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开发合理井网井距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二类油层三次采油井网优化设计新方法

二类油层三次采油井网优化设计新方法

井 距下井 网控制 程度 、 砂体 一类连 通 比例 较高 , 有利于 完善井 组注 采关系 , 提高 开 发效 果 ; 能够保证 聚合物驱 年注入速 度的要求且有 较强的注 采能力 ; 财务内部 收益率最高 、 投资 回收期最短 。 参考 现场试验效果 及 已投产 区块的提高 采收率 幅 度 和经济 效益 , 确 定二类 油层 聚驱的合 理注 采井距应 在 1 2 5 m左 右 。 表 1 不 同井 距 下二类 油 层砂 体 控制 程度 及 聚驱控 制程 度 统计 表
理论 广 角
C hi na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e h n o l o g y R e v i e w
●l

二 类 油 层 三 次 采 油 井 网优 化 设 计 新 方 法
王 鹏
( 大庆 油 田第一 采油 厂地 质大 队开 发室 )
[ 摘 要] 通 过对 二类 油层 聚驱 合 理注 采井 距 的研 究 , 充分考 虑 利用 现有井 网资源 , 节 约成 本 , 兼顾 新井 网 最大程 度 减少对 产 能的影 响 , 提 出了 隔排利 用葡 一 组井 网的 井网优 化设 计新 方法 , 不但 少钻 了大量新 井 , 减 少了投资 , 又解决 了全部 利用 葡一组 井网 带来的 新井 网密度过 大 问题 , 同时抽 稀后 的葡一组 井网仍 是一套 注采 完善 的井 网 继续开 采 一类 油层 , 为 聚驱 后提 高 采收率 新 技术深 度挖 潜剩 余油 提供 了井 网基 础 。 [ 关键 词] 二类 油层 井 网部 署 三 次采 油 聚合 物 驱 中图 分类号 : T Q2 4 3 . 1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9 —9 1 4 X( 2 0 1 3 ) 3 3 — 0 2 3 9 一 O l

合理井网密度及合理井距分析应用研究

合理井网密度及合理井距分析应用研究

合理井网密度及合理井距分析应用研究为合理区域的油田开发工作,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满足预期的经济目标,因此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井网密度。

标签:井网密度;经济效益;1合理井网密度及合理井距分析合理井网密度的概念为在当下的开发环境和具备的条件下,为实现最低的储量损失,尽可能的提升开发效率,维持更长时间的稳定产出,在经济层面所能接受的最大采收率对应的分布密度。

这里的“合理”是相对特定的环境来说的,当环境和外部条件出现改变的时候,之前的平衡可能被打破,那么就演变为“不合理”。

所以,在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以及不同时间下,合理井网密度会出现变化,并非维持固定数值。

而关系到井网密度数据的因素重点为以下几个部分:(1)储层的分层性、连续性及宏观非均质性对井网密度影响这里的分层性就是油藏板块垂直方向划分的单油层的具体数目,具体环境中考虑运用每口井钻发现的油层数目进行描述。

而连续性即为小层在特定平面中分布区域的数值大小,通常借助相应的分布函数来进行描述,而非均质性即为不同油层之间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渗透率的差异状态。

通常而言,砂岩分层性越明显,连续性不足,非均质现象突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设定更大的井网密度。

(2)储层流体流度对井网密度的影响流体流度是关系到采收率的物理因素。

当注采压差维持不变时,采油效率跟稳产界限保持不变的情形中,流度越小要的井距离就变小。

(3)油藏的储量丰度及构成对井网的影响储量丰度的概念为在一定区域面积中,地质储水量以及相应开采储量的大小,而这里的采储量运算时,将一定区域面积中的储量跟水驱采收率进行相乘而得到。

在另外的条件保持大致相同时,考虑到实现经济效益最大,油藏可采储量的丰度越大,那么更深入提升井网密度的空间也变大。

在储量构成方面,低渗透区域所占比例越大,意味着难开采部分变多,因此设定的井网密度相应提升。

(4)油田每口井生产能力及加密调整边际经济效益对于开采油井的产出能力进行加密调整十分有必要,这也会直接关系到油田的累积增加产能。

低孔低渗低压气藏合理井距分析——以大牛地气藏盒2+3气藏为例

低孔低渗低压气藏合理井距分析——以大牛地气藏盒2+3气藏为例



通过规定单井产能法 , 合 理采气速度法、 丰度计 算法、 利用类 比法确定 井距 四种方 法对 盒 2+ 3气藏理论井距进 行计
算, 得到理论合理 井距为 6 8 0— 7 8 0 i n 。算得 实际平均井距为 5 8 0 m。最 后通 过与同类型气 田、 2 0 0 4年 开发 方案对 比进行 了合 理 井距分析 , 得 出以下几 点结论: ①盒 2十 3气藏现在 的采 气速度达 到 了3 . 3 2 %, 过 快的开采速度 会使 气藏压力 下降迅速 , 影 响气藏最终采收率 ; ②平 均井距( 5 8 0 . 3 m) 略微偏小 , 井距分布 不均 匀, 西部井距 比较 密, 东部和 北部井距 比较稀 ; ( 总体 上看
单井 产能 法 的基 本 原理 是 : 根 据 气 井 采气 速 度
2 6期
赖思宇 , 等: 低孔低渗低 压气 藏合理井距分析
和单 井产 能 , 计 算 出所 需 气 井 数 , 由气 井 数 与 总 井
从 表 1可 以看 出 , 气 田 的合 理 井 距 为 1 0 0 0~ 1 2 0 0 m( 表 1 ) , 单 井 规 定 产 能法 适 用于 气 田新 区 ,
计 的核心 内容 ; 因为井 距 的大 小 直 接 影 响采 收率 的
储量 1 2 3 8 . 7 3×1 0 n l 。 , 山 二 段 探 明 地 质 储 量
4 8 7 . 4 6×1 0 m , 山一段 探 明地 质 储量 5 0 5 . 0 5×1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 n , 太 二段 探 明地质储 量 4 3 6 . 6 3×1 0 m , 太 一段 探
成相 当数量 的储 量未 能及 时投入 开发 。 盒 2+ 3气藏 位 于大牛 地气 田的西 南部 , 含气 面 积2 1 2 . 4 8 k m , 储量 2 2 6 . 2 9 1×1 0 i n , 截止 2 0 1 0年 1 2月 , 盒 2+ 3气 藏 2 5 9 口井 , 累计 产 气 量 3 9 . 4 4×

高尚堡油田二次开发中注采井网的重组调整——以高5断块为例

高尚堡油田二次开发中注采井网的重组调整——以高5断块为例
I SSN 1 OO8. 9446
CN1 . 3 1265/ T E
承 德 石 油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 u n l f h n d P toe m C l g o r a o C e g e er lu ol e e
第 1 4卷 第 1期 ,2 1 年 3 月 02
包 围大孔 形 成孤 岛状 、 块状剩 余油 , 斑 大孔包 围小孔形 成细 小的 网格 状 、 连片状剩 余油 , 均匀 的孑 隙 网 较 L 络 中剩 余油 为环状 、 长状等 。剩余 油形 成“ 体上 高度分 散 , 部相对 富集 ” 拉 z 总 局 的分 布格局 。 在精细 油藏描 述基 础上 的地质 建模 、 值模 拟是研 究油 藏剩余 油分 布 、 测油藏 后期 开发 效果 重要 数 预
i mpef c ,u c nr la l l n t r re t n o tol b e wel e wo k, rt n in ae nd ly ry e i tre e c . Ac o d n o t e e e to r a a a e tp n ef r n e c r i g t h d fe e td srb to f r mani ol n e e e o m e t t e r ifr n iti u i n o e i ng i a d r d v lp n h o y,wel n t r s p i z d, a d l ewo k wa o tmie n
o ewo k;ma i ia in o a e y t m e tu t rn cu i g o
高 尚堡 油 田位 于渤 海湾 含油 气盆地 北 部黄骅 坳 陷南 堡 凹陷 北部 高 尚堡构 造 带 , 5断 块 位 于高 尚 高 堡油 田内部高北 断层 上 升盘 , 为两 条断层 所夹 持 的反 向屋 脊 断块 , 断块 内部无 断 层 , 造相 对 整装 。主 构 力含 油层 为下第 三 系沙河 街组 沙 三 ”亚段 Ⅱ、 Ⅳ 、 Ⅲ、 V油 组 , 层 以扇 三 角洲 水下 分 流河 道砂 体 为 主 , 储 为 中低孔 、 中低渗 储层 , 油藏 类 型 为层 状断 块 构造 岩性 油 藏 。具 有埋 藏 深 ( 0 3 10~37 0 m) 含油 井段 0 、

胜利油田老油田二次开发实践及认识

胜利油田老油田二次开发实践及认识

胜利油田老油田二次开发实践及认识首届石油石化产业发展论坛于5月22-23日在北京召开。

本次论坛的目的在于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使石油石化企业能够准确了解在世界经济动荡形势下,本行业、本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尽早制定出趋利避害的发展战略,实现自身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凤凰网财经进行全程图文报道。

主持人:今天下午的主题是:油价走低时勘探开发领域的应对之策。

我是来自中国石化[0.00% 资金研报]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副主任。

首先有请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他们原定的发言是副总经理毕义泉先生,而下面由孙女士代他发言。

(中石化胜利油田)孙梦茹: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胜利油田老油田二次开发实践及认识”。

作为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已经开发了45年,油区大多数主力油田相继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剩余速度”三高开发阶段,原油生产呈现递减趋势,老区新增可采储量逐年减少,地面设施老化严重,油田高含水期开发矛盾日益凸显,老油田挖潜难度日益增加。

面对严峻的开发生产形势,近年来,胜利油田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和理论创新,转变开发调整思想,加大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强化地下地面一体化治理等工作,群面试时老油田“二次开发”工作,形成了适合胜利油田油藏特点的系列二次开发研究和配套技术。

通过现场实施,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新一轮有效开发,为老油田提高高采收率探索了一条新路。

一、胜利油田发展现状。

胜利油田地处山东省东北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

主要油区集中在东部的济阳坳陷及滩海地区和昌潍坳陷。

截止08年底,探明油田70个,气田2之,累计探明含油面积27.99.65平方千米,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8.34。

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3.00.4。

胜利油田为典型陆相复式油气区,发育有构造、岩性、地层、符合油气藏四大类15种油气藏类型,具有“油藏类型多,构造复杂,油藏埋深分布广,储层、原油性质变化大”的特点。

自1964年投入开发以来,胜利油田经历了稳步建产64-80年、高速生产81-87年、高速稳产88-95年、持续稳定发展96年到目前四个阶段。

动态分析法确定低渗透砂岩油藏合理井距

动态分析法确定低渗透砂岩油藏合理井距

收稿日期:2006-05-22;改回日期:2006-07-30 作者简介:杨小平(1967-),男,高级工程师,1990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学院测井专业,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地质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研究工作。

文章编号:1006-6535(2006)06-0064-03动态分析法确定低渗透砂岩油藏合理井距杨小平1,2,唐 军2(11中国石油大学,山东 东营 257061;21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 东营 257015)摘要:低渗油田开发方案设计必须同时考虑经济合理井距和技术极限井距。

现场可进行几种不同井距下的注采试验,然后根据各种井距下采油井的动态情况来定性判断低渗透砂岩油藏技术极限井距。

如果技术极限井距大于或等于经济合理井距,则该井距就是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合理井距,油藏工程方案就可据此部署井网。

如果技术极限井距小于经济合理井距,则该油藏必须经改造后才能进行开发。

关键词:低渗透砂岩油藏;方案设计;技术极限井距;合理经济井距;动态分析中图分类号:TE324 文献标识码:A引 言在中、高渗透砂岩油藏开发过程中,由于井距对开发效果的影响不很突出,故开发方案井距设计中更多的是考虑开采速度、稳产期、储量控制程度、最终采收率以及如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等,而较少关注技术井距问题,无论在哪种设计井距下,注采井间都能够建立起有效驱替体系。

而低渗透砂岩油田油藏不同,开发实践表明,井距设计是否合理是低渗砂岩油田开发成功的关键[1]。

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方案设计(实施)必须考虑技术井距问题。

为了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一般采用稀井网,大井距(大于300m )使采油井控制较多的地质储量。

但低渗油藏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大井距条件下,注水井注不进水,采油井采不出油,注入水难以形成有效驱替,造成难注难采的局面。

为解决这一矛盾,近几年国内开展了加密井网试验,取得了初步效果,使一些原来陷于瘫痪的低渗透油田得以继续开发[2]。

萨中油田二次开发井位优化设计及实施方法

萨中油田二次开发井位优化设计及实施方法

( 3 ) 二次 开发 井 距 小 , 斜 井 比例 大 , 井 眼 轨 迹 易
在油 层段 偏 移 , 造 成 井 网井 距 不 规 则 , 影 响 开 发 效







2 0套 井 网 同时 部署 , 同 时钻建 。萨 中油 田实 施 老 油 田二 次开 发 工程 以来 , 井 网 密度 将 由现 在 的
井 网的开 发效 果 。 2 . 1 二次 开 发油藏 井 网部署 方 法E l - s 3
( 1 ) 各 类油 层 采 用 不 同 的井 网部 署 方 式 。根 据 近年 来室 内实 验成 果 和 现 场试 验 结 果 , 对 三 次 采 油 阶段 油层 分类 , 对 于不 同的油 层 , 设 计 出不 同的开 发 井 网方式 。分 别设计 了针对一 类 、 二类 、 三类 油层 的 3套 井 网 , 合理利用老井 网, 在其基础上加密新井 ,
5 0 0 m, 二 次 开 发 井 网兼 顾 开 发 各 类 油 层 难 度 大 。
2 二 次 开 发 井 位 优 化 设 计 方 法
为 了便 于 解决 二次 开发井 位设 计及 实施 中存 在 的 问题 , 从 油 藏井 位设 计 、 地 面井 位 设 计 、 钻 井 实 施
保 障手段 三个 方 面进 行 了研究 , 共 同保 障二 次 开 发
作 者 简 介 :吴 忠 臣 , 工程 师 , 1 9 8 1年 出 生 , 现 从 事 油 田开 发 设 计 及研究工作 。 基 金 项 目 :国 家科 技 重 大 专 项 “ 高 含 水 油 田提 高 采 收 率 新 技 术 ”
( 2 0 0 8 Z X0 5 0 1 0— 0 0 1 ) 。

井网井距设计分析

井网井距设计分析
§4—4 井网井距设计
• 进行油藏开发设计,井网和井距是其中一个很重 要的内容。井网和井距选择恰当,就能以较少的 投入获取最好的开发效果和最优的经济效益。因 此,井网和井距的设计,是一个需要反复对比研 究的重要问题。 • 一、开发井网类型 • 油藏的平面分布有大有小,含油面积小者几km2, 中等的几十km2,大者几百上千km2。显然,开发 这样的油藏一般都要钻很多口采油井和注入井。 因此,怎样用较少的井数,来获取较高的采油速 度与尽可能高的采收率,就成为油藏井网布置的 主要课题。这就是开发井网设计问题。
开发井网类型
• (1)四点井网 • 注水井布置在正三角形的中心,周围3口采油井位 于正三角形的3个顶点,这样的面积注水井网就称 为四点井网(图4-4-7)。在四点井网中,每口注水 井影响周围3口采油井,每口采油井则受周围6口 注水井影响。在这种井网中,注水井井数与采油 井井数之比为2:1,即注水井数比采油井数多1 倍,因而每口注水井承担的注水量任务比较轻, 这样就可以使注入水推进变得比较平缓,有利于 提高油藏波及体积与驱油效率。
二、井网设计
• 1.井网设计的基本考虑 • 在选择注采井网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 (1)油层吸水能力的高低或油层渗透性的大小,据 此决定注采井数比的高低。 • 如果油层吸水差,则应考虑增加注采井数比以满 足油藏的注水需求,因而选用注采井数比较高的 五点井网(注采井数比1:1);如果油层吸水好, 则可考虑采用注采井数比较低的七点甚至九点井 网。
开发井网类型
• 国内外有少量小油藏曾采用边缘注水井网开发, 但效果大多不好,这些油藏在开发的中后期大都 采取了井网调整的补救措施:在油藏内部适当增 加点状注水井点,以解决油藏中心部位的采油井 长期难于注水见效的平面矛盾。例如我国内蒙的 阿北安山岩油藏(含油面积4.5km2),于1989年 投入开发,初期采用边缘注水井网进行开发,之 后于1991年5月逐步增加内部注水井点,逐渐调 整为边外加内部点状注水井网,开发效果大为改 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C-井网密度,口/km2
1.1.1井网密度和水驱控制程度的关系

由上表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油藏,水驱控制 程度对井网密度的敏感性差别很大,因此,要达 到同样的水驱控制程度,各类油藏所必须采用的 井网密度也相差很大。可见,在确定不同油藏的 注采井网密度时,首先应该定量的研究该油藏在 不同井网密度下水驱控制程度的好坏,才能为合 理井网密度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前提,为合理注采 井网的部署提供可靠的依据。


<5
18

对于具体油藏,通过研究其采收率和井网密度的具体关系,确定合理 的井网密度,以期达到较高的最终采收率。
1.2 油藏井网密度计算与评价




1.2.1采液吸水指数法 1.2.2合理采油速度法 1.2.3规定单井产能法 1.2.4注采平衡法 1.2.5分油砂体法 1.2.6单井控制储量法 1.2.7最终采收率分析法 1.2.8综合经济分析法 1.2.9俞启泰经验公式 1.2.10其他方法
回归经验相关关系式 M=98e-0.0101/spc M=91e-0.03677/spc
>120 80~120

Ⅳ Ⅴ
30~80
10~30 <10
14
8 5
37.9
21.6 13.5
M=101.195e-0.0367/spc
M=94e-0.0583/spc M=100.93e-0.1012/spc

一、 合理注采井网系统研究

合理的井网密度进行研究。论证井网密度是油 田开发方案设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因为井 网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采收率的高低、投资规模 的大小和经济效益的好坏。所谓合理井网密度是 指: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下综合优化各项 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包括水驱控制储量、最终 采收率、采油速度、钻井和地面建设等投资、原 油价格、成本、商品率、贷款利率、净现值、内 部收益率、投资回报期等,最后得到经济效益最 佳、最终采收率也高的井网密度。
1.1.2井网密度和最终采收率的关系

表格 3-2按流度分类时油田井网密度与采收率关系表
类别 Ⅰ Ⅱ Ⅲ Ⅳ 流度, m2 / mPa s 300~600 100~300 30~100 5~30 油藏或开发 单元数,个 13 27 67 19 经验公式 ER=0.6031e-2.012/spc ER=0.5508e-2.354/spc ER=0.5227e-2.635/spc ER=0.48321e-5.423/spc ER=0.4015e-10.148/spc
二次开发合理井 网井距分析方法
二次开发合理井网井距分析方法

开发一个油藏,一般常希望制定出一个稀井高 产的开采方案。但稀井和高产也是一个辩证统一 的问题,存在一个合理值,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 础上,对二次开发合理井网井距分析方法进行了 概括性的描述。
一、 合理注采井网系统研究


注采井网系统主要包括层系的划分与组合、 井网布置、井网密度、注水方式等。它是油田注 水开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油藏 的开发效果。因此建立有效的注采井网系统是油 藏工程设计的首要任务。有效的注采井网系统应 能满足下述条件: (1)井网对储集层有较好的适应性,水驱控制储 量一般应达到70%以上,对其中的主力油层应该 达到80%以上,以保证这些储量能够在水压驱动 之下开采。
一、 合理注采井网系统研究


(5)能够建立最佳的压力系统。这个压力系统即 能够实现注水井的正常注水,又能够保证采油井 有较好的供给条件,以满足一定采油速度所要求 的产液量。 (6)有一个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个油田采用什么样的注采井网系统,需要根 据油藏构造、沉积特点和流体物性来确定。由于 我国多数油田的油层多,各层连续性、渗透性都 有较大差异,因此划分好开发层系是首先要解决 的问题,进而确定井网部署和选择有效的注水方 式。
1.2.1采液吸水指数法


在保持注水平衡的条件下,根据稳产期的最高 采液速度、单井平均采液指数、准吸水指数以及 注采井井底流压,按照合理油水井数比的原则, 可确定出所需的油井数及总井数,进而可计算出 相应的井网密度。 油田每年采出液体的地下体积
油田每年注入水的地下体积1.2.1采液吸水指数法
1.1.2井网密度和最终采收率的关系

由于油藏一般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非均质性, 因此油藏最终采收率的高低与井网的稀疏有关。 为了研究我国不同类型油藏井网密度与最终采收 率的关系,中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利用前苏 联谢尔卡乔夫公式分析了国内144个油藏或开发单 元的资料,按流度大小的不同得出5种类型油藏的 最终采收率与井网密度的关系相关式(表3-2):
一、 合理注采井网系统研究



(2)所建立的注采系统辅以比较简便的分注、分 采工艺,能够获得较大的波及体积和比较好的驱 替状态。 (3)在主要开发阶段中,能够充分的补给油层能 量,注水采油相互适应,油、水井都能较好的发 挥作用,并能采出所要求的采液量和采油量,保 证达到稳产期的产油速度。 (4)能满足一定的采油速度要求,注水井的注入 量能够补偿高含水期采出的液量体积(油层条件下), 并有较高的注入水利用率。

注水井井数: 油水井总数:


井网密度:
1.2.1采液吸水指数法实例计算


设某油田的含油面积为25km2,地质储量为 2000×104m3,单井平均采液指数2.5m3/(d· MPa), 单井平均准吸水指数为4m3/( d· MPa),稳产期最高 采液速度为3%,注水井流压为25MPa,生产井流 压为18MPa。 可由上文讲到的公式计算出:油井168口,注水 井133口,油水井总数301口,井网密度为12井/平 方公里。
1.1.1井网密度和水驱控制程度的关系

中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对37个开发单元或 区块的实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按水驱控制程度 对井网密度敏感性的不同分为5类(表3-1):
表格 3-1国内油田水驱控制程度与井网密度统计关系表
类别 Ⅰ Ⅱ
2 流度,m / mPa s
开发单元或油藏
个数,个 4 6 比例,% 10.8 16.2
1.1井网密度与水驱控制程度、最终采收率的 关系

1.1.1井网密度和水驱控制程度的关系 非均质油藏的砂体多变,连续性差,注采井网 的密度必须最大限度地与这种砂体分布的复杂性 相适应,以便能够以较少的井数,获得尽可能大 的波及体积。所谓井网的水驱控制程度,是指注 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所能够波及到的含油面积 内的储量与其总储量的比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