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刺绣对改善学龄前儿童负性心理行为作用的研究
浅议苗族刺绣

在表现、 文化 内 涵及 其 应 用 的 分析 , 苗 绣 融八 现 代 设 计 。 将
【 关键词 】 苗绣; 现代设计 ; 图案造 型; 色彩 ; 内涵 文化
苗族刺绣是苗家传统工艺 , 体现 了浓郁的地域 特色 和深远 的文化 降低其纯度和明度 , 与红色 搭配在一起 , 既有视 觉 力, 中击 又缓解 了对 背景。苗家姑娘从儿 时起就与束 绣结下了不解之缘 , l 结婚嫁 娶, 刺绣通 比色互搭的矛盾性 。( 见图 2 他们巧 妙的运用 互补色的搭 配 , ) 成为苗 常作为女儿的嫁妆 , 男方 通常也把刺绣水平 的高低作为 衡量女方 的标 绣的主流色彩。例如在黑色的底布上 , 大面积的运用红绿互补色 , 加入 准之一 。西江苗绣通常在服饰 、 背带、 背包 等物件上 出现, 图案题材 多 不 同纯度的黄蓝作为中间过 渡色 , 使得图案 主体突 出, 花鸟 和谐一体 。 样化 , 色彩艳丽 , 比鲜明 。 对 ( 见图 3 )
图4
传 统 的西 江 苗 族 刺 绣 的 图案 主 要 被 用 在 服 饰 上 衣 的 肩 、 、 、 、 领 襟 背
袖等部位、 配饰的腰带、 飘带、 围腰 、 围胸兜 、 巾、 头 帽子 、 围裙、 以及 鞋、 背带、 被面及床上用品等方面 , 随着人们物质 生活的提 高, 但 现代设计 的创造性思维 活动越来越活跃 , 苗绣丰富的造型 与绚丽 的色彩引入 将 到现代设计中 , 对现代设 计的各个 领域起到影 响和启发作 用。现代室
一
、
型从图案的类 型上 , 基本 可分 为三 大类 : 几何纹 , 物纹 , 动 植物 纹。从 构图形式上 , 可分为单独纹样、 对称 纹样 、 连续纹样 。从表现手法上 , 可
是 本 氏 族 的祖 先 或 保 护 神 , 神 圣 不 可 侵 犯 的 , 们 对 之 顶 礼 膜 拜 , 是 人 奉
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师翁长庆曾出版名为《谈谈苗族刺绣》,在这本书中,她提到中国的刺绣艺术渊源流长,除中国传统四人名绣外,各类民间刺绣也别具特色,而苗族刺绣是其中最为绚丽的产品。
这本书通过对苗绣的民族风格、技法、绞样、颜色的运用各方面的论述,条理清晰的分析了苗族刺绣所独具的特点。
苗族称刺绣为“老(laug)”,苗族人喜爱刺绣就像喜爱唱歌一样,几乎视若生命的一部分。
苗族姑娘好刺绣是与传说里的苗民南迁联在一起的,传说中有位叫兰娟的女首领为了记住迁徙跋涉的路途经历,想出了用彩线记事的办法,过黄河绣条黄线,过长江绣条蓝线,翻山越岭也绣个符号标记。
蒙甘露,中国美术家协会贵州分会会员,贵州中国画人物研究会会员,现在贵州师范大学任教,发表过名为《苗族刺绣艺术的意蕴》一文,他指出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文化灿烂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苗族人民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刺绣文化。
苗族刺绣是苗族服装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和艺术品,它凝聚了无数苗族妇女的聪明才智和她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千百年来,苗族妇女正是凭着她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心灵手巧,书写着苗族人民几千年的历史沧桑,并使之世世代代传承下来,成为苗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自强不息、顽强生存的一种精神动力和象征。
苗族刺绣作为苗族文化的一种物质载体,真实地展现了苗族古老的历史风貌、神奇的传统故事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它所蕴含的丰富的社会内涵和历史文化信息,有待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研究。
本文拟从五个方面来论述苗族刺绣艺术的特点。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田鲁——《艺苑奇葩——苗族刺绣艺术解读》提到苗族剌绣通过依存于服装,体现了实用与审美共融的统一性,是物质的实用性与精神的审美功利性相统一的审美创造,表现出苗族人民独特的审美情趣,显示了苗族人民原始古补的崇尚意识,它是苗族历史、文化、艺术、信仰的再现。
在苗族剌锈纹样中,无论是花、草、虫、鱼,还是蝴蝶、狮子、龙、凤、鸟、兽,无不表达出其民族性格中深深蕴藏的对生命的礼赞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充满了对生命本源、对自然神灵的爱。
苗族刺绣的艺术体色与审美价值

苗族刺绣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姓名:周盼班级:08信管二班学号:20084201028苗族刺绣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具有许多与其他刺绣艺术不同的特殊性质。
苗族的刺绣艺术,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
传说有位叫兰娟的女首领为了记住迁徙跋涉的路途经历,想出了用彩线记事的办法,过黄河绣条黄线,过长江绣条蓝线,翻山越岭也绣个符号标记,待最后抵达可以落脚的聚居地时,从衣领到裤脚已全部绣满。
从此,苗家姑娘出嫁都要穿上一身亲手绣制的盛装,为的是缅怀离去的故土,纪念英勇聪慧的前辈,同时也为了承继前辈流传下的这份美丽,不忘祖业,激励后人。
苗绣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因苗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人文化难以波及的地方,苗族特殊的民俗文化一直支撑着这个古老民族的发展,形成了苗族地区特有的民俗风貌和人格精神。
苗族刺绣的艺术特色:一、纹样构成的独特形式,大致可以归纳为抽象化构成。
复合化构成和随意性构成三大类。
a:抽象化构成。
苗族刺绣图案对自然景物和历史故事的描写,通常用一种高度概括的归纳方法,即用点、线、面几何纹样表现。
这种表现方法不仅要把具体的动物、植物的形体结构、色彩、运动规律等运用概括、夸张、取舍、简化、变形等造型方法处理,转化为点、线、面的几何形态,而且还包含着深厚的原始造型意识和古老的文化内涵。
典型的例子是洋溢着浓郁历史意识的江河故土图案。
例如,苗族裙子上的彩色条纹表示江河,群基纹象征苗家故居,点套纹象征灌渠,重叠纹象征群山……整个纹样造型极致,具有很强的抽象形式美感。
这些抽象几何纹,已经成为一种约定熟成的程式化符号,刺绣在苗族姑娘的盛装上,代代相传。
b:复合化构成。
复合化构成是指运用“互渗性”原理,将各种具有一定内在规律或联系的动物或植物等形象,通过联想、幻想等造型方法,使形与形之间相互重合、相互关联、相互串接,从而构成一种新的形象。
试论黔东南苗族民族民间刺绣工艺

试论黔东南苗族民族民间刺绣工艺摘要:刺绣是苗族传承已久的手工艺术,是苗族服饰的主要装饰手段,更是苗族服饰的核心和灵魂。
贵州省黔东南州是苗族主要聚居区,其刺绣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技艺,以针法精巧、古绣文雅、色彩丰富而闻名于世。
本文从苗绣的图案纹样、构图形式及独特工艺剖析其精湛的艺术技艺及历史价值。
关键词:苗族刺绣图案纹样构图形式独特工艺苗族是一个具有高度审美能力的民族,拥有众多让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瑰宝,刺绣就是其中之一。
苗绣多用于服饰装饰,如领子、袖子、肩部、围裙、头帕、裙子等部位。
纹样古朴、造型稚拙,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体现了一种原始、纯真、古朴、大方的民族特色。
黔东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区,其刺绣艺术技法精湛、独具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及历史研究价值。
一:黔东南苗族刺绣的图案纹样(一)以神话传说题材为主体的纹样苗族刺绣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几乎每一个刺绣图案都有一个来历和传说。
如“兰娟衣”“姜央变月”“老鼠娶亲”“龙船节”“铜鼓传说”等,这些题材的图案纹样在苗族服饰上比比皆是,各具特点,且都带有鲜明的神灵崇拜观念。
(二)以动物形象为主体的纹样苗族人民一直处于农耕生活,因而纹样体现的内容也与生活相关。
以动物形象为母体的纹样一般有龙、凤、牛、羊、虎等,这些动物形象反映在刺绣纹样中时,已与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动物不太相同,而是加入了刺绣者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才能把多种动物的特征综合起来,创造出似像非像的纹样造型,反映了一种带有神灵化的超自然现象,这种纹样造型承袭了远古先民的原始艺术风格。
(三)以植物花卉为主体的纹样以植物花卉为母体的刺绣纹样一般有石榴、桃花、梨花、油菜花等,这些植物形象与自然景观和民族迁徙密切相关,表达了苗族人民对命运乐观豁达的精神。
这种对造型、时空的随意性大胆的夸张想象,都表现了一种强烈的主体意识,所以才能创造出独有的质朴、神秘的艺术天地。
二:黔东南苗族刺绣的构图形式(一)以动物图案为主的形式中心式:在台江县的刺绣绣片上,经常可见的就是以各种动物形象为主的图案,一般采用的是中心式构成形式。
苗绣图案调研报告

苗绣图案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苗绣是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之一,流传于贵州、云南等地的苗族地区。
苗绣以其精致细腻、色彩鲜艳而闻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苗绣图案进行调研,了解其历史、传承和发展。
2. 历史沿革苗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早在唐朝时期,苗绣就有了初步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苗绣逐渐融入苗族的日常生活,并且成为他们身份认同的象征。
苗绣图案在设计上富有创意,融合了苗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经验。
3. 苗绣图案的特点苗绣图案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颜色丰富多样:苗绣采用大胆的色彩组合,使图案更加生动鲜明。
- 线条精细:刺绣工艺要求高,线条要细腻、匀称,以展现出图案的细节和美感。
- 寓意丰富:苗绣图案通常寓意着吉祥如意、美好祝愿等,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4. 苗绣图案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图案形式,苗绣图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衣物装饰类:苗绣在苗族的传统服饰上得到广泛应用,如苗族女子的长衫、裙子等。
- 家居装饰类:苗绣被用于家居装饰,如窗帘、桌布、枕套等,增添了浓厚的苗族文化氛围。
- 礼品工艺类:苗绣制品也常常作为礼品赠送,体现了苗族人民的情感表达和友好交流。
5. 苗绣图案的传承与创新苗绣的传承和创新非常重要,它既要保持传统的手工艺技巧,又要与时俱进,创造出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新作品。
在传承方面,苗绣的技艺通常由母亲传给女儿,通过口头传承和实践操作的方式传承下来。
而在创新方面,一些苗绣艺人开始尝试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图案中,创造出独特的作品,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6. 苗绣图案的市场前景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苗绣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手工艺品的日益关注,苗绣制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同时,苗绣的独特性和艺术性也使其成为艺术品收藏领域的热门。
因此,苗绣图案在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前景。
7. 结论苗绣图案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了广大人们的关注。
贵州苗族服饰刺绣技艺传承创新的口述整理与研究

贵州苗族服饰刺绣技艺传承创新的口述整理与研究作者:庄舒婕周梦来源:《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01期摘要:貴州苗族刺绣技艺是苗族传统服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承人的减少、民族间的交流增强等多种因素影响,许多贵州苗族传统服饰刺绣技艺有逐渐失传的迹象,因此对其的研究与整理迫在眉睫。
在对服饰刺绣技艺进行记录与研究时,刺绣技艺人的口述尤为重要。
本文以贵州省雷山、台江两县为例,结合田野调研,重点对当地苗族刺绣传承人以及村寨居民的口述进行整理与研究,为探索苗族传统服饰刺绣技艺研究拓展新的思路。
关键词:贵州苗族;服饰刺绣技艺;传承人;口述整理中图分类号:TS9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2346(2022)01-0047-06苗族传统服饰是苗族刺绣技艺的载体,关于苗族刺绣技艺的分析与研究主要以苗族传统服饰为切入点。
苗族刺绣作为民间传统手工艺,以贵州黔东南苗族聚居区为代表。
时至今日,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内,苗族传统服饰与苗族刺绣实物流失严重,许多精通苗族刺绣技艺的手工艺人①相继过世或随着年龄的增加不得已停止刺绣,所谓“艺在人身,艺随人走,人在艺在,人亡艺绝”[1]。
本文在明确传承人重要性的基础上对苗绣传承人与村寨居民的口述进行记录与研究。
1 贵州苗族传统服饰刺绣技艺留存近况1.1 苗族服饰与苗族刺绣技艺苗族人民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艺术,苗族学者石启贵先生形容道:“苗族姑娘四、五岁即习挑花刺绣。
在乡间无须拜师,能者乐教。
她们心灵手巧,一般长到十四五岁,运针已熟练,配色已了然于胸中。
”[2] 因此苗族女性是传统苗族刺绣技艺与苗族服饰传承的关键,在缝制衣服的过程中,她们逐渐掌握并精通苗族刺绣技艺,同时加深了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
过去的苗族女性,日常在田间务农,刺绣、纺纱、织布、缝制衣服是她们的闲暇乐趣,也是母女、姊妹、朋友之间情感交流的途径之一。
随着商品经济潮流的涌入,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成衣快速取代手工制作的传统服饰,在低廉、易清洗、耐磨耐脏、方便透气的现代服饰与费时费力费财的传统苗族服饰之间,众多苗族群众选择了前者,如今苗族服饰呈现出工艺机器化(图1、图2)、简单化,且逐渐退出日常生活的趋势。
苗族服饰的当代表达_ZHUCHONGYUN“苗”高定系列发布

6苗族服饰的当代表达ZHUCHONGYUN“苗”高定系列发布图片来源:品牌官微日前,ZHUCHONGYUN 正式发布2023“苗”高定系列。
本季作品的灵感来源于苗族神话故事——“蝴蝶妈妈”,苗族视“蝴蝶妈妈”为万物的始祖,被赋予神性的色彩,是苗人的艺术之脉。
“苗”系列多方位展示和致敬了苗族文化。
本季服饰造型以百褶裙、银饰、短上衣为主。
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圆形、蝴蝶、枫叶、吊脚楼等元素,是从苗族的建筑、刺绣和蜡染等传统工艺中提取而来,整体造型表现出天地大美、蝶舞大地的美好愿景。
设计师将图腾寓意融入时装设计中,传达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祝福以及对爱的美好憧憬,也让时装展现出传统文化于现代的形态。
ZHUCHONGYUN 擅长以现代极简手法裁剪重工的面料,以具有设计感的当代廓形融合手工技艺传承东方美。
2023秋冬“苗”高定系列因为品牌独特的剪裁融入了行者的精气神,在流动中焕发新生,用生命去契合气韵。
以现代设计语言构建起情感的纽带,每一件时装都承载着传统智慧和情感记忆。
一种“不言”的情感链接,也唤起对文化根源的思考。
苗族服饰神秘而具独特魅力,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学,仅凭强烈的认同感,靠世代口传身授,将流传千年的故事点滴无遗地融进服饰文化,一针一线绣进衣冠服饰,世代“穿”承,永不忘怀。
所以,苗族刺绣被称作是“无字之诗”。
《苗族古歌》记载:“树干生妹榜,树心生妹留,古时老妈妈”,苗族称“蝴蝶妈妈”为“妹榜妹留”。
在苗族的传说中,万物起源于枫树树心幻化成的“蝴蝶妈妈”,“蝴蝶妈妈”孕育出十二个生灵,十二个生灵代表着世间万物,蝴蝶是一个美丽的梦,不但纷飞于苗人的服饰之上,也祈福保佑着苗人心中的理想家园,传达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祝福以及对爱的美好憧憬。
2023 苗高定系列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7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8专题ZHUCHONGYUN 2022秋冬“苗”高定系列是“苗”系列的开端。
苗绣(苗族服饰艺术调查报告)

雷山苗族服饰艺术(苗绣)调查报告雷山县苗族人民世代居住在雷公山区的山箐沟壑之间,辛勤耕耘,与自然和谐发展,创造了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独特的苗族服饰工艺文化。
从服饰结构和风格来划分,雷山苗族服饰有西江型(长裙)、也蒙型(中裙)、公统型(短裙)、大塘型(超短裙)四种。
西江型:主要分布在雷山县各乡镇,周边的凯里市、台江县、剑河县、丹寨县均有分布。
也蒙型:主要分布在雷山县达地乡,周边的丹寨县、三都县、榕江县部分村寨均有分布。
公统型;主要分布在雷山县望丰乡,周边的凯里市和丹寨县也有分布。
大塘型:主要分布在雷山县大塘乡、桃江乡,周边的丹寨县也有分布。
苗族服饰势必伴随着苗族社会发展的历史而发展、变迁,尽管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典籍对其服饰的发展变化脉络进行清晰的记录,但从零星的汉文文献中,从现存的雷山苗族服饰形制中,仍可以看到苗族服饰的历史渊源。
据《楚辞〃离骚》载:“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配之陆离。
”表明当时包括苗族先民在内的楚人好服高冠;《后汉书〃南蛮传》记载,苗族先民“积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宋郭虚若《图画见闻志》记载,唐代“东谢”苗族“卉服鸟章”;朱辅《溪蛮丛笑》中说苗族“通以斑细布为之裳”。
“高冠”、“五色服”、“卉服鸟章”、“斑布”既表明古代苗族服饰的风格,也说明苗族先民掌握了制作这些服饰风格的技艺。
足见苗族先民,曾与中原民族一起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服饰文化。
虽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苗族服饰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外族文化的影响,但仍较好地沿袭了其历史传统风格。
现在雷山苗族服饰,无论是服饰的形制,纹饰的造型、颜色的喜好以及织绣、染色的技术都与历史一脉相承。
具体而言,雷山四个不同类型的服饰都有用银饰装饰而成的“高冠”,特别是西江型、大塘型银冠,特色突出;用各种刺绣、织锦装饰成的“百鸟衣”(也蒙型),鸟纹、蚕龙、蝴蝶妈妈衣袖装饰的“乌贝”衣(西江型)有古代“五色服”、“卉服鸟章”的遗风;蜡染、植物染的花布就是“斑布”传统的延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ʻ 幼教天地
苗族刺绣对改善学龄前儿童 负性心理行为作用的研究
①
有负性心理行为的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干预 , 以探索对 其 的 改 善 作 用 . 方 法 : 对筛查出的4 0例存有不同负性心理行为的在园 儿童 , 通过改良后的苗族刺绣教育方案 , 进行有针对性的 , 为期 6 个月的教育干预活动 ; 分别采用 « C o n n e r s儿 童 行 为 问 卷 父 母 量 , 表» 和«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 » 对3 中㊁ 后的测评 . 结果 : 对随机调查的 1 存 0 例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前 ㊁ 5 0 例在园学龄前儿童中 , 个月的苗族刺绣教育干预活动和前后量表的测评 , 发现研究 儿 童 在 行 为 习 惯 ㊁ 心 神 领 会 能 力㊁ 人际交往方面的评分较前比较存 ) ; ) . 结论 :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在性格倾向 ㊁ 精神状态方面的评分较前存有显著性差异 ( 苗族刺绣教 育 干 预 活 动 P<0. 0 1 P<0. 0 5 可以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兴趣爱好 , 对存有负性心理行为的儿童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关键词 : 苗族刺绣教育 ; 学龄前儿童 ; 心理健康 有负性心理行为的儿童占比 3 主要体现在性格倾向 ㊁ 行为习惯 ㊁ 心神领会能力 ㊁ 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 碍 ; 通过6 3. 3% ,
摘㊀要: 目的 : 对我园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 同时 运 用 本 地 传 统 艺 术
郑丽娜 ㊀ 徐映 ㊀ 陈飞燕 ㊀ 徐先军 ㊀ 何兰英
苗族刺绣教育活动, 对存
当时的 ㊀㊀ 在上世纪 9 0年 代 就 有 众 多 专 家 学 者意 识 差 等 不 良 心
儿童行为变化的调查 .« 共 C o n n e r 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量 表 »
采用 « 对儿童父母 进 行 C o n n e r 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量表 »
的教育干预 , 取得 了 一 定 的 效 果 . 但 有 心 理 学 专 家 提 出 , 由 有了抵触情 绪 而 失 去 了 兴 趣 和 爱 好 , 如何结合当地实际情 况, 挖掘优秀传统艺 术 进 行 教 育 和 训 练 , 提高儿童和家长一 致的兴趣 , 从而带动 和 纠 正 儿 童 不 良 心 理 行 为 , 不失为新型 教育的一种方式 . 就此 , 本文作者试图 采 用 本 地 的 苗 族 刺 绣 特色艺术 , 来探索对存有负性心理行为学 龄 前 儿 童 的 改 善 作 依据 .
用, 为当前学 前 教 育 和 如 何 纠 正 儿 童 心 理 亚 健 康 提 供 参 考 一 ㊁对象与方法
请本地专业苗族刺绣老师进行课题组教 师 的 培 训 , 订做适合 儿童刺绣的 工 具 和 道 具 , 并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刺绣图 案; 在每周一至周五的下午进 ② 刺绣创作班随机分成两 组 , 运 9 0~1 2 0 分钟 ; ③ 采取 在 园 教 学 和 家 庭 布 置 作 业 的 形 式 , 用先易后难 ㊁ 切合 实 际 ㊁ 图 文 并 茂 的 教 学 方 式; ④ 协助刺绣 创作 : 在孩子的刺绣创作中 , 指导老师 可 以 提 供 协 助 , 但不能 干预孩子的创作意图 , 协助范围仅限于帮 助 孩 子 将 色 彩 或 线 条按孩子的意愿组合成有意 义 的 画 面 ; 触及心 ⑤ 作 品 回 顾, 理困惑 : 让孩子依次 讲 述 自 己 的 作 品 及 创 作 意 图 , 鼓励其他 孩子进行正面评 价 , 融 洽 团 体 氛 围; 暴露心理 ⑥ 通 过 倾 诉, 困惑 : 指导老师通过 作 品 洞 悉 孩 子 的 心 理 困 惑 , 引导孩子倾 诉, 共鸣孩子的心理体验 , 寻找 干 预 切 入 点 ; 解 ⑦ 通 过 探 讨, 行, 每周实施至少 4 次 教 育 活 动 干 预 , 每次教育干预时间为
独生子女儿童的心 理 健 康 状 况 让 人 堪 忧 , 普 遍 存 在 着 任 性㊁ 理行为 . 而随着新的家庭结构和家庭 养 育 方 式 的 改 变 , 新一 代儿童的心理健康 状 况 更 使 人 们 关 心 和 担 忧 . 据 最 新 研 究 / 和调查显示 , 有近 1 面 3 的 儿 童 存 有 不 同 的 心 理 行 为 障 碍; 对如此严峻的形势 , 国内众多学者均在积 极 探 索 并 开 展 各 种 纠正儿童不良行为的研究 , 特别是在 绘 画 ㊁ 书法㊁ 体育等方面 于各种儿童心理行为教育的普及和泛滥 , 已使不少现代儿童
) , 采用四级评分法 ( 用公式 Xʃ2 4 8 个问题 , 0㊁ 1㊁ 2㊁ 3 S D 计算 ) 的为 负 性 心 理 行 为 明 显 异 常, 高于3倍正常 2 倍分值 ( 1 3. 6 分值的为负性心理 行 为 非 常 明 显 异 常 . 同 时 我 们 又 对 经 培 训过的带教教师结合儿童在校期间的心 理 行 为 反 映 情 况 , 采 ( , , 用«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 » 对 M e n t a lH e a l t hT e s t MHT) 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前 ㊁ 中㊁ 后的测评 , 以观察研究对象前后的 ㊁ 心理健康水平 . 两 种 量 表 分 别 于 研 究 前 ㊁ 中( 结 3 个 月 时) , 束( 分 别 由 儿 童 父 母㊁ 带 教 老 师 进 行 测 评, 采用 6 个月 时 ) 前㊁ 中㊁ 后比较方式观察和统计分值变化和差异性 . 研究方法 3. ( )教育教学活动方案与干预方法 1 出总分的正常范围是 -0. 高出正常总分 上 限 范 围 的 9 6~6. 8,