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治疗与护理探究
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4 . 3 有周 围组织灌注异 常的危 险 与神经血管损伤有关。 4 . 4 有感染 的危 险 与损伤有关。 4 . 5 躯体移 动障碍 与骨折脱位 制动、 固定有关。 4 . 6 潜在并 发症 脂肪栓塞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关节僵硬等。
1 . 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发生并发症 的情况 ,与胎儿 的分娩结局 。 1 . 5 统计学处理 本 次研究 中对 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时采用 的统计学 软件为 S P S S 1 8 . 0 ,组间 计数资料 的比较采用 进行检验 , 计量资料 的比较采用 t 进行检 验。如果 P < O . 0 5 , 说 明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近几年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逐渐增多 , 极大危害 了产妇与胎儿 的生命健康。
肱 骨 髁上 骨 折 患 者 的 临床 观 察 及 护理
王 迪 耿 洁
( 黑龙 江省第 三 医院 1 6 4 0 0 0)
摘要: 目的 探讨肱 骨踝上 骨折 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 法。 方法 针对我科收 治的 3 4例肱 骨踝 上骨折 的患者进行密切 的临床 观察 和有效地护理 方法。 结论 对肱骨 踝上骨折的患者进行精心有效地护理措施 。减 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 了惠者的痛苦 ,提高了治愈率 ,提升 了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肱骨踝上骨折 ;临床观察 ;护理措施
【 中图分类号 】R 2 7 4 1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2 — 8 6 0 2 ( 2 0 1 5 ) 0 5 " - 0 1 8 0 " - 0 2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约 占全身骨折的 1 1 . 1 %, 占 肘部骨折的 5 0 %一 6 o %, 是 儿童最为常见的骨折, 多见于 5 — 1 2岁儿童。下 面将肱 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阐述如下。
肱骨髁上骨折的护理规范详解

屈曲型骨折禁做肘关节过度屈曲活动,伸直型骨折禁做肘关节过度伸展活动,防 止骨折端承受不利的活动力而引起二次骨折。做前臂外旋活动,每日两次,每次 10-15分钟。
护理规范
❖ 出院指导 ❖ (1)嘱咐患者或家长严密观察患肢远端血循及感觉活动情况,如皮肤的颜色是
否发紫、发青,手指的感觉、运动有无异常和外固定的松紧,若有异常立即来诊。 ❖ (2)根据出院时骨折愈合情况继续服用活血止痛药物。 ❖ (3)加强营养,促进骨折愈合,多食骨头汤、鸡蛋、鱼汤。 ❖ (4)外固定解除后加强肘关节的伸屈、旋转活动,以主动锻炼为主,不可强行
被动活动。 ❖ (5)告诉患儿及家长在玩耍时注意保护患肢,防止再次摔伤患肢。 ❖ (6)嘱咐患者或家长定期复查至痊愈,发现问题及时来诊。
护理规范
8.疼痛护理 遵医嘱使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疼药物或输入脱水剂,做腕关节
屈曲及手指抓握动作以利于气血运行,达到消肿止痛的效果, 可看书、听音乐分散注意力。
护理规范
9.病情观察 手法复位或手术后,严密观察肢体的感觉、运动情况,
并与术前相比较,如有以下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规范
护理规范
护理规范
功能锻炼
(1)告知病人早期功能锻炼对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性,取得病人的理 解和配合。复位或手术后,当日即开始做伸指握拳活动,每日两次,每 次5-10分钟,神经损伤者,被动活动患者为主,并鼓励患者活动患肢。 肿胀明显者,向心方向按摩(挤压)患手,每日两次,每次5-10分钟。
护理规范
(2)1-2周继续上述功能锻炼,加大活动度,加做握拳耸肩活动。 (3)3-4周继续进行更有力的伸指握拳、腕关节伸屈及肩关节的活动,每日2-3次,
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与治疗选择临床分析

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与治疗选择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观察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并对不同分型给予不同的治疗选择,观察其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5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根据骨折时间分为新鲜骨折49例,陈旧性骨折5例。
根据骨折情况分为闭合性骨折50例,开放性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中无移位性骨折23例,移位性骨折27例,移位性骨折中屈曲型7例,伸直型6例,伸直尺偏型5例,伸直桡偏9例。
对无移位者给予石膏固定,移位性骨折11例采取手法闭合复位治疗,其余16例(包括5例陈旧性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对开放性骨折者行清创术并手术复位,观察其手术效果。
结果 9例新鲜骨折优良率为81.63%,5例陈旧性骨折优良率为66.67%。
无移位者均愈合,移位性骨折闭合复位者均愈合,出现2例肘关节屈伸受限。
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3例肘关节屈伸受限,1例出现肘内翻,其余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
结论通过对肱骨髁上骨折不同分型特点的观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具有较满意效果。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分型;临床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指的是肱骨髁上2-3cm处的骨折,占肘部骨折的60%-70%,以小儿骨折多见,且骨折类型多样化复杂化,并且复位与复位后维持都比较困难,若处理不当容易引起肘内翻畸形或volkman缺血性肌肉挛缩,故临床治疗有一定的难度。
现笔者根据肱骨髁上骨折的不同类型给予不同的临床治疗,做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各种肱骨髁上骨折患者54例,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由3岁至15岁,平均年龄(6.34±1.23)岁,左侧23例,右侧31例。
病程由1h至3.5个月,其中新鲜骨折49例,陈旧性骨折5例。
闭合性骨折50例,其中无移位性骨折23例,移位性骨折27例,移位性骨折中屈曲型7例,伸直型6例,伸直尺偏型5例,伸直桡偏9例,合并神经损伤4例;开放性骨折4例,为伸直型骨折,其中2例合并神经损伤。
骨科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护理诊疗

骨科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护理诊疗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的骨折。
肱骨远端呈前后扁平状,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两窝之间仅为一薄层骨质,此处最易发生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1.1%,占肘部骨折的50%~60%。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
在肱骨髁内、前方有肱动脉和正中神经,肱骨髁的内侧和外侧分别有尺神经和桡神经,骨折断端向前移位或侧方移位时可损伤相应神经和血管。
在儿童期,肱骨下端有骨骺,若骨折线穿过骺板,有可能影响骨骺发育,导致肘内翻或外翻畸形。
严重者需要手术矫正。
一、临床表现1.症状受伤后肘部出现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肘后凸起,患肢处于半屈曲位,可有皮下瘀斑。
2.体征局部明显压痛和肿胀,有骨摩擦音及反常活动,肘部可扪到骨折断端,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若正中神经、尺神经或桡神经受损,可有手臂感觉异常和运动功能障碍。
若肱动脉挫伤或受压,可因前臂缺血而表现为局部肿胀、剧痛、皮肤苍白、发凉、麻木,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被动伸指疼痛等。
由于肘后方软组织较少,骨折断端锐利,屈曲型骨折端可刺破皮肤形成开放性骨折。
二、辅助检查肘部正、侧位X线拍片能够确定骨折的存在并判断骨折移位情况。
三、治疗原则1.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法复位失败或有神经血管损伤者,在切开直视下复位后做内固定。
2.手法复位外固定对受伤时间短,局部肿胀轻,没有血液循环障碍者,可进行手法复位外固定。
复位后用后侧石膏托在屈肘位固定4~5周,屈肘角度以能清晰地扪到桡动脉搏动,无感觉运动障碍为宜。
伤后时间较长,局部组织损伤严重,出现骨折部严重肿胀时,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或用尺骨鹰嘴悬吊牵引,牵引重量1~2kg,同时加强手指活动,待3~5日肿胀消退后进行手法复位。
3.康复治疗复位固定后应严密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及手的感觉、运动功能,同时进行功能锻炼。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由于近折端向前下移位,极易压迫或刺破肱动脉,加上损伤后的组织反应使局部严重肿胀,均会影响远端肢体血液循环,导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
浅谈肱骨髁上骨折护理课件

非手术治疗
01
02
03
手法复位
通过手法将骨折部位复位 ,恢复关节正常解剖关系 。
石膏固定
将骨折部位固定在稳定位 置,促进骨折愈合。
牵引治疗
对于难以复位或伴有软组 织损伤的骨折,可采用牵 引治疗。
手术治疗
内固定
通过手术将钢板、钢丝等 材料植入骨折部位,固定 骨折端。
外固定
使用石膏或支架等外固定 装置,对骨折部位进行固 定。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患 肢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
症。
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定 期更换敷料,预防感染。
疼痛管理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遵医嘱 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缓解疼 痛。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 者进行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的训练,促进术后康复。
出院指导
日常护理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避免患肢过度
避免危险动作
避免进行高风险运动或活动,如剧烈的冲撞 、摔倒等,以减少骨折发生的机会。
适度锻炼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提高骨骼 的韧性和强度。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和骨骼健康评估,以便 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日常保健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摄取足够的蛋 白质、钙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维 持骨骼健康。
01
02
03
04
心理护理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心 理支持和疏导,缓解紧张情绪
。
术前准备
协助医生完成术前检查,告知 患者手术注意事项,做好皮肤
清洁和备皮工作。
疼痛管理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遵医嘱 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缓解疼
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与护理46例临床分析

肱 骨髁上骨折治疗 与护理 4 6例 临床分析
宋 小燕
( 山西省柳林县人民医院骨科 山西 “ 柳林 0 3 0 ) 33 0
【 摘要 】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肱骨髁上骨折治疗 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我1 o9  ̄2o年至2 1 年接收的髁上骨折患者4 剀, 01 6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
4 小 结
3【 膀胱痉挛的 . 直接原因 是膀胱遁尿肌过度和自 发或诱发膀胱逼尿
肌间歇性或持续性收缩。 疼痛是机体的应激反应是一个重要表现, 心理因 素可以 影响程度的疼痛, 疼痛在右线的实际 情况。 正确认识知识和指导下 的应对策略, 可以有效地减少或消除疼痛。 正常冲洗液导致膀胱痉挛的原 因如下: 远低于人体温度的冲洗液进入体内不断刺激膀胱平滑肌, ① 导致
3 讨论
惧, 胱 刺 排
激因索导致其敏感洼增强, 所造成的膀胱平滑肌间歇陛或持续性无抑制收 缩, 出现下腹部疼痛 , 强烈的尿意, 意义和肛门坠胀等症状的膀胱痉挛 , 直 接影响术后康复 , 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患者痛苦。
74 8
《 求医问药) 半月刊 S e Me i l n s h Me i n 2 1 年第 l 卷 第 7 e k dc A dA kT e d ie 0 2 a c 0 期
分的了解, 膀胱痉挛。 术后膀胱痉挛症状后, 立即给予心理辅导和病人的舒 适的病人, 病人有一个深呼吸, 放松 , 保持安静 , 并及时安排收听相应的音 乐或看电视, 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见。 1 资料 与方 法 1 一般 资料 . I
选 取我1 o9 至2 1年接 收的啮 胃 E  ̄ o年 0 1 镙 骨折患者4 例, 6 随机分 为观 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人。 3 患者年龄为5 岁-1岁, 1 平均年龄78 其中男性 ,岁。 2例, 9 女性l例。 7 因摔伤骨折3例, 7 交通事故损伤5 高处跌落损伤4 患 例。 例。
肱骨髁上骨折病人临床护理

针对急诊护理中患者数量多 , 护士工作量大 的情况 , 应该进一步 完善管理方 案来避 免超负荷的情况 。具体的建议是采取弹性排班制度。同时还要 注意保持护理人 员数量 合适 , 护理 人员的经验 多少应该符合 一定的适当比例 , 经验充 足的护士和新 护士搭配工 作, 更快 的更 高质量 的充实护士的队伍 。出于人 为关 怀的角度 , 更要 积极 的解决 护士生 活中面对的问题 , 提 高医院的加班补 助补贴等措施 是有 必要 的。 5 结束语 从上文的调查结果与分析可 以看出 , 急诊护理安全 的影响因素体 现在 各个方 面, 然 而最主要 的方面仍然在与人员 因素 的沟通方面 。医院在培训 的过程中应该 注意到护理 人员 的综合素质 的提高 , 在专业知识方面应该有最大的保障 , 并 且有意识提 高职业道德 的方面 。急诊护理安全影响 因素 的有效 措施将 会极大减 少急诊 中差错 的发生 , 进一步 完善护理管理的优化 。
进行安 抚, 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树立康 复的信心 。在面对有 言语 污蔑的 患者或其 家属 的 情况 下, 更要注意态度 的温和性和语 言的 说服 的教育性 。杜绝 与患者或 其家属 出现言 语甚 至肢体 的冲突。在 日常的护理过程 中要 注意发 展 良好 的护患关 系 , 使得患 者及其 家属对 与护理 工作 产生信任并 且积极配合。在另一方面 , 护 士对患者 的爱护 的同时, 不 仅仅会 得到精 神上的回报 , 并且会使护士在 日常 的工作 中以愉悦 的心情面对 。
4 . 2 . 2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指专业知识素质和职业素质 两个方面 。这 两方面都 可 以通 过有针对的培训来完善。按照一定时 间阶段 开展急诊 知识理 论 、 职业素质 等有针
机械 通气 吸痰 患者 实施 循 证 护 理 的效 果分 析
肱骨髁上骨折病人临床护理

肱骨髁上骨折病人临床护理目的对肱骨髁上骨骨折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病人共164例,在治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并对其恢复情况进行随访。
结果对肱骨髁上骨折病人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后,病人的患肢功能恢复良好,均达到预期疗效,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结论科学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肱骨髁上骨折病人的康复。
标签: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护理;护理观察肱骨髁上骨折是肱骨髁交接处发生的骨折,肱骨髁上处于肱骨的下端,该处结构比较脆弱,肱骨前具有冠状窝,肱骨后具有鹰嘴窝,由一极薄的骨片连接两窝[1]。
肘窝部有正中神经、肱静脉、肱动脉穿过,并穿过肱二头肌腱膜直至前臂,一旦肱骨髁上发生骨折则正中神经、肱静脉和肱动脉都极可能受到损伤。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未4年1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病人共164例,其中156例为儿童。
共有男性病人114例,女性病人50例,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39岁,平均年龄(10.34±8.23)岁。
骨折原因为车祸伤32例,暴力损伤14例,意外摔伤98例,其他原因20例。
共有48例病人右侧骨折,116例病人左侧骨折。
所有病人均出现肘上局部有明显压痛和骨擦感、皮下淤斑、肘部肿胀疼痛,肘后三角关系无特殊情况。
共有18例病人肿胀严重伴桡动脉搏动不清,10例病人伴桡神经损伤,6例病人尺神经损伤,14例病人伴有开放性小伤口。
经x 线检查发现,共有70例病人为屈曲型骨折;94例病人为伸直型骨折,伸直型骨折中有36例严重移位骨折,58例轻微移位或无移位骨折。
1.2方法对肱骨髁上骨折病人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具体的临床护理措施如下。
①入院护理。
入院时先对病人的基本情况进行观察。
对病人的桡动脉搏动进行检查,如发现有检查不到桡动脉搏动或者搏动过弱的情况则立即上报,采取相应措施。
如果发现病人出现肢体皮肤水疱、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短、肢端肿胀发绀、组织淤血等情况,则说明病人具有血管危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治疗与护理探究
【摘要】肱骨髁上骨折是小儿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多见于4~10岁的儿童。
按承受暴力和骨折后移位的不同,分为伸直形和屈曲形,前者发生率为95%。
骨折后易发生血管、神经的损伤及肘内翻等后遗症。
本文主要探讨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治疗与护理方法。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护理
1 引言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的交界处发生的骨折。
肱骨下端扁而宽,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两窝之间仅为一层较薄的骨片,肱骨二f轴线与肱骨髁轴线之间有300~500的前倾角,肱骨髁上又是松质骨与密质骨的交界处,解剖上较薄弱,这是容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易造成肱骨下端骨骺损伤,影响骨骺的发育,因而常出现肘内翻或外翻畸形。
在肱骨髁内前方,有肱动脉、正中神经经过,内侧有尺神经,外侧有桡神经,均可因肱骨髁上骨折的侧方移位而受到损伤。
根据受伤机制,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
2 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类型
儿童有手着地受伤史,肘部出现疼痛、肿胀、皮下淤斑,肘后突并半屈位,检查局部明显压痛,有骨摩擦感,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x射线检查可确诊并分型,观察移位程度。
注意勿将儿童肱骨下端骨骺线误认为骨折。
在诊断中,应特别注意观察前臂肿胀程度,检查前臂动脉搏动、末梢循环、手的运动与感觉功能等,以确定有无
神经、血管损伤。
2.1 伸展型
跌倒时,肘关节呈半屈状手掌着地,地面的反作用力经前臂传导至肱骨干下端;在肱骨髁上部骨折,骨折的近侧端向前移位,远侧端向后移位。
骨折线方向由后上至前下方斜行经过。
移位严重者,骨折近侧端常损伤肱前肌并对正中神经和肱动脉造成压迫或损伤。
2.2 伸展尺偏型
外力来自肱骨髁部的前外侧,肱骨髁受力作用,使肱骨髁上骨折的远侧端向尺侧和后侧移位。
内侧骨质可能部分被压缩,外侧骨膜有时尚完整。
此类骨折的内移和内翻的倾向性大,骨折移位必须加以整复,以免肘内翻畸形。
2.3 伸展桡偏型
外力来自肱骨髁部的前内侧。
骨折后,远侧骨折端向桡侧和后侧移位,这种骨折不易发生肘内翻畸形。
2.4 屈曲型
多系肘关节屈曲位,肘后着地。
外力自上而下,尺骨鹰嘴直接撞击肱骨髁部,使髁上部骨折。
骨折远侧端向前移位,近侧段骨折向后移位。
骨折线自前上方斜向后下方。
3 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
年轻患者应尽可能获得关节面的解剖复位;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若骨折粉碎严重,则内固定效果差,或不可能获得满意的固定,可行一期或二期全肘关节置换术,以便早期恢复肘部活动。
不论采取
何种治疗,一旦需要术后延长制动时间,即可导致关节纤维化和僵硬。
3.1 非手术治疗
(1)石膏固定:无移位或轻度移位可用屈肘90。
石膏前后托或管型固定制动,直至肿胀消退。
2~3周后开始主动活动。
应告知患者此种骨折有可能发生再移位,需密切随诊观察,一旦发生移位,应及时处理。
(2)牵引:闭合复位,用牵引来维持或进一步改善复位。
尺骨鹰嘴牵引、伤后未能及时就诊或经闭合复位而未成功者,肘部肿胀严重,皮肤起水疱等,此种情况不宜再次手法复位及应用外固定,可行床边尺骨鹰嘴牵引,待肱骨髁和骨折近端的重叠牵开后,再做两髁的手法闭合复位。
然后,再用克氏针做尺骨鹰嘴牵引3~4周,待骨折纤维连接后,即可改用石膏外展架继续固定4~6周,拆除石膏即可做关节功能锻炼。
3.2 手术治疗
(1)克氏针与石膏结合:第一枚克氏针穿过鹰嘴,然后对肱骨髁进行复位,并且经皮横穿第二枚克氏针,第三枚克氏针也经皮穿人近折端。
牵引下维持骨折位置,以长臂石膏管型固定,并且将第三枚克氏针也包裹在石膏中。
尽管这种技术有助于维持对线,但它阻碍了关节活动,而且针道也有可能发生感染,现在临床已很少使用。
(2)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只对肱骨髁关节面进行重建,将髁间骨折转变为髁上骨折,术后再采取牵引或闭合复位石膏固定。
(3)切开复位内固定:适用于不稳定型骨折、手法复位失败及某些新鲜的开放性骨折。
术后以上肢石膏固定3~4周后拆除,进行功能锻炼。
4 特殊护理及功能锻炼
4.1 特殊护理
在护理此类疾病患者时,应警惕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肱动脉受压或损伤时,或严重的软组织肿胀时,可引起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前臂缺血性肌挛缩。
护士应密切观察是否有“5p”征象。
①剧烈疼痛(pain):一般止痛剂不能缓解,晚期严重缺血后神经麻痹即可转为无痛。
②患肢苍白或发绀(pallor)。
③肌肉麻痹(paralysis):患肢进行性肿胀,肌腹处发硬,压痛明显;手指处于屈曲位,主动或被动牵伸手指时,疼痛加剧。
④感觉异常(parenthesis):患肢出现套状感觉减退或消失。
主要的三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都有可能被累及,但以正中神经和桡神经损伤多见。
⑤无脉(pulselessness):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如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去除一切外固定物和敷料,将肢体放平,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同时做好切开减压的准备。
4.2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1)患者复位及固定后当日,护士开始指导其做握拳、伸指练习,第2天增加腕关节屈伸练习。
患肢给予三角巾或颈腕吊带胸前悬挂位,做肩前后、左右摆动练习。
1周后督促其增加肩部主动练习,
包括肩屈、伸、内收、外展与耸肩,并逐渐增加其运动幅度。
(2)患者骨折固定去除后,护士则可以开始指导其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主动练习,包括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和旋后练习,恢复肘关节活动度的练习。
其中伸展型骨折着重恢复屈曲活动度,屈曲型骨折则增加伸展活动。
锻炼过程中应注意以患者主动练习为主,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进行的被动活动应轻柔,以不引起剧烈疼痛为度,禁止被动反复粗暴屈伸肘关节,以免引起再度损伤或发生骨化性肌炎,加重肘关节僵硬。
参考文献
[1] 宋金兰,高小雁主编.实用骨科护理及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8.4:112.
[2] 赵勇刚,王立义,路凤英主编.外科学[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12:87-88.
[3] 赵正言主编;马美丽,王亚飞,王雪芳等编.实用儿科护理=practical pediatric nursing[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0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