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谋杀事件,斐迪南大公遇刺,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
7月 26日格雷提议举行英,法,德,意四国会议维护和平。
7月 28日奥匈政府向塞尔维亚宣战。
7月 30日俄国开始战争总动员8月 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要求法国保持中立承诺。
8月 2日德土订立秘约。
德国侵入卢森堡8月 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
意大利宣布中立。
8月 4日德入侵比利时。
英向德最后通牒要求尊重比利时中立。
晚上11时英国对德宣战。
8月 23日日本借口“英日同盟”向德宣战。
英国远征军到达法国。
9月 5日马恩河战役爆发。
9月 8日英法联军切入德军50公里暴露地段,威胁德军右翼。
9月 9-11日各路德军撤退,联军反攻。
9月 13日俄军退出东普鲁士10月 29日土耳其对协约国宣战,土耳其炮击俄国黑海港口11月英国宣布北海为作战地区。
11月初日本占领中国青岛和胶洲湾11月 2日英法向土耳其宣战11月 5日俄国向土耳其宣战12月 2日奥匈军队占领贝尔格莱德12月 15日塞尔维亚军队收复贝尔格莱德1915年2月东线立陶宛战役4月伦敦秘约牺牲奥地利和土耳其领土,换取意大利参战。
5月23日意大利对同盟国宣战5月7日“卢西塔尼亚号”事件。
6月29-12/10 意大利在伊崇佐河发动4次进攻,9月东线华沙战役9月德满足保加利亚占领塞尔维亚领土要求,保加利亚参加中欧同盟国作战。
9月末德,奥,保占领塞尔维亚10月14日保加利亚对协约国宣战12月东线里加战役1916年2月21日德军投入50个师,发动凡尔登战役。
3月9日德国对葡萄牙宣战 23/24/25日德军攻下法军第1,2阵地4月开始西线凡尔登战役5月英,法签定瓜分土耳其所属阿拉伯地区领土协定。
5月31-6月1 日德兰海战(斯卡格拉克海战)6月24-11月英法联军发动规模最大的索姆河攻势战役以减轻凡尔登方面压力,突破德军防线。
8月签定《布加勒斯特条约》,罗马尼亚参加协约国作战。
凡尔登法军增加援军,防线很快稳定,开始局部反攻。
世界两次大战及其后果

世界两次大战及其后果20世纪是一个极度动荡的时期,其中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与改变。
本文将探讨世界两次大战的起因、过程以及所造成的后果,以及这些后果对世界格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起因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的帝国主义浪潮,当时的欧洲列强争夺殖民地与市场,矛盾与紧张局势不断升级。
而触发战争的导火索则是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导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随着各国相继加入战争,战争进程迅速扩大。
战争初期,各国普遍存在着浓厚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战胜对方的幻觉,因此战争得到广泛的支持。
然而,无人预料到战争的持续时间和规模,战争形势迅速陷入胶着。
塹壕战的血腥和惨烈,使得战争的真实面目暴露无遗。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1. 人类生命的巨大牺牲: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破坏性的战争之一,造成了几千万人的伤亡,损失了无数的生命。
2. 地理局势的重塑: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多个国家的疆土变动。
例如,奥匈帝国解体,新的国家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诞生。
3. 经济和财政的动荡:战争造成了巨大的经济破坏,消耗了大量资源。
各国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和债务。
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大规模的抑制经济活动的倒退现象。
4. 多国政权的转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沙俄帝国崩溃并演变为苏维埃俄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国际格局也从传统的帝国主义大国主导,向以美国、苏联为核心的两极格局转变。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其起因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不平等和不稳定局势。
不满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和约,德国在纳粹党的领导下迅速崛起,以恢复失地和实现国家崛起为目标。
纳粹德国在1939年入侵波兰,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年秋天,法军开始发起反攻,陆续收复了失地,而德军已无力发动进攻。东部战线的俄军也发动进攻,击溃奥匈军队,歼灭了它的主力,这起了援救凡尔登的作用,迫使德军停止对凡尔登的进攻,奥匈军队也无力继续向意大利推进。
1915年到1916年期间,战争在海上也展开了。德国经常派出潜艇到公海上袭击协约国的商船和客轮。1915年5月,德国潜艇击沉“卢西塔尼亚号”客轮,致使1000余名乘客葬身海底,其中包括许多美国人。美国政府向德国提出了强烈抗议。1916年5月31日到6月1日,英国和德国的舰队在日德兰沿岸进行了大规模的海战,英国凭借其海军优势取得了海战的胜利。此战后,德国舰队再也不敢在海上进行较大的战役了。1917年4月6日,美国以德国潜艇袭击了美国的商船为理由,对德宣战。战争的形势越来越不利于同盟国了。
这场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饥饿和疾病,也给各国带来了危机。1916年冬天,由于缺少粮食,德国许多城市居民只得靠吃一种叫蔓菁的饲料度日。因此,德国人把这年冬天叫作“蔓菁的冬天”。俄国的危机更为严重。在前线,军需品十分缺乏;在后方,粮食奇缺,物价飞涨。人民的反战情绪一天天增长。在这种形势下,列宁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1917年11月7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取得了成功,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它向全世界宣告,俄国退出战争,并且颁布了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纲领,废除秘密外交,宣布废除临时政府缔结和批准的全部密约,并将这些文件公布于世。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其它一些国家也掀起了人民革命的浪潮。1918年1月,柏林工人举行罢工,建立了工人代表苏维埃。2月,德国舰队的水兵举行了起义。1918年春天,法国也发生了工人和士兵的暴动。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
1915年,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而保加利亚加入了同盟国,战争的范围扩大了。在西线,交战双方投入几十万兵力,但都没能突破对方的阵线。在东线,德军集中兵力同俄军作战,迫使俄军后撤。德军夺回乌克兰西部,接着又占领了波兰和立陶宛。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

国联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一战结果
战争催生了新世界 引发了欧洲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欧洲中心格局动摇 摧毁了四大帝国 美国实力巨增 日本乘机扩张 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向德国投下了543吨炸弹,1918年英国皇 家空军成军 一战期间,德国对英国领土发动了53次飞艇空袭,投下
日本1914-1919工业总产值增加1.8倍,超过农业 产值近50%:对外贸易总额增加了三部,黄金储 备增加了四倍半,给英法俄债款为5亿日元。日本 船只活跃在地中海、大西洋甚至南北美洲地区的 海上,从中获得大笔贸易以外的收入。
一战后,美国和日本为什么会迅速崛起? 美国: 远离战场,不断提供商品和贷款 日本: 接受了欧洲的大量定单;西方列强 无暇东顾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
阶段
第一阶段 1914
马恩河 战役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1917 美国 中国 参战 1918 德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降
1915--1916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俄军夏季攻势
西线
东线
东普鲁 士战役
俄
俄国退出
奥匈 投降
南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清单
战争历时 参战国家 战争范围 卷入人口 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超过15亿
摧毁的四大帝国
德意志帝国
俄罗斯帝国
奥匈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美国的亿万富翁们……发财最多。他们把所有的 国家,甚至最富有的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 家。他们掠夺了数千亿美元……每一块美元都有血迹, 都有一千万死者和二千万伤者……所洒下的鲜血。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世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协
• 三国同盟
德意志第二帝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王国
• 三国协约协
大英帝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俄罗斯帝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项目 19世纪中期工业产量 所占位次 德国 3 4.6 2 4 美国 4 8.1 1 5 英国 1 1.3 3 1 法国 2 1.9 4 2
索姆河战役
• 索姆河战役(英语:Battle of Somme法语:Bataille de la Somme)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时 间发生在1916年7月1日到11月18日间,英、法两国为突 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于是在位于法国北方 的索姆河区域实施作战。双方伤亡共计130万人,是一战 中最惨烈的阵地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 战中。
三对矛盾
• 英德矛盾:世界霸权、殖民地问题 • 德法矛盾:争夺欧洲霸权、普法战争后果 • 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半岛
(19世纪末欧洲武装的和平)
两大军事集团
• 同盟国集团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 取结盟政策,围堵法国。他本来使德国与奥匈帝国及俄国 结成“三皇同盟”,可是后来俄国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 因巴尔干半岛问题,与奥匈帝国发生利益冲突。德国最终 在1879年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盟友,与奥匈帝国缔结秘密 的德奥联盟。此外,俾斯麦转而与因为与法国在殖民地事 务上发生冲突,在1881年争夺北非突尼斯失败,而面临孤 立的意大利结盟。因此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 国三国缔结“三国同盟”。
马恩河会战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联军与德军于1914年和1918年在马恩河 地区进行的两次会战。第一次会战始于1914年9月4日英法军队撤过 马恩河。9月5日~12日,英法联军以6个集团军66个师约108万人进 行全线反攻。英法联军在宽达200千米的地带上,向前推进60千米, 从而使西线转入持久的阵地战阶段。在这次会战中,德军伤亡约21万 人,法军约14万人。这是一次高度机动的会战,是西线1914年战局 中有利于联军的转折点。 • 第二次会战始于1918年7月15日,德军以3个集团军的兵力在马恩河 突出部地区对英法联军发动进攻。7月18日,英法联军向德军发起反 攻。在主要突击方向上同德军18个师展开激战,将德军打退到埃纳河 和韦勒河一线。8月5日会战结束。德军损失12万人;联军损失近6万 人。联军向前推进42千米,防线缩短45千米,消除了对巴黎的威胁, 主动权转到协约国一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第一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原因----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进入阶段,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列强力量对比出现显著的新变化。
德国也先后超过了法国和英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具体原因:⑴三对基本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具体原因:法德---普法战争;俄奥---争夺巴尔干;英德----争夺殖民地,是最主要矛盾⑵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德奥结盟(1879具有反俄性质);意大利与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1882 德意奥三国同盟形成1892法俄同盟形成---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英德矛盾激化,英国先后与法、俄签定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最终形成(3)“巴尔干火药桶”:原因:民族关系复杂两次巴尔干战争(时间/双方/性质/结果)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客观条件:①20世纪初世界成为整体②列强争夺殖民地斗争愈烈③科技进步。
二.过程----三条战线三个阶段历时四年五大战役阶段时间主要战役阶段战局第一阶段:1914,马恩河(施里芬计划)德国速决战破产,进入相持阶段第二阶段:1915---1916,凡尔登、索姆河(最大),日德兰海战;战略主动权转到协约国第三阶段:1917—1918,1917年美、中参战,俄退出一战;1918.11,同盟国失败而结束。
美国参战原因:同盟国集团失败原因:①经济实力:劣势②军事战略失误:“施里芬计划”③国内人民革命:如奥匈民族独立④国际力量对比:日美参加协约国,意倒戈三.性质:帝国主义战争四.结果:对世界格局①对欧洲: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摧毁欧洲四大帝国—俄、德、奥匈、奥斯曼土耳其(封建)、削弱欧洲三大帝国—英、法、意)②对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资本输出国。
③对日本: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④对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如中国、印度、土耳其)对人类社会:①新社会性质:社会主义国家苏俄②新技术:发展③妇女地位提高④政府职能转变:干预经济⑤思想观念改变:和平主义思潮盛行,社会主义思想传播。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结果

第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结果(对应学生用书第16页)一、三条战线1.一战主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进行。
2.战线:欧洲战场主要有西、东、南三条战线,其中最关键、最有决定意义的是西线战场。
3.作战方式:除陆地作战外,双方还展开了海战和空战。
二、凡尔登战役1.背景:1915年,西线战局呈现胶着状态。
德军为打破僵局,发动凡尔登战役。
2.时间:1916年2月开始,历时10个月。
3.特点:典型的阵地战和消耗战,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和“地狱”。
4.影响:战略主动权开始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三、战争的结束和影响年战略态势的转变(1)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协约国的力量由此大增。
(2)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大战。
(3)同盟国集团反战运动风起云涌。
2.结束:1918年11月,奥匈帝国无条件投降;11月11日,德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一战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终。
3.性质:总体上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4.影响:战争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和破坏,但从客观上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对应学生用书第16~17页)探究一战争与科学技术、和平与科学技术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导学】1.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什么在战役中列强使用了哪些新式武器答案:略。
年哪三件大事加速了一战的结束一战的结局如何答案:略。
【记忆方法】利用口诀记忆这段历史——一战主战在西线,凡尔登是转折点,美弃中立来参战,俄国革命链条断,同盟反战大爆发,协约大胜战争完。
【小贴士】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结果。
因此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同时,还要注意到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侵略是民族自卫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但从整个战争看,它只有从属意义,不能改变战争的总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的性质。
【备课札记】20世纪初期,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空前浩劫。
但20世纪初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伟大辉煌的。
【问题探究】(1)如图反映的是哪一次科学技术的应用分别说明图中的科学技术成果给人类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展过程介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展过程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战争,那么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展过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展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7月,是由同盟国挑起的非正义性的战争。
一战虽然是1914年正式爆发的,但是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却是很早就成立的。
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合约,同盟国就此成立。
1892年到1907年这段时间,俄国、法国、英国先后签订了协约,渐渐形成与同盟国相对立的协约国。
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在塞尔维亚炫耀武力,于萨拉热窝被刺杀。
这件事就是一战的导火线,战争一触即发,很快的就从欧洲蔓延到中近东、远东和个别非洲地区。
除了这些陆地之外,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太平洋南部海域都发生过战争。
一开始战争只在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同盟国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协约国之间发生。
随着战争的扩大化,许多亚洲、欧洲、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对德奥宣战。
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的起始成员,但是后来在英、法、俄承诺给予他一些好处之后,就转而加入了协约国,对奥匈帝国宣战。
一战的战线主要分为东线、西线和南线。
东线是俄国对抗德国和奥匈帝国;西线是英法对抗德国;南线又被成为巴尔干战线,主要是塞尔维亚和奥匈帝国之间的战争。
在这三条战线中,西线是最为惨烈的,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就是发生西线。
一战最后在1918年以德奥战败而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国军事情况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各国的军事实力也是有比较大的差距。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一战各国军事实力。
首先,德意志帝国在一战中的军事实力是最强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接下去应该是英国、俄国、美国、法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
一战东线战场,1500万的俄军几乎全部崩溃,这一场战争中的同盟国是德奥联军,其中以德军居多。
可见德国的军事实力是非常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阶段
(1914年)
第二阶段
(1915— 1916年) 第三阶段 (1917— 1918年)
西线: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东线:俄军夏季攻势 海上:日德兰海战 美国参加对德作战 中国等参加协约国作战 俄国退出大战
战略主攻权转移 到协约国一方
第一次世界 大战以同盟 国失败告终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二、同盟国失败的原因
经济:德奥集团处于劣势。 军事上:同盟国集团在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国内:一战使同盟国集团内部各种矛盾更加 明显 国际力量: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时间: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 原因:(1)美国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随着经济联系加 强,与协约国利益接近。 (2)1916年2月,德国实施了“无限制的潜艇战”,使 美国商船遭到巨大损失,推动了美国采取反德的立场。 (3)为保证借给协约国的贷款能够归还,希望协约国 取得胜利。
马恩河会战(1914.9):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德军 “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东普鲁士战役(1914.8):俄军战败,但使德军陷入东西 两线作战的境地。 俄军夏季攻势:德军击溃俄军计划落空,双方呈胶着状态 凡尔登战役(1916.2~12)——“绞肉机战斗”、一战的 转折点 日德兰海战(1916.5):一战中最大的一次海战,被称为 “大炮巨舰的高峰”。 “索姆河地狱”(1916.6~11):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战役,首次使用坦克。
旷日持久的战争和同盟国集团 的瓦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重点: 一战的重大战役 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波罗的海南岸 至罗马尼亚 俄←→德奥匈
西线
南线
一、欧洲战场三个阶段战局的演变
阶 段
战役或重大事件
西线:马恩河战役 东线:俄军进攻普鲁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影 响
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 产;东西两线的战事 转入了持久的阵地战。
影响: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战争局 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加速了一战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