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河比赛只是比力气吗
拔河比赛技巧大全

拔河比赛技巧图解拔河的关键不是拉力的大小,而是两边人对地面摩擦力的大小!这就是为什么总看到拔河的时候,胖人多的一方往往能赢,不是因为力气大,而是因为他们重,根据摩擦力计算公式,对平面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拔河就容易赢。
一、队形:由高到矮。
因为拉的过程中,力是向斜下方,这样大家的力会统一。
力气大的人要排在最前面发力进攻,体重重的人摆后面,这样可达到最大效率。
二、绳要直:不能忽左忽右,如果有一人向左,一个人向右,那么就等于他二人没拔,那么队伍就等于少了两个人。
由其是最后控绳的,如果左右晃,那么大家的力再大也白拉。
三、拉前姿势:前腿崩直,后腿弓步,身体重心向后倒。
蹲的越低越好,但要能使上劲为原则。
全体人尽量向后倾斜,身体向后伸展拉直,不可以弯着腰、蹲着拉。
穿耐磨的鞋!拔河比赛的时候,以低姿势为主,就是手拉著绳子,身体往后倒,这样拉的力量不只是人的力气,在加上重力的力量,这力量很大的,因为力气 + 重力,力量可以提升很多倍。
四、距离:不能太大,也不可太小。
太大,绳子会左右晃,太小,人与人之间会冲撞,发不出力。
每一位选手前后必须保持一米(队员间隔一臂)的安全距离。
五、握绳:比赛前绳子拉到最直,否则后面人用力,绳子弯的,力就中和了。
两个手相隔20cm。
要试个人臂长而定。
千万“不可以”将绳缠臂缠手,就是有人把绳缠绕手臂才酿成断臂的不幸。
一般以右手在前为宜,左右手握绳处要靠拢不要分开,双手手掌朝上,握紧时双手略绞绳,同时切记不要戴手套;身体的正确姿势是绳从腋下经过。
握绳的力量只要手不会滑动即可,用力过大容易疲劳,因此不必一开始就用力过大,做好姿势手自然就能握紧。
另外,拔河时脚尖要在膝之前,这样双脚使力的方向才会正确。
六、身体姿势:身面正向前与绳垂直,挺胸、两肩自然后张,两臂夹紧身体两侧,使握绳处接近身体中心位置,绳索便自然从身体右侧腰处通过。
身体基本成一条直线倾斜。
握绳与上身的基本姿势,不论进攻还是防守都应贯穿始末而不变。
四年级运动会作文拔河比赛

四年级运动会作文拔河比赛《拔河比赛》篇一嘿,咱们学校的运动会那可真是热闹非凡,不过要说最让我热血沸腾的项目,那还得是拔河比赛。
比赛那天,操场上早就围满了同学,像一群小蚂蚁围着一块大糖果似的。
我们班的参赛队员们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的,就像即将奔赴战场的战士。
我呢,虽然没参加比赛,但我在旁边呐喊助威,那也是相当投入,感觉自己就像是个幕后的大英雄。
你瞧,比赛的绳子又粗又长,像一条大蟒蛇躺在地上。
两边的选手们都紧紧地握住绳子,眼睛死死地盯着中间的红布条,那眼神,就好像红布条是啥绝世珍宝一样。
裁判老师站在旁边,拿着小旗,就像一个掌握生杀大权的将军。
“嘟——”哨声一响,比赛开始啦!两边的选手们都使出了吃奶的劲儿,脸涨得通红通红的,就像熟透了的大苹果。
我在旁边大声喊着:“加油!加油!”那声音,大得我自己都吓了一跳,感觉我的嗓子都快喊破了。
咱们班的“大力士”小明,他的脚就像扎了根似的,稳稳地站在地上,身子向后倾斜,手臂上的青筋都爆出来了,仿佛在说:“哼,今天我就跟你们较上劲了!”可是,对手也不是吃素的呀。
那红布条就像个调皮的小娃娃,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往右,我的心也跟着它七上八下的。
我心里想,这可咋办呢?也许我们班要输了?不行不行,这可不能输啊。
我喊得更起劲了,感觉我的声音都能冲破云霄了。
突然,我们班的队员们像是被注入了一股神秘的力量,一起大喊了一声:“嘿!”然后猛地一用力,那红布条就像听到了命令似的,迅速地朝着我们这边移动。
“赢了!赢了!”我们班的同学们都欢呼起来,那声音,简直要把操场都掀翻了。
我跑过去和队员们拥抱在一起,那时候的感觉,就像是打了一场大胜仗似的。
拔河比赛虽然只是运动会中的一个小项目,但是它让我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
要是我们班的同学不齐心协力,哪能赢得了呢?我觉得,这种力量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很多困难的大门。
不过,我也在想,要是下次比赛对手更强了,我们还能这么顺利地赢吗?哎呀,不管了,反正这次赢了就先高兴着呗,哈哈!《拔河比赛》篇二拔河比赛,那可是一场力量与意志的较量啊。
拔河比赛的荣誉与自豪

拔河比赛的荣誉与自豪拔河比赛,作为一项激烈而古老的体育项目,多年来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
无论是在体育馆、操场还是在校园里,这项比赛总能吸引着一大群热情洋溢的参与者。
作为一个高中生,我曾多次参与拔河比赛,经历了那种被荣誉和自豪充盈的感觉。
首先,拔河比赛的荣誉在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参与这项比赛,每个人不能单单依靠个人力量,而是要与队友紧密协作。
只有当全队成员齐心协力,各尽所能,才能取得胜利。
这样的合作模式,不仅需要每个人克服个人私利的观念,更需要相互信任和默契。
通过比赛的过程,我意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无法低估的,只有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能达到较好的综合效果。
当我们获得比赛胜利的时候,我感到一种由内而外的荣耀,因为这个荣耀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整个团队。
其次,拔河比赛的荣誉在于个人奋斗的成果。
参与拔河比赛不仅需要团队协作,也需要个人的努力与奉献。
在比赛前的准备过程中,我曾付出大量的训练时间和精力。
每天锻炼肌肉,增加力量,提高耐力,这需要坚持和毅力。
正是这些个人的付出,才能在比赛的关键时刻给予团队全力以赴的支持。
当自己在比赛中发挥出色,为团队赢得关键一分的时候,我感到一种莫大的自豪。
那份自豪感源于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在赢得比赛的同时,也赢得了对自我的肯定。
还有,拔河比赛的荣誉在于培养坚韧精神。
拔河比赛是一项考验体力和意志力的运动。
在比赛的过程中,往往要经历力量的逐渐消耗、疲惫的积累,但面对困难,我们不能服输。
我们要坚持到最后一刻,全力以赴,与对手竭尽全力地拼搏。
这种坚持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毅力,更塑造了我们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当我们在困境中能保持冷静、坚定信念,并最终取得成功的时候,我们从内心感到一份无法言喻的自豪。
拔河比赛的荣誉正是激励我们坚韧不拔的力量。
总言之,拔河比赛的荣誉与自豪让我领悟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个人奋斗的成果以及培养坚韧精神的意义。
这些经历不仅赋予了我一种独特的自豪感,更培养了我在团队合作、个人奋斗和面对挑战时的能力。
拔河比赛只是比力气吗?

拔河比赛只是比力气吗?
拔河比赛比的是什么?很多人会说:当然是比哪一队的力气大喽!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我们首先讨论绳子质量可以忽略的情况,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知识,对于拔河的两个队,甲对乙施加了多大拉力,乙对甲也同时产生一样大小的拉力,绳子所受的合力是零.(因为绳子的张力是一定的,因此对两对的反作用力是相等的)这种情况下,双方之间的拉力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因素.而应该对拔河的两队进行受力分析.对其中一队来说,只要所受的拉力不大于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就不会被拉动.因此,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就成了胜负的关键.首先,穿上鞋底有凹凸花纹的鞋子,能够增大摩擦系数,使摩擦力增大;还有就是队员的体重越重,对地面的压力越大,摩擦力也会增大.大人和小孩拔河时,大人很容易获胜,关键就是由于大人的体重比小孩大.
再讨论绳子质量不能忽略的情况(实际中拔河用的绳子质量很大,不应该被忽略),拔河开始时绳子是静止的,如果拔河的结果是甲胜而乙败,则绳子一定要从静止开始向甲方运动,则甲拉绳的力一定要大于乙拉绳的力.绳如果此后做匀速运动,则在匀速运动的过程中,甲拉绳的力与乙拉绳的力大小相等.但在拔河的的过程中,一定有一段时间甲拉绳的力要大于乙拉绳的力.
另外,在拔河比赛中,胜负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们的技巧.其中队员的齐心合力最为重要,大家在同一时间共同爆发用力,短时间内得到大的合力,可以使绳从静止变为向自己方向运动,以夺取比赛的胜利.。
影响拔河比赛胜负的因素只是力气的大小吗

影响拔河比赛胜负的因素是力气的大小吗?张三、李四二人在争论有关拔河比赛的问题,张三的观点是拔河比赛比的是力的大小,力大的一方一定会获得比赛的胜利,而李四则认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因此甲拉乙的力一定等于乙拉甲的力,获胜一方并不是因为力大。
你同意谁的观点呢?我们先看一个最简单的情况:甲、乙二人手拉手在进行“拔河比赛”,虽然甲获得了胜利,但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甲拉乙的力确实等于乙拉甲的力。
那么为什么甲胜而乙败呢?以甲、乙二人这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二人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可以不考虑,他们在用力拉对方时,都是身体向后倾斜而用力向前蹬踏地面,这时鞋底有向前滑动的趋势,从而地面要给以一个向后的静摩擦力,甲乙二人组成的这个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外力,就是地面分别给他们二人的静摩擦力,二人开始时是静止的,即是平衡状态,开始比赛后二人同时用力蹬踏地面,如果地面给两人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则二人仍保持平衡,即处于“拔河”的相持阶段,当地面给甲的静摩擦力大于地面给乙的静摩擦力时,合力就指向甲的方向,从而二人将产生方向由乙指向甲的加速度,二人就会开始向甲一方移动,甲从而获得胜利。
因此,甲的胜利并不是由于甲拉乙的力大于乙拉甲的力,而是由于地面对甲的静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值,称为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跟正压力的大小有关(正压力的大小与人体重有关),还跟接触面的情况有关,具体地讲,跟鞋底的材料、表面情况等都有关,而二人受到的地面摩擦力一般说并不是最大静摩擦力,这个摩擦力的大小跟人站立的姿势(如倾斜的程度等等)、用力蹬踏地面的力等等都有关系。
可以说,获得胜利的一方即需要力大,也需要好的装备(如好的鞋子)和一定的技巧。
两个人通过一根绳子拔河,或者两队人通过绳子拔河,如果绳子与人相比较,质量可以....忽略..,情况与上面的分析相同。
拔河比赛作文的关键词

拔河比赛作文的关键词
阳光下的较量。
哎呀,那操场上的阳光真是晃眼啊,把绳子照得金灿灿的。
两队人马都攥紧了绳子,眼里只有胜利的欲望。
这场拔河比赛,比的可不只是力气,还得看哪个队伍更有凝聚力!
汗水与呐喊。
哎呦喂,这比赛可累坏大家了!队员们一个个汗流浃背,衣服都湿透了。
但没人喊累,反而越战越勇。
观众们的呐喊声就像放鞭炮似的,一阵接着一阵,听得人心都沸腾了!
紧张的对峙。
绳子在两队之间晃来晃去,好像随时都可能断掉。
大家都憋足了劲,想一把把对方拉过来。
时间好像停止了一样,只剩下绳子在微微颤抖的声音。
意外的转机。
哎呦,真是倒霉!我们队有个哥们儿脚下一滑,整个队伍都跟着晃了一下。
对方趁机一用力,就把我们给拉过去了。
唉,真是可惜啊!不过比赛嘛,输赢都正常。
反思与成长。
比赛结束后,大家聚在一起,互相拍拍肩膀,安慰一下。
虽然输了,但大家心里都明白,重要的是团队的合作和默契。
这次输了没关系,下次再来,咱们一定会更厉害的!。
拔河比赛规则简短介绍

拔河比赛规则简短介绍
1. 嘿,拔河比赛就是两队人站在两边,像拔河一样较劲儿!就好比两边在争夺一个超级大奖,谁力气大谁就能赢!比如咱小区那次比赛,大家都牟足了劲呢!
2. 听好了哈,拔河比赛规则很简单,两边人握紧绳子使劲拉呗!这不就跟两个人抢一个宝贝似的,谁厉害宝贝就是谁的!上次看到一群孩子拔河,那场面,可带劲了!
3. 哎呀,拔河比赛不就是两边站好人,然后一起用力拉绳子嘛!就像拔河争个最厉害的名号一样!记得学校里的那次比赛,同学们都喊破了嗓子!
4. 嘿呀,拔河比赛规则呀,就是大家分成两队,对着拉绳子呀!这不就像两边在抢一个超级大糖果嘛!上次看到公司组织的比赛,那竞争激烈的哟!
5. 知道不,拔河比赛就是两队人马较上劲,拉那根绳子!好比两边在争一个超级荣誉呢!上次和朋友们玩拔河,那真是玩儿疯了!
6. 听着哈,拔河比赛就是这么回事,两队人拉根绳!就像两边在争一个最棒的礼物一样!那次社区组织的比赛,大家都可投入了!
7. 哟呵,拔河比赛规则呀,就是大家站好两边,拼命拉绳呀!就如同两边在抢一个超级好玩的玩具呀!学校运动会上的拔河,那叫一个热闹!
8. 嘿,拔河比赛就是要两队人对着干,拉那根绳!好像两边在争一个最炫的头衔一样!记得那次和邻居们拔河,真是太有意思了!
9. 听好了哦,拔河比赛规则很直白,两边人用力拔河呗!这不就跟争一个最酷的标志似的!上次看到公园里的拔河比赛,大家都乐在其中!
10. 哎呀呀,拔河比赛不就是大家分成两边拔河嘛!就像两边在抢一个最牛的东西一样!那次班级之间的拔河,那可是相当精彩呀!
我的观点结论:拔河比赛规则简单易懂又有趣,大家都能轻松参与,还能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和竞争的快乐,真的很棒!。
哪个力量更大?拔河比赛大班科学游戏教案

哪个力量更大?拔河比赛大班科学游戏教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核心问题:哪个力量更大?我们需要搞清楚什么是力量。
在力学中,力量是指物体通过作用力而产生的运动或变形。
在生活中,力量的体现则更为普遍:我们需要用力来打开门、抬起物品、走路,甚至呼吸都需要肺部的力量。
支持我们的力量,来源于我们的肌肉。
因此在拔河比赛中,每个人发挥的力量也就是肌肉为整个队伍产生的力量。
接下来,我们需要探究的是,拔河比赛中力量大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肌肉的大小和强度,是自然人在比拼中的重要一环。
人们普遍认为体型大小直接关联到力量的大小,这也是许多拔河比赛的胜负标准。
但事实上,不是所有的体型大小都必然代表着力量,而且并不是肌肉越大越好。
因为每个人的肌肉质量、肌肉纤维类型及各自的荷尔蒙水平等都不同,从而影响着每个人的力量输出。
成功的拔河比赛离不开团队精神。
团队化的比赛需要每个人齐心协力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每个人都要在适当的时间内协同工作,才能更好地分配力量并使比赛变得更有秩序。
当团队成员不够配合时,每个的努力都会被削弱,因此往往导致失败的结果。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有的时候,运气也是胜利的关键。
这时,可不可以使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一下哪个力量更强呢?我们来做一个班级科学游戏——拔河拉力测试,就可以弄清楚了。
拔河拉力测试所需的器材及材料:1.一条长绳2.两个固定杆,用以固定绳子3.测力计(或者秤和重物)步骤:1.使用两个固定杆将绳子拉直放置,两个固定杆的距离应该有一定的距离,并且要保证距离相等。
2.将一条长绳系在固定杆上,把另一端留出一定的长度,方便拉力测试。
3.使用测力计或者秤和重物,将重物绑在绳子的一端,从而获得可靠的拉力数据。
4.轮流拉起绳子,测试小组成员的单次拉力大小,并记录下拉力的数值和团队成员的身高、体重等因素。
5.将所有成员的拉力数值相加,得到整个队伍的拉力数值,并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
通过拔河拉力测试的方式,我们很容易地得出每个人在团队中所产生的单次拉力以及每个团队的拉力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拔河比赛只是比力气吗?拔河比赛比的是什么?很多人会说:当然是比哪一队的力气大喽!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即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用力时,物体乙必然同时给物体甲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对于拔河的两个队,甲对乙施加了多大拉力,乙对甲也同时产生一样大小的拉力。
可见,双方之间的拉力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因素。
对拔河的两队进行受力分析就可以知道,只要所受的拉力小于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就不会被拉动。
因此,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就成了胜负的关键。
首先,穿上鞋底有凹凸花纹的鞋子,能够增大摩擦系数,使摩擦力增大;还有就是队员的体重越重,对地面的压力越大,摩擦力也会增大。
大人和小孩拔河时,大人很容易获胜,关键就是由于大人的体重比小孩大。
另外,在拔河比赛中,胜负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们的技巧。
比如,脚使劲蹬地,在短时间内可以对地面产生超过自己体重的压力。
再如,人向后仰,借助对方的拉力来增大对地面的压力,等等。
其目的都是尽量增大地面对脚底的摩擦力,以夺取比赛的胜利。
体育运动中“镁粉”的物理作用河北省衡水市清凉店中学张长青在双杠、举重、吊环等一些体育比赛中,运动员在正式比赛前都会很认真地在双手和器材上涂抹上一层白色的粉末,这是在做什么?通常,运动员在比赛时,手掌心常会冒汗,这对运动员来说非常不利。
因为湿滑的掌心会使摩擦力减小,使得运动员握不住器械,不仅影响动作的质量,严重时还会使运动员从器械上跌落下来,造成失误,甚至受伤。
为此,运动员要涂擦一种俗称“镁粉”的专用防滑粉,其成分为碳酸镁(MgCO2),无毒、无味,在空气中稳定,运动员使用是安全可靠的。
碳酸镁被研磨的很细,质量很轻,具有很强的吸湿作用。
它能吸去掌心汗水,同时还会增加掌心与器械之间的摩擦系数,摩擦系数越大,静摩擦力也变大了,这样,安全系数就提高了。
运动员就能握紧器械,使持握器材时手感更有力,有利于提高动作的质量。
如果不使用“镁粉”之类的防滑剂,运动员很难在单杠、吊环、双杠上完成大摆动类型的高难度动作,由此可知运动员上器械前认真地涂擦“镁粉”的重要性了。
怎样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江苏丰县广宇中英文学校刘庆贺物体在滑动过程中,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看似有关实际上无关?怎样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探究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相信本文能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
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可能因素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接触面积大小、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你还想到什么?2.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设计思想由于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我们猜想到的较多,它们究竟是否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对滑动摩擦力有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实验来探究。
探究时就要用到控制变量的思想。
比如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时,就要改变物体间的压力,同时要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等其它因素都相同;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就要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同时要保持压力、接触面积等其他因素都相同。
……采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把问题研究清楚了。
3.怎样改变有关的物理量?上面提到,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有什么关系时,必须要设法改变这个因素。
怎样改变这个物理量呢?比如,如何改变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的大小?有同学提出在用木块实验时,一次用质量大的一次用质量小的木块。
这种方法是否可行呢?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这种方法在改变压力的时候,还改变了其它因素(如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大小等),这不符合控制变量的要求,使实验无法进行。
那怎样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压力呢?在同一木块上放不同质量的钩码即可。
现在,请你思考:如何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如何改变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如何把滑动变为滚动?4.怎样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凭感觉不行,必须设法测量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能直接测量,只能通过测量拉力的方法间接测量。
这就要必须保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拉力大小相等。
什么时候二者才能相等呢?只有把物体放在水平支持面上,让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才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即实验中必须做到这两个“水平”、一个“匀速”。
5.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通过实验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物体间的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把滑动变为滚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变小。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与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安徽省明光市大郢中学牛宗道我要讲的这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摩擦力》。
本节课我从下面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教学构思: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课程标准中对摩擦力的表述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
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和弹簧测力计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能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②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③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全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勇气、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3.教材的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是实验的操作(让弹簧测力计拉动物块匀速运动)和记录测量数据的表格的设计。
二、教法和学法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
三、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先播放一段多媒体画面:(汽车在雪地上艰难行走,而当轮胎上裹有铁链后就能前进自如了;沾了水的茶杯盖很难拧开,而用毛巾裹住时就很容易拧开了;生锈的铁锁打不开,当加了几滴油后就可以打开了;运动员赛跑时穿着带有铁钉的跑鞋等等)。
请学生思考一下这些都是什么原因?(二)新课学习1.什么叫摩擦力用二个长毛刷毛对毛合在一起,并产生相对运动,让学生看到二个毛刷的毛分别产生向不同方向的弯曲。
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摩擦力是在两个物体表面间产生的,这个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
并且学生也会通过两个面的刷毛的弯曲方向不同进一步理解每个面受到摩擦力的方向。
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出摩擦的概念。
课本中是把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合在一起的,没有具体的区分,我在这里简单地向学生解释了三种摩擦的区别。
对于滚动摩擦因为其实质是一种力矩,可以一带而过;而对于静摩擦可以作一点补充:当两个物体之间相对静止且又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是静摩擦,并且也可以用二个毛刷作演示。
这对学生的理解并没有什么难度,况且在“科学世界”里面也提到了“走路时要利用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如不讲一下静摩擦,学生在这里当联系课本中的摩擦的定义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没有发生“相对运动”还会有摩擦?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指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们的猜想后,还要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可以对有的猜想进行归类,比如有的同学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重力大小有关,而有的同学说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可以指导他们将这二个猜想归为压力这一类。
在各种猜想都列出来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很复杂,对于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
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是否与接触面面积的大小有关?并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2)指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先让同学们思考:用什么工具来测滑动摩擦力?(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摩擦力是同一个力吗?(不是);那如何才能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中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那么实验中应该让木块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这时的弹簧测力计应该怎样调零?(放在水平方向然后调零)。
通过这样的引导既起到了复习的效果,又为他们下面的探究做了一定的铺垫。
再让每组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那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应该注意运用怎样的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因为在八年级的学习中,研究弦振动的音调和欧姆定律时,已多次用到过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所以,这里对学生不算一个难点。
然后请每组派一位同学到讲台前说说他们组制定出的探究计划,并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设计的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引导全班同学对他们方案的理解,特别是对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对不太科学的地方引导本组或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完善。
(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与数据记录,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并适时进行指导。
实验结束后,四个实验小组的代表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实验结束后,还可以鼓励学生思考:能不能固定弹簧测力计不动而只拉动木板呢?为什么?并且让学生们再简单操作一次,让他们自己发现这样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比较稳定,容易读出正确数值,实验效果更好。
而且这也更能帮助他们理解“相对运动”的含义。
3.摩擦与我们回顾刚上课时播放的多媒体,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分别举出一些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事例;并且让他们在对“科学世界”内容的阅读和刚才实验的基础上,对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提出一些方法。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还可以采用全班抢答的形式,让他们自己总结。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要适当地进行引导和点拨就可以了。
4.当堂反馈(1)采用讨论的形式,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从上面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并要求学生回去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第4题的科学作文“没有摩擦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