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看云识天气》学案

合集下载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6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6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6篇《看云识天气》导学案篇一第二十二课看云识天气第1课时导学目标1.速读课文,能准确概述课文内容。

2.掌握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自主预习一、字词积累1.易写错的字点缀(zhuì)轻盈(yíng)绫纱(líng) 冰雹(báo)圆弧(hú)谚语(yàn)2.易读错的字弥漫(mí)月晕(yùn)峰峦(luán) 一霎间(shà)3.重点词语释义(l)峰峦:山峰和山峦。

(2)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3)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4)轻盈:本文指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5)崩塌:崩裂而倒塌。

(6)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7)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8)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9)变化无常:无常,没有常态。

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二、素材积累1.关于天气的谚语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麻雀围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鱼跳水,有雨来。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燕子低飞要落雨。

龟背潮,下雨兆。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街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2.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l)麦苗盖上棉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

(2)大雪飞满天,来岁是丰年。

(3)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4)水荒一条线,旱荒一大片。

三、结构思路课堂导学【导学探究】问题一文中哪句话阐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该句哪个词形象地说明了云与天气的关系?问题二你能迅速判断出文中哪些段落在具体地介绍根据云的形态和光彩来预测天气情况吗?根据本文的介绍,画一个示意图。

探究请大家任选一种云或光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1.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抓住云的特征;2.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示例:“h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缓纱。

12、《看云识天气》学案

12、《看云识天气》学案

12、《看云识天气》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云的种类及其与天气的关系。

2.掌握云朵的观察方法,能够根据云朵形状预测天气变化。

3.发现和探究天空中的云朵,培养对天气变化的敏锐感知能力。

学习内容1. 云的种类及其与天气的关系云是由水蒸气在大气层中凝结而成,通常在天空中出现。

根据云的高度、形状和颜色等特征,可以将云分为不同的种类。

不同的云对应不同的天气状况,因此观察云朵的形状、颜色和运动方向等,可以大致预测一些天气变化。

2. 云朵的观察方法观察云朵是学习天气预报的基础。

(1)云的高度云的高度主要影响天气的温度变化,从而影响降雨或风等自然环境的变化。

因此,观察云的高度可以初步判断天气状况。

(2)云的形状云的形状可以反映空气的运动情况,进而推测天气的情况,例如:•乌云:通常出现在天空中,呈灰蓝色、深灰色或暗黑色,同时还伴有较大的风力,预示着强风暴或降雨天气。

•细密云:形状像棉球或羊毛团,呈白色或浅灰色,分布在高空中,通常预示着晴天或微风天气。

•卷云:形似卷筒,多出现在天空边缘,常见于天气转凉以及前夕。

(3)云的颜色云的颜色也是天气变化的重要指标,例如:•云朵呈白色时,通常预示着晴朗或微风天气。

•云朵呈红色或橙色时,通常预示着日出或日落的阳光照射,天气状况并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云朵呈灰色或黑色时,通常意味着强风暴或降雨天气,需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3. 天空中的云朵虽然云朵在生活中很常见,但是注意力集中观察天空是一门长期的学问。

当云朵在天空中呈现出不同的形状、颜色、运动轨迹等特点时,可以进行观测记录,以期在未来更准确地预判天气状况。

学习活动1. 云朵观察让学生们带上图画纸和彩色笔,到宽敞的房间或操场上观看云朵,根据云层的高度和颜色,选择适合的颜色图画纸进行涂色。

并在画纸上记录每种云朵的颜色、高度和特征等信息。

让学生们比较不同类型的云朵彼此之间的异同,以及与天气的相关情况。

2. 天气日记让学生每天起床后观察天空,记录当天的云朵、天气变化情况,并写下自己对天气变化的预测和感想。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9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9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这里是可爱的小编为家人们找到的《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9篇】,欢迎参考阅读。

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了解怎样看云识天气:学习课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的特点,摘抄文中的佳词妙句,积累丰富的词汇;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体会说明文条理分明说明事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

二、课文解读: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的是云和天气的关系,涉及的云的种类繁多,相应的天气现象也多样,但仍能让读者一读就懂,其原因有:一、安排了合理的说明顺序,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文章开门见山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指出看云可以识天气,接着依次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即说明了怎样看云识天气,结尾点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体现了总——分——总的结构。

二、充分体现了科学小品平实准确的介绍而又不乏生动形象的描绘的特点,把抽象的事理力求形象化,如把云和天气的关系写成“云是天气的招牌”,“招牌”这个比喻既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又如,运用大量形象的比喻把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的云的形态生动描绘出来,既突出了云的特点又给人以美的享受。

另外,多方引用谚语,突出了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使人兴味倍增。

由此可见,本文是篇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佳作。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题释疑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对这一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

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留心观察自然界,以便掌握日月星辰等自然物来了解天气的变化,并总结出许多相关的谚语、诗词等,而在各种观物识天气中,较重要的方法莫过于看云识天气。

七年级语文12《看云识天气》教案

七年级语文12《看云识天气》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云的形态和特征。

2.学会观察云的变化,预测天气。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预测能力。

教学内容:《看云识天气》教学重点:1.掌握云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2.学会通过观察云的变化来预测天气。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云的变化来预测天气。

教学准备:PPT、多媒体设备、图片、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天气预报知识,问学生是否知道如何通过观察云的变化预测天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云的形态和特征(15分钟)在黑板上列出不同的云的名称,并向学生展示云的图片。

让学生观察云的形态和特征,了解不同云的形状、颜色和高度等特点。

教师讲解各种云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和总结。

Step 3:观察云的变化(15分钟)让学生观察窗外的天空,并描述云的形状、颜色和移动方向等变化。

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不同天气情况的图片来帮助学生预测当天的天气。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预测能力。

Step 4:练习与巩固(20分钟)让学生分小组观察云的形态和变化,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然后,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天气预测。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Step 5:拓展与应用(15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与云相关的问题,如云的形成原理、云的分类等。

通过拓展讨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Step 6: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总结,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展望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云的变化,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并记录在天气预报表格中。

2.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观察其他自然现象,如动物行为、植物生长等,并进行预测和记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云的变化,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预测能力,并加深了对云的认识。

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分享,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氛围较好。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索和学习。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6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6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6篇)《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词语。

2.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

3.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积累词语。

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谚语说:东边轰隆,西边雨,说的是云和天气的变化。

暴雨来临前,由什么的变化引起了雨的到来?对,是云、风的到来引起的,所以说,云的变化就能暗示天气变化。

课堂实录一、作者档案1、朱泳燚,1960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

现任江苏省常熟中学高级教师,1984年评为特级教师。

1988年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7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9年评为首批江苏省名教师。

1993年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聘为特约编审。

二、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1、自由地把课文诵读两遍,力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顺。

2、积累字音峰峦(luán)一霎(shà)间点缀(zhuì)绫纱(líng)晕(yūn)头转向月晕(yùn)崩塌(bēng tā)弥漫(mí)3、词语理解:峰峦:山峰和山峦。

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崩塌:崩裂而倒塌。

三、说明文的知识(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三)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四)说明文的结构方式:A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

B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12篇(看云识天气教学目标)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12篇(看云识天气教学目标)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12篇(看云识天气教学目标)下面是整理的《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12篇(看云识天气教学目标),供大家参阅。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1一、学习内容:整体把握文章,了解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二、课前自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峰luán()一shùn()间yù()兆轻yíng()mí()漫均匀()()崩塌()()变化无cháng()千zī()万taì()zhēng()兆2、给多音字组词:奔bēn()bèn()薄bó()bò()báo()3、判断题(对的划√,错的划×)(1)虹是好天气的标志。

()(2)云的形状可以影响天气。

()(3)日华或月华只要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天气则会变好。

()(4)看云识天气是生活常识,是有科学依据的。

()(5)卷云和卷积云位置最接近。

()4、选择题:(1)、刚刚下过雨,那么雨前最有可能出现的云是()A、薄云B、低而厚的云C、卷云D、高积云E、积雨云(2)、月华的光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会()A、变阴、B、变晴C、不变D、都可能三、研讨交流:1、整体感知,讨论文章的结构层或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三段)2、根据课文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表1:如果是晴天,天上挂着的是什么样的云呢?云名云的形态变化高度厚度天气征兆表2:如果是阴雨天,天上挂着的是什么样的云呢?云名变化过程形状位置天气征兆表3: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与天气有又什么样的关系呢?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四、课堂小练笔: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进行自我介绍。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2.本文在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时,采用了哪些生动的描写手法?请举例说明。
四、中心思想
课文《看云识天气》的中心思想是:通过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让人们了解云的形态、特征及其变化对于预测天气的重要性,从而学会通过观察云的变化来识别天气状况,更好地安排生产和生活。
文章首先阐述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指出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通过观察云的变化可以推测天气情况。接着,文章详细介绍了不同形态和特征的云,包括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等,并解释了它们各自预示的天气状况。通过这些具体实例,文章让读者对云和天气的关系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2.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成的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混合组成的可见悬浮体,它的生成、外形特征、量的多少、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反映了当时大气的__________、__________程度和水汽状况等,而且也是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3.《看云识天气》通过对云层的分类介绍,说明了云与天气的关系,云的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看云与识天气的关系,并且告诉我们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规律及其意义。
2.科学的说明方法:文章在介绍云的形态、特征和天气关系时,采用了科学的说明方法,如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等。通过分类别介绍不同的云及其特征,通过作比较突出不同云之间的区别,通过打比方使云的形态和特征更加形象易懂。这些说明方法使得文章的内容既准确又生动。
3.层次清晰的结构:文章在结构上层次清晰,有纲有目。首先开篇点题,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接着详细阐述云的形态变化和云上的光彩现象与天气的关系;最后总结全文,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这样的结构使得文章条理清晰,易于理解和接受。
4.准确的语言表达: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之一是准确,这在《看云识天气》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文章在描述云的形态、特征和天气关系时,使用了准确的语言,避免了模糊和歧义。同时,文章还使用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增强了文章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看云识天气教案(多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多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精选多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云彩类型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云彩变化,预测天气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云彩的分类及特点:积云、高层云、雨层云、雾、露、霜等。

2. 云彩与天气的关系:如何通过观察云彩变化来预测天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云彩的分类及其特点,云彩与天气的关系。

2. 难点:如何准确观察和描述云彩变化,以及根据云彩变化预测天气。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云彩的分类、特点及与天气的关系。

2.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际云彩,进行实践教学。

3.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观察云彩的心得。

五、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各种云彩的图片。

2. 教学视频:有关云彩变化及天气预测的科普视频。

3. 分组讨论材料:记录纸、笔。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美丽的云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云吗?它是什么云?”2. 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主题:“看云识天气”。

二、教学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云彩的分类及其特点,如积云、高层云、雨层云等。

2. 学生观看云彩图片,加深对各种云彩特点的理解。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实际的云彩变化。

2.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云彩的颜色、形状、高度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四、互动交流(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云彩变化。

2. 教师总结各组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云彩变化预测天气。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云彩与天气的关系。

2. 学生谈收获,提出疑问。

六、作业布置1. 观察云彩,记录下来,并尝试预测天气。

2. 收集有关云彩变化的科普知识,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内容1. 天气预报的解读: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内容,如气温、降水、风力等。

2. 天气预报的获取途径:学习如何获取准确的天气预报信息,包括传统媒体和互联网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看云识天气》学案
《看云识天气》学案班级姓名
课时
【学习目标】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速读课文,能概括课文内容,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学习重难点】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资料准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食物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一知识。

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说明对象:一看标题;二看首尾总结句;三看反复出现的词句。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作引用、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等等。

语言特点一一准确、严密、简明、科学。

常见结构方式:总一分一总;总一分;分一总。

【教学过程】
预习检测
.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预zh co __________ ②轻y ing ___________ ③l ing _________

④l in _________ 波⑤崩t a ___________ ⑥点zhu i ___________
.给加粗的字注音。

①峰峦②弥漫③月晕
④霎间⑤匀称⑥弧形
释义:
峰峦:一霎间:
预兆:轻盈:
弥漫:征兆:
出示目标
活动设计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内容。

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
理清思路:
部分。

第二部分。

第1层:写和天气的关系。

第2层:写和天气的关系。

第三部分。

课堂检测
《看云识天气》,作者___________ ,是一篇__________ ,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云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及不同
的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运用
了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的说明方法。

阅读段,回答下面问题。

理解填空。

①文中省略号前一组句子,是紧扣天上的云
“ _______ ”来说明的,省略号后两个句子是紧扣天上的云
“ _______ ”来说明的。

②“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的
意思是__________ 。

这句话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 。

本文的中心句是。

本段运用了、和修辞手法。

本段文字在结构安排上采取了什么方法?课后练习完成练习册“基础演练”题。

【课后反思】
X||B|1.c|o| 第二课时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

掌握并学
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说明的
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预习检测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

本文介绍了哪两种方法的看云识天气?
你记住了哪些云的名称?其中哪些云象征晴天,哪些云
象征阴雨?你还记住了哪些光彩现象的名称?
活动设计跳读课文3〜6段,找出象征晴天的四种云,象征雨雪冰雹天的四种云,四种光彩。

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完成下表如下:晴天云彩简表
名称
形态变化
位置
厚度
天气征兆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
很高
积云
较薄
高积云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名称
形状变化过程
位置
天气征兆
卷层云

高层云
将下雨雪
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低更厚,暗灰色云块布满天空更低积雨云
雷雨冰雹
云彩识天气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里红外紫
月晕午时风

里紫外红

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云层变红
课堂检测比较阅读,回答如下问题。

黄山的云海更为神奇,它妙在非海,而确又似海。

站在
峰巅,只见烟云时而为风平浪静的汪洋,时而为浪涛汹涌的大海,时而似奔腾的急流,时而又轻柔如绢。

刚才还是倾盆雨,迷天雾,而刹那间,它们就会全部散去,阳光一照,白云浩浩,澜翻絮涌,万道山峪沉于银涛中,真有“忽闻海中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意境,难怪郭沫若形容它是“森罗万象,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

此段描写黄山的云海,其特点是。

作者描写黄山的云海,想像也很丰富,他把云海想像
成、、、等。

0、简析文中划线句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1、比较《看云识天气》段和以上文段中对云的描写,
在写法上它们有何相同之处?
打开记忆的大门,回顾一下你所积累的描写云的诗句。

课后练习完成练习册“拓展拔高”题。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