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双向凝胶电泳蛋白质检测方法的比较
差异蛋白分析方法

差异蛋白分析方法差异蛋白分析是一种用于比较不同样本中蛋白质表达差异的方法。
在生物研究中,差异蛋白质的分析对于理解生物学过程的变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差异蛋白质分析方法。
1. 二维凝胶电泳(2-DE):二维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定量蛋白质的方法。
首先,通过等电聚焦将蛋白质在电泳液中按照等电点(pI)分离出不同pI的谱点,然后,使用SDS-PAGE将蛋白质按照分子量分离出不同大小的谱点。
最后,通过染色或质谱分析技术进行蛋白质的可视化和鉴定。
该方法可以同时分析数千种蛋白质,对于差异蛋白质的筛选具有高通量和分辨率高的优势。
2. 差异凝胶电泳(DIGE):差异凝胶电泳是二维凝胶电泳的改进方法。
该方法利用荧光染料(如CyDye)对两组样本中的蛋白质进行荧光标记,然后将两组样本混合后共同进行电泳分离。
在同一个凝胶上,差异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可以通过荧光信号强度的比较来确定。
相比于传统的二维凝胶电泳,DIGE方法的灵敏度更高,并且能够同时分析多个样本,适用于大规模样品分析。
3.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鉴定和定量方法。
主要有两种方法:基于质谱仪的定性分析和基于同位素标记的定量分析。
前者通过将蛋白质样品利用质谱仪进行断裂和离子化后,通过质谱图谱与数据库对比鉴定其潜在蛋白质;而后者则通过同位素标记技术(如TMT、iTRAQ等)对两组样品中的蛋白质进行标记,然后将标记样品混合后质谱分析,通过同位素峰的比较来定量差异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4. 蛋白质芯片技术:蛋白质芯片是一种高通量和高灵敏度的蛋白质分析方法。
它利用固相支持介质上的已知蛋白质或蛋白质片段(如抗体、寡核苷酸)构建芯片,然后将样品中的蛋白质与芯片上的蛋白质发生特异性结合。
通过对芯片上信号的检测和分析,可以确定蛋白质的表达差异。
蛋白质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等特点,可同时检测上千种蛋白质。
5. 高通量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也可应用于差异蛋白质的分析。
蛋白互作几种方法比较

蛋白互作几种方法比较IP与CO-IP的关系:IP就是用抗体把你要的蛋白免疫沉淀下来,然后去检测它。
例如蛋白A在细胞内的蛋白量不同,或者有着不同的翻译后修饰,这是可以用A蛋白的抗体+prorein A beads来IP,从细胞中把A拉下,再用特异的抗体(如磷酸化,泛素化抗体)来检测A的变化。
co-ip的原理和IP是一样的,但是它检测的是和A相互作用的蛋白,也就是说用A的抗体把A拉下来后,用和A相互作用蛋白B的抗体去检测,来证明A和B之间的相互作用。
就是说只要用A的抗体把B拉下来就能证明A和B之间有相互作用。
这种关系只能说是存在相互作用,但这种相互作用并不能确定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也就是所也许是A与c作用,而B也和C作用,这样,用A的抗体可以把C拉下来,但同时C 又把B也拉下来了。
要确定A和B之间直接的相互作用,你可以做体外的GST PULL DOWN实验。
GST pull-down实验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验证酵母双杂交系统的体外试验技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青睐。
其基本原理是将靶蛋白-GST融合蛋白亲和固化在谷胱甘肽亲和树脂上,作为与目的蛋白亲和的支撑物,充当一种“诱饵蛋白”,目的蛋白溶液过柱,可从中捕获与之相互作用的“捕获蛋白”(目的蛋白),洗脱结合物后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从而证实两种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或筛选相应的目的蛋白,“诱饵蛋白”和“捕获蛋白”均可通过细胞裂解物、纯化的蛋白、表达系统以及体外转录翻译系统等方法获得。
此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
(GST: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 pull down 和 Coim munoprecipitation关系问题啥叫GST pull down , Coimmunoprecipitation呢? 学过生物的地球人都知道. 这是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两种方法。
简单通俗的打个比方, GST pull down 就像把一男一女放在孤岛上, 除非蜂马牛不相及, 同类男女之间该发生的一般都会发生. 这种关系是直接的。
蛋白质分子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蛋白质分子量测定方法的比较梁永达(复旦大学药学院,上海)摘要:分子量是蛋白质主要的特征参数之一,近年来其测试方法发展十分迅速。
该文概述了目前蛋白质分子量测定中最常用的几种方法,包括粘度法、凝胶过滤层析法、凝胶渗透色谱法、SDS-凝胶电泳法、渗透压法、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技术、光散射法、超速离心沉降法,并比较了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蛋白质分子量粘度法凝胶过滤层析法凝胶渗透色谱法SDS-凝胶电泳法渗透压法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技术光散射法超速离心沉降法Comparison of the methods of molecular weightdetermination of proteinsLiangYongda(School of Pharmacy in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Abstract: Molecular weigh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proteins,which leads the methods to determine protein molecular weight to develope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paper,the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are briefly overviewed for the most widely used technologies including viscosity method,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SDS-gel electrophoresis, osmotic pressure method,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light scattering, ultracentrifugation sedimentation. Plus, we compare these methods’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Key words:molecular weight determination of proteins, viscosity method,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SDS-gel electrophoresis, osmotic pressure method,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light scattering, ultracentrifugation sedimentation分子量是蛋白质的主要特征参数之一,当发现一种新的蛋白质时,首先应准确测定其分子量。
蛋白质分子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蛋白质分子量测定方法的比较蛋白质分子量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所包含的氨基酸数量和分子量之和。
确定蛋白质分子量对于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多种蛋白质分子量测定方法。
本文将比较常用的几种方法:紫外吸收光谱法、凝胶电泳法、质谱法和核磁共振法。
1. 紫外吸收光谱法:该方法基于蛋白质中芳香族氨基酸(如酪氨酸、苯丙氨酸)吸收紫外光的特性,通过测量蛋白质在280nm处的吸光度来估计蛋白质的分子量。
该方法简单、快速,不需要额外的标准物质,适用于大多数蛋白质的分子量估计。
然而,该方法对蛋白质中其他吸光物质的影响较大,且误差较大,无法提供高精度的分子量测定结果。
2.凝胶电泳法:凝胶电泳法是常用的分离和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方法,主要包括SDS-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使用表面活性剂SDS使蛋白质在电场中具有相同的负电荷,根据蛋白质迁移速度的不同来估计其分子量。
通过聚丙烯酰胺分子筛效应,使蛋白质根据其分子量大小迁移至不同位置。
凝胶电泳法可以提供较高的分辨率和较准确的分子量测定结果,但需要标准物质来建立标准曲线。
3.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分子在质谱仪中形成的离子质量和丰度信息来分析蛋白质分子量的方法。
常见的质谱技术包括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源质谱(LC-ESI-MS)。
质谱法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分辨率和准确性,可以同时测定多个蛋白质的分子量,并且还可以提供蛋白质的部分序列信息。
然而,质谱法设备昂贵,操作复杂,通常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数据解析。
4.核磁共振法:核磁共振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核自旋来分析分子结构和构象的方法。
对于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核磁共振法通常使用质子核磁共振(^1H-NMR)或碳核磁共振(^13C-NMR)。
这些方法可以直接测量蛋白质中的原子数量,并通过相应的核磁共振谱图来确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核磁共振法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和分辨率,但对于大多数蛋白质来说,需要大量的纯化样品,并且数据分析相对复杂。
蛋白质组学检测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蛋白质组学检测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蛋白质组学是指研究生物体内所有蛋白质的种类、数量、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生命科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
蛋白质是生物体中最基本的功能分子之一,参与了几乎所有生命过程,包括细胞信号传导、代谢调节、基因表达调控等。
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与生物学、生物化学、基因组学等学科的深入研究密切相关。
与基因组学关注基因水平的研究不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目标是探索蛋白质在细胞和生物体整体层面上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
蛋白质组学研究所得到的信息对于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开发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质组学检测方法是实现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关键技术。
随着各种高通量技术的不断发展,蛋白质组学检测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目前常用的蛋白质组学检测方法包括质谱分析、蛋白质芯片技术、蛋白质亲和层析等。
这些技术可以对大规模的蛋白质样品进行快速而全面的分析,从而为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蛋白质组学检测方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限制。
样品复杂性、蛋白质之间的差异性以及信号检测的灵敏度等问题都对蛋白质组学检测方法的应用提出了要求。
因此,改进现有方法,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开发新的蛋白质组学检测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对蛋白质组学检测方法的分类、原理及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详细探讨。
同时,也将展望蛋白质组学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推动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思路。
通过对蛋白质组学检测方法的深入了解,相信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蛋白质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文章的结构是指整篇文章的整体组织框架,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1. 引言:本部分主要对文章进行开篇介绍,包括蛋白质组学检测方法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本文的目的和重要性。
二维荧光差异凝胶电泳系统部分

二维荧光差异凝胶电泳系统部分二维荧光差异凝胶电泳(2D-DIGE)系统是蛋白质组学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它能够检测和比较不同样品之间蛋白质表达的差异。
以下是二维荧光差异凝胶电泳系统部分的主要内容:1. 实验设计:2D-DIGE系统通常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不同样品之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
在进行实验设计时,需要考虑样品的来源、处理条件、实验重复次数等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样品制备:在2D-DIGE系统中,样品的制备是关键步骤之一。
通常需要将样品进行预处理,如去除杂质、减少盐分等,以提高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的效果。
同时,还需要对样品进行标记,以便在后续的凝胶电泳中对其进行追踪和分析。
3. 一维电泳:在一维电泳中,样品被分离成不同的蛋白质条带。
这个过程通常使用等电聚焦电泳系统进行,可以将不同电荷和分子量的蛋白质分离开来。
在一维电泳结束后,需要对凝胶进行染色和图像分析,以确定每个条带的性质和相对表达水平。
4. 二维电泳:在二维电泳中,不同样品之间的蛋白质条带被进一步分离成更小的蛋白质斑点。
这个过程通常使用双向电泳系统进行,可以根据蛋白质的等电点和分子量对其进行分离。
在二维电泳结束后,需要对凝胶进行荧光染色和图像分析,以确定每个斑点的性质和相对表达水平。
5. 数据分析:通过对2D-DIGE图像进行分析,可以获得不同样品之间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进行多种分析方法,如统计学分析、聚类分析等,以寻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并对其功能进行注释和分类。
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探索疾病发生机制、药物作用靶点等生物学问题。
6. 应用领域:2D-DIGE系统在生物学、医学、农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可以用于研究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蛋白质表达的差异、药物对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等。
此外,2D-DIGE技术还可以与其他蛋白质组学技术结合使用,如质谱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等,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更深入的信息。
鉴别蛋白质的方法

鉴别蛋白质的方法
鉴别蛋白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通过对蛋白质进行电泳分离,根据蛋白质分子量的差异在凝胶中形成不同的条带,可以确定蛋白质的存在与否以及其分子量大小。
2. 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通过将蛋白质从电泳凝胶转移到膜上,然后用特定的抗体与目标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通过检测抗体与目标蛋白的结合情况来确定蛋白质的存在与否及其相对数量。
3. 质谱:使用质谱仪对蛋白质进行分析,通过解析蛋白质的质荷比特征峰,可以确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序列和修饰(如糖基化、磷酸化等)等信息。
4. 免疫染色:利用特异性抗体标记蛋白质,通过显色检测方法(如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染色等),可以直观地观察蛋白质的位置和表达情况。
5. X射线衍射:通过将蛋白质晶体暴露在X射线下,通过测量晶体中X射线的衍射模式,可以解析出蛋白质的结晶结构,从而确定其原子级别的构造。
以上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的目的和所需的信息深度,常常结合使用,来确保对蛋白质进行全面的鉴别分析。
蛋白质各种定量方法的优缺点的比较

蛋白质各种定量方法的优缺点的比较令狐采学1.蛋白质的常规检测方法1.1 凯氏(Kjeldahl)定氮法一种最经典的蛋白质检测方法。
原理:样品中含氮有机化合物与浓硫酸在催化剂作用下共热消化,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铵。
然后加碱蒸馏放出氨,氨用过量的硼酸溶液吸收,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求出总氮量换算为蛋白质含量。
优点:范围广泛、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缺点:操作复杂费时、试剂消耗量大1.2 双缩脲法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检测。
原理:双缩脲(NH3CONHCONH3)是3 分子的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1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
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硫酸铜形成紫色络合物(肽键中的氮原子和铜离子配价结合),称为双缩脲反应。
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测定范围:1~10mg(有的文献记载为1~20mg)优点:较快速,干扰物质少,不同蛋白质产生的颜色深浅相近缺点:①灵敏度差;②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一些氨基酸和EDTA等会干扰该反应。
1.3 Folin-酚试剂法原理:Folin-酚法的原理与双缩脲法大体相同,利用蛋白质中的肽键与铜结合产生双缩脲反应。
同时也由于Folin-酚试剂中的磷钼酸-磷钨酸试剂被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残基还原,产生深蓝色的钼蓝和钨蓝的混合物。
在一定的条件下,蓝色深度与蛋白的量成正比,由此可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测定范围:20~250ug优点:灵敏度高,对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很有效缺点:①费时,要精确控制操作时间;②Folin -酚法试剂的配制比较繁琐,且酚类和柠檬酸、硫酸铵、Tris缓冲液、甘氨酸、糖类、甘油、还原剂(二硫代苏糖醇、巯基乙醇)、EDTA和脲素均会干扰反应。
1.4 紫外吸收法原理:蛋白质分子中的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残基使其在280nm处具有紫外吸收,其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此外,蛋白质溶液在280nm的吸光度值与肽键含量成正比,利用一定波长下蛋白质溶液的吸光度值与蛋白质浓度的正比关系可以测定蛋白质含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向定量电泳 取蛋白质分子量标准物, 第一次按 1 2稀释后, 以后 按 1 3倍比例逐级稀释, 经 4级稀释后, 取 15 l上 样液上样, 半乳糖苷酶上样量依次分别为 1 g、 0. 24 g、0. 062 g、0. 0156 g、0. 004 g。作 12 g /L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单向电泳, 同时电泳 4份胶, 显 色以确定染色灵敏度。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 课题 ( 编号 30200296 ) 及 国家 科技部 863课题 ( 编号 2002AA 230011 ) 基金资助 通讯作者: 秦慧, 主治医师, 在读博士; 电话 ( 028) 85422364. E ma i:l qinhu i6957@ s ina100. com 2005- 02- 07 收稿; 2005 - 11- 29 接受
br illiant b lue, the co llo idal Co om a ssie brillian t b lue, the m o dified C oom assie br illiant blue and the silv er stain ing pro to co ls. T he pro tein detectio n sensitiv ity, com patibility w ith m ass spectrom etry ( M S ) and fac ility o f the four stain ing
Abstract T he a im o f th is study w as to com pare and ana ly ze pro te in sta in ing in o rder to se lect the op tim a l stain ing
m e thod for pro teom ic research. P ro te ins from acute prom ye locy tic leukem ia ce ll line N B4 and pro te in m o lecula r w e igh t m arke r w ere separated re spective ly by 2 D o r 1 D e lectropho re sis and de tected re spectiv e ly by the ty pical C oom a ssie
显色 取出 SDS 聚丙烯酰胺 凝胶, 经超纯水清洗 2次, 每 次 1分钟, 4块胶分别按 4种不同的染色方法显色。 下列每步操作皆在摇床上进行。 4种染色法成份组 成及操作如下: ①传统考马斯亮蓝染色法: 清洗后 的凝胶经固定液 ( 45. 4% 甲醇、4. 6% 乙酸 ) 固定 1 小时, 随后用染色液 ( 45. 4% 甲醇、4. 6% 乙酸、0. 1% CBB G250)着色过夜, 再经洗脱液 ( 5% 甲醇、7. 5% 乙酸 ) 过夜脱色至背景清晰。②胶体考马斯亮蓝染 色法 ( collo idal C oom assie brilliant blue, cCBB ) 染色 法 [ 5] : 凝胶先经超纯水漂洗后, 再用 collo idal Coom assie blue G250 染 色液 ( 1. 6% 磷 酸、8% 硫 酸 铵、 0 02% CBB G250、20% 乙醇 ) 着色过夜, 洗 脱液为 超纯水, 换液 3- 4次直至背景清晰。③改良考马斯 亮 蓝 染 色 法 ( m odified Coom assie br illiant b lue, mCBB) 染色法 [ 6] ; 操作方法同胶体考马斯亮蓝染色 法, 只是染 色液组成不同 ( 0. 12% CBB G250、10% 硫酸铵、10% 磷酸、20% 乙醇 ), 着色 1小时即可。④ 银染 ( silver staining ) [ 2 ] : 凝胶 漂 洗 后 先被 固 定 液 ( 50% 甲醇 + 5% 乙酸 ) 固定 1小时, 随后分别用 50% 甲 醇 和 超 纯 水 清 洗 各 10 分 钟, 0. 02 m g /L N a2 S2 O3致敏 1分钟, 超纯水清洗 2次, 每次 1分钟, 再用预冷的 0 15% A gNO3 着色 20 分钟, 超纯水再 次清洗 2次, 每次 1 分钟, 2% N a2 CO 3 + 0. 04% 甲 醛显色 20 - 30秒, 当溶液变黄以后除去, 换新鲜的 溶液后继续显色直至显色适度后, 以 5% 乙酸终止 显色。
几种双向凝胶电泳蛋 白质检测方法的比较
1 69
法及银染进行了比较, 并就其染色影响因素作出分 析。
材料和方法
试剂 固相 pH 梯度干胶条 ( IPG strip pH 3 10NL, IPG strip pH 5 8, 17cm ) 、urea、CHAPS、TBP、DTT、B io L yte 3/ 10 Am pho ly te、IAM、SDS、T ris、丙烯酰胺、甲叉双丙烯 酰胺、甘氨酸、CBB G250 均为 B IO RAD 公司产品。 硫酸铵及磷 酸均购自成都 科龙试剂厂。 A gNO3 为 S igm a 公 司 出 品。 P rote in m o lecular w eight m arker # SW 0431为 M B I 公 司 出 品。 甲 醛、N a2 S2 O3 与 N a2 CO 3 分别为成都天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北 碚化学试剂厂和天津市塘沽鹏达化工厂产品。
灵敏性、质谱兼容性、操作的简便 性等角度, 比较了传统考马斯亮蓝染色法、胶体考马 斯亮蓝染色 法、改 良考马斯亮
蓝染色法和银染法 4种蛋白质着色法对凝 胶分离蛋白质 的检测影 响, 探讨了 影响蛋白 质染色 与鉴定 的影响 因素。
结果显示, 银染检测灵敏度最高, 但质谱鉴定相容性差, 鉴定率近 10% ; 改良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检测灵敏度也 高, 可
秦慧, 刘霆, 柳斌, 宋鑫, 黄欣, 杨金亮, 赵霞, 魏于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 人类疾病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41
摘要 本研究对蛋白质染色法 进行比较和分析, 以求获得满足蛋白质组研究 所需的适宜 的蛋白质 检测法。实验
采用 2 D 电泳分离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 株 NB4的全蛋白及 1 D 电泳分离蛋白质分子量标准物, 从蛋 l E lectrophoresis
QIN Hui, LIU T ing, L IU Bin, SONG Xin, HUANG Xin, YANG Jin L iang, ZHAO Xia, WEI Yue Quan
D epartm en t of H em atology, S ta te K ey Laboratory of B iotherapy for Hum an D iseases, W est Ch ina Ho sp ita l, Sichu an U n ivers ity, C hengdu 610041, C hina
IPG 胶条, 先后分别置于含 DTT 平衡液 1 ( 6 m o l/L urea, 2 g /L SDS, 0. 05 m o l/L T ris pH 8. 8, 200 m l/L gy lceco,l 2 g /L ) 及含碘乙酰胺平衡液 2 ( 同平衡液 1, 但其中 DTT 换为 2. 5 g /L 碘乙酰胺 ) 中轻微摇荡 各 10分钟。将平衡好的 IPG 胶条置于预先灌制的 12 g /L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上, 封固, 在 15 低温 水循环条件下, 15 mA / gel电泳 15 分钟, 然后以 25 mA / gel恒流电泳。
168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Jou rna l o f Exper im enta l H em a to lo gy 2006; 14( 1): 168- 172
文章编号 ( A rticle ID ): 1009 2137( 2006) 01- 0168- 05
论著
几种双向凝胶电泳蛋白质检测方法的比较
达 4 ng / spo t, 质谱鉴定率可接近 55% 。结论: 改良考马斯亮蓝染色法的蛋白质检测灵敏度高, 与质谱兼容好, 能满
足蛋白质组研究需要。
关键词 蛋白质组; 双向凝胶电泳; 蛋白质检测; 考马斯亮蓝染色法; 银染
中图分类号
Q 503
文献标识码 A
C om parison betw een P rotein D etection M ethods for Two
常规方法使用; 而同位素显色则存在安全性和操作 局限性等问题 [ 1- 4] 。因此, 筛选简便、节约、检测灵 敏度高、质谱兼容的蛋白质着色法是蛋白质组研究 所需。由于考马斯亮蓝染色法的广泛运用, 近年来 就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在提高其灵敏性方面研究者们 作了许多改进, 方法众多, 评价不一 [ 5- 7] 。我们在 作双向凝胶电泳时, 将常用的几种考马斯亮蓝染色
silver sta ining
J Exp H ematol 2006; 14( 1): 168- 172
蛋白质组研究要求有高分辨率的蛋白质分离及 准确、灵敏的质谱鉴定技术。凝胶电泳中蛋白质的 着色不仅影响蛋白质分离的分辨率, 同时也影响后 续的质谱鉴定。选择适当的蛋白质染色法将有助于 提高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的质量。蛋白质的染色常 用的有 4类: 有机试剂染色、银染、荧光染色及同位 素显色。其中有机试 剂染色以考马 斯亮蓝染色法 ( Coom asie brilliant b lue, CBB ) 为代表, 在蛋白质分 析中常用, 但对低丰度蛋白质的显现较差; 银染灵敏 度虽高, 却常与质谱不兼容; 荧光染色以 SYPRO 试 剂为主, 蛋白质检测灵敏度高, 能兼容质谱, 但由于 需要配备特殊的检测仪器及试剂的昂贵, 未被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