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1)ppt课件
合集下载
《寻隐者不遇》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11
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师父采药去了。 到哪里采药去了? 就在这座山里。
最新版整理ppt
12
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师父采药去了。
到哪里采药去了?
就在这座山里。
他到底在山中的什么地方 呢?你能帮我找到他吗?Leabharlann 最新版整理ppt13
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师父采药去了。
到哪里采药去了?
就在这座山里。
根据以下两点提示,在头脑 中想象出隐者的形象,然后, 用语言描绘出来,或者用画笔 画下来。
1.“松下”使你想到了什么?
2.“采药”为谁,怎样采?
禺
遇
最新版整理ppt
18
禺 • ●
• yúㄩˊ
• 1. 〔禺谷〕古代传说中日落处。亦作“虞 谷”、“隅谷”。
• 2. 〔禺强〕古代传说中的神。
• 3. 〔禺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鱼。
赏析:“我”访隐者,在松树下碰到一个孩子,那是他的小 徒弟。“我”问他师傅的去向,他说师傅采药去了,师傅就在这 座山里,山上云雾迷蒙,他也不知道师傅到底在什么地方。
最新版整理ppt
8
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最新版整理ppt
9
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师父采药去了。
最新版整理ppt
10
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师父采药去了。 到哪里采药去了? 就在这座山里。
• 4. 古代区域:十禺(十华里的地方)。
最新版整理ppt
19
遇见 寓言
城隅 禺 偶然
愚蠢
最新版整理ppt
20
挑水
桃树 兆 眺望
跑开
最新版整理ppt
21
饱了
灯泡 包 炮火
拥抱
《寻隐者不遇》PPT【优质版】

诗
歌
《题李凝幽居》
补
贾岛
充 闲居少邻并, 过桥分野色,
草径入荒园。 移石动云根。
鸟宿池边树, 暂去还来此,
僧敲月下门。 幽期不负言。
课堂练习
根据以下两点提示,在头脑中想象出 隐者的形象,然后,用语言描绘出来,或 者用画笔画下来。
1.“松下”使你想到了什么? 2.“采药”为谁,怎样采?
再见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写到了国内 媒体对 机器人 新闻的 重视, 但前者 重在介 绍机器 人新闻 写作新 样态, 后者重 在介绍 新闻写 作机器 人的应 用情况. 2.机器人新闻,具有“多、快、好” 的特点 ,主要 在体育 、财经 、地震 报道几 个领域 取得了 巨大成 功,正 在不断 满足受 众的个 性化阅 读需求 。 3.“奇点”的来临虽然对写作者产生 了巨大 的冲击 ,但人 工智能 并不理 解那些 数值背 后的含 义,更 缺乏写 作者的 个性化 思考。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 徒弟,他说师父采药去了。
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 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 学生。 言:回答,说。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只在这座山中,可是 云深林密,我也不知道 他到底在哪。
云深:山上的云雾很重。 处:行踪,行迹。
这是一首问答 诗,以白云比隐者 的高洁,以苍松喻 隐者的风骨。全诗 白描无华,却情意 深切。
《寻隐者不遇》PPT【优质版】
寻 隐 者 不贾 遇岛
《寻隐者不遇》PPT【优质版】
课文导学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许 多优美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 爱的古诗诵读给大家听?
学习目标
1.《寻隐者不遇》描写诗人松下问童子的 生活画面,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背诵诗文,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古诗:寻隐者不遇ppt课件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17
拓展 随音乐吟诵诗歌
18
你帮我去找找他吧?
云深雾重,我也不知 道他在哪里。
14
我会表演 请两位同学合作表演,一位当童子,一位 当诗人。
15
诗人: 童子: 诗人: 童子: 诗人: 童子:
小朋友,你师傅在吗? 不在,采药去了。 到哪里采药去了? 就在这山里。
你帮我去找找他吧?
云深雾重,我也不知 道他在哪里。
16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
还是用“敲”好的事情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
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关了,推怎么能推开呢?
再说晚上去别人家,还是敲门有礼貌一些呀!”贾岛听了连连
点头,心里非常高兴,此后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后来人们听说了这件事情,都称赞贾岛是个肯下苦功夫的
后来人们听说了这件事情都称赞贾岛是个肯下苦功夫的人并且还根据这个故事造了一个词叫做推敲用来表示反复思考斟酌的意思
yǐn zhě yù 寻 隐 者不 遇
(唐)
1
“推敲”的故事
有一次,贾岛做了一首诗,诗里面有这么两句:“鸟宿池
边树,僧推月下门”。写好以后,他觉得第二句里面的“推”
字,念起来不够味儿,想改成“敲”字。可是,他又想了想,
觉得用“推”字也还可以,不一定要改成“敲”字。就这样,
他一会儿觉得用 “推”字好,一会儿觉得用“敲”字好,始终
决定不下来。他白天黑夜都在想着这两句诗,甚至走路的时候,
也一边走,一边做着推门和敲门的手势,仔细琢磨到底用哪一
个字更好些。不知不觉撞着了一个迎面而来的大官。这个大官
17
拓展 随音乐吟诵诗歌
18
你帮我去找找他吧?
云深雾重,我也不知 道他在哪里。
14
我会表演 请两位同学合作表演,一位当童子,一位 当诗人。
15
诗人: 童子: 诗人: 童子: 诗人: 童子:
小朋友,你师傅在吗? 不在,采药去了。 到哪里采药去了? 就在这山里。
你帮我去找找他吧?
云深雾重,我也不知 道他在哪里。
16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
还是用“敲”好的事情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
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关了,推怎么能推开呢?
再说晚上去别人家,还是敲门有礼貌一些呀!”贾岛听了连连
点头,心里非常高兴,此后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后来人们听说了这件事情,都称赞贾岛是个肯下苦功夫的
后来人们听说了这件事情都称赞贾岛是个肯下苦功夫的人并且还根据这个故事造了一个词叫做推敲用来表示反复思考斟酌的意思
yǐn zhě yù 寻 隐 者不 遇
(唐)
1
“推敲”的故事
有一次,贾岛做了一首诗,诗里面有这么两句:“鸟宿池
边树,僧推月下门”。写好以后,他觉得第二句里面的“推”
字,念起来不够味儿,想改成“敲”字。可是,他又想了想,
觉得用“推”字也还可以,不一定要改成“敲”字。就这样,
他一会儿觉得用 “推”字好,一会儿觉得用“敲”字好,始终
决定不下来。他白天黑夜都在想着这两句诗,甚至走路的时候,
也一边走,一边做着推门和敲门的手势,仔细琢磨到底用哪一
个字更好些。不知不觉撞着了一个迎面而来的大官。这个大官
寻隐者不遇-ppt优秀课件

诗
歌
《题李凝幽居》
补
贾岛
充 闲居少邻并, 过桥分野色,
草径入荒园。 移石动云根。
鸟宿池边树, 暂去还来此,僧敲月下来自。 幽期不负言。课堂练习
根据以下两点提示,在头脑中想象出 隐者的形象,然后,用语言描绘出来,或 者用画笔画下来。
1.“松下”使你想到了什么? 2.“采药”为谁,怎样采?
再见
•
1.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显示着一个人的 语言水 平,更 体现着 一个人 的自信 、智慧 和风度 。
•
5.高中语文学习一定要多读多思多积 累,只 有打好 基础, 才能实 现自己 高远的 目标; 如果毫 无知识 储备, 在激烈 的竞争 中,只 能是铩 羽而归
•
6.我们学生都应该懂得:发展自己的 智力, 必须与 培养自 己的非 智力因 素结合 起来, 因为二 者是休 戚相关 ,紧密 相连的
•
7. 从 文 中 反 映的信 息来看 ,汉初 四分天 下是按 功论封 ,这个 功主要 是征伐 平定之 功,而 刘信在 这方面 功小, 所以只 封得列 侯。但 作者却 从“七 门三堰 ”对后 世吏治 的启迪 和警示 上提出 了以是 否惠泽 人民为 尺度的 功劳观 ,这是 难能可 贵的。
•
8. 本 文 以 叙 述为铺 垫,以 议论为 主体。 其叙事 以作者 陆续了 解七门 堰历史 的过程 为线索 ,
•
9.语 言 简 洁 , 叙事 清楚; 其议论 ,则联 系汉初 宗室王 族作横 向和纵 向的比 较,借 题发挥 ,以此 阐述自 己的思 想观点 。
•
10.“ 静 ” 是 中 国茶 道修习 的必由 途径。 老子说 :“至 虚极, 守静笃 ,万物 并作, 吾以观 其复。 ”庄子 说:“ 水静则 明烛须 眉,平 中准, 大匠取 法焉。 ”老子 和庄子 所启示 的“虚 静观复 法”是 人们明 心见性 ,洞察 自然, 反观自 我,体 悟道德 的无上 妙法。 道家的 “虚静 观复法 ”在中 国的茶 道中演 化为“ 茶须静 品”的 理论和 实践
寻隐者不遇课件演示文稿

2.“采药”为谁,怎样采?
第十九页,共21页。
第二十页,共21页。
拓展提高
1.你能为这首诗也编一个引人 入胜的故事吗?
2.请问小朋友,你们会背这首 诗了吗?比一比谁背得快。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 过桥分野色,
草径入荒园。 移石动云根。 鸟宿池边树, 暂去还来此, 僧敲月下门。 幽期不负言。
思考: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
第十七页,共21页。
作者要寻访的这个人是 怎样的一个人呢?作者表 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本诗记叙了诗人前往上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 到这件事,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 隐者的仰慕
第十八页,共21页。
根据以下两点提示,在头脑 中想象出隐者的形象,然后, 用语言描绘出来。
1.“松下”使你想到了什么?
第十页,共21页。
第十一页,共21页。
第十二页,共21页。
我的师傅采药去了 。
第十三页,共21页。
第十四页,共21页。
第十五页,共21页。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第十六页,共21页。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满怀希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 (萌生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 (彻底失望)
第五页,共21页。
寻隐者不遇
寻:访问,寻访。
隐者:学问很深,隐居在山中
的人。
第六页,共21页。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第七页,共21页。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第十九页,共21页。
第二十页,共21页。
拓展提高
1.你能为这首诗也编一个引人 入胜的故事吗?
2.请问小朋友,你们会背这首 诗了吗?比一比谁背得快。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 过桥分野色,
草径入荒园。 移石动云根。 鸟宿池边树, 暂去还来此, 僧敲月下门。 幽期不负言。
思考: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
第十七页,共21页。
作者要寻访的这个人是 怎样的一个人呢?作者表 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本诗记叙了诗人前往上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 到这件事,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 隐者的仰慕
第十八页,共21页。
根据以下两点提示,在头脑 中想象出隐者的形象,然后, 用语言描绘出来。
1.“松下”使你想到了什么?
第十页,共21页。
第十一页,共21页。
第十二页,共21页。
我的师傅采药去了 。
第十三页,共21页。
第十四页,共21页。
第十五页,共21页。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第十六页,共21页。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满怀希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 (萌生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 (彻底失望)
第五页,共21页。
寻隐者不遇
寻:访问,寻访。
隐者:学问很深,隐居在山中
的人。
第六页,共21页。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第七页,共21页。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寻隐者不遇》ppt课件 ppt课件

松树下说告诉只是就这云雾缭绕的山林深处寻隐者不遇唐唐贾岛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隐士,隐居 山林的人
寻隐者不遇
寻访
没有遇到, 没有碰到。
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字浪 仙,范阳人。他是以 “推敲”著称的苦吟诗 人。
• 想一想:
诗中写到了哪 些人物?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唐 贾岛
松树下
言师采药去。
说,告诉
只在此山中,
只是,就
这
云深不知处。
云雾缭绕的山林 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深处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用自己的 话说说这 首诗的意 思。
《寻隐者不遇》ppt课件
《寻隐者不遇》ppt课件
诗人:
童子:我的师傅采药了。
诗人:
童子:就在这座山中。
诗人:
童子:山中云雾迷蒙, 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什么 地方。
《寻隐者不课件
隐士,隐居 山林的人
寻隐者不遇
寻访
没有遇到, 没有碰到。
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字浪 仙,范阳人。他是以 “推敲”著称的苦吟诗 人。
• 想一想:
诗中写到了哪 些人物?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唐 贾岛
松树下
言师采药去。
说,告诉
只在此山中,
只是,就
这
云深不知处。
云雾缭绕的山林 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深处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用自己的 话说说这 首诗的意 思。
《寻隐者不遇》ppt课件
《寻隐者不遇》ppt课件
诗人:
童子:我的师傅采药了。
诗人:
童子:就在这座山中。
诗人:
童子:山中云雾迷蒙, 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什么 地方。
《寻隐者不课件
寻隐者不遇-PPT精品系列

5.从自然生态的角度来看,生态平衡 的维护 就是要 维护其 生物物 种的多 样性, 所以维 护社会 和谐的 基础也 就是文 化的多 样性。
6.作为最深层次的认同,文化的认同 在维护 民族团 结和和 睦之中 具有最 根本的 作用, 因此就 要建设 好各民 族共同 的精神 家园, 培养中 华民族 的共同 体意识 。
•
7.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维系中国社会人 际关系 的重要 感情纽 带。在 节日里 ,人们 尽享天 伦之乐 ,亲朋 好友、 邻里乡 亲互赠 节礼, 使节日 洋溢着 浓浓的 人情味 。
8.如今,我国的传统节日已基本失却 了早先 的信仰 内核, 但许多 传统节 俗活动 仍存活 在民众 的生活 中,在 传承中 发展变 化,从 内容到 形式都 更加丰 富多样 。
隐者
sōng yán
松言
yào
cǐ
药此
读一读
寻找 遇见 老师
隐身 松树 采药
或者 言语 此处
写一写
处师言
写一写
松药深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诗歌解读
寻隐者不遇
寻访隐士却没有遇到。
隐者:隐居山野的人。 不遇:没有遇见。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诗
歌
《题李凝幽居》
补
贾岛
充 闲居少邻并, 过桥分野色,
草径入荒园。 移石动云根。
鸟宿池边树, 暂去还来此,
僧敲月下门。 幽期不负言。
课堂练习
根据以下两点提示,在头脑中想象出 隐者的形象,然后,用语言描绘出来,或 者用画笔画下来。
1.“松下”使你想到了什么? 2.“采药”为谁,怎样采?
再见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挑水
桃树 兆 眺望
跑开
21
饱了
灯泡 包 炮火
拥抱
22
拓展提高
• 请问小朋友,你们会背 这首诗了吗?比一比谁 背得快。
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代诗人。汉族。 字浪( làng阆)仙。早 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自号“碣石山人”。他 是以“推敲”著称的苦 吟诗人。
隐居的人 寻找
没有碰到
●●
●●
隐居者的
●
● 徒弟
说 ●
这
山间云雾
●
缭绕
●●
●● ●
6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7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赏析:“我”访隐者,在松树下碰到一个孩子,那是他的小 徒弟。“我”问他师傅的去向,他说师傅采药去了,师傅就在这 座山里,山上云雾迷蒙,他也不知道师傅到底在什么地方。
8
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9
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师父采药去了。
10
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师父采药去了。 到哪里采药去了? 就在这座山里。
11
1.“松下”使你想到了什么?
2.“采药”为谁,怎样采?
禺
1. 〔禺谷〕古代传说中日落处。亦作“虞 谷”、“隅谷”。
• 2. 〔禺强〕古代传说中的神。
• 3. 〔禺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鱼。
• 4. 古代区域:十禺(十华里的地方)。
19
遇见 寓言
城隅 禺 偶然
愚蠢
14
感情朗读:
•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
只在/此/山中,(一线希望)
•
云深/不知/处。(彻底失望)
15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 过桥分野色, 草径入荒园。 移石动云根。 鸟宿池边树, 暂去还来此, 僧敲月下门。 幽期不负言。
根据以下两点提示,在头脑 中想象出隐者的形象,然后, 用语言描绘出来,或者用画笔 画下来。
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师父采药去了。 到哪里采药去了? 就在这座山里。
12
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师父采药去了。 到哪里采药去了? 就在这座山里。
他到底在山中的什么地方 呢?你能帮我找到他吗?
13
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师父采药去了。
到哪里采药去了?
就在这座山里。
他到底在山中的什么地方 呢?你能帮我找到他吗? 山中云雾很浓,我也不 知师父到底在什么地方。
挑水
桃树 兆 眺望
跑开
21
饱了
灯泡 包 炮火
拥抱
22
拓展提高
• 请问小朋友,你们会背 这首诗了吗?比一比谁 背得快。
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代诗人。汉族。 字浪( làng阆)仙。早 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自号“碣石山人”。他 是以“推敲”著称的苦 吟诗人。
隐居的人 寻找
没有碰到
●●
●●
隐居者的
●
● 徒弟
说 ●
这
山间云雾
●
缭绕
●●
●● ●
6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7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赏析:“我”访隐者,在松树下碰到一个孩子,那是他的小 徒弟。“我”问他师傅的去向,他说师傅采药去了,师傅就在这 座山里,山上云雾迷蒙,他也不知道师傅到底在什么地方。
8
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9
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师父采药去了。
10
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师父采药去了。 到哪里采药去了? 就在这座山里。
11
1.“松下”使你想到了什么?
2.“采药”为谁,怎样采?
禺
1. 〔禺谷〕古代传说中日落处。亦作“虞 谷”、“隅谷”。
• 2. 〔禺强〕古代传说中的神。
• 3. 〔禺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鱼。
• 4. 古代区域:十禺(十华里的地方)。
19
遇见 寓言
城隅 禺 偶然
愚蠢
14
感情朗读:
•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
只在/此/山中,(一线希望)
•
云深/不知/处。(彻底失望)
15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 过桥分野色, 草径入荒园。 移石动云根。 鸟宿池边树, 暂去还来此, 僧敲月下门。 幽期不负言。
根据以下两点提示,在头脑 中想象出隐者的形象,然后, 用语言描绘出来,或者用画笔 画下来。
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师父采药去了。 到哪里采药去了? 就在这座山里。
12
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师父采药去了。 到哪里采药去了? 就在这座山里。
他到底在山中的什么地方 呢?你能帮我找到他吗?
13
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师父采药去了。
到哪里采药去了?
就在这座山里。
他到底在山中的什么地方 呢?你能帮我找到他吗? 山中云雾很浓,我也不 知师父到底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