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传》课堂练习
《刺客列传》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2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A、诚得樊将军之首诚:确实B、盖聂怒而目之目:用眼睛看C、乃造焉造:拜访D、却行为导却:倒退着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A、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称:符合B、秦王之遇燕太干丹不善遇:对待C、遂不复会遂:最终D、稍蚕食诸侯稍:稍微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BA、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报:报答B、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公桓公,则大善矣反:归还C、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间:间接D、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购买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DA北有甘泉,谷口之固B、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C、太子丹受而舍之D、荆轲嘿而逃去5、选出古今义相同的项CA、足为寒心..B、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C、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举秦D、却行为..导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识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遂不复会.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B、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荆轲嘿而.逃去C、祸必不振.矣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D、尽失其度.相如度.秦王虽斋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B①进兵北.略地②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③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④太子迟.之⑤使使以闻.大王⑥又前.而为歌曰⑦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⑧倚柱而笑,箕.踞以骂⑨天雨.粟,马生角A、①⑧/②⑥⑨/③⑤/④/⑦B、①②⑧/③/④/⑤⑦/⑥⑨C、①②⑧/③④/⑤/⑥⑦⑨D、①⑧/②⑥⑨/③⑤⑦/④8、下列句中“顾”字与“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中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A、顾计不知所出耳B、不复顾利害C、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D、荆轲顾笑舞阳9、选出“以”的意义,用法相同两项 C DA、以次进B、以欲生劫之C、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D、不敢举兵以逆军吏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A、持千金之资币.物(礼品)B、愿举.国为内臣(全、整个)C、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信件、信函)D、荆轲奉.樊于期头函(同“捧”)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A、①恐惧不敢自陈.②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B、①图穷而匕首见.②风吹草低见.牛羊C、①秦王惊,自引.而起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D、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②轲自知事不就.二解释下列加点词(每题1分,共计46分)1、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2、使使往之.主人3、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4、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5、擅.巳、汉之饶6、民众而士厉.7、兵革..有余8、太子丹受而舍.之9、委.肉当饿虎之蹊.10、祸必不振.矣11、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12、旷日弥.久13、心惛然..14、乃造.焉15、太子逢迎..,却.行为异16、即赵,趋.出17、偻行..18、愿足下过.太子于宫19、膝.行流涕20、其意不厌.21、将数十万之众距.漳22、窥.以重利23、诚.得劫秦王24、彼秦将擅.兵于外25、异物间进..26、微.太子言27、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28、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9、顾.计不知所出耳30、以药淬.之31、人不敢忤.视32、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33、比.诸侯之列34、剑长,操其室.35、尽失其度.36、王负剑..37、赏群臣及当坐.者38、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39、闻于.秦始皇40、彼乃以我为非人..41、天雨.粟42、然其立意较然..43、不欺.其志44、名垂后世,岂妄.45.秦王不怡者良久46.愿大王少假惜之三、翻译句子(每题3分,共计12分)1、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
文言文阅读《刺客列传》题目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刺客列传》题目及答案文言文阅读《刺客列传》题目及答案刺客列传(节选)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①。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②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③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④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⑤就⑥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⑦其约。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⑧,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①败北:战败。
②遂邑:今山东宁阳县。
③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
④坏:倒塌。
⑤北面:面朝北。
⑥就:趋向,回到。
⑦倍:通“背”,违背。
⑧快:快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以勇力事鲁庄公。
()②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②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3.通读全文,你认为曹沫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案1.①替……做事(或侍奉)②结盟(会盟或订约)2.①曹沫是鲁国的将领,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
②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他。
3.具有胆气过人,精于谋划,以死卫国的性格特点。
《刺客列传》课堂练习

刺客列传 课堂练习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吾曩者目摄之 3、北购于单于 5、揕其匈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9、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三、找出下列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足为寒心 2、跪而蔽席3、愿大王少假借之4、樊将军穷困来归丹5、膝行流涕四、找出下列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盖聂怒而目之2、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3、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4、稍蚕食诸侯5、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6、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7、未发,太子迟之8、既祖,取道9、使使以闻天下 10、群臣怪之11、皆白衣冠以送之 五、解释下列加点词一、注音: 荆卿. 盖.聂樊於.期 雕鸷. 偻.行 间.进以药淬.之 自刭. 蓟.城 社稷.矐.其目太子丹受而舍.之 曩.者驽.马戮.没忤.视 彷.徨.邯.郸. 自刎. 揕.其匈瞋.目 天雨.粟2、荆轲嘿而逃去 4、莫敢合从 6、偏袒扼腕 8、卒起不意10、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1、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3、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5、擅.巳、汉之饶2、其所游.诸侯4、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6、民众而士厉.7、兵革有余 9、委肉当饿虎之蹊11、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 13、心惛然15、太子逢迎,却行为异 17、偻行 19、膝行流涕21、将数十万之众距.漳 23、诚得劫秦王 25、异物间进27、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29、顾计不知所出耳 32、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34、剑长,操其室 36、王负剑38、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 40、彼乃以我为非.人. 42、然其立意较然43、不欺其志44、名垂后世,岂妄.六、 翻译下列句子1、 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2、 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3、 愿足下过太子于宫4、 燕小弱,数困于兵5、 甚矣,吾不知人也!七、 名句积累:1、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 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8太子丹受而舍.之 10、祸必不振矣 12、旷日弥久 14、乃造焉 16、即赵,趋出 18、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20、其意不厌 22、窥以重利 24、彼秦将擅兵于外 26、微太子言28、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0、以药淬之31、人不敢忤视 33、比诸侯之列 35、尽失其度 37、赏群臣及当坐.者 39、闻于秦始皇 41、天雨粟。
刺客列传测试题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B.荆轲知太子不忍C.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右手揕其匈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然其为人沉深..好书沉深:深沉稳重B.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质:动词,做人质C.乃造.焉造:制造D.却.行为导却:倒退着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与其他三项用法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B.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C.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D.吾欲之.南海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B.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C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D.田光坐定,左右..无人5.下列各句中没有活用词的一项是()(3分)A.稍蚕食诸侯B.使使以闻大王C.倚柱而笑D.太子迟之6.下列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B.荆轲者,卫人也。
C.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D.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21分)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2020学年高中语文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第14课刺客列传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刺客列传(时间:45分钟分值:55分)一、积累运用(25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民众而士厉.厉:振奋B.委.肉当饿虎之蹊委:放置C.其意不厌.厌:厌恶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残酷解析:选C。
厌:满足。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北购于单于B.右手揕其匈C.举筑朴秦皇帝D.购将军首金千斤解析:选D。
A.“购”同“媾”;B.“匈”同“胸”;C.“朴”同“扑”。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进兵北.略地②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③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④太子迟.之⑤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⑥又前.而为歌曰⑦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⑧倚柱而笑,箕.踞以骂⑨天雨.粟,马生角⑩群臣怪.之A.①②⑧/③/④⑩/⑤/⑥⑨/⑦B.①⑧/②⑥⑨/③⑤/④⑩/⑦C.①②⑧/③④⑩/⑤/⑥⑦⑨D.①⑧/②⑥⑨/③⑤⑦/④⑩解析:选A。
依次为: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动词作名词/名词作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B.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C.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D.樊於期偏袒..扼捥而进解析:选C。
A项“穷困”,古义:困窘,走投无路;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B项“灭口”,古义:采取某种措施,避免给人以口实;今义:害怕泄露秘密而害死知道内情的人。
D项,“偏袒”,古义:脱掉一边衣袖,露出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易水送别,慷慨悲歌,荆轲做好了以身赴死的准备。
B.秦臣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
C.秦舞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风吓倒,差点暴露了此行的动机。
D.荆轲刺杀秦王未成,是因为他想要挟秦王,定下条约,来报答燕太子丹。
《刺客列传》练习教师版

《刺客列传》练习(分值:70分)班级:姓名: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各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D )A.燕(yān) 榆次(yú) 曩(nǎng)者庸人(yōng)B.蹊(xī) 和而歌(hè) 濡缕(rú) 变徵(zhǐ)C.自刎(wěn) 窥视(kuī) 燎(liáo) 忤视(wǔ)D.戮没(lù) 柙(xiá) 瞋目(chēn) 偻行(lǒu)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 A.然其为人沉深..好书沉深:深沉稳重B.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质:动词,做人质C.乃造.焉造:制造D.却.行为导却:倒退着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与其他三项用法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C )A.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B.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C.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D.吾欲之.南海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A.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B.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C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之..D.愿大王少假借5.下列各句中没有活用词的一项是( C )A.稍蚕食诸侯B.使使以闻大王C.倚柱而笑D.太子迟之6.下列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B.荆轲者,卫人也。
C.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D.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7.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B )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B.荆轲知太子不忍C.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右手揕其匈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称:符合B.秦王之遇燕太干丹不善遇:对待C.遂不复会遂:最终D.稍蚕食诸侯稍:稍微9.下列句中“顾”字与“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中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A.顾计不知所出耳B.不复顾利害C.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D.荆轲顾笑舞阳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 )①进兵北.略地②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③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④太子迟.之⑤使使以闻.大王⑥又前.而为歌曰⑦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⑧倚柱而笑,箕.踞以骂⑨天雨.粟,马生角A.①②⑧/③/④/⑤⑦/⑥⑨B.①⑧/②⑥⑨/③⑤/④/⑦C.①②⑧/③④/⑤/⑥⑦⑨D.①⑧/②⑥⑨/③⑤⑦/④二、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刺客列传》练习

• 10.振①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同震,害怕,恐惧) • ②祸必不振已(挽救) • ③威振四海(同震,震动) • ④大命将泛,莫之振救(同赈 赈济) • ⑤振长策而御宇内(挥动) • 11. 擅 • ①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擅:独揽,掌握) • ②擅巴汉之饶(擅:拥有,据有) • 12.顾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回头) •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拜访) • ③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只是) • 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 ⑤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
(古义:放在心上;今义:注意,小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
• 11.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古义:消除借口;今义:为防止泄 密而害死知情者)
• 12、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 (古义:太行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
至于燕 ( 古义:到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14、偏袒扼捥而进曰(古意:脱掉一边衣袖,露出臂膀 今义:偏爱) 15、太子逢迎 ( 古义:迎接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
《刺客列传》练习(教师稿)
•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榆次(yú) 曩(nǎng)者
庸人(yōng) 饿虎之
蹊(xī)
• 和而歌(hè) 濡缕(rú) 变徵(zhǐ) 自刎 (wěn) • 窥视(kuī) 燎(liáo) 忤视(wǔ) 戮没(lù) • 柙(xiá) 嗔目(chēn) 偻行(lǚ) 矐其目 (huò)
• 7.资①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资财) • ②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资本) • 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动,资助) • ④昔仲尼资大圣之才(凭借) • 8.图①请入图之(谋划) • ②图穷而匕首见(地图) • ③不图子自归(料到) • 9.解①可以解燕国之患(解除) • ②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缓解宽 释) • ③胡虏益解(同懈,松懈)
荆轲刺秦王练习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使工以药淬之 B.卒起不意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往而不反者
【解析】 B项,“卒”通“猝”;C项,“振”通“震”; D项,“反”通“返”。 【答案】 A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 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微太子言,臣愿 得谒之 ③顾计不知所出耳④荆轲顾笑武阳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解析】 【答案】 ①②副词,假如没有;③副词,只是;④动词,回头看。 D
3.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意义与用法都 相同的是( ) 例:慕大王之威 A.千金之资币物 B.太子迟之 C.皆白衣冠送之 D.顷之未发
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相同 的一项是(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D.愿大王少假借之
)
9. 翻译下列句子。 (1)乃为装遣荆轲。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10.翻译下列句子。 (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愿足下更虑之!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 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荆轲迟迟不肯行事,依照他自己的说法:秦舞阳不行(事实 也证明了这一点)是要等待一个助手。但是太子丹已经等不及 了。那么,荆轲到底在等待谁?这个人真的存在么?遗憾的是, 二千多年过去了,没有任何的资料能直接证明此人的存在。 有人甚至认为根本就没有这个人,是荆轲胆怯,为拖延时 间随口编造的谎言。以荆轲的为人,不可能如此。这个人肯定 是存在的,否则不会多次提到他。太子丹配给他的助手秦舞阳, 尽管“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但实在是地痞流氓之 “勇”,非大智大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客列传》课堂练习
一、注音:
荆卿.盖.聂曩.者邯郸
..
樊於.期雕鸷.驽.马自刎.
偻.行间.进戮.没揕.其匈
以药淬.之自刭.忤.视瞋.目
蓟.城社稷.彷徨
..天雨.粟矐.其目太子丹受而舍.之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吾曩者目摄之
2、荆轲嘿而逃去
3、北购于单于
4、莫敢合从
5、揕其匈
6、偏袒扼腕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8、卒起不意
9、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10、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
三、找出下列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足为寒心
2、跪而蔽席
3、愿大王少假借之
4、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5、膝行流涕
四、找出下列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盖聂怒而目之
2、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3、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
4、稍蚕食诸侯
5、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
6、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7、未发,太子迟之
8、既祖,取道
9、使使以闻天下
10、群臣怪之
11、皆白衣冠以送之
五、解释下列加点词
1、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
2、其所游.诸侯
3、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4、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
5、擅.巳、汉之饶
6、民众而士厉.
7、兵革
..有余8、太子丹受而舍.之
9、委.肉当饿虎之蹊.10、祸必不振.矣
11、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12、旷日弥.久
13、心惛然
..14、乃造.焉
15、太子逢迎
..,却.行为异16、即赵,趋.出
17、偻行
..18、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19、膝.行流涕20、其意不厌.
21、将数十万之众距.漳22、窥.以重利
23、诚.得劫秦王24、彼秦将擅.兵于外
25、异物间进
..26、微.太子言
27、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28、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9、顾.计不知所出耳30、以药淬.之
31、人不敢忤.视32、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33、比.诸侯之列34、剑长,操其室.
35、尽失其度.36、王负剑
..
37、赏群臣及当坐.者38、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
39、闻于.秦始皇40、彼乃以我为非人
..
41、天雨.粟42、然其立意较然
..
43、不欺.其志44、名垂后世,岂妄.
六、翻译下列句子
1、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2、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
3、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4、燕小弱,数困于兵
5、甚矣,吾不知人也!
七、名句积累:
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