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标签技术及其应用2

合集下载

AI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

AI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

AI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在当今社会中,人工智能(AI)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AI技术在多媒体领域的应用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AI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AI在多媒体技术中的应用随着AI技术的迅速发展,它已经成为了多媒体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方面,AI可以通过识别图像和声音的能力,为多媒体内容提供更加精确、高效的标签和索引。

例如,在图片搜索中,AI可以根据图片的内容自动给图片打上标签,使得用户可以更方便地搜索到他们想要的图片。

另一方面,AI还可以通过学习用户的偏好和行为,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多媒体推荐。

比如,AI可以根据用户的历史观看记录和兴趣偏好,为用户推荐更加符合他们口味的电影、音乐和新闻。

二、AI与多媒体技术的交互作用AI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不仅仅是单向的应用,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交互作用。

多媒体技术可以为AI提供大量的数据和场景,从而提升其学习和分析的能力。

同时,AI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多媒体技术的创新。

例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图像处理和音频编辑,从而提升多媒体内容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三、AI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在不同领域的应用AI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已经在各个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在教育领域,AI可以通过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学生提供智能化的学习辅助和教学资源。

在医疗领域,AI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对医学影像进行分析和诊断,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疾病诊断的准确度。

在交通领域,AI可以通过分析多媒体数据,实现智能交通管理和驾驶辅助,提高交通安全和效率。

四、AI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中存在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尽管AI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多媒体数据的庞大和多样性,如何高效地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成为了一个难题。

其次,AI在多媒体技术中的应用也带来了隐私和安全方面的问题,如何保护用户数据和信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rfid原理与应用第二版课后答案

rfid原理与应用第二版课后答案

RFID原理与应用第二版课后答案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用于识别追踪物体。

它通过无线电波传输数据,包含一个天线和一个芯片,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射频信号,芯片则存储数据和与读写器进行通信。

在实际应用中,RFI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管理、智能交通、无人超市等领域。

1. 什么是RFID技术?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RFID技术是一种用于无线识别追踪物体的技术。

其核心包括RFID标签、读写器和数据处理系统。

RFID标签由天线和芯片组成,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射频信号,芯片存储数据并进行通信。

当RFID标签处于读写器的射频范围内时,读写器通过无线电波激活标签并读取其中的数据。

RFID技术实现物体的自动识别和数据传输,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2. RFID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RFID技术具有以下主要特点:•无线传输数据:通过无线电波实现数据传输,无需接触传感器,便于实现自动识别。

•高精度识别:能够实现对物体的追踪和管理,提高了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大容量存储:RFID标签内置芯片存储容量大,可存储物体的详细信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

•高速读取:读写器能够快速识别标签并读取数据,实现快速信息传递和处理。

3. RFID技术在哪些领域有广泛的应用?RFID技术在以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物流管理:用于货物追踪、库存管理、自动识别等方面,提高供应链效率。

•仓储管理:实现对仓库内物品的自动管理、盘点和定位,提高仓储管理效率。

•智能交通:应用于车辆识别、电子收费、交通监控等领域,优化交通管理。

•智能医疗:实现对患者信息、药品管理、医疗设备追踪等方面的自动化管理。

•无人超市:通过RFID技术实现购物体验的智能化、自动结算等功能,提升消费者体验。

4. RFID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增长,RFID技术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anti-his-tag在wb中原理

anti-his-tag在wb中原理

anti-his-tag在wb中原理一、引言WB(Western Blotting)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析技术,可以用来检测特定蛋白质在样本中的存在及其相对丰度。

为了方便WB实验的进行,研究人员开发了许多标记技术,其中anti-his-tag就是一种常用的标记方法。

本文将介绍anti-his-tag在WB中的原理及其应用。

二、anti-his-tag的原理anti-his-tag是一种抗体,特异性地结合带有His标签的蛋白质。

His标签是一种小型多肽序列,通常由6个连续的组氨酸(histidine)残基组成。

His标签广泛用于蛋白质的表达和纯化过程中,通过His标签可以方便地将目标蛋白质与其他蛋白质分离开来。

在WB实验中,研究人员通常会将目标蛋白质表达为带有His标签的融合蛋白,在WB膜上进行蛋白质分离和检测。

为了检测这些带有His标签的蛋白质,需要使用特异性的抗体,即anti-his-tag。

anti-his-tag抗体可以通过免疫动物(如小鼠或兔子)免疫制备。

在免疫过程中,动物的免疫系统会识别His标签并产生相应的抗体。

这些抗体可以与带有His标签的蛋白质特异性地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三、anti-his-tag在WB中的应用1. 目标蛋白质的表达和检测通过将目标蛋白质表达为带有His标签的融合蛋白,可以方便地将其与其他蛋白质分离开来,并使用anti-his-tag抗体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可以在WB实验中快速、准确地检测目标蛋白质的存在及其相对丰度。

2. 蛋白质的纯化在蛋白质表达和纯化过程中,可以利用His标签和anti-his-tag抗体来纯化目标蛋白质。

通过将带有His标签的目标蛋白质与anti-his-tag抗体结合,可以方便地将目标蛋白质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3.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通过将两个目标蛋白质分别表达为带有不同His标签的融合蛋白,可以利用anti-his-tag抗体来研究这两个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标签蛋白融合技术概述从分子生物学基础和生化基础到商...

标签蛋白融合技术概述从分子生物学基础和生化基础到商...

标签蛋白融合技术概述:从分子生物学基础和生化基础到商用系统K. Terpe摘要: 随着蛋白质组学的迅猛发展,重组蛋白质的使用在近年来大大增加。

重组杂合体含有一个多肽融合担体也就是亲和标签可用于辅助目标蛋白的纯化,这已经被广泛使用。

许多不同的蛋白质,结构域或者肽类能与目标蛋白融合。

利用融合蛋白的有助于重组蛋白纯化和检测这个优点被广泛赞同。

然而,很难选择正确的纯化系统用于特定的目标蛋白。

本综述概述了使用最频繁的和有趣的系统:精氨酸标签(Arg-tag),钙调蛋白结合肽(calmodulin-binding peptide),纤维素结合结构域(cellulose-binding domain),DsbA,c-myc-tag,谷胱甘肽S -巯基转移梅(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FLAGtag,HAT-tag, His-tag, 麦芽糖结合蛋白(maltose-binding protein), NusA, Stag,SBP-tag, Strep-tag,和硫氧还蛋白等。

引言生产高度纯化和性状确切的重组蛋白质已成为在医药工业工作的蛋白质化学家的主要任务,近年来,一些抗原表位的肽类和蛋白质已被用于大量生产重组蛋白质。

这些亲和标签系统具有以下特征:(a)一步的吸附纯化,(b)对三级结构和生物活性影响小,(c)可方便且专一的去除以产生天然蛋白质,(d)在纯化过程中重组蛋白的分析简便准确,(e)适用于大量的不同蛋白质。

然而,每一个亲和标签都在其特定的缓冲液条件下纯化得到(表1)。

因此有几种不同的策略用于大规模生产重组蛋白质。

其中一种办法是使用很小的肽标签,这些标签不会与融合的蛋白质发生干扰。

使用最为广泛的有多聚精氨酸,FLAG-,多聚组氨酸-, c-myc-, S-, and Strep II-tag. 对于某些应用,小标签无需去除。

这些标签不像大标签具有免疫原性,经常可以直接作为抗原用于产生抗体。

strep-tag_ii核酸序列_理论说明

strep-tag_ii核酸序列_理论说明

strep-tag ii核酸序列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生物科学研究中,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蛋白质表达和纯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其中,聚合酶链反应(PCR)、DNA合成和测序等技术的应用给研究人员带来了便利。

为了便于蛋白质表达和纯化过程中对目标蛋白进行有效操控和分离纯化,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称为strep-tag II核酸序列的工具。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详细介绍strep-tag II核酸序列的定义、作用、组成和结构,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同时还会对设计优化核酸序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目前已知技术在strep-tag II核酸序列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最后,本文将对现有研究的发现和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归纳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阐述strep-tag II核酸序列的理论原理及其应用,并探讨设计优化核酸序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发展方向。

通过对目前已知技术在strep-tag II核酸序列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为进一步推动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strep-tag II核酸序列理论说明:2.1 strep-tag II的定义与作用:strep-tag II是一种用于分离、纯化和检测蛋白质的标签序列。

它由六个连续的氨基酸残基(Trp-Ser-His-Pro-Gln-Phe)组成,具有很高的亲和性和选择性结合到StrepTactin蛋白上。

当融合在目标蛋白中时,strep-tag II通过与StrepTactin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目标蛋白的快速纯化和定位,从而方便研究人员对目标蛋白的研究。

2.2 strep-tag II核酸序列的组成与结构:strep-tag II核酸序列是指将strep-tag II标签插入到DNA或RNA分子中所使用的核酸序列。

一般情况下,可以在目标DNA或RNA序列之后引入一个编码strep-tag II的DNA或RNA片段。

融合蛋白的标签

融合蛋白的标签

重组蛋白表达技术现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各个具体领域, 特别是体内功能研究和蛋白质的大规模生产都需要应用重组蛋白表达载体。

蛋白表达载体按照表达宿主的不同分为3类,分别为表达宿主为大肠杆菌,哺乳动物细胞的,以及慢病毒载体,宿主可以为哺乳动物细胞和原代细胞。

当某一个标签的使用,一是能构成表位利于纯化和检测;二是构成独特的结构特征(结合配体)利于纯化。

除了必要的复制和筛选的元件,协助表达和翻译的元件外,本文将6个标签的功能初步介绍如下:(一) His 6His6是指六个组氨酸残基组成的融合标签,可插入在目的蛋白的C末端或N末端。

组氨酸残基侧链与固态的镍有强烈的吸引力,可用于固定化金属螯合层析(IMAC),对重组蛋白进行分离纯化。

使用His-tag有下面优点:1.标签的分子量小,只有~0.84KD,而GST和蛋白A分别为~26KD和~30KD,一般不影响目标蛋白的功能;2.His标签融合蛋白可以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条件下或变性条件下纯化,前者在纯化疏水性强的蛋白得到应用,后者在纯化包涵体蛋白时特别有用,用高浓度的变性剂溶解后通过金属螯和亲和层析去除杂蛋白,使复性不受其它蛋白的干扰,或进行金属螯和亲和层析复性;3.His标签融合蛋白也被用于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研究;4.His标签免疫原性相对较低,可将纯化的蛋白直接注射动物进行免疫制备抗体;5.可应用于多种表达系统,纯化的条件温和;6.可以和其它的亲和标签一起构建双亲和标签。

(二) FlagFlag标签蛋白为编码8个氨基酸的亲水性多肽(DYKDDDDK),同时载体中构建的Kozak序列使得带有FLAG的融合蛋白在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效率更高。

Flag 作为标签蛋白,其融合表达目的蛋白后具有以下优点:1. Flag 作为融合表达标签,其通常不会与目的蛋白相互作用并且通常不会影响目的蛋白的功能、性质,这样就有利用研究人员对融合蛋白进行下游研究。

数字印刷技术在标签制作中的应用

数字印刷技术在标签制作中的应用
标签
应用场景:电商、 快递、物流公司

优势: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减少
错误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防伪标签
防伪标签的重要性:保护品牌,防止假冒伪劣产品 数字印刷技术在防伪标签中的应用:可变数据印刷,提高防伪性能 防伪标签的设计:结合品牌特点,设计独特图案和文字 防伪标签的制作:采用数字印刷技术,实现快速、高效、低成本的生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电子油墨技术
电子油墨的定义:一种由电子控制、可编程的油墨,用于数字印刷。 电子油墨的工作原理:通过控制油墨中的电荷,实现油墨的精确喷射。 电子油墨的优点:可编程、可重复使用、环保、节省成本。 电子油墨在标签制作中的应用:可以实现个性化、可变数据、多色印刷等功能。
05
个性化定制的趋势
消费者对个性 化定制的需求 日益增长
0 1
数字印刷技术 可以实现快速、 低成本的个性 化定制
数字印刷技术 在标签制作中 具有广泛的应 用前景
0
0
2
3
随着技术的不 断发展,个性 化定制将成为 标签制作的主 流趋势
0 4
跨界融合的趋势
数字印刷技术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数字印刷技术在标签制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食品、药品、化妆品等 领域 数字印刷技术在标签制作中的创新,如可变数据印刷、防伪印刷等
应用:广泛应用于标签制 作,如商品标签、物流标
签等
发展趋势:向更高速度、 更高质量、更低成本方向
发展
热转印技术
原理:通过加热 将油墨转移到标
签上
优点:色彩鲜艳, 图像清晰,耐久
性好

工业互联网的智能RFID技术

工业互联网的智能RFID技术

工业互联网的智能RFID技术近年来,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越来越热门,成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工业互联网,指的是通过信息网络将工程实现与物理实现相结合,在整个制造和分销过程中实现机器之间的互连,工业生产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新一代智能工业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被普遍应用以实现更加智能化、更加高效化的管理。

相较于传统的条码识别技术,RFID技术有着识别范围广、识别速度快等显著优势,这使得它成为了新的工业生产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智能RFID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愈加普遍,成为了新一代工厂智能制造必不可少的核心技术。

一、智能RFID技术的分类智能RFID技术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无源RFID技术无源RFID技术,也称无电源RFID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中的能量,从而实现对标签的供电和信息的读取。

主要应用于物流中的货物标识以及设备管理等领域。

2. 活动标签技术活动标签技术,是RFID技术中的重要方面,其主要作用就是保证标签能够随着物品的转移和追踪,以提高管理的智能化程度。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医疗、库存以及生产管理等行业。

3. 有源RFID技术有源RFID技术,也称为主动式RFID技术,其工作原理是标签内部搭载有电池,可独立完成数据采集和存储。

该技术主要用于需求高精度识别以及位置追踪的领域,如军事、航空等。

二、智能RFID技术的应用1. 物流物流领域是智能RFID技术最早应用的领域之一,其主要作用是追踪物流的信息,从而提高整个物流过程的可视化程度。

通过对物流过程中的货物智能标识和追踪信息的实时监控,物流信息的流通和管理大大地提高了效率,缩短了时间。

2. 库存管理RFID技术在库存管理方面的主要应用是通过智能标签的管理,对库存管理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控,从而减少了因人为失误导致的资产财产损失。

3. 生产管理RFID技术在生产管理中的主要应用是通过对生产物流过程的智能标识来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从而更加精细地监控整个流程的实时动态,提高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第6期科技经济市场融合标签技术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基因重组技术,其主要过程是利用重组DNA 技术在靶蛋白编码基因的3'端或5'端融合某种标签的编码基因,通过适宜的宿主来表达重组蛋白质[1],表达的重组蛋白质可以通过融合的标签与包被在固相基质上的特异配基结合而进行纯化。

融合标签技术的发展使重组蛋白质的纯化更加快速、简便。

近几年,随着新的融合标签系统的开发,其功能逐渐多样化,除用于蛋白质纯化外,还用于蛋白质定位和检测等。

1融合标签的种类融合标签根据其分子量大小可分为两大类:大的蛋白质分子(或蛋白质结构域及其衍生物)和小的多肽片段。

大的蛋白质标签有GST (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SPA (葡萄球菌蛋白A )和GFP (绿色荧光蛋白)等,它的使用会增加目标蛋白的溶解性,但在蛋白结晶和抗体产生等过程中,标签必须去除。

小的多肽标签有6×His (六聚组氨酸)、HA (流感病毒血凝素表位)、c-myc (人c-myc 蛋白表位)、FLAG (专为蛋白纯化和检测设计的八肽)等,多数情况下,由于多肽标签相对较小,对融合蛋白质结构影响小,不需要从融合蛋白质中切除,因而多肽标签较蛋白质标签更为常用。

迄今为止,已有文献较为详尽地报道了各种融合标签[2],其大小从几个氨基酸到蛋白质不等,相互作用类型包括酶与底物,细菌受体与血清蛋白,六聚组氨酸与金属离子,抗原与抗体等[3],表1-1列出了目前报道较多的标签融合系统。

2融合标签技术的应用2.1用于蛋白的纯化。

融合标签技术用于重组蛋白质纯化已为大量实验所证实[4]。

理论上,根据亲和纯化原理可定向设计使目标蛋白质与纯化基质之间不发生任何直接相互作用的融合标签,以避免由于这种直接相互作用造成蛋白质变性。

目前已有许多不同的标签可供利用。

它们利用了标签与固相配体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可从复杂的提取物中对标签融合蛋白进行选择性的结合和洗脱。

目前常用的蛋白纯化标签是GST ,His 和表位标签。

最常用的标签是多聚组氨酸,即His 标签。

该标签由6-10个连续组氨酸组成,置于蛋白的氨基或羧基末端。

His 标签与其它标签相比有很多明显优势:①对金属离子如镍、钴有高度的选择性和亲和力;②与金属离子的结合不受变性剂(尿素、胍)的影响;③温和多样的洗脱条件(100~250mmol/L 咪唑,低pH ,10mmol/L EDTA)。

目前已有各种商品化介质(Ni-NTA-Agarose,Ni-IDA-Agarose)提供。

另外,抗His 标签的单抗或多抗也被应用于His 融合蛋白的纯化。

表1-1常用的融合标签系统GST 标签是用来从细菌表达系统中纯化蛋白较为成功的标签之一。

在该系统中,GST 与被标记的蛋白进行融合,融合后的蛋白可在许多表达系统中表达。

GST 和谷胱甘肽紧密结合,融合蛋白可通过谷胱甘肽固相柱纯化,洗脱未结合的蛋白后,结合蛋白可用含游离的谷胱甘肽缓冲液进行洗脱。

该系统中被融合的目标蛋白常可正确的折叠成为有功能的区域,故十分有用。

该系统的另一个优势是可快速、温和地纯化,配体谷胱甘肽的成本较低。

表位标签(HA 、c-myc 和FLAG 等)也已广泛用于融合蛋白的纯化研究。

目前已有商品化针对表位标签的单克隆抗体。

为使标签在纯化中发挥良好的作用,在纯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剧烈的条件使抗体和标签之间解离,剧烈的条件可使抗原发生不可逆变性,目标蛋白的回收率低。

用游离多肽竞争洗脱法洗脱结合在固相抗体上的标签融合蛋白,是优选的方法。

目前,HA ,微管蛋白标签[5]、KT3标签(SV40大T 抗原的羧基末端)[6]和FLAG 等已成功的用多肽洗脱方法进行了蛋白纯化。

2.2用于蛋白质固定和检测。

阐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描绘出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网作者简介:王娅宁,女,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微生物与免疫。

融合标签技术及其应用王娅宁李淑娟(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医学系,陕西西安710100)摘要:融合标签技术是一种基于报告基因的重组D NA 技术,融合标签技术的发展使重组蛋白质的纯化、固定及检测更加快速、简便,并很快得到了应用。

关键词:融合标签技术;重组蛋白;应用技术平台趦趽科技经济市场络图谱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已有很多成熟的技术平台,如生物芯片以及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的BIAcore系统。

这些技术的关键步骤是将某种生物分子(蛋白质、核酸等)固定在固相基质上。

利用融合标签与其配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较好地将蛋白固定在固相载体表面。

融合标签通常是一些小的短肽分子或蛋白质,这些标签在目标蛋白质与固相基质之间起到了一种间隔臂(spacer arm)的作用,极大程度地减少了目标蛋白质与固相基质直接接触的机会,同时由于融合标签通常位于融合蛋白质的N端或C端,从而可使其活性中心充分展露,形成一种均质配基表面,而这种均质表面的形成对于生物芯片以及基于BIAcore系统的实验成功非常关键。

不同融合标签系统的使用将为蛋白质的定向固定提供多种多样的选择。

用于蛋白检测的标签种类较多,其中荧光标签和表位标签最为常用,前者可在活细胞中进行检测,后者可用于细胞染色、免疫沉淀以及免疫印记中蛋白检测。

荧光蛋白标签可对融合蛋白在活细胞中适时检测,在研究蛋白定位及其动态变化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最近开发出更多活性较强的标签以及发出不同颜色的各种荧光标签,极大地扩大了荧光蛋白标签的使用范围[7]。

采用抗GFP抗体可将该标签用于细胞染色、免疫沉淀以及免疫印记技术中,但是,与分子质量较小的表位标签相比,分子质量较大的标签,可能更容易对目标蛋白的调节和功能产生影响。

2.3融合标签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融合标签可提高重组蛋白的产量,由于外源蛋白质对于宿主菌的异质性,当外源蛋白质在宿主菌内表达时,宿主菌会调动各种机制来阻止外源蛋白质过量表达,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我们所需要的目标蛋白质表达量降低。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当外源蛋白质融合某些特定的标签后,能够有效增加重组蛋白质的产量[8]。

融合标签还可增强重组蛋白质的可溶性,外源蛋白质在宿主菌内表达时大多以包涵体形式存在[9],致使很难获得大量有活性的天然蛋白质。

为了防止包涵体形成,一般可以采用低温诱导表达蛋白质,但这种方法并非对所有蛋白质都有效。

研究发现,一些高度可溶的蛋白质在与其它蛋白质融合后会促进融合蛋白质以可溶形式表达,如M BP等[10]。

Invitrogen公司在2004年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增强可溶性表达的多肽标签(SET-tag),该标签是通过静电排斥来防止新生多肽相互聚集[11]。

3展望亲和标签在蛋白质纯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稳定蛋白质和提高蛋白溶解性。

亲和层析得到蛋白质纯度可达90-99%。

纯化系统的选择取决于蛋白质性质及下游应用。

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融合标签系统不断被发现,极大地丰富了融合标签的功能。

不同融合标签系统有其共性,同时也有各自的优势和缺点。

融合标签系统的选择受到很多因素制约,如融合标签系统的纯化条件、融合蛋白质自身的性质(pI、细胞定位等)、纯化基质及缓冲液成本、融合标签的可去除性等。

综合考虑融合标签的各种制约因素,尚没有一种标签可以满足所有应用的需要。

因而,两种甚至多种不同融合标签的组合使用将成为未来融合标签技术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1]Nilsson J,Stahl S,Lundeberg J,et a1.Affinity fusion strategies for detection,purification,and immobilization of recombinant proteins[J]. Protein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1997,11(1):1-l6.[2]Terpe K.Overview of tag protein fusions:from molecular and biochemical fundamentals to commercial systems[J].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03,60(5):523-533.[3]Uhlen M,Forsberg G,Moks T,et a1.Fusion proteins in Biotechnology[J].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1992,3(4): 363-369.[4]Lamla T,Erdmann V A.The Nano-tag,a streptavidin-binding peptide for the purification and detection of recombinant proteins[J]. Protein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2004,33(1):39-47.24.[5]Skinner R H,Bradley S,Brown A L,et e of the Glu-Glu-Phe C-terminal epitope for rapid purirfication of the catalytic domain of normal and mutant ras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s[J].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1991,266:14163-14166.[6]Kwatra M M,Schreurs J,Schwinn D A,et al.Immunoaffinity purification of epitope-tagged humanβ2-adrenergic receptor to homogeneity[J].Protein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1995,6(6): 717-721.[7]Sato M,Umezawa Y.Imaging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by fluorescence in single living cells[J].Methods,2004,32(4):45l-455. [8]Butt T R,Jonnalagadda S,Monia B P,et a1.Ubiquitin fusion augments the yield of cloned gene products in Escherichia coli[J]. A,1989,86(8):2540-2544.[9]Chayen N E.Turning protein crystallisation from an art into a science[J].Current Opinion in Structural Biology,2004,14(5): 577-583.[10]Kapust R B,waugh D S.Escherichia coli maltose-binding protein is uncommonly efective at promoting the solubility of polypeptids to which it is fused[J].Protein Science,1999,8:1668-1674.[11]Zhang Y B,Howitt J,McCorkle S,et a1.Protein aggregation during overexpression limited by peptide extensions with large net negative charge[J].Protein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2004,36(2): 207-216.技术平台趧趭2009年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