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读书课 指导课 欣赏课 汇报课)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读书推荐课指导课欣赏课汇报课)一、读书推荐课1.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激发学生阅读《格林童话》的兴趣。
(3)学会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
2. 教学内容(1)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
(2)了解《格林童话》的背景及作品特点。
(3)教授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
3. 教学活动(1)出示《格林童话》书籍,引导学生关注封面、、作者等信息。
(2)讲述格林兄弟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格林童话》的兴趣。
(3)引导学生讨论《格林童话》的特点,如:奇幻、冒险、道德教育等。
(4)教授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如:把握故事情节、关注角色形象、品味语言风格等。
(5)布置课后阅读任务,鼓励学生阅读《格林童话》。
二、指导课1.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格林童话》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3)指导学生如何欣赏童话故事。
2. 教学内容(1)讲解《格林童话》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童话、魔法、公主等。
(2)分析、概括《格林童话》中的故事情节。
(3)教授欣赏童话故事的方法。
3. 教学活动(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格林童话》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选取一则《格林童话》,引导学生分析、概括故事情节。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格林童话》故事,并说明理由。
(4)教授欣赏童话故事的方法,如:关注故事主题、分析角色形象、品味语言风格等。
(5)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选取一则《格林童话》进行深入阅读。
三、欣赏课1.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格林童话》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2)提高学生分析、评价童话故事的能力。
(3)引导学生领悟童话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2. 教学内容(1)欣赏《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
(2)分析、评价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
(3)领悟童话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3.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对《格林童话》的兴趣。
格林童话 读书交流课教案

格林童话读书交流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格林童话的概念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1.2 学生分享他们对格林童话的了解和印象。
1.3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目标,即通过阅读格林童话,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第二章:阅读理解训练2.1 教师选取一篇格林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
2.2 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注意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性格。
2.3 教师提出一系列关于故事的问题,如故事的主题、角色关系、情节发展等,学生回答并解释原因。
第三章:交流表达能力训练3.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白雪公主、王子等。
3.2 每组学生通过扮演角色,进行对话交流,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3.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交流表达能力。
第四章:创意写作训练4.1 教师提出一个与格林童话相关的话题,如“如果你是白雪公主,你会选择和王子在一起吗?”。
4.2 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可以写一篇故事、一篇日记或一封信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4.3 教师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分享,鼓励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5.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在阅读理解、交流表达和创意写作方面的进步。
5.2 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感受,提出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
5.3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给予学生建议和改进方向,为后续的课程做好准备。
第六章:角色分析与讨论6.1 教师选取一篇格林童话故事,如《灰姑娘》。
6.2 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注意分析故事中的角色性格和动机。
6.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
第七章:小组合作表演7.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如《灰姑娘》。
7.2 每组学生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合作表演,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创造力。
7.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演技巧。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读书课 指导课 欣赏课 汇报课)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读书推荐课指导课欣赏课汇报课)一、读书推荐课1. 课程目标:激发学生对《格林童话》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教学内容:(1)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2)介绍《格林童话》的出版背景及影响;(3)分析《格林童话》的特点:寓言性质、寓意深刻、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
3. 教学活动:(1)教师简要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及出版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格林童话》的特点;(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格林童话》的了解和阅读体验;(4)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本《格林童话》中的故事进行阅读。
二、指导课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2. 教学内容:(1)介绍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了解故事背景、关注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领悟寓意;(2)教授如何做到阅读笔记:摘录精彩片段、概括故事情节、写下感悟。
3. 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2)示范如何做阅读笔记;(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方法和笔记技巧;(4)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阅读《格林童话》中的一个故事,并完成阅读笔记。
三、欣赏课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格林童话》中人物、情节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内容:(1)分析《格林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勇敢善良、机智勇敢、自私懒惰等;(2)欣赏《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情节:王子与公主、魔法森林、神奇的宝物等;(3)领悟《格林童话》中的寓意:善恶报应、努力付出才有回报等。
3. 教学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格林童话》中的人物形象;(2)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格林童话》情节;(3)讨论《格林童话》中的寓意,联系现实生活;(4)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格林童话》中的故事,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
四、汇报课1. 课程目标:检查学生阅读《格林童话》的情况,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特点激发学生对《格林童话》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1.2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1.3 教学资源《格林童话》原著或改编版本相关背景资料教学PPT或黑板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主题《格林童话》中的善与恶2.2 教学重点分析《格林童话》中的善恶冲突引导学生理解善恶观念的深层含义2.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多元角度思考善恶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提前为学生分配《格林童话》阅读任务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和教学PPT或黑板3.2 课堂导入通过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和背景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童话中的善恶问题3.3 阅读分享学生分组分享阅读《格林童话》的心得体会引导学生从善恶角度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3.4 深入探讨组织小组讨论,探讨《格林童话》中的善恶观念引导学生从多元角度思考善恶问题3.5 总结反思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善恶观念的重要性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4.2 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4.3 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的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给予相应的评价第五章:教学延伸活动5.1 小组项目学生分组选择《格林童话》中的一个故事进行深入研究要求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善恶问题,并制作PPT进行展示5.2 写作任务鼓励学生从个人角度出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5.3 亲子共读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阅读《格林童话》学生和家长可以一起讨论故事中的善恶问题,增进亲子关系第六章:教学策略6.1 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6.2 问题驱动学习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读书课 指导课 欣赏课 汇报课)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读书推荐课指导课欣赏课汇报课)一、读书推荐课【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格林童话》的阅读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特点。
3. 推荐《格林童话》中的精彩故事,引发学生阅读欲望。
【教学内容】1. 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
2. 介绍《格林童话》的背景及创作过程。
3. 分析《格林童话》的特点:寓言性、民间色彩、道德观念等。
4. 推荐《格林童话》中的精彩故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等。
5.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角色、情节、主题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格林童话》封面、作者照片等。
2. 教师讲解: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特点。
3.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白雪公主》等精彩故事。
4.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的角色、情节、主题等。
5. 分享感受:学生发表自己对故事的喜爱之情。
二、指导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习惯。
2. 引导学生掌握《格林童话》的阅读方法。
3.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内容】1. 讲解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习惯。
2. 介绍《格林童话》的阅读方法:分章节阅读、做笔记、分享心得等。
3. 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教学活动】1. 教师示范:展示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习惯。
2. 学生实践:学生在课堂上尝试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习惯。
3. 阅读方法讲解:教师介绍《格林童话》的阅读方法。
4. 制定阅读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制定阅读计划。
5. 分享阅读心得: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三、欣赏课【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格林童话》中寓言性和道德观念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格林童话》中民间色彩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和道德启示。
【教学内容】1. 分析《格林童话》中的寓言性和道德观念。
2. 欣赏《格林童话》中的民间色彩:民间传说、风俗习惯等。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和道德启示。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通过阅读《格林童话》选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童话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4.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格林童话》简介:《格林童话》是德国著名的格林兄弟所著的一部童话集,其中包括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红帽》等。
2. 选篇阅读:《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红帽》等。
3. 童话故事中的人生哲理:从童话故事中提炼出对人生有益的哲理,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特点,讲解童话故事中的人生哲理。
2. 阅读法:让学生阅读《格林童话》选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童话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及人生哲理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创作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童话故事。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特点。
2. 学生自读《格林童话》选篇,教师巡回指导。
3. 讲解童话故事中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
4. 组织学生就童话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及人生哲理进行讨论。
5.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从《格林童话》中学到的人生哲理。
3. 创作一则自己的童话故事,可以是改编《格林童话》中的故事,也可以是完全原创的故事。
4. 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进行课堂讨论。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格林童话》的理解程度以及从中获得的人生感悟。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3. 阅读报告:评估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以及对童话故事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格林童话》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格林童话》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引言《格林童话》作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然而,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并欣赏这些经典童话往往需要一定的指导。
本文将设计一堂以《格林童话》为主题的阅读指导课,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故事的背景和内涵,提升他们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课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格林童话》的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 掌握《格林童话》中常见的故事题材和元素;3. 学会运用合适的阅读策略来理解和解析《格林童话》;4. 分析和评价《格林童话》中的道德价值观;5.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1. 探究《格林童话》的背景(15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格林童话》的作者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小组呈现: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童话故事,通过展示和讲解,介绍故事的来源和作者背景。
2. 了解《格林童话》的常见题材和元素(20分钟)-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在教材中选择3-5个不同题材的童话故事,分析故事中常见的题材和元素;- 全班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3. 阅读策略指导(25分钟)- 教学示范:老师针对一篇选定的童话故事,示范如何运用阅读策略(例如预测、提问、概括等)来理解故事的主旨和情节;- 小组练习:学生自行选择一篇未阅读过的童话故事,在小组内运用阅读策略进行理解,并交流结果。
4. 道德价值观分析(20分钟)- 小组合作:学生就一篇富含道德题材的童话故事展开讨论,分析其中的道德价值观,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全班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分享,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评论。
5. 文学鉴赏与批判性思维培养(30分钟)- 个人写作:学生自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格林童话》,撰写一篇针对该故事的读后感,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评价;- 作品分享:鼓励部分学生分享他们的读后感,并进行互相评论和讨论。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读书推荐课 指导课 欣赏课 汇报课)

《格林童话》读书推荐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带领学生走进图书馆重温格林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二、课前准备:1、学生阅读《白雪公主》等童话故事;2、幻灯片、《格林童话》。
三、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 同学们你们希望自己变得更美丽些吗?如何做才能更美丽呢?2.光有外表的美是肤浅的,拥有内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崇高的美!(指名说,板书课题:读书让我们美丽)3.开学一个月了,咱们班的图书角也成立一个月了。
同学们每人提供的图书以及学校图书馆的图书,使我们每个人拥有了充足的图书资源。
这一个月下来你读了几本了,读的哪几本呢?4.这些书一定让你们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聪慧,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读书成果吧!(二)图书交流推荐会1. 小组交流、汇报读书成果。
2. 全班交流。
(指名汇报,师引导,推荐好书给班上其他同学。
)(三)走近格林兄弟,重温经典1. 刚刚同学们向大家推荐了许多的好书,听了你们惟妙惟肖的介绍,老师也忍不住想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大家了,它的名字叫《格林童话》(展示书)2. (出示格林兄弟的图片)这两位是格林兄弟,你了解格林兄弟吗?(指名介绍,师补充资料)(出示)他们都是德国民间文学搜集整编者。
出身官员家庭,均曾在马尔堡大学学法律,又同在卡塞尔图书馆工作和任格延根大学教授,1841年同时成为格林科学院院士。
他俩共同编成《儿童与家庭童话集》(1857年出最后一版,共216篇故事)。
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勇敢的小裁缝》……等名篇,已成为世界各国儿童喜爱的杰作。
此外,格林兄弟从1808年起,开始搜集德国民间传说,出版《德国传说》两卷,共585篇。
他们还编写了《德语语法》(1819~1837)、《德国语言史》(1848)及《德语大辞典》(1852)前4卷等学术著作,为日尔曼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你读过格林童话吗?4过渡: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格林童话》,重温他那亲切感人的经典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
作品分析
《格林童话》产生于十九世纪初,是由德国著名语言学家,雅格·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
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
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
《格林童话》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富于趣味性和娱乐性,对培养儿童养成真、善、美的良好品质有积极意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
2、培养学生读书能力,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教学过程:
~
㈠1、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书)
2、和书做朋友,为什么会聪明又可爱
3、正因为读书有很多好处,所以人们写出了许多有关读书的名言。
(生说有关读书名言)
4、简要介绍自己对哪些书内容有进一步了解(展示你的书)(介绍自己读的新书)
㈡1、说得好“一本好书会是我们终身的伴侣,会是我们最诚挚的朋友。
”所以我们应该热爱读书。
应该以书为伴,
近一段时期我们读的最多的是什么书(格林童话)这节课我们就以《格林童话》为主题,上一节读书汇报课。
(板
书:《格林童话》读书汇报课)看看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
2、我这里有一些词语(出示卡片)看大家认不认识(生轮流答)
)
3、词语不光要认识,还应该能理解,谁来说说自己都理解了那些词语
4、这些童话里一定有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谁愿意有感情的给大家读一读呢
5、除了词语和句子,谁还能说说你对一篇童话的内容的了解或感受。
(板书:感受)
6、童话告诉我们做人的标准,让我们明辨了好与坏,善与恶。
那么你们能把这些表演出来吗
生:表演小红帽
7、大家对格林童话理解的很好,我们搞一个知识竞赛好不好
小竞赛
㈢1、通过阅读格林童话,同学们不仅认识、积累了词语,而且还明白了很多道理,收获很多,其实,不论读任何一
"
本书,一篇文章,只要把好的词语好的句子找出来再加上自己的切身感受你都会取得不小的收获,而这三点也正是我们以
后所要写的读书笔记的三大基本内容。
2、下面我们就来读《蚂蚁和蜘蛛》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写在老师给你们发的读书卡上。
(生读生写)
再读一遍,和同桌同学说说你的感受。
并写在读书笔记。
一篇读书笔记就基本完成了,同学们会写读书笔记了吗
㈣全课总结:今天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而且明白了许多道理,还会写读书笔记了,这一些归功于读书,就让我们用
书这首诗歌来结束本节课吧(生齐读)
巩固练习:
{
一、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新皇后最后一次想用()害死白雪公主。
(1)毒酒(2)毒苹果(3)毒梳子
2、在《小红帽》的故事中,是()救了小红帽和她的外婆。
(1)猎人(2)妈妈(3)小红帽自己
3、《海的女儿》中,小人鱼最后杀了小王子了吗()
①杀了小王子②没有杀小王子
4、《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最后在亮光中看到了()
…
①烤鹅②圣诞树③奶奶
5、丑小鸭冻死在湖面上,()救了她。
①鸭妈妈②老婆婆③农夫
二、是非题(在正确的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在《海的女儿》中,巫婆说:“人鱼一旦死了,便将化成海水中的泡沫。
”……( )
2、《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