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2000字
红楼梦读书笔记2000字范文五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2000字范文五篇《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时代的特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书笔记2000字范文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红楼梦读书笔记2000字范文五篇(一)《红楼梦》可谓是一部世纪经典之作,位于四大名著之首。
它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
当时清政府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表面古水无波,风过无痕,实则箭在弦上,波涛暗涌。
暗地里各种社会矛盾争相爆发加剧,整个王朝已到了由盛转衰的关键点。
而《红楼梦》正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的视角,描述一批举止见识处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可谓是一部多方面展现女性美、悲剧美的史诗。
其中尤以贾府的兴衰历程为主线。
而作者曹雪芹除了主线的指引,暗线更是高明,他从社会最底层的视角来描述贾府的显赫气派。
透过刘姥姥这个乡下穷婆婆的眼睛,写出了王熙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泼辣与对贾母的谄媚。
第二次再进大观园,则正是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之间关系微妙的阶段。
而此时的贾府亦正处繁花似锦的盛期。
作者又将刘姥姥与贾母两个地位悬殊的人相比,极大地满足了贾母自我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但刘姥姥也不恼,为讨封赏,心甘情愿地出乖露丑,任凭成为所谓的上流公子小姐的笑柄。
可当她第三次再入大观园,贾府已是大势已去,树倒猢狲散,而刘姥姥便正巧成了贾府盛衰至极的见证者。
读罢红楼,纵观全书。
印象最深的便是宝钗。
在我看来,她是此书的完美人物。
她有才气又不及林黛玉般清高,识大体又不似王熙凤般狠辣,淡名利又不似迎春般木讷,依我来看,宝钗可用完美来形容。
众所周知,金陵十二钗都是纤弱柔骨,冰雪肌容的美人。
而黛玉的美是清丽脱俗,如荷花般圣洁,恍若仙子般倾城;而熙凤的美则遗世独立,她泼辣聪慧,傲瞰尘世,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而宝钗,应是那句“淡极始知花更艳”,她的美淡雅却令人倾心。
是国之牡丹,默默静居一隅,却早已惊艳了满堂摇曳的春风。
宝钗亦正处花季,却不似妙龄少女般有黛玉的风露清愁,她从来不喜似黛玉般伤春感秋。
红楼梦摘抄两千字读书笔记(精品4篇)

红楼梦摘抄两千字读书笔记(精品4篇)红楼梦摘抄两千字读书笔记篇1《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年封建社会形态的百科大全书。
小说以讲评领导社会形态中的四大亲族为核心图画,真实、具有活力地描画了十八百年上半叶中国末年封建社会形态的所有生存,是这段历史生存的一面镜子和缩略影像,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形态已经无可重新挽回地走向解体的真实写照。
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龙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氏为开头引出着一故事——石块记。
有以甄居士为线索着手即终了了整个儿的故事。
在很远的大洋对岸又一个国家——英国。
她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出色的、有天授的,剧作家他就是莎士比亚。
他用他一生的经历发扬了本国的独有的一种艺术方式——诗剧。
那时一私人的共同体,他那时期不灭的魂灵,以各种方式表达着自个儿、充实着自个儿。
正如莎士比亚与诗剧的微妙关系同样,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人的共同体永不磨灭魂灵的一小批。
与其说他是异步伟大的著作,还不如说它是中国通史。
与其说那是写权贵的生存,还不如说是当初当前局势的真实写照。
从一点儿点的细节来讲,那种语言的吸引力表现出来出来,用形象具有活力的语言刻画了千千万万的人物形象。
从人物的一举措不动、一颦一笑、一张一弛。
一丝一一无不张显出人物的独特的地方,可谓那种语言的叙述找不出一斯漏洞。
而从其中又可以看出一私人的共同体进展的问题,具体的症结,具体的人民的生计国计,无不与此有关联。
这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又是一部柬书。
面前说都都是前八十回,然后四十回我觉得正好相反。
从其中有很多的漏洞,例如贾稀玉在前八十回的一回中已经暗中示意到其是一悲剧人物,而到高鄂的笔下它又成了一个乐于学习又加入考试而考取举人,从一个顽童到一个好学之人,这半中腰几乎没有啥子相连,是很令人不可思议的。
并且在最终又丢下已经怀胎的宝钗出家为僧。
并且据闻高鄂是由于一个前一任官吏的赞助,取续写红楼的,我觉得一个最初的心愿就不那末纯洁的人,况且也没有道理解到曹雪芹的写的《红楼梦》。
《红楼梦》读书笔记(共13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共13篇)《红楼梦》读书笔记篇1《红楼梦》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
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他们的.家族是因为他们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
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冷清了,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红楼梦》读书笔记篇2“现在女性应该要像王熙凤那样”。
这是那天和朋友聊红楼梦时脱口而出的话。
其实早在拿起《红楼梦》的这一刻,我便与她相遇了。
她很美,三角眼,吊眉梢,美丽的外表隐藏了刁专与狡黠。
不防这样说在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的她的身上有着那么一股杀伤力的美。
这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
虽然比不过“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我更喜欢“粉面含春威不露,单唇未启笑先闻”的王熙凤。
我觉得与其说王熙凤极其富有心机,不如说她聪明,富有智慧。
在女性极其被岐视的封建社会,她用自己的.本事成为了上流社会的一家之主。
在这上流社会更直端地体现了她的智慧与超越他人的人格魅力。
她应该是小鸟依人,但她更像是一位硬汉独挡一面,为自己所想要的东西极力争取。
红楼梦读书笔记(通用13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通用13篇)红楼梦读书笔记篇1英莲,这位人物的一生可真是像她的名字一样“应怜”。
“菱花空对雪澌澌”“便是烟消火灭时”“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这是她还是孩童时命运对她的不公,而后,她便遭拐,与双亲分离,再无法团圆。
被拐后自然是要被卖了,可喜的是,她遇上了一位专一、痴情的买主冯公子,但命运又再一次将英莲打入深渊,在即将过门时,拐子又偷偷将她卖与了薛家,一个薄情、放荡不羁的富家公子薛蟠。
最终,冯公子被打死,英莲被抢到薛家,进了这泥潭般的深渊,并被改名为“香菱”。
在薛家,香菱成为薛蟠的小妾,跟随薛家人来到贾府大观园,与宝黛一行人一起学诗玩乐,香菱虚心请教,勤勤恳恳、废寝忘食地作诗,终于写出“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这样令众人赞叹不已的诗词,这诗句也正透露着香菱对模糊的亲人的思念。
命运好似有了转机,这香菱却遭了正室夏金桂的妒忌。
自进了薛府,夏金桂就时常刁难香菱,甚至将她的名字改作“秋菱”,可见香菱在薛府的地位是多么地下,连名字都不能自己做主,实在可怜又可悲!英莲——香菱——秋菱,她的人生一点一点走向低谷,走向深渊,走向毁灭!红楼梦读书笔记篇2“侬今葬花笑人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黛玉低吟着的悲凉试句一直被古往今来的独孤人士吟唱至今。
而我也被这句话中所体现的悲凉和伤感深深吸引。
古往今来,不少名家大作被世人传颂,但没有一本书像《红楼梦》这样将我深深吸引住。
初读红楼,是稚嫩,是无知。
我只看到了宝玉的轻浮,黛玉的柔弱,宝钗的宽厚,王熙凤的小家子气还有其他人物的尔虞我诈。
我单纯的以为这本书,只是记载了贾氏一家的兴衰史。
于是,我将它弃在了书架上。
时隔几年,再读红楼,我拂去书上的细尘,慢慢品读。
这一回,我看见了宝黛之间的凄美爱情,看见了作者的煞费心机。
作者在写书时将人名、地名、物名全部都赋予了深刻的含义。
好比如贾宝玉在大荒山无稽崖上的青埂峰上开始了“荒诞无稽”的“假宝玉”生活;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原应叹息”;王熙凤最终“亡西风”;潇湘馆中黛玉“消香”,怡红院中宝玉“遗红怨”等等都透露出了人物的悲凉结局。
红楼梦读书笔记两千字(通用4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两千字(通用4篇)红楼梦读书笔记两千字篇1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
不知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
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
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开朗,这是嫉妒。
我在隐隐之中对宝玉产生了醋意。
说来也真是惭愧,但是有几个男性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周围无缘无故的缠绕着数不胜数的美女而不心酸呢说到这,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
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
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
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
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
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
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
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
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
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
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
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
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
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
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
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
《红楼梦》读后感2000字(通用5篇)

《红楼梦》读后感2000字(通用5篇)《红楼梦》读后感2000字(通用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楼梦》读后感2000字(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红楼梦》读后感2000字1红楼一梦,梦的是谁的良辰美景,荣辱兴衰?一、颂歌,颂歌!红楼梦的是伟大的,在它里面,女性是伟大的。
《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清曹雪芹著前八十回,现流传的版本有高鹗续全的一百二十回。
其中描述了封建大家族的繁荣与衰落,但曹公塑造最为成功、吸引人眼球的是里面的女性形象。
莺莺燕燕,她们不仅美丽、聪明,还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意志有独立人格的人。
在那时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曹公的用意是多么深沉而伟大!黛玉的气质与才情、宝钗的大家闺秀风范、史湘云的机灵可爱、妙云的清丽脱俗,等等,无疑是全书中最精彩美丽的姹紫嫣红。
《红楼梦》中,丫鬟不是卑贱的,她们也有独一无二的个性与自由,晴雯、袭人、鸳鸯、平儿……她们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一个一个鲜明可爱的女性形象生动地跃然纸上。
曹公本人与曾说过:“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勿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他怀着“传闺阁昭传”的目的写成红楼一梦,梦是光彩陆离、姹紫嫣红的,梦中不仅有行止见识不凡的众多女子,还有一个爱她们、尊重她们的男子——贾宝玉,他真心相信“凡山川日月之精秀之钟于女儿”,这个贾宝玉,到真正是“通灵宝玉”之化身,真正的“山川日月之精秀”,连他于如此爱护女孩儿们,又将女子的地位提高一个层次。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无论是《三言二拍》中杜十娘、玉堂春,《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水浒传》里德扈三娘、潘金莲,女性总是作为低眉顺眼的弱势群体,顶多得到的是同情可怜。
《红楼梦》确实女性的大舞台,一曲曲颂歌为她们吟唱。
二、悲剧,悲剧!整曲《红楼梦》其实是场悲剧,所谓“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红楼梦》读书笔记(15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15篇)《红楼梦》读书笔记1我怀着辛酸泪把《红楼梦》读完,我心潮澎湃,百感交集。
为贾宝玉的命运而诉苦;为林黛玉的短命而叹惋。
这本千古绝唱的《红楼梦》却从一块灵石而引发出来的。
灵石为了让自己成为奇物,被仙道刻上了一些字,并带到了荣国府贾宝玉的身上。
这块石头经历了风风雨雨,从荣国府的繁荣昌盛到后来的败落;从贾宝玉每天无所事事到剃发还僧,都刻画得淋漓尽致使我赞叹不已,并为荣国府的悲剧而感到叹惋。
我特别喜欢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曹雪芹把人物的动态、语言、神情及场面描写都描写得面面俱到,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特别向着贾宝玉,看他每日无所事事的样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务正业,命运注定他一定没有什么好下场。
那些整天吃喝玩乐的大小姐,每天都要作诗、饮酒。
在一起玩乐,到头来死的死;卖的卖;亡的亡,不经鼻子一酸,替他们感到可惜,这种封建社会制度对人的不公平。
我要学习曹雪芹能把红楼梦写的这么好,许多地方都能用上诗、词和歌曲串联在一起,配合得十分恰当,让《红楼梦》锦上添花,更加完美了。
其中我最喜欢“护管符”上赞美金陵四个大家的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的景象,形象生动,总会让人历历在目:贾不假,白玉当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容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但想到贾家、史家、王家薛家都落到穷苦之地,都免不了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从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的样子,到关在监狱里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真是一落千丈。
想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我还要学习曹雪芹一波三折的写法,能把人物写得形象生动,好像我已经置身于荣国府中,体会荣国府的兴亡与衰落。
合上书,我看完了《红楼梦》便默默地流下了眼泪……《红楼梦》读书笔记2近日读完《红楼梦》,才明确其妙地方在。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杯具为重要资料,经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活泼描述,而深入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精选5篇红楼梦读书笔记2000字

精选5篇红楼梦读书笔记2000字精选5篇红楼梦读书笔记2000字在大观楼的假山后,在沁芳闸的小桥下。
你可曾在那些地方留下了泪水?一把辛酸泪,或许哭的是这凄悱的爱情故事,又或许是在为黑暗的社会哭泣。
让我们再一次品读红楼,再一次从中感受那些花香鸟语,感受那些社会的无奈与悲愤。
那是几百年前的时空,也是另一个世界的悲欢离合。
1、《红楼梦》读书笔记2000字前些日子,读两本关于季羡林和鲁迅的书,两位大师在书中谈到读书问题时,都首推中国古典名着《红楼梦》。
我除了看过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外,居然没有完整地读过小说,实在脸红,于是赶紧找来《红楼梦》看看。
开始有读《红楼梦》的想法,只是想真实地看看小说写得到底有多优秀,竟赢得众多国学大师们一致的好评和首推。
谁知道,第一次看小说原着之后,我居然立即对它有了一种难以释手的感觉。
曹雪芹笔下的情景、人物跃然于纸上,恍惚间自己仿佛置身于小说所描绘的精彩纷呈的世界里,小说人物的悲欢喜怒紧扣着我的心灵,由不得你不紧紧跟随着小说情节往下读。
现在小说已读完三分之一,但其中有个情节给我以深刻的印象和美感的享受,不把这种感触记下来,只怕哪天遗忘了,就实在枉费了这番功夫。
在小说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椿龄画蔷痴及局外”中,贾宝玉因在王夫人房里调戏小丫环金儿惹祸后,一溜烟跑进了大观园里。
当时正值酷暑正午时分,园内“满耳蝉声,静无人语”,宝玉却在一处蔷薇架下发现一个女孩子正蹲在花下,一边悄悄流泪,一边用手中的发在地上画着什么。
宝玉因这个看起来面熟的女孩“眉蹙春山、眼秋水……大有黛玉之态”而不忍离去,只管站一旁痴痴地偷看。
看了半天,发现这女孩用子在地上一遍遍地画着蔷薇花的“蔷”字,足足画了几十个,却不知何意。
读到这里,不光宝玉不知这女孩子写“蔷”是为何,我也只以为她正在蔷薇花下练习写字呢……疑惑收起,继续往下看。
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中,曹雪芹才把之前宝玉的疑惑解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读书笔记2000字
自从不知在哪里看到红楼同好闲闲的一句“李纨是个厉害人物”之后,突然就开了窍,再读红楼,怎么看怎么觉得人称“菩萨”、“佛爷”的大嫂子李纨,才真的是适应性超强的高级人才,几乎可以出将入相,当得了心态良好的全职太太,也轻而易举就能在职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是是是,论天分,论博学,李纨不及钗黛,论聪敏,论干练,她也一定输给熙凤和探春。
但她偏偏就能望重武林,大观园内“李纨为首”,这四个字在红楼书中会常常读到,统领大观园里那些各具才华、个性鲜明的女生们的,是貌似不起眼的李纨。
如果你有过几年职场历练,你就会发现,一个组织中一定会有至少一个李纨。
他(她)也许不是组织中最当时得令的红人,但却稳定地拥有大老板的信任和好感。
《红楼梦》第五十回,众女芦雪庵联句,贾母一时高兴,过来与民同乐。
李纨见了拥轿而来的贾母,有一连串的反应动作:先是“忙往上迎”,往下,“李纨早命拿了一个大狼皮褥来铺在当中”给贾母坐,接着“李纨早又捧过手炉来”;贾母想吃盘子里的糟鹌鹑,“李纨忙答应了,要水洗手,亲自来撕”。
在贾母命她“坐下”后,“这李纨便挪到尽下边”,末座陪侍。
一个如此细心、忠实、恭谨、有眼力见儿的下属,自然让老板觉得舒服。
虽然从内心深处,贾母本能地给予更多欣
赏的,是王熙凤、林黛玉这类惊才绝艳、八面玲珑的类型,但,不大说话的李纨还是赢得了“老太太也是和凤姐姐一样看待”。
李纨的月例、分红按贾府的最高等级拿,从她享受的待遇也看得出她在贾府的地位。
不错,职场中的李纨,可能从来都不是老板最为激赏、最寄予厚望的下属,老板也并不指望他(她)冲锋陷阵,干出多么炫目出彩的漂亮活计。
在上司眼里,他(她)不出众,守规矩,做事稳妥,让人放心。
而“让人放心”这四个字,几乎就是李纨们职场生存的不传之秘。
不单他(她)的上司,他(她)也让自己的平级同事放心。
他(她)已经有一定的职级,而且在这个职位上呆了N 年之久,他(她)和平级同事之间,在年龄和资历上,都拉开了一点距离。
他(她)和他们的身份有了微妙的不同,他(她)比他们年长、比他们资深,最重要的是,他(她)看上去安于现状,既没有上升的潜力,似乎也没有了上升的欲望。
他(她)是所有平级同事都乐于亲近的人,因为他(她)不是竞争的假想敌。
黛玉对宝钗、湘云都有过心病,但不可能和大嫂子李纨有什么不快。
她们不存在竞争关系,没有任何现实的和潜在的利益冲突。
在这种相对超脱的位置上,如果他(她)恰好心思细密,性情温和,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和适度的包容性,他(她)就很可能成为组织中的稳定剂,缓
解冲突,调和矛盾。
他(她)因此有一个好人缘儿。
人们一般不大评价他(她)的专业能力,他(她)的“才”往往是被忽略的选项,但他(她)的“德”会获得广泛的承认,被一致推许,他(她)是同事们心中和口中的“好人”。
贾母、王夫人“素喜李纨贤惠”,下人说她是“第一个善德人”,评价她是个“厚道多恩无罚”的上级。
在贾府那样一个盘根错节、争权夺利、人际关系复杂微妙的大家族里,谁能没有敌人呢?李纨做到了。
她性格中庸,行事低调,却有着一等一的人际平衡能力。
探春倡议成立诗社,李纨上来就自荐掌坛。
这种企业文化、闲情雅趣,最能制造大家打成一片其乐融融的气氛,李纨乐得积极参与。
接下来,她天才的人际平衡能力开始显露。
几乎在自荐当社长的同时,她充分体察每个人的心理需求——任命不长于诗歌创作的迎春和惜春为“副社长”,给她们派了活儿,“一位出题限韵,一位誊录监场”。
两个本来对诗社可能缺乏兴趣甚至有畏难情绪的人,都有了冠冕堂皇的参与身份和非常体面的参与方式。
李纨自己不善写诗,但有鉴赏力。
她亲自当裁判。
两次明确排出名次的诗会,一个第一给了宝钗,另一个给了黛玉。
两大顶尖才女各胜一场,皆大欢喜。
这种对人心的洞悉和体贴,对各色人等认真的关注和细腻的照拂,应用于刀剑无情的职场,比较容易建立起情感上的信任和亲近,甚至会让时常备感孤独的职业人形成依赖。
职场李
纨们,通常都能密切联系群众,他(她)周围的同事,左邻右舍,都愿意和他(她)交流,很多时候,他(她)万能胶般的亲和力,都能让人如沐春风。
和所有人都好,既是他(她)的姿态,也是他(她)的资本。
作为大观园内的NGO组织,诗社引起了贾母强烈的兴趣和关注。
李纨式员工在民间的好人缘和影响力,让他(她)说的话往往被认为部分地代表民意而加重了分量,被老板重视。
职场李纨,得到的是一种半官方半民间的认可。
作为一个公认的“好人”,李纨心地良善。
高鹗版红楼中,黛死钗嫁,李纨是最后陪伴在黛玉身边的人之一,也哭得“死去活来”。
但即使有机会,李纨也绝不会是站出来反对调包计的那个人。
不是她和黛玉不够好,是她会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在怡红院给宝玉庆生,众女掣花名、饮酒,李纨看了自己的之后,笑道:“真有趣,你们掷去罢。
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
”这个“不问你们的废与兴”,是非常贴合李纨为人的一句话。
据说在曹雪芹的佚失稿里,贾家大厦倾覆,李纨因其子贾兰之功没受牵连。
对阖府之难,她采取的姿态,也是袖手不救,独善其身。
相对于探春的热情和理想主义,李纨们是妥协和倾向于自保的人群。
他(她)们没什么鲜明的立场、坚定的信念,不会充当强硬的支持或反对派。
“好人”的另一层含义,是好说话的人,不执拗不执著,灵活柔软,容易掉头和转向。
李纨不像探春对贾府那么有“匹夫有责”的救亡意识。
她只要自己和贾兰过得好。
大奶奶的职位,只是这个目标的保障和前提,犯不着较真儿。
不是所有的组织在所有的时候都需要和接受探春式的理想和激情,尤其是经济衰退期的贾府。
倒是李纨,更容易找到舒服的位置。
在办公室里做到“无敌”,老板信任,同事欢迎,说到纵横职场的通吃人才,谁比得了李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