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制度

合集下载

新生儿转运制度及实施细则

新生儿转运制度及实施细则

新生儿转运制度及实施细则一、为适应新形式下对危重新生儿转运要求,提高危重新生儿转运安全性及抢救成功率,提高我院新生儿专业辐射力及影响力,参考XX 儿童医院120急救转运管理制度,结合新生儿转运特点,制定新生儿内科/NICU 新生儿转运制度。

二、成立新生儿病区“新生儿转运”管理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医疗组:护理组:三、出诊医生接到转运电话后,详细询问患儿一般情况(姓名、性别、日龄、孕周)、转诊原因及目前患儿病情情况,并评估、解释、记录,告知对方转运风险及相关费用。

四、通知护士、司机,启动转运程序,药、物、设备检查齐全;根据病情确定出诊时应配备的特殊抢救器械及药物,3分钟内出发。

120转运电话要求保持24小时畅通,保障与对方电话联系;五、到达目的医院首先听取当地医生病情介绍;检查患儿情况,再次评估患儿病情,是否适合转运;将患儿病情及评估结果告知家长,说明风险,签订转运同意书,1-2名家长随车。

六、不适合转运的患儿向家人仔细解释,家人理解后签署拒绝转运;特殊病人,如转运风险较大,或与当地医院有潜在医疗纠纷者,应及时上报李振光科主任或院总值班。

七、转运途中根据病情积极采取相应治疗及护理措施;转入NICU患儿需提前半小时电话通知NICU病区值班医护人员,告知患儿病情,准备抢救物品及器材;如需外科会诊,提前联系相应科室做好会诊工作;如需辅助科室检查,提前与相应辅助科室电话联系。

八、抵达我院后,转运医护人员护送患儿直接入NICU,向接诊医师交代病情,认真填写相关医疗文件,并签字确认。

九、转运护士带领患儿家人办理相关入院手续;请家长保持电话畅通,如有特殊情况会及时联系。

十、吴宏伟副主任医师、郝祥梅护士长作为新生儿转运直接责任人,执行日常转运运转及培训工作,每季度对院前急救人员进行一次院前急救知识培训并有相应的考核记录,院前急救质量标准为100分,合格为90分,合格率要求为100%;十一、120车由专人(王妍妍)负责监管,每两周对120车进行专项检查1次,护士长每月对120车跟踪检查1次。

医院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急救实施方案

医院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急救实施方案

XX 医院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急救实施方案各职能科、各学科、各科室:根据省卫计委文件精神,为切实保障母婴安全,加强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抢救、接诊、转诊、管理工作,畅通绿色通道,提高危抢救成功率,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结合我院实际制定该实施方案。

一、领导小组:组长:xx副组长:xx xx成员:xx xx xx xx xx办公室设在医务科,主任由xx 担任。

职责:负责对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抢救、转诊及管理工作的组织、人员、车辆调配和协调工作,保证产科绿色转诊通道的畅通。

二、重症孕产妇、新生儿抢救专家组组长:xxx副组长:xxx xxx成员:xxx xxx xxx xxx xxx职责:负责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抢救、会诊和指导工作,组织转诊。

工作要求:妇产学科主任、护士长组织本科医护人员负责危重孕产妇常规接待、抢救及转诊工作。

需要多科会诊、抢救的,应及时报医务科组织抢救、会诊。

儿科主任、护士长组织本科医护人员负责危重新生儿常规接待、抢救及转诊工作。

三、工作要求1、各级各类人员要高度重视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抢救、转诊及管理工作,认真履行职责,保证危急救绿色通道畅通。

2、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保证急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得到及时救治。

对需转诊的孕产妇、新生儿要严格按照《危重孕产妇、新生儿转诊制度》执行,做好各项工作,保证安全转运。

对于不宜转运的孕产妇、新生儿,应立即请专家会诊,指导治疗。

3、加强急危重孕产妇、新生儿管理,妇产科、儿科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急危重孕产妇、新生儿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急救技能,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4、妇产科门诊要结合“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做好孕期保健监管工作,对高危孕产妇要严加管理,掌握相关资料,做好登记,指导正确就医,为危重孕产妇急救工作奠定基础,保障母婴安全。

5、全院各部门要全力配合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急救工作,保证参加抢救人员及时到位,设备、药品等完好无缺,规范操作,杜绝急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由于救治不及时造成的意外事件发生,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儿科重症医学科规章制度

儿科重症医学科规章制度

儿科重症医学科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儿科重症患儿的治疗和护理,规范医疗操作程序,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儿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儿科重症医学科是医院重要的专业科室,其主要任务是对危重症患儿提供专科化、系统化的医疗服务。

医务人员要具备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第三条儿科重症医学科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科主任直接领导科室工作,负责科室的管理和发展。

第四条儿科重症医学科负责医院内各科室患儿的抢救和转诊工作,确保各科室之间的顺畅对接和协作。

第五条儿科重症医学科要保证医护人员的队伍建设,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专业技能和危重症抢救水平。

第六条儿科重症医学科要建立规范的医疗操作程序和护理流程,持续改进医疗技术和护理质量。

第七条儿科重症医学科要加强与其他相关科室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提高综合医疗服务能力。

第八条医院领导要加强对儿科重症医学科的关心和支持,提供必要的物质和人力支持,确保科室正常运转。

第二章医疗操作规程第九条儿科重症医学科要建立严格的医疗操作规程,明确各项操作流程和标准,确保医疗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第十条医疗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患儿初次抢救的处理流程(二)危重症患儿的评估和监测标准(三)危重症患儿的医疗护理措施和抢救技术(四)患儿病情变化的处理程序(五)危重症患儿的转诊和接诊流程(六)医务人员的职责分工和协作机制(七)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和责任追究制度第十一条医疗操作规程要定期修订和更新,与最新的医学发展和技术要求相适应,确保医疗操作流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要熟悉并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每一步操作都要按照规定进行,确保操作规范、安全、高效。

第三章护理流程第十三条儿科重症医学科要建立科学的护理流程,明确护理操作步骤和标准,保障患儿的安全和舒适。

第十四条护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危重症患儿的护理评估和护理计划制定(二)危重症患儿的生命体征监测和记录(三)危重症患儿的特殊护理技术操作(四)患儿家属的护理指导和心理支持(五)护理记录的填写和保存规范(六)护理质量的评估和改进措施第十五条护理流程要与医疗操作规程相配合,医护人员要密切协作,保证患儿全方位的医疗护理服务。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范文(3篇)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范文(3篇)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范文NICU工作制度(一)NICU是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治疗及监护的场所,为便于对重危患儿观察、抢救,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应随时做好应急抢救的准备。

(二)凡有重危新生儿到达NICU,抢救人员立即到达抢救现场,由科主任、主任医师统一指挥组织进行抢救。

抢救时严格执行各种抢救规范和流程,做到准确、及时、配合默契、抢救得力。

(三)管床医生负责详细按时记录病情变化,并在指挥抢救者指示下,开出医嘱及有关各项检查。

(四)护士长带领有关护士,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准备好一切抢救药品和器械。

(五)护士严格执行医嘱,做好各项护理记录,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各种监护数据变化,随时向医生报告并及时处理。

(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房间终末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七)儿科医护人员必须了解掌握NICU病房各种监护设备的使用。

NICU的药品由病房护士长负责管理,随时检查抢救药品是否齐全,抢救器械是否完好。

(八)医生、护士认真作好交接班,除交接班记录外,还须做好床旁交班。

(九)爱护NICU所配置的仪器,抢救器械固定放置,一律不准外借及挪动位置。

(十)保证NICU的安静、整洁,非工作人员不得无故入内,患儿家属按要求进行探视。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1、凡治疗效果不佳或一周内经三级医师查房诊断不明的病例应进行疑难病例讨论。

2、疑难病例讨论会由科室医师及相关科室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及业务副院长参加。

3、疑难病例讨论前要预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加以调整,写出书面摘要,发给参会人员,以便做发言准备。

4、疑难病例讨论会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主持。

住院医师报告病例资料,参加人员应充分发言,全面分析,提出诊疗意见。

结束时主持人应做总结,制定诊疗方案。

科室要做好记录,及时整理,归入病案。

会诊、转诊工作流程会诊、转诊工作流程1、院内会诊、转诊:(1)、门诊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

如需要转科检查,可在门诊病历上注以“请____科会诊”字样,接受会诊科室不得推诿,应优先就诊,认真做好问诊、检查及处理工作,并详细记录。

高危新生儿、危重新生儿转诊工作制度

高危新生儿、危重新生儿转诊工作制度

高危新生儿、危重新生儿转诊工作制度高危新生儿转诊工作制度:当产科医生发现高危新生儿时,应立即向儿科及产科主任汇报,并向医务科汇报。

医务科接到汇报后,应立即组织抢救,并向XXX基妇股汇报,并联系XXX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

产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安排转诊医生、护士、司机,30分钟内准备工作并转出。

转诊医生和护士应具有NICU工作经验,能够配合医生进行护理及有关的技术操作。

转诊人员应实行24小时工作制度。

转诊结束后,应及时补齐转运车内所耗物资,并定期检查,以备所需。

在转运途中应保持通讯联络,以便医院做好准备。

XXX应定期对参与转诊医生和护士进行培训。

危重新生儿转运指征:1.出生窒息复苏后需进一步监护治疗,包括产伤、颅内出血、HIE。

2.早产儿,出生体重<2000g,胎龄<34周,早产儿生活能力低下,喂养不耐受,出现惊厥、呼吸困难、呼吸暂停。

3.呼吸窘迫经处理未见好转又无机械通气条件。

4.循环不良,血压低,少尿及严重贫血。

5.外科疾患需手术及高静脉营养。

6.严重感染,严重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7.糖尿病母亲新生儿,严重妊高征母亲新生儿及宫内发育迟缓。

8.出血性疾病,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溶血病,没有条件进行诊断、治疗和换血。

改写后的文章:为了保障高危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我们制定了高危新生儿转诊工作制度。

当产科医生发现高危新生儿后,应立即向儿科及产科主任汇报,并向医务科汇报。

医务科接到汇报后,应立即组织抢救,并联系XXX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

产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安排转诊医生、护士、司机,30分钟内准备工作并转出。

转诊医生和护士应具有NICU工作经验,能够配合医生进行护理及有关的技术操作,并实行24小时工作制度。

转诊结束后,应及时补齐转运车内所耗物资,并定期检查,以备所需。

在转运途中应保持通讯联络,以便医院做好准备。

科内应定期对参与转诊医生和护士进行培训,提高其工作水平和技能。

危重新生儿转运指征包括出生窒息复苏后需进一步监护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经处理未见好转又无机械通气条件,循环不良,血压低,少尿及严重贫血,外科疾患需手术及高静脉营养,严重感染,严重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糖尿病母亲新生儿,严重妊高征母亲新生儿及宫内发育迟缓,出血性疾病,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溶血病,没有条件进行诊断、治疗和换血。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3篇)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3篇)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引言:高危儿是指在围生期及婴幼儿期内,其疾病或异常情况可能导致生长发育异常或威胁生命的儿童。

对于高危儿的管理,需要建立一整套制度,包括高危儿管理制度、会诊制度和转诊制度等,以确保高危儿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诊断、治疗和管理。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

一、高危儿管理制度高危儿管理制度包括高危儿的筛查、评估和管理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几个环节的内容。

1. 高危儿的筛查高危儿的筛查是对婴幼儿群体进行初步筛查,以确定是否存在高危因素。

高危因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性畸形、胎儿和围产期患病、妊娠期患病及生育障碍等。

筛查可以通过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家庭访视等方式进行。

筛查工作应由医疗机构、儿保机构等相关人员组织开展。

2. 高危儿的评估高危儿的评估是在筛查后对高危儿进行系统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及相应的管理措施。

评估的内容包括高危儿的基本信息、生长发育、既往史、家庭环境等方面,可借助问卷、观察、检查等方式进行。

评估结果应记录在高危儿档案中,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

3. 高危儿的管理高危儿的管理是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的管理计划,包括定期复查、专项检查、康复训练和咨询指导等。

管理计划需根据高危儿的危险程度、发展需要和家庭条件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制定。

同时,管理计划需要与家庭成员共同制定,以提高家庭对高危儿的管理能力和积极性。

二、会诊制度会诊制度是指医学专家在高危儿的诊疗过程中,对病情复杂、诊断困难或治疗方案多样的疾病进行会诊,以共同确定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

高危儿会诊制度主要包括会诊申请、会诊流程和会诊记录等。

1. 会诊申请会诊申请是由主治医生向会诊专家发起的请求,通常需要提供病历资料、影像资料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等。

会诊申请需详细描述患儿病情和目前治疗情况,并提出需求和问题,以便会诊专家能够更好地了解病情。

2. 会诊流程会诊流程包括会诊专家的选择、诊断和治疗方案的讨论以及会诊报告的撰写等。

紧急抢救与病房转诊管理制度

紧急抢救与病房转诊管理制度

紧急抢救与病房转诊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医院内病人的生命安全和提高医院应急救治本领,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订立本《紧急抢救与病房转诊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的紧急抢救工作以及病房之间的转诊工作。

第三条紧急抢救工作是指医院内,对生命紧急的病人进行紧急治疗的工作。

第四条病房之间的转诊工作是指医院内,将病人从一个病房转移到另一个病房的工作。

第二章紧急抢救管理规定第五条医院内的医护人员应具备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并依照规定定期参加急救培训和演练。

第六条医院应配备必需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和药品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第七条医院应设立特地的急救中心或急诊科,在24小时内随时响应急救需求。

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并熟识相关的急救流程和操作规范。

第九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紧急抢救资源调度机制,确保急救设备、药品和人员的及时到位。

第十条医院应订立认真的紧急抢救流程和操作规范,并通过内部培训、演练等方式,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本领。

第十一条医院应定期组织紧急抢救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协同搭配本领和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本领。

第三章病房转诊管理规定第十二条医院应设立特地的转诊科室,负责病房之间的转诊工作的协调和监督。

第十三条病房之间的转诊应依据病人的病情和就诊需求,经医生推断后确定。

第十四条转诊工作应记录在病人的病历中,包含转诊原因、目的、时间等信息,并由相关医护人员签字确认。

第十五条转诊工作应及时地通知转入病房的相关医护人员,并供应病人的相关病历资料和医嘱。

转诊工作应布置专人负责,确保转诊的顺利进行,并加强与转入病房的沟通与协调。

第十七条转诊后,转入病房的医护人员应及时接诊病人,并依照医嘱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第十八条转诊后,原病房的医护人员应将病人的病历资料和医嘱移交给转入病房的相关人员,并注明移交时间和责任人。

第十九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转诊管理制度,确保转诊工作的规范和安全。

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实施方案

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实施方案

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实施方

XXX
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实施方案
为切实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提升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立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
1.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原则:我院实行首诊负责制、就地就近抢救、规范转诊、尊重病人知情选择权。

2.我院成立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小组,急救小组成员由医务科、妇产科、儿科、辅助科室等相关人员组成,组长由业务院长担任。

二、规范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诊工作
1.我院对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实行首诊负责制,因技术等原因不能救治时对于不宜转运的孕产妇或新生儿,立即请XXX专家会诊;对于可转运的孕产妇或新生儿,按照转诊原则,安排医护人员护送,规范转诊至XXX。

2.我院要向XXX了解病人转归情况,省儿童医院要及时反馈救治结果给转诊医院。

三、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的监督办理
1.我院成立以分管领导XXX为组长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对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逐步完善绿色通道的运转。

2.我院高度重视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工作,建立了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流程和工作制度,做好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转诊、登记工作。

3.产科医师负责危重孕产妇、儿科医师负责新生儿急救的营业指导、培训等工作。

4.按期搜集、分析、总结和通报院内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XXX,协助卫生局落实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工作制度根据广州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广州市重症儿童转诊管理规定〉(试行)》(穗卫妇社〔2000〕6号)及广州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加强急危重症儿童救治工作方案(试行)得通知〉》(穗卫妇社〔2012〕20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建立较完善得救治网络,加强我院对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得管理,确保及时、迅速、有序地抢救重症新生儿,使重症新生儿能够及时得到有效得救治,不断降低新生儿得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结合我科实际,特制订新生儿科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工作制度。

一、组织机构(一)成立医院重症新生儿抢救领导小组(抢救领导小组名单及联系电话见附表1)。

负责对我院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得领导与管理。

组织协调各科室与上级专家对我院发生得重症新生儿进行会诊、转诊与抢救。

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组长:赖志寿副组长:刘苗矿成员:陈建华、辛菊英、张林、岑智聪、周宏、徐立新、陈海玉、彭慧萍、朱琼祥、李金荣、成祖勋、雷军、彭红娣、庾永基、赖家桂、庞芳、杨国荣。

抢救领导小组下设急救专家组及科室抢救小组人员。

(二)成立院内重症新生儿抢救专家组(院内抢救专家组名单及联系电话见附表2)。

人员由分管院长、新生儿科、产科、ICU、内科、外科、麻醉科、相关医技科室及后勤科室人员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高年资主治医师或我院业务骨干担任,负责制定院内重症新生儿抢救应急预案并组织落实、保障急救抢救资源得配置、储备与正常运行,及时上报重症新生儿抢救个案,负责院内重症新生儿得抢救评估与报告。

(三)成立重症新生儿科室抢救小组,负责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得组织与实施。

重症新生儿科室抢救小组人员组成如下(详细见附表3):组长:周宏副组长:姚炬文、岑月媚、曹先胜、邓耀先、凌敏。

成员: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二、救治措施(一)制定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流程(抢救流程图见附件5),定期检查与维护监护与抢救设备,保证药物、血液得及时供给,确保重症新生儿抢救得绿色通道畅通。

(二)认真学习各种救治方案与工作流程,组织培训与考核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得相关内容,定期召开抢救小组会议与组织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演练,一旦新生儿出现危重情况,立即启动本院得重症新生儿抢救预案。

(三)严格执行医院得接诊制度。

1、值班医护人员接到产科高危孕产妇准备分娩电话后,应立即赶往产房或手术室,详细了解孕妇及胎儿情况,初步评估准备分娩新生儿情况,检查与准备复苏得仪器,充分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工作,如有极高危新生儿(见附表4)情况可能,通知科室抢救小组组长以做好接应与抢救准备工作。

2、门急诊发现重症新生儿要马上进入抢救程序,进行复苏工作,并通知病房做好抢救准备工作,接诊医生要亲自护送患儿到病房。

3、病房日常高危新生儿,要严密观察病情,有危重病情发展趋向得,应当及时诊治与组织抢救。

(四)经在产房、手术室及门急诊复苏抢救新生儿,在条件允许下,须尽快转入新生儿科进行进一步处理,抢救小组人员接到通知后要快速到达科室,由抢救小组及值班人员根据病情确定抢救方案。

需要科间会诊得,应当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必要时报告医务部或医院领导进行组织、协调、参加抢救。

(五)参加抢救得医护人员要服从指挥、密切配合、分工负责、通力合作、规范操作。

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无误、清楚,护士要复述一遍,以免发生差错,必须注明执行时间。

严密观察病情,认真及时做好各种记录。

由一名人员认真书写医疗文书,记录各种治疗方案、方法、医嘱。

各种记录要求准确无误、清晰明了、扼要完整,而且必须注明时间。

(六)危重患儿需设专人护理,制定全面细致得护理计划,及时准确地做好护理记录。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床前交班),对患儿得病情变化、抢救措施及所有药品均应详细交班。

注射用药品、空安瓶、输液空瓶、输血空瓶等用完后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按规定处理。

(七)在抢救工作中遇到困难需要支援时,需要上级医院技术支援得,应及时报告医务部或医院领导,负责人员调度、联络、求援,同时向花都区重症儿童救治中心请求支援。

(八)及时与患儿家属交代病情,抢救得同时通知患儿家属补办门诊病历、住院手续。

抢救结束后,及时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抢救记录等相关医疗文书。

要由了解病情得医生向患儿亲属交代病情,以取得家属得配合。

有可能发生医疗纠纷得,及时向医务部或院领导报告。

(九)在进行新生儿急救时,一定要坚持就地就近得原则,分秒必争,采取一切措施保证患儿得生命安全;若因医疗条件所限,需转往上一级医院时,应向医务部或医院领导小组报告,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向转诊医院报告患儿情况,以便做好接诊准备工作。

同时在转诊接受单位人员到达前,做好以下转诊前救护工作:1、保暖、清理呼吸道、给氧、建立静脉通道;2、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监测;3、对出现心肺复苏指征得患儿,按新法实施心肺复苏;4、对有指征得患儿进行气管插管或人工通气;5、有详细得转诊病历,包括简要病史、诊断、救治情况、生命指征、医师签名与日期。

三、报告制度(一)实行首诊报告制,院内重症新生儿首诊接诊科室负责人为责任报告人,首诊医生为重症新生儿得责任登记人,抢救首诊科室做好《重症新生儿抢救病案》得填报,统一报院内抢救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报告内容:产妇姓名、年龄、住址、户藉地、孕产次、孕周、产妇生产过程、新生儿目前病情、抢救经过、急需协助解决得事宜等。

(三)报告时限:各科室凡发现符合本预案规定得重症高危新生儿,应于接诊后立即通过各种方式报告院内重症新生儿抢救领导小组。

四、保障措施(一)技术保障1、实行预案效果评估。

对重症新生儿抢救预案实施效果评估,我院医务部定期抽查。

2、技术培训:加强我院重症新生儿急救队伍得人才建设,由我院各专业技术骨干组成。

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相关知识、相关技能得技术培训与演练。

推广新知识、新技术,针对产科质量中存在得问题,举一反三,防微杜渐,防止类似事件得再次发生。

3、保持通讯、信息通畅。

抢救成员24小时不停机,抢救时行政领导必须参与现场协调指挥。

有专人负责本单位重症新生儿救治工作信息得上报与总结。

(二)后勤保障1、根据重症新生儿急救需要,充分准备好一切抢救用得设备设施、包括药品、器械与检验装备等,并定期保养维护,保持抢救物品处于良好功能状态,及时与花都区血站联系,保证提供孕产妇抢救用血。

抢救完毕及时整理抢救室,补充药品、器材,保持清洁卫生,同时做好抢救小结,总结经验,提高抢救水平。

2、后勤科保障水电供给,配备救护车用于紧急状态物质供给,原则上转院必须报120急救中心,由120派出急救人员、车辆、急救药品、器械等,我院医务人员陪同,确保转送过程畅通到位。

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2013-10-021、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重症新生儿抢救领导小组名单见附表12、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重症新生儿院内抢救小组名单及联系电话见附表23、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重症新生儿科室抢救小组名单及联系电话见附表34、新生儿危重病例单项评价指标及危重评分见附件45、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重症新生儿抢救呼叫流程见附件5附表1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重症新生儿院内抢救领导小组附表2:附表3: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重症新生儿科室抢救领导小组1、新生儿危重病例单项指标:凡符合下列指标一项或以上者可确诊为新生儿危重病例:1)出生窒息,5min Apgar评分≤7分。

2)出生体重≤2kg。

3)心率<100/min或>160/min或心律失常。

4)呼吸<30/min或>60/min或频发呼吸暂停。

5)神志改变或嗜睡。

6)反复抽搐2次及以上。

7)总胆红素≥15mg,早产儿总胆红素≥12mg。

8)腹胀或有消化道大出血。

9)体温<35℃或>40℃。

10)硬肿面积≥30%或有并发症。

2、新生儿极危重病例单项指标:凡符合下列指标一项或以上者可确诊为新生儿极危重病例:(1) 需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者或反复呼吸暂停对刺激无反应者。

(2) 严重心律紊乱,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力衰竭、心房扑动与心房纤颤、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与纤颤、房室传导阻滞(Ⅱ度Ⅱ型以上)、心室内传导阻滞(双束支以上)。

(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者。

(4) 昏迷患儿,弹足底5次无反应。

(5) 反复抽搐,经处理24h以上不缓解。

(6) 体温≤30℃ 或> 41℃。

(7) 硬肿面积≥70%。

(8) 血糖 <1、1mmol/L (20mg/dl)。

(9) 有换血指征得高胆红素血症。

3、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注:(1) 分值 > 90为非危重;70~90为危重;< 70为极危重。

(2) 用镇静剂、麻醉剂及肌松剂后不宜进行Glasgow评分。

(3) 选24h内最异常检测值进行评分。

(4) 首次评分,若缺项(≤2分),可按上述标准折算评分。

如缺2项,总分则为80,分值 > 72为非危重,56~72为危重,< 56为极危重(但需加注说明病情,何时填写)。

(5) 当某项测定值正常,临床考虑短期内变化可能不大,且取标本不便时,可按测定正常对待,进行评分(但需加注说明病情、时间)。

(6) 不吸氧条件下测Pa02。

(7) 1mmHg=0、133k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