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化学基本概念 第2讲 化学常用计量 提能力.pdf

合集下载

专题一 第2讲 化学常用计量

专题一  第2讲  化学常用计量

H2Y2-===NiY2-+2H+ ),消耗 EDTA 标准溶液 31.25 mL;③ 另取 25.00 mL 溶液 A,加足量的 NaOH 溶液并充分加热,生成 NH3 56.00 mL(标准状况)。
化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结束
专题一
第2讲
化学常用计量
(1)若滴定管在使用前未用EDTA标准溶液润洗,测得的 Ni2+含量将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氨气常用________检验,现象是________。 (3)通过计算确定硫酸镍铵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化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结束
专题一
第2讲
化学常用计量
5.一些特殊的反应 如一氧化氮和氧气不需要条件即可反应, 二氧化氮和四氧 化二氮之间存在相互转化,合成氨反应属于可逆反应等。
三、常考题型要明了 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 以nA为载体考查化学键和微粒数 以NA为载体考查溶液的组成及氧 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 典例 演练1 演练2

3
在水溶
液中存在水解及电离平衡,最终的平衡浓度小于其起始浓 度。D选项,常温常压下,22.4 L气体不是1 mol,含有的O原 子不是2nA。
答案:A
化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结束
专题一
第2讲
化学常用计量
[演练 2]
(2013· 临沂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 NA 表示阿 ( )
答案:B
化学
首页
上一页

第一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二课时计量的基础知识课件-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二课时计量的基础知识课件-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注意气体摩尔体积
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其为易错点。A 项,未指明气体,
错误;B 项,假设质量都是 1 g,n(O2)∶n(H2)=312 mol∶
1 2
mol=1∶16,错误;C 项,未限定温度与压强,无法判
断。
答案:D
随堂检测反馈
1.(2020·全国卷Ⅲ)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
为 n=VVm 。
[名师点拨] 抓“两看”,突破气体与状况陷阱 一看: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0 ℃、101 kPa)。
二看:标准状况下,物质是否是气态。常见干扰物质: ①无机物Br2、SO3、H2O、HF等;②有机物中碳原子数大 于4的烃,如苯、己烷等;③有机物中烃的衍生物CCl4、氯 仿、乙醇等。 若题中给出非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切勿直接判断为错误说 法,气体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与温度、压强无关,可直接计算。
的含义。 才自清明志自高。
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感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 贫困能造就男子气概。 追踪着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
志困坚,3者 你.,是功人能名类之艺根柱术也的据。源登泉微山,不你粒以将艰伟(险大原而的止灵子,感则赐、必予臻诗分乎人峻。子岭。、离子等)物质的量、数目、气体体
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知识点二 气体的摩尔体积 阿伏加德罗定律
【考必备·清单】 1.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2.气体摩尔体积(Vm)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单位为 __L_·__m__o_l_-_1 (或L/mol)和m3/mol(或m3·mol-1)。 (2)特例:标准状况( 0 ℃,101 kPa)下,Vm为 22.4 L·mol-1。 (3)气体摩尔体积与物质的量、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高考考前重点回顾+要点提示 专题一 化学基本概念 化学用语

高考考前重点回顾+要点提示 专题一 化学基本概念 化学用语

一、化学基本概念1.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2)氧化物类别剖析2.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中各概念之间的关系(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①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②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有关,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且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和溶液的酸碱性等。

③典型粒子氧化(或还原)性强弱:还原性:S 2->SO >I ->Fe 2+>Br -2-3氧化性:KMnO 4>Cl 2>Br 2>Fe 3+>I 2>S 氧化性:Fe 3+>Cu 2+>Fe 2+>Zn 2+>Al 3+(3)生产和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冶炼、电镀、燃料的燃烧、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易燃物的自燃、食物的腐败、钢铁的锈蚀等。

(1)胆矾(CuSO 4·5H 2O)属于混合物( )(2)用于环境消毒的漂白粉是混合物( )(3) 生火取暖应注意通风,防范CO 中毒,CO 为酸性氧化物 ( )(4)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5) 苯酚晶体在空气中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 )(6)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100 nm( )(7)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8)碳纳米管属于胶体分散系,该材料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 )(9)2Na 2O 2+2H 2O===4NaOH +O 2↑是置换反应( )(10)煤的气化和液化均属于物理变化( )(11)颜色反应、显色反应、焰色试验均为化学变化( )(12)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 )(13)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14)物质氧化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15)在Cl 2+H 2O HCl +HClO 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均是Cl 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6)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中,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8∶3( )(17)因为Fe 3+具有氧化性,所以用KSCN 溶液可以鉴别Fe 3+( )(18)CaO 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CaO 2只作氧化剂(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二、化学用语的规范运用1.物质组成结构的规范表示粒子化学用语①核素符号含有20个中子的氯原子的符号为37Cl②电子式氧原子()、镁离子(Mg 2+)、铵根离子()、硫离子()、氢氧根离子()、羟基()、N 2()、HF()③结构示意图26Fe3+的离子结构示意图:④电子排布式24Cr 的电子排布式:1s 22s 22p 63s 23p 63d 54s 1;32Ge的价电子排布式:4s 24p 2⑤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7N 的电子排布图:⑥最简式4种最简式为CH 2O 的不同类型物质的名称: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⑦分子式臭氧(O 3)、砷化氢(AsH 3)、十八烯酸(C 18H 34O 2)⑧结构式如:氨气()、乙醇()、乙烯()⑨结构简式如:乙醛(CH3CHO)、乙酸(CH3COOH)、乙酸乙酯(CH3COOCH2CH3)2.离子方程式书写易错点再提醒致误原因应对策略错例阐释忽视反应环境对产物的影响在酸性环境中不能生成OH-、NH3、Mg(OH)2等;在碱性环境中不能生成H+、CO2、SO2等盐酸与次氯酸反应:ClO-+Cl-+H+===Cl2↑+OH-(×,HClO不能拆写,OH-与H+不能共存,正确的为HClO+H++Cl-===Cl2↑+H2O)忽视氧化还原反应在强氧化性物质存在的环境中不能生成Fe2+、SO2等还原性物质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SO2:Ca2++2ClO-+SO2+H2O===CaSO3↓+2HClO(×,ClO-可将+4价的S氧化,正确的为Ca2++3ClO-+SO2+H2O===CaSO4↓+Cl-+2HClO)忽视题目要求要注意题目中“过量”“少量”“适量”“足量”等字眼向NH4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NH+OH-===NH3·H2O(×,OH-还可与+4HCO反应,正确的为-3NH+HCO+2OH-===NH3·H2O+H2O+4-3+CO)2-3忽视电离与水解的区别弱酸的酸式根离子的电离与水解的反应物都可以有水,前者是酸式酸根离子少H+,后者是酸式酸根离子加H+HS-的水解方程式:HS-+H2O S2-+H3O+(×,实际上给出的是HS-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为HS-+H2O H2S+OH-)3.电极反应式书写的常见错误(1)不能正确判断电极(正、负极或阴、阳极)。

浙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

-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3.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4.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反应物和生成物是化学反应的输入和输出。

- 化学方程式用于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的变化。

二、化学实验基础1. 实验仪器- 常用仪器包括试管、烧杯、滴定管、酒精灯等。

- 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需要严格遵守。

2. 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应遵循安全原则,如穿戴防护装备、使用防护眼镜等。

- 实验中常见的操作包括溶解、过滤、蒸发、蒸馏等。

3. 实验安全- 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和危险性,正确处理化学品。

- 熟悉实验室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如火灾、化学品泄漏等。

三、元素及其化合物1. 常见元素- 金属元素:如铁、铜、锌等,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

- 非金属元素:如氧、氢、碳等,性质多样,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2. 酸碱盐- 酸是能够提供氢离子(H+)的物质。

- 碱是能够提供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是由阳离子(通常是金属离子)和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转移的过程,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半反应。

- 氧化是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是获得电子的过程。

四、物质的量1.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任何物质。

-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每摩尔物质中所含粒子数的常数。

2. 物质的量计算- 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

- 质量、体积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用于计算物质的量。

化学常用计量(二轮复习讲义).pdf

化学常用计量(二轮复习讲义).pdf

专题化学常用计量【考纲点击】1.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以及摩尔质量(g·m ol-1)、气体摩尔体积(L·mol-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mol·L-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3.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4.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5.了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

6.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命题规律】化学常用计量是化学计算的基础,贯穿于高中化学始终,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高考主要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来考查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定律、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或利用物质的量在元素化合物、理论方面计算中的应用。

【重点知识解读】一、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化学量的换算关系进行以上各量换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个中心”:必须以物质的量为中心.(2)“两个前提”:在应用Vm=22.4 L/mol时,一定要符合“标准状况”和“气态”这两个前提条件(混合气体也适用).(3)“三个关系”:①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与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电子等)数目间的关系;②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③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与溶质粒子(分子或离子)数之间的关系.(4)“四个无关”:物质的量、质量、粒子数的多少均与温度、压强的高低无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与所取该溶液的体积多少无关(但溶质粒子数的多少与溶液体积有关).二、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1.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2.推论(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即V 1∶V 2=n 1∶n 2.(2)同温同压下,两种不同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即ρ1∶ρ2=M 1∶M 2.(3)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即m 1∶m 2=M 1∶M 2.(4)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与其摩尔质量成反比,即V 1∶V 2=M 2∶M 1.(5)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即p 1∶p 2=n 1∶n 2.注意:(1)1 mol 任何粒子的数目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不因温度、压强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2)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时,首先要判断物质在所给温度和压强下是否为气体,若物质为非气态则不能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3)阿伏加德罗定律既适用于单一气体,也适用于混合气体.若为混合气体,则组成成分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如2NO +O 2 === 2NO 2不适用.三、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与换算1.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c B =n/v =m/MV =m aq w/MV =1000ρw/M w =c B M/1000ρ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S)的换算c =n/v =1000ρS/M(100+S) 3.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之间的换算饱和溶液中:w =S/(100+S)×100%4.气体溶质溶于水中制得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在标准状况下, 1 L 水中溶解某气体V L ,所得溶液密度为ρ,则:c =n/v =1000ρ1000×1+V/22.4×M=22400+MV 1000ρVw =m 溶质/m 溶液×100%=1000×1+V/22.4×M V/22.4×M×100%=22400+MV MV×100% 5.稀释定律(1)如用V 1、V 2、c 1、c 2分别表示稀释前后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有:c 1V 1=c 2V 2. (2)如用m 1、m 2、w 1、w 2分别表示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和质量分数,有:m 1w 1=m 2w 2.注意:同一溶质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判断方法:设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w 1和w 2的两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w.(1)两溶液等质量混合,则w =(w 1+w 2)/2.(2)两溶液等体积混合:①若溶液中溶质的密度大于溶剂的密度,则w> (w 1+w 2)/2.如:H 2SO 4溶液.②若溶液中溶质的密度小于溶剂的密度,则w< (w1+w2)/2.如:氨水、酒精溶液.【考点突破】考点一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考点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问题,实质上是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物理量间的换算,需要特别注意的主要有:1.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定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 Pa、25℃时)等。

高中化学 第二讲 化学中常用计量课件

高中化学 第二讲 化学中常用计量课件

2÷(2+10)×100%=16.7%。



答案 D

第十九页,共29页。
考点 整合
课堂练习
5.(2014年广东学业水平(shuǐpíng)考试)25℃时,向KCl溶
液加入少量KCl固体至溶液刚好饱和。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发生
改变的是( )
C


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B.溶液中KCl质量分数
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考点 整合
4.(2013年惠州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改编)(双选)下列 物质中,含有(hán yǒu)6.02×1023个C分D子的是( )
A.常温常压下,22.4 L HCl气体
B.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



C.28 g CO

D.1 mol Cl2
解析 使用22.4 L/mol时,必须是标准状况(biāo zhǔn
栏 目 链 接
第四页,共29页。
考点 整合
考点(kǎo diǎn)1 物质的量、摩尔、摩尔的量
知识(zhī
shi)回顾
1.相对原子质量:以碳原子(12C)质量的____1/_1_2为标
准(biāozhǔn),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
栏 目

2.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中各种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


B.溶液质量减少


C.出现蓝色沉淀
D.溶液质量不变,出现白色沉淀
第二十二页,共29页。
考点 整合
解析 向饱和CuSO4溶液中加入白色无水CuSO4粉末
,有蓝色CuSO4·5H2O晶体析出(xīchū),导致溶液质量

初中化学范卿平讲义

初中化学范卿平讲义

初中化学范卿平讲义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物质的构成、性质和变化过程,探索物质世界中各种现象背后的规律。

2. 物质与能量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能量则是推动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动力。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换。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组成发生变化,而能量也会发生转移或转换。

3. 基本粒子所有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又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目前已知最基本的粒子有电子、质子和中子。

电子带有负电荷,在原子外围环绕核心运动;质子带有正电荷,集中在原子核内;中子不带电荷,也存在于原子核内。

4.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

目前已知约118种元素,每种元素都有其特定的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 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纯净物质和混合物。

纯净物质包括元素和化合物,其组成和性质均相同;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组成和性质可变。

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指描述物体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如颜色、硬度、密度等。

化学性质则是指描述物体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如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等。

3. 物态变化根据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物体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或气态。

固态下分子间距离较小,分子只能做微小振动;液态下分子间距离较大,可以流动;气态下分子间距离更大,分子自由运动。

4. 物质的颜色物质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对可见光的吸收和反射所产生的。

当物体吸收一部分光,而反射其他光时,我们就能看到物体呈现出的颜色。

三、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原有物质消失,新的物质生成的过程。

化学反应具有以下特征:能量变化、物质组成变化、性质变化和速度变化。

初中化学化学计量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化学计量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化学计量知识点归纳化学计量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化学反应的物质数量关系。

通过学习化学计量,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如何进行以及如何计算反应的过程和产物的数量。

以下是初中化学中关于化学计量的知识点的归纳:1. 摩尔质量和摩尔的概念: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它的单位是克/摩尔(g/mol)。

一个摩尔质量的物质包含了6.02 x 10^23个粒子,这个数量被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Avogadro's number)。

2.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关系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了物质的摩尔比,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相对数量比例。

3. 反应的质量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可以推导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这可以通过摩尔质量和摩尔比来计算。

4. 摩尔计算:通过摩尔计算,我们可以确定反应物中的摩尔数量以及生成物的摩尔数量。

通过摩尔之间的关系,可以计算出质量或体积等其他性质。

5.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中的原子必须平衡,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量要相等。

通过平衡化学方程式,可以确定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摩尔比以及相对数量。

6. 反应过程中的限定因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能存在互相制约。

其中数量较少的反应物被称为限定因素,它决定了反应的程度和产物的数量。

7. 化学计量问题的解决步骤:解决化学计量问题的一般步骤包括:确定已知量和目标量、在化学方程式中建立摩尔比关系、进行单位转换、计算所需的摩尔量或质量。

8. 溶液浓度的计算:溶液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量。

它可以通过溶质质量和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来计算。

9. 摩尔浓度和摩尔体积:摩尔浓度是溶液中溶质的摩尔量与溶液体积的比值,单位是摩尔/升(mol/L)。

摩尔体积是溶液中1摩尔溶质所占的体积,单位是升/摩尔(L/mo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 mol 乙醇中含有C —H 键的数目为6N AB .25℃,pH =13的NaOH 溶液中含有OH -的数目为 0.1N AC .标准状况下,2.24 L 己烷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N AD .常温常压下,Na 2O 2 与足量H 2O 反应,共生成 0.2 mol O 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0.4N A 解析:A 项,1个乙醇分子中含5个碳氢键,1 mol 乙醇中含5 mol 碳氢键,A 项错误;B 项,缺少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B 项错误;C 项,标准状况下,己烷为液态,不能使用22.4 L·mol -1进行计算,C 项错误;D 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每生成1分子氧气转移2个电子,生成0.2 mol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4N A ,D 正确。

答案:D2.同温度下,在两个等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氦气、氮气两种气体,当它们的密度都相同时,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7∶2B .2∶7C .1∶7D .7∶1 解析:在相同温度下,相同体积、相同密度的两种气体质量相等,则氦气、氮气的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即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8∶4=7∶1。

答案:D3.将标准状况下a L NH 3溶解于1 000 g 水中,得到的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b mol·L -1,则该氨水的密度为( )A.22.4b 250ag·cm -3 B.(22 400+17a )b 17 000 ag·cm -3 C.(22 400+17a )b ag·cm -3 D.(22 400+17a )b 1 000ag·cm -3 解析:设该氨水的密度为ρ g·cm -3,n (NH 3)=a /22.4 mol ,m (NH 3)=17a /22.4 g ,V (氨水)=(17a /22.4+1 000)/1 000ρ,由c (氨水)=n (NH 3)/V (氨水),得ρ=(22 400+17a )b 1 000a。

答案:D4.[双选题]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下列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A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B .将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C .定容时仰视D .用胶头滴管加水时,有少量水滴到容量瓶外解析: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对所配溶液浓度没有影响,A 项错误;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则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小,B 项正确;定容时仰视,则溶液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C 项错误;用胶头滴管加水时,有少量水滴到容量瓶外,对所配溶液浓度没有影响,D 项错误。

答案:BC5.现有m g 某气体,它由四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 g/mol 。

则:(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

(2)该气体中所含的原子总数为________个。

(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

(4)该气体溶于1 L 水中(不考虑反应),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5)该气体溶于水后形成V L 溶液,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 。

解析:(1)根据n =m M 可得:n =m g M g/mol =m Mmol ; (2)已知该气体分子为四原子分子,则该气体中所含的原子的物质的量为4m M mol ;根据n=N N A可得,该气体所含的原子总数为: N =n ×N A =4m M mol ×6.02×1023mol -1=2.408×1024m M; (3)在标准状况下,V m =22.4 L/mol ,根据n =V V m,可得: V =n ×V m =m M mol ×22.4L/mol =22.4m M L ;(4)1 L 水的质量是1 000 g 。

m g 该气体溶于1 L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w =m (溶质)m (溶质)+m (H 2O )×100%=m m +1 000×100%; (5)V (aq)=V L ,则c =n V (aq )=mM mol V L =m MVmol/L 。

答案:(1)m M (2)2.408×1024m M (3)22.4m M(4)m m +1000×100% (5)m MV(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 NH -2含有10N A 个电子B .32 g 甲烷中含有2N A 个C —H 键C .5.3 g Na 2CO 3溶于水,配成100 mL 溶液,溶液中CO 2-3的数目为0.05N AD .1 mol Na 2O 2与足量H 2O 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 A解析:1 mol NH -2中含有10 mol 电子,即10N A 个电子;1个CH 4分子中含有4个C —H 键;32 g CH 4(2 mol)中含有8 N A (8 mol)个C —H 键;因为Na 2CO 3溶液中CO 2-3会部分水解,所以溶液中的CO 2-3的数目小于0.05N A ;Na 2O 2与水的反应时,1 mol Na 2O 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 A 。

答案:A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下,78 g Na 2O 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是2×6.02×1023B .常温下,1 L 0.1 mol·L -1NH 4NO 3溶液中含有的NH +4数是0.1×6.02×1023C .常温常压下,22.4 L SO 2和O 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是2×6.02×1023D .铁、铝混合物与一定量稀盐酸反应生成1 mol H 2时,转移电子数是2×6.02×1023解析:A 项,78 g Na 2O 2的物质的量为1 mol ,含有的阴离子O 2-2数为6.02×1023,不正确;B 项,NH 4NO 3溶液中NH +4会部分水解,故1 L 0.1 mol·L -1NH 4NO 3溶液中含有的NH +4数小于0.1×6.02×1023,不正确;C 项,常温常压下,22.4 L SO 2和O 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 ,即氧原子数小于2×6.02×1023,不正确。

答案:D3.某温度下,将溶质质量分数为a %的KOH 溶液蒸发掉m g 水后恢复至原温度,恰好得到质量分数为2a %的KOH 饱和溶液V mL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温度下KOH 的溶解度为100a /(100-a )gB .原溶液的质量为2m gC .可以求算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D .保持温度不变,向原溶液中加入2a g KOH 可达饱和解析:设该温度下KOH 的溶解度为S g ,则有S /(100+S )×100%=2a %,解得S = 200a /(100-2a ),A 错误。

蒸发过程中只减少溶剂水,由于质量分数加倍,故可求得原溶液的质量为2m g ,B 正确。

由于原溶液的密度未知,故无法求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 错误。

欲加入溶质使原溶液饱和,所需溶质KOH 的质量必与m 有关,D 错误。

答案:B4.[双选题]标准状况下,V L HCl 气体溶解在a mL 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 /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 ,质量分数为w ,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溶质的质量分数w =365V 224aρ×100% B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1 000V 22.4a C .溶液的密度ρ=36.5c 1000 wD .取题中所述溶液10 mL ,再加入等体积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5w解析: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题中水的体积为a mL ,溶液的体积并非为a mL ,A 、B 错误;物质的量浓度c 与溶质的质量分数w 的关系:c =1 000×ρ×w M ,根据公式变换出密度ρ=36.5c 1 000w,C 正确;盐酸的密度大于1,质量分数为w 的盐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5w ,D 正确。

答案:CD5.同温同压下,甲容器充满35Cl 2,乙容器中充满37Cl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甲、乙两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之比为35∶37B .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甲、乙两容器中气体分子数之比为35∶37C .若两种气体质量相等,甲、乙两容器中气体所含质子数之比为37∶35D .若两种气体体积相等,甲、乙两容器中气体所含中子数之比为9∶10解析: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A项正确;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B项错误;两种分子所含质子数相等,所以等质量的两气体质子数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C项正确;35Cl2和37Cl2分子中的中子数分别为36和40,中子数之比为9∶10,D项正确。

答案:B6.[双选题]25℃时,20.00 mL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可得0.466 g沉淀。

滤液跟2 mol/L NaOH溶液反应,共用去10.00 mL碱液时恰好中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混合液中c(SO2-4)=0.1 mol/LB.原混合液中c(NO-3)=0.9 mol/LC.原混合液中pH=0D.原混合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0.1 mol/L解析: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的沉淀为BaSO4,则n(SO2-4)=0.466 g233 g/mol =0.002 mol,滤液中加入10 mL 2 mol/L NaOH溶液恰好中和,则n(H+)=2 mol/L×0.01 L=0.02 mol,根据电荷守恒,2n(SO2-4)+n(NO-3)=n(H+),则n(NO-3)=0.02 mol-0.002 mol×2=0.016 mol。

则原混合液中c(SO2-4)=0.002 mol0.02 L=0.1 mol/L,A项正确;c(NO-3)=0.016 mol0.02 L=0.8 mol/L,B项错误;c(H+)=0.02 mol0.02 L=1 mol/L,pH=0,C项正确;原混合液中c(H+)=1 mol/L,则由水电离出的c(H+)=10-14mol/L,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