵杆轴承、舵销轴承采用冷冻法安装,将舵杆轴承和舵销轴承固定在特制的装置上,按厂商要求的冷冻温度、冷冻时间,放入液氮或干冰罐内(根据高分子衬套厂家建议)冷冻,将冷冻好的舵杆轴承和舵销轴承从液氮或干冰罐内取出,装入下舵承孔(舵钮孔)中;4.1.3 在舵杆舵销轴承恢复到常温后,测量轴承内的实际尺寸,尺寸交船东备案;4.1.4 根据轴承内孔的实际尺寸对照舵杆轴套、舵销轴套精加工后的外径尺寸计算舵杆、舵销安装以后轴套与轴承之间的间隙是否能满足图纸要求,如果不能满足,则舵杆舵销还需重新上车床加工或者轴承内孔需要再加工,在下床前报船东、船检。

4.2 压装4.2.1 工具准备a.高压油泵100Mpa2台;b.成套液压螺母2只;c.压力表(0~200MPa)1只;d.千分表2只;e.磁铁表架2套;f.油管.高压软管(带快速接头)2套;液压系统的连接见图1。

舵系安装原则工艺

舵系安装原则工艺

舵系安装原则工艺一、概况本船为双桨双舵船舶,舵系中心线位于FR0肋位,左、右舵系分别距舯±3100mm,舵系中心线与轴系中心线空间垂直。

舵叶为悬挂舵,舵叶最大迴转角度±35º,舵机舱内设160kn.m电动拨叉式液压双推舵舵机,上舵承为A200平磨水密式,下舵承为申龙高分子包钢套组合,下舵承与舵颈间浇注环氧,下舵承为开式海水润滑。

舵系安装主要参考图纸:FF5005-230-01 舵系布臵图FF5005-231-01 舵叶FF5005-231-03 舵系零件图FF5005-231-04 舵杆`二、舵叶的制造1) 舵叶铸钢件在与舵叶结构装焊前,应先进行划线后粗加工。

厚度应留约10mm余量(单边)。

粗加工后应划出中心的十字线及铸钢件的中心线,以便舵叶结构安装时定位。

2) 舵叶按照FF5005-231-01 在胎架上装焊,注意铸件与舵叶钢板焊接前应预热至100℃至150℃才能施焊,装焊完毕后进行火工校正,外形尺寸要求可以参考CB/T4000-2005 标准,高度尺寸误差±4mm(极限±6mm),宽度方向±4mm(极限±6mm)。

舵叶完工后进行气密试验,试验压力为:0.02~0.03MPa。

试压时,通知船东、船检到场。

3) 舵叶经检验合格后再对其进行划线确定舵叶的中心线,并对舵叶铸钢件精加工,精加工后其表面粗糙度要达到3.2,平面度要求:当与舵杆法兰结合时,0.05塞尺不能插入15mm。

在舵杆上下端及舵叶的上下端面划出中心线、舵角零位,并做好洋冲标记。

4) 舵叶制作完成后,内腔搪涂环氧沥青漆。

搪涂前,船东要求复检。

三、舵叶法兰螺栓孔的铰(镗)1) 舵叶法兰的螺栓孔,建议在舵叶制造工序完工,并检验合格;法兰平面精加工后,与舵杆法兰组合钻镗。

钻孔前须检查两法兰的接触情况,当两法兰夹紧后,用0.05塞尺不能塞入15mm。

船东要求报验,请协作机械厂到时通知船东。

舵系安装工艺规程

舵系安装工艺规程

DNS507-230-16001 DNS507-231-16002-01 DNS507-231-16001 DNS507-231-16005 DNS507-231-16007DNS507-114-16002-2DNS507-231-16008 DNS507-231-16003-01 DNS507-231-16004-01 DNS507-231-16009 DNS507-231-16010 DNS507-425-16001-00舵系安装工艺规程一.说明本船舵系是由双舵销式半悬挂舵、扫帚式舵杆、舵柄(进口组合 件)、上下舵钮、舵承及舵承座(两者均为成品进口组合件)、液 压舵机(进口组合件)等组成。

二.主要参考图纸1.舵系布置图 2.舵杆加工图 3.舵叶结构图 4.舵系附件5.舵承座布置图 6.挂舵臂铸件图(加工图) 7.舵机安装图8. 舵叶上部铸件加工图 9. 舵叶下部铸件加工图 10. 上舵钮衬套加工图 11. 下舵钮衬套加工图 12.轴系布置图三.基准点的确定(见图一)1.上基准点:舵机室 0#肋位与船体舯线的交点处(用临时槽钢支 架及可拆式十字线板)设点,支架的高度距舵机室甲板约 1200mm.2.下基准点:轴系尾基点下端 0#肋位与船舯线的垂直交点处,用 可拆式十字线板固定。

四.第一次拉线检查(与轴系照光同时进行)1 .舵线与轴线的相对偏移不大于士6mm。

2 .舵线至艉管后端面的垂直距离的理论成品尺寸5600 mm。

3. 根据拉线检查的数据核算上、下舵钮的机加工余量。

4. 在舵机室甲板以舵系中心为基准划圆线© 900 mm及检查圆线©940 mm,各线均打硬记。

5. 舵承座的安装可按照“舵承座布置图DNS507-231-16007'要求进行。

6. 按图二所示位置零对零制作舵承座、上、下舵钮孔的机加工用基准点,要求偏差v 0.02mm。

五.舵钮孔及舵承座的船台机加工1. 相关车间应该与机加工部门密切合作,以确定脚手架及吊板的设置位置和面积并确保牢固可靠,以保证各个工序的安全施工。

舵系安装工艺

舵系安装工艺

595DWT成品油船舵系加工与安装工艺编制:审核:审定:2009.8.11一、概述:船舶舵系安装是船舶下水前的主要工作,其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船舶的操纵性能,在安装时一定要认真熟悉图纸,并严格参照本工艺及舵系布置图、舵机安装图等施工。

本船舵装置组成部分简介1、舵机及推舵机构参见舵系布置图HGW771-230-02。

2、舵机型号:电-液舵机3、主要参数:工作扭矩 25KNm最大工作压力转舵速度4、本工艺所述内容是针对该船舵系加工和安装的常规要求。

由于该船舵系中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委外制作和安装的,所以涉及到外协部分,以外协单位自身的工艺为准,本工艺中的描述仅做参考。

二、参考图纸:1.舵系布置图:见HGW771-230-022.舵机工作图三、舵系的大体安装步骤如下:1.镗削舵承座;2. 压入衬套(根据厂家要求,衬套内外径已精加工完毕);3. 烧焊甲板密封座(要求其中心线与舵系中心线重合);4. 插入舵杆(要求舵杆轴套已经红装完毕,且轴套外圆精加工完毕);5. 套入甲板密封、上下止跳块密封圈、下止跳环等6.安装舵叶7.安装甲板密封、上下止跳块等(上止跳块安装后要用胶水密封)8.安装舵机四、内场准备工作1,舵杆锥度的加工:在舵叶锥孔镗孔结束后,测量锥孔各个部位的尺寸,计算出实际的精确的锥度值,提供给舵杆加工厂家加工锥度。

在加工锥度时,应充分考虑锥体小头应缩进锥孔的裕度(因为在拂配时,锥孔有一定的扩大及液压推入量的因素,所以在镗孔时,单边应留0.25-0.3mm的余量)在镗舵杆孔时应注意锥孔的详细节点。

2、舵杆与舵叶锥孔的研配(1)将舵叶竖置在车间平台上,垫实固定牢固。

(2)用行车吊舵杆放入锥孔用兰油检查着色点,刮拂,每次重复进行。

(3)装配时接触面积应≥70%,且每25×25mm面积内兰油3点,大端用0.05mm塞尺检查时,90%周长上应插不进。

并提交船东、船检认可。

(4)锥体粗糙度为0.8。

23、在拂配时舵杆锥体不能伸出舵叶锥孔,要求有的10mm的空隙(并考虑推入量的因素)。

“卡利索N”轮下舵销拆装、舵承换新工艺doc9752

“卡利索N”轮下舵销拆装、舵承换新工艺doc9752

“卡利索N”轮下舵销拆装、舵销承换新工艺1.以钢板烧焊固定舵叶,防止拆出舵销后舵叶摆动。

2.舵销拆卸前,做好螺母与舵销以及相对位置的周向标记。

松下螺母(扳手S=245mm)及舵销。

3.舵销拆下后,拆去旧的舵销承,清洁舵销承壁孔內孔,检查其磨损程度,并测量记录数据(附后)。

舵承孔左边及右边上部有锈蚀,现拟出舵承孔的修理工艺:(1)对舵承孔锈蚀部分打磨清洁干净,用丙铜清洗,补贝尔佐纳。

(2)补贝尔佐纳后测量得:最大ф332.10 mm与最小ф331.03 mm。

(3)现船方要求再次补贝尔佐纳,用加工的工模检查补贝尔佐纳后的状态,待贝尔佐纳干后,把补贝尔佐纳部位打磨至ф331.00±0.30mm4.舵销根据磨损情况征求船东意见,确定光车量。

(舵销机加工后的尺寸为:ф283.70)5.舵销承的材料由船东提供。

6.舵销锥体进行磁粉探伤。

7.根据舵销光车尺寸和舵销承壁孔的测量数据,结合船供图纸的间隙配合尺寸,由船方计算(或提供计算资料),根据计算结果加工舵销承(舵销承已加工好)。

8.舵销承加工后根据船东要求用液氮冷冻。

9.舵销承安装前应测量外径,确认达到安装尺寸后,将舵销承装入舵承壁孔内。

10.待舵销承恢复到常温后,测量其内径的数据;确认符合安装要求后,清洁舵销和舵销承孔,安装舵销并保证按舵叶与舵销拆前所做的周向标记。

11.打紧螺母后装上保险,装回虾壳板,割掉固定钢板。

12.安装完毕后,做摆舵试验。

注舵销承孔测量数据:前-后左-右左前-右后右前—左后1、330.97 331.05 332.54 331.092、330.95 330.99 331.98 332.113、330.94 330.93 331.54 331.754、330.90 330.88 331.35 331.44 舵销承加工后的尺寸:外径332.05×内径286×长度345以上工艺需经上级领导、船东、船检确认后实施。

舵系作业指导书

舵系作业指导书

船舶舵系拆装及检修作业指导书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除舵机而外船舶舵系拆装及检修通用工艺规范。

本标准合用于海洋普通钢制船舶,内河船舶亦可参考。

2 结构组成2.1 舵系类型有:半悬挂舵、双支撑平衡舵、悬挂舵、导管舵、穿心舵轴平衡舵、补偿舵。

各种舵系结构见下图。

2.2 。

舵系普通由舵叶、舵杆、舵销、舵承、舵柄(十字头)组成。

2.3 舵杆按外形分:有直舵杆、弯舵杆两种。

直舵杆又有法兰连接和椎体连接两种。

2.4 舵承按其在舵系中所处的位置分为上舵承、中舵承、下舵承。

而上舵承有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之分。

3 舵系的拆卸与检修3.1 上舵杆拆卸3.1.1 船舶进坞后,拆去舵销承间隙测量孔封板,清理污物,用塞尺测出上下舵承间隙,舵叶止跳块间隙,记录提交厂检。

3.1.2 割除舵销螺母空腔封板,拆除舵销螺母保险。

3.1.3 在舵叶和船体适当位置焊接足够强度的起重吊耳,按焊接规程控制焊接质量,并检验合格。

3.1.4 凿除包覆在舵杆与舵叶法兰连接螺栓和螺母上的砖石水泥,去除螺栓、螺母保险,在舵叶与舵杆连接法兰摆布两侧各电焊固定板。

挂好起重葫芦并稍许得力。

3.1.5 拆卸十字头与舵机的连接部件,移去舵机油缸,拆去十字头钩头锲键,用专用工具和加温的方法将十字头拆下。

是液压连接的十字头要记录拆卸时的拉力和膨胀压力。

3.1.6 拆去上舵承座压盖,拆去哈夫环,检查平面磨擦环或者弹子盘轴承,塞尺测量滑动轴承间隙。

4.2 舵销、舵叶及舵杆的拆卸4.2.1 测量舵销原始轴头长度并做好记录,用专用扳手将上下舵销螺母打松,旋出少许。

4.2.2 在舵销螺母空腔内,置油泵头于舵销与舵叶之间,压松舵销,可用烘枪加温,记录拆卸压力。

4.2.3 旋出并吊出舵销螺母,缓慢吊起移出舵销平放于坞甲板,注意保护罗纹及锥部等配合面。

4.2.4 系好安全带开动高架车升至舵叶与舵杆法兰连接螺栓处,先做好螺栓、螺母与法兰的配对记号,再用专用扳手打松螺母并移走,在螺栓大头端面处电焊螺母 (或者在螺栓小头置油泵头)将螺栓拉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号:
标记数量修改单号签字日期版号总面积m2旧底图登记号编制打字
校对
底图登记号审核共页第页标检
审定日期
1.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xxxxxxx”轮舵系的拆装程序和修理技术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CB/T 3680—95 船用转叶式液压舵机修理技术要求
CB/T 3424—92 船舶舵系舵承修理安装技术要求
CB/T 3425—92 船舶舵系舵杆修理安装技术要求
CB/T 3426—92 船舶舵系舵叶修理安装技术要求
3.工艺内容
3.1 初步了解的该轮舵系工程情况:
该轮舵系是转叶式液压舵机,舵机上有两道径向轴承和一道止推轴承,下舵承是一道带有内、外轴承的多重径向轴承。

根据船方反映,舵系工作时偶尔有卡滞现象,有噪音。

3.2 该轮进厂后,应在码头做舵效试验和船舶进坞后进行零负荷转舵试验。

记录各工况需要的时间(见附表1),通过听声音、观察摇摆方向及实际完成工况情况查找原因,定出修理部位与方案。

3.3拆卸步骤:
3.3.1拆卸前的准备工作
3.3.1.1由于该轮涉及到的舵系资料船方没有找到,所以无论是拆卸、修理还是回装都要做好数据记录。

3.3.1.2 准备好专用工具和需要更换的备件。

做好场地的清洁工作。

3.3.1.3用舵杆专用吊鼻旋紧到舵杆顶部,上方用钢丝绳固定、保护舵杆。

3.3.1.4用专用风动葫芦或专用钢丝绳封舵叶,保护舵叶在拆卸过程中不掉落。

3.3.2 拆卸步骤
3.3.2.1拆卸舵叶底部丝堵,将舵叶舵筒内的存油放入盛油器内,禁止随便放泄在坞内。

3.3.2.2打开舵封板,拆除舵杆下部固定螺栓的止动板。

松动螺母。

用液压泵,采用液压胀毂的方法,使舵杆与舵叶分离。

3.3.2.3用葫芦、钢丝绳及专用吊具吊住舵叶,并逐渐承受舵叶全部重量。

拆下舵叶。

3.3.2.4拆除转叶舵机的附属部件。

3.3.2.5 旋松液压螺母,连接液压泵,采用液压胀毂的方法,使液压舵机与舵杆分离,拆下转叶液压舵机部分。

3.3.2.6把舵杆放至坞底或抽至舵机间(无说明书,现不知向下或向上)。

3.3.3 转叶式液压舵机的修理
3.3.3.1液压舵机在现场或进车间解体、清洁、测量、检查。

根据CB/T3680—1995规定超出极限或不满足使用要求的零部件,应予以修复或换新。

3.3.3.2 更换轴承。

密封件出现划痕、其它机械损坏或老化微裂等现象的,应换新。

3.3.3.3 根据工作有噪声的问题,着重检查以下几个方面:
3.3.3.3.1 检查转舵机构零件是否发生不应有的摩擦,导致机械噪音;
3.3.3.3.2 检查油泵机组是否传动失中,导致机械噪音;
3.3.3.3.3 检查液压回路原件、接头、法兰、仪表、排气设施等是否密封不严,使系统吸气、存气,导致空气压缩,产生水击声响;
3.3.3.3.4 检查溢流阀等功能阀是否异常节流,导致节流噪音;
3.3.3.3.5 检查系统管路的管卡是否松脱或设置不当,导致敲击声响。

3.3.3.4 检查、调节追随反馈杠杆操纵机构操纵点、变量点、反馈点的行程比,做到操纵指示角与轮舵指示舵角差不超过±0.5°,且操舵指示与轮舵指示零位同步。

说明:除正常的检修外,如服务商有特殊要求,应以服务商的要求为准。

各种检测记录可按服务商的要求去做,并作好备忘。

3.3.4 下舵承的修理
3.3.
4.1测量下舵承间隙并记录(见附表2),检查是否超差。

如超差应换新(轴承材料不明,还需船方配合)。

3.3.
4.2 检查下舵承过盈部分外圆是否松动、腐蚀,如有,还要进行必要的拉线找正和镗孔。

3.3.5 舵杆的修理
3.3.5.1 检查舵杆有无裂纹。

细小的纵向裂纹有2~3条时,允许手工修理。

舵杆不允许有纵向裂纹存在,纵向裂纹长不超过轴颈公称尺寸的1/4,数量不超过3条且不在同一母线上,深度不超过公称直径的5%时,允许进行焊补修理。

3.3.5.2 检查舵杆与舵承配合轴颈有无锈蚀。

如锈蚀面积超过总面积25%时应进行光车、补焊或堆焊不锈钢护层。

轴颈光车后直径减小值不得超过公称直径的10%,个别残留斑痕深度不得超过0.5mm。

3.3.5.3 如舵杆存在变形、锈蚀等缺陷很多时,修理时参照CB/T3425—92中的标准进行。

3.3.6 舵系的回装
3.3.6.1修理工程结束后,舵杆回装到位。

3.3.6.2舵机回装就位,舵机转子与舵杆安装到位,舵机装复。

3.3.6.3旋紧液压螺母。

3.3.6.4回装舵叶,使舵叶与舵杆对正,以胀毂和压进的方式,使舵叶与舵杆连接完好。

3.3.6.5上紧固定螺母。

焊上保险。

注意:在拆装过程中禁止野蛮作业,应安全施工,文明生产,保持现场清洁。

3.3.7 舵系试验
舵系回装船舶后,进行操舵系统试验。

试验前首先要校正舵角指示器的指示误差,校核舵角限位开关动作的准确性。

试验时,在全舵角范围内,转动应灵活、可靠、平稳,无卡滞及振动现象。

如有必要,进行航行过程中的操舵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