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孩子的绘画特点(教案)

幼儿园小班孩子的绘画特点(教案)

《幼儿园小班孩子的绘画特点》活动名称:幼儿园小班孩子的绘画特点小班孩子的绘画特点活动准备:图片、课件活动目标:了解学前儿童各个年龄的绘画水平和特点。

了解孩子的绘画特点,知道如何帮孩子准备绘画的辅助材料的。

知道为什么绘画课不能有范画,为什么绘画课要准备多的素材。

活动重、难点:活动过程:开场白一、学前儿童的绘画水平和特点(1)涂鸦期(1~3岁):幼儿拿起画笔画画,与其说是画,不如说是玩。

无目的地乱涂乱画,是幼儿基于对笔的兴趣,也是幼儿对自我的发现。

幼儿的涂画是没有规则和不受客观影响的,这是人绘画能力的最早表现。

(建议:这一时期是儿童绘画的萌芽状态,需要家长细心地观察和耐心培育。

家长应积极参与儿童的绘画游戏,多与儿童进行交流,与儿童共同在“涂鸦”中做绘画游戏,使儿童创作的无意义图形成为有内容的符号图形,及时更换幼儿使用的色笔,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2)象征期(3~6岁):这一时期的儿童开始能够使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思想意图。

但这一时期孩子的脑和手还不能协调一致,所画出的物象颇为夸张,表现出儿童强烈的主观感受和表现欲望。

儿童象征期作品的特点是:制作幼稚简单,线条不流畅,形象近似于符号。

(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绘画环境,给他们准备好绘画工具,并教给他们使用各种工具、材料的方法。

为了发展儿童的观察力,应该让孩子多参与各类活动并多接触大自然。

注意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能力。

及时地对儿童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儿童保持对绘画的浓厚兴趣。

)(3)造型期(6~8岁):儿童经历了两个年龄阶段的涂涂画画,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

在这一阶段作品中,对造型有了较为明显的认识和理解,线条变得较为流畅,表达意识的能力有所提高,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更加体现在画面上,喜欢鲜艳的对比用色。

(建议:在这一阶段,儿童创作欲望高涨,是绘画活动的高峰期。

家长应特别注意引导儿童接受正确的指导,避免儿童过于单一化、成人化、概念化的倾向,那样会导致作品失去儿童画的特点和意义。

幼儿涂鸦期指导策略

幼儿涂鸦期指导策略

和自己经历间有联系的线。这种构成是以符号地形式来表现地。能够以为幼儿能画出构 成线,具有了接受绘画训练地最根本条件,任何绘画地表现形式都是因而孕育发展地。
涂鸦期幼儿活动的指导原则


(一)提供丰富多样的刺激,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教师必须通过利用实物,语言,图片等多种形式的刺激,激发孩子感
知事物的兴趣,并从对事物形状,色彩等的初步认识,来激发幼儿的审美 动机,唤起他们的绘画愿望。

滚球画 (将纸球丢进颜料,在把纸放进篮子,让球放在纸上左右上 下移动。)

人体绘画 (利用人体的各个部分作为绘画工具,可进行一些手指画、手掌
画、指纹画、足画等。)
涂鸦期指导原则

1、不心急,要按照幼儿自身发展的速度和规律,循序渐进。 2、满足幼儿随时划线、撕纸、玩泥的愿望,为幼儿准备充分的笔、 纸、橡皮泥等活动的材料,以满足幼儿随时划线、撕纸、玩泥的愿


(五)趣味画
——托班孩子的涂鸦有时是为了享受创造的乐趣,没有一定的绘画的主题, 也没有技巧要求。通过各种形式的趣味画,发现自己可以创造出事先不知 道的东西,笔画出想画的东西还要有趣。

例: 对折画 ——将纸的一面图上颜料为蝴蝶的一半,再将另一侧沿折缝 合上,展开纸,即得一张对称的形似蝴蝶的画,展开想象,“这像什么?”
斜线等,线与线互相掺杂在一同,这是幼儿绘画最原始地表现。
涂鸦期的划分--2

2—2.5岁
控制涂鸦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涂鸦活动,孩子逐渐发觉到自己的动作跟画纸之间有
了某种联结,于是,孩子会尝试用视觉来控制自己的动作,即手眼协调。 ——外在表现出现了上下左右线段、锯齿、螺旋线等,不画到纸外,图形较 集中。此时,手腕比以前较灵活,但是小运动,因此孩子不会画圈。 ——表现特征:单一线 经历杂乱线后,开始自觉地重复同一动作,在

儿童绘画发展阶段

儿童绘画发展阶段

儿童绘画发展阶段一、涂鸦期(1.5~3.5岁)幼儿在1岁半左右便开始拿笔信手涂鸦或者乱涂乱画,两岁前的幼儿基本处于无控制的涂鸦阶段;到了两岁左右,幼儿能有目的地控制笔的方向,从而过渡到有控制涂鸦阶段;之后在成人的引导下开始关注自己的画面的内容,发展到命名涂鸦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和规律.1.无控制的涂鸦最初由于幼儿的肌肉控制能力比较差,动作还不精确不协调,因此幼儿在用画笔画时还不能很好地控制线条的方向.此时画出的线条不分化,横线、竖线、斜线、弧线、锯齿线、螺旋线参杂在一起。

从他们的涂鸦作品中,很难看到线条的起始点。

为此成人总是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会在纸上重复地画那些毫无意义的线条,而孩子们却乐此不疲地享受这种手臂运动和视觉效果带来的快感,如图1所示。

图12.有控制的涂鸦大约2岁左右,幼儿发现自己的手、眼能协调配合,对手有所控制了,知道用同样的动作可以画出同样的线条,在涂鸦活动中体验重复动作的节奏。

“一旦儿童开始反复他的动作时,我们就可以确定,这个儿童已经发现了以视觉来控制动作,从这时候起儿童会有意识地上下或左右地画线,但还经常把可以控制的线条和不能控制的动作混在一起”1。

在此阶段,幼儿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肌肉运动和笔迹之间的关联,且手眼之间能够配合,手腕的灵活性增强,能够画出重复的或具有上下左右方向性及圆性的各种线条,并能将涂鸦控制在纸张以内,如图2所示。

1摘自:【美】罗恩菲尔德著《创造与心智的成长》-王德育译,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1993年版,书88页。

图23.命名涂鸦幼儿在不断的涂鸦过程中逐渐将图形和线条结合起来,偶然地从中认出某些形状,发现与自己经验中的某些事物相似,于是他们给自己的图形和线条起名字,自言自语地开始对着画讲故事。

如图3所示,幼儿在画画的过程中突然发现自己画的东西很像妈妈在绕毛线团,于是当你问她画的是什么时,她会图3自豪地说:“这是妈妈在绕毛线团!”。

成人在观看这些作品时如果离开了幼儿的语言解释,一般是无法辨认其代表的意思。

涂鸦期的幼儿如何引导

涂鸦期的幼儿如何引导

涂鸦期的幼儿如何引导几乎所有两三岁的孩子都喜欢涂涂画画, 他们在墙上、地上、手上、衣服上随意挥笔作画。

他们有的画是横线、竖线、斜线掺杂在一起、有的画全是螺旋线、有的是很多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圆,总之他们的画杂乱无章,要让他们真正画一样东西实在太难了。

在大人眼里他们的作品简直是乱七八糟,其实这就是每个幼儿都要经历的涂鸦期。

涂鸦是幼儿绘画的起点,是幼儿未来绘画不可缺少的准备阶段。

作为老师和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度过这个涂鸦期呢?一、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了解孩子涂鸦期的特点两三岁的孩子由于手部肌肉及其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导致他们不能很好的运用画笔。

观察能力较差、不会有意识的用绘画来表现事物,他们喜欢的是绘画的过程,高兴的是手中的绘画工具在墙上、地上、纸上留下的痕迹。

对于画本身并不感兴趣。

他们的涂鸦作品线条杂乱,无目的,无秩序完全处于感知状态。

线的组成和形成都是偶然的。

孩子的画本身没有太大的意义,可是家长和老师的赞美或批评的角度,已经开始产生影响。

不能以成人的眼光评价孩子的画,不能以像不像,好不好、合理不合理来评价孩子的画。

要让孩子随心所欲的画,他说是什么就是什么。

不要限制孩子们的自由发挥。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对孩子的画做积极的评价和引导,评价要形象具体,忌说“画得很漂亮”“画得很好’这类太空洞的话,也不要说“线条流畅”“构图合理”这类对孩子来说太深奥的评价。

不要急于让孩子画什么东西,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在纸上大胆自由的涂画。

在涂画的过程中认识各种绘画材料的性质。

二、运用正确的引导方法1.引导联想。

看着孩子认真地画着杂乱无章的画。

如果我们问孩子画的是什么。

孩子会很茫然或者说不知道。

面对这样的孩子和作品,老师要仔细观察他的涂鸦作品发挥我们的想象,给孩子的画取个适合的名字。

例如,在乱七八糟的线条中找出和某个物体形状相似的图形告诉孩子:“我觉得这个是一条鱼。

”同时老师用突出的颜色勾画出来。

孩子看到画上的形象与见过的事物形象近似时,会对这一形象产生形象思维反应。

浅谈幼儿绘画年龄特点和教师指导要点

浅谈幼儿绘画年龄特点和教师指导要点

浅谈幼儿绘画年龄特点和教师指导要点作者:方惠茹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0年第10期绘画,是幼儿钟爱的另一种语言。

一个点、一个圆、一片红、一抹蓝,都在述说幼儿内心的话,闪现幼儿纯真的心。

在幼儿园的不同时期,幼儿的绘画会有不同的特点.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及时把握幼儿绘画的年龄特征.选择不同的指导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让幼儿在绘画中释放天性。

感受快乐。

一、小班:随心所欲——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小班幼儿大部分为3-4岁,正处于涂鸦末期。

这时期。

幼儿对于绘画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和目标.反而对绘画工具感兴趣。

喜欢操作工具时肌肉运动所带来的快乐.享受涂鸦时在纸上留下痕迹时所产生的惊奇。

此时。

幼儿的手部小肌肉,神经系统发育还不成熟,手、脑不能完全协调一致,以致画出的物象比较夸张、变形。

老师可选择幼儿熟悉的、准确性要求不高。

单个的物体引导幼儿绘画。

如糖果(圆形)、小雨点(点)、好吃的糖葫芦(线团),幼儿只要看到自己的绘画成形,就会很有成就感。

小班幼儿色彩意识淡.一般只使用单色笔.或交替两种颜色的笔重复涂画。

还可能特男0钟爱某一色彩,不管画什么全部使用这种色彩。

对此,老师不必限制,强调幼儿的选色、用色,只需为幼儿提供粗细适当.色差明显的工具材料.鼓励幼儿自由表现。

教师指导要点:面对稚气的小班幼儿,教师要多创设有趣的环境.用游戏化的口吻与之沟通,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例如在《好吃的糖葫芦》绘画中,目标是引导幼儿在已有的竖线上添画线圈.表示糖葫芦。

如果幼儿的线圈画得太少.教师可说:“糖葫芦看上去真甜,我要吃这个。

”做个“噢呜”吃的样子,幼儿觉得有趣,马上也会模仿性地吃起来.然后教师回味地说:“啊,就吃完了。

你再多画几个我们一起吃好不好。

”在游戏的气氛中,幼儿很乐意地轻松绘画。

如果幼儿的线圈没画到竖线上,教师也可以惋惜地说:“糖葫芦掉到地上.脏了,不能吃。

我要吃串在棍子上的糖葫芦。

”这样说。

幼儿就能明白要把线圈画在竖线上。

自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重点分析课件复习资料

自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重点分析课件复习资料

二、在幼儿手工创作的各个阶段做好指导工作
(3)制作与装饰阶段的指导 ①学习各种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 ②提供充分练习的机会; ③指导幼儿将临摹、仿制与独创相结合; ④引导幼儿将手工制作与绘画手法相结合; ⑤正确评价幼儿手工作品。
三、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的准备
(1)深入了解儿童对欣赏的特殊态度、情感、信念 和价值观,他们对美术表现形式的情感和理念。
二、在幼儿手工创作的各个阶段做好指导工作
幼儿手工创作共分为三个阶段,具体指导工作如下: (1)意图阶段的指导 ①提供与多种工具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 ②在游戏与欣赏手工作品过程中明确制作意图; ③帮助幼儿实现意图,体会乐趣。
二、在幼儿手工创作的各个阶段做好指导工作
(2)构思阶段的指导 ①帮助儿童多积累表象; ②提供多种材料,引导联想; ③欣赏佳作,学习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的特点
(1)涂鸦期(2~3岁左右)。属于无目的地乱笔画。这 个时期的婴幼儿常常是五个手指头抓着笔(如粉笔、蜡笔 等较粗易抓住的笔)在纸上乱涂乱画些杂乱的线条,这是 缺少视觉控制的肌肉运动,无明确的作画意图。涂鸦后期, 出现简单的目的,但不能成形,不注意色彩变化,常常使 用单色笔,偶尔换另一种颜 色笔涂画。
一、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的特点
②从色彩上看,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注意按照物 体的固有色来着色。随着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的提高, 他们在涂色时,不仅能做到均匀涂色,而且能不涂出轮廊线;
③从空间构图上看,这时的幼儿画中形象丰富,开始注 意物体的大小比例,但还不能把握住分寸。
我们应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阶段,适时地提供不同条件, 给予恰当的指导,促使幼儿的绘画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 渡。
一、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的特点

各年龄段孩子绘画的特点

各年龄段孩子绘画的特点

绘画是孩子们表达内心感受和展现想象力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也会发生显著变化。

以下是各年龄段孩子绘画的特点:1.0-2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绘画主要是乱涂,他们喜欢握住画笔或者画纸,用任何可以涂抹的材料在纸上随意涂抹。

他们的绘画主题通常是具备感官刺激的图案,例如强烈的色彩和形状。

他们还可能通过用手指或物体蘸取颜料,在纸上留下手印或痕迹。

2.3-4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学会使用画笔进行绘画。

他们对颜色开始产生兴趣,并尝试用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们的图画通常是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圆圈、正方形和三角形。

他们喜欢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来表达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如太阳、树和家。

3.5-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绘画技巧开始发展,他们的图画更加细致和具体。

他们开始关注人物和细节,并试图用图画来讲述故事。

他们尝试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个性特点。

他们的绘画还可能包括一些简单的背景和环境元素。

4.7-8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绘画的主题更加多样化。

他们开始对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技巧感兴趣,并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媒介进行创作。

他们的绘画作品可能包括更多的细节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对透视和比例有一定的认识。

5.9-12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显著提高。

他们对绘画具有更强的兴趣,并可能参加一些艺术课程或培训班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

他们开始关注细节和光影效果,并试图创造更真实和逼真的画面。

他们还开始通过艺术来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情感体验。

绘画对孩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绘画,孩子们可以培养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绘画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耐心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促进他们的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发展。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鼓励孩子们多参与绘画活动,并提供合适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来满足他们的创作需要。

同时,也要尊重孩子们的艺术作品,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和赞赏。

幼儿绘画发展特点

幼儿绘画发展特点

幼儿绘画发展特点引言概述:绘画是幼儿时期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幼儿绘画发展的特点,有助于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绘画活动,促进其绘画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从幼儿绘画的表现形式、发展阶段、特点以及教育意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幼儿绘画的表现形式1.1 幼儿绘画的涂抹表现幼儿在早期绘画中,常常以涂抹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意识。

他们会用手指、刷子等工具将颜料涂抹在纸上,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1.2 幼儿绘画的线条表现随着幼儿的生理和认知发展,他们逐渐能够掌握绘画工具,开始画出简单的线条。

这些线条可能是直线、弯曲线或者圆圈等,代表着幼儿对于周围事物的认知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1.3 幼儿绘画的图像表现在幼儿发展的后期阶段,他们能够画出更具象的图像,如画出家庭成员、动物或者日常生活中的场景等。

这种图像表现能力的提高,反映了幼儿认知和观察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绘画的发展阶段2.1 涂抹阶段在1-2岁的幼儿时期,他们主要通过涂抹的方式来进行绘画活动。

这个阶段的绘画作品通常是无目的、无形象的,主要是通过感官的刺激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2.2 涂鸦阶段在2-3岁的幼儿时期,他们开始涂鸦,并能够画出简单的线条。

这个阶段的绘画作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形象性,但还缺乏明确的主题和结构。

2.3 图像阶段在3-6岁的幼儿时期,他们逐渐能够画出更具象的图像。

他们开始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创造出更具有结构和主题的绘画作品。

三、幼儿绘画的特点3.1 自我表达幼儿绘画是他们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

通过绘画,幼儿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想法和观察。

3.2 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绘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力转化为绘画作品,创造出独特的形象和场景。

3.3 发展综合能力绘画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综合性的影响。

通过绘画,幼儿能够提高手眼协调能力、观察和感知能力,以及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幼儿绘画的教育意义4.1 促进感知和认知发展幼儿绘画活动能够促进他们的感知和认知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与指导策略李怡芳【摘要】幼儿绘画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写实期。

2-3岁幼儿正处于绘画涂鸦期,是幼儿绘画的最初级阶段。

幼儿的涂鸦活动可以较好的反映其心智成长和身体发育状况,激发其创造的热情和动力。

为此,我们应当遵循幼儿发展的自然规律,循序渐进,重视并鼓励幼儿从事涂鸦和符号活动,探索适宜的材料与方法来引导幼儿的涂鸦活动,使他们心理得到充分满足,绘画兴趣得到培养。

既给予他们涂鸦的自由,又进一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的发展,让他们在活动中加强观察与学习,顺利地摆脱涂鸦期,进入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涂鸦期美术活动指导策略“唉,毕加索是天生的。

” 有的妈妈会说。

的确,不是每个妈妈都能生出一个小毕加索,但重视在婴儿期对宝宝绘画潜质的开发,即使不能让孩子成名成家,也会为他未来的人生打开一扇明亮的窗。

所有的新生儿只能看到距离他20厘米以内的东西,大部分宝宝在1岁时还不能准确区分颜色,可有的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就能画出线条虽稚嫩但色彩丰富的画了。

最前沿的科学也很难说清楚,为什么有的孩子早早学会了区分颜色与形状,甚至有了艺术的创造,而有的孩子,仍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小宝贝开始乱涂乱画,弄脏了衣服、家具和你的心情,千万不要恼火,妈妈们,整理好你的耐心和智慧,仔细看一眼那些混乱的线条吧,一个由宝宝创造的神秘花园在你眼前展开了……唐代《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涂鸦:在字典中也是这样解释的:形容字写得很坏。

似乎在一般人的眼里,涂鸦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殊不知,涂鸦是人创造性的始初,毕加索的画是抽象画的经典之作,如果说他的画象孩子的画,其实一点也不为过,因为还有谁象他这样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呢?那就是孩童。

涂鸦是婴幼儿的一种本能表现,是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协调发展的产物。

它更是一种游戏,在这种无实用性、目的性的游戏中,婴儿将感觉统合经验籍点、线、面、色彩及空间具体呈现出来,表达思想和情感,并与他人沟通。

在它能用笔进行随意涂抹的瞬间起,就自发地运用“美术语言”表现自我。

是一岁半至四岁左右地幼儿在没有明白地绘画目地地状况下,以游戏地形式,不受或少受视觉掌握,随意进行地画线活动。

这种画线活动,是幼儿最初地绘画方式,固然幼稚、纯粹、混沌,但却蕴藏着幼儿聪慧发展地火花。

一、幼儿涂鸦期的发展阶段及其表现特征(一)幼儿涂鸦期的发展阶段幼儿的绘画发展可划分为涂鸦期(1.5-3.5岁)、象征期(3.5—5岁)、图式期(5-7岁)几个阶段。

处于象征期和图式期两个阶段中的幼儿,在绘画中有一些独特的表现形式。

涂鸦期的绘画没有明确的表现意图,不讲究造型、色彩和构图,是一种游戏活动。

1.5左右的幼儿他们喜欢到处涂抹,于是用笔在纸上、书上、墙上等地方画点、画线的涂鸦行为就出现了。

这些最初在纸上留下的点、线痕迹就是涂鸦画。

涂鸦实际上是他们的感知觉和动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与协调之后对周围环境作出的一种新的探索,是一种新的动作练习。

这种练习基本上是一种手臂动作。

所以,幼儿涂鸦的根本特点是没有明确的表现意图,也就是说,幼儿在涂画之前没有预想、没有构思,而是把涂鸦作为一种游戏活动,享受涂鸦动作带来的那种有节奏的主动地“动”的运动快感,以及对纸上、墙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线条的视觉感官满足。

幼儿的涂鸦经历了未分化涂鸦(1.5—2岁)、控制涂鸦(2-2.5岁)、圆形涂鸦(2.5-3岁)和命名涂鸦(3—3.5岁)4个发展阶段。

通过对2-3岁幼儿的观察,我们发现幼儿的涂鸦期也是有一定的发展轨迹的。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及手指小肌肉的逐渐协调,他们涂鸦所表现出的特点也就不同。

1. 未分化涂鸦这种行为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刚进入托班的宝宝,他们拿起笔就漫无目的地涂抹起来,一会儿桌子上、墙上、凡能画的地方都让他们画完了。

由于他们手的发育不完善,眼动轨迹杂乱,脑、眼、手还不够协调,所以他们画出一些无序不成的线条,且边画、边说、边玩。

这一阶段的涂鸦只是满足他们的动觉。

2.控制涂鸦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涂鸦活动,孩子逐渐发觉到自己的动作跟画纸之间有了某种联结,于是,孩子会尝试用视觉来控制自己的动作,即手眼协调。

外在表现出现了上下左右线段、锯齿、螺旋线等,不画到纸外,图形较集中。

此时,手腕比以前较灵活,但是小运动,因此孩子不会画圈。

3.圆形涂鸦由于肩、肘、手腕关节的发育,孩子能够画圈,同时能注视涂鸦时笔的运动方向(在控制涂鸦阶段,视觉控制动作,此时已经转移到笔上了)未封口的、封口的、螺旋的圆。

随着圈的变小,更精细,孩子将进入命名涂鸦阶段。

4.命名涂鸦龙龙拿起一支绿色的蜡笔,画了一条弯弯扭扭的线条,还在边上涂画了几个圈圈。

他指着曲线告诉大家:“这是蛇”,指着圈圈说:“这是石头”。

进入命名阶段的孩子能朦胧地意识到线条与实物间的联系,他们会自言自语地对线条加以说明,给线条起名字。

这种命名涂鸦并非是先想好主题再涂画,而是看到所画的符号像什么就赋予它相应的含义。

所以涂鸦画的命名是其思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通过观察画面形象并给它取名,这表明幼儿已经由动觉的满足为基本动机转变为对画面形象的兴趣。

即幼儿已从涂画的动觉思维发展发展到了形象思维,并具备了一定的视觉记忆。

这时教师既要做旁观者又要适时创设条件,组织引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

这一时期地幼儿固然语言和动作还不很协调、完善,但是她们对绘画却情有独钟。

她们十分喜欢胡涂乱画,爱拿她们简单接触到地工具,如铅笔、钢笔、彩色笔等,在她们以为能画地纸、书、墙、桌面等材料上任意涂画。

幼儿这时地绘画内容是自己所设想的而不是照物临摹,她们的目地不在于画出与物体相似地形象,而只是借助这种画线活动来抒发自己地情绪和感受。

假如问她们画出来地是什么内容,她们回答地与所画出地常常相差甚远,如“让我想想”、“你说呢”、“我不知道”。

这充分表现出幼儿绘画带有明显地随意性、自由性和无目地性。

这种绘画表现特征习惯上称为“涂鸦”。

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地绘画特征,探讨其变化发展规律,有益于实施美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发展她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幼儿涂鸦期的表现特征涂鸦期幼儿地绘画固然比较杂乱,但是通过分析和研究大致上可分为三种表现特征。

1.杂乱线线条杂乱无章,不分横线、竖线、弧线、斜线等,线与线互相掺杂在一同,这是幼儿绘画最原始地表现。

2.单一线幼儿经过一段杂乱线绘画后,会自觉地重复同一动作,在纸上画出形状各不同的线。

这些线或是自上而下、自左而右、长短不齐地重叠;或是大大小小、封口不封口地圆形;或是一组组地弧形、曲形等,显现出幼儿开端能够对手地动作有所掌握,力求表现出来并获得满足,它孕育着幼儿地意念和追求。

3.构成线是幼儿在具体地画面位置上,能够模糊地表现出与客观事物和自己经历间有联系的线。

这种构成是以符号地形式来表现地。

能够以为幼儿能画出构成线,具有了接受绘画训练地最根本条件,任何绘画地表现形式都是因而孕育发展地。

一岁半以后的小孩,开始喜欢涂鸦,拿着蜡笔或粉笔,在纸上、地上、墙上随意地画着各种图案。

尤其是在爸爸妈妈精心装修过的墙壁上涂鸦时,年轻的爸爸妈妈最烦恼,甚至会抢下孩子手中的笔,并呵斥孩子:“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不要再捣乱了!爸爸妈妈装修房屋很辛苦!”其实,爸爸妈妈并不了解,此时小孩并不是在故意捣乱。

涂鸦,对小孩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对小孩身心发展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喜欢通过涂鸦表现自己。

少儿从出生起就希望借助各种声音、符号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行为、语言未成熟前,少儿表现自己最常见的形式是拿笔在纸上涂鸦,借助这种方式与人沟通,让别人了解自己。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当家长看到小孩涂鸦时,却常因为毫无意义的图案,阻止他们继续通过涂鸦表达自己的想法。

从少儿的身心发展角度来说,涂鸦有着重要的意义。

美国著名少儿美术教育学家罗恩菲尔德认为,涂鸦最初发生的阶段开始于18个月大时,到三四岁结束。

涂鸦与少儿动觉的发展以及视动经验有关,它是少儿练习和发展大肌肉整合运动以及精细动作控制的过程。

尽管少儿涂鸦在成人看来是无意义的混乱线条,但少儿在其中表现自己,就像用语言和手势一样。

对于他们来说,涂鸦代表了一些事物,例如,看上去很随意的一条线,可能代表狗在跑或气球在飞。

涂鸦是一种动作表征,不是对物体的细致描绘。

涂鸦是少儿的一种意识觉醒,这种意识就是少儿认为画在纸上的线条和形状也可以代表他们环境中的事物。

另外,一些少儿的涂鸦有些像点、戳画纸以及书写形式的图形,其实,它们是少儿试图模仿成人签名的一种表现,这种涂鸦可为少儿书写能力发展提供早期的实践机会。

幼儿涂鸦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运动,托班幼儿的年龄正处于有控制的涂鸦与圆形涂鸦的阶段,根据有控制涂鸦与圆形涂鸦阶段的特点,开展丰富的涂鸦活动,将激发其绘画潜能,促进幼儿感知觉、手部精细动作及情绪、情感的发展,培养孩子初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以后的绘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涂鸦期幼儿的美术活动不仅对幼儿的审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幼儿的其他能力和情感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二、涂鸦期幼儿美术活动的意义画画可以增强孩子的感知能力,绘画是要通过手、脑、眼的配合的表现来达到一定的视觉效果。

使孩子的视觉感受能力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从中习得一定的经验,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并试图更新的表现。

这种创造也是孩子们的趣事。

画画有利于孩子的心理调整,对于孩子来讲画画是一种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易行的活动。

在画的过程中会体验到绘画的快感。

绘画这种活动能够使孩子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变化(生气、高兴、自卑、喜爱等等)表现出来。

另外,生活中的感受和经验的积累是孩子表现内容的源泉。

绘画会促使孩子不断地几乎所有的孩子从咿呀学语的时候,就能够通过涂鸦表达自己的情绪了,稍稍留意你就会发现子们创造一幅充满情绪的涂鸦比起用词语来描述这种情绪更为容易。

而面对千姿百态的世界,孩子们也有着自己的一套看法,他们的涂鸦作品就像一面面镜子,生动、夸张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思想意识的孩子在心烦意乱时,喜欢在纸上漫无边际地乱涂乱画;内心充满阳光的孩子的画面上,总有晴朗的天空和温暖的太阳;一个人物反复出现在孩子的画面中并被画得尽善尽美,那是因为孩子喜爱他(她),孩子在画出某个形象后再用黑线把它涂掉,则表示孩子在用涂鸦的方式宣泄对这个形象的愤恨或者恐惧。

三、涂鸦期幼儿活动的指导原则那么,对于涂鸦期的孩子,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观念和方式去引导其美术活动呢?(一)提供丰富多样的刺激,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教师必须通过利用实物,语言,图片等多种形式的刺激,激发孩子感知事物的兴趣,并从对事物形状,色彩等的初步认识,来激发幼儿的审美动机,唤起他们的绘画愿望。

熟悉的,生活化的情景会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好奇,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绘画动机,产生通过线条,色彩来表现生活经验的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