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版).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版)

附件6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定义: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是指观察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即观察开始时没有发生医院感染,观察开始后直至结束时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包括观察开始时已发生医院感染,在观察期间又发生新的医院感染的病例。
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是指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医院感染总体发病情况。
一般指月发病(例次)率和年发病(例次)率。
二、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定义:确定时段或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意义:反映确定时段或时点医院感染实际发生情况,为准确掌握医院感染现状,判断变化趋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评价提供基础。
三、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定义: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占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情况及医院感染监测、管理情况。
四、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定义: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
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是指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数(例次数)与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
五、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定义:多重耐药菌检出菌株数与同期该病原体检出菌株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总体情况和某种特定菌种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六、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定义:受调查的医务人员实际实施手卫生次数占同期调查中应实施手卫生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意义:描述医务人员手卫生实际执行依从程度,反映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
七、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定义: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全身给药)患者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是衡量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体系。
它能够评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帮助医院提高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
一、感染率指标1. 院内感染率:指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事件的比例。
可以按照感染部位、感染类型、感染病原体等进行分类统计。
2. 特殊感染率:指特定类型的感染,如手术切口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的发生率。
3. 院内感染发生率:指在特定时间段内,医院内发生的感染事件的数量与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二、感染控制措施指标1. 消毒率:指医疗设备、器械、手术室、病房等的消毒合格率。
2. 消毒剂使用率:指医院使用消毒剂的合理率,包括种类、浓度、使用方法等。
3. 医务人员手卫生合规率:指医务人员在关键时刻进行正确的手卫生操作的比例。
4. 感染控制培训覆盖率:指医院员工接受感染控制培训的比例。
三、感染控制设施指标1. 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设立率:指医院是否设立了感染控制委员会,并落实其职责。
2. 感染控制专职人员配备率:指医院是否配备了专职的感染控制人员,并根据医院规模和科室特点进行合理配置。
3. 感染控制设施建设合格率:指医院感染控制设施的合格率,包括负压隔离病房、洗手设施、废物处理设施等。
四、感染控制管理指标1. 感染控制制度建立率:指医院是否建立了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并进行有效的宣传和培训。
2. 感染控制政策执行率:指医院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执行情况。
3. 感染控制监测与报告率:指医院是否建立了感染控制监测系统,并及时报告感染事件。
五、感染控制评估指标1. 医院感染控制评估合格率:指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经过评估后的合格率。
2. 感染控制工作改进率:指医院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感染控制工作改进的比例。
以上是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的一些常见内容,不同医院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还可以根据科室特点、病种特点等制定相应的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医院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
医院感染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控制指标包括以下内容:
1.控制全院年感染率不超过8%。
2.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不超过0.5%。
3.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一次性使用率达到100%,合格率为96%。
4.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不低于85%。
5.感染知识培训率不低于90%。
6.现患率调查感染率不超过8%,实查率不低于96%。
7.医院感染暴发责任事件发生率应当为零。
8.普通科室手卫生依从性不低于60%,重点部门卫生依从性不低于90%,手卫生正确率不低于90%。
9.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不超过45‰。
10.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性感染率不超过3‰。
11.导尿管相关泌尿感染率不超过6‰。
12.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应当达到100%。
13.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应当达到100%。
14.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应当达到100%。
15.手术相关感染人数不超过1.5%。
16.医院感染漏报率不超过20%。
17.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毁形率应当达到100%。
18.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19.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2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21.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50%。
22.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2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超过40DDD。
24.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25.手术预防抗菌用抗菌素应在0.5-2小时内给药,剖宫产
手术除外。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 版

附件 6一、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是指观察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即观察开始时没有发生医院感染,观察开始后直至结束时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包括观察开始时已发生医院感染,在观察期间又发生新的医院感染的病例。
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是指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 的比例。
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 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数×100%同期住院患者总数反映医院感染总体发病情况。
普通指月发病(例次)率和年发病(例次)率。
二、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确定时段或者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确定时段或者时点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 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数×100%同期住院患者总数反映确定时段或者时点医院感染实际发生情况,为准确掌握医院感染现状,判断变化趋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评价提供基础。
三、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占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的比例。
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 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100%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反映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情况及医院感染监测、管理情况。
四、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CRE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 CRABA )、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 CRPAE )。
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是指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数(例次数)与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数(例次数) ×100%同期住院患者总数反映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
五、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多重耐药菌检出菌株数与同期该病原体检出菌株总数的比例。
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 多重耐药菌检出菌株数×100%同期该病原体检出菌株总数反映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总体情况和某种特定菌种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是用于评估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严密程度和效果的一种衡量标准。
医院感染是指在住院期间,患者由于接受医疗服务而获得的新的或者数目明显超过预期的感染。
感染控制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减少和阻断感染的传播和发生。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可以帮助医院评估自身感染管理工作的现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一、基础设施指标:1.感染预防与控制小组设置:评估医院是否成立了专门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小组,并明确该小组的职责和成员。
2.病房间隔:评估医院病房间隔是否足够,是否能够避免不同病房间的交叉感染。
3.洗手设施:评估医院洗手设施的覆盖面和操作是否符合标准,以保证医护人员能够有效的进行手卫生。
4.废弃物处置:评估医院废弃物的处置方式是否规范,以防止废弃物对外界造成污染和感染传播的风险。
二、人员培训和管理指标:1.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评估医院是否制定了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计划,并明确培训的内容和培训对象。
2.医护人员感染控制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考核或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医护人员对感染控制知识的了解和运用程度,以保证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正确有效地进行感染控制。
3.感染控制的责任追究:评估医院是否建立了感染控制的责任追究机制,以激励医护人员认真履行感染控制措施。
三、感染监测与报告指标:1.感染监测指标:评估医院感染监测的范围和深度,包括监测的感染种类和监测的科室范围。
2.感染报告率:评估医院感染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及医院感染报告率的合理性。
3.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评估医院对感染监测结果的处理和改进措施是否有效,以以及感染发生率和感染死亡率是否有所下降。
四、医疗器械和设备管理:1.检测和维护:评估医院对各类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防止其成为感染源。
2.使用标准化和规范化:评估医院对医疗器械和设备使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以确保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有效清洁消毒。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估和监测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效果的重要参考指标。
通过制定和遵守相关指标,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一、医院感染率指标1.1 院内感染发生率:指在医院内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事件的比例。
可以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病原体和不同科室进行统计分析。
1.2 院内感染率趋势: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和比较不同时间段的感染率,评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效果。
二、医院感染管理指标2.1 感染管理委员会: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感染控制政策、制度和流程,并监督执行情况。
2.2 感染控制人员:确定专职或者兼职的感染控制人员,负责监测感染率、进行感染调查和教育培训等工作。
2.3 感染控制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对感染控制工作的认识和能力。
2.4 感染控制政策和制度:制定和落实感染控制相关政策和制度,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医疗废物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三、手卫生指标3.1 手卫生合规率:通过观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评估其遵守手卫生规范的程度。
3.2 手卫生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正确洗手和使用手消毒剂的能力。
四、器械消毒灭菌指标4.1 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对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4.2 器械消毒灭菌流程:制定和执行器械消毒灭菌流程,包括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控制等环节。
五、环境清洁指标5.1 病房清洁合格率:对病房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病房的清洁状况符合标准要求。
5.2 环境清洁流程:制定和执行病房清洁流程,包括表面清洁、床单更换、垃圾处理等环节。
六、抗生素使用指标6.1 抗生素使用率:对医院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滥用和误用。
6.2 抗生素使用指南:制定和推广抗生素使用指南,指导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时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七、医院感染监测指标7.1 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采集和分析医院感染相关数据,发现和预警感染事件。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估和监测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有效性的重要工具。
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感染控制中的问题,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一、指标名称:医院感染发生率指标定义:医院感染发生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医院内发生的感染事件的数量与相应的患者人数之比。
计算方法:医院感染发生率 = 医院感染事件数 / 患者总人数 × 100%参考标准: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要求,医院感染发生率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具体标准根据不同科室和感染类型而有所不同。
二、指标名称:手卫生合规率指标定义:手卫生合规率是指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先后正确执行手卫生的比例。
计算方法:手卫生合规率 = 正确执行手卫生的次数 / 需要执行手卫生的总次数× 100%参考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手卫生合规率应达到95%以上。
三、指标名称:器械消毒合格率指标定义:器械消毒合格率是指医院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处理后,检测结果符合相关标准的比例。
计算方法:器械消毒合格率 = 消毒合格器械数量 / 消毒处理的总器械数量 ×100%参考标准: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医疗器械灭菌消毒技术规范》,器械消毒合格率应达到100%。
四、指标名称:抗菌药物使用率指标定义:抗菌药物使用率是指医院在一定时间内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占总患者数的比例。
计算方法:抗菌药物使用率 = 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数 / 总患者数 × 100%参考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抗菌药物使用率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具体标准根据不同科室和疾病而有所不同。
五、指标名称:医院感染控制培训覆盖率指标定义:医院感染控制培训覆盖率是指医院内相关医务人员接受感染控制培训的比例。
计算方法:医院感染控制培训覆盖率 = 接受感染控制培训的医务人员数 / 医务人员总数 × 100%参考标准: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要求,医院感染控制培训覆盖率应达到100%。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体系。
它通过对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病例的严重程度和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监测和评估,旨在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减少感染相关的疾病和死亡风险。
一、医院感染发生率指标1. 感染发生率:指定期内医院感染发生的数量与患者总数之比,通常以千分比或百分比表示。
2. 分类感染发生率:将感染分为手术部位感染、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不同类型,分别计算各类感染的发生率。
3. 特定感染发生率:针对特定病原体或特定科室的感染进行监测,如耐药菌感染、ICU感染等。
二、感染病例严重程度指标1. 感染病例死亡率:感染导致的死亡病例数量与感染病例总数之比,通常以千分比或百分比表示。
2. 重症感染病例比例:重症感染病例数量与感染病例总数之比,通常以千分比或百分比表示。
3. 平均住院日增加率:感染导致的住院日增加数量与感染病例总数之比,用于评估感染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
三、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指标1. 手卫生合规率:医务人员正确执行手卫生措施的比例,通过观察和记录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进行评估。
2. 消毒灭菌合格率:对医疗器械、设备和环境进行消毒灭菌的合格率,通过抽样检测和监测消毒灭菌效果来评估。
3. 感染控制培训覆盖率:医务人员接受感染控制培训的比例,通过记录培训情况和参与人数进行评估。
四、其他相关指标1. 感染控制团队人员配备率:医院感染控制团队人员数量与医院规模和科室数量之比,用于评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人力资源配备情况。
2. 感染控制预算占比: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预算占医院总预算的比例,用于评估医院对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
以上所列指标仅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的一部分,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医院可以及时发现感染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6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
(2015年版)
一、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
定义: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是指观察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
病例,即观察开始时没有发生医院感染,观察开始后直至结
束时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包括观察开始时已发生医院感
染,在观察期间又发生新的医院感染的病例。
医院感染发病
(例次)率是指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
的比例。
计算公式:
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数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二|x 100%
意义:反映医院感染总体发病情况。
一般指月发病(例次)率和年发病(例次)率。
二、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
定义:确定时段或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确定时段或时点
住院患者中医院離患者(例次)列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二「「「「「
X 100%
意义:反映确定时段或时点医院感染实际发生情况,为
准确掌握医院感染现状,判断变化趋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
施及干预效果评价提供基础。
三、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
定义: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占同期应报
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 忏1「亠;X
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情况及医院感
染监测、管理情况。
四、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
定义: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
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
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 )、耐碳青霉烯
铜绿假单胞菌(CRPAE )。
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是指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数(例次数)与同期住院患者总
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数(例次数)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二「一」;
100%
意义:反映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
五、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
定义:多重耐药菌检出菌株数与同期该病原体检出菌株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多重耐药菌检出菌株数
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刃詔峯址川国mg X 100% 意义:反映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总体情况和某种特定菌种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六、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定义:受调查的医务人员实际实施手卫生次数占同期调查中应实施手卫生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受调查的医务人员实际实施手卫生次数
冋匚淞左寸J力煜X 100%
意义:描述医务人员手卫生实际执行依从程度,反映医
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
七、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定义: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全身给药)患者数占
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住院串者中
使用抗菌药物’(荃身给药)患者数
同期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二 住院患暑总数
X 100%
意义:反映医院内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管理情况。
八、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定义:以治疗为目的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使用抗 菌药物前病原学检验标本送检病例数占同期使用抗菌药物 治疗病例总数的比例。
病原学检验标本包括:各种微生物培
九、丨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 计算公式: 使用抗菌药物前 病原学楂盛标本送检病例数 抗菌药物
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二 同期
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病例总数X 100%
养、降钙素原、白介素
-6等感染指标的血清学检验
意义:反映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性。
定义: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发生在I类(清洁)切口,即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的手术切口的感染,包括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手术部位感染。
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是指发生I 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数占同期接受I类切口手术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发生『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数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丨m. ix
100%
意义:描述I类切口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频率
反映医院对接受I类切口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管理和防控情
况。
十、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定义: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数占同期I 类切口手术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k防使用需菌药物岛患者数
f类切口手术同期f类切口
抗菌药物预话徒用率二丰采馬咅怠瞼x100%
意义:反映I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使用及
管理情况。
十^一、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
定义:使用血管内导管住院患者中新发血管内导管相关
血流感染的发病频率。
单位:例 /千导管日。
计算公式:
血管内导管
相关血流感染例次数
血管內耳管同期覆著彳吏用
相关血幕感姦!病举二血管内暫咎留鑫总天数X 100(%意义:反映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情况和院感防控能
力。
十二、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
定义:使用呼吸机住院患者中新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
病频率。
单位:例/千机械通气日。
计算公式:
呼吸机相关肺炎例次数
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二同期患者使用呼吸机总天数x 1000% 意义:反映呼吸机相关肺炎情况和院感防控能力。
十三、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定义:使用导尿管住院患者中新发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
染的发病频率。
单位:例/千导尿管日。
计算公式:
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例次数 同期患者使用导尿管总天数 意义:反映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情况和院感防控能力 导尿管相关 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X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