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复习 (2)
说明文复习

说明文复习说明文复习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尤其是作为主要学习作文类别之一的说明文,说明文写作的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如何写说明文才能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明文复习,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明文复习1目标:1、了解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及命题方向。
2、掌握说明文的基础文体知识和答题规范。
教学重点:掌握说明文的基础文体知识,了解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及命题方向。
教学难点:掌握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和规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金点巧指: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意、层意和段落(1)首先要准确把握文段中的中心句和说明的内容。
(2)方法:如果有中心句,直接摘取中心句;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同时注意说明文段中的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2、准确筛选、提取文中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再表述。
(1)过程:a、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b、合理地整理、组合概括信息;c、能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2)“重要信息”具体指:a、与题目要求相关的内容;b、体现文章的主要观点、反映作者态度主张的内容;c、表述新信息的内容(新发现、新概念、新进展);d、对新发现、新概念等新的知识进行解说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学过《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一系列文章,这些课文属于什么体裁?(生答说明文)语文中考时,说明文很有可能成为现代文阅读的半壁江山。
今天我们就来做说明文阅读专项复习。
二、回顾说明文基础知识先由学生归纳发言,再总结1、说明文的概念;2、说明文的分类;3、说明顺序;4、说明文的结构方式;5、说明方法;6、说明文语言特点三、说明文常见考点1、说明内容(对象)的整体理解,主要信息的提炼概括。
说明文阅读专项复习题

说明文阅读复习题一、把握语段的主要内容1.在地层中、大气中以及动植物的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
例如,人体含水量约占人体的三分之二,鱼体含水量达百分之七十,某些蔬菜含水甚至达百分之九十。
⑴这段话有中心句吗?⑵说明对象是?它的特点是?⑶这个语段的主要内容就是:2.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⑴这段话有中心句吗?⑵你们能找出说明的对象吗?它的特点是?⑶这个语段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二、判断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师:你们能判断出下列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吗?1云能预示天气。
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
2 .在水泥厂内距污染源200米一250米处,每平方米叶片,可吸滞粉尘4042克。
3 .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4 .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5 .花朵的形状多种多样,例如牵牛花的花朵像一只小喇叭。
6 .它们大多分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房间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7 .这种杉树可高达100多米,相当于三十多层楼的高度。
三、阅读练习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
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海眺太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
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
如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啸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1 .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O2 .文中划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 .文中加点的“大多”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城市的出现,往往会破坏自然界的生态系统。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说明文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语文
⑤扬派盆景的造型并无固定程式,因“本”制宜,特别是残桩,经 盆景艺人改造,定能变废为宝。扬派盆景最经典的造型是游龙弯式,一 般采用“S”曲线矮化树本高度,同时通过上下、左右不同走向变化展现 曲线美,使其有凤翔之姿,龙舞之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语文
⑥ 2008 年,扬派盆景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2009 年,在扬州瘦西湖风景区的万花园内,建设了功能齐全的扬派 盆景博物馆,成为扬州盆景的重要展示窗口。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语文
③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而是指气温越来越低,降到了足以下雪的
程度。农谚云:“小雪铲白菜,大雪收菠菜。”“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
此时,庄户人家开始砍收地里的大白菜,精心盘扎入窖储藏了。那一棵
棵青青白白的大白菜透着清灵之气,那种清甜清香是寻常人家饭桌上的
至美之味。农谚还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过去,冬季来临,新鲜
蔬菜少而又少,小雪前后家家户户开始腌菜了。小时候,母亲常带着我
们,踏着薄薄一层小雪,到菜园里采收青青红红的雪里蕻、大头大脑的
文化的完美结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语文
②扬派盆景的植物选材是造景的灵魂。在扬派盆景中,常见的植物 有松、柏、榆、杨四种。松有黑松、罗汉松等,柏有桧柏、刺柏等,榆 有榔榆、白榆等,杨指的是黄杨。黄杨是扬派盆景中的常用树种之一, 明代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就记载了一则关于黄杨盆景枯干复活 的逸闻。传统的扬派盆景以幼树为主,谓之“自幼栽培”,但成型缓慢。 现代的扬派盆景大多采用自然树桩,以缩短成型年限。挑选树本时,首 观其根,次看其本。首选主根短、分根健硕、须根茂密的树本。选本则 要根据创作立意审视形态,一定要选理想之材,否则容易前功尽弃。之 后审视其枝条,特别是分枝和分布要有韵律。分枝是“云片”(指盆景主 体造型)出片的基础,虽可“因枝而宜”,但分布不理想,也将有碍“云 片”的层次与姿态。
说明文复习教案

说明文复习教案教案标题:说明文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写作结构;2. 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和策略;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规范的说明文。
教学准备:1. 教材:包含说明文的相关篇章或文章;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教学素材和示范写作。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说明文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说明文的特点和作用。
2. 展示一篇简短的说明文,让学生观察并提取其中的特征和结构。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解释说明文的定义和写作目的,强调其客观、准确、简明的特点。
2. 介绍说明文的常见结构:引入、主体段落和总结。
3. 分析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和策略,如使用具体事例、比较和对比等。
步骤三:示范写作(20分钟)1. 指导学生选择一个话题或主题,例如“如何使用微信”。
2. 展示一篇说明文的示范写作,并解读其中的写作思路、结构和技巧。
3. 与学生共同修改和完善示范文,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的连贯性。
步骤四:学生实践(2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话题或主题,开始撰写自己的说明文。
2. 教师巡视指导,提供个别帮助和建议,确保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3. 学生互相交流和修改彼此的作品,提供反馈和建议。
步骤五:总结和展示(10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说明文,让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和建议。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强调重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3. 提供一些练习题,供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说明文的写作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的说明文,拓宽知识面和写作技巧。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撰写一篇说明文,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写作表现,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2. 对学生的说明文进行评分,包括内容的准确性、语言的流畅性和结构的完整性。
备注: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
说明文复习之几点说明

一、说明文之下定义的类型题(一) 二维码,老技术新应用对于二维码,人们并不陌生,几年前,在门票、报纸等印刷品上,这种黑白相间的小方块就已经出现了。
不过,由于当时国内配有摄像头、具备扫码能力的手机尚未普及,更不用说手机上网,所以,人们也很少会去“扫一扫”里面到底存了些什么信息,第一波二维码的应用并没有做起来。
进入2012年,随着手机上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愈加重视互动和信息传播,除了各种印刷品上,机场、地铁、电影院等很多地方的大屏幕,以及更多的户外媒体上,也开始出现了醒目的二维码。
国内二维码行业在经历了多年的蛰伏之后,终于在2012年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二维码背后的趋势是整个世界的互联网化,这一趋势要求信息以更为简单有效的方式从线下流向线上。
手机轻轻一拍,背后的信息便自动通过移动网络推送到手机屏幕上,由于极大缩短了操作者获取信息的步骤,人们开始渐渐习惯于这种新的获取信息模式。
1.什么是二维码?解析:回答时首先要找到相关的段落前三段并提取相关信息,“黑白相间的小方块”“里面到底存了些什么信息”(第1段)从线下流向线上(第3段),然后将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即为说明对象的定义。
答案:它是黑白相间的小方块图案。
它是存储信息的一种方式,它是连接线上线下的关键入口。
(二)中国珠算王渝生①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度过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
它特廉价的制作材料、精巧的设计思想和深刻的数学理内涵整合在一起,组合为一种气质非常独特的计算体系,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1.根据第①段内容,用一个完整的句子介绍珠算的特点。
(2分)解析:首先分析题干,发现此题考查的是对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及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
再辞细细审题干中的关键词。
第一段可以确定答题区域。
介绍珠算的特点,限定了答题的内容。
一个完整的句子限定的答题的形式。
说明文专题复习(二)说明方法及作用

★ 作比较:比、而、相对于、较…… ★ 下定义:科学、完整,判断句 ★ 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这是因为,其原因是, 指的是) ★ 打比方: 像、仿佛…… ★作引用 : 引用,标记是引号。 ★画图表 :图表、柱状图,饼状图等 ★摹状貌
满分答案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 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 突出准确地说明了太空垃圾碎片 的巨大破坏力。
指出下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噪光”又叫光污染。言其“污染”,缘 于两方面:一是指“白亮污染”,如繁 华街市中不少商店或建筑物使用的大块 镜面或铝合金及白瓷砖装饰的墙面;二 是指“人工白昼”,即夜间一些大酒店、 大商场和娱乐场所的广告牌、霓虹灯, 有的强光竟直冲太空,光亮所及如同白 昼。
满分答案
这句话运用了分类别、举例 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条 理清楚地说明了产生污染的 种类。
作业:
复习资料冲刺本176页三篇阅读理解
作诠释 分类别
第二步: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关键词)
列数字:准确具体说明 举例子:运用事例具体形象地说明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 作比较:突出说明 画图表:更直接更具体说明 对象 作诠释:用通俗语言解释说明 下定义:准确地从本质上说明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 摹状貌:生动形象地说明 作引用:增强说服力、文学性和趣味性
满分答案
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 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 突出地说明了人脑重量轻、体积 小、容量大、耗能低的特点。
指出下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哪怕是一块像鸡蛋大小的碎片 (太空垃圾)以每秒10千米的速 度在太空飞行,其破坏力也相当 于同等质量TNT炸药爆炸时释放 的能量的24倍。
说明文复习资料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①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②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
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
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③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
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
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
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
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
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④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
“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
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
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
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⑤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⑥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选文中最能体现说明对象共同特征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
2.选文第④⑤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子在选文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中考说明文专题复习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知识概要】一、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其中一种)一般用于介绍人物的生平、记录科学家研究历程、说明事情的发生及发展或讲解制作步骤等。
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前后左右、上下高低、东西南北中、从里到外、远近、从整体到局部等为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形态。
逻辑顺序{(1)由抽象到具体的顺序(2)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
(3)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果溯因)的顺序。
(4)由浅入深的顺序。
(5)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
(6)由表及里的顺序。
(7)由此及彼的顺序。
(8)由特殊到一般(或由特殊到一般)的顺序。
(9)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事理说明文一般以逻辑顺序为主要的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 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二、领会“十大”说明方法及作用巧记:分列作下举,打摹作画图1.分类别:这是一种把说明对象按类分项(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逐一说明的方法。
其作用是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2.列数字:即用列举数字来体现说明特点的一种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得更具体更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3.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
其作用是更加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征,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4.下定义:即用简明扼要的话对被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做周全、周密地规定地说明。
它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句式。
揭示出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属性。
作用是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使说明对象更加严密。
5.举例子:即举出实物来说明事物。
其作用是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打比方:即用比喻的修辞,对事物作形象的说明。
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中常会用到一些术语,代词、特定语,对这些词语理解正确与否会影响到对全文的理解。
解题方略:解答此类题把握一点,那就是“词不离句”,也就是说要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有时甚至要根据全文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千万不要从字面去理解。
重点句子是指那些对理解文章起着重要作用的句子,一般是指表达段落或文章中心意思的中心句;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结构复杂的长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或说明方法的句子。品析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应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切忌孤立、片面地分析。
虽然鹦鹉鱼能够互相帮助,一般的危险奈何不了它们,可是,这并不等于鹦鹉鱼永远没有危险。因为鹦鹉鱼很怕死,常常在没有危险的时候也忧虑忡忡,它们想,白天遇到危险了,有同伴来救助,如果晚上同伴们都睡着了,谁来救自己呢?于是,鹦鹉鱼们想出了一种办法。它们每天傍晚都会给自己织一件睡衣穿,这样便确保了晚上的安全。
教具准备:课型:
教学流程
教法学法
设计意图
一、预习导学
说明文知识知多少
(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_______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_________。
(二)、说明文的分类: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______说明文和______说明文两大类。2.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_______说明文和_________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两种。
语文期中复习之说明文阅读
教学目标:
1、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体会说明顺序,辨别说明方法,概括中心内容。
2、掌握逻辑顺序类型,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3、领会词句表达作用,并通过综合训练,提高说明文的理解、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综合训练,提高说明文的理解、运用能力。
课时安排:本课(章节)需2课时;本节课为第1、2课时;为本学期总第课时。
(六)、说明文的语言:说明语言的________,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在这样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_______见长,有的以__________见长。
把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可从准确分析说明文中关键性词语的作用入手:1、具有修饰限制性的词语;2、表示估计和猜测的词语;3、动词的使用与搭配;4、关联词语的使用;5、准确分析确数、约数类词语的使用。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共同的作用是说明事物的特征,但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如打比方:形象生动;列数字:准确;举例子、作比较:通俗、具体;引言论:印证;分类别:条理清楚。
3.考查对说明顺序的掌握,理清文章结构
说明顺序是说明文写作的结构手段,是理清文脉的关键。对此项内容的考查不是太多,因其难度较小。
解题方略:此项内容也是送分题,应确保全拿不丢分。备考时记准几种常用的说明顺序即可,考点的难度较低,一目了然。
归纳内容要点时应准确把握文段的中心句及说明的内容。如果有中心句,可以直接摘取中心句;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可以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
7.考查与选文相关的知识迁移能力。
考查与选文相关的知识迁移能力已成为说明文阅读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2、说明文阅读常见考查知识点与备考策略
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往往是某一个具体的物或某一类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往往是某种现象的原因、某种事物内在的规律、某个深刻的道理等。所谓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标志。抓住事物特征就是要把说明对象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通过不同的说明方法予以具体说明。
2.考查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解题方略:此类题是送分题,考生一定要抓住。备考时要把常用说明文方法的种类、作用明了于心,考试时自然能准确应答。
初中阶段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画图表等。说明方法的运用目的在于更好地表述说明内容,因此,辨析说明方法应从文章说明的内容出发,进而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A.①段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圆明园的始建、修建、扩建、面积、得名等情况。
B.②段介绍圆明园的建筑特点。
C.本文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
D.文章没有具体介绍圆明园内部结构轮廓,是因为扣住题目"概说"二字,从本文的写作意图出发,这样介绍已经足够了。
5.在文中找出最能说明圆明园是皇家禁苑,不得擅人的例子并用一句话概括回答。(不超过20字)
6.归纳本文的中心:______
四、拓展延伸
鹦鹉鱼的睡衣
沈岳明
欧洲地中海生活着一种鱼,它色彩艳丽,脊背是紫红色的,体侧是玫瑰红色,胸部和腹部的鳍是淡黄色的,背鳍是灰黄色的,尾部镶白色的边,就像鹦鹉那样漂亮,所以人们叫它鹦鹉鱼。
罗马和古希腊人特别器重这种鱼,把它当作珍品,这倒不是因为鹦鹉鱼长得漂亮,而是它们的团结互助的精神。据研究这种鱼的学者发现,如果鹦鹉鱼一旦不幸碰上了针钩,在千钧一发之际,它的伙伴会很快赶来帮忙,咬断钓鱼线,从危险中救出同伙。如果有的被鱼筐围住了,别的伙伴就会用牙齿咬住它的尾巴,拼命从筐缝中把它拉出来。所以,一般的渔民很难捕获到这种鱼。
二、回读文章,在文中寻找解题的思路或答案。
在第一遍通读全文时,我们对各段的所说明的主要内容就有了印象。这样,我们回答问题时候,再回读文章时,就能很快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以帮助我们快速解题,写出答案。
要注意的是有些题目在题干中就明确了在哪一段中寻找答案。
2、读全文时,一定要逐段读懂。标出体现段落的重点信息的词、句。据此:
①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文章要说明的主要内容;
②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理清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文的结构层次。
③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3、把握说明文的中心。——整体感知说明文,就是从整体入手,大处着眼,把握说明文的重要信息、行文特点、主旨等,对文章能有一个基本的总体认识。
②圆明园造景的意境,多取自神话中的仙宫幻境,或仿历代著名山水画中的深山幽谷,或采取江南绮丽多姿的名园胜景,还兼取了国外古典宫廷建筑的特点,成为当世罕见的园林建筑集大成者。
③这座大型行宫御苑,是封建帝王的宫苑,皇帝和他的后妃们,在园中过着挥金如土的奢侈生活。园外兵营林立,没有皇帝的特别赏赐,就是那些封疆大束,也不得擅自入户游逛。1897年,李鸿章自西欧回国,前往颐和园朝见慈禧,受到慈禧的赏赐。他在宴饮、听戏之后私带幕僚数人游览圆明园废址。虽然当时的圆明园已被英法联军焚毁成为废墟,但仍然还是皇家禁苑,像李鸿章这样的宠臣,也因私闯禁苑的罪名,受到罚俸处分。
1.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所要说明的是()。
A.英法对我国的侵略与掠夺。
B.圆明园今昔。
C.圆明园被掠夺与焚烧的经过。
D.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2.①段中加线的部分所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作用是
3.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④段)大量引用英方的材料目的是什么?
答:_____
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它们织睡衣的方法像蚕吐丝作茧似的,从嘴里吐出白色的丝,利用它的腹鳍和尾鳍的帮助,经过一两个小时就能从头到尾织成一个囫囵的壳,这就是它们的睡衣。每天晚上,它们睡在自己编织的睡衣里,确实能够防御敌人的侵害,并能安安静静地睡一晚。可是它们的睡衣织得太坚固了,第二天早晨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睡衣弄破,以便从里面钻出来。到了晚上,鹦鹉鱼再织一件新的睡衣穿在身上。
(三)、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_______。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___________。
(四)、你了解了哪些说明方法?
(五)、说明的顺序:1._________: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3.___________;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爱听“高雅音乐”的跳舞草
①跳舞草是一种“灵性”的植物,只要听到优美的音乐,或者有人对着它唱一首抒情的歌曲,跳舞草的叶片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开始舞动。它的两片绿色的嫩叶为一对舞伴,它们时而合抱,时而交叉,时而各自向后旋转180度,又深情相拥,再分开翩翩而舞。音乐响起,整株跳舞草就像开始了一场友谊舞会,霓裳鬓影,一枝一叶都有情。
(七)、说明文的结构:1.总分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二、合作探究
1、说明文的阅读、解题步骤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读标题,明确文章大致为哪一类型的说明文。
有时候,鹦鹉鱼生病了,晚上躺在睡衣里,早晨想出来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力气钻破睡衣,这就麻烦了,时间一长它必死无疑。因为,鹦鹉鱼从不救助困在睡衣里的同伴,它们会认为同伴还在睡觉,不便打扰。
所以,对于鹦鹉鱼来说,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人类也拥有像鹦鹉鱼相似的一件睡衣,我们从来不缺乏互相帮助的精神,但却逃不脱作茧自缚的危险。选自《意林》2007年第5期
④今天驰誉世界的颐和园,不过是圆明园的一个外围园林,由此可以想像昔日的圆明园该是何等的宏伟和壮观,而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片废墟。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根据当时的一位英国军官回忆,"9月4日,联军司令部正式下令,可以自由抢夺,每个人都腰囊累累,满载而归。"当英军吹集会号时,一个师的军队,每个团能准时报到者不到10人,余下的仍在抢掠之中。1861年1月14日,英国《泰晤土报》刊载了以《北京和平》为题的通讯,其中谈到当时圆明园被掠夺的情况时说:"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计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了。"掠夺后,指挥官就下令焚烧圆明园。英国人温华尔曾经作过这样的描述:"两天两夜的大火熊熊地烧着,仿佛一张幔子罩着行幸处所,并且随着大风,烟雾吹过联军驻扎的营盘,蜿蜿蜒蜒到了北京,黑云压城,日光掩没,看起来仿佛像一长期的日蚀。"这一页帝国主义的侵华史,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