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谈判和铁矿石谈判分析
中国铁矿石进口谈判博弈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国铁矿石进口谈判博弈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中国铁矿石进口量持续增长,成为全球铁矿石市场的最大买家。
而随着铁矿石整体市场的波动,中国铁矿石进口谈判博弈模式也呈现出多变、复杂的特点。
因此,对中国铁矿石进口谈判博弈模式的分析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市场主体对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的认识并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寻求博弈策略以及规避风险,已成为相关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铁矿石进口谈判博弈模式的特点,以及相关因素对谈判结果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1. 精细化谈判措施的制定本研究旨在为中国企业制订铁矿石进口精细化谈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深入分析中国铁矿石进口谈判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及时有效的谈判解决方案,为企业在谈判过程中提高议价能力提供一定帮助。
2. 助力国家发展大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国内对铁矿石需求量很大,能否在铁矿石贸易中保证价格合理,并顺利进行进口谈判,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探究铁矿石进口谈判博弈模式,有助于有效制定贸易政策,保障国家利益,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中国铁矿石进口谈判现状的分析。
(2)分析铁矿石进口谈判中的博弈模式。
(3)探讨各方因素对谈判结果的影响。
(4)制定进口谈判精细化策略,并对策略进行实证分析。
2. 研究方法(1)对铁矿石进口谈判现状进行案例分析,搜集大量相关数据资料。
(2)采用博弈论方法,对谈判双方的利益进行分析,并探讨进口谈判的博弈模式。
(3)运用回归分析和数据可视化技术等方法,探讨各因素对谈判结果的影响。
(4)结合理论分析,制定进口谈判精细化策略,实证验证其实用性。
四、论文结构安排本研究将分为五章,各章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本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以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铁矿石进口谈判现状分析本章对中国铁矿石进口市场进行案例分析,以这些案例为基础,探究铁矿石进口市场的特点,包括市场格局、需求量、价格特点等等,为后续研究提供实证分析基础。
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博弈分析

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博弈分析近年来,全球铁矿石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铁矿石价格谈判成为矿业公司和钢铁企业之间的重要议题。
在这场博弈中,双方通过策略性的谈判和讨价还价,力求在价格上获得最大利益。
本文将对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博弈分析进行探讨。
首先,铁矿石价格谈判是一个典型的合作与竞争的博弈过程。
矿业公司作为铁矿石供应方,希望以较高的价格出售产品,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而钢铁企业作为需求方,则希望以较低的价格购买铁矿石,以降低生产成本。
在这种竞争中,双方需要进行合作,寻求双赢的价格。
其次,铁矿石价格谈判涉及到多方利益的博弈。
除了矿业公司和钢铁企业之间的博弈外,还有政府、金融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政府可能会通过政策和监管手段来影响谈判结果,金融机构则可能提供融资等支持。
这些因素都使得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博弈更加复杂。
第三,信息不对称是铁矿石价格谈判中的重要问题。
矿业公司和钢铁企业通常拥有不同的信息,比如矿石储量、市场需求等。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一方在谈判中获得更多的议价权。
因此,双方在谈判中需要通过信息共享和透明度提高,以达到更公平的结果。
最后,谈判策略是决定谈判结果的关键因素。
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双方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如硬谈判、软谈判、联合谈判等。
矿业公司可能通过限制供应来提高议价权,而钢铁企业可能通过多方面的议价策略来降低价格。
双方还可以通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制定合理的合同条款等方式来增加谈判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铁矿石价格谈判是一场充满挑战的博弈过程。
双方需要在合作与竞争中寻求平衡,通过信息共享和谈判策略的选择来达成最终的协议。
同时,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参与也对谈判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只有在双方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铁矿石价格谈判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关于中国高铁谈判和铁矿石谈判所引发的思考

关于中国高铁谈判和铁矿石谈判所引发的思考一个社会的文明可以用数学的方式来叠加吗,我想是可以的。
早在30多年前,有一位智者就对中国的社会建设提出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观点,所谓的两手就是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这样看来,只要把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进行简单的叠加那就等于了社会文明。
多数人看了中国高铁技术引进的成功的谈判就觉得那是个让国人引以为豪的事,是件大快人心的事;当看到关于铁矿石进口定价方式的谈判以失败告终时又义愤填膺,有的甚至破口大骂。
然而,在下都不以为然,没有为那所谓的成功感到自豪,更没有对铁矿石谈判的失败感到恼怒。
我想,除了这些本能的反映,我们是否还应该做些其他的思考呢?中国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生产力得到了不断的解放和发展,改革开放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的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人们的购买力大大的增强。
然而,人民是富起来了,可是你只要上大街上随便一走,基本上80%以上的人都在充满抱怨的生活着,流言蜚语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人们不在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取而代之的是与别人稍有不合就拳脚相向,指桑骂槐。
金钱至上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所谓的名利地位面前,道德的力量显得永远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生活在这样一个精神缺失,道德沦丧的社会里,我们又能期望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有着多大的成功呢?对于高铁技术引进的谈判,那本来就是一个买家对四个卖家的角逐,说的简单点就是买方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去谈判而取得应有的成功又有什么值得高呼的呢?又凭什么让我们为之自豪呢?在铁矿石价格定价方式的谈判中我方以失败告终,你能说是谈判者的无能吗?当一个谈判者实际是作为一个集团意愿的执行者去谈判的时候,你觉得他能发生什么更大的作用呢?他又能改变什么能,作为局外人我们又凭什么去指责,去说三道四呢?世界上就没有一个愿意打败仗的将军,但要想打胜仗,那又且能是仅仅因为将军本人的能力而决定的呢?当单尚华用惆怅的背影离开中国钢协秘书长的职位的时候,他留下的是个人的遗憾,更是中华民族的遗憾,他又何尝不想把谈判的工作做好,何尝不想在这样的风口浪尖上证明自己的能力呢?然后,就算他不卸任,前面的路依然是失败泥潭,没有人会走得出。
国际铁矿石谈判现状及影响分析

国际铁矿石谈判现状及影响分析一、国际铁矿石谈判的背景分析1、铁矿石供需市场状况2、铁矿石贸易格局分析3、铁矿石谈判的动因分析二、国际铁矿石谈判的规则及历程1、国际铁矿石谈判的机制2、国际铁矿石谈判的历程3、国际铁矿石谈判基准价格及涨幅三、我国铁矿石谈判的现状及走势1、供需双方博弈现状分析2、铁矿石谈判的走势分析3、铁矿石谈判的影响分析四、国际铁矿石谈判格局对策分析中国铁矿石进口规模快速上升,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和消费国。
一段时期以来,围绕全球铁矿石资源供求变化及铁矿石大宗资源性商品贸易谈判,一直以来被舆论广为关注。
本专题拟从国际铁矿石谈判的背景、规则及历程出发,进一步分析我国铁矿石谈判的现状及走势,并对我国钢铁业应对国际铁矿石谈判格局进行探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一、国际铁矿石谈判的背景分析1、铁矿石供需市场状况铁矿石是不可缺少的能源和钢铁工业原料,由于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步伐不一样,进而导致铁矿石消费在各国的不均衡。
自2002年以后,受世界钢铁工业(主要是中国)的发展拉动,世界铁矿石产量一直保持增长态势。
到2007年,世界铁矿石总产量已达17.6亿吨,较上年增长4.42%。
世界铁矿资源丰富,据美国地质调查所2006年公布的数据,世界铁矿石储量为1400亿吨,储量基础为 3100亿吨。
尽管世界探明铁矿石储量足以保证100年内世界对铁矿石的需求,但是由于世界铁矿石资源富集状况相差很大,部分铁矿石资源消费大国的资源很紧张,如日本、韩国以及部分西欧国家;而部分资源消费相对比较小的国家却蕴藏着丰富的铁矿石资源,如巴西与澳大利亚是世界铁矿石生产的两个“超级大国”。
因此,世界铁矿石贸易繁荣,铁矿石海运贸易的兴盛成为必然。
目前,中国国内铁矿石需求量的50%以上来自进口,日本铁矿石几乎全部依靠进口,德国、韩国、中国台湾、英国、意大利等则主要依靠进口,美国铁矿石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约为10%。
表1:全球铁矿石总产量列表2、铁矿石贸易格局分析全球铁矿石市场上,主要的出口国为巴西、澳大利亚、南非、印度,约占世界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85%。
关于铁矿石谈判窘境的分析

3 1 国 内铁 矿的 富矿储量 少 ,铁 矿 自给率 低 ,对进 口依 .
赖 程 度 大 我 国 目前 已经 查 明 的 铁 矿 资 源 储 量 为 6 3亿 t 1 ,然 而
四 季 度 开 始 , 由世 界 主 流 铁 矿 石 供 应 商 与 其 主 要 客 户 进
21 0 0年 3月 2 日:全 球矿 商 与 日企 初 步 达成 铁 矿 2
石新协议 : 21 0 0年 4月 8 日 :必 和 必 拓 与 亚 洲 用 户 达 成 季 度 矿 价 涨 9 . %协 议 : 97
行谈 判 ,决定 下一财 政年 度铁矿 石价 格( 岸价格 ) 离 。谈 判
分 为 亚 洲 市 场 和 欧 洲 市 场 。 亚 洲 市 场 主 要 以 日 本 为 用 户 代表 ,欧洲则 以德 国为用户代 表。铁 矿石供 应商 主要有 3 家 : 澳 大 利 亚 两 大 巨 头 力 拓 公 司 、 必 和 必 拓 公 司 , 以 及
其 他 供 需双 方均 接 受 此价 为新 的年 度 价 格 , 即首 发 价 。
但是 ,该 惯例 在 2 0 0 8年 首 次被 力拓 和 必和 必拓 所 打破 ,
3 我 国 铁 矿 石 谈 判 屡 现 窘 境 的 原 因 分 析
如 果 说 ,矿 价谈 判是 一 种市 场 行 为 ,没有 必 要 过 多
一
根 据 往年 谈 判惯 例 ,一旦 供 应商 任 意 一 方和 钢 厂任 意一 方 价格 达 成 一 致 ,则 本 年 度 铁矿 石谈 判 就 会 结 束 ,
倍 。尽 管 中钢协 努 力推 行 “ 国模 式 ” 中 ,但是 ,从 3大
矿 山 的 强 硬 态 度 和 国 际 、 国 内 形 势 上 看 ,有 些 回 天 无 力 。
铁矿石与高铁

谈判的成败——从铁矿石谈判到高铁谈判铁矿石谈判概况:由于中国钢铁产能快速增加,而国内铁矿石在质和量上无法满足需求。
故中国每年需大量进口铁矿石。
铁矿石的价格谈判不是一锤定音永久性的,二是每年一次,每年心力憔悴的谈判历时几个月,但是这场谈判之路却还远远没到尽头,可谓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
2005年:商务部推行铁矿石进口资源限制,进口企业由原来的523家锐减至目前的112家。
中国接受铁粉上涨71.5%,块矿上涨71.5%。
2006年:宝钢和必和必拓达成首发价格,其中粉矿和块矿同时上涨19%。
2007年:宝钢和淡水河谷达成首发价,其中粉矿和块矿均上涨9.5%。
2008年:中协钢要求降价40—50%,但是遭到三大矿山的拒绝,导致该年度的铁矿谈判没有明确结果。
中协钢禁止加价倒卖矿石。
2009年:中协钢拒绝接受力拓降价20%,中国坚持40%,但是今年的首发价在力拓和日本新日铁之间以33%的降幅首盘敲定。
且力拓还和亚洲其他主要钢厂达成同意首发价降幅的协议。
中国中小钢企的集团“倒戈”让谈判再次陷入低谷,而且因间谍事件也是得谈判变得扑朔迷离。
2010年:5000亿代价,铁矿石谈判完全失败。
高铁谈判概况:中国铁道部副部长张曙光说,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高铁开发和研制工作,中国将引进9项核心技术。
2004年:中德谈判,中国要求每列原型车单价2.5亿元人民币,技术转让费1.5亿欧元;但德国西门子公司要求每列原型车单价3.5亿元人民币,技术转让费3.9亿欧元,并表示不做最后让步。
后德国被此次谈判淘汰。
中法谈判,中国要求在法国定价基础上要降价1.5亿人民币,中法谈判成功。
2005年:二次谈判,德国以原型车单价2.5亿人民币,技术转让费8000万欧元中标。
感想:从铁矿石谈判中我们可以基本上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就是谈判5年来,中国作为谈判一方,根本就没有“话语权”。
据统计,中国铁矿石采购占全球海外采购的60%,可以说我们就是铁矿石的大客户,从谈判的角度讲,我们的巨额需求应该是我们的一个有力优势,但是结果反而成为了我们的劣势,连谈判的话语权都丢失了。
浅析2009年中国铁矿石谈判

事件回放八 时间:2009年6月10日 内容:中小钢企被指无资格自签协议 中小钢企被指无资格自签协议 事件描述: 9日,中小钢企被曝集体"倒戈",对此事,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明确表 示,中方绝不会妥协;中小钢企没有资格也没有权力与淡水河谷签订长协矿 协议,即使达成了协议,也是废纸一张. 中小钢企否认"倒戈" 对于"倒戈"之说,中小钢企均表示否认."我们签了长协,但不是按 照力拓或淡水河谷与日韩钢企的首发价签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倒戈"之说是混淆视听 针对中小钢企集体"倒戈"的说法,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明确指出,这 是一种炒作,"中小钢企集体倒戈"的说法根本就不成立."中方与铁矿石 企业的谈判还没出结果,怎么会有'长协矿协议'一说?合同签订,必须有 具体的价格和具体的数量.根据相关规定,中小钢企根本就没有权力也没有 资格与淡水河谷签订长协矿协议.即使签订了所谓的合同,也报不了关,形 同废纸一张." 中钢协并不会因为此说法,就在铁矿谈判上妥协.单尚华明确表态:中 方坚持降价40%的底线,绝不会妥协."如果不降价40%,中国钢企的生产 成本将高于钢铁的市场价格,必然会继续亏损.我们不可能自己长期亏损, 而让铁矿石巨头享受高额利润."
铁矿石谈判案例分析文档

2020铁矿石谈判案例分析文档Document Writing铁矿石谈判案例分析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铁矿石谈判案例分析篇40年以来,许多世界上最具实力的钢铁厂和铁矿石生产商都享受到了稳定的铁矿石定价体系带来的收益。
该基准定价体系是基于钢铁厂和主要铁矿石生产商之间的谈判结果而定的,籍此来设定一年的铁矿石价格。
当一家大型钢铁厂或一组钢铁厂(无论是亚洲的或是欧洲的)与三大铁矿石生产商——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力拓矿业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中的一家达成协议之后,其他钢铁厂和铁矿石生产商将在其后一年内遵循该基准价格。
价格的稳定便于双方安排生产计划、对其收益进行预估、并确定适当的人员标准。
但是今年,铁矿石基准定价系统崩溃了。
价格谈判拖延了12个月,一直到今年11月份仍未果,而这原本应该是开始对来年铁矿石价格进行谈判的时间。
铁矿石价格上涨也是导致基准定价系统崩溃的原因之一:随着价格上涨,铁矿石生产商对长期基准价格的谈判缺乏热情。
但是给曾经稳定的基准定价体系造成混乱的更大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的钢铁企业。
20xx年,铁矿石价格发生了剧烈波动,有些中国钢铁制造商无法抵挡通过价格波动来牟利的强烈诱惑。
当铁矿石现货市场价格下跌并低于基准价格时,有些中国钢铁厂就抛开合同价格,开始在现货市场进行采购,这使得铁矿石生产商很不满意。
当铁矿石价格上涨并高于基准价格时,有些中国的大型钢铁厂就囤积铁矿石,然后卖给中国的小型钢铁厂并从中牟利,造成国内小型钢铁厂的强烈不满。
今年,中国的钢铁厂对准基准定价体系“又开一枪”:虽然力拓集团已在6月份与日本和韩国的钢铁厂签署了协议,但是中国钢铁厂仍拒绝接受该协议结果并要求降低价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铁矿石谈判简介 (1)
二、高铁谈判简介 (1)
三、铁矿石谈判浅析 (2)
四、高铁谈判浅析 (3)
五、“两铁”谈判对对碰 (4)
一、铁矿石谈判简介
由于中国钢铁产能快速增加,而国内铁矿石在质和量上无法满足需求。
故中国每年需大量进口铁矿石。
与国外生产企业的谈判称铁矿石谈判。
卖方主要是三大巨头公司:必和必拓公司、力拓矿业公司、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中国买方主要为中钢协、宝钢、鞍山钢铁集团、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首钢总公司、唐山钢铁集团、邯郸钢铁集团、山东钢铁集团等。
一年一度的铁矿石价格谈判最早开始于1981年,经铁矿石供应商和消费商谈判协商后,双方确定一个财政年度的铁矿石价格。
根据历年传统的谈判习惯,国际铁矿石市场分为亚洲市场和欧洲市场,并分别确定亚洲价格和欧洲价格。
根据往年谈判惯例,一旦供应商任意一方和钢厂任意一方价格达成一致,则本年度铁矿石谈判就会结束,其他供需双方均接受此价为新的年度价格,即首发价。
此定价模式称为长协定价模式。
从2010年4月开始,三大矿山公司打破了一年一度的铁矿石谈判模式,将之改成了季度定价模式,进而发展成了指数定价。
钢厂和矿山约定以前3个月指数平均价格,确定下一季度长期合同铁矿石价格,指数由第三方咨询机构公布。
二、高铁谈判简介
2004年4月,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就发展高速铁路和机车装备问题提出一个重大指导方针:“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
”在“中国铁路”这个世界最大的棋盘上,一场需要深谋远虑、大智大勇的大国博弈开始了。
中国决定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道路。
于是,掌握和代表着当今世界高铁技术制高点的四大跨国集团: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和加拿大庞巴迪纷至沓来,进入中国的旋转门。
竞标的过程充满悬念和戏剧性。
凭借国际大佬的地位,德国西门子向中国开出了“天价”转让费:每列原型车的价格 3.5亿元人民币,而技术转让费高达3.9亿欧元,相当于39亿元人民币。
此外,他们对标书不响应之处多达50余项。
然而,西门子显然犯了经验主义错误,此时的中国,早已不是30年前的中国了。
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中国人会不买他们的账——竞标首轮,西门子便被
无情地扫地出局。
最终,识时务的识时务的法国阿尔斯通中标,德国西门子铩羽而归。
西门子输得很惨,出局直接导致其股价大跌、谈判负责人引咎离华,在华谈判团成员全部被撤职。
在地球范围内,没有谁会对中国市场视若无睹。
一年后,西门子重整旗鼓,再次杀回中国,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铁道部第二轮时速300公里以上动车组的竞标。
面对中方给出的更加“苛刻”的竞标条件,西门子不仅将关键技术悉数打包进入标书,技术转让费也从上一轮的3.9亿欧元降到了8000万欧元,并无条件接受中方的技术转让方案和价格方案。
最终,西门子成功跻身中国高铁产业,并开始了和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的合作。
三、铁矿石谈判浅析
纵观这二十年来我国的铁矿石谈判,我国一直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上。
虽然说我国铁矿石的需求量是世界第一,使几大铁矿石企业巨头获得高额利润,但也正因为如此,铁矿石作为攸关一国基础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原材料,这巨大的需求量以及我国对其的依赖性也掣肘着我们在铁矿石谈判中的地位。
中国不仅有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市场、散货轮海运市场,也有同国际企业发展合作双赢的愿望。
任何一个国际矿业公司只有同中国企业建立这种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才能在中国市场上得到长期发展。
遗憾的是,近几年,中国钢铁企业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不仅没有建立有效的合作双赢关系,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利益博弈关系中忽视了两者的协调,不仅在投资合作上没有任何建树,反而在铁矿石谈判的利益博弈中陷入了冷战的怪圈。
通过对过去几年铁矿石年度价格谈判的回顾可以发现,国际铁矿石寡头之间虽然没有直接制定合作协议,但每年价格谈判中往往能够做到同进同退,在谈判桌上有很大程度的默契,没有一家供应商会明显偏离已经达成共识的涨价策略。
由此可以更深一步得出,少数国际寡头的垄断地位影响或左右着铁矿石商品的国际贸易价格,事实上国际垄断是不等价交换形成的主因。
再来反观中国国内的状况,几大钢铁企业与铁矿石供应商进行谈判,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对铁矿石长协矿的垄断,而中小钢厂要么被迫从宝钢等高价购买长协矿,要么被迫通过现货市场购买。
而有些中小钢厂迫于企业生存压力,自行
与供应商议定价格,这样造成铁矿石价格一路水涨船高。
国内钢铁企业之间之间的利益之争、中小钢厂与大型企业之间的价格不对等,也是中国铁矿石谈判举步维艰的原因之一。
“攘外必先安内”,这是中国铁矿石谈判必行之路。
依个人所见,依然可以是由几大钢厂与铁矿石供应商进行谈判,但是也要顾及到中小钢厂的利益,议定的长协矿价格,全国统一价,不允许大型钢厂囤积铁矿石高价向中小钢厂出售。
而国内企业也应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21世纪应该是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唯有本国钢企形成利益同盟,才能进一步稳定铁矿石价格,才能有效遏制刚刚过去不久的“间谍”事件。
在今天,最现实的选择之一,是做好准备,接受铁矿石贸易现货+期货的交易新方式,并积极做好应对新的铁矿石交易模式的各项准备。
同时中国钢厂应该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走出高投入高浪费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经营模式,增强消化铁矿石价格上涨的能力。
此外,中国钢厂应积极开展新材料的研究,以提高对铁矿石需求的替代性,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在铁矿石贸易中避免被动挨打。
四、高铁谈判浅析
在中国,由于国家资金的大笔投入,科技部门的研发力量,与高铁相关企业的涌入,甚至国际同行的态度,都成为搅动这个新兴市场的诱因。
“高铁”越来越成为一个巨大的、充满机会的市场。
追溯2004年的高铁谈判,可以说是中国取得了谈判的胜利。
几大世界高铁巨头的积极竞标,到西门子的狼狈退出,以及后来又重新振旗而来,中国以较合理的价格获得了核心技术转让,以及原型列车。
随后几年,中国高铁用不到7年的时间走完了国际高铁强国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曾经落后世界潮流30年的中国铁路装备制造业,正在以“自己的方式”,震撼着整个世界。
中国高速铁路产业体系的生成,正在重塑未来世界铁路产业的格局。
分析高铁谈判之所以会获得成功,是因为在谈判时,中方郑重表示,希望引进各国高铁机车车辆制造的先进技术,同时有关负责人表示:整个市场只有一个入口,不搞“诸侯混战”。
整个中国只有一个买主,就是铁道部。
从整车技术到任何一个零部件,都由铁道部代表中国政府,统一招标、统一向制造商下订单。
要想进入中国铁路市场的外国企业,必须实行关键技术全面转让,必须使用中国品牌,实行本土化生产,必须价格合理。
铁道部的“一盘棋”模式,确保了国家优势,避免了国内工厂间的恶性竞争,这奠定了我国在谈判中占有主导地位,取得了话语权。
对于西门子态度的转变,而是因为面对中国巨大的高铁市场,那些传统的高铁企业“不忍心放弃”。
五、“两铁”谈判对对碰
铁矿石谈判和高铁谈判,同样都有关“铁”,同样都是我国与其他国家企业的谈判,但谈判的结果却如此之不同。
通过对“两铁”谈判的对比,我总结出了在谈判中重要的一项因素:谁取得主导地位,谁就获得话语权。
这是无关于谈判技巧、谈判策略的,这是谈判中的一个硬件。
而我也认识到,谈判本来就不是一场公平的协商,各方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斗智斗勇,具有主导地位的一方要最大限度的谋取利益,不具有主导地位的一方,也要尽全力保护自己,减少己方的损失。
再观“两铁”谈判,铁矿石谈判,中国处于不具有话语权弱势的一方,中方要做的就是尽力压制价格,降低在矿石原料的支出,其间涉及的各方因素众多,协调各方关系也十分困难,是任重道远的一条路;高铁谈判,中国只允许一个进口,一对多的谈判占据优势,更由于中国巨大的高铁市场为谈判提供筹码,在条件的商议中就有了胜算。
不论是什么样的谈判,谈判方都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确定是处于强势还是弱势的一方,据此制定策略、技巧,只有这样,才会获得谈判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