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说文解字注》看段氏修正《说文解字》的方法
从《段注》中看传注与字书的关系

从《段注》中看传注与字书的关系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对“说文学”的贡献在于其对《说文》义例系统而全面的阐发。
据统计,其中有二十条是关于“传注”与“字书”的论述,这些论述在发明许书通例的同时,也为我们揭示了传注与字书释义的异同。
本文试图将其并作系统整理,并加以总结和补充。
一、总结传注,指“阐释经义的文字”[1],如《公羊传》《汉书注》等。
字书,指“汇集文字,解说字义或字形、字源、音义的书籍”[2],如《说文解字》《玉篇》等。
我们细观《段注》,可得《说文》作为字书与传注体例的异同如下:(一)异1.《说文》主说本义,而传注随文释义,多说其引申假借义。
其中目部瞏、皿部齍、马部[由/马]、髟部鬈、大部[宣:宀→大]、水部浅篆淖、手部搯、匚部匹、阝部陧都论及此。
如目部瞏:瞏,目惊视也。
注曰:“《唐风毛传》曰,瞏瞏无所依也。
许不从毛者,许说字非说经也。
制字之本义则尒,于从目知之。
”段氏指出,《说文》解释“瞏”为“目惊视也”,是其本义,而《毛传》作为传注释的是其引申义。
又如:髟部鬈,段氏的阐述也很独到:注曰:“凡说字必用其本义。
凡说经必因文求义,则于字或取本义,或取引申假借,有不可得而必者矣。
……经传有假借,字书无假借……。
”2.《说文》主说形、音、义,而传注主说义。
其中艹部蓏、阝部陧、自部[自寿]、叀部疐、木部橾、水部河都有对这一点的论述。
如:艹部蓏:注曰:“凡为传注者主说大义,造字书者主说字形。
”又如水部河:河,河水也。
注曰:“各本水上无河字,由尽删篆下复举隶字。
因并不可分删者而删之也。
许君原本当作河水也三字。
河者,篆文也。
河水也者其义也。
此以义释形之例。
《毛传》云:洽,水也。
渭,水也。
此释经之例也。
”段氏认为许慎用“河水也”释河,是“以义释形”,乃形义结合的字书释义体例,较之《毛传》单释洽、渭“水也”的传注释义方法不同。
后人不明乎此,据《毛传》条例改《说文》为“水也”,是错误的。
3.《说文》释义强调概括性、明确性,而传注强调揭示词的具体义与灵活义攴部彻、人部作、匕部艮都论及此。
浅谈《说文解字注》中的校勘

浅谈《说文解字注》中的校勘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汉语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研究《说文解字》的经典之作。
《说文解字注》涉及训诂、文字、词汇、音韵、文化、辞书编纂等方面,本文欲对其校勘加以探讨,总结《段注》的校勘方法,管窥段氏的校勘学思想。
读《说文解字注》,发现段氏在校勘《说文解字》的同时,还对《谷梁传》《广韵》《论语》以及毛刻等作了大量的校勘工作。
略举几例如:“稬:沛国谓稻曰稬。
昭五年(榖梁传)狄人谓賁泉矢胎。
今矢胎作失台者,误。
”“枲:麻也。
锴本作麻子也。
非。
《玉篇》云:‘有子曰苴,无子曰枲。
’《广韵》互易之,误也。
”“客:寄也。
《论语》:‘寝不尸,居不客。
’谓生不可似死,主不可似客也,今本误作不容。
”“穅:谷之皮也。
从禾米,庚声。
庚毛刻作康,误。
今正。
”一、校勘所谓校勘就是用同一本书的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加以比较,考订文字的异同,目的在于订正错误,恢复原貌。
古书在流传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
晋代葛洪曾说:“书三写,鲁成鱼,帝成虎。
”是说书在传抄过程中极易出错,何况古书历数千年之久,经过多次辗转口授,反复传抄刻印,其间脱漏讹误,增删妄改势所难免。
如果不加以校勘就难以读通,所以训诂学家都很重视校勘工作。
二、文献错讹的类型文献经过传抄、刻印、排印等,都会出现错误,主要的错误类型有:(1)讹:因形近、音近等原因误写误改,叫做讹,又叫讹文、讹字、误字。
(2)脱:原文有而脱漏字,叫做脱或夺,又叫脱文、脱字或夺字。
(3)衍:原文没有而误增字,叫做衍,又叫衍文或衍字。
(4)倒:文字次序颠倒,叫做倒或倒文。
如:“:草木孛之皃,当作孛草木之皃.”(5)错乱。
一段文字乱了次序,叫做错乱。
三、校勘方法校勘的方法,近人陈垣《元典章校补释例》总结出校法四例,甚为简洁。
(1)对校法。
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加以对照进行校勘的方法。
“对校法即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对读,遇不同之处,则注于其旁。
”如:“贎:货也。
《广韵》云‘赠货’。
王筠勘正段氏《说文解字注》辨正四则

王筠勘正段氏《说文解字注》辨正四则
宋铁全
【期刊名称】《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14)004
【摘要】王筠好言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之非是,《说文释例》《说文句读》《说文系传校录》随文指摘,知其尊尚段氏而不肯苟同.今权王氏订段之功过,盖有不相掩者.故于《说文释例》《说文句读》诸书中,钩沉王氏明谓段说讹谬者,釐清轸域,平议得失.观王氏勘正之条目,要为正段氏之误改篆文、正段氏之误改注文、正段氏之误作说释三事.为举四例,试为分析.
【总页数】4页(P106-109)
【作者】宋铁全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61
【相关文献】
1.清人王筠諟正段氏《说文解字注》辨误 [J], 宋铁全;
2.朱骏声勘正《说文解字注》辨正五篇 [J], 宋铁全
3.高邮王氏勘正《说文解字注》辨正四则 [J], 宋铁全
4.王念孙勘正段氏《说文解字注》辨正(三篇) [J], 宋铁全
5.清人王筠諟正段氏《说文解字注》辨误 [J], 宋铁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段注校勘《说文》释例

段注校勘《说文》释例
赵坚
【期刊名称】《辞书研究》
【年(卷),期】1985(000)005
【摘要】<正>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总的特色是反对谨守古书、笃信前儒、拘泥不化,而提倡实事求是精神,勇于匡缪纠偏,创立前无古人的新说。
其中,不少经后世考古发掘证明是正确的。
陈垣先生归纳校勘为对校、本校、他校和理校四法(见《元典章校补释例》)。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上化的时间,起讫几达四十年。
段氏不满向来治《说文》的学者大多不通《说文》的条贯、不明《说文》的文理,因
此在揣摩把握《说文》体例方面,颇下一番精深的
【总页数】6页(P29-34)
【作者】赵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
【相关文献】
1.徐松《徐星伯说文段注札记》论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校勘力作 [J],
李军
2.《说文解字注》木部字校勘说略 [J], 李瑶玲
3.段玉裁与王筠六书理论比较研究\r——以《说文解字注》《说文释例》为例 [J], 刘畅
4.汉字造型源流探析\r——以《说文解字注》《说文释例》为例 [J], 梁洁
5.段玉裁《汲古阁说文订》与《说文解字注》——兼及段氏校改《说文》文字的缘由 [J], 经本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_说文解字注_谈段玉裁在训诂学领域的成就

自汉唐代以来,清代是又一个学术活跃的时代,文学著作倍出,学术成就极高。
训诂学领域也硕果累累,大放溢彩;在这众星拱月的星空中,段玉裁则是一朵绚丽的奇葩,散发出幽幽芬芳,《说文解字注》则为这朵奇葩的花蕊,尤显夺目。
清以前,训诂学家们在训释词义时,或“以形索义”,或“因声求义”,很少将二者结合起来运用,在训诂实践上存在一些局限和失误。
段玉裁在继承前代训诂学成就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形、音、义“三者互相求”的训诂方法,并成功运用于《说文解字注》中,较好地克服了单独使用“形训”、“声训”的局限,在寻求语源、辨析假借以探求词的本义,以及词义的系统研究、同源词研究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为我国训诂学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本文将从若膺在《说文解字注》中的实践来浅谈其在训诂学领域取得的成就。
清代在训诂领域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大家众多,成就斐然,惟段玉裁成就最高,在注解《说文解字》方面成就尤为突出,这与他运用新的方法和新的理论来注释《说文解字》密不可分。
若膺以前,传统的训诂学家们基本上遵循着“据形释义”、“据音考由”的老套路;惟他不落窠臼,独树一帜,从语言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汉字形、音、义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形、音、义“三者互求”的全新的训诂方法来训释词义。
他认为:“音生于义,义著于形。
圣人之造字,有义以有音,有音以有形。
学者之识字。
必审形以知音,审音以知义。
”首先,他指出汉字是形、音、义三者的结合体,是相互关联的,据此则可以“三者互求”。
其次,他第一次从语言学的角度明确地阐释了形、音、义之间的关系。
指出先具有了语言的词义,然后赋予该词义一定的读音,最后造出字形记录该词义,因此可以“据形求音,据音求义”。
最后,段玉裁在继承总结前代训诂学的基础上,提出形、音、义“三者互求”的训诂方法时,应该以声音最为关键,突出强调“审形以知音,审音以知义”,“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得义莫切于得音”。
段玉裁的这一理论主张和训释方法,体现了清代乾嘉学派词义训诂的重要特色,在当时备受推崇。
浅述段玉裁及《说文解字注》

浅述段玉裁及《说文解字注》作者:孙瑾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6期摘要:段玉裁,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清代著名的文字学、音韵学、经学家。
尤其在《说文解字》的研究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笔者主要从其生平和代表作《说文解字注》进行略述,以求其他学者研究时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乾嘉学派作者简介:孙瑾(1984.12.28-),女,河南南阳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6--02段玉裁,是清代小学家中流砥柱之人物,他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等方面造诣精深。
在清代古音学史中,他的成就独步一时,他在古韵分部和古音理论方面的贡献对清代中后期的古音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最为人称道的仍是其倾注大量心血浇灌而成的《说文解字注》,它代表了中国语言文字研究的最高峰,被后辈学者推崇为著名的“段注”。
一、段玉裁生平及论著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号茂堂。
(曾字乔林、淳甫,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县人,乾隆举人。
段玉裁十二岁时能背诵小学《四字书》、《书》、《易》、《周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及胡安国《春秋传》【1】。
江苏学使者博野尹元孚赞叹“孺子可教”,使其成为邑庠生,并且又当面嘉奖段玉裁以“无锡高氏所注朱子《小学》一部二册”【2】。
段玉裁博览群书,著述宏富,由经学以治小学。
在小学范围内,又从音韵以治文字训诂。
根基充实,深得体要。
所著有《六书音均表》、《诗经小学》、《古文尚书撰异》、《周礼汉读考》、《仪礼汉读考》、《汲古阁说文订》、《说文解字注》及《经韵楼集》、《声韵考》、《重订毛诗故训传》等书。
《六书音均表》在顾炎武《音学五书》和江永(1681~1762)《古韵标准》的基础上剖析加密,分古韵为17部,在古韵学上是一部跨时代的著作。
《说文解字注》训诂说略

《说文解字注》训诂说略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历来被列为形书之首,后代学者对其不断进行补充与修正,其中最有权威的当属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纵观《段注》,可以发现形音义互求的思想统率全篇。
本文主要从形训、音训、义训三个方面对《段注》的训诂问题进行简要论述,希望能够体现《段注》在训诂方法上的独特贡献。
标签:《说文解字注》形训音训义训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被列为形书之首,同时也被历代学者传习,经久不衰。
同时后代学者也对其不断进行补充与修正,其中最有权威的当属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
《段注》在训诂方法上有独到的研究,最大的特点是形音义互求的思想统率全篇。
段玉裁为《广雅疏证》作序时,曾说:“小学有形、有音、有义,三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二。
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义,有今义。
六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五……圣人之制字,有义而后有音,有音而后有形。
学者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
”(王念孙《广雅疏证》)。
因此,本文主要从形训、音训、义训三个方面对《段注》的训诂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够体现《段注》在训诂方法上的独特贡献。
一、形训汉字的表意性为分析字形、探求字义提供了可能。
“形训”是训诂学上最早提出的一种训诂方法,《说文》在这方面下了极大的功夫,被后世视为形训的典范。
段氏注《说文》,不仅严守许说,阐发许说,而且也匡正许说,多有创获。
《段注》有意识地把文字放在历史的使用过程中加以考察,探求文字形变的源流,将字形与训诂紧密联系起来,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辨析古今字以求本字1.古字用本字,今字用假借字《说文·气部》:“气,云气也。
”《段注》:“气、氣古今字。
”同时段氏在“氣”下注曰:“今字假氣为云氣字。
”2.古用假借字,今字用本字《说文·辵部》:“遹,回避也。
”段氏认为“遹”“述”为古今字,同时他在“述”下注曰:“孙炎曰:‘遹,古述字。
’盖古文多以遹为述,故孙云尔,谓今人用述,古人用遹也。
论《说文解字》的训释优化

《说文解字》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字学著作,由西汉末年学者高邮阳春所著。
它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学著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字学的起源,对中国文字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说文解字》从语言学角度,以汉字的形音义三者为中心,总结了汉字的分类、构成、读音、训释等内容,让中国古代的汉字系统化、规范化。
在《说文解字》的训释优化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汉字的系统性研究,将汉字的形音义三者结合起来,对汉字的构成、读音、训释等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从而使汉字的训释更加科学准确。
二是加强汉字的历史性研究,深入研究古代汉字的发展变化,从而更好地了解古代汉字的训释,更好地把握汉字的历史发展趋势。
三是加强汉字的文化性研究,深入研究古代汉字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汉字的训释,更好地发掘汉字的文化价值。
四是加强汉字的比较性研究,研究不同时期的汉字的训释,从而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发展变化,更好地把握汉字的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说文解字注》看段氏修正《说文解字》的方法
作者:张明明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06期
摘要: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对《说文解字》的研究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本文将《说文解字注》与《说文解字》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段氏修正《说文解字》的方法,以便更好地把它运用在其他书籍的校勘工作之中。
关鍵词:《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修正;方法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声读的专著。
然而,此书在流传的过程中,由于传抄翻刻、笔记旁批误人等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失去了原书的本来面目。
但其中大量的内容被汉朝以后的其他书籍所引用,并有宋代徐铉所校订的《说文》(又称“大徐本”)流传至今。
宋代以后,对《说文》研究大多依据“大徐本”,清代段玉裁所著的《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不仅对《说文》进行了注解,而且也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校勘。
本文将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版)与宋代徐铉所校订的《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版)进行对比,并将总结出段氏修正《说文解字》的方法,以便更好地把它运用在其他书籍的校勘工作之中。
通过分析段氏对《说文》的修正部分,我们将可将他修正《说文》的方法归为以下五种:
一、依据经书典籍所引证
他在注解《说文》时,博引群书。
如《毛诗》、《左传》、《经典释文》等。
比如,《说文》:“升,十仑也。
”《段注》:“升,十合也。
”段注:‘《律历志》日。
合仑为合。
十合为升。
十升为斗。
十斗为斛。
而五量嘉矣。
作十仑则不可通。
”从以上描述中,我们可知段氏对该字字义的修正是依据《汉书·律历志》。
二、音、形、义互相求
《说文》是一部古老的字书,保留了许多古字、古音、古义。
段氏认为文字的形、音、义三方面是互相关联。
段玉裁在《广雅疏证·段玉裁序》中言:“小学有形,有音,有义,三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义,有今义。
六者互相求。
举一可得其五。
……今圣人之制字。
有义而后有音,有音而后有形。
学者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治经莫重于得义,得义莫切于得音。
”例如,《说文》:“擂,染也。
从手需
声。
”《段注》:“摸,染也。
从手冥声。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段不仅将字形做了修正,而且由于字形的修正,其音也发生了变化。
段氏言:“古音冥声在十四部,需声在四部。
其音画然分别。
后人乃或淆乱其偏旁本从冥者讹为从需。
而音由是乱矣。
”段氏是依据“冥”与“需”的字音对字形作出修正。
三、以许订许
段氏在修正过程中引用许氏对文字的释义来修正许书,更具有说服力。
所谓“以许订许”,是段氏依据许慎对其他字的解释来修正字义。
例如,《说文》:“画,畍也。
”《段注》:“画,介也。
”段氏言:“介各本作畍。
此不识字义者所改。
今正。
八部日。
介、画也。
”由段氏所言,我们可知“画”、“介”二字为转注。
再如,《说文》:“轲,接轴车也。
”《段注》:“轲,椄轴车也。
”段将“接”改为“楱”。
云:“二字虽只有偏旁不同,而义别也。
楱,续木也。
轴所以持轮。
”而《说文》中“接”的释义为“交也”。
段氏言:“交者,交胫也。
引申为凡相接之称。
”而把“接”字用于“轲”篆的释义中显然不通,所以段氏将“接”改为“椄”,以使字义通顺。
四、依据许书列字规律来修正《说文》
许慎在著《说文》时各个部首的排列及各部首内文字的排列都有一定的规律。
段氏在《段注》中也对《说文》的各部列字次序作了简单说明:“凡每部中字之先后,以义之相引为次。
”例如,《说文》:“唬,唬声也。
从口虎。
一日虎声。
”《段注》:“唬,虎声也。
从口虎声。
”段氏言:“自吠篆以下。
皆言鸟兽也。
一日虎声四字浅人误增。
”由《说文》可知,自“吠”到“呦”释义皆为鸟兽,而“唬”篆在“呦”篆之上,段氏改其义为“虎声也”,则可知段氏是依据篆字排列顺序而修正。
五、依据自己的文字、训诂、音韵知识对《说文》进行修正
由于段氏精于文字、音韵、训诂,对某些修正虽未说明原因,但与古本或出土文献相对,多有合者。
陈垣在《校勘学释例》中说:“今《廿二史考异》中所谓某当作某者,后得古本证之,往往良是,始服先生之精思为不可及。
经学中之王、段,亦庶几焉。
”例如,《说文》:“肭,朔而月见东方谓之缩肭。
从月。
内声。
”《段注》:“肭,朔而月见东方谓之缩肭。
从月肉声。
”段氏言:“各本篆作‘肭’。
解作‘内声’。
今正。
”
段氏修正《说文》不仅更好地还原了许书原貌,而且使我们更为便利的学到许氏真学,领会《说文》的真实意义。
同时,为我们进一步挖掘《说文》的学术价值铺平了道路,也为我们校勘古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但段氏对《说文》的修正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也”字,本与“它”同字,许氏据小篆释义为“女阴”。
词义本是错误,而段氏强调说“此篆女阴是本义,假借为语词”,“许在当时必有所受之”,为之开脱。
而且,段氏有时还在没有注明修正依据的情况下对《说文》内容进行随意的改动,如“坚”字,段氏虽对篆字字义进行了修正,但并没有分析修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