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拔河姿势的力学分析

合集下载

三角拔河技巧

三角拔河技巧

三角拔河技巧一、引言拔河是一项受欢迎的团体比赛项目,不仅可以锻炼团队协作能力,还可以增强身体素质。

而在拔河比赛中,三角拔河技巧被广泛应用,它能够使团队更有力量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三角拔河技巧的具体应用和训练方法。

二、三角拔河技巧的原理三角拔河技巧是一种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力学原理来增强拔河团队力量的方法。

在传统的拔河比赛中,队员通常站成一条直线,这样容易导致队伍的力量分散,无法充分发挥团队的整体力量。

而采用三角形的站位方式,可以使队员之间的力量合理分配,增加团队的稳定性和力量输出。

三、三角拔河技巧的应用1. 确定队员站位:三角形拔河的首要任务是确定队员的站位。

一般情况下,队长站在队伍的正中央,两名队员分别站在队长两侧,形成一个向前倾斜的三角形。

队长负责指挥和协调,两名队员则负责输出力量。

2. 保持稳定:在拔河比赛中,保持队伍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队员们需要保持站立姿势的稳定,双脚与地面保持良好的接触,双膝微屈,身体重心向前倾斜,以增加稳定性。

3. 确保力量输出:三角形拔河的关键在于力量的合理输出。

队长需要掌握好力量的节奏和指挥,两名队员则要根据队长的指示,合理分配力量输出。

同时,队员之间要保持紧密的联系,通过默契的配合,将力量传导到绳索上,以取得胜利。

四、三角拔河技巧的训练方法1. 站位练习:队员们可以通过多次站位练习来熟悉三角形拔河的站位方式。

在站立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同时注意调整身体的姿势和重心。

2. 力量训练:拔河比赛需要较大的力量输出,因此队员们可以进行一些力量训练来增强肌肉力量。

如举重、俯卧撑等训练可以有效提高队员的力量水平。

3. 团队合作训练:拔河比赛是一个团队合作的项目,因此进行团队合作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通过一些团队游戏和团队建设活动来增强队员之间的默契和合作能力。

五、结论三角拔河技巧是一种有效的拔河比赛站位方式,通过合理的站位和力量输出,能够增加团队的稳定性和力量。

在实际的拔河比赛中,队伍可以通过训练和默契的配合来发挥最佳水平。

拔河的战术技巧

拔河的战术技巧

拔河战术技巧训练一、攻击型态在比赛时把对方拉过来的技术有Back step 后退步、贴地移步、Stroke 长拉、Pitch 短拉、Side step侧拉、 Wave波浪等等个整战法。

在此以Back step为主做基本训练练习。

Back step是以两脚为轴,而已缓慢的节奏、大幅度拉动为目的的Stroke,及以两脚持续以小幅度伸直作为维持绵绵不断牵引力的Pitch相比,较不易疲劳,而可在长时间内施予对方压力的战力做法,在比赛中最常用。

做《后退步》练习时,步伐要整齐,因此需要注意前面的脚步出声拉。

同时步伐必须左、右一步步往后,踏实踩出伸直膝盖的步伐。

二、力量保持在比赛时两队势均力敌而成平衡状态时,即使想拉动对方,对方却稳如泰山,在这种情况越使劲拉越会消耗体力而引来疲劳,更可能因此战败。

这时候以不被对方拉动的最低力量保持抗衡,以节省体能的状态就叫做Power Hold或 Hold〈力量保持〉。

力量保持是应用於对方的拉力无法转为攻击时,或观察对方动向时。

在力量保持时采取[中姿势],肩会稍微倚靠绳索。

但如肩过於落下则会形成[锁绳犯规],故需加以注意。

对方占上风因而做力量保持时,如绳索压的过低时脚底的接地压力转弱,被拉动的速度会加快,因此要以不过分压地绳索而以能拉绳索的姿势,练习力量保持。

力量保持一般说来是为等候对方疲劳后伺机反攻用,但只消极的等待会使自己的队伍难於维持姿势,也往往错失攻击机会。

因此对於对方牵引力的变化--绳索的松弛--加以把握,把绳索拉紧。

如此可促使对方的姿势慢慢浮起,重复做此动作则可使对方的姿势走样,增加我方进攻的机会。

三、比赛开始与迅速起步''预备''至''开始''的时间,对比赛中的时间只不过是刹那,但对比赛而言却是很重要的时刻。

※练习方式:8位选手排列方式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形成Cross Stance〈十字站立〉的预备姿势,肩膀放松而绳索不要提高到夹在腋下的情形发生。

拔河比赛的绳子受力分析

拔河比赛的绳子受力分析

拔河比赛受力分析对拔河比赛的绳子的重力相对于拉力的大小来说实在可以忽略。

首先明确一点很重要——甲和乙之间没有直接的相互作用力。

然后我们来分状态分析:僵持阶段,此时甲和乙,以及绳子都静止。

所以每一个都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分对象分析:对甲受力分析:此时甲受绳子给甲的力(因为甲拉绳子,此时甲跟绳子之间的摩擦力才是相互作用力)和地面给甲的摩擦力。

此两力是二力平衡关系,所以相等。

同理对乙受力分析:此时乙所受的绳子给乙的力(因为乙拉绳子,此时乙跟绳子之间的摩擦力也是相互作用力)和地面给乙的摩擦力。

此两力是二力平衡关系,所以相等。

对绳子,受甲和乙给绳子的摩擦力,此二力也是二力平衡关系,所以相等。

综上:当甲乙双方增大拉力时,只要处于相持阶段,他们的对绳子的拉力相等,他们所受的地面摩擦力也相等。

同理当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也处于平衡态,受力仍满足以上关系,可能要问了,既然拉力相等,摩擦力相等,为什么会匀速运动呢,岂不是破坏了原来的静止状态?如果存在匀速阶段,经验告诉我们当然是很可能存在的。

两点:(以乙输掉比赛为例。

)匀速前还应该有一个过程吧?当然,乙向甲的方向加速过程。

僵持时拉力和摩擦力不都相等吗?为什么会加速呢?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定是乙的受力不是平衡力了。

双方在拔河时,为了赢得比赛,都会使劲的拉绳子,增大绳子所受到的拉力(所以,当绳子质量不够好时,我们还会见到拉断绳子的情景)。

但是人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就不能一直增大了,当到一定程度,绳子给人的力大于人所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时,比如此时的乙,那么乙所受的合力就不为零了,就是向甲的方向做加速运动,如果乙不能改变这种情形的话,一直向甲加速的话,无疑会输掉比赛。

怎么改变?调整姿态以增大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关键。

使加速变为减速,在输之前停住。

否则输掉比赛(还想有点罗嗦了,哈哈)。

比赛中的经验是一旦把对方拉动了一定要一鼓作气拿下比赛,不要给调整的机会。

如果不幸的是你被拉动时,一定要想怎么增大摩擦力,而不是只想怎么握紧绳子。

拔河技巧 物理

拔河技巧 物理

拔河技巧物理拔河是一项古老而受欢迎的团队运动,需要团队成员合作、发力和技巧。

在拔河比赛中,物理学原理的应用对于获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拔河比赛中的物理技巧,包括重心调整、摩擦力的利用和力的合成。

拔河比赛中的重心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拔河队伍需要将重心尽可能地向后倾斜,以增加抓地力并防止被对方队伍拉倒。

这一原理可以通过让队员们屈膝、保持低姿态来实现。

当队员们重心低时,他们的身体质量分布更加稳定,可以更好地抵抗对方队伍的拉力。

摩擦力的利用也是拔河比赛中的关键。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接触时产生的一种阻力,可以防止物体相对滑动。

在拔河比赛中,队员们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鞋子和站在合适的位置来增加摩擦力。

例如,选择有良好防滑性能的鞋子可以增加队员们与地面的摩擦力,从而更好地抵抗对方队伍的拉力。

力的合成是拔河比赛中必不可少的物理原理。

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这些力的效果可以相互叠加。

在拔河比赛中,队员们需要通过合理地分配力的方向和大小来增加整个团队的合力。

例如,队员们可以通过拉绳的角度和力的大小来调整整个队伍的平衡,使力的合成最大化。

除了上述的物理技巧,拔河比赛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其他因素。

首先,队员们需要保持良好的体力和耐力,因为拔河比赛是一项非常耗费体力的运动。

其次,团队之间的协作和默契也是非常重要的,队员们需要相互配合、统一行动,才能取得胜利。

拔河比赛中的物理技巧对于团队的胜利至关重要。

通过调整重心、利用摩擦力和合理运用力的合成,队伍可以增加抗拉能力,提高胜利的机会。

此外,良好的体力和团队协作也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拔河比赛中的物理原理,并能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技巧取得好成绩。

拔河要点——精选推荐

拔河要点——精选推荐

一、队形:由高到矮。

因为拉的过程中,力是向斜下方,这样大家的力会统一。

二、绳要直,:不能忽左忽右,如果有一人向左,一个人向右,那么就等于他二人没拔,那么队伍就等于少了两个人。

由其是最后控绳的,如果左右晃,那么大家的力再大也白拉。

三、拉前姿势:前腿崩直,后腿弓步,身体重心向后倒。

蹲的越低越好,但要能使上劲为原则。

四、距离:不能太大,也不可太小。

太大,绳子会左右晃,太小,人与人之间会冲撞,发不出力。

五、行进:一起向后倒着走,重心不变,只是脚向后倒,面向对手,这样不会给人有偷袭的可能。

六、节奏:拉拉队统一指挥。

遇到对手强,用长口令,例如:(一人)喊:“二****(拖长音)班”,(众人)喊:“加***(拖长音)油”。

这样从心理上会增强耐力,虽然对手强,但从心理上给对手造成混乱,我们可以有机可乘。

七、信念:拔的时候要有拼命的精神,再强的对手,也要拖到他怕。

八、耐力。

要知道当你没力的时候对手也没有,你的同伴还在拼命,那么那怕帮他一点点力气都有可能赢对手,所以一定要团结。

挑选队员的原则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很容易归纳出以下几个挑选队员的原则:(1)大力士原则全体队员的合拉力大于对方的最大摩擦力或拉力矩大于对方的重力矩才能获胜,每个队员的个人力量大,则全体队员的合拉力必定大,所以应当挑选体力大的大力士队员参赛。

(2)大体重原则在相同摩擦因素时,体重大,可获得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同时质量大者惯性也大,故体重大者占优势。

若比赛规则中(可以由比赛组委会规定)无队员体重的限制,应优先挑选大体重的队员。

(3)高大身材原则身材高大的队员对身体姿势的重心高、低的调节范围较大,可有效地改变和控制绳子拉力方向,对拉力矩、重力矩的调节也有较大的范围,在姿势调整中有条件产生最好的调整效果,同时队员身材高大还具有威慑对方心理的作用。

因此,其他条件相当的情况,优先选择身材高大的队员参赛。

(4)机敏原则队员机警灵敏、反映快捷,容易快速掌握比赛技术要领,容易组织训练,容易配合指挥适时施展爆发力,容易抓住战机而充分发挥集体力量优势。

拔河发力技巧

拔河发力技巧

拔河发力技巧拔河是一项需要高度技巧和策略的运动,要想在拔河比赛中取得胜利,队员的发力技巧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拔河的发力技巧,包括站姿与重心、握绳与姿势、整体力量、策略与技巧等方面。

1. 站姿与重心在拔河比赛中,站姿和重心是影响发力的关键因素。

正确的站姿和重心能够使队员在比赛中更加稳定和有力地发力。

(1)站姿:队员应采取半蹲式站姿,膝盖微弯,将体重集中在前脚掌上。

这样可以增加脚部的摩擦力,防止滑倒。

同时,膝盖的弯曲还有利于在发力时迅速改变方向。

(2)重心:在拔河比赛中,队员应将重心放在前脚掌上,并将身体重量与地面呈一条直线。

这样可以保证身体的稳定性,防止对方拉动时失去平衡。

2. 握绳与姿势握绳的姿势直接影响到队员的发力效果。

正确的握绳姿势能够使力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1)握绳:队员应将绳子握在手掌的肌肉部分,而不是手腕。

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手臂的力量,防止手腕疲劳或受伤。

同时,要保持绳子的松紧度适中,以防止滑动或断裂。

(2)姿势:在拔河比赛中,队员应采取宽握姿势,即双手之间的距离应尽可能宽。

这样可以增加对绳子的控制力,使对方更难拉动。

同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不要倾斜或摇晃。

3. 整体力量整体力量是拔河比赛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要想取得胜利,必须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力量,使整体力量最大化。

(1)腿部力量:腿部是发力的主要部位之一。

队员应通过半蹲式站姿将体重集中在前脚掌上,并通过腿部肌肉的力量来拉动绳子。

在发力时要迅速改变方向,以增加对绳子的控制力。

(2)腰部力量:腰部是身体的核心部位,对于整体力量的传递至关重要。

队员应在发力时通过腰部的转动来增加力量。

同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防止对方拉动时失去平衡。

(3)手臂力量:手臂的力量在拔河比赛中也十分重要。

队员应通过正确的握绳姿势将手臂的力量发挥到最大程度。

同时,要保持手臂的稳定性和耐力,以防止长时间拉锯导致疲劳或受伤。

4. 策略与技巧在拔河比赛中,策略和技巧同样重要。

拔河攻略-基础篇

拔河攻略-基础篇

看这群彪悍的老爷们,虎背熊腰的。

料想他们一定是拔河高手吧?错!!为什么错呢?这不是我们日常最常见的拔河方式吗?体现集体的力量吗?今天让十万个为什么的代表人物Echo 同学告诉你,正确的拔河方式。

分解动作及力学解析~~ACB 这是我们日常最常见的拔河姿势。

由上图分析可以看出,拉动力主要来源于以下三处:A:臂力的拉动力B:脚部的摩擦力C:重力作为辅助力量来增加摩擦力。

试以一个50公斤的女生而言,日常可以双手提起最高10公斤的重物。

按照摩擦系数10% 来计算,摩擦力为10,因为只有一只脚重点着力,摩擦力只能达到5.总拉动力:10+5=15你知道你浪费了什么吗?你有50公斤的体重,还有10公斤的拉动力,但是最终只实现了总体重的25% 都不到的作用力?显而易见:这种姿势更多取决于个人的臂力,而且耐力不好的还坚持不下来。

这才是正确的拔河姿势!尤其适用于女生多,臂力小的团队哦!!分解动作及力学解析~~ A 由上图分析可以看出, 拉动力主要来源于以下三处: A : 臂力的拉动力B : 脚部的摩擦力C :大腿蹬力同样以一个50公斤的女生而言,日常可以双手提起最高10公斤的重物。

按照摩擦系数10% 来计算,双脚摩擦力为10.大腿蹬力50 (大家都会跳绳哈)如果成60度角向后拉可以达到25左右的力 (二分之一根号三)总拉动力:10+5+25=40 ( 相当于80% 体重)从对比可见,这种姿势可以充分利用体重的优势和腿部力量,与日常姿势相比大大增加了腿部肌肉力量的运用,而且因为腿部的蹬力加大,更会同时加大摩擦力。

此种姿势中对人体的臂力要求大大降低,只要能让自己挂在绳子上不松手即可!而腿部的耐力对女生而言,是强项吧?(大家都很能逛街吧!!男生也有满场飞奔的年华吧!)BC 摩擦力 拉力 分解后的大腿蹬力 AB C1.排序:不要按力气大小,按体重,从绳子末端到最前线,依次由重到轻排列。

最后一名队员由各自高体重大的人担当—俗称:锚人。

拔河比赛力学研究报告

拔河比赛力学研究报告

拔河比赛力学研究报告拔河是一项以团队合作为基础的体育项目,力学在拔河比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力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拔河比赛中的力的作用、平衡和传递。

本报告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拔河比赛进行力学分析:力的作用、平衡和传递。

首先,力的作用是拔河比赛中的核心问题。

在拔河比赛中,两个队伍通过拉绳子发挥相向的力,力的方向通过拉绳子实现。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力作用于对方。

因此,两个队伍之间的力是相互作用力。

在拔河比赛中,队伍需要通过合理的力的作用来克服对方的阻力,以取得胜利。

其次,平衡对于拔河比赛来说非常重要。

平衡是指力的作用在物体上的分布均匀,物体不会出现倾斜和颠簸现象。

在拔河比赛中,平衡是保持队伍整体力量的关键。

如果队伍中的某个人力量超过其他人,那么整个队伍将会倾斜,并且面临失败的风险。

因此,在进行拔河比赛时,队伍需要通过调整队伍成员的位置和力的分配,以实现平衡。

最后,力的传递是拔河比赛中的重要环节。

力的传递是指队伍成员之间力的沿绳子的传递。

在拔河比赛中,绳子作为力的传递媒介,承载着队伍成员的力量。

队伍成员之间的力的传递需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以确保力能够顺利传导到绳子上。

为了实现力的传递,队伍成员需要紧密合作,保持节奏和步伐一致。

综上所述,力学在拔河比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力学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拔河比赛中的力的作用、平衡和传递。

在拔河比赛中,队伍需要通过合理的力的作用来克服对方的阻力,以取得胜利,并且需要保持平衡和稳定,以确保力能够顺利传导到绳子上。

对于参与拔河比赛的人来说,了解力学的原理对于提高比赛的技巧和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拔河姿势的力学分析
摘要:本文把人体简化为刚体进行力学分析和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姿势所能承受的拉力和力矩,对拔河比赛中不同情况采用不同身体姿势的效果进行了讨论,说明正确技术的运用是比赛胜负成败的关键。

为拔河比赛中如何采取正确的姿势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拔河力学分析姿势
一、引言
拔河比赛是人数相等的双方对拉一根粗绳以比较力量的对抗性体育娱乐活动。

它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主要的是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激发集体主义精神,让人们从中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拔河容易开展以及运动场面的热烈、壮观而格外受到人们的欢迎,始终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我校学员亦经常在节假日期间举行单位之间的拔河比赛。

然而,广大的爱好者对拔河技术却知之甚少,通常都会认为拔河比赛纯粹是比谁的力气大,没有什么技术可言。

这种观点无疑是错误的。

二、模型假设
1.忽略绳子质量,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绳子张力T处处相等;
2.将人体简化为 3 刚体(重心以上为 a 段,重心以下至膝关节为 b 段,膝关节以下为 c段)的力学模型作为分析对象;
3.不考虑手滑,即认为绳子与人固连在一起;
4.不考虑参赛人员体重以及身高的差异;
5. 忽略参赛人员的鞋底材料差异,即认为摩擦系数μ不因人而异。

三、不同姿势下的力学分析
(一)高低重心姿势
比赛时根据重心位置的高低可分为高重心姿势和低重心姿势。

当比赛双方采用的姿势不一样时,绳子必定与水平面形成一定夹角。

现对这两种姿势分析如下:参数设置:T—为绳子的最大拉力;N—地面的支持力;f—地面产生的摩擦力;μ—地面最大静摩擦系数;α—拉力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取逆时针为正);β—重力与支撑点连线和地面所成的夹角;C—脚底支撑点。

首先比较双方姿势对抗拉力的效果。

当地面摩擦力未达到最大时,摩擦力 f 大小都为T cosα,双方产生的静摩擦力一样大,且都能保持平衡。

这时无须比较,而且在比赛中也无实际意义。

因此,重点应分析双方将被拉动处于临界状态时能对抗的最大拉力的大小。

对人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建立平衡方程:
水平方向: sin N T G α+=
竖直方向:cos f T α=
而 f N μ= 解得cos sin G T αμα=+ 易知,当采用高重心姿势时(即重心高于对手时),α小于0, cos sin ||G
T αμα=
-高,采用低重心姿势时,α大于0,cos sin ||G
T αμα=+低,显然(0)T T α>≠低高。

这说明高重
心姿势可以使自身受到的拉力的部分分力垂直向下,对地面产生更大的压力,从而增加了最大静摩擦力,使选手能够抗拒更大的拉力。

这时若体重相等的两组选手分别采用低重心和高重心姿势对抗,则低重心的一方首先会被拉得向前滑动,从而导致失败。

因此,比赛中拔河队员被对手牵拉向前移动时,应该适当地提高重心以增加最大摩擦力,来对抗对手的拉力。

场地表面摩擦系数较小时(如水泥地面等),也应该采取高重心姿势,以增大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

再比较双方姿势对抗力矩的效果,添加参数:T C —拉力的力臂; GC —重心与支撑点距离。

人体所受力矩平衡 M 0C =
即cos T TC G GC β=⋅
故得,高重心姿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cos =T G GC T C β⋅高高高高,低重心姿势能承受的最
大拉力cos =T G GC T C β⋅低低低低。

GC 由队员大小腿折叠的角度决定,这里假设双方的角度相同(即 GC GC =低高),故由图容易看出ββ>低高,T T C C >低高,所以T T <低高。

由此可得出结论,低重心姿势比高重心姿势能对抗更大的翻倒力矩。

若体重相等的两队拔河,随着合拉力不断地增大,采用高重心姿势的队将先被拉得向前倾倒。

该队队员为了保持平衡而不得不向前移动,从而输掉比赛。

在比赛中,当被对方拉得要向前翻倒时,这时全队应适当降低重心,减小对方拉力形成的翻倒力矩以保持自身的平衡。

场地材质的摩擦系数较大时(如在泥土地上或在塑胶场地上),这时也应采用低重心的姿势。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的比赛,最大静摩擦力往
往大于形成最大翻倒力矩的拉力,失败常常是因为被拉产生向前翻倒的力矩较大,为避免摔倒而不得不向前移动的结果。

(二)侧身式和后仰式两种姿势
侧身式拔河(如图1),选手两腿分开成弓步,身体平行于绳方向侧身站位。

后仰式拔河(如图2),选手双脚左右站立,与肩同宽;身体正面向前,抬头后仰,两臂夹紧,绳索便自然从身体侧腰处通过,两腿蹬地身体基本成一条斜线。

两种姿势的最大区别在于两脚之间的距离,侧身式拔河姿势两脚距离较宽,由于要向后方移动以获得胜利,后脚势必要用力蹬地,从而与地面之间存在较大压力,如图3,
图3 侧身式分析图4 后仰式分析
图1 侧身式拔河图2 后仰式拔河
后脚与地面的作用力将形成对支撑脚C 的一个顺时针力矩,这显然增大了翻到力矩。

所以在其后脚发力时,若对手增大拉力,采用侧身式姿势极易向前倾倒,从而被对手反败为胜。

而后仰式拔河姿势,两脚始终位于前方(如图4),且后移时两脚距离接近,后脚对支撑脚的力矩远小于侧身式姿势。

从这里可以看出,后仰式拔河姿势更具有优势。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般正规比赛,选手都采用后仰式。

由上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拔河时宜两腿碎步后退,以免因迈步过大而增大自身的倾覆力矩,被对手反败为胜。

四、结语
由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还看出,拔河比的是技术而不是谁的力气更大。

在拔河比赛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适当调节自己的重心高度,在保证不被倾覆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重心位置,以获得更大的最大静摩擦力提高获胜几率。

同时在拉动对方过程中,应碎步后退,并适当降低重心,尽可能不增大倾覆力矩,以防对手反败为胜。

若被对手拉动,应在不被倾覆前提下可适当抬高重心,增大最大静摩擦力,停止自身继续向前运动,避免失败。

本文模型假设虽然比较理想,但是也贴近实际,得出结论也与实际相符。

在实际比赛中,人员的身高体重以及人的身体素质以及其他因素对比赛也有一定影响。

体重较大者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获得的摩擦力和反倾覆力矩较大,较高者对重心的调节更加灵活,穿摩擦系数大的鞋者获得的最大静摩擦也比较大。

所以比赛前可按此选好参赛人员和做好相应准备。

参考文献:
[1]戴耀东,两种拔河姿势的力学原理
[2]刘冰、杜晓红,拔河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3]张中民、郦秀章,试论拔河比赛中的力学原理
[4]焦青,浅析拔河比赛中的力学知识
[5]管靖,王风春,拔河比赛中的力学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