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学思维训练:画线段图解题

合集下载

数学思维训练画线段图解题

数学思维训练画线段图解题

甲 乙 丙60岁小巧 妈妈 爸爸 23岁 3岁 73岁 ?岁 ?岁 图a 图b 小巧 妈妈 爸爸 23岁 3岁 73岁+23岁-3岁 ?岁 图c 甲 乙 丙60岁 ?岁 图b 图c 图a ?岁 81岁-4岁-4岁-3岁4岁3岁 小亚 妈妈 爸爸 4岁 大熊猫吃16天 单独吃 一起吃 大熊猫吃12天 小熊猫吃12天大熊猫吃12天 单独吃 一起吃 大熊猫吃12天 小熊猫吃12天大熊猫吃4天 图a图b 画线段图解题 智慧姐姐:“同学们,画线段图是数学问题解决中常用的方法,你们一定不陌生,通过这一讲的学习,不仅要了解线段图的画法,更要知道如何使用线段图,弄清数量关系。

”例1爸爸、妈妈和小巧三人的年龄总和是73岁,爸爸比妈妈大3岁,小巧比妈妈小23岁,小巧今年岁。

[思路点睛] 根据文字信息画出线段图(图a ): 如果是图b ,甲的岁数=60÷3=20(岁),而图a 中,小巧的岁数不能用73÷3来求,区别 是图a 中的三条线段有长短,不能均分。

由此得 到用图的关键:将线段变得一样长。

现列举一种 方法(图c ):列式计算:妈妈的年龄:(73+23-3)÷3=31(岁),小巧的年龄:31-23=8(岁)。

图c 是将小巧与爸爸的年龄变得与妈妈一样,还有其它的方法吗?例2爸爸、妈妈、小亚三人的年龄和是81岁。

妈妈的年龄比小亚年龄的3倍多4岁,爸爸的年龄比妈妈大3岁。

妈妈岁。

[思路点睛] 根据文字信息画出线段图(图a): 如果是图b ,甲的岁数=60÷(1+2+3) =10(岁),而图a 不能这样算,区别是图a 中 的三条线段没有正好等分。

由此得到用图的关 键:将线段完全等分。

方法如图c :列式计算:小亚的年龄:(81-4-4-3)÷(1+3+3)=10(岁),妈妈的年龄:10×3+4=34例3一堆竹子,一只世博大熊猫可以吃16天,如果和一只小熊猫一起吃,可以吃12天。

四年级上册数学 《画线段解决问题》思维训练

四年级上册数学 《画线段解决问题》思维训练
40÷(5+3)=5(元)
5×5=25(元)5×3=15(元)
答:王晓东用去25元,何明用去15元。
甲仓库存粮是乙仓库的5倍。如果从甲仓库运12吨去乙仓库,两个仓库的存粮数就一样多。原来甲、乙两个仓库各存粮多少吨?
(12+12)÷(5-1)=6(吨)
6×5=30(吨)
答:原来甲仓库存粮30吨,乙仓库存粮6吨。
四年级上册数学
《画线段解决问题》思维训练
公园里杨树和柳树共有120棵,其中杨树比柳树多30棵,柳树和杨树各有多少棵?
(120-30)÷2=45(棵)
45+30=75(棵)
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柳树有45棵,杨树有75棵。
王晓东和何明买同样的笔记本,王晓东买了5本,何明买了3本,他们两人一共花了40元。王晓东和何明各用去多少元?

二年级思维训练—线段图解

二年级思维训练—线段图解
二年级数学思维训练
线段图解
图解法 让数学变得更有趣
更生动的方法!
美国著名数学家斯蒂恩说:“如果一个特定的 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像,那么就整体地把握 了问题,并且能创造性地思索问题的解法。”
因此,将问题转化为图形,把问题中的 条件和结论直观地、整体地表露出来, 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解题方法。
[ 例1 ]看图列算式
看图判断:求总数 用加法:4+4+4=12(米)
4米
[ 例4 ]根据线段图编应用题并解答。
39朵花
牡丹花 有19朵
兰花有 20 朵
注意用上关键词:“共有”“其中”等
编题: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多少名学生?
倒推法
9+9=18(名) 18+18=36(名)
答:这个班原来有36名学生。
3Hale Waihona Puke 224+=
56
基本数量关系是: 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总数-部分数=部分数
-+ = -= -=
[ 例2 ] 看线段图猜数
(1)明明有 31 张邮票。
看图判断:求较小数 用减法:35-4=31(张)
35张邮票
丁丁
4
------
明明
---------
[ 例3 ] 一根绳子如下面右图所示分成相等的 三段,这根绳子有 12 米。
39-19=20(朵) 答:兰花有20朵。
一桶油连桶共重9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共重5千
克,那么原来油重多少千克? 9千克
9-5=4(千克) 4+4=8(千克) 答:油重8千克。

画线段图巧解数学问题

画线段图巧解数学问题

学解决数学问题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 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有不少的数学问题, 文字叙述比较抽象, 数量关系比较复杂, 而小学生的思维又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 因此,他们对于一些抽象问题理解起来困难较大。

如果教师一味的从字面去分析题意, 用语言来表述数量关系, 即便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也难以理解掌握。

即便是学生理解了, 也只是局限于会做某个题了。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中抽象的数量关系,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言而喻,大家都会想到借助线段图,以线段图作为学生理解抽象数量关系的一个拐杖,而往往由于咱们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的问题,他们通常不善于借助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主要是由于他们对这种表示方法的“陌生感”所造成的。

为了让线段图成为学生学习应用题的一种工具,我们有必要考虑线段图的提前渗透问题。

关于线段图没有定义, 词典中也没有解释。

在新教材里,线段定义为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叫做线段,特点是有两个端点、有限长。

但关于线段图却没有定义,词典中也没有解释。

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线段图是有几条线段组合在一起,用来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解答问题的一种平面图形,它的特点就是从抽象的文字到直观的图形的再创造、再演示过程。

明了线段图的特点之后,我们就要思考它在具体教学中有何价值。

一、线段图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新课程以来,线段图虽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逐渐减弱,但是在以解决问题为载体的数学教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有利于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有的数学问题综合性强,要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涉及多个数学概念的应用。

由于某些概念比较抽象,加上自身遗忘等原因,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认识变得比较模糊,不能准确地理解题目中的重要概念,弄清已知条件的意思,进而阻碍了问题的解答,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形象地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如在“和倍问题”中有这样一题:“一套衣服共456 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2倍多6 元。

利用画线段图,巧解小学数学难题,运算能力提高一倍,值得收藏

利用画线段图,巧解小学数学难题,运算能力提高一倍,值得收藏

利用画线段图,巧解小学数学难题,运算能力提高一倍,值得收藏在小学数学中,有不少的难题,学生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

这是因为小学生理解能力较差,不会审题,对于题目给出的条件,没有全面、综合去考虑。

结果,得不出正确的解法。

有没有一种巧妙的方法,能让小学生直观地去解题呢?有!那就是利用画线段图来解。

因为线段图非常简洁非常直观明了,通过观察,小学生能够容易地判断出解法,并能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举例子来说明吧:两个小同学折纸鹤,小红折的数量比小丽的3倍还多5个,她俩一共折了53个,问题,两个人分别折了多少个?这道题,初看之下,条件有三个,小学生很容易被3倍还多5个这句话给绕住,那么,就可以动手画个线段图,来帮助理解。

看这个线段图,一目了然,学生会马上明白,这道题应该用53-5,得出的结果再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小丽折的个数,那么小红的也能很容易计算出来了。

再比如这道题:小明买3支笔用了27元,那么,买同样的8支笔,需要多少元?我们继续用线段图来解,如下图:学生一看,就明白了,27元买了三个,先算出一个的价格,再去算8个的价格。

再来看一道复杂一些的分数应用题:某工程队修一条路,前5月修了20千米,正好修了全长的四分之一,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路,需要修多长时间?怎么解呢?依旧用画线段图的方法。

来看看线段图,算法是不是呼之欲出呢!总结一下,如何使用画线段图这种数学方法?使用画线段图需要注意些什么呢?画线段图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可以把复杂的数量关系变的简单易懂,尤其是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使用这一方法更有效。

在使用当中,首先要搞清所有的条件和数量关系,其次,在画图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个,线段的长短得适中,不用太长,只要能等量地表示出数量关系即可。

最好用尺子按照刻度去画,不要画的太随意了。

第二个,画出图以后,得标明数量和条件,像上面的三幅图中,都逐一标明了每一个数量关系,甚至问题也用问号来表示。

最新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附答案)

最新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附答案)

一、倍数问题“和倍”与“差倍”问题的应用题;一般都在条件中告诉我们:两个数量的和(或差)与这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要我们求这两个数量分别是几。

解答这类应用题时;我们采用代换的思路;用1倍数去代替几倍数;看和(或差)相当于1倍数的几倍;即除以几;先求出1倍数;然后再求出几倍数;解题公式是:1、和倍问题和÷(倍数+1)=1倍数1倍数×几倍=几倍数或和-1倍数=几倍数2、差倍问题差÷(倍数—1)=1倍数1倍数×几倍=几倍数或 1倍数+差=几倍数在解答这类题目时;线段图是一个很好的帮手。

我们要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进行分析;这样能很快地理清解题思路;找到解题的方法。

1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4厘米;长是宽的7倍;长、宽各是几厘米?3、果园里有梨树、苹果树和桃树共1800棵;其中梨树的棵树是苹果树的2倍;桃树的棵树是苹果树的3倍。

三种树各有几棵?【例2】姐弟两人共存款640元;已知姐姐的存款数比弟弟存款数的3倍少40元;姐弟各存款几元?【点拨】如果姐姐的存款多存40元;那么姐弟的存款数之和是(640+40)元;这时姐姐的存款数恰好是弟弟的3倍;(640+40)÷(3+1)即可求出弟弟的存款数;继而可求出姐姐的存款数。

【解答】(640+40)÷(3+1)= 170(元)640—170 = 470(元)12、3、的3?根 120根3倍第一天:根由上图可以看出;把第二天运进的根数作为1倍数;“第一天运进的根数是第二天运进根数的3倍”;那么第一天运进的根数比第二天运进的根数多(3—1)倍;即2倍。

“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运进电线杆120根”;即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运进120根相当于第二天的2倍;可理解为2倍和120根对应;即2倍是120根;这样就可以求出1倍数的数量是多少根;进而可求出3倍的数量是多少根。

【解答】第二天运进的根数:120 ÷(3—1)=60(根)第一天运进的根数:60 × 3 =180(根)或60+120=180(根)答:第一天运进电线杆180根;第二天运进电线杆60根。

线段图,数学解题好帮手

线段图,数学解题好帮手

线段图,数学解题好帮手画线段图是问题解决中常用的一种思考策略,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利用线段图将题中蕴涵的抽象的数量关系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能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启迪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通过画线段图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恰当地运用线段图是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桥梁,这已成为数学老师的普遍共识。

在以下环节中,将使用线段图这一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线段图这一重要数学工具的使用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线段图来解决实际问题,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图形,加深理解,从而为今后数学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过程:1 两个整数相除商是21,余数为1,已知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和一共是441,被除数、除数各是多少?师:同学们,我们先读懂题目的意思,好不好,请小明同学告诉大家,你从题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小明说:老师,我知道了两个数相除,它的商是21,余数为1;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和一共是441求的问题是被除数、除数各是多少师:回答的很好,那大家先思考一下该怎么做,然后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老师在教室走动观察学生的做题情况,做出相应的指导,几分钟之后,让学生走到讲台,写下自己的答案最后评讲题目我们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题中的信息。

师:大家认真看,在图像中,我们可以知道441—商—余数—余数=22倍的除数,因此求出除数。

因此就得:(441-21-1-1)/22=19那么则被除数就会有 19*21+1=400以上得被除数为400,除数为192 然后老师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练习甲、乙、丙三条船共有乘客500人,到达某港口后甲船下了25人,乙船上了25人,丙船下了一半乘客,这时三条船内乘客人数相等。

原来三条船各有多少乘客?解题策略用线段表示题中三条船人数:显然是:甲船人数—25人=乙船人数+25人=丙船人数÷2,因此可假设这个数为“1倍数”。

方法技巧练——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方法技巧练——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方法技巧练——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①读题,理清数量关系。

②画图,直观体现关系。

③看图,列式解决问题。

④检验,得数代入原题。

1.看图列式计算。

(1)(2)2.一条裤子52元,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3倍,买这样一套衣服要多少元钱?(先画线段图标出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计算)想:把裤子的价格看成( )份,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也就是( )份,所以一套衣服就是( )份,即( )个52元。

3.花卉基地种了120棵木棉花,紫荆花的棵数比木棉花的多32棵,这两种花一共种了多少棵?4.浩浩家到学校的路程是2千米,贺贺家到学校的路程是浩浩家到学校路程的2倍。

浩浩家比贺贺家到学校近了多少千米?5.动物园里小猴的只数是大猴的3倍,小猴比大猴多24只。

小猴和大猴分别有多少只?6.某校食堂上星期运进大米和面粉共192袋,大米的袋数是面粉的5倍。

你知道运来的大米和面粉各有多少袋吗?答案1.(1)9×4=36(个)(或9×3=27(个) 27+9=36(个)) (2)25-5=20(人) 25+20=45(人)2.想:1 3 4 4 52×4=208(元)[提示:也可先算一件上衣的钱数,再加上一条裤子的钱数。

] 3.120+32=152(棵) 152+120=272(棵) 4.2×2=4(千米) 4-2=2(千米) 5.3-1=2 24÷2=12(只) 12×3=36(只) 小猴36只,大猴12只[提示:可画线段图分析,图略。

把大猴的只数看成1份,小猴就是3份,小猴比大猴多2份,即2份是24只,所以24÷2=12(只),就是大猴的只数,即1份的只数,小猴占3份就是12×3=36(只)。

] 6.5+1=6 192÷6=32(袋) 32×5=160(袋)[提示:把大米和面粉的袋数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图略。

面粉占1份,大米占5份,合起来一共有6份,即6份共192袋,可求出1份,192÷6=32(袋),即面粉的袋数,大米的袋数就是32的5倍,即32×5=160(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 乙 丙 60岁
小巧 妈妈 爸爸
23岁 3
岁 73岁 ?岁 ?岁 图a 图b 小巧
妈妈 爸爸

甲 乙 丙
60岁 ?岁
图b
图a ?岁 小亚 妈妈 爸爸 画线段图解题
智慧姐姐:“同学们,画线段图是数学问题解决中常用的方法,你们一定不陌生,通过这一讲的学习,不仅要了解线段图的画法,更要知道如何使用线段图,弄清数量关系。

” 例1 爸爸、妈妈和小巧三人的年龄总和是73岁,爸爸比妈妈大3岁,小巧比妈妈小23岁,小巧今年 岁。

[思路点睛] 根据文字信息画出线段图(图a ): 如果是图b ,甲的岁数=60÷3=20(岁),
而图a 中,小巧的岁数不能用73÷3来求,区别 是图a 中的三条线段有长短,不能均分。

由此得 到用图的关键:将线段变得一样长。

现列举一种
列式计算:妈妈的年龄:(73+23-3)÷3=31(岁),小巧的年龄:31-23=8(岁)。

图c 是将小巧与爸爸的年龄变得与妈妈一样,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例2 爸爸、妈妈、小亚三人的年龄和是81岁。

妈妈的年龄比小亚年龄的3倍多4岁,爸爸的年龄比妈妈大3岁。

妈妈 岁。

[思路点睛] 根据文字信息画出线段图(图a): 如果是图b ,甲的岁数=60÷(1+2+3)
=10(岁),而图a 不能这样算,区别是图a 中 的三条线段没有正好等分。

由此得到用图的关 键:将线段完全等分。

方法如图c :
,妈妈的年龄:10×3+4=34(岁)。

81岁 4岁 3岁 小亚 妈妈 爸爸
大熊猫吃16天单独吃
一起吃大熊猫吃12天小熊猫吃12天
大熊猫吃
12天
单独吃
一起吃
大熊猫吃
12天
小熊猫吃
12天
大熊猫吃
4天

a
图b
例3 一堆竹子,一只世博大熊猫可以吃16天,如果和一只小熊猫一起吃,可以吃12天。

如果这堆竹子让这只小熊猫单独吃,可以吃天。

[思路点睛]
用一条线段表示一只世博大熊猫16天吃的竹子总量,关键要
细化出大熊猫吃12天的竹子量(将16天吃的量平均分成四份,其
中的三份就是吃12天的量),根据题意画出图a。

将图a修改成图b,突出上下两种吃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可以看出大熊猫吃4天的竹子,小熊猫可以吃12天。

如果这堆竹子让这只小熊猫单独吃,可以吃12×(16÷4)=48(天)。

1)
“开心购物”超市运来香蕉、苹果、橘子共80箱,运来的香蕉比苹果多15箱,香蕉比橘子少20箱,超市运来香蕉箱。

2.)
金苹果小学去文具店选购跳棋与象棋共30盒,后来又把5盒跳棋换成了象棋,这时跳棋的数量是象棋的2倍,原来选购的跳棋是盒。

3.)
鹿鹿和羊羊第一项才艺表演完后,两人的支持者一样多,第二项才艺表演完后,原来支持鹿鹿的人中有12人转为支持羊羊,这样支持羊羊的人数正好是支持鹿鹿的人数的4倍,原来支持鹿鹿的人有人。

4.)
明明和亮亮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两人用同样多的棋子做记录,输一次就给对方一枚棋子,结果明明胜了2次,亮亮比原来多了8枚棋子。

他们一共做了次游戏。

5.)
星期天,小亚、小巧和小胖一起去采摘桃子。

小巧说:“我摘的桃子最多了,比你们俩摘
的桃子的总和还多1个。

”小亚回答说:“是啊!你比我多摘了10个,但我比小胖多摘了10个。

”那么,他们三人共摘了个桃子。

6.)
有一桶水,一只小鸭可饮用25天,如果和一只小鸡同饮,那么可以饮用20天,如果给一只小鸡单独饮用,可以饮用天。

答案:
1.25
2.25
3.20
4.12
5.57
6.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