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单元10课《绽放生命之花》教案

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第一框感受生命的意义1.知识目标:懂得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知道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2.能力目标:学会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学会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晰生命的意义,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实际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学会发现生命的意义。
能够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1.教法:情节设置,引导讲解。
2.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教材P111“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1.采访你生命中三个重要的人,请他们说说活着是为了什么。
2.你的答案是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导入新课——《感受生命的意义》。
(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1.人为什么活着?对有些人而言,是为了__让生命有意义__,他们认为探索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
2.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实现__自我价值__,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3.生命是__独特__的,生命意义是__具体__的。
4.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__我的人生__”。
5.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__发现__和__创造__。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生命的追问(一)人为什么活着活动一:阅读感悟(教材P112)思考:雷锋在日记中思考的是什么问题?提示:雷锋在日记中通过一连串的比喻表达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教师总结:人为什么活着?为了学习,为了养育后代,为了帮助他人……人们的回答也许各不相同。
对于有些人来说,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和生命无穷的奥秘已经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了。
但是,对有些人而言,是为了让生命有意义,他们认为探索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
(二)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活动二:探究与分享(教材P112)有人说,不要为别人而活;也有人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谈谈你的思考,并和同学交流分享。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大小,自愿承担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能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结合起来,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活出生命的精彩》公开课教案_0

教学设计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第十课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课程标准依据:本课作为七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课,是对全册所学内容的一个升华,由最初的认识自己、认识身边的人和事,升华到对生命的认识与探索。
主要的课程标准依据有两个:1.“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2.“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学情分析:处于青春年华的初中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经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但是还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还有一部分人对生活感到很迷茫,觉得生活机械而乏味,甚至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产生质疑,不同程度的表现出生活无追求、漠视自己和他人、社会的行为。
其次,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与小学生相比虽然中学生具有了更丰富的知识、更开阔的眼界,但由于知识、阅历、辨别理解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还较弱,因而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以及所看到的社会现象不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容易陷入迷茫和彷徨,容易被误导。
本课的生命教育就是针对初中生的这些特定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而展开的。
针对以上学情,特制订如下学习目标。
三、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探究活动:①认识到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②学会善待他人,温暖世界;③知道平凡的生命也可以时时创造伟大。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对比反思、辨别分析:学会正确对待人生中的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思考与感悟:①增强热爱生命,勇于创造生命价值的情感;②增强关注自身发展,关切他人的生命的观念。
四、教学环境与准备多媒体录像课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五、课堂教学流程: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小实验的设置,让学生体会艰难,同时为后面视频观看的内容做好对比铺垫。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教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教案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让友谊之树常青【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如何构建形成自我的人生;2、能力目标:知道探索生命的意义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怎样的人生是值得的。
【教学重点】:探索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索生命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1分钟)1、懂得怎样的人生是值得的;2、知道探索生命的意义的重要性;3、明确如何构建形成自我的人生。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出示自学感知内容(投影):(5分钟左右)1、人为什么活着?2、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3、如何认识生命的意义?展示资料: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应碌碌无为而羞愧。
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这样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保尔·柯察金检测自学一、人为什么活着?有人认为,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生命无穷的奥秘已经是令人满意的答案。
有人认为,活着是为了让生命更有意义。
探究与分享P112有人说,不要为别人而活;也有人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1)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勇敢地去追寻自己内心的想法;(2)人活着,既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我们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要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要活出生命的精彩,这样的人生才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
实战演练11、对青少年应如何实现生命的意义理解错误的是A、作为中学生,只要考上理想的学校,就实现了生命的意义B、在校遵师守纪、认真学习、热爱劳动C、在社会遵纪守法、积极参加公益活动D、在家孝敬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检测自学二、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1、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2、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能承担自己的责任;3、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 教案设计

了解保尔·柯察金的故事,想想他为什么会这样理解生命。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代表发言,班级展示
本活动旨在通过探究伟大人物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让我们理解伟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创造了不平凡的价值,影响了更多的人。
探究活动五:P119
铁路巡守员和大客车司机都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什么人们认为他们是“最美”的?
课题: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
教学对象:人教版七年级
课时:
2课时
提供者:俞艾颖(工作室成员)
单位:
安徽省霍山第二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价值)
课题:绽放生命之花
学习内容:生命的追问;理解生命的意义;拒绝冷漠,彼此关切,正确认识平凡与伟大,活出生命的精彩。
课程价值:本课是七年级上册教材的最后一课,通过生命教育,唤醒学生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解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编织自己生命的未来。
(1)采访你身边的几个同学,请他们说说活着是为了什么(2)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
设置该活动旨在让我们发现每个人对活着的目的的认识各不相同,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探究活动二:P112
有人说,不要为别人而活;也有人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谈谈你的思考,并和同学交流分享。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代表发言,班级展示
(1)同是16岁的中学生,生活环境不同,在他们身上却有相同的地方。你知道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吗?(2)你期待自己到16岁时将会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
本活动旨在通过探究他人和自己的16岁的故事,用榜样的示范作用引导我们体会充实、有意义的人生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人生。
探究活动二:P116-117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设计-第10课 绽放生命之花-4.10.1感受生命的意义

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第一课时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懂得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知道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能力目标:学会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学会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晰生命的意义,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实际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发现生命的意义。
难点:能够分辨怎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带着下面的问题,快速阅读教材正文,思考并在书中进行标记。
1、人为什么活着?2、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3、如何认识生命意义?新课导入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么生活。
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
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
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作点有意义的事?——胡适师:胡适的这段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呢?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感受生命的意义》。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生命的追问1、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112阅读感悟。
【问题思考】1.人为什么活着?2.怎样的生命才有意义?【教师点拨】人为什么活着?对于有些人来说,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和生命无穷的奥秘已经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了。
但是,对有些人而言,是为了让生命有意义,他们认为探索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
2.有意义的人生【活动设计】思考P112教材探究与分享。
【问题思考】谈谈你的思考,并和同学交流。
【教师点拨】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知识点二发现我的生命1、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活动设计】阅读以下材料并思考材料一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12月6日,屠呦呦参加由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组织的新闻发布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教案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第一框《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景玉霞【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知道探索生命的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明确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能够自觉去探寻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人生。
2、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知道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②懂得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③了解探索生命的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④明确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生命的意义在于人们在生活中的觉解,不同程度的觉解就会获得不同的人生意义和不同的人生。
难点:不同的人对生命的觉解不同,对人生的意义的理解就会不同,就会付诸不同的行动,从而有一个不同的人生。
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关于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意义的典型视频、图片及故事,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采访身边的人,问问他们为什么活着,他们眼里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填写教材上自己的生命河流图,回顾自己的生命故事,勾画自己的人生轨迹。
回忆自己不同阶段对生命的不同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观看图片与视频,导入新课播放《人为什么活着》的视频。
教师:同学们,你们想过人为什么活着吗?你们想知道人为什么活着吗?人又到底为什么活着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寻生命的意义。
第十课第一框《感受生命的意义》。
二、自主读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请同学们带着学习目标中的问题及要求,自主读文,探究问题,勾画知识点,做好标注,完成教材中的任务。
三、情感体验,汇报交流活动一:访谈教师出示人为什么活着,不同的人的不同看法图片。
引导:人到底是为什么活着呢?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采访的身边人,他们为什么活着?学生汇报访谈结果。
活动二:你说我说教师:你认为人为什么活着?你认为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活动三:听故事,探讨生命的意义教师:让我们来听听培训师田增元的经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教材,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如何珍爱生命,如何让生命更有价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知,但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扰和挫折,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可能会有所迷茫。
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命,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生命的独特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努力活出生命的精彩。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生命的独特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命,珍爱生命,努力活出生命的精彩。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独特性和价值。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
2.案例材料:有关生命的独特性和价值的案例。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命的诞生和成长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独特性和价值。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如何发挥自己的价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如何发挥自己的价值。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总结活出生命精彩的方法和途径。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感受生命的意义》公开课教案_1

3、有人说:活出自己的精彩,让别人说去吧!
有人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可以以辩论的形式进行)
(一)通过胡适的这段文字进行生命的追问。说出你的真实感受,是说明为了让生命更有意义。
(2)调动学生积极性,给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说出自己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三)得出为自己、为他人、为国家、为社会这四个角度来阐述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通过学生的回答和交流,明确什么样的生命最有价值,才能发现自我生命的意义。
这部分的目标是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与奉献,并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小结
板书
回顾本课内容,老师板书,提升情感。(图为绽放的荷花)
学生再次回顾本课内容。
对所学内容回顾总结,提升情感。
生命箴言
1、背景音乐
2、名人名言
(1)教师朗诵名言
(一)根据这段文字。
学生谈人为什么活着?
并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或看法。
(二)学生活动
给2分钟的思考时间,把真实想法写在一张纸上然后与大家分享。
(三)教师总结从为自己、为他人、为国家、为社会四个角度来感悟生命的意义。
(四)得出结论
人不仅要为自己而活,要活出自己的精彩,还要为他人、为国家、为社会而活。
1、通过这段文字学生去感悟人问什么活着,这是一个有必要探讨的问题。
第
三
环
节
生
命
延
伸
根据课本P114材料探究分享
(1)在这项职员服务中,几位志愿者获得了怎样不同的意义?
(2)这样的志愿活动对你会有怎样的意义?
导入第三部分生命延伸
(二)学生朗读
臧克家的诗《有的人》
(三)学生根据诗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第1课时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懂得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知道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过程与方法】学会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学会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晰生命的意义,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实际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发现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够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台湾大众银行网络发布广告短片《梦骑士》,短片由真实故事改编,用5个老人环岛旅行实现梦想的故事追问观众:人为什么活着?结尾打出一个字:梦1.播放视频:《梦骑士》。
2.人到底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是值得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感受生命的意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生命的追问1.人为什么活着?(1)在网上,“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网友提供了多个答案,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种:1)为了自己而活;2)为了亲人而活着;3)活着就是为了活着;4)我也想知道这个问题;5)不知道,但是还是想活着(盲目);6)为了过无忧无虑的生活(想要什么就有什么?);7)为了让生命更有意义(有探讨必要)。
(2)你的观点是什么?你希望自己怎样活着?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小结:对于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
但是,人活在世上,我们都希望自己不成为他人和社会的负担,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并且担当我们自己的社会责任。
2.怎样才是有价值的人生(1)利用《雷锋日记》进行过渡,并提问:自己的生命对社会(整个人类社会)有什么意义?伟人事例:(1)孙中山先生把他的全部生命都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
(2)毛泽东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3)邓小平同志把他的生命都奉献给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
教师小结:(1)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
(为绽放生命价值而活是值得的)(2)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大小,自愿承担责任。
(为救助他人而活是值得的)(3)能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起来。
(为全社会或全人类而活更是值得的!)目标导学二:发现我的生命1.我的生命线(教材P113)(1)回忆历程:可让学生准备好A4纸,把纸横过来,中间画一条河,说明这是我们自己的生命之河。
(2)让学生在左端开始的地方贴上出生时的照片(如果没有,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上去)在右端贴上最近照片(如果没有,可以给自己画个自画像)。
(3)学生回忆自己生命历程中,曾经发生过哪些重要的事情,在河流的相应位置上标出时间点,画一朵浪花出来,在浪花里简要说明当时发生的事情,并用几个字表示这件事情对自己的意义。
(4)分享交流。
这些经历对你的生命有怎样的意义?在这些不同的生命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小结: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
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
2.“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蒿草青青,报之春晖”1951年的夏天,已是高中毕业生的屠呦呦认定,自己的求学之路还将继续。
考上大学,自然成为她的新目标。
考前填报志愿时,素来喜欢自己拿主意的屠呦呦大笔一挥,给自己报了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医学院药学系。
当时,国内开设药学系的大学尚寥寥无几,北大医学院药学系更是其中翘楚。
在并无医学家传的屠家,屠呦呦的选择显得颇有个性。
当1951年的夏季即将到尾声时,屠呦呦如愿以偿地接到了北京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
在那个年代,身为女孩能够在接受完高中教育后继续读大学,屠呦呦觉得自己很“幸运”。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青蒿素的发现谈何容易,屠呦呦和其团队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世人难以想象。
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韧劲儿”,科学实验难有建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引发疟疾的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新药。
在漫长的探索中,中国政府也启动了“523项目”,屠呦呦开创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
如果没有勇于探索的“钻劲儿”,这项科研成果很可能付诸东流。
(1)屠呦呦的人生意义在哪里?你从她身上学到了什么?教师总结: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我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我改如何创造我想要的生活?通过认真审查这些问题,我们会更加明确生命的意义。
三、课堂总结本节课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追问,懂得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要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3 板书设计4 教学反思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为学生成长进步,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品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火花。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启发学生的认知情感,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畅所欲言,达到寓教于乐、欢乐教育的效果,让学生在活动中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在探究中完善自我的生命教育。
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第2课时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生命的意义也不同;懂得生命的意义来自对生活的付出,来自与他人的分担和分享,懂得平凡的生命也能创造伟大。
【过程与方法】初步形成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生命的精彩,能够理解生命意义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生命得到滋养,不断充盈自己的生命。
关注自身的发展,关切他人的生命。
甘于生命的平凡,也乐于创造生命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体验生命的可贵之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生命需要相互关爱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她是一名普通的舞蹈老师,曾有一份热爱的工作和一个美满的家庭,一场大地震,夺去了她深爱的女儿和跳舞的双腿,她经受了一般人不能承受的挫折,重新站上人生精彩的舞台,她就是廖智。
在地震中失去双腿却依然坚强起舞的“最美舞者”廖智老师讲述了自己对梦想的坚持,她在地震中失去了孩子和双腿,痛苦不已,却为了重新起舞、顽强生活的梦想,忍耐身心疼痛,十天学会穿假肢站立行走,一个月后重新开始跳舞。
(1)如果廖智活下来了,却在悲痛中无法自拔,她将会变得怎样?(2)廖智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活出生命的精彩?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贫乏与充盈1.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猎人、猎狗和兔子的故事一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击中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地奔跑,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飞奔着去追赶兔子,可是追着追着,兔子跑不见了,猎狗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
猎人开始骂猎狗了:“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回道:“我尽力而为了呀!”话说兔子带伤跑回洞里,它的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怎么跑过它的?”“它尽力而为,我是全力以赴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全力地跑,就没命了呀!”人本来是有很多潜能的,但是我们往往会对自己或对别人找借口:“管它呢,我们已尽力而为了。
”事实上尽力而为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
常常问问自己,我今天是尽力而为的猎狗,还是全力以赴的兔子呢?你对自己的学习是尽力而为还是全力以赴呢?(1)猎狗和兔子的态度为什么不一样?你觉得谁的做法值得学习?为什么?教师总结: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2.寒假快到了,你想怎么过呢?生A:每天都睡到中午才起来。
生B:每天都通宵打游戏。
这类同学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这样的生命是贫乏的。
生C:寒假干些什么呢?在犹豫不决中,寒假已经过去了……这类同学缺乏生活目标,无所事事。
这样的生命也是贫乏的。
教师总结: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
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
生命得到滋养,一点点充盈起来。
目标导学二:冷漠与关切1.生命拒绝冷漠(一)生命拒绝冷漠35岁女子地铁口晕倒死亡50分钟无人急救:2014年,深圳IBM公司一名年仅35岁的女项目经理梁娅突然倒在了深圳地铁站出口的台阶上,有7位市民从旁边经过,有的看了看就走了。
一直无人救援,事发近50分钟后,被赶去现场的120急救人员认定为已经死亡。
50分钟的等待,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算漫长,但是,对于一个身处危险,急需救助的人来说,50分钟的等待时间,足以决定生死。
这50分钟对于梁娅来说,是多么煎熬,她多么希望有人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冷漠地走过。
(1)路人的冷漠带来了什么后果?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教师总结: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
所有的冷漠也许都有理由,然而没有人愿意遭遇到冷漠。
生命拒绝冷漠。
我们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不仅能将自己的生命照亮,而且可以温暖他人、照亮他人,甚至温暖世界、照亮世界。
2.共同营造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墙上的咖啡一日,我和朋友在洛杉矶附近威尼斯海滩一家有名的咖啡厅闲坐,品着咖啡,这时进来一个人,在我们旁边那张桌子坐下。
他叫来服务生说:“两杯咖啡,一杯贴墙上。
”他点咖啡的方式令人感到新奇,我们注意到只有一杯咖啡被端了上来,但他却付了两杯的钱。
他刚走,服务生就把一张纸贴在墙上,上面写着“一杯咖啡”。
这时,又进来两个人,点了3杯咖啡,两杯放在桌子上,一杯贴墙上。
他们喝了两杯,付了3杯的钱,然后离开了。
服务生又像刚才那样在墙上贴了张纸,上面写着“一杯咖啡”。
似乎这种方式是这里的常规,却令我们感到新奇和不解。
几天后,我们又有机会来这家咖啡店,当我们正在享受咖啡时,进来一个人。
来者的衣着与这家咖啡店的档次和氛围都极不协调。
一看就是个穷人。
他坐下来,看看墙上,然后说:“墙上的一杯咖啡。
”服务生以惯有的姿态恭敬地给他端上咖啡。
那人喝完咖啡没结账就走了。
我们惊奇地看着这一切,只见服务生从墙上揭下一张纸,扔进了纸篓。
此时,真相大白,当地居民对穷人的尊重让我们感动。
咖啡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需要指出的是,当我们享受任何美好的东西时,也许我们都应该想到别人,有些人也喜欢这样的东西,却无力支付。
再说说那位服务生,他在为那个穷人服务时一直面带笑容。
而那位穷人,他进来时无须不顾尊严,讨要一杯咖啡,他只需看墙上。
我记住了那面墙,它反映了小镇居民的慷慨和对别人的关爱。
(1)你会点一杯咖啡贴在墙上么?为什么?(2)传递生命的温暖,你愿意为此做些什么?教师总结: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我们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不仅能将自己的生命照亮,而且可以温暖他人、照亮他人,甚至温暖世界、照亮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