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谱仪操作规程
近红外光谱仪操作流程

近红外光谱仪操作流程英文回答:Procedure for Operating a Near-infrared Spectrometer.1. Safety Precautions.Wear appropriate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 including gloves, safety glasses, and a lab coat.Ensure that the work area is well-ventilated and free from hazardous substances.2. System Setup.Connect the spectrometer to a power source and the computer.Install and launch the software.Calibrate the spectrometer according to the manufacturer's instructions.3. Sample Preparation.Prepare the sample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experiment.Ensure that the sample is placed in the appropriate sample holder.Position the sample holder in the spectrometer.4. Data Collection.Select the appropriate settings for the spectrometer, including scan range, resolution, and signal averaging.Start the data acquisition process.Monitor the data quality and adjust the settings as necessary.5. Data Analysis.Import the data into the software for analysis.Perform appropriate data processing, such as baseline correction, normalization, and peak identification.Interpret the data to extract meaningful information.6. Troubleshooting.If any errors or problems occur, refer to the manufacturer's instructions or consult with a technical specialist.Common issues include:Optical misalignment.Detector malfunction.Software bugs.中文回答:近红外光谱仪操作流程。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1. 引言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是一种常用的光学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学等领域。
本文档旨在介绍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操作的基本规程,以确保用户的安全,并提供保养建议,以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2.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为了确保实验室操作过程的安全性,下面是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实验室操作的基本规程:2.1. 实验室准备1.确保实验室室内通风良好,以保证试验环境的舒适度。
2.检查仪器及其附件的良好工作状态,如有异常状况应及时报修或更换。
3.准备所需的试剂、样品、标准溶液和其他实验用品。
2.2. 仪器操作1.在使用光谱仪之前,确保仪器已安装好并连接到电源。
2.打开电源开关,并等待仪器预热至稳定状态。
2.3. 样品处理1.根据实验需求,准备适量的样品溶液。
2.将样品溶液转移至透明的试样盒中,以避免对光谱仪的影响。
2.4. 光谱扫描1.将试样盒放置在光谱仪样品台上,并确保样品与光谱仪之间的距离适当。
2.打开光谱仪软件,并进行扫描设置。
3.启动光谱扫描,并等待扫描完成。
2.5. 数据分析1.扫描完成后,保存获取的光谱数据。
2.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
2.6. 清洁和消毒1.在使用完毕后,关闭光谱仪电源,并拔掉电源线。
2.使用干净、柔软的布或纸巾清洁光谱仪的外部表面,以去除灰尘和污渍。
3.定期检查仪器的光路,并清除任何可能影响光谱质量的杂质。
4.对于有液体溅洒的部分,应及时用湿纸巾擦拭,避免液体渗入仪器内部。
2.7. 个人防护1.在操作光谱仪时,戴上实验室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眼镜等。
2.避免直接暴露在紫外光线下,应穿戴适当的防护服装。
3. 仪器保养规程为了确保光谱仪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下面是一些仪器的保养建议:1.定期检查光谱仪的光源和检测器,如有问题应及时更换。
2.定期清洁仪器光路,确保光谱质量。
3.在长时间不使用光谱仪时,应将其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在线近红外光谱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在线近红外光谱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前言在线近红外光谱仪是一种高精度的分析仪器,它可以用于快速准确地分析各种有机、无机样品。
为了确保在线近红外光谱仪能够正常使用和延长其寿命,本文档旨在制定在线近红外光谱仪的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前置要求在操作在线近红外光谱仪之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对该仪器的相关性能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遵守操作步骤。
2.必须穿戴好相应的防护设备,包括防护眼镜、手套等。
3.在操作过程中不要穿戴项链、手表等物品,以免造成损伤。
4.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空气稳定、温度适宜,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5.禁止在在线近红外光谱仪周围被磁性物质影响的环境中操作。
操作流程1.先进行标定操作,使在线近红外光谱仪能读取正确的基准值。
2.将样品粉碎、均匀,然后加入适量的稀释剂,均匀混合,待混合后的液体冷却到常温,然后将其置于在线近红外光谱仪检测中心,开始检测。
3.为了更好的保障光谱仪的使用寿命,每次样品测试后需要注意清理和消毒。
保养规程1.在用完在线近红外光谱仪后,需要将其清洗干净,熄火,并拔掉电源插头。
2.对光谱仪进行日常消毒时,使用80%浓度的酒精擦拭。
3.不允许擦拭在线近红外光谱仪的镜头或其他有灰尘堆积的区域,避免对其造成伤害。
4.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对在线近红外光谱仪进行分解、改装或维修,如遇到故障应及时联系专业人员维修。
5.在在线近红外光谱仪的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任何问题应及时与负责人员沟通,协助解决问题。
结论在线近红外光谱仪是一种高精度的分析仪器,但是,安全操作和保养也十分关键。
通过本文档的制定和宣传,可以让使用者掌握在线近红外光谱仪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保养流程。
这样可以不仅能够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也能够更好的维护在线近红外光谱仪,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近红外光谱仪的操作步骤 光谱仪技术指标

近红外光谱仪的操作步骤光谱仪技术指标近红外光谱仪从分光系统可分为固定波长滤光片、光栅色散、快速傅立叶变换、声光可调滤光器和阵列检测五种类型。
滤光片型紧要作专用分析仪器,如粮食水分测定仪。
近近红外光谱仪从分光系统可分为固定波长滤光片、光栅色散、快速傅立叶变换、声光可调滤光器和阵列检测五种类型。
滤光片型紧要作专用分析仪器,如粮食水分测定仪。
近红外光谱仪的操作步骤如下:(1)将烟叶样品全部经60目旋风磨处理,待测:(2)开机(要求在18—24℃范围内启动),持续预热 1.5小时;(3)扫描背景,一般要求四次样品扫一次背景。
在环境要求变化不大时可适当放宽要求;(4)用烧杯量取待测样品约75ml(仅对粉末而言)放入样品杯,样品装填均匀,用压紧器(可做成铜块)压紧样品,要求底部没有裂缝。
(5)将样品杯放入样品室,开始扫描;(6)扫描结束后,取出样品杯,清扫样品;(7)重新装样,进行第二个样品的扫描;(8)样品全部扫描结束后,分析结果。
试样测试完成后,首先应退出FT—IR软件,关闭电脑,最后关闭主机电源。
近红外光谱仪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A 、保持室内环境相对湿度在50%以下。
KBr窗片和分束器很简单吸潮,为防止潮解,务必保持室内干燥。
同时操作的人员不宜太多,以防人呼出的水气和CO2影响仪器的工作。
B 、维持室内温度相对稳定。
温差变化太大,也简单造成水气在窗片上凝结。
C 、假如条件允许,建议定期对仪器用N2进行吹扫。
D 、尽量不要搬动仪器,防止精密仪器的猛烈震动。
—专业分析仪器服务平台,试验室仪器设备交易网,仪器行业专业网络宣扬媒体。
相关热词:等离子清洗机,反应釜,旋转蒸发仪,高精度温湿度计,露点仪,高效液相色谱仪价格,霉菌试验箱,跌落试验台,离子色谱仪价格,噪声计,高压灭菌器,集菌仪,接地电阻测试仪型号,柱温箱,旋涡混合仪,电热套,场强仪万能材料试验机价格,洗瓶机,匀浆机,耐候试验箱,熔融指数仪,透射电子显微镜。
红外光谱仪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红外光谱仪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第一环境部分:1. 保持室内干燥,空调和除湿机必须全天开机(保持环境条件不要低于20度,湿度≤65%);在南方潮湿地方,除湿机要每天都开着控制湿度,如果是由于湿度的原因,造成KBr窗片被腐蚀,是不在保修范围内的。
温度变化梯度不能大于1摄氏度每小时.2. 保持实验室清洁,不得在实验室内进行样品化学处理,实验完毕即取出样品室内的样品。
3. 一般要求红外光谱仪24小时开机,即使做不到这一点也要保证每周都开机预热三次以上,每次两个小时以上。
4.随机带的干燥剂是分子筛,可以重复使用。
若仪器humidity指示灯变红色,表明干燥剂已经受潮,应倒出放到一个烧杯里在烘箱中烘干,条件是150度下连续烘24小时,降温时可置于干燥皿中以防止再度吸潮。
千万不能连干燥管一起放到烘箱烘干。
(由技术员负责)5.样品室内放有盛变色硅胶的烧杯,一旦有半数以上颜色变红,必须更换硅胶。
干燥剂再生:将干燥剂在烘箱内105℃烘干至兰色(约3小时)即可。
第二制样部分:固体样品的准备1. 样品和KBr的比例一般为1—2mg样品配上200mg的KBr。
如果样品太多,测出来的吸收峰太强,如果样品太少,有些弱峰将测不出来。
因不可能用天平称量,并且每种样品的对红外光的吸收程度不一致,故常凭经验取用。
一般要求所测得的光谱图中绝大多数吸收峰处于10%~80%透光率范围在内。
最强吸收峰的透光率如太大(如大于30%),则说明取样量太少; 相反,如最强吸收峰为接近透光率为0%,且为平头峰,则说明取样量太多,此时均应调整取样量后重新测定。
一般片子厚度应在0.5mm以下,厚度大于0.5mm时,常可在光谱上观察到干涉条纹,对供试品光谱产生干扰。
2. 红外光谱测定最常用的溴化钾最好应为光学试剂级,至少也要分析纯级。
溴化钾和样品用前在红外干燥箱里充分干燥,研磨3—5分钟要连同玛瑙研钵一块放到红外烘干箱里进行干燥5分钟。
3. 压片时,把样品和KBr混合物放到压片模具时,保证样品是均匀铺平在模具里,一般压力在10-15MPa, 压力太小压出来的片子不透明,压力太大容易损坏模具。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工作流程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工作流程英文回答: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 is a non-destructive analytical technique that uses the interaction of near-infrared light with matter to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the molecular composition of a sample. NIRS has found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agriculture, pharmaceuticals, food industry,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The workflow of a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analyzer typically consists of several steps, including sample preparation, data acquisition, data analysis, and result interpretation.1. Sample Preparation:In this step, the samples are prepared by ensuring they are representative of the population being studied. Thesamples may need to be homogenized, ground, or subjected to other treatments to ensure uniformity. It is important to handle the samples carefully to avoid contamination or alteration of their properties.中文回答: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的工作流程通常包括样品准备、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几个步骤。
近红外实验室分析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近红外实验室分析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1. 引言近红外实验室分析仪是一种用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等领域。
为了确保实验室操作人员和仪器设备的安全,本文将介绍近红外实验室分析仪的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
2. 安全操作规程2.1 实验室环境要求近红外实验室应设置在通风良好、安全稳定的环境中。
避免阳光直射、气温过高或过低的场所。
实验室的桌面应保持整洁,不得堆放杂物,确保实验空间的清洁和整洁。
2.2 仪器操作准备在操作仪器之前,必须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检查仪器的电源及连接线是否故障,仪器表面是否有明显磨损或损坏。
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2.3 安全操作步骤2.3.1 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在操作近红外实验室分析仪时,操作人员需正确佩戴防护眼镜、实验服、手套等安全装备,以降低事故风险。
2.3.2 仪器开启和关闭在开启或关闭仪器时,务必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严禁随意操作或强行关闭。
关闭仪器后,应将电源插头拔出,以避免电流侵害。
2.3.3 样品处理和装载样品处理和装载时,必须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
避免将有腐蚀性、易燃性等危险化学物质接触到近红外实验仪器,以免造成设备损坏或人员伤害。
2.3.4 仪器操作技巧在操作过程中,应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避免用力过猛或过度拉拽仪器部件,以免损坏设备。
使用仪器时要注意稳定性,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发意外事故。
2.4 应急处理措施在实验过程中,如发生仪器故障、样品失控或其他意外情况时,操作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如无法解决问题,应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或相关专业维修人员求助。
3. 保养规程3.1 定期检查和维护近红外实验室分析仪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检查的内容包括仪器电源、连接线、控制面板、显示屏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维修或更换部件。
3.2 清洁和消毒定期进行仪器的清洁和消毒是保养的重要环节。
使用近红外光谱仪时的注意事项 光谱仪操作规程

使用近红外光谱仪时的注意事项光谱仪操作规程红外光谱仪是利用物质对不同波长的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进行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分析的仪器,通常由光源、单色器、探测器和计算机处理信息系统组成,广泛用于染织工业、环境科学、生物化学、材料科学、石油工业、医药学等研究领域。
注意事项:1、测定时实验室的温度应在15~30℃,相对湿度应在65%以下,所用电源应配备有稳压装置和接地线。
因要严格控制室内的相对湿度,因此红外实验室的面积不要太大,能放得下必须的仪器设备即可,但室内一定要有除湿装置。
2、如所用的是单光朿型傅里叶红外分光光度计(目前应用较多),实验室里的CO2含量不能太高,因此实验室里的人数应尽量少,无关人员尽量不要进入,还要注意适当通风换气。
3、如供试品为盐酸盐,因考虑到在压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离子交换现象,标准规定用氯化钾(也同溴化钾一样预处理后使用)代替溴化钾进行压片,但也可比较氯化钾压片和溴化钾压片后测得的光谱,如二者没有区别,则可使用溴化钾进行压片。
4、为防止仪器受潮而影响使用寿命,红外实验室应经常保持干燥,即使仪器不用,也应每周开机至少两次,每次半天,同时开除湿机除湿。
特别是霉雨季节,需要每天开除湿机。
5、红外光谱测定常用的试样制备方法是溴化钾(KBr)压片法(药典收载品种90%以上用此法),因此为减少对测定的影响,所用KBr 应为光学试剂级,至少也要分析纯级。
使用前应适当研细(200目以下),并在120℃以上烘4小时以上后置干燥器中备用。
如发现结块,则应重新干燥。
制备好的空KBr片应透明,与空气相比,透光率应在75%以上。
6、压片法时取用的供试品量一般为1~2mg,因不可能用天平称量后加入,并且每种样品的对红外光的吸收程度不一致,故常凭经验取用。
一般要求所没得的光谱图中绝大多数吸收峰处于10%~80%透光率范围在内。
强吸收峰的透光率如太大(如大于30%),则说明取样量太少;相反,如强吸收峰为接近透光率为0%,且为平头峰,则说明取样量太多,此时均应调整取样量后重新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IR-Antaris II 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
一、工作环境
1.供电电源:AC220V±10%;50±1Hz单相交流电。
2.环境温度:15-35℃;空气相对湿度:45-80%RH。
3.仪器应置于固定的工作台上,不应有强震动源。
4.室内无电磁干扰及有害有毒气体。
二、开机
打开计算机电源开关,打开近红外光谱仪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Power)亮,光谱仪开机预热1 h等仪器稳定后再使用。
三、工作流(Workflow)的建立
1.先计划好该工作流保存的路径、各样品分析报告和光谱保存路径,然后将所分析指标对应的分析模型建立到对应的文件夹中。
2.从桌面或“开始”菜单中打开RESULT-Integration软件。
3.从“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工作流”选项或工具栏上的“新建”工具新建一个工作流,并点击“另存为”工具将其保存到预先计划好的路径下。
4.点击工具栏上的“向导”,在弹出窗口中的“样品物质”处输入样品名称,并分别设置以下各项:
①采集
⏹采集方式的选
⏹背景和样品采集时的提示信息
⏹采集次数、分辨率、光谱数据格式
②测量
⏹当前工作流的保存路径
⏹建模方法
⏹测定类型
③报告
⏹表头、表格、光谱、打印报告
④归档
⑤点击确定,关闭当前窗口
5.在“执行”和“注释”下的文字框中输入对该工作流的描述信息,如说明该工作流的用途和方法等。
6.点击导视窗口中的各项Event前面的,将其下的子事件展开。
7.分别在导视窗口点到各项子事件,在右边的显示和参数设置窗口中设置的各项事件参数:
①设置采集项
在使用向导时已经设置过分辨率、扫描次数。
在样品光谱采集时,还要看
是否使用样品杯旋转器,所以可以通过“样品规格”后面的“详细信息”按键
进入到下一个界面。
对于积分球方式,如果使用,“样品杯旋转器”后面可以选
择“旋转样品杯”,不使用则选择None。
②设置测试项
点击“详细信息”按键,选择对应的模型文件、建模所使用的方法、设置
模型测定的指标。
③设置报告项
鼠标点击导视窗口的“报告”,点击“详细信息”按键,可设置报告的名称;
使用窗口下方的“添加”和“删除”按钮可添加或删除各项,“向上”和“向下”
按钮可对报告中的各项进行上下排序。
使用右方的“新建”按钮可以新建报告
项,“详细信息”按钮可以查看和设置各项的详细参数。
④设置存档项
在该处可设置需要存档的项目、保存路径、报告和光谱保存格式、报告和
光谱存档文件名等。
8.使用工具栏的“添加”按钮添加事件(Event)。
根据设置工作流程的需要,可以使用工具栏上的“添加”按钮添加各种Event,然后按类似于前面各步的方法设置各项参数,在导视窗口中根据需要设置好次序,以达到按既定的程序对样品进行分析的目的。
9.工作流的测试。
按前述方法建立好工作流后,可以通过工具栏上的“测试”按钮,对工作流进行测试,以检查工作流是否能够按照预定的程序运行。
四、定量分析模型建立
1.选择适当的采样方法,如absorbance(透射)或Log(1/R)(漫反射)。
2.创建新的模型文件
▪从TQ Analyst软件的File菜单中选择New Method
▪从TQ Analyst软件的File菜单中选择Save Method As
▪在对话框中输入文件名,选择保存路径
▪选择OK。
3.给模型定义一个名称
在Description中的Method Title栏中给模型的定义一个名称,在Method Description栏中可以输入对模型的详细描述;在Developer’s Name栏中还可以输入您的名字。
4.选择一种建模算法
▪简单的比尔定律
▪经典最小二乘(CLS)回归
▪逐步多元线形回归(SMLR)
▪偏最小二乘(PLS)回归
▪主成分回归(PCR)
5.选择光程类型(Pathlength Type)
6.定义待测组分
在Component窗口中按要求输入待测组分的名称、缩写、单位、小数点尾数即可。
7.进行可行性测试(Feasibility test)
8.采集标准样品光谱
标准样品的设定在Standards窗口中进行。
(1)标准样品的准备
(2)标准样品光谱的导入
(3)设置标准样品的Usage信息
9.光谱预处理
在TQ的Spectra窗口中还可对光谱进行导数、滤噪和基线校正等预处理。
10.选择光谱范围
(1)首先,如果按全面的步骤完成了方法选择、组分名称的定义、标准样品光谱和化学数据的导入,则可以使用Suggest向导让TQ来自动帮助选择光谱范围。
在Regions窗口中点击Suggest按钮,会弹出对应的对话框,按提示逐步完成即可。
如果是新建模型第一次点击Region窗口,TQ则会自动执行光谱范围的自动选择。
(2)光谱范围选择窗口:点击Edit Regions按钮,在弹出的窗口中,可以以交互式的方式选择光谱范围。
该窗口中同样包含Suggest按钮,可以随时使用该向导,也包含How To按钮以随时获得帮助信息。
可以通过Add或Delete按钮添加或删除一段光谱范围。
11.设置其它参数
完成了光谱范围的选择后,基本已经设置了足够的可以用于建模的所有参数。
但是还可以在接下来的Other和Report窗口中进行一些更为细化的设置。
12.保存模型
从File菜单中选择Save Method或Save Method As以保存模型文件,输入文件名,保存。
13.计算模型
完成了上述各步骤后,即可按TQ工具栏上的Calibrate进行模型的计算。
定量分析模型计算完成后,TQ状态显示栏由红变绿,如果Standards窗口中包含验证(Validation)样品,则会计算出性能指数(Performance Index)。
14.验证模型
15.模型修正(Correction)
16.在TQ中对未知样品进行分析
按前述各步骤设置好各项参数,完成分析模型的建立后,可以在TQ中对未知样品进行分析。
五、样品测试
1.打开所要测样品的工作流。
2.点击工具栏上的“测试”按钮。
3.根据弹出窗口的提示分别输入检测次数、样品名称或编号。
4.把要检测的样品准备好放在选定的模块上。
5.点击窗口下方的“执行”按钮,开始进行样品检测。
6.检测完毕后,软件会自动生成总报告并归档。
六、关机
样品检测结束后,关闭主机电源开关,关闭计算机电源开关,关闭总电源开关,清洁整理工作环境。
七、日常保养与维护
1.每天保持仪器的干净整洁。
每次使用前、后应检查模块透光处是否有污渍或是否样品溢出,有物质的地方用酒精擦拭干净,以防废液对部件或光路系统的腐蚀。
2.检测使用的旋转杯、液体样品管等要及时清洗干净。
3.定期进行Instrument Check 检查仪器是否正常。
Maintenance 菜单中的Instrument Check 以仪器内部衰减轮(Attenuator wheel)上的聚苯乙烯薄膜样品为标准,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4.湿度指示器需要经常检查,特别是在很长时间不用时。
正常情况下,其颜色为蓝色,如果蓝色变淡,呈现粉红色,需要更换干燥剂。
5.仪器使用完毕后应盖好保护布及防尘罩。
八、注意事项
1.按照工作环境要求为仪器提供一个良好的的工作环境。
2.不能擅自搬动,更不能拆卸其中零部件。
3.开机前,先确认仪器样品室内是否还有物品留在里面。
4.切忌带电插拔电源线及连接电缆,错误操作有可能损坏仪器及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