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社会行为 (2)

合集下载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社会行为》之二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社会行为》之二

①母鸡哺育小鸡雏 先天性行为 ② 蚯蚓走迷宫 ③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④鹦鹉学舌
学习行为 ⑤黑猩猩取蚂蚁
⑥蜜蜂采蜜
⑦小狗算算术
⑧海豚钻火圈
⑨ 蜘蛛结网
引言
你认真观察过蚂蚁吗?它们和蜜蜂、白 蚁一样,都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群体内部 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 活。像蚂蚁这样营群体生活的还有猴、狒狒、 鹿等。它们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
4、典型的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中,个体之间 的关系是( C ) A、 对群体的作用相同,地位平等 B、对群体的作用不同,地位平等 C、对群体的作用不同,地位不平等 D、对群体的作用相同,地位不平等 5、在白蚁群体中,不具生育能力,担负着 建筑蚁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等职能 的白蚁是( C ) A、雄蚁 B、雌蚁 C、工蚁 D、兵蚁
群体生活有利 于动物的取食和 防御敌人,使动 物群体更好地适 应生活环境,维 持个体和种族的 生存.
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你知 道动物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是如何交流信息的吗?
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群体中的分工合作要随时交流信息。动物 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 用。动物之间常常进行“通讯”行为。 什么是动物的 “通讯”行为?
以下知识你知道吗
根据这种特性人们制造出许多有气味的药 品。如性引诱剂,能干扰雌雄交配;有的能 吸引害虫前来,然后捕杀他们;有的能使害 虫逃避,可以保护人和动物不受虫害。
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 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 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 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能成为统一的整 体。
2、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信息传递行为的是( C ) A、雌蛾分泌性外激素 C、蟑螂昼伏夜出 B、工蜂跳8字型舞蹈 D、鸟类的鸣叫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社会行为》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社会行为》2

3、下列几项动物的行为中,不能起到同
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 D ) A、 蜜蜂的舞蹈动作 B、 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C、 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D、 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4.探究蚂蚁的觅食及搬家行为后,发现蚂蚁的 C ) “语言”主要是( A、声音 B、动作 C、气味 D、光线
5.在蜜蜂群体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它们分 工合作,共同生活在一起,这种行为属于( D) A、取食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社会行为
颚结构,强悍战斗,护巢御敌。
工蚁 个体最小,筑巢、喂养其他各种蚁,
负责移开雌蚁产下的卵并加以照料。
幼 年 狒 狒
雌 狒 狒
雄狒狒
狒狒的群体生活
1、有一个最占优势的雄狒狒,是首领 2、有下级雄狒狒、雌狒狒和幼狒狒 3、首领的优势: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优先选择筑巢场地 4、首领的职责: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 为,并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社会行为的概念: 动物营群居生活,群 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 分工合作,共同维持 群体的生活。
蚂蚁群体中有哪些成员? 怎么分工?
蚁后(雌蚁)
体形最大,是专职的“产卵机器”, 庞大的腹部与身体其他部分很不相称, 而且不能移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但能产很多卵,使种 族得以延续。
蚁王 腹部较长,个体较大,专与 (雄蚁) 雌蚁交尾,完成受精过程。 兵蚁 专司蚁穴的保卫,头部有钳状的大
狼 群
共同猎食
爱心
格斗
每天早晨,狼群要花上好几 分钟进行问候仪式,彼此嗅、吠、 咬、舔、互相凝望。这种例行仪 式能强化狼群的团结、有助于族 群阶级的维持。
首 领 有 至 高 无 上 的 权 利
社会行为的特 征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社会行为 教学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社会行为 教学
答案 A “成群的蚂蚁结成圆球过河”,需要群体成员分工合作共同
完成,因此属于社会行为;“黑猩猩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属于
捕食行为,不是同种动物之间发生的,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养鸡场内
成群的母鸡在‘咯咯’地叫”,属于繁殖行为,不属于社会行为;“乌贼
受到威胁时会释放墨汁”,属于防御行为,不是同种动物之间发生的,因
出叫声,并用力摇晃树枝是通过声音告诉同伴有危险快跑;昆虫分泌的
性外激素是用来吸引异性交配产卵的,B、C、D都属于群体中的信息
交流。
3.人们为了让哺乳期的一只母猪代替另外一只有病的母猪喂养几只小
猪,往往要先在这几只小猪身上抹一些这只哺乳期母猪的尿液,这种交
流信息的方式是通过动物的 ( )A.动作 B.声音 C.气味 D.触觉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 上册
第三节 社会行为
知识点一 社会行为的特征
1.社会行为的概念群体中不同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称为社会行为。
2.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
3.典型的社会行为(1)白蚁的社会行为
动物个体间信息传递是在同种动物之间进行的,而乌贼遇到天敌时喷出
墨囊里的墨汁是为了逃避敌害,不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传递。
答案 C
解答此类题可以从动物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来分析。
易错点 社会行为的判断
例 (2018湖北恩施中考)下列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动物的运动必须依赖一定的结构或器官,都要消耗能量B.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一个动作只需要一块骨骼肌就可完成C.群居生活在一起的动物一定具有社群行为D.学习行为的获得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有

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

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

第三节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观察和群体组织特点的总结,分工合作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逐步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了解,使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增强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
1、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

2、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教学难点:
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教学策略: 本节课通过课前预习,课前做观察蚂蚁的实验,课上准备精美的图片与录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工与合作的能力。

通过创设情景,观察图片,“你知道哪些动物是集群生活的呢?”引出社会行为。

动物具有群体行为,那么社会行为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是如何实现分工合作的?这是认识到合作必要性之后很容易产生的问题。

那他们是依靠什么进行交流的呢?引入蚂蚁的探究行为。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和学生一起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文字、图片、录像等),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动物的社会行为。

一、社会行为的概念
二、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三、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交流方式:动作、声音、气味。

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 社会行为

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  社会行为

【想一想、议一议】(P54)
火蚁是一种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火蚁需渡过河流时, 一些工蚁将前后足搭在一起,形成“筏子”,另一些将蚁 后、雄蚁和幼蚁搬到“筏子”,最后,在水面上形成一个 “蚁团”,组成“筏子”的工蚁常常会被鱼吃掉,一旦有 缺口,总有其它工蚁义无反顾的补上去,直到蚁团到达陆 地。
组成“筏子”的工蚁为什么宁愿“牺牲”自己呢?你 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许多动物个体之间都能进行信息交流。
特殊气味的 挥发性物质
雌蛾
性外激素
雄蛾
纸蛾
人工合成 性外激素
干扰 诱杀
雌雄虫的 之间通讯
农业 害虫
第三节 社会行为
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白蚁)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如狒狒、狮子)
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探究:蚂蚁的通讯
工蚁
后蚁
雄蚁:

与后蚁交配 蚁



雄蚁

工蚁


兵蚁



腹部较长,个体较大, 工
专与雌蚁交尾,完成
受精过程。
工蚁
后蚁
兵蚁:

保护蚁穴
蚁 群


雄蚁

工蚁


兵蚁




专司蚁穴的保卫,头部有钳状的 大颚结构,强悍擅斗,护巢御敌。
工蚁: 筑巢喂养其它蚁
白 蚁

结论:
体 成
雄蚁
具工有蚁 社会行为的动工蚁物,群体
复习
一、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分:
概念: 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先天性行为 意义: 必不可少,是生存的基本条件

社会行为的教学设计

社会行为的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认同成功的科学探究需要探索精神。

初步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研究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及信息交流的方式及意义。

动物社会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节课的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师提供的分析和实验用的素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形成机理,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获取动物社会行为方面的有关知识。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重点: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2、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难点:1、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的能力。

2.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初二年级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方面尚有点欠缺,课外知识也不够丰富。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兴趣,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不断的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本节课的处理应突出以下两点: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增加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体验情感的意识,而不是单纯的说教,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出热爱生命的情感。

四、学法选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主动的学习。

在这节课中学生是主体,教师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演示,学生能自己总结出社会行为的特征和信息交流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设计: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

基于此,本节课通过探究式学习,构建一个互动和探究的环境,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动物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呈现的方式也很直观,主要是两幅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先观察再讨论总结,于学生接受。

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构建“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
八年级学生,认知发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限,且表现出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且有精力不集中的特点。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不可照本
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阐明社会行为的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
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增强集体意识。

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是教学的重点。

一出示自学指导:请认真阅读课本
1)
白蚁成员之间的分工是
狒狒家族中根据什么选举首领?首领享有的特权?首领的义务?。

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

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
6
九、板书设计
第三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三节 社会行为
概念 : 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动物的社会行为群体的组织3特2..有.成征的员:1群.之群体间体还有内形明部成确往等的往级分形制工成度. 一定的组织.
举例 :白蚁的群体生活, 狒狒的群体生活.
通讯动 作物 用语: 群言体的中举的例不同个体之间随时交流信息.
5
表腺体分泌能吸引雄虫的物质——性外激素。性外激素是挥发性物质,并且有特殊的气味, 雄虫靠触角上的嗅觉感受器感受到同种雌虫性外激素的气味后,就会飞过来同雌虫交配。下 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再看一下熊猫、长尾猴、蜜蜂各自的种群内又是如何进行信息交 流的。
教师播放录像一:一只发情的雌熊猫爬到树上发出一种声音,闻声两只雄熊猫跑过来为 夺取交配权打斗起来,最后战败一方逃走,胜方与雌熊猫交配……
多媒体播放课前准备的《动物世界》剪辑录像
1.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 2.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的群体生活 3.一群蜜蜂 4.一群鸡(有一只漂亮健壮的大公鸡) 5.一群山羊(有一只威猛的头羊) (学生活动)
3
小组讨论、分析、尝试回答 及时评价,最后给予点拨 学生如:分析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的群体生活 1.有一个最占优势的雄狒狒,是首领。 2.有下级雄狒狒、雌狒狒和幼狒狒。 3.首领的优势: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 4.首领的职责:负责指军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这就是 一个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的等级社会。 学生:分析蜜蜂群体是有组织的,各有分工的。 1.蜂王负责产卵,繁殖后代。 2.工蜂负责建造蜂房、采集食物、抚育后代、照顾蜂王、防御敌害等。 3.雄蜂负责与蜂王交尾。 它们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繁衍。 学生:分析鸡群和羊群 在鸡群和羊群中都有占优势者。 1.鸡群中是一只漂亮健壮的大公鸡为首领。 2.羊群中是一只威猛的头羊为首领。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1.是群体的领导者。 2.享有取食、选择配偶的优先权。 教师:非常好。通过对以上事例的分析,使同学们对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更加理解, 同时也培养了你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表扬并激励发言的同学,同时指出营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成员,少则几十只,多 则几千至几万只,它们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 的语言是很丰富的。包括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分组讨论一些群体动物的信息交流方 式,并依序无重复地列举出来,可以把电视、网络、课外资料的新信息告诉大家,共同交流 分享。 (师生互动) 学生举例,老师整理,及时激励表扬并补充。 学生:动作传递信息。 如:蜜蜂的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可以告诉伙伴蜜源的距离和方向。 如:雄黑鹳是从频频地点头来招呼雌黑鹳的,雄白鹳则是以上、下喙发出啪啪的响声来 表示“欢迎”雌白鹳占巢的。 学生:声音传递信息。如:母鸡有多种不同的鸣声,而每一种鸣叫声表达不同的信息, 有的叫声是召唤小鸡的,有的叫声表示找到了食物,有的叫声表示敌害即将来临。 学生:有靠气味传递信息的。如:蚂蚁外出寻找食物时,能够利用它的分泌物来标志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线,引导同巢的其他蚂蚁找到食物的所在地。 教师:同学们查找的资料太好了,还有没有补充的同学? 学生:蝙蝠、海豚是用回声定位来传递信息的。 教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界 150 多万种动物就是靠形形色色的不同语言来交流 传递信息,维持着种族的生存和延续,如果我们人类能掌握动物的语言,对于我们保护和利 用有益动物,防治和消灭有害动物是很有帮助的。 (师生互动) 先由学生主动举手总结本节内容,后由全体学生闭上眼睛过“电影”,最后抽查一人代表 小组作本节小结。 学生:总结(略) 教师:肯定学生的总结,动物与人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人类与动物的地位是平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
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分:
概念: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先天性行为
意义: 必不可少,是生存的基本条件
概念:后天的,在遗传基础上,通过环
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
学习行为
习而获得的。
意义: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提 高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知识搜索:
动物界中哪些动物是进行群体生活的?
工蚁 觅食、筑巢、喂养其他各种蚁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思考: 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什么特征?
有明确的分工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第三节社会行为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一. 什么是社会行为?
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 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 行为,叫做动物的社会行为
• 蚂蚁的社会生活
答:是社会行为,因为大雁在飞行时 由头雁带领,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大 雁在栖息时,也有分工合作的行为。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人类社会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人类的社会行为与动物的有什么相似和区 别?
• 相似点:社会群体内部有一定的组织;成员 之间有明确的分工;个体之间有信息交流; 社会群体中有等级之分等。
有的存在等级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社会行为的特征
• 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 • 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 • 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如狒狒、狮子、狼
• 是不是群居的动物一定具有社会行为?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一’ 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大雁的这种行 为是不是社会行为?为什么?
蜜蜂、蚂蚁、猴子、鹿、象、 羚羊、企鹅、牛群、斑马、黑 猩猩、狼……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蜜蜂的群体生活
• 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
– 一个群体中蜂王只有一个,体形细长,负责 产卵。
– 雄蜂少数,身体粗壮,它一生的职责就是和 蜂王交配,以至最后死亡。
– 工蜂体型较小,负责采花粉、喂养蜂王、雄 蜂和幼蜂,筑巢、清理蜂巢、守卫等工作。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探究课堂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群体动物交流的主要方式有 哪些?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探究活动:蚂蚁的通讯
探究问题提示:
1.蚂蚁是否排斥其他群体成员(会发生战争吗?) 2.蚂蚁如何识别群体成员? 3.蚂蚁怎样将信息传递给同伴? 4.蚂蚁最喜欢甜食吗?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小结:
社会行为的概念:营群体生活;群体内部 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 生活。

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会 社会行为的特征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有的群体形成等级

群体中的信 息交流
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都可以传递信息的作用和探 究第三蚂节社蚁会行的为 (通2) 讯
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优先选择筑巢场地; 其他成员对它会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 对他的攻击不敢反击。
“首领”应尽的义务:
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并且与其他 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你知道牧羊人怎样放牧吗? 只需管好头羊就可以了,羊群中的 其他羊就会跟着头羊走
思考: 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什么特征?
要求:
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交流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实 验】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蚂蚁的通讯
正常的行走 屁股翘起
发现食物源, 屁股拖地排出信息激素
用触角接受 信息激素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二.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声音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蜜蜂的信息交流 —— 8 字 舞(动作)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探蜜蜂群体 寻 蜜 蜂 的 社 会
蜂后
雄蜂
工蜂
工蜂围成一圈 侍奉蜂王在特定的 蜂巢中产卵
采集花蜜的 工蜂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准蜂王出世后,以决斗方 式角逐,围观的工蜂们会 拥戴胜利者为王
蚁后(雌蚁)
腹部膨大,专职的“产卵机器”
蚁王 (雄蚁) 与蚁后交配 兵蚁 蚁巢的保卫
• 区别:人类社会要比动物复杂的多,如人 类社会的行为需要由道德法律来规范;成 员之间需通过复杂的语言和文字来进行交 流等。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动物为什么要 结群生活?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极地生活的企鹅, 常常是成千上万聚 集在一起,因为它 们身处的是冰天雪 地的世界,虽然身 上有着厚厚的脂肪, 但集群无疑可以相 互取暖,这种集群 对御寒有好处。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狒狒的社会生活
观看图片:狒狒的群体生活
狒狒群体中是否有“首领”?“首领”享
有哪些特权?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狒狒的群体生活
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 康状况、凶猛程度的不同,排 成等级次序。
雄狒狒
幼年狒狒 首领
雌狒狒
第狒三节狒社的会社行为会(生2) 活
“首领”享有的特权:
头朝上:蜜源在太阳方向
蜂巢
蜜源
头朝地:蜜源在背太)
蝶蛾间的通讯
雌蛾
性外激素 特殊气味的挥发性物质
雄蛾
人工合成性外激素
诱杀 干扰
农业害虫 雌雄虫之间通讯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 动物信息交流的方式
• 声音 • 动作 • 气味
鸟、象、海豚 孔雀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提示1: 在哪可以找到蚂蚁呢?
在垃圾箱的附近、树林里、路边土壤干燥的地方, 看到有松松的小土堆就可以找到蚂蚁窝;大雨来 临前常可碰到群蚁搬家,可以说在公园、树丛、 马路边无处不在。
提示2:
多数蚂蚁通过气味传递信息,可以考虑用醋、 香水等挥发性物质干扰其嗅觉。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提示3:
把白纸片换成树叶,或印刷过的纸(有油墨味) 会怎样?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有些动物,它们的本领不足以使自己与其他 动物有一对一的抗争能力,只好借助于群体的力 量。单只的狼见到野猪恐怕连逃都来不及,哪里 还会有什么非份之想,但群狼似乎什么都不怕, 这就是集群捕食的好处。
第三节社会行为 (2)
俗话说:“人有人言, 兽有兽语”,你知道动物群 体中的成员之间是如何交流 信息的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