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工艺设计

合集下载

纺纱工艺设计综述

纺纱工艺设计综述

纺纱工艺设计发表者:发表时间:2012-6-6 9:04:13第一章棉纺工艺设计棉纺厂主要加工棉、棉型化纤、中长化纤的纯纺及其混纺纱线,其它天然纤维如毛、麻、绢、羊绒、兔毛等的短纤维形式也可在棉纺厂进行混纺产品开发。

本章主要掌握典型纺纱系统、各工序工艺参数调节、半制品及成纱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措施。

第一节纺纱系统分类1 普梳纺纱原料→开清棉→梳棉→并条(2-3道) →粗纱→细纱→后加工2 精梳纺纱原料→开清棉→梳棉→精梳前准备→精梳→并条(2-3道) →粗纱(预并条、条卷)(条卷、并卷)(条并卷)→细纱→后加工3 混纺纱棉→开清→梳理→精梳前准备→精梳涤→开清→梳理→预并条→混并条(三道) →粗纱→细纱→后加工4 新型纺纱开清棉→梳棉→并条二道→新型纺纱5 中长纺中长专用开清棉设备→M型梳棉机→并条粗纱→细纱6 废纺系统利用下脚纺制棉毯等7 后加工1烧毛→纱筒打包→出厂烧毛→定型线筒打包→出厂细纱→络筒→并纱→捻线→线络筒→摇纱→绞纱打包→出厂络并联细管直并本厂织部车间使用本节学习后能写出典型棉纺纺纱流程。

第二节工艺参数与质量指标一、原料1 棉:籽棉轧棉皮棉→打包→送到纺织厂1) 轧棉a 锯齿轧棉—锯齿棉含量少、短绒少、棉结索丝疵点多、产量高、适轧细绒棉(长度为25~33mm,细度为6000 ~ 7000公支,适纺中细号纱,即9 ~ 28tex)b 皮辊轧棉—皮辊棉含杂多、短绒多、棉结索丝疵点少、产量低适轧长绒棉(长度33mm以上,细度7000 ~8000公支,适纺细号纱,即3 ~ 7tex)2)打包规格:例国内包100*42*60cm 体积v=0.25m³密度300 ~ 360kg/m³G=75 ~ 90kg2、化纤1)品种粘胶莫代尔丽赛天丝2涤纶腈纶锦纶维纶丙纶)芳纶聚乳酸等2)型式长度(mm)细度(旦)棉型33-38 1.2-1.5中长型51-76 2-3毛型76-102 3-5生产经验公式:L/D=1 L-英寸,D-旦3)分等及质量指标分等按内在质量和外观疵点分:内在质量: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细度偏差、长度偏差以及超长纤维、倍长纤维等。

棉纺手册文档

棉纺手册文档

棉纺手册引言棉纺是指将棉花纤维经过一系列工序加工成棉纱、棉线、棉布等纺织品的过程。

棉纺作为纺织行业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对于纺织品的生产和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

本手册将介绍棉纺的基本工艺流程以及如何进行质量控制,供棉纺从业人员参考使用。

一、棉纺基本工艺流程棉纺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纤维处理、纺纱、织造、整理等环节。

以下将逐一介绍每个环节的具体工艺过程。

1. 纤维处理纤维处理是棉纺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纺纱的质量和效率。

纤维处理的主要工艺包括开松、清洗、净化和形成纱条等。

•开松:将纤维打开,使其松软,便于后续工序处理。

•清洗:去除纤维中的杂质和油脂,并消除纤维表面的死皮,提高纤维的柔软度。

•净化:通过过滤、除尘等工艺,去除纤维上的残留杂质。

•形成纱条:将已经处理好的纤维按一定规则形成纱条,便于纺纱时的连续操作。

2. 纺纱纺纱是将棉花纤维制成棉纱的过程。

纺纱的目的是将纤维进行拉伸,使其排列成纱线,并增强其强度和可纺性。

纺纱的主要工艺包括精梳、粗梳、纺纱和捻线。

•精梳:将纤维在精梳机上进行多道次梳理和拉伸,去除短纤维和杂质,提高纤维的长短比。

•粗梳:将纤维在粗梳机上进行少道次梳理,使短纤维和杂质更好地分离。

•纺纱:将经过梳理的纤维进行纺纱,形成纱线。

•捻线:将纺纱得到的纱线进行旋转,增加纱线的强度和稳定性。

3. 织造织造是将纱线通过编织机构一根经纱与一根纬纱交织形成织物的过程。

织造的主要工艺包括上机、编织和下机。

•上机:按照设计要求,将经纱、纬纱分别穿过上机装置,并调整好张力。

•编织:在编织机上,经纱和纬纱按照一定的规律交织在一起,形成纺织品。

•下机:将织造好的纺织品从编织机上卸下,并进行修整和整理。

4. 整理整理是对织物进行一系列的后处理工序,以改善织物的外观、手感和性能。

整理的主要工艺包括烫平、定形、印染和后整理。

•烫平:利用烫平机对织物进行平整和压光处理。

•定形:通过加热或化学处理使织物保持所需的形状和尺寸稳定性。

棉纺织生产工艺流程大全

棉纺织生产工艺流程大全

棉纺织生产工艺流程大全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棉纺织生产工艺流程一、清棉工序1.主要任务:(1)开棉:将紧压的原棉松解成较小的棉块或棉束,以利混合、除杂作用的顺利进行;(2)清棉:清除原棉中的大部分杂质、疵点及不宜纺纱的短纤维。

(3)混棉:将不同成分的原棉进行充分而均匀地混和,以利棉纱质量的稳定。

(4)成卷:制成一定重量、长度、厚薄均匀、外形良好的棉卷。

2.主要机械的名称(1)混棉机械:自动抓包机,由1-2只打手和抓棉小车组成,抓取平台上多包混合的原棉,用气流输送到前方,同时起开棉作用。

(2)棉箱机械:棉箱除杂机(高效能棉箱,A006B等)继续混合,开松棉块,清除棉籽、籽棉等较大杂质,同时控制好原棉的输送量。

(3)43号棉箱(A092),开松小棉块,具有较好的均棉、松解作用。

(4)打手机械:①毫猪式开棉机(A036),进行较剧烈的开棉和除杂作用,清除破籽等中等杂质。

②直立式开棉机具有剧烈的开棉和除杂作用,但易损伤纤维,产生棉结。

目前清花在流程中一般都不采用(一般可作原料予以处理或统破籽处理之用)。

③A035混开棉机,兼具棉箱机械和打手机械的性能,且有气流除杂装置,有较好的混棉、开棉和除杂作用。

④单程清棉机(A076等)对原棉继续进行开松、梳理,清除较细小的杂质,制成厚薄均匀、符合一定规格重量的棉卷。

1.主要任务(1)分梳:将棉块分解成单纤维状态,改善纤维伸直平行状态。

(2)除杂:清除棉卷中的细小杂质及短绒。

(3)混合:使纤维进一步充分均匀混合。

(4)成条:制成符合要求的棉条。

2.主要机械名称和作用:(1)刺辊:齿尖对棉层起打击、松解作用,进行握持分梳,清除棉卷中杂质和短绒,并初步拉直纤维。

齿尖将纤维带走,并转移给锡林。

(2)锡林、盖板①将经过刺辊松解的纤维进行自由分流,使之成为单纤维状态,具有均匀混合作用。

②除去纤维中残留的细小杂质和短绒。

[工艺技术]棉纺工艺设计

[工艺技术]棉纺工艺设计

(工艺技术)棉纺工艺设计目录1设计纱线的原料选择21.1 原棉选配21.2 化纤选配22 纱线的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特点4 2.1 流程的选择原则42.2 设备选择原则42.3 工艺流程选择42.4 主要设备特点介绍53 纱线的生产工艺设计53.1 选择各工序工艺参数53.2 细纱工艺设计53.3粗纱工艺设计73.4混并工艺设计83.5 涤预并工艺设计123.6 精梳工艺设计133.7 并卷工艺设计153.8 条卷工艺设计163.9 梳棉工艺设计173.10 开清棉工艺设计193.11络筒工艺设计203.12捻度计算214纺部各工序理论产量及定额产量计算224.1清棉机的理论产量224.2梳棉机的理论产量234.3条卷机的理论产量234.4并卷机的理论产量244.5精梳机的理论产量244.6粗纱机的理论产量254.7细纱机的理论产量254.8络筒机的理论产量255纺部各工序总产量计算265.1消耗率和计划停台率的选择265.2总产量和配台计算266结论347致谢351设计纱线的原料选择织物品质与构成织物的纱线品质密切有关。

纱线品质又取决于原料性质。

纱线种类和用途不同,选用原料又是选择纺纱工艺流程、机型和工艺参数的主要依据。

1.1原棉选配1.1.1按纱线特数选配原棉细号纱线:细号纱线都用于高档织物或股线,成纱质量要求较高。

应选择色泽洁白、品级较高(1.5~2.8),成熟度适中,纤维特数和强力较高,纤维较长(30~29mm),整齐度较好和杂质疵点较少的原棉。

1.1.2按纱线用途和加工工艺选配原棉(1)精梳棉纱:精梳棉纱多用于高档产品,要求纱线条干均匀,棉结杂质少。

因此,应选择色泽乳白、品级高纤维成熟度适中,纤维特数和强力较高、纤维较长、棉结杂质较少的原棉。

(2)机织用纱:经纱在准备和织造过程中,要经受反复摩檫和较大张力。

因此,对其强力要求应高于纬纱,特别是细特纱,高经纬密的单纱织物或纬密较高的织物,对纱线强力要求更高。

第一章第八节络并捻

第一章第八节络并捻

2
一、络筒工艺设计
络筒工序的任务: 络筒工序的任务:将单纱或股线按售纱要求卷绕 成形。同时检验产品中的纱疵并剔除。 成形。同时检验产品中的纱疵并剔除。 ㈠设计要点 设置合理的卷绕张力; 设置合理的卷绕张力; 发现并剔除可引起后道加工质量问题的纱疵; 发现并剔除可引起后道加工质量问题的纱疵; 合理的卷绕速度,保护纱线不受到损伤。 合理的卷绕速度,保护纱线不受到损伤。
7
三、捻线工艺设计
捻线工序的任务是将已经併合的单纱捻合成股线。 捻线工序的任务是将已经併合的单纱捻合成股线。 ㈠股线股数和捻向 合股数的确定 根据产品要求确定,或根据产品销售方向确定。 根据产品要求确定,或根据产品销售方向确定。 服装用纺织品常用双合股,多股线常用于工业用 服装用纺织品常用双合股, 途。 捻向 单纱常用Z捻 因此,捻线常用S捻 单纱常用 捻,因此,捻线常用 捻。 P77表1-66为缆线捻向配置对股线性能的影响。 为缆线捻向配置对股线性能的影响。 表 - 为缆线捻向配置对股线性能的影响
8
㈡股线捻系数 股线捻系数对股线 力学性质有直接影 响,选择是应根据 产品要求, 产品要求,合理配 置。 一般,经纱捻比1.2- 一般,经纱捻比 - 1.4,纬纱 -1.2。 ,纬纱1.0- 。
9
㈢股线的线密度 股线的表示方法 公制支数: 公制支数:24(Nm)/2, 48(Nm)/2; 线密度( ): ):24(tex) ×2,48(tex) ×2; 线密度(tex): 不同支数: 不同支数:24/48,21/42。 。
3
㈡工艺参数的设计 1、络筒速度 、 设计时应考虑原料、纱线指标(纱支、捻度)、 设计时应考虑原料、纱线指标(纱支、捻度)、 纱线质量、设备性能及状态等。 纱线质量、设备性能及状态等。 2、络筒张力 、 根据成形筒子松紧程度调节。 根据成形筒子松紧程度调节。

棉纺织生产工艺设计流程大全

棉纺织生产工艺设计流程大全

棉纺织生产工艺设计流程大全1.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通过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确定产品类型和规格等。

2.原材料选型:根据产品要求和市场需求,选取合适的棉纤维原材料,包括纤维长度、纤维强度、纤维颜色等。

3.纺纱工艺设计:选择合适的纺纱方法,包括环锭纺纱、喷气纺纱、半杯销纺纱等。

设计纺纱工艺参数,如纱锭转速、喷气压力、销纺纱机速等。

4.纺织工艺设计:设计合适的织造工艺,包括织机选择、织机速度、织机密度等。

同时还要确定织物的设计花型和颜色。

5.印染工艺设计:根据产品要求,设计合适的印染工艺,包括印花、染色、整理等。

确定染色剂和印花浆料的选择,以及印染参数的设定。

6.后整理工艺设计:设计合适的后整理工艺,包括预缩、定型、整理等。

确定温度、时间等参数。

7.品质控制和检验:设计合适的品质控制方法和检验标准,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和标准。

包括纱线强力、织物密度、染色牢度等指标的测定。

8.成本估算和生产计划:根据工艺设计和产品要求,估算生产成本,确定生产计划和生产线配置。

9.生产实施和控制:根据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实施和控制。

对工艺流程进行监控和调整,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10.产品质量检验和出厂检验:对生产的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质量、物理性能等指标的检测。

同时需要进行出厂检验,确保产品符合出厂标准。

以上是棉纺织生产工艺设计流程的简要介绍,实际工艺设计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不同需求和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工艺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因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认真设计和实施。

棉纺工艺流程

棉纺工艺流程

棉纺工艺流程棉纺工艺流程是指将原棉经过加工和处理,转变为成品棉纱的过程。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棉纺工艺流程。

一、纺前准备1. 原棉分级:将采摘得到的原棉按照长度、强度、成熟度等进行分类。

2. 净化分割:将原棉中的杂质和短纤维去除,以保证纺纱时的纤维质量。

3. 打包或成套输送:将净化后的原棉打包或通过输送装置送入下一道工序。

二、纺纱1. 干粗纱工艺:使用细锭纺纱机,将原棉纤维进行精细梳理,排列成单根纱线。

2. 湿粗纱工艺:将原棉纤维进行湿法处理,使其具备纺纱条件,然后使用细锭纺纱机进行纺纱。

3. 干精纱工艺:使用精纱机,将粗纱通过拉伸和细梳理等工艺,得到更细、更平整的纱线。

4. 湿精纱工艺:将干粗纱进行湿法处理,然后经过湿法拉伸和细梳理等工艺制得精纱。

三、捻线1. 单纺捻线:将精纱通过捻线机进行单线捻合,使纱线更加结实。

2. 合股捻线:将两根或多根单线进行捻合,使纱线更加结实和均匀。

四、织造1. 筛选纱线:将捻好的纱线进行筛选,去除其中的瑕疵纱。

2. 上机织造:将筛选好的纱线装入织布机,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织造。

3. 下机检查:将织造好的布料从织布机上取下,进行质量检查。

五、整理1. 清理精整:使用清理机将织造后的布料上的杂质和浮毛去除。

2. 缩皱处理:使用缩皱机对布料进行热处理,使其具有更好的平整度和手感。

3. 验布:对整理后的布料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其符合各项指标要求。

4. 包装:将验布合格的布料按照规格和要求进行包装,准备发货。

以上是一个常见的棉纺工艺流程。

当然,不同的工厂和产品还可能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和特殊要求。

但总体来说,这个工艺流程基本涵盖了从原棉到成品棉纱的各个环节。

通过这个工艺流程,可以将原棉加工成高质量的棉纱,为织造和制衣行业提供原料。

棉纺工艺设计

棉纺工艺设计

前言棉纺工艺设计不仅综合整个纺纱的全部理论学习,而且还为初涉棉纺专业人员接触生产实际、锻炼实际工作能力打下基础。

虽说关于棉纺专业方面的书籍很多,但我感到这些书籍在介绍工艺设计方面一是量大面广,理论和数据都比较复杂;二是对老机型及老产品设计介绍较多。

作为学习棉纺工艺设计、实际生产参考是远远不够,因此出于这种目的和需求,我编写了这本小册子。

这本小册子力求从总体上介绍工艺设计,并注重棉纺学理论与实际生产应相结合和衔接。

比较完整地介绍工艺设计方法一些新机工艺设计参数,并从质量控制上入手分析工艺。

从整体内容上讲,既可相互连贯,也可独立成章。

本册主要供棉纺专业人员进行工艺设计使用,也可作为棉纺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

本册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一些书籍和论著,特别是借鉴了《棉纺工艺设计》、《系统工程工艺学》的一些观点。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一定有许多缺点错误,肯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朱娴第一章工艺总体设计棉纺工艺是进行棉纺生产的最基本的方法,在要求兼顾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今天,如何正确合理地选择工艺参数,显得更为重要。

一个正确合理的工艺设计的建立,等于给企业生产灌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企业的更新产品、开发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在讲述工艺设计重要性的同时,还要指出盲目的崇拜工艺设计的思想是不可取的、是错误的。

作为一个工艺设计,它能否正确实施和落实与设备的机械状态和工人操作水平有着密切关系。

工艺参数的选用也要以这两者为依据,工艺设计考虑的方面也很广,如产品用途、用户要求、原料性能、设备性能等,这也使工艺设计变得复杂化。

工艺设计没有通用性,只有在实际生产中注意总结和调查,才能找出真正的属于实际的工艺,所以说工艺设计只是企业生产的基础,而全面性的管理,才是企业生产的关键。

在实际生产中,工艺设计大致可以分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总体设计,依据产品的要求和设备的性能,合理选配原料,设计各工序的牵伸和定量,根据各工序设备性能和生产能力协调情况,初选机器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5
15
2
131
新 疆
29.56 33.2 8.93
1.98
5463
4.3
1.65
10
3
231
江 苏
28.8
32 20.2
1.44
5980
3.67
1.75
25
4
229
富 平
27.8 31.3 16.8
1.6
6162 2.78 1.57
25
5
331
江 苏
29.2 31.7 14.1
1.65
5970
粗纱工艺计算 (FA458A型粗纱机) (1)粗纱定量:G=(g/10m) (2)初步拟定熟条特数为4000ex,
定量牵伸Ep===6.83 机械牵伸Em=Ep·k=6.83×1.03=7.03,k=1.03 根据《棉纺手册》得:Em=3.84× Z6——牵伸阶段齿轮齿数,取69,Z7——牵伸齿轮数,范围为25 ~64 代入计算:7.03=3.84×,得Z7=37.69 符合范围,圆整Z7=38 修正:E`m=3.84×=6.97, E`p===6.77 修正熟条特数 N熟=E`p×Nt粗=6.77×586tex=3965tex 后牵伸区计算:E= Z-后区牵伸变换齿轮,根据经验及品种需要,并参照《棉纺手册》 P,选定Z为37。
涤/棉:FA306型并卷机→FA458A粗纱机→FA506型细纱机→GA105型 络筒机
2.4主要设备特点
FA002环式抓棉机适用于加工棉、棉型化纤和长化纤纤维。 FA221B型梳棉机消化吸收DK760型梳棉机的优点,机架、锡林筒 体、道夫筒体等机件均采用钢板焊接结构、质量轻、刚性好、精度高。 锡林底部设计罩板与吸口,取代了大漏底,提高了棉网质量,刺辊底部 设除尘刀,预分梳板,落棉量调节板,吸口,倾斜式三罗拉剥棉机构, 有利于棉网转移和高速生产。 FA344型并卷机采用高架喂入式,能够适应梳棉大卷装,该机采用 双速电动机,慢速启动后转入高速运转,启动平稳,减小了冲击力。 FA458A型粗纱机,主要轴传动采用耐磨性优越的同步和斜齿轮, 动力传动平稳、噪声小。采用新型封闭式锭翼,在高速条件下断头极 少。采用PLC可编程序控制和变频器控制,慢速启动。采用满纱自动控 制,实现定长、定位、定向停车,液晶显示。 FA506型细纱机,主传动采用双速电动机或变频调速,采用同步齿 形带,能有效降低噪声。升降凸轮转子的位置可调,适应钢领板升降短 动程改变。采用未叉机构,实现导纱板变程升降。采用可编程序控制纺 纱过程。
7 致谢 35
1 设计纱线的原料选择
织物品质与构成织物的纱线品质密切有关。纱线品质又取决于原 料性质。纱线种类和用途不同,选用原料又是选择纺纱工艺流程、机型 和工艺参数的主要依据。
1.1 原棉选配
1.1.1 按纱线特数选配原棉 细号纱线:细号纱线都用于高档织物或股线,成纱质量要求较
高。应选择色泽洁白、品级较高(1.5~2.8),成熟度适中,纤维特数 和强力较高,纤维较长(30~29mm),整齐度较好和杂质疵点较少的原 棉。 1.1.2 按纱线用途和加工工艺选配原棉
Zm=69,Zm=28,Zk=66, Zj可取范围:39、43、48、81~89
代入计算:30=9.0129,得Zj=39.24,圆整为Zj=39 修正得E`m=9.0129×=30.18,E`p===29.3 粗纱特数:E`p=,Nt粗=E`p×Nt细=29.3×20=586tex 后区牵伸的计算
纤维性能选配时,棉型化纤长度一般为35~38mm,细度1.2~1.5旦.
为了提高成纱强力,特种高强纱线可选用1.1旦,高特纱选用1.2~1.3旦,
细特纱选用1.4旦,中特纱选用1.5旦左右。即纱特数愈小,选配化纤应愈
细。纤维长度长,成纱中纤维强力利用率高,成纱强力好。化纤愈细,
同特纱截面内纤维根数愈多,强力愈大,成纱条干愈均匀,但细度过细
(1) 精梳棉纱:精梳棉纱多用于高档产品,要求纱线条干均匀,棉 结杂质少。因此,应选择色泽乳白、品级高纤维成熟度适中,纤维特数 和强力较高、纤维较长、棉结杂质较少的原棉。
(2) 机织用纱:经纱在准备和织造过程中,要经受反复摩檫和较大 张力。因此,对其强力要求应高于纬纱,特别是细特纱,高经纬密的单 纱织物或纬密较高的织物,对纱线强力要求更高。所以应选配成熟度适 中,纤维特数小和强力较高,纤维长度较长的原棉。
(3)根据《棉纺手册》P536表2-7-1可知
罗拉直径为28×28×25×28(㎜) 罗拉中心距45×50×60(㎜) 罗拉加压为12×20×15×15(daN/双锭)
3.4混并工艺计算(FA306型并条机)
3.4.1混并三工艺设计
(1) 定量:G=(g/5m) (2)初步拟定半熟条特数为4100tex,并合根数为8根,
3.4混并工艺设计 8
3.5 涤预并工艺设计 12
3.6 精梳工艺设计 13
3.7 并卷工艺设计 15
3.8 条卷工艺设计 16
3.9 梳棉工艺设计 17
3.10 开清棉工艺设计 19
3.11 络筒工艺设计 20
3.12 捻度计算 21
4纺部各工序理论产量及定额产量计算 22
4.1清棉机的理论产量 22
480000
3648
4180 450000 4035
4027
5140440ຫໍສະໝຸດ 44192 4076 3965
586 20 20
并合根 数
18
8
1 6 24
8
8
8
牵伸倍 数
131.58 6.98
111.52 6.01
1.88
101.44
8.238.22 6.77
9.52 26.25
3.2.2 细纱工艺计算(FA506型细纱机) (1) 回潮率:查找相关资料,在其范围之内,纱线的实际回潮率8.5% (2) 细纱公定回潮率:W=

均 长
30

含杂 差异
0.6
表1-2涤纶纤维性能指标
产地
规格
纤度dtex
平均长 度/mm
含油率% 回潮率% 强力/CN
仪征 1.2D×38mm 1.18
38.14
0.23
0.4
5.54
2 工艺流程和设备的选择及主要设备特点
2.1 流程选择原则
(1)根据纺织工艺原理和生产实际情况,应选用既先进,又成熟定 型的工艺流程和高效能的机台。
4.2梳棉机的理论产量 23
4.3条卷机的理论产量 23
4.4并卷机的理论产量 24
4.5精梳机的理论产量 24
4.6粗纱机的理论产量 25
4.7细纱机的理论产量 25
4.8络筒机的理论产量 25
5纺部各工序总产量计算 26
5.1消耗率和计划停台率的选择 26
5.2总产量和配台计算 26
6 结论 34
为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我们设计 了一下方案:
配棉:由于近年来市场上131棉花较少且细度偏粗,因此,配棉时 搭用部分细度、长度较适中的新疆229棉花,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配棉 成本,还可以增加纱线光泽。配棉方案表见表1-1
1.2 化纤选配
化学纤维可纯纺,也可与天然纤维或其他化学纤维混纺。化学纤 维选配目的在于改善纤维纺纱性能、提高织物服用性能、降低产品成 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
易产生棉结,影响织物风格。化纤粗,刚性增加,织秀毛型感较好。与
棉混纺时,化纤细度与棉纤维接近。涤纶纤维性能指标见表1-2。 表1-1配棉方案表
对唛 数头
产 地
主体 长度 mm
品质 长度 mm
短绒 率%
成熟度
细度
强力 含杂率% 混用量%
1
129
湖 北
28.3 31.3 14.2
1.61
6143
3.84
(1)设备选择,应能适应产品加工的技术要求,并且有一定的灵活 性,并注意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
(2)选择高产,优质,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高效能机台。 (3)设备结构要求简单,耐用,噪声低,震动小,便于看管和维 修。 (4)设备占地面积要小,有利于节约厂房面积和基建投资。 (5)新型设备必须是技术上成熟,且经过鉴定定型的。
3 纱线的生产工艺设计 3.1选择各工序工艺设计
根据参考指导书选择纱线线密度的范围及根据经验,将以下各工序 的线密度列为下表3-1:
3.2细纱工艺设计
3.2.1 细纱工艺设计原则 细纱机的牵伸能力和细纱机的捻度关系到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等方面。因此应根据重加压、强控制、前紧后大的握持距、合理的后区 部署、优选捻系数的工艺处理原则,达到强力高、条干均匀、纱条光 洁、产量高、断头少的目的。
符合平均品级范围1.5~2.0

均 品
1.9

细度 5920
混 比%
锯齿 棉
85%
27 0
品级 2
平均长度=31×(0.25+0.1+0.15)+29×
长 度 29 分 布
31
50 50
差异
(0.25+0.1+0.15)=30(mm)
实际 控制 范围
长度 差异
2
符合平均长度范围30±1
支数 差异
699
(2)在保证成纱质量前提下尽量缩短工艺流程以减少设备的数量, 节约设备资源。
(3)工艺流程应有一定灵活性,应能在一定范围适应不同产品的加 工要求。
(4)应能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
2.2 设备选择原则
在新厂设计时,首先要深入实际熟悉设备的使用性能,掌握设备供应 情况,对新型机台必须了解有关鉴定资料,以便所选择的设备在技术上 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而供应上又是有保证的,在选择设备时, 除了要掌握 组织工艺过程的必要依据外,还必须注意下列各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