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光学拔高题及答案2

合集下载

初三物理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1.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隐形物质,当空气中沿___ 的光,射到该物质表面上时会顺着衣服“流走”,从而无法让光在其表面发生____ ,人看不到它。

【答案】直线传播;反射【解析】当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射到该物质表面上时会顺着衣服“流走”,从而无法让光在其表面发生反射,人看不到它.2.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岸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光折射形成的B.电影幕布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让光发生漫反射C.路边电线杆在地面上的影子是光反射形成的D.红色的牡丹花由于只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所以它看起来是红色的【答案】B【解析】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电影幕布选粗糙布料,形成漫反射,这样每个角度的人都可以看到图像。

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红色牡丹花只反射红光,吸收其它色光。

3.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光带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C【解析】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此项错误;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远视是因为晶关体曲度过小,折光能力太弱使像成在视网膜后面,用凸透镜矫正,此项错误;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偏折角度不同,所以被分解成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此项正确;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此项错误.故选C.4.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答案】D【解析】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等大,像与物体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镜面,故A、B、C错误的;D选项符合平面镜成像的所有特征,故D是正确的;应选D。

中考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详细答案

中考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1.小明的爸爸身高1.80m,小明现在身高1.68m,而妈妈身高1.72m。

如果他们全家人的眼睛到头顶的距离均为10cm,为了让全家人都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镜子的下边缘需离地高度不能高于()A.0.9m B.0.84m C.0.96m D.0.79m【答案】D【解析】【详解】人眼与像中眼睛连线,人眼与像中脚连线。

图中A点为平面镜最低点,最低点高度为人眼离地面的高度的一半,三人中小明身高最小,要求平面镜高度最低,应按小明来计算,小明眼睛高度为158cm,所以镜子下边缘离地面最多不能高于158cm=79cm=0.79m。

2故选D。

2.如图所示,小宇将凸透镜(f=10cm)固定在光具座40cm的位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小B.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拿开光屏,眼睛在一定范围内仍能看到像C.将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D.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像成在光屏的下方,可将透镜的高度向下调,使像成在光屏中心【答案】ABC【分析】【详解】A.根据“无论实像或虚像,物体靠近焦点像都变大”可知,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所成的虚像将变小,故A正确;B.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像的是实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当把光屏去掉后,实际光线会聚成实像后继续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故B正确;C.将蜡烛放在10cm处时,物距为30cm,而焦距为10cm,即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光屏上能承接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像,故C正确;D.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则成的像会偏向光屏上方,可向下适当调整凸透镜,故D不正确。

故选ABC。

3.有一个焦距为f的凸透镜,现在将一个物体从离凸透镜4f处沿主光轴移动到1.5f处,在此过程中()A.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一直在减小B.物体和像之间的最小距离为4fC.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的比值先减小后增大 D.像移动速度与物体移动速度的比值先减小后增大【答案】BD【解析】【详解】A.从4f向2f移动过程中,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减小,从2f继续向1.5f处移动过程中,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故不符合题意;B.当物距等于2f时,像距等于2f,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最小为4f,故符合题意;C.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体从离凸透镜4f处沿主光轴移动到1.5f处,物大小不变,像一直变大,因此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的比值一直变大,故不符合题意;D.从4f向2f移动过程中,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的移动速度,从2f继续向1.5f处移动过程中,物体移动速度小于像的移动速度,因此像移动速度与物体移动速度的比值先减小后增大,故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1.用凸透镜成像时,定义像与物的大小之比为“放大率”,则在物体成像的情况下()A.物距一定时,焦距越小放大率越大B.物距一定时,焦距越大放大率越大C.焦距一定时,物体离透镜越近放大率越大D.焦距一定时,物体离同侧焦点走近放大率越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B.当物体在凸透镜上成实像时,即物体放在1倍焦距以外时,通过做图可以知道,物距一定时,焦距越大则放大率越大;当物体在凸透镜成虚像时,即物体放在1倍焦距以内时,通过做图可以知道,物距一定时,焦距越小则放大率越大;故A、B均不对;C.当凸透镜的焦距一定时,物体成虚像时,通过做图可以知道,物体离透镜越近,放大率越小,故C是不对的;D.当成实像时才是物体离透镜越近,放大率越大,故也可以说是物体离同侧的焦点越近时,放大率越大,这个规律不但对于成实像时适用,成虚像时也同样适用,故D是正确的。

故选D。

2.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A.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D.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正立等大的像【答案】AB【解析】【详解】如图,物距为u=40cm−10cm=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u>2f,所以30cm>2f所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f<15cm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此时物距为u=40cm−30cm=10cm<cm,此时f<u<2f,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故A A.若5cm<f10符合题意;<cm,此时u>2f,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故B符合题意;B.若f5C D.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可能此正立的虚像,故CD不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学专题(含答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学专题(含答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学专题(含答案)中考物理专题复:光学专题一、知识梳理光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直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光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播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作图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射成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面镜成像成像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图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现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象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折作图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色散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透明物体:__________________。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

紫外线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

感化:________________。

凸透镜成像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光现象》单元测试拔高原卷

初中物理《光现象》单元测试拔高原卷

光现象单元测试06(拔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30分)1.(本题3分)(2021·全国·)将一长方形玻璃砖沿对角线切开,并分开一段距离放置,所图所示.四条光线沿图示位置入射,能得到右边出射光线的只可能是A.光线a B.光线b C.光线c D.光线d【答案】C【详解】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光从左侧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从左侧玻璃中出来的折射光线会向上偏折;光从空气中斜射入右侧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此时的折射角等于左侧玻璃中的入射角),故折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平行射出,即最后射出的光线如上图所示;d光线由于未垂直界面入射,因此无法垂直射出,故选C.2.(本题3分)(2020·广东深圳·)如图所示,物体AB高1.6m,平面镜CD高1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

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B.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1mC.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mD.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1.6m【答案】D【详解】A.无论平面镜的大小如何,是可以成完整的像,只是人眼看不到完整的像,A错误;BD.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与物大小相等,所以像高与物高相等,是1.6m,B错误、D正确;C.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距与物距相等,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那么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2m,那么物体与像的距离为4m,C错误;3.(本题3分)(2019·黑龙江甘南·)我们站在池塘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是不同的。

下列光学示意图中实线画的鱼表示鱼的实际位置,虚线画的“鱼”表示我们看到的鱼的位置,则能正确解释此光学现象的模型是()A.B.C.D.【答案】D【详解】人能看到水中的鱼,是因为鱼身上的光斜射向水面,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眼睛,在此折射过程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会觉得鱼的位置变浅了。

初中光学真正的拔高题附答案

初中光学真正的拔高题附答案

光学拔高题1.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得很巧妙。

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到尾灯时,它都能把光钱“反向射回”。

下图就是4种尾灯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

能产生上述效果的镜面就是[ 2 ]2.有些电工仪表的刻度盘上有一个弧形缺口,缺口下面有一面镜子,它的作用就是[ A ]A.读数时使眼睛处于正确位置。

B.增加刻度盘的亮度。

C.检验仪表就是否水平。

D.便于观察仪表的内部结构。

3.用放大镜观瞧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的白色区域,会发现它就是由____三___种颜色的亮点或亮条组成的。

4.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间的距离应为5米。

现在由于屋子太小而使用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米(如图),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 2米。

5.图4中画的就是王小刚同学的眼镜,从眼镜判断,她的眼睛[ D ]A.就是远视眼。

B.就是近视眼。

C.视力正常,眼镜就是太阳镜。

D.一只眼视力基本正常,另一只就是近视眼6.图6就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

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

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 C ]A.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

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

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实人物略大一些。

7.黑白照片进行暗室加工时,所用温度计的液注就是蓝色的,而不就是红色的,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就是[ B ]A.暗室安全灯就是红灯,因而一切物体瞧来都就是红的。

温度计的红色液柱在这种环境中不易瞧清。

B.温度计的蓝色液柱在红光照射下就是黑的。

C.蓝色液柱在红光下瞧得更清楚。

D.红色液柱在红灯照射下反射白光。

8.老师利用投影仪把课前写好的透明胶片投射到屏幕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图9)。

当她再把两块条形磁铁放在投影仪上,在磁铁上面铺好玻璃板,用铁粉演示磁感线的分布时、屏幕上磁感线的像却不清晰,这时应该向__上____移动投影仪的镜头。

初中物理光学习题精选答案

初中物理光学习题精选答案

初中物理光学习题精选答案初中物理光学是一门关于光学原理和现象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够了解光的本质、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应用。

为了帮助初中生更好地掌握物理光学知识,下面列出了一些常见的光学习题及其详细解答。

一、什么是反射?反射是指光线从一种密度介质射向另一种密度介质时,在两个介质间的界面上发生反射现象。

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相等,反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二、什么是折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两个介质间的界面上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与折射角成正比,即$n1sinθ1=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三、什么是全反射?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一个临界角时,光线将不再折射,而是全部反射回到原介质中,这种现象被称为全反射。

临界角的大小为$sinθc=n2/n1$,其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四、什么是透镜?透镜是由一段透明材料制成,通常是玻璃或塑料,在光学器件中作为光线的聚焦或散射装置。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类型,其中凸透镜将光线聚焦到一个点上,凹透镜将光线分散出去。

五、什么是色散?色散是指光线穿过不同介质时,其折射率因颜色不同而有所差异,从而导致一束白光被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光线而产生的现象。

色散现象可以通过三棱镜将一束白光分解成其组成的不同颜色来观察。

六、什么是光线的偏振?光线的偏振是指在某个平面上的光线振动方向具有一个明显的偏向性。

光线偏振的现象可以通过偏振片来观察,其中具有特定结构的偏振片可以将振动方向确定的偏振光通过选择性吸收的方式滤掉。

七、什么是干涉?干涉是指光波在相遇时相互叠加,形成强光和弱光的现象。

干涉现象可分为构成干涉和破坏干涉两种类型,其中构成干涉产生的结果是光的峰值增强,破坏干涉则是导致光的峰值减弱或彼此抵消。

以上就是初中物理光学习题的精选答案及相关知识点的解释,希望能对初中生掌握光学知识有所帮助。

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题光学问题求解方法的经典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题光学问题求解方法的经典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1.如图,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先把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发现窗外景物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于是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在如图的四个实验情境中,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A.把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发现窗外景物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说明此时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由图甲可得,此时像距为15cm,故可以得到15cm2<<f f化简可得f<<7.5cm15cm此外,由图甲可知,像距为15cm时,物距在窗外,说明此时像距接近一倍焦距,即焦距更靠近15cm,且光路可逆,若物距为15cm时,像的位置应该在窗外,像距超出光具座范围。

选项A图中物距为10cm,此时像距应该超出光具座范围或成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B.此时物距约为38cm,稍大于二倍焦距,像距为25cm,稍小于二倍焦距,满足<<7.5cm15cmf和焦距更接近15cm的条件,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C.若此时光屏上能看到清晰地像,则物距等于像距为20cm,则焦距为10cm,更接近7.5cm,不符合题意;D.若此时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地像,则像距为12cm,此时蜡烛应该才窗外,超出光具座范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所示,小海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的视物差别。

实验中假定图甲中的透镜为正常眼晶状体的形状,并测得其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图乙、丙的形状。

如图所示,能够模拟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的是A.B.C.D.【答案】BD【解析】【详解】因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所以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由图可以看出,乙图的凸度比丙图大,则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乙,大于10cm的是图丙;因为丙的焦距比乙的焦距大,所以会聚能力减弱,因此B模拟的是远视眼,A模拟的是近视眼;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综上所述,故选B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光学拔高题及答案 2
41、如图3,甲、乙、丙、丁是镜头焦距不同的四架相机,它们所用的底片规格是相同的。

分别用它们在同一地点拍摄同一景物。

我们可以判定,在图4中,照片_______是用相机甲拍摄的,照片_______是用乙拍摄的,照片________是用丙拍摄的,照片________是用丁拍摄的。

43. 下列有关激光应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利用激光进行室内照明;
B. 利用激光进行通信;
C. 利用激光加工坚硬的材料;
D. 利用激光进行长距离测距。

44. 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俯视图中的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应该是下面哪个图中的情形,
[ ]
45. 李东同学在桌面上的近视眼镜上看到自己身后同一个窗户的两个像,如上图。

这两个像是像(填“实”、“虚”),是面镜(填“平”、“凸”、“凹”)所成的像。

其中较大的像是镜片上离李东较的玻璃面 (填“近”、“远”)所成的。

47(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

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把相机“调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

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大,为使他在胶片上仍然形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该[ ]
A(变小 B(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49、照相时,选择不同的“光圈’’以控制镜头的进光面积;选择不同的快门速度,以控制镜头的进光时间。

两者结合的目的是使底片受到的光照能量保持一定,光照能量过得到好照片。

下面的表格是某种情况下光圈与快门的几种正确组
1合。

在“快门”一行中,“15”表示快门打开的时间是s,依此类推;在“光15
1圈”一行中,“16”表示镜头透光部分的直径等于镜头焦距的,依此类推。

16计算光圈一行的最后一格应填的数字。

光圈 16 ll 8 5.6 4 2.8 快门 15 30 60 125 250 500
1000 51(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1甲所示。

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
图1乙所示,摄影师应当将镜头适当地
A(向下并且向左移B(向下并且向右移
C(向上并且向左移D(向上并且向右移
52、小峰身高1.70cm,眼睛距头顶8cm,直立在水平
地面上照镜子。

如果他想从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里
看到自己的脚,这面镜子的底边离地面的高度不应超
过_______m。

镜子的高度不能少于 m
53、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而卡车、公交车等大型车辆的前
挡风玻璃却几乎是竖直的。

请用光学知识分析小汽车前挡风玻璃这样安装的原因(可以画图说明)。

小明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看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54.
的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射入眼中的光一定是由像发出的
B.像一定是虚像
C.像一定是倒立的
D.像
一定是放大的
55.生物显微镜的镜筒下面有一个小镜子,用来增加进入镜筒的光强。

如果小
镜子的镜面可以选择,在生物课上使用时,效果最好的是:( ,A.凹型镜面 B.凸型
镜面 C.平面镜面 D.乳白平面
56.下图是根据广西北海市一家宾馆中所挂钟表的照片绘制的示意图,图中秒针、分针和标有24个数字的转盘都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根据钟表的示数,这张照
片是在北京时间(按24小时制计时)______时______分______秒拍摄的。

58.近视眼镜的镜片是一个________透镜,它和眼球中相当于透镜的那部分的
综合作用使得这个“照相机”的“镜头”的焦距变________了。

59(为了防盗,在
门上装上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人,则“猫眼”应该是:
[ ]A(凸镜 B(凹镜C(凹透镜 D(凸透镜
60(在暗室的红灯下看一张白纸和白纸上的红字,得到的感觉是: [ ]
(纸是白色的,字能看清楚B(纸是白色的,字看不清楚 A
C(纸是红色的,字能看清楚D(纸是红色的,字看不清楚
61、用两块平面镜做成如图所示的潜望镜,两平面镜中心的距离为L,现在用此潜望镜观察正前方一物体AB,那么人从潜望镜中看到AB的像距物体AB的水平距离是多少,(作图并说明)
63(放映幻灯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更大的像,那么应采
[ ] 取的措施是:
A(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B(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C(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D(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答案:
41 DBAC 43 A 44 45 虚凸近 47 A49 表中快门一行每格中的数值大约总是左边相邻数值的2倍。

为保证光照能量一定,镜头的进光面积应该是左边一档的两倍。

这表示,要使进光量扩大为原来的两倍,镜头直径应扩大为原来倍,即1.4倍。

(2.8/1.4)=2
51 B 52 0.81m 0.85m 53 为保证夜间行车的安全。

小汽车前挡风玻璃倾斜安装是因为后面车辆射来的光,照射到前挡风玻璃后,斜向下反射;当车内景物被照亮时,通过前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驾驶员前面的斜上方。

这样车内驾驶员都不至由于反射光而受到干扰。

54 C 55A 56 20时 24分 57秒 58凹面镜小了 59
c d (1)猫眼实际上是一个光学系统,它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物镜即门外面的透镜是凹透镜,目镜即门里面的透镜是凸透镜((2)门外的物体首先经过凹透镜成一个正立缩小的虚像;(3)凹透镜成的像作为物体再经过凸透镜成像(60 D 61 L 63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