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项检验报告单
化验单解读(血凝分析)-PPT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flammation due to increased FVIII
APTT相关的一些问题
• 监测肝素治疗 (必须检测出≥0.5u/ml的抗Xa;对LMWH不敏感)
因子XIII缺乏。 血管性疾病。
血小板计数 正常 大血管损伤或止血正常的
出血。
纤溶性疾病,如抗凝血酶 或PAI-1缺乏。
实验室筛选试验结果分析
模式2
可能存在的原因
• PT 延长 因子VII缺乏。
• APTT 正常 • TT 正常
开始口服抗凝 剂治疗。
• 纤维蛋白原 正常 3. 轻型因子II、 • 血小板计数 正常 V或X缺乏。
PT APTT
TT Fib/Fg
DD
AT/PC
vWF
PLG
纠正试验
3P
FDP
内源性因子 红细胞碎片
外源性因子
plt
提纲
1.凝血基础理论 2.血凝分析五项临床意义 3.血凝分析异常结果模式分析及举例
常用的血栓筛查试验 血液凝固试验
以枸橼酸盐抗凝的乏血小板血浆为检测样本
PT体外模拟体内组
APTT体外模 织因子引起的凝血
• 遗传或后天出血筛选(如血友病A,B中型以上)
– in patients who actually bleed(如DIC,但也是 以分期价值为大)
– screening before surgery
– coagulation factor assays
• one-stage APTT-based assays in combination with factor deficient plasmas
凝血四项检查

凝血四项检查APTT【检验原理】37℃下,在待检血浆中加入APTT试剂,即以脑磷脂作为血小板的替代物加入贫血小板血浆中,在Ca2+的参与下,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凝块,测定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为待测血浆的APTT。
【样本制备】1.采血与抗凝:采血后立即与抗凝剂充分混合,血液与抗凝剂(0.109mmol/L枸橼酸钠)比例为9:1。
2.离心:抗凝血以2500xg离心10分钟,用微量移液器吸出待测血浆。
3.保存:血浆样本应立即测试。
22~24℃条件下保存,应2小时内测定,2~4℃条件下保存,应3小时内测定。
【检验方法】1.仪器预热:开机,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预热,达到要求稳定温度,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2.试剂配制:严格按照标示量加入蒸馏水复溶试剂,将试剂瓶直立在18~25℃中静置30分钟,使用前轻轻旋转试剂瓶至完全溶解,勿剧烈振摇。
氯化钙用前应放入仪器37℃预温槽。
3.正常质控血浆制备:按照质控血浆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4.测定:以半自动高性能血凝仪为例:①将测试杯置于预温槽中,用加珠器在每个测试杯中放一粒钢珠。
②试剂放相应位置,37℃预温,需混匀放搅拌子。
③将待测血浆100μl(患畜或者质控血浆)加入测试杯,再将APTT试剂100μl加入测试杯,混匀,启动预温时间计时,37℃,5分钟,将测试杯从预温槽移至测试槽。
④使用联动加样器加入氯化钙100μl,仪器自动启动计时器开始计时并自动打印结果。
【正常值参考范围】犬:10.0~18.0秒,建议各实验室建立自己的正常值参考范围。
【检验结果解释】APTT延长见于FⅧ、FⅨ、FⅪ血浆水平减低。
APT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
口服避孕药会影响检测结果。
PT【检验原理】在待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凝块,测定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为待测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PT)。
PT与血浆中的外源性凝血因子含量呈负相关。
凝血报告分析

凝血报告分析引言凝血报告是医学检验中常见的一种检查项目。
通过分析凝血报告,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从而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可能性和程度。
本文将根据凝血报告的常见指标,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步骤1. 查看凝血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凝血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是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PT和APTT应在一定的范围内。
若PT和APTT延长,说明患者的凝血功能较差,可能存在出血倾向。
2. 观察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纤维蛋白原(FIB)是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纤维蛋白的前体物质。
正常情况下,FIB水平较稳定。
若FIB水平过高,说明患者体内可能存在凝血异常,如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而FIB水平过低,则可能暗示凝血功能低下。
3. 分析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小板计数反映了体内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计数在一定的范围内。
若血小板计数过低,说明患者的血液凝固功能可能受损,易出现出血现象。
而血小板计数过高,则可能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
4. 检查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TT)是评估凝血功能的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TT应在一定的范围内。
若TT延长,说明患者的凝血功能较差,可能存在出血倾向。
5. 观察凝血酶时间(CT)凝血酶时间(CT)是评估凝血功能的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CT应在一定的范围内。
若CT延长,说明患者的凝血功能较差,可能存在出血倾向。
6. 检测D-二聚体水平D-二聚体是血液凝固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
正常情况下,D-二聚体水平较低。
若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表示患者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
7. 综合分析通过综合分析凝血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综合评估。
若多个指标异常,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而正常范围内的指标则说明患者的凝血功能正常。
结论凝血报告是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的重要工具。
通过分析凝血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判断。
凝血四项报告单解读

凝血四项报告单解读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1、正常参考值:12-16秒。
2、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PT异常意义:1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 Ⅴ Ⅶ 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 Ⅴ Ⅶ Ⅹ的抗体。
2、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SI介于2.2-2.6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1.5-2.0 INR在3.0-4.5用药为合理和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治疗肺梗塞2.0-4.0;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人工瓣膜手术3.0-4.0。
凝血酶原时间;报告方式;即报告被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秒)也同时报告正常对照的结果(秒)并用凝血酶原比值报告之待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 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1、正常参考值:0.8-1.5。
2、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
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目的探讨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进行静脉采血患者血标本300例,觀察其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并对影响四项检测(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溶血、脂血、血液凝固不良、采血量不足、小凝块等均是导致凝血四项结果偏差的重要原因(P<0.05)。
结论凝血四项检测结果能够受到抗凝剂使用、采血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提高检测准确性,相关人员要加强控制静脉采血过程及时间。
标签: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凝血四项是患者术前必须接受检查之一,目的在于对患者止血功能是否存在缺陷进行观察,减少术中大出血现象。
凝血四项是指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然而在实际检测中常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检测出现偏差,对手术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因此对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
笔者对我院收治的300例患者血液标本检测情况进行观察,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300例患者血液标本,患者情况:男186例,女114例,年龄6~75岁,平均年龄(32.65±5.21)岁。
1.2方法使用CA1500全自动血凝仪(生产公司:日本sysmex公司),使用质控品与试剂均为进口配套产品。
患者晨起状态下抽取静脉血5mL,加入枸橼酸钠109mmol/L,抽出血液后,将之放入含有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内,枸橼酸钠:血液为1:9。
查看血液样本体积,是否出现溶血、止血及血块等现象。
抽血完成后分别在1、2、4h随机抽取50份血液标本,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凝血四项检测。
将剩余150份血液标本随机分为三组,3000r/min离心机离心5、10、15min,取上层血浆进行凝血四项检测。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143例肝病患者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分析

则显著下降 ,引起凝血功能异常 。肝脏是凝血因子 合成的重要场所 ,肝硬化引起肝功能严重不全时 ,
肝脏 合 成 分泌 F B、凝 血 因子 能 力降 低 ,导致 纤 溶 I 酶原 、活化凝 血酶 原 不能 及时得 到有 效消 除 ,引起 血液 中抗 肝素 、类肝 素质 浓度升 高 ,使得 肝 硬化 患 者血 液常 处于低 凝状 态 ,临床 表现 为 P A T 、T T、 P T T 等指 标 延长 ,而 F B下 降 ,造成 机体凝 血和 抗凝 血 I 平衡 紊 乱 ,成 为 肝病患 者 易发生 弥散 性血 管 内凝血
厉 连 福
( 磐安 县人 民医院 检验 科 ,浙 江 金 华 3 2 0 2 3 0)
[ 要] 目 :探讨凝血四项在肝脏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 13 摘 的 4 例肝病惠者与12 5
例健康体检者凝血 四项 水平 ,分析 两组之 间的水平差 异。结果:急性肝炎组凝血酶时间 (T) T 、凝血 酶原
在 2 h内完成 。
凝 血 活酶时 间 (PT A T )和凝 血酶 时间 (T T )等 凝血 功能指 标 ,并 与健 康 对照组进 行分析 ,探讨凝 血 四 项在 肝脏 疾病 中的 变化 及临床 意 义 。现报 告如 下 。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 资料 . 收 集 我院 2 0 年 5月至 2 1 年 2 09 01
空 采血 管 。
1 3 检 测方 法 .
枸橼 酸 钠抗凝 真 空 采血管 ,抽取
静 脉血 1 8 m . L充分混 匀 后 ,25 0 r m n离心 1 0 / i 5 mn  ̄ ,取上 层血浆 备用 。由熟悉 S s e C .5 自 y m x A 1 0全 动 血凝仪 操作 的同一 检验 师 ,进行 质控校准 后 ,分 别 测定血 浆 T 、P 、A T 和 F B T T PT I ,所 有检 测项 目均
凝血六项报告单怎么看

凝血六项报告单怎么看凝血六项报告单是临床上常见的一项检查,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对于一些出血或凝血异常的疾病诊断和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凝血六项检查时,我们需要关注的指标有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出血或凝血异常的情况。
首先,我们来看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原时间是指血浆中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所需要的时间,它主要用于检测外源凝血途径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PT的值在11-13.5秒之间。
如果PT延长,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维生素K缺乏、肝功能异常或凝血因子缺乏等情况。
其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用来检测内源凝血途径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APTT的值在25-35秒之间。
如果APTT延长,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血友病、血小板功能障碍或凝血因子缺乏等问题。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是用来监测患者在抗凝治疗时的凝血功能状态。
它主要用于评估患者是否达到了抗凝治疗的理想效果。
正常情况下,INR的值在0.8-1.2之间。
如果INR升高,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抗凝治疗不足或者凝血功能异常的情况。
凝血酶时间(TT)是用来检测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TT的值在14-21秒之间。
如果TT延长,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纤维蛋白原缺乏或纤维蛋白溶解功能障碍等问题。
纤维蛋白原(FIB)是用来评估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FIB的值在2-4g/L之间。
如果FIB升高,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急性期炎症反应、肿瘤、心肌梗死或出血等情况。
最后,D-二聚体(D-Dimer)是用来评估患者体内纤维蛋白溶解产物的水平。
正常情况下,D-Dimer的值在0-0.5mg/L之间。
如果D-Dimer升高,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血栓形成、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等情况。
凝血四项详细解读

凝血四项详细解读凝血四项是一项医学检测指标,用于评估人体凝血功能的正常与否。
下面将对凝血四项进行详细解读,以帮助大家更加了解其含义和临床意义。
1.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PT是检测血浆凝血因子活性的一种方法。
该测试通常以秒为单位报告,反映了血液在外伤或手术时形成凝块所需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PT结果在12-15秒之间被认为是正常范围。
如果PT值延长,则可能意味着凝血因子的某种异常,如凝血因子缺乏或抗凝剂的过度活跃。
3.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参与血液凝块形成的蛋白质。
纤维蛋白原浓度可以反映人体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
正常情况下,纤维蛋白原浓度在2-4克/升之间被认为是正常范围。
低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与凝血因子缺乏或消耗有关,而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与炎症、感染或恶性肿瘤有关。
4. 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血小板是一种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段,对止血和血液凝块形成至关重要。
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人体的凝血功能状态。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计数在150-450×10^9/L之间被认为是正常范围。
低血小板计数可能提示出血倾向,而高的血小板计数可能与炎症、感染或骨髓疾病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凝血四项只是评估凝血功能的一种方法,单独的异常结果并不能确诊某种疾病。
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希望以上对凝血四项的详细解读能为大家提供有益的信息和理解,但请大家记得咨询专业医生获取个性化的医疗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X X X 医 院
临床血凝检验报告单
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75样品编号:22科别:内科临床诊断:床号:送检医生:
代码结果单位参考范围提示PT-SEC凝血酶原时间15.3秒10.0-14.0↑PT-RATIO凝血酶原时间比率 1.280.95-1.24↑PT-INR国际标准化比率 1.300.94-1.30↑PT-REF凝血酶原参考时间12.0秒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2.6秒22.0-38.0↑APTT-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比率 1.42
APTT-REF部分凝血活酶参考时间30.0秒
TT凝血酶时间25.3秒14.0-21.0↑TT-RATIO凝血酶时间比率 1.45
TT-REF凝血酶参考时间17.5秒
FIB纤维蛋白原156.2200 -400↓FIB-SEC纤维蛋白原时间16.4秒
检验者:日期:2017/8/8 (本结果仅对该送检标本负责)
使用说明:只要输入PT、APTT、TT、FIB,其它项目会自动计算,并出现升高降低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