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项分析的质量控制
急诊凝血四项分析前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

急诊凝血四项分析前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发表时间:2018-05-04T15:28:41.17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作者:张霞[导读] 建立并完善科室规章制度,要求科室全体人员严格遵守,注重科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以加深患者对检查结果的了解程度。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西昌 615000【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急诊凝血四项分析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间收治的存在误差的84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凝血四项影响因素,比较误差情况。
结果血样溶血发生率为47.6%,比较初次和再次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样采集、送检的任何环节都可能影响急诊凝血四项结果检测的准确性,因此必须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工作,提高急诊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急诊凝血四项;影响因素;质量控制通常情况下,口服抗凝药物或血栓药物患者需要监测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这四项凝血指标,同时这些指标也是急诊科室或行手术前必须要用到的检查项目[1]。
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既要选择正确的样本采集、送检方式,也需加强凝血四项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
为保障凝血四项分析的准确性,现对出现检查误差的急诊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间收治的84例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存在误差的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4例,女40例,年龄18—75岁,平均(47.2±1.5)岁,急诊原因:18例交通事故,13例宫外孕,9例消化道出血,急性阑尾炎11例,不明原因休克15例,10例腹部创伤,7例烧伤。
对所有患者疾病类型、发展情况、血样采集、血样检测等基本情况予以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导致误差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质量控制措施。
凝血四项操作规程

凝血四项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凝血四项(PT、APTT、TT、FIB)的测定。
2.实验原理凝固法原理:在确定量的血浆样本经过一定时间的加温后,加入试剂后,采用波长为660nm的光照射样本。
凝血过程(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中血的浑浊度可以通过测量散射光光强度的改变来测定。
从散射光光强度的测定,可以做出凝血曲线,通过Percentage Detection Method法求得血液凝固时间。
3.标本要求3.1.标本准备:采用塑料采血管或硅化玻璃注射器静脉采血,针头必须为21号以上,儿童可用23号。
采血技术熟练,采血时止血带不可束缚过紧,并且以1分钟完成为宜,最多不宜超过3分钟以免某些凝血因子及纤溶因子活化。
3.2.抗凝剂选择:以109mmol/L枸椽酸钠溶液为佳,血与抗凝剂按9:1混合。
建议用已加有抗凝剂的硅化真空采血管。
也可用带盖塑料管或硅化玻璃管,但应保证血与抗凝剂的比例正确。
3.3.收到血标本后应尽快离心分离血浆,并尽快测量,全血储存在4-8℃不应超过2小时,室温下富含血小板血浆可存放3小时,去血小板血浆可存放2小时;4小时内不能测定的血浆应冷藏;不要把血浆置于37℃条件下超过10分钟。
应了解不同存放温度和时间对各种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的影响。
4.材料4.1.试剂的选择一方面要根据所用检测仪器,例如:光电检测法的凝血仪不宜用透光度差的试剂;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验试剂对疾病的敏感性,例如APTT试剂中所用活化剂不同(可用白陶土、硅藻土和鞣花酸),该试剂对肝素、凝血因子Ⅷ和因子Ⅸ缺乏及狼疮样抗凝物敏感性不同,所以需根据检测项目来选择不同活化剂。
(例如常用的APTT试剂的活化剂,以白陶土对凝血因子敏感,硅土对因子及肝素均敏感,鞣花酸对狼疮样抗凝物敏感性较强.PT试剂的选择也一样,例如对口服抗凝药物(华法令)检测应选择ISI与1.0接近的PT试剂。
)血栓与止血检验应尽可能选用仪器生产厂家推荐的配套试剂,并选择使用与仪器原理相匹配的试剂。
影响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分析前因素

年6 月不合格标本 4 8 , 8 例 其中采血量不足标本( 采
血 量 < . ml 为采 血 量不 足 ) 2 例 , 血 量过 多 标 24 视 23 采
T和 AP T 果 降低 ,T结 果升 高 ,I 果无 明 T结 T FB结 本( 采血 量> .ml 30 视为 采血 量过多 )6 例 , 血标 本 成 P 10 溶
于患者手术前准备 、 药物治疗监测 、 抗凝 出血性或血栓
性疾 病 的初 步诊 断等 , 一项 非 常重 要 的实 验指 标 。 是
2 结
果
21 采血量不 足对检测结果 的影响 .
见表 1 。采
四项 , 临床 常用 的 出血 与血栓 疾病 筛 检试 验 , 是 常用 血量不足使 P 、 P T T T A T 和T 结果升高,I 结果降低。 FB
【 中图分类号】 R 4. 461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l0—65 ( )4 O—O 03 3O2 2~18 2 叭O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T 、 P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T )凝血 酶 时间(T 、 维蛋 白原 (I) AP T 、 T )纤 FB 简称 凝血
学意 义
4C  ̄ 放置 8 h内对 P 、 T 、 T和 FB结 果均无 影 响。 T AP T T I
作者简介 :  ̄ (9 3 )男 , 郭; 17- , 湖南省邵阳市人 , 副主任技师 , 博士。E m i u nh i o O 8 yh o n - a , ag u u2O @ a o. l g g c
・
18 ・ 0
V 1 1N . ee b r 2 1 o 2 o 4 D c m e 0 0 . 2
HA NA D C L J UR A / N ME I A O N L
凝血四项相关问题

凝血四项相关问题 (PT、APTT、TT、Fib)
概念明晰 临床意义 检测方法 质量控制
凝血机制
“瀑布学说”
内源凝血途径 外源凝血途径 共同凝血途径
概念明晰及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thromboplatin time 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PT
检验与临床关系示意图
质量控制
标本的采集送检 试剂的配制保存 仪器保养 室内质控 操作误差 结果分析
实验室内质控
A.质控物分定值和非定值两种(前者价格昂贵,后者较低廉); B.定值质控物又分正常质控物和异常质控物;非定值质控物 分低、中、高三个质控物; C.正常质控物用于监测一般患者的检测过程,异常和中高值 质控物由于是乏因子血浆,故主要用于抗凝剂治疗过程中的 检测; D.质控物可每日或不定期地与日常标本一起进行检测,以评 价仪器的精密度(重复性)
生物学方法(凝固法) 生物化学方法(产色底物法) 免疫学方法
生物学方法(凝固法) 光学法
投射比浊法 散射比浊法
电流法(钩方法) 粘度法(磁珠法)
散射比浊法
光 电 二极管
光发射 二极管
Thromboscreen 400C
ThromboScreen 400C 是美国 太平洋公司生产的半自动血凝 分析产品,简写TS 400C。 该 仪器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操 作方便、重复性好、故障率低 并有配套试剂供应,较适应国 情及市场。可进行凝血、抗凝 纤溶成分的检测。 具有节省样本和试剂,提高效 益等优点。
常见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

常见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目的分析影响因素与检测结果的关系,便于检测中更好的控制影响因素对试验的不良影响,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3月试验用血液标本360例检测不同因素对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加以分析。
结果样本血量不足与过量对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四项均存在明显差异,溶血样本对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部分凝血酶时间三项均存在明显差异,室温放置8 h后,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两项均存在明显差异,4 ℃环境温度存放8 h以内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
结论检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准确的关键。
标签:凝血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The common influencing factor on results of four blood coagulation index ZHAO Hong-ji.The Third People s Hospital of Luoyang,Luoyang 47100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relation between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the results of detection,control effect factors,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in the testing data.Methods Tested blood specimens of 360 cases from January 2011 to March 2011 of detection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prothrombin time,thrombin time,partial thrombin time and fibrinogen effects.Results Blood deficiency and excess were obvious difference in PT,TT,APTT and FIB.Hemolytic samples were obvious difference in PT,TTand APTT.Samples placed after eight hours in room temperatu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 in PT and TT.Samples placed in 4 ℃temperature for 8 hours had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four test results.Conclusion Examination quality control was a key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n detection results.【Key words】Clotting detection;Prothrombin time;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Thrombin time;Fibrinogen凝血试验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其准确的检查结果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正确性[1]。
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目的:探讨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00例,均行凝血四项检测,分析不同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及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结果:采集量2 ml标本的TT、APTT、PT均短于重新采集合格标本,FIB水平低于采集量合格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室温内(20 ℃~25 ℃)保存4 h标本APTT明显长于2 h标本,TT 短于2 h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标本的TT长于未溶血标本,APTT、PT短于未溶血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000 r/min 离心15 min与4 000 r/min离心5 min后,标本的FIB、TT、APTT、P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集量不合理、室温保存时间过长及标本溶血将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为较快获得临床检测结果可采用 4 000 r/min离心5 min替代3 000 r/min离心15 min。
标签: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速度;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凝血四项检查是诊断血栓性或出血性疾病、疗效评估和术前预测凝血功能及抗凝血药物用量监测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其诊断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将对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造成直接影响[1]。
血凝的实验室检测不是分析某一中特定物质,而是监测一系列酶促反应终点,故其诊断结果易受凝血标本存储时间、采集量、离心时间、溶血等多种因素影响[2-3]。
因此,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异常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促进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及治疗准确性的提高。
基于此,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100份血液标本展开研究,旨在探讨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为实验室检查凝血四项的质量控制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凝血四项检查

凝血四项检查APTT【检验原理】37℃下,在待检血浆中加入APTT试剂,即以脑磷脂作为血小板的替代物加入贫血小板血浆中,在Ca2+的参与下,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凝块,测定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为待测血浆的APTT。
【样本制备】1.采血与抗凝:采血后立即与抗凝剂充分混合,血液与抗凝剂(0.109mmol/L枸橼酸钠)比例为9:1。
2.离心:抗凝血以2500xg离心10分钟,用微量移液器吸出待测血浆。
3.保存:血浆样本应立即测试。
22~24℃条件下保存,应2小时内测定,2~4℃条件下保存,应3小时内测定。
【检验方法】1.仪器预热:开机,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预热,达到要求稳定温度,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2.试剂配制:严格按照标示量加入蒸馏水复溶试剂,将试剂瓶直立在18~25℃中静置30分钟,使用前轻轻旋转试剂瓶至完全溶解,勿剧烈振摇。
氯化钙用前应放入仪器37℃预温槽。
3.正常质控血浆制备:按照质控血浆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4.测定:以半自动高性能血凝仪为例:①将测试杯置于预温槽中,用加珠器在每个测试杯中放一粒钢珠。
②试剂放相应位置,37℃预温,需混匀放搅拌子。
③将待测血浆100μl(患畜或者质控血浆)加入测试杯,再将APTT试剂100μl加入测试杯,混匀,启动预温时间计时,37℃,5分钟,将测试杯从预温槽移至测试槽。
④使用联动加样器加入氯化钙100μl,仪器自动启动计时器开始计时并自动打印结果。
【正常值参考范围】犬:10.0~18.0秒,建议各实验室建立自己的正常值参考范围。
【检验结果解释】APTT延长见于FⅧ、FⅨ、FⅪ血浆水平减低。
APT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
口服避孕药会影响检测结果。
PT【检验原理】在待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凝块,测定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为待测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PT)。
PT与血浆中的外源性凝血因子含量呈负相关。
凝血四项检查

凝血四项检查APTT【检验原理】37℃下,在待检血浆中加入APTT试剂,即以脑磷脂作为血小板的替代物加入贫血小板血浆中,在Ca2+的参与下,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凝块,测定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为待测血浆的APTT。
【样本制备】1.采血与抗凝:采血后立即与抗凝剂充分混合,血液与抗凝剂(0.109mmol/L枸橼酸钠)比例为9:1。
2.离心:抗凝血以2500xg离心10分钟,用微量移液器吸出待测血浆。
3.保存:血浆样本应立即测试。
22~24℃条件下保存,应2小时内测定,2~4℃条件下保存,应3小时内测定。
【检验方法】1.仪器预热:开机,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预热,达到要求稳定温度,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2.试剂配制:严格按照标示量加入蒸馏水复溶试剂,将试剂瓶直立在18~25℃中静置30分钟,使用前轻轻旋转试剂瓶至完全溶解,勿剧烈振摇。
氯化钙用前应放入仪器37℃预温槽。
3.正常质控血浆制备:按照质控血浆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4.测定:以半自动高性能血凝仪为例:①将测试杯置于预温槽中,用加珠器在每个测试杯中放一粒钢珠。
②试剂放相应位置,37℃预温,需混匀放搅拌子。
③将待测血浆100μl(患畜或者质控血浆)加入测试杯,再将APTT试剂100μl加入测试杯,混匀,启动预温时间计时,37℃,5分钟,将测试杯从预温槽移至测试槽。
④使用联动加样器加入氯化钙100μl,仪器自动启动计时器开始计时并自动打印结果。
【正常值参考范围】犬:10.0~18.0秒,建议各实验室建立自己的正常值参考范围。
【检验结果解释】APTT延长见于FⅧ、FⅨ、FⅪ血浆水平减低。
APT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
口服避孕药会影响检测结果。
PT【检验原理】在待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凝块,测定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为待测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PT)。
PT与血浆中的外源性凝血因子含量呈负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血四项分析的质量控制
核心提示:【摘要】nbsp;nbsp; 目的:探讨影响凝血四项分析质量的主要因素。
方法:采用Thromboscreennbsp;400C自动血液凝血分析仪测定。
结果:样本量采集过多或过少,样本溶血,有凝块以及离心时间不足都将影响凝血四项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样本的正确采集与检验人员的
作者:李华,顾胜芳,刘静作者单位:(遵义市人民医院,贵州遵义563000)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凝血四项分析质量的主要因素。
方法:采用Thromboscreen 400C自动血液凝血分析仪测定。
结果:样本量采集过多或过少,样本溶血,有凝块以及离心时间不足都将影响凝血四项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样本的正确采集与检验人员的规范操作是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准确性的保障。
【关键词】凝血四项;分析;质量控制
随着血栓与止血疾病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血栓与止血的检验技术也有新的发展。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测定是临床上常用的血栓与止血筛查试验,对患者的术前准备,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的初步诊段和用药疗效的评估与监测有直接指导作用。
因此,凝血四项分析的质量控制显得十分重要,无论是分析前患者的准备,样本的采集,运送,保存,试剂的选用,复溶,预温和储存,仪器的选择,保养,监控和校准,检验人员的熟悉程度,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都将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提高血凝的检测质量,本文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在检测中遇到的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作如下报道。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本来源
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病人,收集重新采集复查有问题样本63例。
1.2 仪器和试剂
Thromboscreen 400C自动血液凝血分析仪试剂为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生产。
1.3 样本采集与检测
使用真空静脉抽血管,抗凝剂为109 mmol/l枸橼酸钠0.2 ml,抽取静脉血1.8 ml,抗凝剂与血的比例应为1:9,3 000 r/min离心15 min,4 h内测定。
1.4 统计方法
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
2 结果
2.1 样本采集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见表1) 无论是血量>1.8 ml,还是<1.8 ml,都将使PT,APTT结果延长。
表1 样本采集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略)注:与原检测结果比较P<0.01。
2.2 溶血标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见表2) 表2 溶血标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略)
标本溶血,造成PT,APTT结果缩短,TT延长。
2.3 样本中凝块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见表3) 表3 样本中凝块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略)
标本中有凝块使PT,APTT,TT结果缩短,FIB降低。
2.4 离心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见表4) 表4 离心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略)注:离心时间5 min与离心时间15 min、20 min相比较P<0.05。
离心时间不足使PT,APTT都缩短。
3 讨论
凝血四项标本的正确采集和规范的操作是血凝检测结果准确性的保障,二者缺一不可。
样本的正确采集是分析前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
从表1,表2,表3可看出,采样量不准,标本溶血,样本中有凝块都将影响凝血四项结果,所以说如果这一环节得不到保证,即使有最好的仪器,最好的实验方法,最有经验的检验人员,也不能获得可信的检验结果。
为了避免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造成不必要的抽血与复查,增加患者的负担,建议标本采集时,护士应加强责任心,以科学的态度采集及处理标本,减少不必要的结果误差。
从表4中可看出,离心时间的长短对凝血四项中PT、APTT的检测结果至关重要,当离心时间PT<10 min,APTT<15 min时,PT、APTT都缩短。
是由于离心时间较短,使标本不能达到乏血小板血浆水平,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对血液凝固时间造成影响。
所以,检测人员在操作时,必需离心15 min,使血浆达到乏血小板血浆水平,以保障结果的准确性。
仪器要靠人操作,操作人员的水平将决定检测系统能否获得正确的结果,所以必须加强检验人员的个体素质,不断提高基础理论水平及现代技术水平。
在日常工作中,检验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不合格标本予以拒收,及时对标本进行检测,对检测中出现某些异常结果应主动及时与临床医生取得沟通,询问病情,诊断,是否用抗凝药或在溶栓治疗,抽血是否顺利,以提高检验报告的应用价值,使实验室数据能真正用于临床的诊治工作中。
总之,只有临床医护人员,检验人员,患者相互配合,才能为临床诊断,治疗,观察提供准确可信的检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