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分类解析化学计量及定律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必考的知识

高考化学必考的知识

高考化学必考的知识高考化学必考的知识,是每一个参加高考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是高考化学的基础,也是高考化学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下面将以高中化学课本为基础,列举一些高考化学必考的知识点。

第一章:化学世界的基础1. 化学概念: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科学。

2.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3. 物质的基本性质:物质是由稳定的粒子组成的,具有质量、体积、密度、可压缩性等基本性质。

第二章:化学计量与化学反应1. 化学计量基础概念:化学计量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量关系的学科,包括摩尔、摩尔质量、分子量、计量比等概念。

2.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质的变化,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包括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类型和化学反应平衡等概念。

第三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分子结构和性质:分子是一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决定了分子的性质。

2. 离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离子化合物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结构和性质呈电性。

第四章:有机化学基础1. 有机化学基础概念:有机化学是一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组成、结构、合成、反应规律的学科。

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需根据其命名规则和命名方法,同时需要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3. 碳原子的化学键:物质的化学键是由原子间相互作用力所产生的,其中碳原子的化学键是有机化学中的基本知识点。

以上仅仅是高考化学必考的一些知识点,但是这些知识点都是高考化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学生在复习时,可以通过刷题和做例题的方式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同时要注重化学实验的学习,通过实践来巩固化学基础知识。

希望每一个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高考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它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以下是对高考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组成: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等。

2.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等。

3.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

二、化学用语1.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基本符号。

2. 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3.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式子。

三、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2. 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四、化学计量学1. 摩尔概念: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2.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3.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的比值。

五、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多种物质的反应。

3. 置换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4.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

六、溶液与胶体1. 溶液的性质:均一性、稳定性等。

2. 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电泳现象等。

七、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剂与还原剂: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

2. 氧化数: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电荷状态。

八、酸碱盐与酸碱平衡1. 酸碱的定义:能够释放氢离子或接受氢离子的物质。

2. pH值:溶液酸碱性的度量。

3. 缓冲溶液:能够抵抗pH变化的溶液。

九、有机化学基础1. 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

2. 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原子团。

3. 有机反应类型: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除反应等。

十、化学实验基础1. 基本操作: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

2. 仪器使用: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3. 安全知识:实验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结束语高考化学知识点繁多,但只要系统地学习和复习,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就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详解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详解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详解随着高考备考的进行,化学这门科目成为许多学生关注的焦点。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考生来说不仅难以把握,而且知识点众多。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帮助考生高效备考。

1.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是化学中最基础的知识点之一,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在高考中,化学计量所占比重较大,因此要充分掌握。

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质量守恒定律、化学计量关系等。

2. 化学反应原理高中化学学完后,能够发现,在化学反应中有很多地方会涉及到基本的反应原理,如离子反应、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反应等。

这些都是化学反应的基础,在考试中也是必考的重要知识点。

3. 化学键化学键也是高考化学必考的主要知识点之一。

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其中共价键又可分为极性共价键与非极性共价键。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理解分子结构以及化学反应机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高考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有机化学除了需要掌握基础的化学反应原理外,还要了解基本的化合物命名方法。

此外,也需要学习有机化学反应机制、反应类型以及异构等知识点。

有机化学作为高中化学的核心内容,掌握得好,能极大提高做题的有效性。

5. 化学实验高考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之一。

因此,化学实验知识点也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

了解化学实验室中的仪器与玻璃仪器的使用、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与计算方法、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化学试剂和化学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6. 化学中的计算高考化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是计算题。

化学中的计算有很多种,如模量、密度、浓度、离子电荷数的计算等。

考生需要掌握化学计算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轻松解答高考题目。

总之,高考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需要考生有着充分的准备。

通过掌握上述几个主要的必考知识点,相信考生能够对化学有着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轻松备战高考,取得好成绩。

高中化学规律:基本概念和原理解析

高中化学规律:基本概念和原理解析

高中化学规律:基本概念和原理解析2023年,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一直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高中化学作为中学阶段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是培养未来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关键学科之一。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化学规律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高中化学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解析。

一、基本概念化学规律是指在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中无论是质量、比例、能量还是速度等各方面的变化特征中所体现出来的基本规律。

这些规律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都是在化学实验中人们总结出来的。

高中化学规律包括化学计量定律、转化率与收率、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电化学规律等。

1. 化学计量定律化学计量定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中参与的各种物质的摩尔比所满足的定量关系。

该定律主要包括质量守恒定律、化学计量比例定律、比容定律以及吉布斯-亨特定律。

2. 转化率与收率转化率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可能性和程度。

而收率反映了实验中实际得到的产物质量和理论产物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这两个概念在实验中常常被使用,对于评价反应实验的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物质转化的速率和程度。

而化学反应平衡则是指在反应物和产物达到动态平衡时,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数量比例的不变性。

两个概念需要通过实验及相应的数学模型来进行分析和解释。

4. 电化学规律电化学规律描述了电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和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

其中包括电解定律、电池等。

二、原理解析1. 化学计量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化学计量比例具有一定的关系。

这种关系通常是由化学方程式确定的,因为化学方程式能够明确地反映各种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关系。

比如说,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会氧化还原剂,而他们之间的化学计量比例就受到化学方程式的限制。

2. 转化率与收率转化率和收率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

通过实验模拟化学反应过程,可以更好地了解反应的转化率和收率,从而更好地评价反应实验的结果和效果。

化学新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

化学新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

化学新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在新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下是化学新高考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涵盖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化学实验等方面。

基本概念1. 原子: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2.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微粒。

3. 离子:带有正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4. 化学键:原子之间通过电子的共享或转移形成的连接。

5. 化学计量:物质的量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之间的关系。

基本原理1.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化学反应中不会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3. 电荷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正负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4. 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的状态。

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2.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化学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伴随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2. 酸碱反应:酸和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3. 沉淀反应:两种溶液混合后,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沉淀。

4.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与化合物中的另一种元素发生交换,生成新的化合物和元素。

化学实验1. 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馏、蒸发等。

2. 仪器使用:熟悉各种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安全知识: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化学计算1.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2. 摩尔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摩尔数。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确保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比符合化学计量关系。

有机化学1. 碳链结构:碳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的链状或环状结构。

2. 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性质的特定原子团。

3. 有机反应类型:如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除反应等。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一: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总结归纳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一: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专题一: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知识点一: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以及阿伏伽德罗常数(考点,易错点)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注意任何粒子)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注意任何粒子)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注意单位)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 A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例1: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H2的摩尔质量是2 gB.1 mol氧的质量是C.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 g·mol-1D.2 g H2含6.02×10变式练习1.标准状况下有①0.112 L水②0.5N A个HCl氦气⑥6.02×10232.含0.4 mol Al2(SO4)3的溶液中,含、“<”或“=”)3.(1)1 mol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氢原子。

(2)水所含氢原子数相同。

4. 5 K下呈现超导性。

据报道,该晶体的化学式为Na0.35CoO2·12.2 g该晶体中含氧原子数__________,氢原5.用N A()。

A2N AB.28 g2N AC.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D.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知识点二:气体摩尔体积与阿伏伽德罗定律(考点,重点,易错点)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4.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的任何气体,含有数目的分子(或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高考化学总复习化学计量

高考化学总复习化学计量
体的摩尔质量之比,即m1∶m2=M1∶M2. (4)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比与其摩尔 质量成反比,即V1∶V2=M2∶M1. (5)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
量之比,即p1∶p2=n1∶n2
(1)1 mol任何粒子的数目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不因温
度、压强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2)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时,首先要判断物质在 所给温度和压强下是否为气体,若物质为非气态则不 能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
解析:可设参加反应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x,则根据电 子得失守恒有 ×2= ×2+2x求得x= ,则
参加反应的CuSO4和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7∶1,故选B. 答案:B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应用 依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来比较相同条件下 不同气体的物质的量、密度、压强、质量等实际 问题.
程式分析才能挖掘出其隐含的变化情况。如NO2存在
与N2O4的化学平衡,NH
+ 4
3+、CO2- 等存在水解平 、Al
3
衡。考生若不注意挖掘隐含变化,往往会误入歧途
3.在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时,溶液的体积要 用溶液的质量除以溶液的密度求得,并且要把溶液
的体积单位换算为“L”而不是“mL”。在计算溶
考点 角度 考向
化学常用计量 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运用物质的量进行相关的计算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
+2Y===2Q+R中,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之比为( A.46∶9 C.23∶9 B.32∶9 D.16∶9 )
化学计量
考纲下载

高考化学分类解析(04)——化学计量及定律

高考化学分类解析(04)——化学计量及定律

高考化学分类解析(四)——化学计量及定律●考点阐释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涵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掌握物质的量与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涵义及有关推论。

综合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和气体摩尔体积进行有关的计算。

●试题类编(一)选择题1.(2002年春,8)设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氢的摩尔质量等于N A 个氯分子和N A 个氢分子的质量之和B.常温常压下1 mol NO 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N A 个NO -3离子C.121 g CCl 2F 2所含的氯原子个数为2N AD.62 g Na 2O 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O -2离子数为N A2.(2002年河南,15)1 mol X 气体跟a mol Y 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a Y(g) b Z(g)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 的转化率为50%。

而且,在同温同压下还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3/4,则a 和b 的数值可能是A.a =1,b =1B.a =2,b =1C.a =2,b =2D.a =3,b =23.(2001年上海,16)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的22.4 L 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N AB.18 g 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 AC.46 g 二氧化氮和46 g 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 AD.在1 L 2 mol ·L -1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 A4.(2000年春,7)常温下,在密闭容器里分别充入两种气体各0.1 mol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时,压强降低为开始时的41。

则原混合气体可能是 A.H 2和O 2B.HCl 和NH 3C.H 2和Cl 2D.CO 和O 2 5.(2000年广东,10)同温同压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C 2H 4,另一个装有C 2H 2和C 2H 6的混合气体,两瓶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A.质量B.原子总数C.碳原子数D.密度6.(2000年广东,20)同温同压下,当反应物分解了8%时,总体积也增加8%的是A.2NH 3(g)N 2(g)+3H 2(g) B.2NO(g)N 2(g)+O 2(g) C.2N 2O 5(g) 4NO 2(g)+O 2(g)D.2NO 2(g) 2NO(g)+O 2(g)7.(1999年全国,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28 g 氮气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B.4 g 金属钙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C.1 mol 甲烷的质量与N 个甲烷分子的质量之和相等D.标准状况下,22.4 L 甲烷和乙炔混合物所含的分子数为N8.(1999年上海,23)由CO 2、H 2和CO 组成的混合气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分类解析(四)——化学计量及定律●考点阐释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涵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掌握物质的量与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涵义及有关推论。

综合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和气体摩尔体积进行有关的计算。

●试题类编(一)选择题1.(2002年春,8)设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氢的摩尔质量等于N A 个氯分子和N A 个氢分子的质量之和B.常温常压下1 mol NO 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N A 个NO -3离子C.121 g CCl 2F 2所含的氯原子个数为2N AD.62 g Na 2O 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O -2离子数为N A2.(2002年河南,15)1 mol X 气体跟a mol Y 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a Y(g) b Z(g)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 的转化率为50%。

而且,在同温同压下还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3/4,则a 和b 的数值可能是A.a =1,b =1B.a =2,b =1C.a =2,b =2D.a =3,b =23.(2001年上海,16)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的22.4 L 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N AB.18 g 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 AC.46 g 二氧化氮和46 g 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 AD.在1 L 2 mol ·L -1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 A4.(2000年春,7)常温下,在密闭容器里分别充入两种气体各0.1 mol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时,压强降低为开始时的41。

则原混合气体可能是 A.H 2和O 2B.HCl 和NH 3C.H 2和Cl 2D.CO 和O 2 5.(2000年广东,10)同温同压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C 2H 4,另一个装有C 2H 2和C 2H 6的混合气体,两瓶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A.质量B.原子总数C.碳原子数D.密度6.(2000年广东,20)同温同压下,当反应物分解了8%时,总体积也增加8%的是A.2NH 3(g)N 2(g)+3H 2(g) B.2NO(g)N 2(g)+O 2(g) C.2N 2O 5(g) 4NO 2(g)+O 2(g)D.2NO 2(g) 2NO(g)+O 2(g)7.(1999年全国,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28 g 氮气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B.4 g 金属钙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C.1 mol 甲烷的质量与N 个甲烷分子的质量之和相等D.标准状况下,22.4 L 甲烷和乙炔混合物所含的分子数为N8.(1999年上海,23)由CO 2、H 2和CO 组成的混合气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

则该混合气体中CO 2、H 2和CO 的体积比为A.29∶8∶13B.22∶1∶14C.13∶8∶29D.26∶16∶579.(1998年全国,16)依照阿伏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C.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D.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10.(1998年上海,12)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 A ,标准状况下某种O 2和N 2的混合气体m g 含有b 个分子,则n g 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L)应是A.22.4nb /mN AB.22.4mb /nN AC.22.4nN A /mbD.nbN A /22.4 m11.(1997年全国,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0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在常温常压下,11.2 L N 2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 0B.在常温常压下,1 mol Ne 含有的原子数为N 0C.71 g Cl 2所含原子数为2N 0D.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12.(1997年上海,6)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 A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 mol D 2O 所含质子数为12N AB.10 g 氖气所含原子数为N AC.0.5 mol 单质铝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5N AD.标准状况下,1 L 水所含分子数为4.221N A 13.(1996年全国,24)在化合物X 2Y 和YZ 2中,Y 的质量分数分别约为40%和50%,则在化合物X 2YZ 3中Y 的质量百分比约为A.20%B.25%C.30%D.35%14.(1996年全国,9)将1体积选项中的一种气体与10体积O 2混合后,依次通过盛有足量浓NaOH 溶液的洗气瓶和盛有足量灼热铜屑的管子(假设反应都进行完全),最后得到的尾.气.可能是 A.Cl 2B.COC.CO 2D.N 2 15.(1995年全国,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0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在常温常压下,11.2 L 氯气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0B.在常温常压下,1 mol 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 0C.32 g 氧气含原子数目为2N 0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16.(1995年全国,24)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则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A.16∶9B.23∶9C.32∶9D.46∶917.(1994年全国,12)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 g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 N AB.2 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 AC.在25 ℃,压强为1.01×105 Pa时,11.2 L氮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 AD.17 g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N A18.(1994年上海,26)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大小决定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D.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E.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决定了它们的体积(二)笔答题19.(2003年春,25)取标准状况下CH4和过量O2的混合气体840 mL,点燃,将燃烧后的气体用过量碱石灰吸收,碱石灰增重0.600 g。

计算:(1)碱石灰吸收后所剩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

(2)原混合气体中CH4跟O2的体积比。

20.(2002年全国,24)在25℃,101 kPa条件下,将15 L O2通入10 L CO和H2的混合气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

(1)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 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L,V(H2)=L。

(2)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 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V(H2)=。

(3)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 L,则a的取值范围是。

21.(2002年河南,23)在一定条件下,使H2和O2的混合气体26 g充分发生反应。

所得产物在适当温度下跟足量的固体Na2O2反应,使固体增重2 g。

求原混合气体中O2和H2的质量。

22.(2000年理科综合,28)工业上用煅烧石灰石的方法生产生石灰,在石灰窑中煅烧2.5 t的石灰石(假设为纯净物),问:(1)能得到多少吨生石灰?(2)能得到多少吨二氧化碳?此二氧化碳气体在标准状况体积是多少升?(3)假设所产生气体贮放在一个体积为100 m3的气罐中,在27℃下气罐要承受多大的压强(Pa)?23.(2000年广东,29)下图是100mg CaC2O4·H2O受热分解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试利用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问题:(1)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固体产物的化学式A是,B是。

(2)由CaC2O4·H2O得到A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由A得到B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图计算产物C的分子量,并推断C的合理的化学式。

●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N A 个氯分子和N A 个氢分子可生成2 mol HCl ,故A 错;NO 2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3NO 2+H 2O===2HNO 3+NO ,故B 错;CCl 2F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121 g CCl 2F 2的物质的量恰为1 mol ,其分子中含有2 mol Cl 原子,故C 对;Na 2O 溶于水与水反应后所得溶液为NaOH 溶液,不存在O -2,故D 错。

2.答案:AD解析:平衡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0.5a +0.5b )mol ,气体的密度之比与体积成反比,体积之比又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有:345.05.05.01=+++b a a 1+a =2b 所以a =1时,b =1;a =3时,b =2。

3.答案:A解析:因为辛烷在标准状况下是液态的,标准状况下的22.4 L 辛烷并不是1 mol ,故A 错。

4.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的计量数之间的关系及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等物质的量的H 2和O 2反应,剩余0.05 mol O 2,压强变为原来的1/4;HCl 和NH 3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固体NH 4Cl ,压强为0;H 2与Cl 2反应后物质的量不变,压强不变;CO 与O 2反应生成气态的CO 2,压强变为原来的3/4。

5.答案:C解析: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相同,则物质的量相同,其中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组成中碳原子数为2,平均氢原子数在2与6之间,即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小于C 2H 6的式量,故只有答案C 正确。

6.答案:A解析: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物的计量数的和与反应物计量数差值等于反应物的计量数时,符合题意。

7.答案:C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物质的量、质量和粒子数目三者之间的关系。

28 g N 2的物质的量为1 mol ,含氮原子2N 个;4 g 钙为0.1 mol,反应中失去0.2N 个电子。

8.答案:CD解析:由于CO 与N 2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CO 2、H 2、CO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仅由CO 2和H 2来决定,CO 的量可以任意。

由交叉法:9.答案:CD解析:气体的摩尔质量与其温度、压强及体积均无关,因而选项A 可以首先被否定。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