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评价第七章
第七章 环境污染的监测与评价

汞 Hg
(2)汞的环境毒理作用
汞及其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等进入机体, 以肾脏汞含量为最高。汞在生物体内分布的递减次序为:
肾>肝>血液>脑>末梢神经 各种汞化合物的通透性差异很大: 汞被消化道吸收少,一般不会引起中毒;
间
生态适应与生态进化过程。
范
漫长毒害过程:环境污染物的稀释过程、慢
围
性中毒反应过程和环境毒物的生物积累、生
上
物放大过程等。
微观的毒害过程主要指环境毒物通过生态系
空 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水-土、气- 间 土、根-土、植-土界面的毒物传输等过程。
尺
度 宏观的毒害过程则指跨流域、跨区域乃至全 上 球范围的环境毒物传输与扩散,即长距离迁
壤
染的土壤镉含量为对照土壤中镉含量的4~6倍。
镉 Cd
(2)镉的环境毒理作用
蓄积性是镉对机体作用的重要特点,镉进入机体后主要 可在肾、肝和脾中蓄积。镉在体内分布的递减次序是:
肝 肾>脾 肺 胰腺 肾上腺 睾丸>脑 心 肠 肌肉
当高浓度吸收镉时,临界器官是肺,主要症状是肺水肿。 长期低浓度摄入镉时,临界器官是肾和肺,主要症状是
(二) 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时相
效应器官
毒物
毒物的机型与 计量
吸收、分布、 代谢、排泄
靶器官中生物 学作用
效应
暴露相
毒物动力 学相
毒效相
毒物吸收的有效性取决于暴露相,而进入机体内毒物的毒性变化取决 于代谢、转化状况。
三、主要污染物及其环境毒理学效应
(一) 重金属的环境毒理学效应
特 重金属和配位体的相互作用,重金属的有机化,重金属的氧化 性 还原反应,重金属的蓄积作用是重金属毒性作用的特性。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精讲

7.2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 后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规范建设阶段 2、强化和完善阶段 3、提高阶段
1、规范建设阶段
1979年至1989年,是我国环境影 响评价制度建立的规范建设阶段。 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确 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之后,在以后 颁布的各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 不断对环境影响评价进行规范,通过 行政规章,逐步规范环境影响评价的 内容、范围、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 技术方法也不断完善。
行政法规:《建设项目环境 保护管理条例》。 部门行政规章:国家环境保 护总局、国务院有关部委关于环 境影响评价的规定。 地方法规: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 理的条例、办法、政府令等。
环境影响评价法 环境保护 法和其他 环境保护 法律
修改的城市规划 法
党中央、国务院有 关政策及发展规划 的环Fra bibliotek影响评价规 定
从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 保护会议之后,环境影响评价的 概念开始引入我国。高等院校和 科研单位的一些专家、学者,在 报刊和学术会上,宣传和倡导环 境影响评价,并参与了环境质量 评价及其方法的研究。
1977年中国科学院召开“区 域环境学”讨论会,推动了大 中城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979年11月在南京召开的中国 环境学会环境质量评价委员会 学术座谈会上。编写了“环境 质量评价参考提纲”,为各地 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研究提 供了方法。
7.3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时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中国的 实际情况,逐渐形成的。中国 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主要特点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主
现行法律法规中都规定建设 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包括区域开发、流域开发,工 业基地的发展计划,开发区建设 等。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决策行 为和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的制订 ,没有规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章:声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章:声环境影响评价一、基本概念敏感目标:指医院、学校、住宅自然保护区等对噪声敏感的建筑物和区域。
贡献值:由建设项目自身在预测点产生的声压级。
背景值:不包含建设项目之外的环境声级。
预测值:贡献值和背景值采用能量叠加方法得到的声级。
二、噪声与噪声评价量环境噪声:声音是一定震动频率的空气作用于人耳鼓膜而产生的感觉—声源、传播途径、受声体。
噪声: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不需要的声音(主观)--自然界、人为活动噪声噪声的特点:局限性、分散性、暂时性环境噪声: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环境的声音。
环境噪声污染: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且干扰了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噪声的分类:如上,按照辐射性质:点线面声源噪声评价量:(1)噪声物理量:声波、频率、声速、声压、声压级(人耳:20-20000HZ)(2)分贝计算:见噪声笔记(3)A声级LA,适用于连续稳定的噪声,贴合人耳的特性,应用最广。
LAeq等效连续A声级。
评价时段:●运行期生源为固定时段,固定声源投产运行后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
●运行期声源为流动声源时,将工程预测代表性时段(一般分为运行近期、中期、远期)分别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
评价等级的划分和工作要求:1、建设项目所在的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
2、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
3、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数量。
三、评价的工作范围:点声源:一级评价:评价范围在项目边界往外200m内。
二、三级评价,范围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偏小,若周围有较为空旷而较远处有敏感区域,则评价范围应适当宽到敏感区附近。
线声源:一级评价:线状评价范围在项目边界往外200m内。
二、三级评价,范围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偏小,若周围有较为空旷而较远处有敏感区域,则评价范围应适当宽到敏感区附近。
四、声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内容1、影响声波传播的环境要素:气温湿度地形条件2、声环境功能区划3、敏感目标4、现状声源(当现状超标或者噪声相对较高)--排除现状声源的其他临时干扰情况,比如临时施工造成超标声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噪声监测布点原则:1、布点应该均匀分布整个评价范围2、厂界和敏感目标应该为监测点3、也可在距离声源不同距离处设置监测点4、三点一致原则(现状监测点、预测点、竣工验收点)噪声传播的影响因素:声波几何发散、空气吸收、地面效应、遮挡物、绿化林带的影响、气象条件。
第 7 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的有顺序的演变过程。
(五)生态系统
❖ 生物系统及其生存环境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 的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各环境因 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物质循环、能量 流动、信息传递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综合系统。
间互相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2)评价范围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
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
❖ 二、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
1. 生态影响识别 包括识别作用主体(影响因素)、 作用客体(影响对象)、影响的效应。
❖ (1)影响因素识别:要点:①内容全面;②全过程识 别;③识别主要工程及其作用方式。
立在现场校验的基础上。 ❖ 表现形式:文字资料和图形资料 ❖ 时间:历史资料和现状资料 ❖ 收集行业类别:农、林、牧、渔和环境保护部门 ❖ 资料性质:环境影响报告书、有关污染源调查、生态保护规
划、规定、 生态功能区划、生态敏感目标的基本情况以及其 他生态调查材料等。
(2)现场勘查法
❖ 应遵循整体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在综合考 虑主导生态因子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的同时, 突出重点区域和关键时段的调查,并通过对 影响区域的实际踏勘,核实收集资料的准确 性,以获取实际资料和数据。
(六)生物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 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世界环境保护的核心问题。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
肉食动物 草食动物
生物成 消费者
生
分
分解者
杂食动物 腐食动物
态
系 统
能源-Solar 非生物 栖息地和生活条件:Air, water, soil etc.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2020/12/10
13
表2.某些工业的污染物排放系数
产品名称
单位产品废水排 放系数/m3t-1
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系数/kgt-1
名称
排放系数
制革(以原皮加 工量计)
45~70
SS BOD5
S2Cr3+
25~30 30~35
0.2 0.2
酒精制造(玉米 为原料)
120~130
CODCr SS
910~950 420~460
按照区域水质标准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明确环 境质量目标;
根据国家排污控制标准,界定建设项目可能产 生的源强;
选择水质模型,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 优化污染源控制方案,实现达标排放和总量控
制; 综合分析得出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结论。
在调查和分析评价范围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与 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基础上,预测和评价建设项 目对地表水环境质量、水环境功能区、水功能 区、水环境保护目标以及水环境控制单元的影 响范围与影响程度,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和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明确给出地表水环境 影响是否可接受的结论。
2020/12/10
15
非点源污染
非点源污染是指在降雨径流的淋溶和冲刷作用下, 大气中、地面和土壤中的污染物(城市垃圾、农村 畜粪便,农田中的化肥、农药、重金属及其他有毒 物质或有机物)进入江河、湖泊水库和海洋等受纳 水体造成的污染(Line D. E.1998;Parry R.,1998)。
美国清洁水法修正案(1997)对非点源污染的定义 为:污染物以广域的、分散的、微量的形式进入地 表及地下水体。
11
a.点污染源
定义——由城市和乡镇生活污水和工业企业通过 管道和沟渠收集和排入水体的废水。 生活污水:来自家庭、商业、机关、学校、餐饮 业、旅游服务业及其他城市公用设施。 工业废水:来自工业生产过程,பைடு நூலகம்水量水质随生 产过程而异。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预测的方法
通常采用的预测方法有数学 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 法和专业判断法。预测时应尽量 选用通用、成熟、简便并能满足 准确度要求的方法。
环境影响预测常用的方法
序 号 1
方
法
特
点
应用条件
模式应用条件不满足时,要 进行模式修正和验证,应首 先考虑要用此法 合适的实验条件和必要的基 础数据,无法采用方法1, 而精度要求又高,应选用此 法 时间限制短,无法取得参数 、数据,不能采用方法1、2 时可选用此法 某些项目评价难以定量时, 或上述三种方法不能采用时 ,可选用此法
行政法规:《建设项目环境 保护管理条例》。 部门行政规章:国家环境保 护总局、国务院有关部委关于环 境影响评价的规定。 地方法规: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 理的条例、办法、政府令等。
环境影响评价法 环境保护 法和其他 环境保护 法律
修改的城市规划 法
党中央、国务院有 关政策及发展规划 的环境影响评价规 定
(1)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 境特点,结合各单项评价的工作 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 查的范围,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 参数。若这些引进资料仍不能满 足需要时,再进行现场调查或测 试。
(2)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调查的方法主要有:搜集资 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法。表 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通常 这三种方法的有机结合、相互补 充是最有效的和可行的。
7.2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 后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规范建设阶段 2、强化和完善阶段 3、提高阶段
1、规范建设阶段
1979年至1989年,是我国环境影 响评价制度建立的规范建设阶段。 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确 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之后,在以后 颁布的各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 不断对环境影响评价进行规范,通过 行政规章,逐步规范环境影响评价的 内容、范围、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 技术方法也不断完善。
第七章 幼儿园环境评价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一节 幼儿园环境评价概述
[思考问题]
(1)当你进入到各个幼儿园观摩环境时,可
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评价? (2)幼儿园环境创设评价的作用和意义在于 什么?
一、幼儿园环境评价的概念
幼儿园环境评价是对环境的价值作出判断的
过程。科学的环境评价,是根据正确的教育 价值观,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幼儿园环境的价 值进行判断的过程。
《托幼机构环境评价量表》包括7大类43个项
目(每个项目都标明了1(不适宜的)、3(一 般的)、5(好的)、7(优秀的)的评价等 级及标准。
《托幼机构环境评价量表》
(一)空间和设备
(二)日常生活护理 (三)语言-推理
(四)活动
(五)互动
(六)作息制度
(七)家长和教师
案例分析:观察幼儿园环境创设图片, 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一、幼儿园环境评价人员
幼儿园环境评价参与人员是指在环境评价的
过程由哪些人承担,主要有:管理者、教师、 幼儿、家长。
二、幼儿园环境评价标准
[经验讲述]
当你走进一个幼儿园,你是从哪些方面来评
价幼儿园环境的?有什么样的标准?
(一)幼儿园环境评价的第一种指标
(二)幼儿园环境评价第二种指标
第七章
幼儿园环境评价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园环境评价的概念、作用。
2、理解幼儿园环境评价的要素。 3、掌握幼儿园环境评价的标准。
4、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常见问题。
5、能够进行幼儿园环境的初步评价。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幼儿园环境评价的要素。
2、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标准。
3、幼儿园环境评价的操作。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有机污染物的好氧生化降解
硝化作用 脱氮作用
一级反应
硫化物的反应
细菌的衰减作用
重金属和有机毒物的衰减作用
2020/12/10
20
迁移:污染物在水流作用下的转移,迁移只改变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位置,并不改变水体中污染物 的量。
扩散: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是由其浓度梯度引 起,包括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弥散扩散三种形 式。
(氧化、还原、混凝、吸附) 3、生物自净:水中微生物在溶解氧充分的情况下将一部分有机污
染物当食饵消耗掉,将另一部分分解成无害的的简单无机物。 (DO、有机污染物性质、浓度、微生物种类数量)
1.地表水体的污染和自净
1.4水体自净
迁移和转化
推流迁移
分散稀释
转化和运移
衰减变化
污染物的好氧生化衰减过程
2020/12/10
8
水质
底部沉 积物
水体环 境质量
水生 生物
水体环境质量各决定因素
环境质量(物理参数、化学参数、生化参数)
环境目标:对环境管理时提出的定量评价指标。
2020/12/10
9
水体污染
定义——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的影响可使水的感 官性状(色、嗅、味、透明度等)、物理化学性 质(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放射性、有 机和无机物质组分等)、水生生物组成(种类、 数量、形态和品质等),以及底部沉积物的数量 和组分发生恶化,破坏水体原有功能。
一、现状调查总体要求
遵循问题导向与管理目标导向统筹、流域(区域)与评价水域 兼顾、水质水量协调、常规监测数据利用与补充监测互补、水 环境现状与变化分析结合的原则。
应满足建立污染源与受纳水体水质响应关系的需求,符合地表 水环境影响预测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噪声的平均
• 某一地点的噪声常常是非稳态的,需求其均值。 • 噪声的平均也非算术平均,利用下式计算:
L 10 lg 10 10 lg n
i 1
n
Li 10
• 如105dB,103dB,100dB,98dB之平均并非 101.5dB,而是102.3dB。
(1)A声级
环境噪声的度量与人对声音的主观听觉有关。 人耳对声音的感觉和声压级与频率的高低有关。 根据听觉特性,在声学测量仪中,设置有“A计 权网络”,A网络测得的噪声值较接近人耳对噪 声强度和频率的感觉,其测得值单位称为A声级 (LA),是应用最广的评价量。
(dB), 即两个相同的声压级相加,总声压级增加3dB。
80 10
80 10
多噪声的叠加
当受声点受多声源叠加影响时,采用噪声叠加 公式
n 0.1Li L 10 lg 10 i 1
L——总声压级,[dB(A)] Li——第i个声源的声压级,[dB(A)] n——声源数量。
1 0.1Ld 0.1( Ln 10) Ldn 10 lg [Td 10 Tn10 ] 24
Ld——昼间Td个小时的等效声级, dB(A) ; Ln——昼间Tn个小时的等效声级, dB(A).
(4)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用于评价航空噪声的方法,其特点在于既 考虑了在24h的时间内,飞机通过某一固定点所 产生的总噪声级,同时也考虑了不同时间内的
在距离点声源r1处至r2处的衰减值:
r1 L 20 lg r2
当r2=2r1时, L =-6dB,即点声源声传播距离增 加一倍,衰减值是6dB。
例 :某工厂风机排气口外1m处噪声级为90dB, 厂界值要求标准为60dB。厂界与锅炉房最少 距离为多少?
L2 L1 20 lg(r2 / r1 )
第三节 声环境影响预测
一、声环境预测基本资料 (1)预测范围与评价范围 (2)预测点 (3)基础资料 • 声源资料 • 声波传播的各类参数
四、噪声衰减因素
随传播距离衰减
空气吸收衰减
声屏障衰减
附加衰减
(一)噪声随传播距离的衰减
(1)点声源
1 L 10lg 2 4r
——距离增加产生的衰减值,dB; L r——点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m。
• 若噪声本底值为100dB,影响值为98dB,则
预测值是否为198dB呢? • 应依据下式计算:
L1 2 10 lg[10 10 ]
L1 10
L2 10
例:L1=80dB,L2=80dB,求L1+2=? 解:
L1 2 10 lg(10 10 lg ) 10 lg 2 10 lg 108 3 80 83
由于噪声实际上时采取等间隔取样的,所以 等效连续A声级又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 Leq 10 lg( N
10 0.1Li )
i 1
N
(3)昼夜等效声级
昼夜等效声级是考虑了噪声在夜间对人影 响更为严重,将夜间噪声另增加10dB加权处理 后,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得出24hA声级的平均值 (Ldn),单位为dB(A)。
• 按随时间的变化:稳态和非稳态噪声。 稳态噪声:噪声强度不随时间变化或幅度很小 非稳态噪声:噪声强度随时间变化
3.噪声评价量
(1)声环境质量评价量
• A声级:适用于稳态噪声 • 等效连续A声级LAeq:声级起伏较大或间歇噪声 • 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Lwecpn:机场噪声
• 最大A声级:突发噪声
当r2=2r1时, L1 =-3dB,即线声源声传播距离增
加一倍,衰减值是3dB。
r 当 1 时,可视为点声源。 l
有限长声源
r>l0, l0/3<r<l0 r<l0/3
L 20 lg
L 15 lg
L 10 lg
r 0
r r0
r r0
相当于点声源
相当于无限长声源
第四节 声环境影响评价
按每间隔5dB绘制等声级图
• LAeq:从最高声级画到相邻噪声功能区要求的 标准(分昼、夜); • WECPNL应有70dB、75dB、80dB、85dB、 90dB的等值线。 • 分析超标范围和程度及直接受影响人口的情 况。
2 噪声防治对策
• 合理安排城市功能区和建设布局,预防环境噪声污染 • 从声源上降低噪声 • 在噪声的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
飞机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4)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WECPNL EPNL 10 lg( N1 3N 2 10 N 3 ) 39.4
EPNL ——N次飞行的有效感觉噪声级的能量平
均值,dB;实测、查资料,一般100dB左右。 N1——7时到19时的飞行次数; N2——19时到22时的飞行次数; N3——22时到7时的飞行次数。
(2)等效连续A声级
在声场内的一定点位上,将某一段时间内 连续暴露的不同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 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大小。这个声 级称为等效连续A声级,简称等效声级,单位 为dB(A)。
(2)等效连续A声级
等效连续A声级的数学表示:
1 T 0.1LA (t ) Leq 10 lg( 10 dt) T 0
第二节 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环境噪声现状调查 1.调查内容 影响声波传播的环境要素 声环境功能区划 敏感目标 现状声源
(四)典型工程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方法
1.工矿企业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
2.公路、铁路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
3.飞机场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
二、声环境现状评价
(一)声环境现状评价内容 1.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的 分布情况,环境噪声功能区的划分情况等。 2. 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 噪声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噪声源分析等。 3.环境噪声现状,超标情况等。
解: L1-L2=90-60 30dB= 20lg x/1 x=32m
(2)线声源
1 L 10 lg 2rl
L ——距离衰减值,dB;
r——线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m; l——线声源长度,m。
当
离声源r1处至r2处的衰减值:
r 1 时,可视为无限长线声源。此时,在距 l 10
r1 L1 10 lg r2
引用声压比的对数来表示声音的大小,这就是声 压级、声强级和声功率级。单位为分贝“dB”。 1. 分贝
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例如A1和A0)之比为
底的对数并乘以10
A0是基准量(或参考量), A1是被量度的量。
A1 N 10 lg A0
(三)噪声级的运算
1.噪声的叠加
• 不同声源同时作用在声场中同一点,则需求 该点的总声压级
三、评价范围的确定
(一)以固定声源为主的建设项目 • 如工厂、港口、施工工地、铁路的场站等,沿 厂(场)边界外延200m的评价范围,一般能满 足一级评价的要求。 • 二级和三级适当缩小
(二)以流动声源为主的建设项目 • 铁路线路、公路等,线状声源两侧各200m,可满 足一级评价的要求 (三)机场建设项目 • 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6km~12km、侧向各 1km~2km的范围
2)声源源强表达量
• 声压级、倍频带声压级、A声级、声功 率级等
倍频带声压级 可听声的频率从20-20000Hz,高低相差1000 倍。为方便,通常把宽广的声音频率变化范围划 分为若干较小的段落,叫频带。f1/f2=2n,中心频 率=(f1*f2)1/2
3)厂界、场界、边界评价量
(1)工业企业厂界、施工场厂界:Ld、 Ln 室内噪声:倍频带声压级 偶发:最大A声级 (2)社会生活、交通: Ld、 Ln 室内噪声:倍频带声压级 非稳态:最大A声级
一、声评价的内容
1.评价方法和评价量 2.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 3.超标原因分析 4.对策建议 叠加背景值
二、绘制等声级线图的技术要求
• 线状声源
平行于线状声源走向的网格间距可大些
(如100~300m),垂直于线状声源走向的网格
间距应小些(如20~60m);
• 点声源 网格的大小一般在20×20m~100m×100m。
环境噪声限值 声环境功能 区类别 0类 1类 2类 3类 4a 4类 4b 昼间 50 55 60 65 70 70 夜间 40 45 50 55 55 60
四、声工作等级的划分
1.划分依据 (1)项目所在声功能区和噪声标准 (2)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 (3) 受项目影响的人口数量及人口分布。
3.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功能区分类:五类 • 0类: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 1类:指以居住、文教、医疗、科研、行政办 公为主的区域。
• 2类: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或居住、 商业、工业混杂区。 • 3类:以工业、仓储物流为主,需防止工业噪 声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区域。
还考虑建设项目规模,噪声源种类和数量。
一级评价
大、中型建设项目,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
• 或有0类标准及以上的需要特别安静的地区,噪
声有限制的保护区等噪声敏感目标; • 或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高量达5dB以上, • 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的情况,
二级评价
新扩改的大、中型建设项目, • 其所在功能区为1类、2类地区, • 或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
3 评价结论
• 通过影响预测、评价和采取的防治对策后确定推荐的 拟建项目方案的环境噪声影响是可以接受的、可行的 或不可接受的、不可行的。
2.工业区属于环境噪声功能区的( ) A.0类区 B.1类区 C.2类区 D.3类区 E.4类区
第七章 声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声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一、噪声和噪声评价量 1.噪声 噪声指人们不需要的频率在20-20000Hz范 围内的可听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