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在山的那边》4次作业设计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附答案

教师寄语: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学习目标 1 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 腾”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反复朗读,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3、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然后解释词义: 凝成( )___________________ 诱惑( )___________________一瞬间( )________________ __ 隐秘( )___________________ 喧腾( )___________________ 痴想( )_________________ 二、 理解探究 2、听读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想像诗歌中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整体感知诗 歌内容和思想感情 3请学生说出对诗歌意旨的理解。 三、合作释疑 4、学生研读诗歌,提出理解中的疑难诗句,小组合作探究: ⑴ “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 ⑵ 怎样理解“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⑶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⑷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 ⑸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 ⑹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5、再探 ⑴ “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⑵ 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⑶ 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⑷ 结尾表达的信念,如果用议论语言该怎样表达?“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 睛”蕴含着怎样的意 味和感情? ⑸ 有人说,这首诗在艺术上波澜迭出,紧扣人心,结合阅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 四、课内精读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 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_________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_______在远方为我_______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_________?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_________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_________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_________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_________你的眼睛…… 1、依据课文为上文空缺处填上适当的词语。 2、解释画线词语的含义: ⑴ 一座座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一次次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何理解? ⑴ 诱惑着我的山顶: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⑵ 漫湿我枯干的心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文意思说一说要想实现理想应具备怎样的精神? 5、你心中的希望是什么?你是如何追求希望的?五、拓展延伸 乡愁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在山的那边》课后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在山的那边》课后综合练习题(附答案)一、知能达标训练: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痴想ch 隐秘y n 凝成n ngB、诱惑y u 喧腾xu n 一瞬间sh nC、种子zh ng 奔来b n 攀上p nD、铁青ti 信念ni n 漫湿m n2、辨析下面的形似字,并分别注音组词:幻()————喧()————飘()————幼()————渲()————瓢()————3、解释下列词语: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一瞬间:4、诗歌文体常识填空:诗歌,文学的一类,与小说、______、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高度集中地反映_______,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______,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可以歌咏朗诵。
5、这首诗运用了象征手法,诗中的“山”象征___________,“海”象征__________,“无数座山象征”____________,“爬山”象征_____________。
二、综合能力训练:1、结合全诗的内容,解释下面两句诗中“海”的不同含义。
(1)哦,山那边是海吗?(2)在山的那边,是海!用信念凝成的海。
2、在“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一句中,“铁青着脸”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3、“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心中扎下了深根”,这颗“种子”是什么?为什么“扎下了深根”?4、“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几句是写实际的景物还是虚写?它有什么深沉含义?5、“零分”指什么?为什么说“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6、有一首歌唱到:“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本诗中与此句意思相近的诗句是哪些?7、小时侯爬山“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长大了,“我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你能分别用两个成语概括这两个时期的爬山经历吗?8、“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句中“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呢?找出与“想望”意义相同的另外两个词。
《在山的那边》语文课文教案

《在山的那边》语文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2)激发学生勇于探索、追求梦想的精神。
(3)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困难,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哲理。
(2)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景。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
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4.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美妙。
(2)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 学习生字词(1)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集体交流,讲解生字词的意思。
3. 理解课文内容(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4. 欣赏课文美景(1)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景。
(2)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向往的山的那一边是什么样子。
(2)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困难,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6. 小结与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4

第二节写了——
长大后对人生的感悟
课文朗读 认读生字 整体感 知 探究词义 品味词语
探究诗中“海”与“山”的 含义
用信念凝成的海
海: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追求与实现理想的过程 中所遇到的波折和困难
山:
课文朗读
认读生字 整体感 知 探究词义 品味词语
讨论品味词语: 痴想: 童年的幻想 铁青着脸:困难的艰巨性 诱惑: 成功的喜悦
枯干:理想破灭后的捻与痛苦
课文朗读 认读生字 整网 ;
传承之历.很快,鞠言就感应到,自身の申魂之中,多咯壹些东西.呐些东西,应该就是灰色能量蕴含の传承信息.不过在呐份传承信息之中,鞠言发觉,其中并没有蕴含具体の内容.呐份传承,似乎很抽象,并不是某壹种具体の心法、功夫之类の传承.就在鞠言觉得有些奇怪の事候,器灵虚影再次 说话咯.“小家伙,呐份传承,是俺主入八荒天尊留下の毕生心血.能领悟多少,就看你自身の本事咯.若你真能吃透,那么你の实历,必将有壹个极大の飞跃,达到仅次于天尊の存在都壹点不难.”器灵虚影,也是看鞠言の悟性不错,所以才将呐份八荒天尊留下の传承送给鞠言.鞠言の判断也没 错,呐份传承并不是壹种具体の手段.它是,八荒天尊在剑道前の心血,能够说极其复杂.“多谢器灵前辈.”鞠言对黑色巨剑前の器灵虚影躬咯躬身.器灵虚影摆摆手,而后消失在鞠言の视线之内.鞠言也立刻盘坐下来.鞠言の领悟能历确实非常强,他很快就弄明白咯自身得到咯哪个.“难怪器 灵前辈说,如果俺能将呐份传承吃透,实历将大幅度增强.”“不耽误咯事间咯,立刻开始.”在很短の事间内,鞠言就找到咯方向.他开始以剑意领域为主干,构建属于自身の新の攻击手段.呐不是壹件容易の事情.鞠言直接将摩罗事光塔取出,反正在淬申月塔第九层之内,只有壹个器灵在呐里, 鞠言也全部不担心自身の摩罗事光塔暴露.器灵,不会对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在山的那边》课后题

《在山的那边》课后题及答案 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的愿望”. 2.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山色是青的,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才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种子比喻一个信念,是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先要想为什么“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再想照亮前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7.“用信念凝成的海”这句话中的“海”具有什么含义? 这里的“信念”指得是妈妈给我的信心,而这里的“海”指的是作者在不断追求的目标.扩展资料 一、基础部分 1.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伏在窗口(fú) 痴想(chī)B.隐秘(bì) 凝成(nínɡ)C.诱惑(xiù) 漫湿(màn)D.枯干(ɡū) 一瞬间(shùn) 2.下边四组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幻想 凝成 诱惑 宣腾 B.海潮 攀登 朦胧 痴想 C.隐秘 清澈 依然 枯干 D.漫湿 一瞬间 飘来 深根 3.填空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_________,即对__________________和自信。
新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的答案课后习题答案

新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的答案课后习题答案第1课在山的那边一、1.2.略3.⑴将“兴旺〞改为“开展〞⑴将“附和〞改为“赞成〞二、1.“海〞指的是理想的境地,“山〞指的是重重困难。
隐含的道理是:理想的完成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
2.⑴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给予山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山也在冷冷嘲笑我痴心妄想、稚嫩可笑,表达我看不到海的失望、沮丧的心情。
⑴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大海比喻理想,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困难奋斗,生动形象地说明历尽千辛万苦,困难奋斗才会完成理想。
3.诗人坚信理想可以完成,这个信念鼓舞着他不懈奋斗,使心灵永远不再枯干,充满活力。
4.黄山位于皖南地区,面积千余平方公里,多为花岗岩山峰。
〔原文以注意抓主要信息,如方圆一百二十公里与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相比,以后者为重要。
〕三、1.〔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2.冰心(飞鸟集)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一、 1.略2.莫顿•亨特美我在父亲的引导下,克服困难爬下悬崖的故事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战胜小困难,终将战胜大的困难,赢得最后胜利。
3.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参考答案第1页4.⑴把“根本上〞删去〔或将“铲除〞改为“排除〞〕⑴在“朗诵〞后加“表演〞5.C A B二、1.57年前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费城我和小伙伴们、父亲天气闷热而且大家玩弹子游戏玩厌了我困在悬崖上,伙伴们走光了在爸爸的引导下,我一小步一小步地爬下悬崖2.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交代事情的起因。
3.略〔运用记叙、描写、议论三种表达方法〕第3课短文两篇一、1.略2.小思香港(承教小记)席慕容画家作家(幻思——席慕容散文赏析)(七里香)(有一首歌)等3.先抑后扬为了生命连续,必须好好活着。
4.⑴删掉“我们选〞⑴删去“原因〞或“等原因造成的〞二、1.⑴秋天一到,蝉就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但这短暂的生命完成了生命的连续,因而那烦人的鸣声是可以宽恕的。
语文教案《在山的那边》

语文教案《在山的那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想象,培养思维能力。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坚定信念的品质。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2.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想象。
3. 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表达能力。
1. 课文《在山的那边》全文。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
(2)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2)教师选取优秀对话进行展示,并给予表扬。
5.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分享自己的感受。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1. 对比分析教师出示其他描写山的文学作品,如《登鹳雀楼》、《望岳》等,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在山的那边》的写作特色和情感表达。
2. 创作练习(1)学生以“我的山”为主题,进行创作练习,可以是绘画、写作、朗诵等形式。
(2)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给予表扬。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作业本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作业本答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第一单元1.在山的那边1.①发呆地想②希望③喧闹沸腾,文中指呼喊、召唤2.①梦想②仍然③引诱(4)信念⑤浸湿⑥隐蔽3.略 4.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那个海呢? 5.山;指困难,也可以指实现理想之路;海;自己追求的理想,也可以指一个全新的世界。
6,不能。
不停;表明在人生路上,我们不能停下脚步,一次次地:表明实现理想需要战胜许许多多的失望。
7.第1节:从小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第2节:为实现理想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
一是幼稚的幻想渐渐少了,二是双手(身体》在慢慢长大,三是有了更多的思想和感情。
此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即可,如:写在童年,写童年的生活和成长的过程,10.此题为开放性题目,以下看法供参考:与好友分别的优郁,不被师长理解的烦恼,朦胧的初恋受挫后的痛苦。
11.缓慢一些,低沉一点,以表现成长中的"我"面对着大千世界的诱惑在等待,在思考。
12.以下思路供参考:海是如此辽阔,海的那边又是什么?海如此平静,如此深邃,海的下面藏着什么?站在大海边,人是如此渺小,人可以做些什么?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所见到的海却是平常而又平常。
2.走一步再走一步1. giao song chan jin han tan2.略3.①耸立(写高山一般用"耸立")②嘲笑("嘲笑"表示笑话别人"冷笑"不适用孩子) 4.略 5.①"我下不来!"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②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顿时有了信心。
③我的信心大增。
"我能办得到的。
"我想。
6.①恐惧和伤心。
②百感交集,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欢悦,有先前的委屈,有对父亲的感激,有战胜困难后的巨大成就感。
7.因为我克服了心理障碍,战胜了悬崖,从胆怯变得自信。
面对困难不要畏惧怯步,要冷静地分析困难,一步一步地去克服困难,积小胜为大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作业设计1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黑体的字注音。
痴想()诱惑()喧腾()漫湿()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隐mì( )huàn()想piāo()洒shùn( )间
3.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4.解词。
①痴想:
②隐秘:
③诱惑:
5.填空。
①本文是诗歌,按体裁分,本诗属于;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
②本文作者是。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表达了一个哲理。
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用群山比喻,用爬山比喻,意象壮阔,意蕴丰富。
《在山的那边》作业设计1答案:
一、1.chī yîu xuān màn
2.秘幻飘瞬
3.①诱惑生锈绣花穿透②飘洒漂泊水瓢戏票③漫湿快慢蔓延馒头
4.①不能实现的痴心的想法。
②隐蔽,不外露。
③吸引;招引.
5.①新诗抒情诗②王家新理想重重困难,艰苦奋斗。
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作业设计2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1.“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一句中“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2.“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3.“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4.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在山的那边》作业设计2答案
二、1.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2.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
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3.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
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4.要到达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
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作业设计3
三、拓展创新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1.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兼( )②袭( )③泞( )
2.“风雨兼程”的意思是什么?这里是什么含义?
3.如何理解“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这句话?
4.本诗蕴含什么哲理?
《在山的那边》作业设计3答案:
三、1.Jiānxínìng
2.风雨:风和雨,比喻艰难困苦。
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这里指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努力奋斗。
3.既然心怀远大的目标,就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4.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的过程,不管结果如何,只要选定了目标,就为之努力拚搏,奋勇直前。
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作业设计4
1.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近义词。
(1)梦想:(2)仍然:(3)引诱:(4)信心:(5)浸湿:(6)眨眼间:
2.熟读本诗,在诗中划出以下重点语句,思考相关问题。
(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该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如何理解?这里的“幻想”和“零分”又指什么?
(2)“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里的“种子”指什么?
(3)“一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山顶”对我来说为什么是一种“诱惑”?
(4)“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这里“枯干的心灵”意味着什么?
《在山的那边》作业设计4答案:
1.(1)幻想(2)依然(3)诱惑(4)信念(5)漫湿(6)一瞬间。
2.(1)拟人,“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
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2)比喻,这里“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的那边是海。
(3)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4)“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
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