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独立基础设计-(详细计算过程)
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介绍独立基础课程设计是指通过自主研究和学习基础知识,设计一个完整的课程。
本文将详细探讨独立基础课程设计的过程和要点。
1. 确定课程目标在设计任何课程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课程的目标和目标学习者群体。
课程目标应当明确、具体,能够指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确定目标的步骤:1.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和背景2.分析课程目标和学习任务的关系3.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4.将目标转化为可衡量的学习结果2. 确定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和学习者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
内容应该具备逻辑顺序和内在的逻辑关系。
确定教学内容的要点:1.确定核心概念和基本知识2.确定学习者需要掌握的技能和能力3.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表4.设计教学活动和学习资源3. 设计教学方法选择适合课程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该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设计教学方法的步骤:1.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偏好2.结合课程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3.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评估方式4.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习效果4. 开发学习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发适用于课程的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包括教材、课件、习题、实验等。
开发学习资源的要点:1.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学习资料2.制作清晰、易懂的课件和习题3.设计实验和实践活动,增加学习的互动性和实际性4.提供有效的反馈和评估机制,帮助学习者及时调整学习策略5. 教学实施和评估在实施课程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通过评估和反馈,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教学实施和评估的步骤:1.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引导学习者进行学习2.结合学习者的反馈和评估结果,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3.定期进行教学评估,检查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4.根据评估结果,对课程进行改进和优化结论独立基础课程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
通过明确课程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学习资源,实施和评估教学过程,能够帮助学习者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独立基础工程量计算实例

独立基础工程量计算实例独立基础工程量计算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独立基础工程量计算实例:假设我们要建造一个面积为20平方米、深度为1.5米的独立基础,按照设计要求,该基础应采用砖墙支撑结构。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出该基础所需的材料数量。
1. 计算砖块数量:根据设计要求,我们选用规格为240mm×115mm ×53mm的中空砖,每平方米需要使用60块。
因此,20平方米的基础需要使用1200块砖。
2. 计算水泥用量:砌筑每一块砖需要用到0.015立方米的水泥浆,因此,1200块砖需要用到18立方米的水泥。
3. 计算沙子用量:砌筑每一块砖需要用到0.03立方米的沙子,因此,1200块砖需要用到36立方米的沙子。
4. 计算碎石用量:砌筑每一立方米需要用到0.05立方米的碎石,因此,20平方米深度为1.5米的基础需要用到1.5×0.05×20=1.5立方米的碎石。
然后,我们需要计算出该基础所需的人工工时。
1. 砌筑砖墙:根据经验,一个熟练的砖匠可以每天砌筑10平方米的砖墙。
因此,20平方米的砖墙需要2天时间。
2. 浇筑混凝土:根据经验,一个泥水工可以每天浇筑3立方米的混凝土。
因此,1.5立方米的混凝土需要半天时间。
最后,我们需要计算出该基础的总成本。
1. 材料成本:砖块1200块,水泥18立方米,沙子36立方米,碎石1.5立方米。
假设砖块单价为1元/块,水泥单价为300元/立方米,沙子单价为50元/立方米,碎石单价为60元/立方米。
则该基础的材料成本为:1200×1+18×300+36×50+1.5×60=8620元2. 人工成本:砌筑砖墙需要2天时间,浇筑混凝土需要半天时间,假设砖匠和泥水工的日薪为200元。
则该基础的人工成本为:(2+0.5)×(1个砖匠+1个泥水工)×200元=700元因此,该独立基础的总成本为8620+700=9320元。
独立基础计算

独立基础(砼独立基础与柱bai在基础上表面分界)du(1)矩形基础:V=长×宽zhi×高(2)阶梯形基础:V=∑各dao阶(长×宽×高)(3)截头方锥形基础:V=V1+V2=H1/6+[A×B+(A+a)(B+b)+a×b]+A×B×h2式中:V1——基础上部棱台部分的体积(m3)V2——基础下部矩形部分的体积(m3)A,B——棱台下底两边或V2矩形部分的两边边长(m)a,b——棱台上底两边边长(m)h1——棱台部分的高(m)h2——基座底部矩形部分的高(m)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用方形、圆柱形和多边形等形式的独立式基础,这类基础称为独立式基础,也称单独基础。
独立基础分三种:阶形基础、坡形基础、杯形基础。
单独基础,也称独立式基础或柱式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用方形或矩形的单独基础,其形式有阶梯形、锥形等。
单独基础有多种形式,如杯形基础、柱下单独基础和柱下单独基础。
当柱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时,则基础做成杯口形,然后将柱子插入,并嵌固在杯口内,故称杯形基础。
柱下单独基础:单独基础是柱基础最常用、最经济的一种类型,它适用于柱距为4-12m,荷载不大且均匀、场地均匀,对不均匀沉降有一定适应能力的结构的柱做基础。
它所用材料根据柱的材料和荷载大小而定,常采用砖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应用范围很广,数量很大。
这类基础埋置不深,用料较省,无需复杂的施工设备,地基不须处理即可修建,工期短,造价低因而为各种建筑物特别是排架、框架结构优先采用的一种基础型式[1] 。
墙下单独基础:当地基承载力较大,上部结构传给基础的荷载较小,或当浅层土质较差,在不深处有较好土层时时,为了节约基础材料和减少开挖土方量可采用墙下单独基础。
墙下单独基础的经济跨度为3-5m,砖墙砌在单独基础上边的钢筋混凝土梁上。
独立基础设计计算-带公式

1 柱下扩展基础1.1 基础编号: #8-31.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2.1 计算公式:《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fa = fak + ηb * γ * (b - 3) + ηd * γm * (d - 0.5) (式 5.2.4)式中:fak =270.00kPa ηb =0.00ηd = 4.40基底以下γ =10.00kN/m基底以上γm =17.50kN/mb = 1.80md = 1.70m当 b = 1.500m < 3m 时,按 b = 3m 1.2.2 代入(式 5.2.4)有: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 = 362.40kPa1.2.3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地基土抗震承载力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式 4.2.3)调整: 地基土抗震承载力提高系数 ξa = 1.30faE = ξa * fa =471.12kPa 1.3 基本资料 1.3.1柱子高度(X 方向)hc =500.00mm 柱子宽度(Y 方向)bc =500.00mm 1.3.2 柱下扩展基础计算(绿色为需输入数据,红色为计算结果)估算需要基础底面积A0=Nk/(fa-γm*ds)= 3.04m1.3.3基础底面宽度(X方向)b =1800.00mm底面长度(Y方向)L=2400.00mm基础根部高度 H =1000.00mm1.3.3 X 轴方向截面面积 Acb = h1 * b + (b + hc + 100) * (H - h1) / 2 = 0.45m Y 轴方向截面面积 Acl = h1 * l + (l + bc + 100) * (H - h1) / 2 = 0.45m 1.3.4 基础宽高比 基础柱边宽高比: (b - hc) / 2 / H =0.65≤ 2(L - bc) / 2 / H =0.95≤ 21.4 控制内力 1.4.11.5 轴心荷载作用下 pk = (Fk + Gk) / A (式 5.2.2-1) pk = 269.86kPa≤ faE,满足要求,OK!*******************************************************************************1.6 偏心荷载作用下 *pkmax = (Fk + Gk) / A + mk / W(用于e≤[e])(式 5.2.2-2) *Pkmax= 2/3*(Fk+Gk)/(b*ay)(用于e>[e]) (式 5.2.2-4) *pkmin = (Fk + Gk) / A - mk / W (式 5.2.2-3) ********************************************************************************X方向计算偏心矩ex = mky / (Fk + Gk) =0.063max=b/2-ex=0.837m[ey]=b/6=0.300mex≤ [ex]基础底面抵抗矩Wx = L *b *b / 6 = 1.296m pkmaxX =326.42kPa ≤ 1.2*faE ,满足要求。
独立基础设计计算过程

独立基础设计计算过程独立基础设计计算过程是指在建筑、工程等领域中,针对独立基础的设计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计算。
独立基础是指不与其他结构直接连接的基础,它是通过自身体积和重力来保证建筑物或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个独立基础设计计算过程的详细说明。
1.确定设计参数:首先,需要确定设计参数,包括建筑物或设备的负荷、土壤性质、设计寿命等。
这些参数将对后续的计算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2.土壤力学计算:根据土壤性质和设计参数,需要进行土壤力学计算。
主要包括土壤承载力计算、地基沉降计算和土压力计算等。
这些计算可以根据土壤力学公式和经验公式进行,以确定土壤对基础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情况。
3.基础尺寸计算:根据土壤力学计算的结果,可以确定基础的尺寸。
基础尺寸的计算一般遵循平衡原理和安全性要求。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基础的宽度、长度和深度等因素,以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4.受力分析:在确定基础尺寸后,需要进行受力分析。
这个过程主要是根据建筑物或设备的负荷分布和基础的几何形状,计算出基础的受力情况。
受力分析可以通过静力学原理和结构力学公式进行,以确定基础的内力和应力情况。
5.钢筋设计: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需要进行钢筋设计。
钢筋设计主要是根据基础的受力情况,计算所需的钢筋数量和钢筋的布置方式。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钢筋的抗弯能力和抗拉能力等因素,以满足基础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6.混凝土设计:在完成钢筋设计后,需要进行混凝土设计。
混凝土设计主要包括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配筋率和混凝土覆盖厚度等。
这些计算可以通过混凝土设计规范和相关公式进行,以保证基础的抗压和抗剪能力。
7.施工建议:最后,根据基础设计的结果,需要提出施工建议。
施工建议主要包括基础施工方法与步骤,施工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措施,以及基础质量控制的要求等。
这些建议可以保证基础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独立基础设计计算过程包括确定设计参数、土壤力学计算、基础尺寸计算、受力分析、钢筋设计、混凝土设计和施工建议等步骤。
独立基础计算(带公式)

L=
A=b*L=
偏心荷载作用:
Pk=(Fk+Gk)/A= 抵抗矩W=Lb2/6=
3.30 m 10.89 38.77 kPa
5.9895
<fa, OK
标准荷载
Mk=
5.98 kN*m
偏心距e=Mk/(Fk+Gk)= 0.014162 m
a=b/2-e= 1.635838
[e]=b/6=
0.550
Pkmax=
γm=
20.00
d=
1.25 m
基础底面积试 算A:
轴心荷载作用
A0=Fk/(fa-γm*d)= 1.842105 m2
标准荷载
Fk=
Gk=A*γ m*d=
150.00 kN 272.25 kN
试取基础长宽为b,L
沿弯矩作用方向高度
(用迭代法自动重新计算地基承载力)
b=
3.30 m
垂直弯矩作用方向宽度
独立基础计算
基础编号:
单位:
#8-3
m,kN,kPa
(绿色为需输入数据,红色为计算结果)
1. 地基承载力, 基础底面积计算: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fa=fak+ηbγ(b-3)+ηdγm(d-0.5)=
95 kPa
fak=
80.00 kPa
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00
γ=
10.00
b=
3.30 m
ηd=
1.00
柱轴力设计 值N:
N=1.25*Fk=
187.5 kN
柱底土反力 设计值N1:
N1= 18.26618 kN
冲切荷载设 计值FL: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算例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算例设计要求:设计一座独立柱基础,承受一个柱子的荷载。
柱子的尺寸为0.4米×0.4米,柱子的荷载为1000千牛,土壤的容重为18千牛每立方米,承载力因子为3.5,地下水位以下,土壤的重度为15千牛每立方米。
设计流程:1.根据柱子的尺寸,计算出柱子的面积为0.16平方米。
2.根据柱子的荷载和承载力因子,计算出柱子的设计承载力为1000/3.5=285.71千牛。
3.计算柱子的单位面积承载力为285.71/0.16=1785.69千牛每平方米。
4.根据土壤容重和重度,计算出土壤的有效重度为(18-15)=3千牛每立方米。
5.根据单位面积承载力和土壤的有效重度,计算出土壤的承载力为1785.69/3=595.13千牛每平方米。
6.根据柱子的设计承载力和土壤的承载力,计算出柱子的有效直径为285.71/595.13=0.48米。
7.选择柱子的实际直径为0.5米,计算出柱子的截面积为0.1963平方米。
8.根据柱子的截面积和土壤的有效重度,计算出柱子的自重荷载为0.1963×15=2.94千牛。
9.根据柱子的设计承载力和柱子的自重荷载,计算出柱子的荷载调整系数为285.71/2.94=97.1810.根据柱子的设计承载力和荷载调整系数,计算出柱子根底面积为285.71/97.18=2.94平方米。
11.根据柱子根底面积,计算出柱子的底面直径为√(2.94/π)=1.93米。
12.根据柱子的底面直径和柱子的实际直径,选择环形基础,内径为0.5米,外径为2米。
13.根据基础的形状和尺寸,计算出基础的面积为π(2^2-0.5^2)=12.57平方米。
14.根据基础的面积和柱子的底面积,计算出基础的底面压力为285.71/12.57=22.7千牛每平方米。
设计结果:根据上述计算,设计出的柱下独立基础为环形基础,内径为0.5米,外径为2米。
基础的底面压力为22.7千牛每平方米,满足设计要求。
独立基础设计计算书

独立阶梯柱基计算书一、示意图基础类型:独立阶梯柱基计算形式:验算截面尺寸平面:剖面:二、基本参数1.依据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简明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第二版)》2.几何参数:已知尺寸:B1 = 1400 mm, A1 = 1400 mmH1 = 250 mm, H2 = 250 mmB3 = 1000 mm, A3 = 1000 mm无偏心:B2 = 1400 mm, A2 = 1400 mm基础埋深d = 1.50 m钢筋合力重心到板底距离a s = 80 mm3.荷载值:(1)作用在基础顶部的基本组合荷载F = 1500 kNM x = 0.00 kN·mM y = 0.00 kN·mV x = 0.00 kNV y = 0.00 kN折减系数K s = 1.35(2)作用在基础底部的弯矩设计值绕X轴弯矩: M0x = M x-V y·(H1+H2) = 0.00-0.00×0.50 = 0.00 kN·m绕Y轴弯矩: M0y = M y+V x·(H1+H2) = 0.00+0.00×0.50 = 0.00 kN·m(3)作用在基础底部的弯矩标准值绕X轴弯矩: M0xk = M0x/K s = 0.00/1.35 = 0.00 kN·m绕Y轴弯矩: M0yk = M0y/K s = 0.00/1.35 = 0.00 kN·m4.材料信息:混凝土:C45 钢筋:HRB4005.基础几何特性:底面积:S = (A1+A2)(B1+B2) = 2.80×2.80 = 7.84 m2绕X轴抵抗矩:Wx = (1/6)(B1+B2)(A1+A2)2 = (1/6)×2.80×2.802 = 3.66 m3绕Y轴抵抗矩:Wy = (1/6)(A1+A2)(B1+B2)2 = (1/6)×2.80×2.802 = 3.66 m3三、计算过程1.修正地基承载力f ak = 160.00 kP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f ak+ηbγ(b-3)+ηdγm(d-0.5)(GB5007-2002-5.2.4压实土)a=160+1.5×16.94×1=185.41kpa2.轴心荷载作用下地基承载力验算计算公式: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下列公式验算:p k = (F k+G k)/A (5.2.4-1)F k = F/K s =1500/1.35 = 1111.11 kNG k = 20S·d = 20×7.84×1.50 = 235.20 kNp k = (F k+G k)/S = (1111.11+235.20)/7.84 = 171.72 kPa ≤f a,满足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浇独立柱基础设计(Jc-1)
项目名称构件编号日期
设计校对审核
执行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本文简称《地基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本文简称《抗震规范》
-----------------------------------------------------------------------
1 设计资料:
1.1 已知条件:
类型:阶梯形
柱数:单柱
阶数:1
基础尺寸(单位mm):
b1=1100, b11=500, a1=2000, a11=1000, h1=400
柱:方柱, A=400mm, B=400mm
设计值:N=201.00kN, Mx=5.80kN.m, Vx=-5.60kN, My=3.30kN.m, Vy=7.60kN
标准值:Nk=160.80kN, Mxk=4.64kN.m, Vxk=-4.48kN, Myk=2.64kN.m, Vyk=6.08kN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fc=14.30N/mm2
钢筋级别:HRB400, fy=360N/mm2
基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40mm
基础与覆土的平均容重:20.00kN/m3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00kPa
基础埋深:1.00m
作用力位置标高:0.000m
剪力作用附加弯矩M'=V*h(力臂h=1.000m):My'=-5.60kN.m
Mx'=-7.60kN.m
Myk'=-4.48kN.m
Mxk'=-6.08kN.m
1.2计算要求:
(1)基础抗弯计算
(2)基础抗冲切验算
(3)地基承载力验算
单位说明:力:kN, 力矩:kN.m, 应力:kPa
2 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2.1 基底反力计算:
2.1.1 统计到基底的荷载
标准值:Nk = 160.80, Mkx = -1.44, Mky = -9.88
设计值:N = 201.00, Mx = -1.80, My = -12.35
2.1.2 承载力验算时,底板总反力标准值(kPa):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pkmax = (Nk + Gk)/A + |Mxk|/Wx + |Myk|/Wy
= 119.55 kPa
pkmin = (Nk + Gk)/A - |Mxk|/Wx - |Myk|/Wy
= 66.63 kPa
pk = (Nk + Gk)/A = 93.09 kPa
各角点反力p1=115.62 kPa, p2=66.63 kPa, p3=70.56 kPa, p4=119.55 kPa 2.1.3 强度计算时,底板净反力设计值(kPa):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pmax = N/A + |Mx|/Wx + |My|/Wy
= 124.44 kPa
pmin = N/A - |Mx|/Wx - |My|/Wy
= 58.29 kPa
p = N/A = 91.36 kPa
各角点反力p1=119.53 kPa, p2=58.29 kPa, p3=63.20 kPa, p4=124.44 kPa 2.2 地基承载力验算:
pk=93.09 < fa=100.00kPa, 满足
pkmax=119.55 < 1.2*fa=120.00kPa, 满足
2.3 基础抗冲切验算:
抗冲切验算公式F l<=0.7*βhp*ft*Aq [GB50007-2002第8.2.7条]
(冲切力F l根据最大净反力pmax计算)
第1阶(kN): F l下=60.79, F l右=6.47, F l上=60.79, F l左=0.00
砼抗冲面积(m2): Aq下=0.27, Aq右=0.27, Aq上=0.27, Aq左=0.00
抗冲切满足.
2.4 基础受弯计算:
弯矩计算公式M=1/6*l a2*(2b+b')*pmax [l a=计算截面处底板悬挑长度]
配筋计算公式As=M/(0.9*fy*h0)
第1阶(kN.m): M下=34.51, M右=14.60, M上=34.51, M左=8.21, h0=355mm 计算As(mm2/m): As下=273, As右=63, As上=273, As左=36
基础板底构造配筋(构造配筋E12@200).
2.5 底板配筋:
X向实配E12@200(565mm2/m) >= As=565mm2/m
Y向实配E12@200(565mm2/m) >= As=565mm2/m
3 配筋简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