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与压实工艺
免振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与施工方法

免振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与施工方法
一、简介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免振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开始得到推广应用,它采用了特殊的配合比,用来适应不同施工环境,它避免了振压对基层的影响,可以有效的减少施工现场的噪音和污染分散,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建筑基础施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二、免振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
1、免振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应当综合考虑施工环境、施工要求、施工时间等因素。
2、配合比中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掺入物种类有:沙石、砂、水泥骨料等,这些掺入物的比重比应根据静力总力学特性、状质指标及实际施工情况等确定,例如:沙石、砂的比重应控制在7~10的范围内,水泥的比重应控制在10~20的范围内。
3、合理的调节水泥骨料的比例十分重要,水泥骨料的比例要合理,以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可开挖性和可铲除性。
4、水泥养护剂可以增加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性能,它可以改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抗裂性能和耐久性,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质量,具体比例一般为1:0.1~0.2。
三、免振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
1、施工层厚应按设计要求控制。
2、掺入物与水泥混合物按配合比要求混合,混合时间不宜太短或太长。
3、混合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均匀铺展,当保护层—铺摊厚度达到要求时完成施工。
4、施工后,采用免振方法或其他方法来进行拌合,在施工整体拌合中,注意拌合平坦匀,使各处拌合层高度均匀。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序完成后,要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是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拌合层是否满足压实要求,无机物指标是否符合要求,水泥养护剂是否添加适宜等等。
水泥稳定砂砾(碎石)基层骨架密实结构配合比设计

,
、
出
,
,
大 程度 上 解 决 了传 统 设计
验 并 通 过 验 确定 应
,
。
制 的延 迟 时 间 。 。
,
理 下 煮 要 善 、层 害 发 。 念 苎基 病 的 生 1
2.骨 表‘ 结 水 稳 砂 (石建 级 . 架 实 构 泥 定 砾碎 )议 配 2 6 密
一
要
、
跫盐泥蔓 水 ,
+.
。
量— — —— —— —
2 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集料级配
9 1 0 6 8 3 5 2 4 1 2 8 5 0 0 0 8 6 8 8 2 0 6 8 -1 7
岩
『—一 _ — _ —
— — — 6
6 。若采,散装水泥, h e J 在水泥进场入罐时, 要了解其出炉天数, 刚出 一 一
引 , . . , . , .. . 妻,. . . … . 。
2.水 剂 的 制 采 :. 、 、5 、 、5 五 . 泥 量 配 可 用 2%3 3%4 4% 2 2 5 %. %.
。 … ~ ‘ 。
.
妻 高 混 ,水 和 、璺 尊 较例 定 全 ?尊碾 的 种 层宴 一 . 每 剂 的 件 取1i最 A ) 比 Ⅱ ■ 。 2 种 量 试 制 3- 小 m。 2 . 3 ( f 型 强 , 景 L种好 生 ?泥 辛 生12测薛 须 规强温 ( 2 ̄ )湿 生 天浸 养 墨 今 定普 二 量 变 苎 级 合 后试 必 在压 的 度20+ C 保 养 6 ,水 粤 擘 量篓 性 宴 : 酉 2. 和 圣水 4 定度 天 . 稳碎 窄 算 结 果 的 平均 偏差 系 , 薮并 够 成 整 : 譬誊 统 浮 窭 构 比 要 矍 异而 结 传 是 穹 譬 相 ,算R 1 5 )Nk‘( 强 ) ‘ 。 ‘ 。 量优 璧 性 X -6C。 2- ( 1 ~ ‘R 。 ~ 。 . v 4 : -d  ̄ T - 。 有 减 裂 竺 突 提 j 效 少曼 堡发 等 亭 压墨 降 擘 。2.根 设 剂 做 泥 这 间 混 料 度 影 试 . 据 计 量 水 延 时 对 合 强 的 响 2 S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定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在碎石基层上使用水泥作为稳定剂进行强化处理的一种道路基层结构。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能够提高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增加道路的承载能力,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原则1.基层结构力学性能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应满足道路设计要求中对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包括强度、稳定性、变形性等方面的指标。
2.基层材料的选择: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应选择合适的基材和稳定剂材料。
碎石作为基材应满足一定的物理性能要求,稳定剂水泥应选择合适的型号和掺量。
3.配合比设计原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应合理确定水泥和碎石的配合比例,保证基层材料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方法1.确定水泥用量: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确定水泥的用量。
一般来说,水泥用量可以根据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估算,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2.确定碎石用量: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确定碎石的用量。
碎石用量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估算,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3.确定水灰比:水泥与碎石的配合比例是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实验数据和经验准则,确定合理的水灰比,保证水泥和碎石能够充分反应,并达到所需的稳定效果。
4.确定掺合料用量:根据情况需要,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掺合料来改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性能,如矿渣粉、石灰粉等。
掺合料的用量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估算,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5.配合比设计验证: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来验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最终确定最佳配合比。
四、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的注意事项1.应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型号和掺量,以及碎石粒径和分配规格。
2.在设计中应考虑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条件,并合理安排水泥和碎石的配合比例。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长浏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长沙至浏阳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路面基层施工采用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确定原材料由水泥、集料、水组成,其中集料由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掺配组成。
一、设计依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E60-2008二、设计要求要求配合比7d无侧限抗压强度≥2.5MPa,确定混合料各组分的具体掺配比例,为路面基层施工做准备:原材料碎石: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产地为浏阳官渡碎石场水泥:印山台牌P.C32.5水泥,产地为湖南印山实业集团印山台水泥有限公司水:自来水三、设计过程1、基层级配要求: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分别对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进行水洗筛分试验,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计算确定集料比例为19~31.5mm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石屑=25:25:10:40。
2、确定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选取最经济的一组配合比作为施工配合比,试定以下三组配合比:3、水泥稳定碎石重型击实试验本试验采用重型击实法,击实筒的规格为φ152×120mm,击实层数3层,锤击次数为98次/层。
对以上三种配合比例配料后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由平行试验得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汇总如下:4、延迟时间对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和干密度的影响5%水泥稳定碎石延迟时间2小时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2.372g/cm3和4.5MPa,5%水泥稳定碎石延迟时间3小时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2.370 g/cm3和4.4MPa,5%水泥稳定碎石延迟时间4小时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2.367g/cm3和4.1MPa。
水泥稳定砂砾(碎石)基层骨架密实结构配合比设计

结构配合比设计方法, 以具体配合比在工程实践 中的应用 为基础 , 出工程 不均 匀性 提 合理建议级配,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提出了 ③改善集料级配 , 少水泥用量 , 减 使水泥用量不宜大于 42 ; . % 关 键 词: 泥 砂砾 【 石 ) 基 层 骨 架 密 实结 构 配 合 比 设计 水 碎 ( ) 泥 剂 量 的 配 制 可 采 用 : 25 、 % 、 .%、 % 、 .% 五 2水 .% 3 35 4 45 1 前 言 种 剂量 ;
水泥稳定砂砾 ( 碎石 ) , 基层 由水泥、 级配砂砾或碎石 、 填料 , 按 ( 每种剂量的试件制取 1 3) 3个( 最小数量 ) 。 照一定 比例混合 , 加水拌和 、 摊铺 、 碾压并养 护而成 的~种结构层。 ( 试件必须在规定的温度( 0 - ℃ ) 4) 2 2 保湿养生 6天 , 4 浸水养生 它具有较高的强度 , 有一定 的板体性和较好的稳定性 。水泥稳定级 1天后测定无侧 限抗压强度 , 计算结果的平均 值、 偏差 系数 , 并计 算 配混合料是 当今国内外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半刚性基层材料 , 中又 R ( — . 5 v 是否大于 R ( 其 X 1 16 C ) 4 d 设计强度 ) 。 以水泥稳定碎石性能最为优异。而骨架密实结构 同传 统悬浮密实结 () 5 根据设计剂量做水泥延迟时间对混合料 强度 的影响试验 , 构相比, 具有能够形成有效 的骨架嵌挤结构、 提高抗压强度 、 降低水 并通过试验确定应该控制的延迟时间。 泥用量、 有效减少路面裂缝 的发生等突 出特 点, 大程度 上解 决了 很 ( 骨架密 实结构水泥稳定砂砾 ( 6) 碎石 ) 建议级配
21水泥 .
采用缓凝的普通硅酸 盐水泥 , 禁止使用快硬水泥 , 早强水泥。要 35配 合 比验证 结 果 . 求 水 泥 强 度 等 级 不 低于 3 .MP ; 泥 细 度 、 25 a 水 安定 性 等 应 符合 规 范 () 1 根据确定的最佳含水量 , 拌制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 按要求 要求 ; 同时要求水泥初凝时间 3 h以上 , 终凝时间不小于 6 。若采用 h 压实度 ( 重型击实标准 , 压实度 9 % ) 7 制备混合料试件 , 在标 准条件 散装水泥 , 在水泥进场入罐时 , 要了解其 出炉 天数 , 刚出炉的水泥 , 下养 护 6天浸水 2 h后取 出, 4 做无侧限抗压强度。 要 停放 7 , 安 定 性合 格 后 才 能使 用 。 d且 ( ) 终 确定 的 生产 配 合 比为 :75 1 mm 砾 石 :9 47 mm 2最 3 .— 9 1 — .5 夏季 高温作业时 , 散装水泥入罐 温度 不能高于 5 ℃: O 高于这个 砾 石 :.5 O 47 一 mm 石 屑 =( 28% : 37% : 3 5% ) 按 此 配 合 比 。 温度 , 必须使用 时, 又 应采用降温 措施 ; 冬季施工 , 泥进 入拌缸温 水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内容提要:本文简要叙述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的质量控制和检测要点,并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设计和施工控制提出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检测1 概述目前在我国高等级公路施工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以其强度高、板体性好、耐久性好、干温缩较小(比二灰碎石)、易于施工等优点被逐渐推广和应用。
近几年更有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代替二灰稳定碎石基层的趋势。
现就陕西省商界高速公路丹界段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和检测要点,做一总结。
概括的讲,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环节,即把“三关”,同时要处理好“一个不利因素”,具体如下:第一关:就是把好“检测关”,即要科学严谨的做好原材料级配和含水量、混合料的级配和含水量、水泥剂量、压实度、试件抗压强度等的检测,又要坚持用数据指导施工,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第二关:就是把好“时间关”,由于水稳碎石的结合材料(水泥)的固有特性,时间因素对整个施工过程尤其重要,从混合料开始拌和到碾压结束的时间差称为施工的延迟时间。
施工中要严密组织、科学控制拌合—运输—摊铺—碾压等各道工序,使其持续时间在允许延迟时间之内,确保施工一次成功,而允许延迟时间 (普通取2~2.5h) 是由水泥的初凝时间所决定的,可以说“时间控制”是水泥稳定基层施工的生命线。
第三关:就是把好“养护关”,养护对水稳碎石基层的强度形成和干缩性影响非常大,所以要充分重视水稳基层的养护工作。
“一个不利因素”就是指水泥稳定基层的“干、温缩”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⑴混合料中细集料的含量:有关资料表明0.6mm 及其以下档细集料对水泥稳定基层的干、温缩的负面影响很大,所以在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应严格控制集料0.6mm 和0.075 mm 档的通过率,使之尽量靠低线。
⑵细集料颗粒的塑性越大,基层干缩应变越大,所以要对通过0.6mm 筛孔的颗粒进行液限和塑性指数试验,要求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
浅谈水泥稳定砂砾(碎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

浅谈水泥稳定砂砾(碎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摘要:水泥稳定砂砾基层配合比设计是保证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整体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文主要从材料的技术性质、水泥稳定砂砾(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配合比验证结果、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泥稳定砂砾基层配合比设计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由水泥、级配砂砾或碎石、填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水拌和、摊铺、碾压并养护而成的一种结构层。
近年来修建的高速公路,其路面基层95%左右都采用水泥稳定沙砾作为沥青路面的半刚性基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行车舒适性,适合于各种车辆的通行,同时具有良好的抗滑、抗渗、耐疲劳的性能以及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等优点被广泛使用。
基层作为沥青路面的主要承重层,其强弱和好坏对整个路面的强度、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而配合比设计则是保证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整体质量的关键环节。
因此,为保证路面基层的整体质量,本文就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配合比设计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1 材料的技术性质1.1水泥采用缓凝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禁止使用早强水泥。
要求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MPa;水泥细度、安定性等符合范要求;经检测各项技术指标见表1所列。
经检测,水泥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负荷有关参数要求,可以采用。
1.2砂砾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砂砾均匀和含泥量在规范规定范围内。
一般,砂砾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4.75mm以上的砾石含量不应低于60%,压碎值不大于30%。
1.3水一般采用人畜能饮用的水。
2 水泥稳定砂砾(碎石)配合比设计2.1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指根据规范及设计对半刚性基层的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砂砾粒、结合粒(水泥),确定水泥剂量以及混合料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7天无限抗压强度,用以指导施工,保证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技术可靠、经济合理。
2.2水泥稳定砂砾(碎石)配合比组成设计原则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混合料标准试件7天抗压强度不低于3MPa,水泥剂量不小于4%;水泥:砂砾=4:96(重量比),集料粒径大于4.75mm的骨料含量宜在65%以上,大于2.36mm的集料含量宜大于80%,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宜接近0,最大不应超过3%;无侧限抗压试模采用直径×高=100mm×100mm。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注意事项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注意事项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1.确定水泥掺量:水泥的掺量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中的关键参数。
一般来说,掺水比(水泥与干碎石的质量比)在4%~6%之间,较为常见。
但具体的掺量要根据材料的性能和设计要求进行确定。
2.确定碎石粒径:基层碎石的粒径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一般来说,碎石的最大粒径应小于基层厚度的1/3~1/2,并且要求粒径分布合理,以提高基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确定水灰比: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质量比。
该比例会影响到水泥的水化反应和基层的强度发展。
一般来说,水灰比在0.23~0.28之间较为常见,但具体数值需要根据材料性能和设计要求确定。
4.考虑温度和湿度因素:温度和湿度是水泥水化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配合比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控制水泥含水量和施工时间,以保证水泥的正常水化反应和基层的强度发展。
1.基床处理:在施工前,需要对基床进行处理,去除沥青、油污等杂质,并进行地面平整处理,以确保基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对采购的碎石和水泥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并注意保存和保护材料,防止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3.搅拌均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搅拌应均匀充分,以保证碎石和水泥的充分混合。
可采用机械搅拌或人工搅拌的方式,注意搅拌时间和搅拌强度的控制。
4.施工温度控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温度对基层的强度和质量有影响。
施工时要避免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施工,以免影响水泥的正常水化反应和基层强度的发展。
5.压实密度和强度控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压实密度和强度是衡量基层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密实度和强度的检测和控制,可采用静压力板进行压实试验,以确保基层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6.施工环境保护: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污染土壤和水源。
施工结束后,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修整,确保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
筑
2 1 年第 4期( 1 9 ) 01 总 7期
浅谈水 泥稳 定碎石基层配合 比设计与压实工艺
M i x Des gn o i f Cem ent St abiz d ac le M i adam s an t Ba e d is Com pac i ton
邵 见 飞 , 田 雨
(. 1 蚌埠市交通质监局 , 安徽
摘
蚌埠
2 3 0 2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 院 , 3 0 0; . 安徽
合肥 2 0 0 ) 3 0 9
要: 文章介绍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材料特性, 对其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首先进行对集料和水泥的选择与 ̄- , ,, l 确定 / g
2 配 合 比 设 计
21级 配设 计 .
集料 自身强度 和级配组成是影 响半 刚性基层 承载力的重 要 因素 , 泥稳定碎石具有强度高 、 水 整体性 好的优点 , 因此是用 于高等级公 路基层 、 底基层 的常用材 料 , 水稳基层也具 有易 但
蚓
00 5 .7
产生裂缝的缺点 , 而引起沥水 面层 的反射裂缝。 因此 , 进行合理
粗集料物理力学指标
表2
板 的稳定性 、 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都具有十分 重要 的影 响。
交 通
工
1 原材料
本文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行研究 ,其主要原材料 是水
程 研
泥、 集料和水。水泥和集 料按一定 比例在最佳含水量 下密实而 成 的混合料 , 即称为水泥稳定 碎石 。其 中水泥作为混合料 的一
7 . 90 23 1 2 2 5 . 0 1 . 4 15 .
10 0 9 . 60
4号料
2 7
10 0
10 0
10 0 4. 3 4 4 8
10 0 2. 9 4 2 7
实厚铺层 时, 应首先使用重型压路机 , 选择高振幅 、 低频率将铺 层下面 13 1 /~ / 2处达到均匀的密实度 , 然后采用低振幅 、 高频率 压实铺层上部 ,这样既避免了表面开裂和石料被压碎的现象 , 也可以使铺层整体达到均匀密实。 混合料 的含 水量应 避免 高于 标准击 实 确定 的最 佳含 水
料 应 该 放 在 烘 箱 里 烘 干 。 集 料 选 用 石 灰 岩 ,规 格 : 1
(5 m一 5 m)2 (rm 1m 、 (rm 5 m)4 0 3 m) 1r 2 r 、 5 ~ 5 m)3 3 ~ m 、 ( ~ m , a a a a
试验用水采用 日常饮 用水 , 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
集料合成 级配 , 根据 击 实、 无侧 限抗 压强度 实验确 定水泥剂 量。得 出 目标配合 比为 : 矿料 比例 1 (5 m~ 5 料 1r 2 mm): 料 (mm~1r a 2 S 5 m): 料 a 3 (mm ̄ mm): ( ̄ mm) 3 3 5: 0 最佳水泥含量为 4O 其干 密度为 210 /m3含 水量 为 69%。最后对水稳基层 的摊铺 时的压路 3 5 4料 O3 为 0: 5: 3 ; %, 7g c , .8
种稳定剂 , 其质 量对结构 的质量是至关重要 的。水泥尤 其要干 燥 , 怀疑变质 的水 泥不 得参 与试验 。 被
究 与
应 用
本 次试验水泥标号为 P 0 25 产地为巢湖 。水 泥技 术指 ・ 3 ., 标见表 1 由表 1 以看 出水泥 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 可
粗集料应该 干燥 洁净 , 试验 前应 把粗集料摊开风 干 , 细集
压路机的吨位按铺层厚度选择 , 见表 5 。
1号 料
2 8
10 0
62 .
在选择压路机振 幅和频率时应注意 ,低振 幅由于激振力
68 .
1. 6 0
2号料
3号 料
3 0
1 5
10 9 . 0 78
10 0
较小 , 没有足够 的穿透能力 , 压实厚铺层 时 , 在 导致上部密实度 较大 ; 而下部密实度很小 , 碾压 时易发生“ 弹簧” 现象 。 因此在压
细骨 料为 中砂 , 细度 模数为 28表 观密度 为 26 2gm , ., . k/ 。 3 含泥量为 0 9 . %。组合级配符合规范要求。
产地为霍 山。 粗集料质量满足规范要求 , 其物理力学指标见表 2 。
一
瓣
恤
星
2l6 3 4.5 7 95 . 1 9 315 .
的配合 比设计 , 使水泥稳定碎石具有强度高 、 裂性好 的性能 。 抗 集料分四档 , 各档规格集 料合成级配见表 3和图 1 。
22击 实 试 验 .
安 徽
筛孔尺寸 ( mm) 图 1 集料级 配曲线对 比图
建
筑
收稿 日期 :0 卜O — 7 21 5 1 作者简 介 : 邵见 飞(9 0 毕 助理工
机 选 型 与现 场 压 实进 行 了论述 。
关键词 : 水稳基层 ; 配合比设计 ; 实实验 ; 击 压实
中图分类号 : 4 . U12 6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0 — 3 92 1 )4 O 9 0 1 7 7 5 (0 O 一 1 — 2 0 1 1
0 引 言
随着我 国国民经济 的快 速发展 , 公路 交通量急剧增加 , 这
就对公路路面的主要承重层——路面基层提 出了更高 的要求 。 目前在国内很多的道路 在使 用寿命 期间就发生严重 的破坏 , 其 原因一部分由于路 面设计缺 陷 , 另一方 面则是 由于基层的破坏 所致 。基 层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的好坏 , 对整个路 面特别是路面
程师。
确定矿料级配之后对混合料进行击实实验 ,确定水 泥含
量为 3 %、. 40 . 35 0 %、. %和 45 . %的最优含水量与最 大干密度 , 试
_
21 0 1年第 4期( 1 9期 ) 总 7
安
徽
建
筑 表 1
水泥技 术指标
虽
集料级配组成 表3
大还会增加开裂的可能性 。当然压路机 吨位也不能过大 , 以免 将石料击碎 , 对下承层产生影响 , 或出现碾压 “ 弹簧” 现象。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